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中医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中医学电子教材:第九章  中药
    

中医学-电子教材基础中医学:第九章 中药

中医学:电子教材基础中医学 第九章 中药:第九章 中 药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中药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它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以及部分人工制品。在中药中,因以植物药占大多数,所以古来相沿,常称中药为“草药”、“中草药”;将《中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学”。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

第九章  中  药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它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以及部分人工制品。在中药中,因以植物药占大多数,所以古来相沿,常称中药为“草药”、“中草药”;将《中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学”。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量用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的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许多药材必须经过特定的加工处理,才能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发挥疗效。所以,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部分毒性强和烈性药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生川乌草乌内服易于中毒,需炮制后服用;巴豆、续随子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以缓和药性;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等。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如蜜炙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醋炒元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半夏竹茹可加强止呕作用;牛胆汁制南星能增强息风止痉作用;槐花炒制,能增强止血作用;明矾煅为枯矾,可增强燥湿、收敛作用等。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地黄生用性凉,有清热凉血之效;若制成熟地黄则性转微温,而以补血滋阴见长。生姜煨用,则能减缓其发散力,而增强温中散寒之效。何首乌生用能泻下通便,制熟后则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肾等。

4.便于贮存和制剂。有些药物在保存前要进行烘焙、炒干等干燥处理,使其不易发霉、腐烂变质,便于贮存。药物经粉碎处理后,能使有效成分更易于溶出,并利于制成各种剂型。

5.经修治整理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的药材,更加纯净,可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用量准确。某些制法还会起到矫臭、矫味作用,便于服用。

(二)炮制方法

药物炮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包括有对原药材进行的一般整理修治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和其他特殊制法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炮制方法:

1.炒  有清炒和拌固体辅料炒两种方法。清炒中又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火候不同、程度不等的炒法。炒黄、炒焦能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则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

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等炒制,可减少药物的烈性、毒性,增强疗效。如米炒斑蝥可减轻其毒性,土炒白术、麸炒枳壳可增强其入脾的作用等。与砂、滑石蛤粉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使药物受热均匀,烫后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粉碎、服用,如炮山甲阿胶珠等。

2.炙  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蜂蜜、酒、醋、姜汁、盐水等。如蜜炙黄芪、酒炙川芎、醋炙香附、盐水炙杜仲等。

3.煅  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其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的炮制方法。一些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多直接用火煅烧,以煅至红透为度,称为“明煅”,如煅龙骨、煅牡蛎、煅石膏等。间接煅是置药物于耐火容器中密闭煅烧,至容器底部红透为度,称为“密闭煅”或“焖煅”,如血余炭、棕榈炭等。

4.蒸  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有些药物需反复蒸、晒才能获得适合医疗需要的功效,如何首乌经反复蒸晒不再有泻下力而能补肝肾、益精血。

二、中药的性能

疾病的发生乃因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阴阳平衡失调,出现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治疗疾病的关键,不外是祛除病邪,消除病因,

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使机体重新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而中药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治愈疾病,是由于中药各自具有若干的特性和作用,习惯亦称之为“偏性”。即利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前人将药物与治疗有关的多种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与总结,统称为药物的性能。主要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方面,

(一)四气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性,只是程度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针对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益阴等作用。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为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热温性,一般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等作用。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为热性。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但仍有偏寒、偏热的不同,故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二)五味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五味是药物性能的一种标志,不同药味,代表药物不同的治疗作用。此外,尚有淡味、涩味,习惯称淡附于甘,涩附于酸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仍称五味。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都是辛味药。如解表药麻黄薄荷,行气药木香,活血药红花等。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补虚药都具甘味,如补气的党参,补血的熟地黄,缓急止痛的饴糖,调和诸药的甘草等。  

某些甘味药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绿豆等。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多汗、久泻久痢、久咳虚喘遗精尿频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等。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煅龙骨、煅牡蛎涩精止遗,赤石脂能涩肠止泻、止血。

苦:有泄、燥和坚阴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能泻下通便,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能降逆平喘,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能清热泻火,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有苦燥祛湿之效,用于湿证。如苍术用治寒湿证,黄连用治湿热证。此外,苦还有坚阴的作用,能泻火存阴,用于肾阴虚亏,相火亢盛的病证,如黄柏知母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淡: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

由于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因此,两者必须综合起来分析,才能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准确地掌握和使用药物。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表示药物的作用趋向,是针对疾病的病势而说明药物作用的性质。由于各种疾病的病机和症候,常常表现出向下(如泻利、崩漏脱肛)、向上(如呕吐、喘咳)、向内(如表证不解入里)、向外(如自汗盗汗)等病势趋向,因此,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来说也就分别具有升提向上、降逆向下、发散向外、收敛向内等作用趋向。这四种不同的药物作用趋向,分别称之为升、降、浮、沉。药物的这种性能,可以纠正脏腑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升和降,浮和沉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内藏、泄利二便等作用。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药物本身的性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能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味和温、热性;能沉降的药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味和寒、凉性。此外,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还会受到药物质地、炮制加工和配伍药物的影响。如以花、叶等入药,质轻的药物,多为升浮之品;以矿石、贝壳等入药,质重的药物,多为沉降之品。药物经酒炒则能升,姜汁炒则能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在复方配伍中,性质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的沉降性药物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性质药物同用,则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可见各种药物所具的升降浮沉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加以人为控制而转化的。

(四)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的作用部位。即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等部分有选择性作用的一种性能。一种药物往往对某一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个脏腑及其经络发生较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脏腑经络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如同属寒性药物,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或偏于清肺热,或偏于清肝热等,各有所长。再如同属补虚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

归经这一性能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在对众多药物的长期疗效观察中,指出药效的所在,经过进一步的总结、归纳,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了归经理论。如桔梗、杏仁能治胸闷、喘咳等肺经病变,故二药归肺经;香附能治疗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等肝经病变,故此药归肝经;朱砂能安神,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心经病变,故该药归心经。

应用归经理论必须与药物的性味、升降浮沉等性能互相结合,同时各脏腑间用药相互兼顾,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五)毒性

自古以来“毒”的含义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在西汉以前,“毒”的概念是广义的,一般“毒”、“药”连称,“毒”即是“药”,“药”就是“毒”。“毒药”一词,常指药物的总称。《神农本草经》中,将祛邪治病的药物称为“有毒”,而将能补益身体的上品药称为“无毒”。后世诸多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注的“大毒”、“小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所以“毒”的含义已由广义演化为狭义的“毒性”,成为药物的一种性能。

现今“毒性”当指药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了解各种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等性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之峻烈或和缓,从而根据病人的体质强弱、病情的轻重来决定药物的选用和确定当用的剂量。并可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毒害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

三、中药的应用

正确、合理的应用药物,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取得最佳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中药应用中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剂量和服法等相关内容,必须严格遵守并熟练掌握。

(一)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选择性的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前人将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六个方面,即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并与“单行”合称为药物的“七情”。现分述如下:

1.单行 是指用单味药治疗疾病,一般适用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疾病。即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进行治疗,就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又如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以及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均为单行。

2.相须  是指两种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方法,称为相须。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的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的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3.相使  是指两种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方法,称为相使。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4.相畏  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称为相畏。如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所以说半夏和天南星畏生姜。

5.相杀  是指两种药物配伍,其中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称为相杀。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天南星之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

6.相恶  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甚至消失的配伍关系,称为相恶。如人参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减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  是指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的配伍关系,称为相反。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

(二)用药禁忌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和药物疗效,在长期的用药治疗、观察过程中,古人总结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有相反配伍关系的药物配伍应用后,会产生副作用或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故有相反配伍关系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前人有“十八反”和“十九畏”的记载,至今仍为医药界公认的配伍禁忌。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药、赤芍药)。

十九畏:硫黄朴硝水银砒霜狼毒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灵脂

十九畏与“相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十九畏一般应理解为“相反”的配伍关系。

上述配伍禁忌,原则上必须遵守,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一般不能违背。但亦非绝对,在古今方剂中也有一些“反”、“畏”药物同用的例子。

2.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期间忌用的药物。根据对妊娠妇女及胎元影响的大小,近代又将这些药物分为禁用和慎用两大类。禁用药大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药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以及滑利的药物,如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药,孕妇不可应用;慎用药当根据孕妇患病情况,酌情使用,一般没有特殊必需,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又称忌口、食忌。由于疾病的关系,脾胃的消化功能大多都会受到影响而减弱。故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予以避免。同时,根据疾病的性质、特点不同,对某些特殊的食物亦应减少或禁止服用。如热性病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寒性病患者,应忌食生冷、冰冻食品等。

(三)剂量

剂量是指药物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量。尽管中药的安全范围较大,但用药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个别药性猛烈及有毒的药物,更须十分注意,不能过量。确定用量的一般原则是:

1.根据药物性能、质地定量  毒的、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要过量。质重的药物用量大,如牡蛎、石决明之类。质轻的药物宜用小量,如蝉蜕、灯芯草之类。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可较小,性味淡薄或作用较温和的药物,可用较大量。芳香走散的药物宜小量,厚味滋腻药物用量稍大。

2.根据配伍、剂型定量  药治疗用量须重;在复方中,药物配伍应用,药量宜轻。汤剂用量宜重,丸、散剂用量宜轻。

3.根据病情需要定量  病情轻浅或慢性久病者用量宜轻,而病情深重顽固或新感病邪者用量可重。

4.按病人情况不同定量  病人,平素体质壮实者用量可重,年老体弱,妇女儿童患者用量宜轻。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第二节  中药学各论

一、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用以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物多具味辛发散之性,主入肺、膀胱经,有促进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根据表证有风寒、风热之不同,解表药又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

使用解表药时,不可发汗太过,以免耗伤阳气,损及阴液。故应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要过大;对于体虚自汗、盗汗,久患疮疡、淋病、失血者,亦当慎用。同时,亦当考虑四季气温的变化和南北气候炎热、寒冷的差异,选择适宜的解表药物和恰当的剂量。本类药物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

(一)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味辛性温,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故又称发散风寒药。本类药物大多发汗力较强,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部分药物对兼有风寒表证的咳喘、水肿、疮疡以及风寒湿痹等证亦有疗效。

《神农本草经》

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C.A.Mey.的草质茎(根亦入药,见收涩药)。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及辽宁、四川等地。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如麻黄汤

2.用于喘咳证。治疗风寒喘咳,本品最为适宜,常与杏仁同用,如三拗汤。治疗痰饮喘咳,寒痰冷饮伏肺者,常与细辛、干姜、半夏等配伍,如小青龙汤。治疗热邪壅肺之喘咳,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如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偏风寒者,常与生姜等同用;偏风热者,常与石膏、白术等同用。

【用法用量】3~10g。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均应忌用。

《神农本草经》

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尤以广西为多。通常于春季割取嫩枝,晒干或阴干,切片或切段用。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为治疗风寒表虚有汗证之主药,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则为辅药,须与麻黄同用,助麻黄发汗,如麻黄汤。

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胸痹者,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者,每与白芍、饴糖同用,如小建中汤。痛经者,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风寒湿痹疼痛者,可与附子配伍,如桂枝附子汤。

3.用于痰饮、蓄水证。若为脾阳不运之痰饮、眩晕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为膀胱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水肿者,每与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4.用于心悸。因心阳不振,不能温通血脉而致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炙甘草、党参、麦冬同用,如炙甘草汤

【用法用量】  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均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ez.)Schischk.的根。主产于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用于表证。治风寒表证,常与荆芥羌活等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治风热表证,常与薄荷、银花连翘等同用;治外感风湿,每与羌活、藁本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

2、用于风湿痹痛。配伍独活秦艽桑寄生等药,治疗痹证疼痛,如独活寄生汤

3、用于痉挛抽搐。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药,治疗伤风抽搐、角弓反张,如玉真散

4、用于风疹瘙痒。常与荆芥、蝉蜕、当归等药配伍,如消风散

【用法用量】5~1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

其他辛温解表药见表9-1

(二)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大多性味辛凉,以宣散风热为主要作用,故又称发散风热药。其发汗作用较辛温解表药缓和,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其中部分药物兼具清头目,利咽喉,或宣肺止咳,散邪透疹等作用,故风热目疾、咽喉肿痛、疹出不透或风热咳嗽诸证亦可选用,并常与清热解毒药配伍使用。

《新修本草》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Menthacanadaensis L.[M.haplocaly Briq.] 的茎、叶。我国南北均产,以江苏产者为佳。收获因地而异,一年可割2~ 3次,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应用】

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本品轻清凉散,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同用,如银翘散

2.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多与桔梗、白僵蚕、生甘草等同用。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常配伍蝉蜕、荆芥、牛蒡子等同用,如透疹汤。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常配伍柴胡、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逍遥散

【用法用量】 3~ 6g。宜轻煎、后下。

【使用注意】 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头状花序。由于产地、花色、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白菊花、黄菊花、杭菊花、滁菊花等品种。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花期采收,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头昏痛者。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并配伍薄荷、荆芥等,如桑菊饮。

2.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目眩者。若为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所致 ,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同用。若为肝肾阴虚之头目昏暗不明者,常与枸杞子同用,并配伍地黄等补肝肾药物,如杞菊地黄丸

3.用于疔疮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

【用法用量】  10~15g。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宜用黄菊花(杭菊花),养肝明目和平抑肝阳宜用白菊花(滁菊花)。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Radix Bupleuri Chinensis和狭叶柴胡(南柴胡)Radix Bupleuri Scorzonerifoliumscorzonerifolii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生用或醋炒。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1.用于表证发热。本品退热效佳,常单用即效,如柴胡注射液。若属风寒者,以本品与防风、生姜、芍药同用;属风热者,以本品与川芎、菊花、防风等同用。

2.用于少阳证。本品为少阳经引经药,善入少阳,外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常与黄芩配伍,和解少阳,如小柴胡汤

3.用于肝郁气滞诸证。柴胡为疏肝要药。若肝郁气滞而致胸腹胁肋胀痛者,可配伍香附、川芎、枳壳等,如柴胡疏肝散。若肝郁气滞而致乳房胀痛 、月经不调、痛经者,常与白芍、当归等同用,如逍遥散。

4.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等病证。本品常与升麻相须,并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补脾益气药物,如补中益气汤

【用法用量】3~15g。和解退热、升阳宜生用,疏肝解郁醋炙用。

其他辛凉解表药见表9-1

表9-1 其它解表药简表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  注

紫 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风寒感冒,咳嗽痰多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中毒,腹痛吐泻

3~10

不宜久煎。

生 姜

辛,温

肺、

脾、胃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风寒感冒

胃寒呕吐

风寒咳嗽

3~10,或捣汁服

 止呕宜捣汁服

香 薷

辛,微温

肺、

脾、胃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阴暑证

水肿脚气

3~10;利水退肿须浓煎

主要用于夏季感冒风寒

荆 芥

辛,微温

肺、肝

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外感表证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吐衄下血

3~10;

止血宜炒炭用;不宜久煎

羌 活

辛、苦,温

膀胱、肾

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3~10

主散太阳经风邪;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白 芷

辛,温

肺、胃

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外感风寒,头痛、鼻塞

阳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

带下过多

肿毒

皮肤风湿瘙痒及毒蛇咬伤

3~10

善治阳明经头痛;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 辛

辛,温,有小毒

肺、肾、心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风寒感冒,阳虚外感

用治头痛,鼻渊,牙痛,痹痛

寒痰停饮,气逆喘咳

吹鼻取嚏,通关开窍醒神

2~5;入丸散剂,用0.5~1

藜芦;吹鼻取嚏,通关开窍醒神

藁 本

辛,温

膀胱、肝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风寒感冒,巅顶头痛

风寒湿痹

寒滞肝脉,脘腹疼痛

3~10

善达巅顶

苍耳

辛、苦,温,有小毒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

风湿痹痛

风疹瘙痒

3~10;或入丸散

过量服用易中毒

辛 夷

辛,温

肺、胃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风寒头痛

鼻渊头痛

3~9

鼻渊头痛要药;包煎

辛凉解表药

牛蒡子

辛、苦,

肺、胃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

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3~10;炒用寒性略减

性寒滑利,气虚便溏者慎用

蝉 蜕

甘,寒

肺、肝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目赤翳障

惊痫夜啼,破伤风证

3~10,或单味研末冲服。

止痉需大量应用

桑 叶

苦、甘,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风热感冒,头痛咳嗽

肺热燥咳

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之证

5~10;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蔓荆子

辛、苦,

微寒

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感冒,头痛头风

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

5~10

善祛头面之风

升 麻

辛、甘,

微寒

肺、脾、胃、大肠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风热头痛,麻疹不透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

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崩漏下血

3~10

发表透疹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固脱宜制用

葛 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外感表证

麻疹不透

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10~15

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长于解肌

淡豆豉

辛、甘、

微苦,寒

肺、胃

解表,除烦

感冒头痛

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10~15

以桑叶、青蒿发酵者性寒,治风热感冒,热病胸中烦闷。以麻黄、紫苏发酵者性温,治风寒感冒头痛

二、祛风湿药     

凡能祛除风寒湿邪,主要用于治疗痹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本类药物多具辛苦温之性能,故有辛散祛风、苦燥祛湿、温散寒邪之效,其中部分药物还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适用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痹证。本类药物辛温香燥,易伤阴血,故阴亏血虚者慎用。由于痹证多属于慢性疾病,为了服用方便,常将此类药用作酒剂或丸散剂。

独 活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biserrata(Shan et Yuan) Yuan et Shan[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根。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秋末或春初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

1.用于风寒湿痹。善于治疗下半身痹痛。常与防风、秦艽、杜仲、当归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者。常与羌活、防风、荆芥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

3.用于痛证。本品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亦可用治头痛、牙痛、胁痛等痛证。

【用法用量】 5 ~ 15g。

秦  艽

《神农本草经》

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达乌里秦艽或小秦艽G.. dahurica Fisch.的根。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春秋季节采挖,晒干,切片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者。本品性寒清热,以热痹更为宜。治疗关节发热肿痛,常与忍冬藤防己、黄柏等同用。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发凉、遇寒即发者,可与天麻、羌活、当归、川芎等配伍,如秦艽天麻汤

2.用于骨蒸潮热。常与知母、地骨皮鳖甲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汤

3.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黄柏等同用。

【用法用量】 5 ~ 15g。大剂量可用至30g。

桑   寄   生

《神农本草经》

为桑寄生科常绿灌木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 Danser和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Nakai的带叶茎枝。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后者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断,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应用】

1.用于风湿日久,肝肾不足者。症见腰膝酸痛缠绵不愈,本品尤其适宜肝肾不足之痹痛,常与独活、秦艽、桂枝、当归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有补肝肾、固冲任、养血安胎之效,多与阿胶、续断菟丝子同用,如寿胎丸

【用法用量】 10 ~ 15g。

其他祛风湿药见表9-2

表9-2 其他祛风湿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 效

应  用

用量(g)

备 注

威灵仙

辛、咸,温

膀胱

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

风湿痹痛

诸骨鲠咽

5~15,治骨鲠可用30~50

蕲蛇

甘、咸,温;有毒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及中风口眼口呙 斜、半身不遂

麻风疠毒、手足麻木、皮肤瘙痒等

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5~15;研末服,每次1~1.5

有毒,力大而猛

乌梢蛇

甘、平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风湿痹痛

一切干湿癣证

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痉挛抽搐等证

5~10,散剂,每次2~3

无毒,力小而缓

木瓜

酸、温

肝、脾

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

吐泻转筋

消化不良

10~15

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蚕沙

甘、辛,温

肝、

脾、胃

祛风湿,和中化湿

风湿痹痛

湿浊内阻的吐泻转筋

祛风止痒,治风瘙瘾疹遍身皆痒

5~15;外用适量

宜布包入煎

伸筋草

苦、辛,温

祛风湿,舒筋活络

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伸屈不利,皮肤不仁

10~25

海风藤

辛、苦,微温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及跌打损伤疼痛

5~15

老鹳草

辛、苦,平

肝、大肠经

祛风湿,舒筋活络,止泻痢

风湿痹痛

湿热泻痢

10~30

路路通

辛、苦,平

肝、胃、膀胱

祛风通络,利水,下乳

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四肢拘挛等

水肿,小便不利

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等症

祛风止痒,治风疹瘙痒

5~10;外用适量

汉防己

苦、辛,寒

膀胱、肾、脾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痹证,尤宜于湿热偏盛者

水肿、痰饮证

5~10

桑枝

苦,平

祛风通络,利关节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行水消肿,治疗水肿

15~30

豨莶

苦、辛,寒

肝、肾

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风湿痹证,骨节疼痛,四肢麻木,脚弱无力等

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能降血压,治高血压

15~20;外用适量

治风湿痹证宜制用,湿疮湿疹宜生用

臭梧桐

辛、苦、甘,凉

祛风湿,活络

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能降血压,治高血压病

15~20;外用适量

降压不宜高温久煎

海桐皮

苦、辛,平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痛

疥癣、湿疹瘙痒

5~15;外用适量

络石藤

苦,微寒

心、肝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以热痹为宜

喉痹,痈疡

5~15

穿山龙

苦,微寒

肝、肺

祛风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

风湿关节痛关节扭伤、腰腿痛

热痰咳嗽

15~30

加皮

辛、苦,温

肝、肾

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肝肾不足,腰膝软弱及小儿行迟等

水肿,小便不利

5~15

狗脊

苦、甘,温

肝、肾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足膝软弱

肾气不固遗尿,白带过多

10~15

善治脊背痛

千年健

苦、辛,温

肝、肾

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风湿痹痛,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

5~10

三、祛湿药

凡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停聚病症的药物,称为祛湿药。根据药物性能特点的不同,祛湿的作用机理亦相异。故将本类药物又分为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及利湿退黄药三类。

(一)芳香化湿药

凡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痞腹胀、呕恶纳呆、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者,以及湿温、暑湿等病证。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有挥发之性,故入煎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气味散失,降低疗效。因这类药物常气香走窜,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

藿   香

《名医别录》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 Benth.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趁鲜切段用,或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解暑,止呕

【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证。本品有芳香化湿兼调畅气机之效。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用于阴暑及湿温初起。治疗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见恶寒发热、头痛、呕恶吐泻之阴暑证,每与紫苏、厚朴、半夏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若湿温初起,湿热并重者,又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用于呕吐。治疗湿浊中阻之呕吐,本品为要药,常与半夏合用。偏于寒湿者,配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湿热者,配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伍党参、白术等。

【用法用量】 5-10g,鲜品加倍。

苍   术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茅术、南苍术)Atractylodes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var.chinensis (Bunge) kitam.[A. chinensis (DC.) Koidz.] 的根茎。前者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春秋采挖,晒干。水或米泔水润透切片,炒微黄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湿。

【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证。本品燥脾湿,健脾运。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2.用于风湿痹证。适宜痹证湿胜者,常与独活,秦艽同用。若湿热痹痛,加石膏,知母等,如白虎加苍术汤;亦常与黄柏合用,即二妙散。

3. 用于湿浊带下、湿疮、湿疹。与黄柏配伍,内服、外用均效。如二妙散。

4.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者。多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神术散

【用法用量】 5-10g。

其他芳香化湿药见表9-3

(二)利水渗湿药

   凡具利水渗湿之效,以渗泄水湿、通利小便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本类药物味多甘、淡,长于渗利水湿,适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泻、带下、湿痹、湿疮等多种病证。本类药物易耗伤津液,对阴虚津亏,肾虚遗精、遗尿者,当慎用或忌用。

茯   苓

《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树根上。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7-9月采挖,堆置“发汗”后摊开晒干,如此反复3-4次,最后晾干,切片或切块用。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

1.用于水肿。本品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常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若为脾肾阳虚之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2.用于脾虚诸证。若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者,常与党参,白术,甘草等同用,如四君子汤;若脾虚停饮者,常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脾虚湿泻者,可与山药薏苡仁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用于心悸、失眠。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者,多与黄芪、当归、远志等同用,如归脾汤;若水气凌心之心悸,可与桂枝、白术、生姜同用,如茯苓甘草汤。

【用法用量】 10-15g。

泽  泻

《神农本草经》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 Juz.的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秋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有小毒。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应用】

1.用于水肿。本品利水之功较茯苓强,可用于各种水肿证,常与茯苓、猪苓、白术等同用,如五苓散。

2.用于湿盛泄泻。常与茯苓、猪苓、薏苡仁等同用。若湿热泄泻,可与车前子、黄连、黄芩等同用。

3、用于下焦湿热,淋浊、带下。常与赤茯苓、车前子、茵陈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5g。

车  前  子

《神农本草经》

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Plantagoasiatica L. 或平车前P. depressa Willd.的成熟种子。前者分布于全国各地,后者分布于北方各省。夏秋两季种子成熟时采收。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利尿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应用】

1.用于水肿和淋证。对湿热下注于膀胱所致的小便淋漓涩痛者,本品尤为适宜,常与木通、滑石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如八正散。

2.用于湿盛泄泻,小便不利。可与白术、茯苓、泽泻等同用。

3.用于目赤、翳障。因肝火上攻者,多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肝肾阴虚,两目昏花或内障不明者,则可与熟地黄,菟丝子等养肝明目药同用。

4.用于痰热咳嗽。多与瓜蒌,贝母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用法用量】 10-15g。包煎。

其他利水渗湿药见表9-3

(三)利湿退黄药

凡具有利湿退黄之功效,以清利湿热为主要作用,治疗湿热黄疸证的药物,称为利湿退黄药。本类药物性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主要用于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等。

茵   陈  蒿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或滨蒿A.scopariaWaldst. et Kit. 等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根及杂质,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用】

1.用于黄疸证。本品为治疗黄疸之要药。若为湿热黄疸,常与栀子、黄柏、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若为湿重于热之黄疸,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如茵陈五苓散;若为脾胃寒湿郁滞之黄疸,多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如茵陈四逆汤

2.用于湿温、湿疹、湿疮。常与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同用,内服或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 10-30g。外用适量。

金  钱  草

《本草纲目拾遗》

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主产地为四川,江南各省亦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

1.用于湿热黄疸证。清热利湿退黄,常与茵陈蒿、栀子、虎杖等同用。

2.用于热淋、石淋。本品为通淋排石之要药,常单用即效。近代用治结石症,疗效显著。用治泌尿系结石,常与海金沙内金、滑石等同用,如二金排石汤;用治肝胆结石,常与茵陈、大黄、郁金等同用,如利胆排石片

3.用于恶疮肿毒、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或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30-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其他利湿退黄药见表9-3

表9-3  其他祛湿药简表

分类

药 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注

湿

厚朴

苦、辛、温

脾、胃、肺、大肠

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脘腹胀满,

喘咳证

3-10

佩兰

辛,平

脾、

胃、肺

化湿,解暑

湿滞中焦证

外感暑湿,湿温初起

5~10;鲜品加倍

砂仁

辛,温

脾、胃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湿困脾土及脾胃气滞证

脾胃虚寒吐泻

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5~10

入汤剂宜后下

白豆蔻

辛,温

肺、

脾、胃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

呕吐

3~6;入散剂为好

入汤剂宜后下

草豆蔻

辛,温

脾、胃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证

寒凝湿郁,脾虚久泻

5~10

草果

辛,温

脾、胃

燥湿散寒,除痰截疟

寒湿中阻之脘腹胀满,呕吐泄泻,舌苔浊腻

疟疾

3~6

湿

猪苓

甘、淡,平

肾、膀胱

利水渗湿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

5~10

薏苡仁

甘、淡,微寒

脾、胃、肺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小便不利,水种,脚气,脾虚泄泻;风湿痹痛;肺痈,肠痈

10~30

冬瓜

甘,微寒

肺、小肠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15~30

香加皮

苦、辛,微温,有毒

肝、肾、心

利尿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水肿,小便不利

风湿痹证

3~6;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有毒,不宜多用

滑石

甘、淡、寒

胃、膀胱

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暑湿,湿温

湿疮,湿疹

10~15;外用适量

宜布包

川木通

苦,寒

心,小肠,膀胱

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热淋涩痛,心烦尿赤,水肿脚气

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3~9

通草

甘、淡,微寒

肺、胃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

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

产后乳汁不下或不畅

5~10

瞿麦

苦,寒

心、小肠、膀胱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湿热淋证

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

10~15

孕妇忌服

萹蓄

苦,微寒

膀胱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湿热淋证

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10~30,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地肤子

苦,寒

膀胱

清热利湿,止痒

淋证

皮肤风疹,湿疮,周身瘙痒等证

10~15;外用适量

海金沙

甘,寒

膀胱、小肠

利尿通淋

各种淋证,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小便不利,水肿

6~12

宜布包煎

石韦

苦、甘,微寒

肺、膀胱

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湿热淋证,治血淋涩痛尤宜

肺热咳嗽气喘

凉血止血,治血热出血证

5~10;大剂30~60

冬葵

甘,寒

大肠、小肠、膀胱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

水肿,淋证

乳汁不行,乳房胀痛

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10~15

孕妇慎用

心草

甘、淡,微寒

心、

肺、小肠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心烦不眠,小儿夜啼,惊痫

煅后存性研末,吹喉,治喉痹

1.5~2.5;或入丸散

萆薢

苦,微寒

肝、胃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膏淋,白浊证

风湿痹证

10~15

湿

退

虎杖

苦,寒

肝、

胆、肺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烧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肺热咳嗽

泻下通便,治热结便秘

10~30;外用适量

孕妇忌服

耳草

苦,平

肝、胆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湿热黄疸

肺痈,肠痈,湿疹等

跌打损伤

15~30,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垂盆草

甘、淡、微酸,凉

心、肝、胆、小肠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湿热黄疸

痈疮肿毒

15~30,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四、清热药

 

   凡能清除里热,用于治疗里热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热邪在表,当发散解表;热邪在里,当须清解。清热药性属寒凉,遵循《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原则指导用药。然里热有实热、虚热之分,发病有气血、脏腑的不同。故根据清热药的作用不同,将其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等五类。

应用清热药时,应辨别热证的性质与部位,选择适宜的清热药。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后清理,或表里同治;气分热兼血分热的,宜气血两清。本类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苦寒之品,又易化燥伤阴。故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阴虚津亏者当慎用。

(一)清热泻火药

凡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效,以清解气分实热为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它主要适用于热入气分所致的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甚则神昏谵语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心火、胃热、肝火等不同脏腑实热证。

石   膏

《神农本草经》

石膏Gypsum是一种矿物药,原矿石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分布极广,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主要产于湖北、甘肃及四川,以湖北应城产者为最佳。全年可挖,打碎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

   【应用】

1.用于热病烦渴。本品为清泻肺、胃二经和气分实热之要药,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若热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发斑疹者,宜与生地等清热凉血药同用,以气血两清,如化斑汤。

2.用于肺热喘咳。常与麻黄、杏仁、甘草配伍同用,如麻杏石甘汤。

3.用于胃火上攻。胃火上炎而见头痛头晕、牙龈肿痛者,常与升麻、黄连等配伍同用,如清胃散

4.用于疮疡不敛。本品煅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效,故又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以及湿疹侵yin、水火烫伤等,常与黄连、青黛等研粉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   母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 Bunge 的根茎。主要产于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春、秋季节均可采挖,除去茎苗和须根晒干为毛知母,剥去外皮晒干者为知母肉。切片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1.用于热病烦渴。本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若为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者,常与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若为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入肾,滋阴降火,清虚热。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常与黄柏及滋补肾阴配伍应用,如知柏地黄丸

4.用于阴虚消渴。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同用,如玉液汤

【用法用量】 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之弊,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其他清热泻火药见表9-4

(二)清热燥湿药

凡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主要用治湿热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本类药物味苦性寒 ,苦燥祛湿,性寒清热,故清热燥湿兼有清热泻火作用,除治疗湿温、暑湿、湿热泻痢、疮肿痛、湿热黄疸、湿热带下及湿疹、湿疮等湿热病证外,亦可用于火热实证。

黄   芩

《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用于湿热病证。本品清热燥湿。用治湿温、暑湿者,多与滑石、白蔻仁、通草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用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常与黄连、干姜、半夏等配伍,如半夏泻心汤;用治湿热泻痢,可与黄连、葛根同用,如葛根芩连汤;用治湿热黄疸,则与茵陈,栀子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本品善清肺及上焦之热。若肺热壅遏之咳嗽痰稠者,单用即效,如清金丸;亦可配伍桑白皮、知母、麦冬等同用,以增强清肺止咳之功,如清肺汤。还可治疗外感热病,中上焦郁热所致的壮热、烦渴、面赤唇燥、溲赤便秘、苔黄、脉数者,常与薄荷、栀子、大黄等同用,如凉膈散。 

2. 用于少阳证。本品与柴胡同用,治疗邪在少阳之寒热往来,如小柴胡汤。

3.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常与银花、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同用。

4.用于血热出血。血热吐衄、便血崩漏等症,常与生地、白茅根、三七等同用。

5.用于胎热不安。有清热安胎之效。

【用法用量】 3-15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用炒制品,止血多炒炭。清上焦热多酒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黄   连

《神农本草经》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oidesC.Y. Cheng 的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秋季采挖,干燥,生用或清炒,姜炙,酒炙,吴茱萸水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用于湿热病证。本品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长于清中焦湿热。治疗湿热中阻之恶心呕吐,常与黄芩、干姜、半夏等同用,如半夏泻心汤。本品亦为治疗湿热痢疾之常用药,用治湿热泻痢,轻者单用即效,若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可与木香同用,如香连丸;若泻痢身热者,配伍葛根、黄芩、甘草,如葛根芩连汤。

2.用于火热病证。若三焦热盛,高热烦躁,常与黄芩、黄柏、栀子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若热邪炽盛,阴液已伤,心烦不眠者,常配伍黄芩、白芍、阿胶等同用,如黄连阿胶汤;若心火亢盛,迫血妄行,见吐血、衄血、或便血者,可与黄芩、大黄同用,如泻心汤。

3.用于热毒病证。治疗痈肿疮毒,多与黄芩、栀子、连翘等合用,如黄连解毒汤;治疗皮肤湿疮,可以用黄连制成软膏外用;治疗耳道肿,耳道流脓,可用黄连浸汁涂患处。

4.用于胃火炽盛证。黄连善清胃火,胃火炽盛之呕吐,常与竹茹、橘皮、半夏同用;若为胃火炽盛之牙龈肿痛,常配用石膏、升麻、丹皮;若消谷善饥,常与生地同用;若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见胁肋胀痛、呕吐吞酸者,本品兼清肝火,可与吴茱萸同用,如左金丸

【用法用量】 2-10g,研末吞服1-1.5g/次,日三次。外用适量。炒用能降低寒性、姜汁炙用清胃止呕,酒炙清上焦火。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燥者禁用。

黄   柏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柏(关黄柏)CortexPhellodendri Amurensis 黄皮树(川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除去拴皮的树皮。关黄柏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刮去粗皮,晒干压平,润透切片或切丝。生用或盐水炙,酒炙,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应用】

1.用于湿热病证。本品长于清泻下焦湿热。若湿热下注,带下黄浊秽臭者,常与山药、芡实、车前子等同用,如易黄汤;若膀胱湿热,小便灼热、淋漓涩痛者,常和车前子、滑石、木通等同用;若湿热下注,足膝肿痛者,多与苍术、牛膝同用,如三妙丸;用于湿热泻痢,可与白头翁、黄连、秦皮等同用,如白头翁汤;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尿赤,常与栀子同用,如栀子柏皮汤。

2.用于疮疡肿痛,湿疹湿疮。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多与黄连、栀子同用;外用以本品研细末,用猪胆汁或鸡蛋清调涂患处。若治疗湿疹湿疮,阴痒阴肿,可与荆芥、苦参、蛇床子等同用,内服或外洗,也可与青黛、滑石、甘草研细末外用。

3.用于阴虚发热。本品入肾,清肾经之虚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配伍熟地、山萸肉等滋补肾阴药同用,如知柏地黄丸。

【用法用量】 5-15g;外用适量。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热多用盐水炙用;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容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其他清热燥湿药见表9-4

  (三)清热解毒药

凡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各种热毒证、火毒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解毒药。本类药物,性多苦寒,善于清解热毒或火毒,主要适用于痈肿疮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等热毒证及毒蛇咬伤或其他急性热病。

金   银   花

《新修本草》

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 的花蕾。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夏初当花含苞未放时候采摘,阴干。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用于痈肿疔疮。本可用治各种痈肿疮毒。治疗疮痈初起红热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用渣涂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同用,如仙方活命饮;用治疔疮肿痛,红肿热痛,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用治肠痈腹痛者,与当归、地榆、黄芩合用,如清肠饮;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同用。

2.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如银翘散;若热入营血,心烦、舌绛,常与生地、黄连等同用,如清营汤

3. 用于暑热病证,如暑热烦渴、咽喉肿痛以及小儿热疮、痱子等症。本品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常制成金银花露应用。

3.用于热毒血痢。可单用本品煎服,或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用法用量】 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连   翘

《神农本草经》

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Forsythiasuspensa (Thunb.) Vahl的果实。产于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至云南。野生,家种均有。白露前采初熟的果实,色尚清绿,称青翘,寒露前采熟透果实则为黄翘,以青翘为佳。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治疗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治疗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象贝母、玄参、牡蛎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药同用。

2.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治风热表证,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如银翘散;治疗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常与玄参、丹皮、金银花同用如清营汤;治疗热入心包,高热神昏,常与麦冬、莲子心同用。

【用法用量】 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其他清热解毒药见表9-4

  (四)清热凉血药

凡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以清营分、血分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本类药物多为甘苦咸寒之品,入心、肝血分,善清营分、血分之热,有清热凉血之效。主要适用于温热病营分、血分实热所致的身热夜甚、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等病证。

生   地   黄

《神农本草经》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 Libosch. 的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用。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用于温热病证。本品清热凉血又养阴生津。治疗温病热入营血,常与玄参等同用,如清营汤。治疗温病后期,余热未尽,常与鳖甲、青蒿、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用于血热出血证。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或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斑疹出血,常与赤芍药、牡丹皮、水牛角等同用,如犀角地黄汤。若血热出血轻症,常与鲜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同用,如四生丸;

3.用于津伤口渴及消渴。本品养阴生津,常与山药、西洋参、党参、生黄芪等同用。

4. 用于津亏肠燥便秘。可与玄参、麦冬同用,如增液汤

【用法用量】 10-3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玄   参

《神农本草经》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 Hemsl.的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省。立冬前后采挖,反复堆晒到内部色黑,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应用】

1.用于温热病。治疗温病热入营分,常配生地,麦冬同用,如清营汤;治疗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者,多与麦冬、连翘心等同用;治疗温热病气血两燔,身发斑疹者,常与石膏,知母同用,如化斑汤。

2.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治疗热毒壅盛咽喉肿痛,常与薄荷、连翘、板蓝根同用,如普济消毒饮;治疗阴虚火旺咽喉肿痛,可与麦冬、桔梗、甘草等同用;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多与贝母、生牡蛎同用;治疗疮疡肿痛,多与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同用。

【用法用量】 10-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用。反藜芦。

其他清热凉血药见表9-4

  (五)清虚热药

凡能清退虚热,治疗虚热病证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本类药物性属寒凉,然偏性不大,作用缓和,不伤正气。主要适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热病后余热不尽及小儿疳积发热等证。

青   蒿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 L . 的全草。广布于全国各地。夏秋采挖,鲜用或阴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解暑,截疟。

【应用】

1.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尽或热病后期低热不退。常与鳖甲、知母、丹皮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银柴胡胡黄连、知母、鳖甲等同用,如清骨散。

3.用于暑热证。常与连翘、茯苓、滑石、通草等同用。

4.用于疟疾寒热。

【用法用量】 3-10g。不宜久煎。

地 骨 皮

《神农本草经》

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根皮。南北各地均有。初春或秋后采挖,剥取根皮,晒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退热除蒸,清泻肺热。

【应用】

1.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本品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常与知母、鳖甲、银柴胡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血热出血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其他清虚热药见表9-4

表9-4  其他清热药简表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注

芦 根

甘,寒

肺、胃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热病烦渴

胃热呕逆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利尿,治热淋

透疹,治麻疹透发不畅

干品15~30,鲜品30~60

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热病口渴,消渴多饮

肺热燥咳

痈肿疮疡

10~15

孕妇忌服,反乌头

竹 叶

甘、

辛、

淡,寒

心、

胃、小肠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热病烦渴

口疮尿赤

6~15;鲜品,15~30

竹叶

甘、淡,寒

心、

胃、小肠

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热病烦渴

口疮尿赤,水肿尿少,黄疸尿赤

10~15

栀 子

苦、寒

心、

肝、

肺、

胃、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热病烦闷

湿热黄疸

血热吐衄

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3~10

夏枯草

苦、

辛,寒

肝、胆

清肝火,散郁结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瘰疬瘿瘤

清肝降压

10~15;或熬膏服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肝、

肾、大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目赤目暗

肠燥便秘

10~15

用于通便不宜久煎

谷精草

甘、平

肝、胃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头痛齿痛

6~15

密蒙花

甘,微寒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6~15

青葙

苦,微寒

清泄肝火,明目退翳

目赤翳障

3~15

有扩散瞳孔的作用,故青光眼患者忌用

湿

胆草

苦,寒

肝、

胆、膀胱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尿赤

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

3~6

善清肝胆湿热及实火

秦 皮

苦、

涩,寒

大肠、肝、胆

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热毒泻痢,湿热带下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3~12;外用适量

苦 参

苦,寒

心、肝、

胃、大肠、膀胱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湿热泻痢,黄疸尿赤

带下阴痒,湿疹疥癣,小便不利

3~12;外用适量

反藜芦

白鲜皮

苦、寒

脾、胃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黄疸尿赤,湿热痹痛

6~10;外用适量

蒲公英

苦、

甘,寒

肝、胃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

10~30;外用适量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紫花地丁

苦、辛,寒

心、肝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痈肿疔疮,乳痈肠痈,丹毒肿痛

蛇毒药伤

肝热目赤肿痛

3~10;外用适量

善治疔毒

野菊花

苦、

辛,微寒

肺、肝

清热解毒

痈疽疔疥、丹毒

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等证

湿疹等皮肤瘙痒

10~18;外用适量

穿心莲

苦,寒

肺、

胃、大肠、小肠

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6~15;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多作丸、散、片剂

大青

苦、

咸,大寒

心、

肺、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喉痹口疮,丹毒痈肿

10~15,鲜品30~60;外用适量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温热病,热毒炽盛证

10~15

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青黛

咸,寒

肝、

肺、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温毒发斑,吐血衄血

痄腮喉痹,火毒疮痒

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内服1.5~3;外用适量

本品难溶于水,作散剂、丸剂用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

肝、脾

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风热感冒、温热病发斑,以及痄腮等

绦虫、钩虫、蛔虫等多种肠寄生虫病

血热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

10~15;

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鱼腥草

辛,微寒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热毒疮疡

湿热淋证

清热止痢,治湿热泻痢

15~30;外用适量

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红藤

苦,平

大肠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肠痈腹痛,热毒疮疡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15~30

孕妇不宜多服

辛、

苦,微寒

胃、大肠、肝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肠痈腹痛,肺痈吐脓,痈肿疮毒

产后瘀阻腹痛

6~15;外用适量

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射干

苦,寒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咽喉肿痛

痰盛咳喘

6~10

孕妇慎用

山豆根

苦,寒

肺、胃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热毒蕴结,咽喉肿痛

牙龈肿痛

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

3~6;外用适量

本品大苦大寒,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马勃

辛,平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风热及肺火咽喉肿痛

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3~6;外用适量

白头翁

苦,寒

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血痢

疟疾

外洗治阴痒

6~15;外用适量

治痢专药

马齿

酸,寒

大肠、肝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湿热下痢

热毒疮疡

崩漏便血

热淋血淋

30~60,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鸭胆

苦,

寒,有小毒

大肠、肝

清热解毒,治痢截疟,腐蚀赘

热毒血痢,冷积久痢

各种疟疾

鸡眼赘疣

内服,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外用适量

不入煎剂;以龙眼肉或胶囊包裹吞服。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

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

清热解毒,消肿治通,凉肝定惊

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小儿惊风抽搐

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5~10;外用适量

孕妇忌服

拳参

苦,凉

肝、大肠

清热解毒,镇肝熄风,凉血止痢

痈肿瘰疬,毒蛇咬伤

热病抽搐及破伤风

赤痢脓血,湿热泄泻

利湿,治水肿、便不利

3~12;外用适量

半边莲

甘、

淡,

心、小肠、肺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疔疮肿毒,乳痈肿痛,蛇虫咬伤

腹胀水肿,黄疸尿少

干品10~15,鲜品30~60;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

微苦、

甘,寒

胃、大肠、小肠

清热解毒,利湿痛淋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热淋涩痛

15~60,外用适量

山慈菇

甘、微

辛,

寒,有小毒

肝、胃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痈疽发背,疔疮恶肿,瘰疬痰核

癥瘕痞块

3~6,入丸散剂减半,外用适量

土茯苓

甘、

淡,平

肝、胃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淋浊、带下,湿热疮毒

15~60

熊胆

苦,寒

肝、胆、心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癫痫、手足抽搐

疮痈肿毒及痔疮肿毒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咽喉肿痛

内服,

1~1.5,多作丸、散,不入汤剂;外用适量

漏芦

苦,寒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

痈肿疮毒,乳痈肿痛

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3~12

白蔹

苦、

辛,微寒

心、胃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止痛

疮痈中毒,水火烫伤

3~10;外用适量

绿豆

甘,寒

心,胃

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痈肿疮毒

暑热烦渴

药食中毒

15~30;外用适量

赤芍

苦,微寒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温病热入营血,

血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

痈肿疮毒,目赤翳障

6-15

反藜芦

牡丹皮

苦、

辛,微寒

心、肝肾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斑疹吐衄

温邪伤阴,阴虚发热

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

痈疡肿毒,肠痈腹痛

6~12

善治无汗骨蒸,孕妇慎用

紫草

甘,寒

心、肝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痈疽疮疡,湿疹阴痒,水火烫伤

3~10;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油浸液涂擦

外用熬膏或用油浸液涂擦,脾虚便溏者不宜

水牛角

咸,寒

心、肝、胃

清热、凉血、解毒

温热病热入血分,壮热不退,神昏谵语等症

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

6~15,锉碎先煎,亦可锉末冲服

锉碎先煎,亦可锉末冲服

白薇

苦、

咸,寒

胃、肝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邪热入营,阴虚发热,产后虚热

热淋血淋

血热毒盛的疮痈中毒,咽喉肿痛,及毒蛇咬伤等症

清泄肺热,透热外出,治肺热咳嗽

3~12

银柴胡

甘,微寒

肝、胃

清虚热,除疳热

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潮热等

疳积发热

3~10

胡黄连

苦,寒

心、肝、胃、大肠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骨蒸潮热

小儿疳热

湿热泻痢,痔疮肿毒

3~10

五、消 食 药

凡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之功效,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或消导药。

主要适用于宿食停滞、饮食不消所致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等症以及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者。

山  楂

《神农本草经集注》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或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的果实。前两种习称“北山楂”,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野山楂习称“南山楂”,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应用】

1.用于肉食积滞。本品消食力强,尤能消化油腻肉积,常与麦芽神曲等同用。

2.用于瘀阻引起的胸腹疼痛、痛经。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胸胁刺痛,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同用;治疗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血瘀经闭等症,常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配伍。

3.用于泄痢腹痛,疝气痛。若因伤食而引起的腹痛泄泻,可单用焦山楂研末,开水调服;也可与木香、槟榔等同用;若疝气疼痛,可与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用法用量】 10~15g,大剂量30g。消食散瘀多生用或炒用;止泻痢多炒焦或炒炭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莱 菔 子

《药性论》

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栽培。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挫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 辛、甘,平。入脾、胃、肺经。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

1. 用于食积气滞。本品尤善消面食积滞,兼行气除胀。治疗食积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泄泻等症,常与神曲、山楂、麦芽、半夏、陈皮等同用,如保和丸

2.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兼食积。可单用本品为末服;或与白芥子、苏子等配伍应用,如三子养亲汤

【用量与用法】 煎服,6~10g。 消食化痰多炒用。

【使用注意】 不宜与人参同用。

鸡 内 金

《神农本草经》

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砂囊内膜。全国各地均产。杀鸡后,取出砂囊,剖开,趁热剥取内壁,洗净晒干。生用、炒用或醋制入药。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应用】

1. 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品消食化积作用较强,并能健运脾胃,可广泛用于各种饮食积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病情较轻者,用单味药研末服即有效;食积较重者,可配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若小儿脾虚疳积,本品可与白术、山药、使君子等同用。

2. 用于肾虚遗精、遗尿。治疗肾虚遗精者,常与芡实、菟丝子、莲须等同用;治疗肾虚遗尿者,常与桑螵蛸、牡蛎、黄芪等同用。

2. 用于淋证,结石证。治疗尿路结石,常与海金沙、车前子、川牛膝等同用。治疗肝胆结石,常与金钱草、广郁金、茵陈、枳壳等同用。

【用法用量】 3~10g;研末内服,1.5~3g。研末服效果较好。

其他消导药见表9-5。

表9-5  其他消导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用

用量用法

备注

神曲

甘、辛

脾、胃

消食健脾

食积不化,脘腹胀满

脾胃虚弱,食少纳呆

煎服。

6~15g

麦芽

甘,平

脾、胃

消食健脾

回乳消胀

饮食积滞,脘腹胀满

脾虚食少,食欲不振

乳汁郁积,回乳断奶

煎服。

10~15g

(大剂量30~120g)

生麦芽消食化滞;

炒麦芽回乳消胀;

焦麦芽消食健脾。

谷芽

甘,平

脾胃

消食化积

健脾开胃

食积停滞,脘腹胀满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煎服。

10~15g

炒用消食;生用和中

炒焦用健脾化滞。

六、泻下药

凡以泻下通便、润滑大肠、或逐水退肿为主要作用,治疗实热内盛、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停蓄等里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主要适用于胃肠积滞、实热内结所致的大便秘结以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根据其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

使用泻下药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配伍,里实兼有表邪,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表里双解;里实正虚,可配伍补虚药,以攻补兼施。

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的作用较猛,有的还有毒性,易伤正气,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泻下药易伤脾胃,奏效即止,不可过服,以免损伤胃气。

(一) 攻下药

攻下药性味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又能清热泻火。主要适用于胃肠积滞、里热炽盛所致的大便燥结者。此外,还可以用于热病,壮热、神昏谵语;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以及火热炽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上述病证,不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

使用攻下药,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泻下除胀的作用。

大  黄

《神农本草经》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m.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根和根茎。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陕西、西藏、贵州、云南等地。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切块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 

1. 用于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为治疗大便燥结之要药,尤擅治疗热结便秘,常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如大承气汤。冷积便秘可配伍附子、干姜,如温脾汤;若里实热结兼气血虚者,当与人参、当归等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黄龙汤。

2. 用于血热吐衄,目赤咽痛。治疗血热吐血、衄血、咯血者,常与黄芩、黄连同用,如泻心汤;治疗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者,常与黄芩、栀子等同用,如凉膈散。

3.用于热毒疮疡,水火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治疗热毒痈肿,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同用,如大黄牡丹皮汤;治疗多种热毒疔疖,如治疗乳痈,可与甘草研末煎熬成膏外敷,如金黄散;治疗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敷患处;治疗水火烫伤,可研末单用,或配地榆研末,麻油调敷患处。

4. 用于瘀血诸证。治疗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瘀血经闭,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与当归、穿山甲、红花等同用,如复原活血汤。

5. 用于湿热泄痢、黄疸、淋证。治疗肠道湿热积滞之泻痢,里急后重、泻而不爽者,可单用,或配伍黄连、黄芩等同用,如芍药汤;治疗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治疗湿热淋证,多与木通、车前子、茵陈等同用,如八正散。

【用法用量】 5~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攻下通便用生大黄,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或用开水泡服;活血逐瘀用酒制大黄;止血用大黄炭。

【使用注意】 生大黄泻下力猛,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忌用。

芒  硝

《名医别录》

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Mirabilite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0)。主产于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江苏等地。芒硝风化干燥后,为玄明粉,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钠(Na2SO4)

【性味归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软坚,清热。

【应用】

1. 用于实热积滞的大便燥结,常与大黄相须为用,以增强泻下通便作用,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 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热毒疮痈等证。治疗火毒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冰片、朱砂等制成散剂外吹患处,如冰硼散,或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西瓜霜外用;治疗火热上炎的目赤肿痛,可用玄明粉配制眼药水,外用滴眼;治乳痈初起,可用本品化水涂抹,或纱布包裹外敷;治肠痈初起,可与大黄、败酱草、金银花、牡丹皮、大蒜等同用;治疗疮痈肿毒,或疮疹赤热痒痛,可用本品溶于冷开水中涂抹;痔疮肿痛,可用本品化水外洗。

【用法用量】 不入煎剂,开水溶化后服,每次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二)润下药

润下药多为种子或种仁入药,味甘质润,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通便之功效。主要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产后,由于津枯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火 麻 仁

《神农本草经》

为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浙江、河北、江苏及东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除去杂质,晒干。生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

【应用】 用于肠燥便秘。治疗老人、妇女产后等体质虚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常与郁李仁、瓜蒌仁、杏仁、桃仁、苏子等药同用,或与大黄、厚朴等配伍,以加强通便作用,如麻子仁丸。

【用法用量】 10~15g。生用或微炒后,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  食入过量可致中毒。

郁 李 仁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植物欧李Prunus humilis Bge.、郁李Prunus japonicaThunb.或长柄扁桃Prunuspedunculata Maxim.的成熟种子。前两种习称“小李仁”,后一种习称“大李仁”。主产于东北、山东、河北、宁夏、内蒙古等地。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生用,去皮捣碎用。

【性味归经】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应用】

1. 用于肠燥便秘。本品与火麻仁相类似,但作用较强,且兼行气之功,常用于治疗津血不足兼气滞的便秘,可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同用,如五仁丸。

2. 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兼二便不利者,常与茯苓、白术、桑白皮、赤小豆等利水消肿药和健脾药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2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三)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多为苦寒有毒之品,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排出水样便。其中部分药物还兼有利尿作用。主要适用于全身水肿、腹水臌胀、胸胁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峻下逐水药药力峻猛,且多具有毒性,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使用时要顾护正气,可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者应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忌用;应用时,应注意用量、炮制方法及禁忌等;并做到中病即止,不可多用。

甘  遂

《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多年生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 Liou ex T. P. Wang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四川、浙江等地。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外皮,晒干。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 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而正气未衰者,既可单用研末服,也可与牵牛子同用,如二气汤;或与大戟、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

2. 用于风痰癫痫,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如遂心丹。

3.用于疮痈肿毒,用甘遂为末,水调外敷。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醋制可减轻毒性;过量服用易中毒;孕妇忌用;反甘草。

大  戟

《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多年生植物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 Rupr.的根。主产于江苏、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四川、浙江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 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多与甘遂、芫花、大枣等同用,如十枣汤、舟车丸等。

2. 用于热毒壅滞之疔毒疮痈,可鲜用捣烂外敷,或配当归、白术、半夏等内服;治疗痰火凝结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或与雄黄配伍外用。

【用法用量】 1.5~3g;入丸散,每次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醋制可减轻毒性;过量服用易中毒;孕妇忌用;反甘草。

芫  花

《神农本草经》

瑞香科落叶灌木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的 干燥花蕾。主产于安徽、山东、四川、浙江等地。春季开花前采摘,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应用】

1. 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本品泻水逐饮作用较甘遂、大戟弱,但以泻胸胁水饮为见长,多与甘遂、大戟、大枣等同用,如十枣汤、舟车丸等。

2. 用于咳嗽痰喘,可单用,或与大枣煎服。

3. 用于头疮、白秃、顽癣、痈肿,可单用研末,或配伍雄黄用猪脂调敷。

【用法用量】 1.5~3g;入丸散,每次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醋制可减轻毒性;过量服用易中毒;孕妇忌用;反甘草。

其他泻下药见表9-6

表9-6 其他泻下药简表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注

攻下药

番泻叶

甘、苦

大肠

泻热通便

行水消胀

热结便秘,腹满胀痛

腹水胀满,二便不利

2~6

泡服:

1.5~3

孕妇忌用。

芦  荟

苦,寒

肝、胃

大肠

泻热通便

清泻肝火

杀虫疗疳

热结便秘,腹满胀痛

肝经实火,烦躁易怒

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入丸散:

1~2

脾胃虚弱及孕妇忌用。

逐水药

牵牛子

苦,寒

有毒

肺、肾

大肠

泻下逐水

杀虫攻积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痰饮咳喘,虫积腹痛

3~9

入丸散:1.5~3

炒用药性减缓。不宜与巴豆同用,孕妇忌用。

商  陆

苦,寒

有毒

肺、脾

肾、大肠

泻下逐水

解毒散结

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水肿臌胀,小便不利疮疡肿毒,痈疽疔疖

5~10

延长煮沸时间可减毒,孕妇忌用。

巴  豆

辛,热

大毒

胃、大肠

泻下冷积

逐水消肿祛痰利咽

蚀腐疗疮

寒积便秘,宿食积滞

腹水臌胀,二便不通

喉痹痰阻,梗阻窒闷

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入丸散:

0.1~0.3

制成巴豆霜用可减毒,不宜与牵牛同用。服用本品中毒可用绿豆汤解,孕妇忌用。

七、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除痰涎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息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化痰药常兼止咳平喘的功效,止咳平喘药也常兼化痰的功效。病证上,痰、咳、喘三者相互兼夹,所以将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合为一节介绍。

化痰止咳平喘药具有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等功效,主治痰多咳嗽气喘,以及痰蒙清窍所致眩晕、癫痫惊厥、中风痰迷,痰阻经络所致瘿瘤、瘰疬、阴疽流注、麻木肿痛等病证。

化痰止咳平喘药根据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临床应用化痰止咳药平喘时,对于内伤外感引起的多种痰多咳嗽之证,应辨证审因,进行适当的配伍。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因痰气交阻,气机失调,故应用化痰药时常配伍行气、降气药。

对于某些温燥的化痰药,若咳嗽而咯血或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不宜单用止咳药,当以疏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而影响麻疹之透发。

(一)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以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寒痰、湿痰证的药物,称为温化寒痰药。寒痰、湿痰犯肺常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清稀,苔腻;痰浊上壅,蒙蔽清窍常见眩晕、癫痫惊厥、中风痰迷;痰阻经络常见肢体麻痹、阴疽流注、瘰疬痰核等。为了加强疗效,温化寒痰药物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

本类药物温燥性烈,易助火伤津,凡痰热咳嗽、阴虚燥咳及吐血、咯血者,均当忌用或慎用。

半  夏

《神农本草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贵州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为“生半夏”;经白矾制者称“清半夏”;经生姜、白矾制者称“姜半夏”;经石灰制者称“法半夏”。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应用】 

1. 用于湿痰阻肺,咳嗽痰多,常与陈皮、茯苓、甘草等同用,如二陈汤;湿痰上犯凊阳之头痛、头晕,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寒饮伏肺所致咳嗽喘息、咯痰色白清稀者,常与干姜、桂枝、细辛等配伍,如小青龙汤。因其化痰力佳,配伍瓜蒌、黄芩等亦可治疗热痰。

2.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治疗痰饮或胃寒呕吐,可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胃热呕吐可配黄连、竹茹等药;妊娠呕吐,可配灶心土等品;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3. 用于痰热阻滞,心下痞满者,可与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如半夏泻心汤;痰热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如小陷胸汤;气郁痰结所致之梅核气,常与厚朴、生姜、苏叶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胸痹疼痛,则配瓜蒌、薤白等同用。

 4. 用于瘿瘤,痰核,疮疡肿痛,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疗瘿瘤痰核,可与海藻、昆布、贝母等同用;痈疽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份同研,调醋外敷。

【用法用量】 3~10g,宜制用。消痞和胃多用清半夏;降逆止呕多用姜半夏;燥湿化痰多用法半夏;生半夏长于消肿散结,只宜外用。

【使用注意】  阴虚燥咳、热痰、燥痰及咳血者应慎用。反乌头。

天 南 星

《神农本草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块茎。主产于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异叶天南星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东北天南得主产于辽宁、吉林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未经炮制者为“生南星”,经生姜、白矾制者称“制南星”,经牛、猪、或羊胆汁制者称“胆南星”。

【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  温化寒痰,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应用】 

1. 用于顽痰咳嗽及痰湿壅滞、胸膈胀闷等症,常与半夏相须为用,并配合枳实、橘红,如导痰汤。用治寒痰咳嗽,痰白清稀者,常与半夏、肉桂等配伍。

2. 用于风痰眩晕,目眩、呕逆、胸闷少食等症,常与半夏、天麻、生姜等配伍;风痰滞留经络所致中风,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喎斜则配半夏、白附子、川乌等同用,如青州白丸子;癫痫可与半夏、全蝎、僵蚕等配伍,如五痫丸;破伤风常与白附子、天麻、防风等,如玉真散。

3. 用于痈疽肿痛,毒蛇咬伤。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止痛,治疗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毒蛇咬伤可配雄黄外敷。

【用法用量】  3~10g,宜制用。外用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阴虚燥咳及孕妇忌用。服用过量易致中毒。

(二) 清化热痰药

药性寒凉清润,以清化热痰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热痰、燥痰证的药物称为清化热痰药。痰热壅肺常见咳嗽气喘、咯吐黄痰、舌红苔黄腻;燥痰犯肺常见咳嗽气喘、痰少粘稠、咯痰不爽。部分药物还可用于痰热癫痫、中风昏厥,以及痰火郁结所致瘿瘤、瘰疬等。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热化痰的目的。

本类药物易伤阳助湿,故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不宜用。

川 贝 母

《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卷叶贝母(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 D.Don、暗紫贝Fritillaria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 walskii Maxim.或棱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Franch.的鳞茎,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或“青贝”,后者称“炉贝”。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粗皮,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消肿散结。

【应用】 

1. 用于阴虚劳嗽、久咳痰少咽干者,常与百合、麦冬、桔梗等配伍,如百合固金汤;肺热、燥热咳嗽常配黄芩、知母同用,如二母散。

2. 用于瘰疬痰核,可与玄参、牡蛎配伍,如消瘰丸;热毒壅结之肺痈,常配鱼腥草;乳痈常配蒲公英。

【用法用量】 3~10g。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不宜用。反乌头。

浙 贝 母

《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 Miq.的鳞茎,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擦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浆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块。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常配桑叶、牛蒡子;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常与瓜蒌、黄芩、知母同用。

2. 用于瘰疬,瘿瘤,乳痈疮痈,肺痈。治疗痰火瘰疬可与玄参、牡蛎配伍,如消瘰丸;瘿瘤常配海藻、昆布;肺痈可与鲜芦根、生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等同用;乳痈疮痈可配连翘、蒲公英、天花粉等。

【用法用量】 3~10g。

【使用注意】 同川贝母。

瓜  蒌

《神农本草经》

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蒌 Trichosantheskirilowii Maxim.和双边栝蒌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江苏等地。秋季采收,将壳与种子分别干燥,生用,或以仁制霜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应用】 

1.用于痰热咳喘。本品甘寒而润,善化热痰、燥痰,治疗肺热咳嗽、咯痰黄稠,胸膈痞满者,可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粘,咳吐不利者,则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

2. 用于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疼痛,常配薤白、半夏同用,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痰热结胸,胸膈痞满者,则配黄连、半夏等,如小陷胸汤。

3.用于疗肺痈咳吐腥臭脓血,配伍鱼腥草、芦根等;肠痈配伍败酱草、红藤等;乳痈初起、肿痛而未成脓者,与没药乳香、当归等同用,如神效瓜蒌散

4. 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润肺滑肠用瓜蒌仁,利气宽胸用瓜蒌皮。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及湿痰、寒痰者忌用。反乌头。

前  胡

《名医别录》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axim.的根。前者主产于四川、浙江、湖南、安徽等地;后者主产于江西、浙江、安徽等地。秋冬季或春季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降气平喘,疏散风热。

【应用】 

1. 用于痰热壅肺,肺失宣降之咳嗽喘促、胸隔满闷、咯痰黄稠量多,常配伍桑白皮、浙贝母、杏仁等同用。

2.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咳嗽咽痛,常与桑叶、薄荷、桔梗等同用;配伍辛温发散,宣肺之品如荆芥、紫苏等同用,也可用治风寒咳嗽,如杏苏散。

【用法用量】  3~10g。

桔  梗

《神农本草经》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东北所产称“北桔梗”;华东地区所产称“南桔梗”。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3小时,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

1.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无论寒热均可应用。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紫苏叶、杏仁等配伍,如杏苏散;风热者,可与前胡、牛蒡子、菊花、桑叶等配伍,如桑菊饮;痰滞胸闷不畅,则与枳壳配伍。

2.用于风热犯肺,咽痛声哑者,可与牛蒡子、甘草等同用,如桔梗汤;热毒壅盛,咽喉肿痛常配山豆根、射干、板蓝根等。

3. 用于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与甘草、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根、鱼腥草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利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用法用量】 3~10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可致呕吐。

(三)止咳平喘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具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降气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其中有的药物偏于止咳,有的则偏于平喘,有的则兼而有之。止咳平喘药,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肺及化痰的不同,在应用时还须加以区别。

咳喘之证,病情复杂,有外感内伤之别,寒热虚实之异。临床应用时应审证求因,随证选用不同的止咳、平喘、化痰药,并配伍相应的相关药物。总之,不能见咳止咳,见喘止喘。

外感咳嗽,不能单用止咳药,当以疏散宣发为主,辅以适量止咳药,更不能过早使用敛肺止咳药。个别麻醉镇咳定喘药,因易成瘾,易恋邪,用之宜慎。

苦 杏 仁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Prunus armeniacaL.var.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 L.、东北杏 Prunus mandshurica(Maxim.)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1. 用于咳嗽气喘,为治疗咳嗽气喘之要药。风寒袭肺所致咳嗽气喘,常与麻黄、甘草等同用,如三拗汤;风热犯肺所致痰黄粘稠,咳嗽气喘,可与桑叶、菊花、桔梗等配伍应用,如桑菊饮;燥热伤肺,咳嗽气喘,常与桑叶、沙参、贝母同用,如桑杏汤;肺热、肺火,咳嗽气喘,可配石膏同用,如麻杏石甘汤。

2. 用于肠燥便秘。常与柏子仁、郁李仁等配伍用治阴虚津枯所致肠燥便秘,如五仁丸。

【用法用量】 3~10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小儿慎用。

紫  菀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安徽、河南、黑龙江、山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编成辫状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苦、辛、甘,微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祛痰止咳。

【应用】

用于咳嗽痰喘,凡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如治疗外感风寒,咳嗽喉痒,咯痰不爽,可与荆芥、桔梗、百部、白前等伍用,如止嗽散;肺虚久咳或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等症,则与贝母、阿胶等同用,如王海藏紫菀汤;肺气虚衰,咳嗽喘息,常与人参、五味子、款冬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灸用。

款 冬 花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科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 的花蕾,主产于河南、甘肃、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等地。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除去花梗,阴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祛痰止咳。

【应用】

用于咳嗽痰喘。寒邪伤肺,咳逆久嗽,常与干姜、紫菀、五味子同用,如款冬煎;寒饮郁肺,咳而上气者,常与半夏、麻黄、射干同用;肺热咳喘,可与知母、桑叶、川贝母等同用,如款冬花汤;;肺气虚弱,咳嗽不已,可与人参、黄芪等同用;肺阴不足,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可与川贝母、百合、沙参等配伍;肺痈咳吐脓痰,可与桔梗、薏苡仁等配伍,如款花汤。

【用法用量】 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灸用。

桑 白 皮

《神农本草经》

为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挖根,刮去黄棕色粗皮,剥去根皮,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与归经】 甘,寒。入肺经。

【功效】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应用】

1. 用于肺热咳喘。本品能泻肺热而平喘。治疗肺热咳嗽,喘逆痰多者,常与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补益药同用,如补肺汤。

2. 用于水肿。治疗全身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常与大腹皮茯苓皮、陈皮等配合应用,如五皮饮

【用法用量】 5~10g。

其他化痰止咳平喘药见表9-7

表9-7 其他化痰止咳平喘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用

用量(g)

备注

温化寒痰药

旋覆花

苦、辛

咸,微温

脾、胃

大肠

降气化痰

降逆止呕

痰饮壅肺,咳喘痰多

痰浊中阻,噫气呕吐

3~10

布包煎

芥子

辛,温

肺、胃

温肺化痰

通络止痛

寒痰湿痰,咳嗽气喘

痰湿阻滞,关节疼痛

3~6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过量易致腹泻。

白前

辛、苦

微温

祛痰止咳

降气平喘

肺气失降,咳嗽痰多

胸满喘急,喉间痰鸣

3~10

外感咳嗽生用;

内伤咳嗽炙用。

清化热痰药

海藻

苦、咸

肝、肾

化痰软坚

利水消肿

瘿瘤瘰疬,睾丸肿痛

水湿停聚,浮肿脚气

10~15

反甘草。

昆布

咸,寒

肝、肾

化痰软坚

利水消肿

瘿瘤瘰疬,瘢瘕痰核

水饮停聚,浮肿脚气

6~12

胖大海

甘,寒

大肠

清肺化痰

利咽开音

润肠通便

肺热咳嗽,痰黄粘稠

咽痛肿痛,声音嘶哑

热结便秘,头痛目赤

开水泡服或煎服,

2~4枚

枇杷

苦,微寒

肺、胃

清热化痰

降逆止呕

肺热咳喘,咯痰黄稠

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5~10

止呕生用;止咳灸用。布包煎。

竹茹

甘,微寒

肺、胃

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肺热咳嗽,痰黄粘稠

胸闷痰多,心烦不寐

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5~10

生用清热化痰

姜汁炙用止呕

天竺黄

甘、寒

心、肝

清热化痰

清心定惊

痰热咳嗽,痰黄喘促

热病神昏,惊风癫痫

3~10

研末冲服:

0.6~1

止咳平喘药

百部

甘、苦

微温

润肺止咳

灭虱杀虫

www.med126.com

新久咳嗽,劳嗽顿咳

头虱体虱,阴道滴虫

 5~15

葶苈

辛、苦

大寒

肺、膀胱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痰涎壅盛,气逆咳喘

胸腹积水,小便失利

5~10

研粉冲服:

3~6

白果

甘、苦涩,平

有毒

敛肺定喘

止带缩尿

哮喘痰嗽,久咳虚喘

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5~10

超量服用易中毒。

八、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温里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具有温补阳气,祛除里寒功效,适用于里寒之证。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具体的效用。主入脾经者,能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凊稀、舌淡苔白滑等;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脉的少腹疼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主入心肾而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仲、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临床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不同症候作适当配伍。若外寒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阳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温里药性多辛温燥烈,易于伤津耗液,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者,剂量宜酌量减轻;凡热证、阴虚证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附  子

《神农本草经》

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由于炮制方法不同,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之分。黑顺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盐附子需加工炮制成淡附片或炮附片用。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

【应用】 

1. 用于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药”。治疗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脉微欲绝之亡阳证者,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若亡阳兼气脱者,则与人参同用,如参附汤

2. 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大便稀溏,常与干姜、党参、白术等同用,如附子里中丸;脾肾阳虚所致水肿,常与茯苓、干姜、白术等配伍,如真武汤;肾阳不足所致阳痿宫冷,不孕不育可与熟地黄、肉桂、山茱萸等同用,如右归丸心阳虚衰,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配伍;阳虚兼外感风寒者配伍麻黄、细辛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3. 用于风寒湿痹所致周身关节疼痛,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用法用量】  3~10g。本品有毒,宜先煎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天花粉、白及。内服需经炮制。若服用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均可引起中毒。

干  姜

《神农本草经》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北等地。均系栽培,冬季采收。纯净后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

【性味与归经】 辛,热。入心、肺、脾、胃、肾经。

【功效】 回阳通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

【应用】

1. 用于亡阳证。本品辅助附子,可增强回阳救逆之功。治疗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证,如四逆汤。

2. 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脘腹冷痛,常与党参、白朮、炙甘草等配伍,如理中丸;寒积便秘腹痛,每与大黄、附子、人参同用,如温脾汤;寒邪直中脏腑所致呕吐腹痛,常配高良姜,如二姜丸。

3. 用于寒饮伏肺,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凊稀者,常与细辛、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 3~6g。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忌用。

肉  桂

《神农本草经》

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皮。主产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多于秋季剥去,刮去栓皮,阴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

【应用】 

1. 用于命门火衰所致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尿频遗尿、遗精滑精等,常与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阳气素虚,症见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可与附子、人参等同用。

2. 用于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寒凝肝脉所致的寒疝腹痛,可与吴茱萸、茴香等同用。

3. 用于风寒痹阻腰膝疼痛,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同用,如独活寄生汤;阴寒内盛,胸阳不振,胸痹疼痛,常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如桂附丸;冲任虚寒,寒凝血滞所致的闭经痛经等,可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阳虚寒凝湿滞所致阴疽,常与熟地黄、鹿角胶、麻黄等同用,如阳和汤

4. 用于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虚弱者,常与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等同用,肉桂可引火归元。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益气血方中加入少量肉桂,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之效,如十全大补汤。

【用法用量】  2~5g,宜后下。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其他温里药见表9-8

表9-8  其他温里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注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

肝、脾

胃、肾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厥阴头痛,干呕涎沫

中焦虚寒,呕吐泛酸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1.5~6

不宜多服久服。

阴虚有热忌用。

丁香

辛,温

脾、胃

温中止呕

温肾助阳

胃寒呕吐,脘痛呃逆

肾阳不足,阳痿宫寒

1.5~6

畏郁金。

小茴

辛,温

肝、脾

胃、肾

散寒止痛

理气和中

肝经受寒,脘腹冷痛

胃寒气滞,脘痛呕吐

3~6

胡椒

辛,热

大肠

温中散寒

下气消痰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痰气郁滞,癫痫多痰

2~4

研末冲服:

0.5~1

九、理气药

凡以疏理气机,行气解郁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理气药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其味辛能行,味苦能泄,芳香走窜,性温通行,故能疏理气机,即行气、降气、解郁、散结等作用。本类药物主要用治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结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虚者慎用。

陈  皮

《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料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同属多种栽培变种成熟果实果皮,又名“橘皮”。主产于四川、浙江、湖南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切丝,生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应用】

1. 用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呃逆呕吐、泄泻或便秘等,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配伍山楂、神曲同用,如保和丸;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等,可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如异功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腹痛、呕吐、泄泻,可配藿香、苏叶等,如藿香正气散。

2. 用于呕吐、呃逆,常配伍生姜、竹茹、大枣等,如橘皮竹茹汤;若脾胃寒冷,呕吐不止,可配生姜、甘草同用,如姜橘汤。

3. 用于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配伍,如二陈汤;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4. 用于胸痹。本品能行气通痹止痛。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

【用法用量】  3~10g。

青  皮

《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同属多种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果皮。产地同陈皮。5~6月间采集自落的幼果,晒干,称为“个青皮”,7~8月间采收未成熟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去瓤肉,晒干,习称“四花青皮”。生用或醋灸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应用】

1.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郁金、香附等;乳房胀痛或结块,常配柴胡、浙贝母、橘叶等;乳痈肿痛,常配瓜蒌皮、金银花、蒲公英等;寒疝疼痛,多与小茴香、乌药、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

2. 用于气滞脘腹胀痛,可配大腹皮同用,如青皮散;脘腹冷痛,可配桂枝、陈皮等。

3. 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如青皮丸。

4. 用于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等,多与三棱、莪术、丹参等同用。

【用法用量】  3~10g。醋灸疏肝止痛力强。

枳  实

《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未成熟果实。近成熟的果实名“枳壳”。主产于四川、江西、江苏、福建等地。5~6月间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  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应用】

1. 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痛,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如曲麦枳术

丸;胃肠积滞,热结便秘胀痛,常与大黄、芒硝、厚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多与黄芩、黄连同用,如枳实导滞丸

2. 用于痰湿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疼痛,多与薤白、瓜蒌、桂枝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痰热结胸,常与瓜蒌、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陷胸加枳实汤;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可与半夏、厚朴等同用,如枳实消痞丸

3. 用于气滞血瘀之胸胁疼痛,可与川芎配伍,如枳芎散;若属寒凝气滞者则与桂枝同用,如桂枳散。

4.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可与芍药等份研末服用,如枳实芍药散,或配当归、益母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多与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同用。

【用法用量】  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炒用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木  香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川木香Vladimiriasouliei(Franch.)Ling的根。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功效】  行气止痛。

【应用】

1. 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可单用本品或配砂仁、藿香等同用,如木香调气散;若脾虚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白术、陈皮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健脾丸

2. 用于湿热泄痢、里急后重,常与黄连配伍,如香连丸;若饮食积滞之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槟榔、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治脾虚所致腹胀食少,常与砂仁、枳实、白术等同用。

3. 用于肝郁气滞、肝脾不和之脘腹胀痛、胁痛及湿热郁蒸之黄疸,可与柴胡、郁金、茵陈等配伍应用;若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疼痛,可与川楝子、小茴香等等同用,如导气汤。

4. 用于寒凝气滞血瘀之胸痹心痛,可与姜黄、赤芍、丁香及郁金、甘草等同用,如二香散、颠倒木金散。

【用法用量】  1.5~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强偏于止泻。

香  附

《名医别录》

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主产于山东,河南、浙江、山西、湖南、湖北、江苏等地。秋季采挖,燎去毛須,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生用,或蜜炙用。用时碾碎。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  疏肝郁解,调经止痛。

【应用】

1. 用于肝郁气滞胁痛,脘腹疼痛,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要药。治疗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常与柴胡、枳壳、川芎等配伍,柴胡疏肝散;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可配高良姜同用,如良附丸;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等同用。

2. 用于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常与川芎、柴胡、当归等同用,如香附归芎汤;乳房胀痛,多配伍柴胡、青皮、瓜蒌皮等。

3. 用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胸闷纳呆、噫气吞酸等,可配砂仁、甘草同用,如快气汤,或再加乌药、苏叶,如缩砂香附汤。

【用法用量】  6~9g。醋炙止痛力增强。

川 楝 子

为楝科植物川楝树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云南产者为佳。冬季果实成熟、果皮黄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用时打碎。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 

1.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多与延胡索配伍,如金铃子散;

治肝胃气滞,亦可与延胡索同用,或与柴胡、白芍、枳实等同用;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可配延胡索、香附、橘核等同用;寒疝腹痛则配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

2.用于蛔虫等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川楝子既可杀虫,又可行气止痛。

【用法用量】  用量5~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薤  白

《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Alliumchinensis  G.Don的地下鳞茎。全国各地均产,但以江苏所产为佳。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行气导滞,通阳散结。

【应用】

1. 用于胸痹心痛,为治胸痹之要药。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症,常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桂枝汤等;若治痰瘀胸痹,则可与丹参、川芎、瓜蒌皮等同用。

2. 用于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可与高良姜、砂仁、木香等同用;若治胃肠气滞,泄痢里急后重,可单用本品或与木香、枳实配伍。

【用法用量】  5~10g。

其他理气药见表9-9

表9-9 其他理气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 效

应   用

用量(g)

备注

枳壳

辛、苦

微寒

脾、胃 、

大肠

理气除胀

气滞疼痛,胸痹结胸

胃肠积滞,湿热泄痢

3~10

沉香

辛、苦

微温

脾、胃、肾

行气止痛

温中止呕

纳气平喘

寒凝气滞,胸腹胀痛

寒邪犯胃,呕吐清水

下元虚冷,肾不纳气

1.5~4.5

入丸散:

0.5~1

煎剂宜后下或磨汁冲服

檀香

辛,温

脾、胃

肺、心

行气止痛

散寒调中

寒凝气滞,胸腹冷痛

胃脘寒痛,呕吐食少

2~5

入丸散:

1~3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慎用。

乌药

辛,温

肺、脾

肾、膀胱

行气止痛

温肾缩尿

寒凝气滞,胸腹冷痛

膀胱虚冷,小便频数

3~9

大腹皮

辛,微温

脾、胃

小肠、大肠

行气宽中

利水消肿

食积气滞,脘腹痞满

水湿外溢,水肿脚气

5~10

fo手

辛、苦,温

肝、胃

脾、肺

疏肝解郁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脾胃气滞,纳呆呕恶

湿痰久咳,胸闷作痛

3~10

柿蒂

苦、涩,平

降气止呃

胃气上逆,虚实呃逆

6~10

十、理血药

凡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根据药物的功效及主治证候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补血药、活血祛瘀药、止血药及凉血药四类。凉血药及补血药分别在清热药及补益药中介绍,这里只介绍活血祛瘀药及止血药。

(一)活血祛瘀药

凡以通行血脉、改善血行、祛除瘀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或称活血化瘀药。其中活血祛瘀作用峻猛者,称破血逐瘀药。活血祛瘀药主要适用于瘀血阻滞或血行不畅引起的多种病证。应用本类药物,应根据瘀血病证情况,适当配伍:寒凝血瘀者,配温里散寒药;瘀热互结者,配清热凉血药;癥瘕积聚者,配软坚散结药;久瘀体虚或因瘀而虚者,配补益药。根据“气行则血行”的理论,运用活血祛瘀药时,应与理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祛瘀之效。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故对出血证、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川  芎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 Hort.的根茎。主产于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山东等地。五月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用时切片或酒炒。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常与当归、白芍同用;肝郁气滞所致胁肋疼痛,常与柴胡、香附同用,如柴胡疏肝散;瘀阻心脉,胸痹心痛,常与丹参、降香同用。

2.用于头痛。属风寒者,常与白芷、细辛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属风热者,常与菊花、僵蚕等同用,如菊花茶调散。又治风寒湿痹所致关节疼痛,常与羌活、独活、附子同用。

【用法用量】3~10g;研末吞服,1~1.5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月经过多者慎用。

丹  参

《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unge的根。主产于四川、山西、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宁心安神。

【应用】

1.用于妇女血滞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可单用研末,黄酒调服,也可与当归尾、益母草、川芎同用;气滞血瘀的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常与檀香、砂仁同用,如丹参饮;癥瘕积聚,常与赤芍、鳖甲、三棱同用;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同用。

2.用于疮疡痈肿,常与银花、连翘、白芷、赤芍同用;风湿热痹,常与忍冬藤、赤芍、桑枝同用。

3.用于热伤营阴,心烦不寐者,常与生地、玄参、黄连同用;也用于杂病心悸、失眠,常与夜交藤枣仁同用。

【用法用量】 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炒用。

【使用注意】 反藜芦。

桃  仁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的种仁。主产于四川、重庆、云南、陕西、山东等地。果实成熟后收集果核,取出种子,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应用】

1.用于妇女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血不行,以及跌仆损伤者,常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如桃红四物汤;癥积痞块,常与桂枝、丹皮、赤芍等同用,如桂枝茯苓丸;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苇茎、薏苡仁、冬瓜仁同用,如《千金》苇茎汤;肠痈,常与大黄、丹皮同用,如大黄牡丹皮汤。

2.用于肠燥便秘,常与杏仁、火麻仁、郁李仁同用。

【用法用量】 5~10g。捣碎入煎。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

红  花

《新修本草》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主产于河南、浙江、湖北、四川、江苏等地。夏季开花,当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应用】

1.用于血瘀痛经,常与当归、延胡索同用;产后瘀滞腹痛,常与牡丹皮、蒲黄同用;跌打损伤所致瘀滞腹痛,常与桃仁、乳香同用。

2.用于心脉瘀阻所致胸痹心痛,常与丹参、川芎、桂枝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二)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各种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应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选择使用,并进行必要配伍。血热妄行的出血,选凉血止血药配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出血,选凉血止血药配滋阴降火药;瘀血引起出血,选化瘀止血药配行气活血之品;虚寒性出血选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配益气温阳之品。

出血病证,若瘀血未尽,单用收敛止血或凉血止血,有留瘀之弊,当与活血化瘀药或化瘀止血药同用。

仙 鹤 草

《本草图经》

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Ledeb.的全草。产于全国各地。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河南、湖北、广东、福建、山东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涩,平。归肺、心、肝、脾经。

【功效】 收敛止血,止痢,解毒,杀虫。

【应用】

1.用于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属血热者,常与生地黄、白茅根同用;属虚寒者,常与党参、黄芪、艾叶同用。

2.用于虚寒久泻,常与诃子、肉桂同用;湿热泻痢,常与黄连、白头翁、地榆同用。

3.用于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同用。

4.用于阴痒。单用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白  及

《神农本草经》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地下块茎。主产于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浙江、湖南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

1.为收敛止血的要药。治咯血、吐血,可单味研末服,或与三七同用,止血效佳;治胃出血之吐血,常配乌贼骨,如乌及散。治外伤出血,可研末外掺。

2.用于疮疡初起,未成脓者,常与金银花、皂角刺、天花粉同用;疮痈已溃,久不收口,常研末外敷,以祛腐生肌敛疮。

【用法用量】 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反乌头。

三  七

《本草纲目》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多为栽培品。秋季开花前采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应用】

1.三七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止血而不留瘀。用于吐血、衄血www.med126.com、便血、尿血、崩漏及产后出血过多等,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可单用研末吞服,也可与其他止血药同用。

2.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为疗伤止痛之佳品。可单味研末内服,或酒调外敷。

【用法用量】 研末吞服,每次1~3g。临床多用散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蒲  黄

《神农本草经》

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Presl或同属植物的花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地。夏季采收蒲棒上部黄色雄花序,晒干碾轧,筛出花粉。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甘,平。肝、心包经。

【功效】 化瘀止血,利尿通淋。

【应用】

1.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有瘀滞者尤佳,常与侧柏叶、旱莲草同用;瘀血所致心胸疼痛、痛经、产后腹痛,常与五灵脂同用,如失笑散;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可用蒲黄末温酒送服。

2.用于血淋,常与生地黄、小蓟、滑石等同用,如小蓟饮子

【用法用量】 3~10g,包煎。生用行血,炒用止血。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其他理血药见表9-10。

表9-10  其他理血药简表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注

延胡索

辛、苦

肝、脾

活血

行气止痛

气滞血瘀,跌扑损伤

肝郁气滞,诸种痛证

3~10

孕妇忌用

郁金

辛、苦

肝、胆

心、肺

活血行气

解郁清心

利胆退黄

凉血止血

气滞血瘀,胸胁腹痛

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湿热黄疸,胁肋胀痛

气火上逆,吐血衄血

3~10

畏丁香

姜黄

辛、苦

肝、脾

活血行气

通经止痛

胸胁腹痛,跌打损伤

血瘀经闭,风湿臂痛

3~10

孕妇忌用

乳香

辛、苦

心、肝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血瘀气滞,诸种疼痛

疮疡痈疽,瘰疬痰核

3~10

孕妇忌用

没药

苦,平

心、肝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血瘀气滞,诸种疼痛

疮疡痈疽,疔疮肿毒

3~10

孕妇忌用

五灵脂

苦、咸

肝、肾

活血止痛

化瘀止血

瘀血阻滞,胸腹诸痛

瘀滞出血,血瘀崩漏

3~10

畏人参。

孕妇慎用

益母草

苦、辛

微寒

肝、心

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

清热解毒

月经不调,产后瘀痛

瘀水互结,水肿尿少

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10~30

孕妇忌用

泽兰

苦、辛

微温

肝、脾

活血化瘀

利水消肿

散瘀消痈

跌打损伤,痛经闭经

水瘀互结,水肿尿少

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6~12

牛膝

苦、酸,平

肝、肾

活血通经

强筋健骨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

痛经闭经,跌打损伤

腰膝酸痛,下肢萎软

热淋血淋,石淋膏淋龈肿舌疮,吐血衄血

6~15

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孕妇忌用

鸡血

苦、甘

肝、肾

养血补血

活血调经

舒筋通络

血虚萎黄,血不养筋月经不调,经闭腹痛

风湿痹痛,麻木瘫痪

10~15

杏叶

甘、苦

涩,平

心、肺

活血止痛

敛肺平喘

胸痹心痛,头痛眩晕

肺虚咳喘,痰壅上气

9~15

王不留行

苦,平

肝、肾

活血通经

下乳消肿

利尿通淋

经闭痛经,跌打损伤

乳汁不下,乳痈肿痛

小便不利,涩痛淋漓

5~10

孕妇慎用

寄奴

辛、苦

心、肝

散瘀止痛

破血通经

消食化积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血瘀经闭,产后腹痛

暑湿食积,脘腹胀痛

3~10

瘀滞肿痛用生品捣烂外敷。孕妇忌用

莪术

辛、苦

肝、脾

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

气滞血瘀,癥瘕积聚

食积不化,脘腹胀痛

3~10

醋制止痛作用强。孕妇忌用

三棱

苦、辛

肝、脾

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

气滞血瘀,癥瘕积聚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3~10

醋制止痛作用强。孕妇忌用

水蛭

咸、苦,平,小毒

破血逐瘀

散结消癥

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癥瘕积聚,瘀血肿痛

1.5~3

研末服:

0.3~0.5g

孕妇忌用

斑蟊

辛,热

大毒

肝、胃肾

破血消癥

攻毒蚀疮

散结逐瘀

癥瘕积聚,血瘀经闭

恶疮瘘疮,积年顽癣

瘰疬痈疽,肿硬不破

入丸散:

0.03~0.06

外用研末以酒调敷。孕妇忌用

骨碎补

苦,温

肝、肾

活血续筋

补肾壮骨

聪耳固齿

跌扑闪挫,损伤筋骨

肾虚腰痛,骨软脚弱

耳鸣耳聋,牙齿松动

3~10

外用可治斑秃白癜风

马钱子

苦,温

大毒

肝、脾

活血消肿

通络止痛

散结消肿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痈疽丹毒,咽喉疼痛

0.3~0.6

内服宜炮制,不可过量。孕妇忌用

穿山甲

咸,微寒

肝、胃

活血消癥

通经下乳

消肿排脓

癥积痞块,风湿痹痛

血瘀经闭,乳汁不下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3~10

研末服:1~1.5g

痈肿已溃及孕妇忌用

大蓟

苦、甘

心、肝

凉血止血

解毒消痈

血热妄行,咯血吐衄

热毒痈肿,湿热黄疸

10~15

小蓟功效相似,善治血淋尿血

地榆

苦、酸

涩,微寒

大肠

凉血止血

解毒敛疮

清热燥湿

血热崩漏,便血痔血

疮疡痈肿,水火烫伤

湿热血痢,湿疹湿疮

10~15

槐花

苦,微寒

大肠

凉血止血

清肝明目

血热吐衄,便血痔血

肝火目赤,头胀头痛

6~15

凉血生用,止血炒用

侧柏叶

苦、涩

微寒

肺、肝大肠

凉血止血

祛痰止咳

养血生发

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肺热咳嗽,痰稠难咯

脱发斑秃,须发早白

6~12

生用凉血,炒炭止血

白茅根

甘,寒

肺、胃膀胱

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

血热妄行,咯血吐衄

热淋水肿,小便不利

15~30

茜草

苦,寒

凉血止血

活血化瘀

血热妄行,吐血衄血

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6~10

生用活血祛瘀又止血,炒用偏于止血

血余炭

苦,平

肝、肾

收敛止血

化瘀利尿

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血淋涩痛,小便不利

3~6

研末服:

1.5~3

艾叶

苦、辛

肝、脾肾

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

经寒不调,崩漏下血

腹中冷痛,宫寒不孕

3~10

散寒止痛生用,止血炒用

甘、涩

肝、肺

收敛止血

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10~15

十一、补益药

凡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为主要作用,可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也称补虚药或补养药。

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补益药也根据其性能和应用范围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之间存在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故补益药之间也往往相须为用。若出现虚实夹杂,则应攻补兼施,扶正祛邪。

内有实邪或实邪未尽及气盛体壮者忌用。脾胃虚弱者应适当配伍健脾和胃药,以免虚不受补,妨碍消化吸收。补益药入汤剂宜文火久煎以增强疗效。

(一)补气药

凡以补气为主要作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称为补气药。补气药性味多甘温,能补益脏腑之气,尤其重在补脾、肺之气,故其主要适应证为脾气虚弱证、肺气虚弱证。脾气虚常见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泻,甚至浮肿、脱肛、内脏下垂。肺气虚常见少气懒言、动则气喘、自汗。

应用补气药,可根据病情作相应的配伍,如兼阳虚者配补阳药,如兼阴虚者配补阴药。因气旺可生血、气旺可生津,故血虚、津亏者,常使用补气药与补血、生津药同用。另外,气有固摄作用,气能摄血、气能摄津,故临床治疗气虚不摄所致出血、出汗、小便不禁等证,常使用补气药配伍止血、敛汗、缩尿药同用。

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故常适当配伍理气药同用。

人  参

《神农本草经》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的根。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栽培者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朝鲜产者称为“高丽参”。秋季采挖。园参一般栽培六、七年后收获。加工、炮制的不同,又有不同品种。鲜参洗净后晒干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称“糖参”或“白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切片或研粉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应用】

1.用于虚脱证及元气虚衰证。人参是益气固脱之要药,元气暴脱者,可单用本品浓煎服,为独参汤;如阳气衰微,四肢逆冷者,可与附子同用,以益气回阳,如参附汤;若气阴衰微,汗多口渴者,可与麦冬、五味子同用,以益气敛阴,如生脉散。也可用于久病元气不足所致的四肢不温,精神萎靡,阳痿宫冷等,常与鹿茸巴戟天、紫河车同用。

2.用于脾气虚,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者,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脾虚中气下陷者,常与黄芪、升麻、柴胡同用,如补中益气汤。用于肺气虚,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者,常与黄芪、五味子等同用;若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常与胡桃肉、蛤蚧同用,如人参胡桃汤、人参蛤蚧散。

3.用于热病伤津,汗多口渴者,常与生石膏、知母等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消渴证,常与天花粉、生地黄、黄芪等同用。

4.用于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等,常与酸枣仁、夜交藤、龙眼肉等同用。

此外,人参还可用于血虚证及气不摄血的出血证,以补气生血、补气摄血。对体虚外感及邪实正虚者,可随证配伍解表药、攻里药,以扶正祛邪。

【用法用量】 5~10g,急重证可用15~30g。文火另煎兑服。

【使用注意】 反藜芦,畏五灵脂。

党  参

《本草从新》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 (Franch.) Nannf. 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因产地、种类不同而有多种商品。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因山西上党者最为有名,故名党参。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应用】

1.用于脾气虚弱,体虚倦怠、食少便溏,常与白术、茯苓、甘草等同用。

2.用于肺气亏虚,气短咳嗽、声音低弱者,常与黄芪、五味子等同用。

3.用于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气血双亏的面色萎黄,以益气生津、益气生血。

【用法用量】 10~15g。

【使用注意】 反藜芦。

黄  芪

《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肺、脾经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应用】

1.用于肺脾气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常与人参、白术等同用;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常与当归等同用,以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气不摄血,崩漏、便血者,常与人参、白术等同用,以补气摄血,如归脾汤。

2.用于气虚自汗、气虚易感风邪者,常与白术、防风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3.用于脾虚水肿,常与白术、防己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脓成不溃,常与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常与当归、人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对气虚血滞不行的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等,黄芪能补气行滞,常与桂枝或当归、地龙、红花等同用,如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对气虚津亏的消渴,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常与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如黄芪汤。

【用法用量】 10~15g。补气生阳宜炙用,固表、利水、托毒宜生用。

白  术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重庆等地。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收,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炒至黑褐色,称为“焦白术”。

【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用】

1.用于脾气虚所致食少腹胀、大便溏泻,常与党参、茯苓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脾虚便秘难下者,常与生地黄、升麻、当归等同用。

2.用于水饮内盛所致的眩晕心悸、胸胁支满、水肿,常与桂枝、茯苓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脾虚湿盛之泄泻,常与陈皮、法半夏、茯苓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常与黄芪、防风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4.用于脾气虚弱,胎动不安,常与砂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2g。燥湿利水生用,益气健脾炒用。

【使用注意】 

(二)补血药

凡以补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血药。补血药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质地甘润,主要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无华、唇爪苍白、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昏耳鸣、月经后期、经血量少色淡等病证。

血虚兼阴虚,常配伍补阴药或选用补血兼补阴的阿胶、熟地黄等;因气旺可生血,故血虚病证常配伍补气药以补气生血。

补血药大多滋腻碍胃,凡湿浊中阻、脘腹胀满者不宜服用。脾胃虚弱者,可配伍健脾消食药同用。

熟 地 黄

《本草图经》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浙江、陕西、山西、江苏等地。由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应用】

1.用于肾精不足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常与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肾阴不足的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常与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肝阴不足的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常与枸杞子、菊花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

2.用于血虚所致面色萎黄、头昏心悸,可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如四物汤;月经后期或量少色淡,可与当归、阿胶、黄芪、川芎等同用。

【用法用量】 10~30g。

【使用注意】 本品甘润滋腻,凡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用。

当  归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根。主产于甘肃东南部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陕西、四川、湖北、云南等地。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切薄片,或身、尾分别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

1.用于血虚所致面色苍白、头昏心悸、月经不调等,常与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如四物汤。

2.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乳香、没药、红花、桃仁等同用;寒滞经络之痹痛,常与川芎、桂枝、细辛等同用。

3.用于血虚津亏所致肠燥便秘,常与苁蓉、郁李仁、枳壳等同用。

【用法用量】 5~15g。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补血润肠宜生用,活血通经宜酒炒。

【使用注意】 本品滑肠,湿盛中满,大便溏泻者慎用。

白芍

《神农本草经》

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主产于浙江、四川、安徽、陕西、甘肃等地。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至无硬心,捞起晒干。切薄片,生用、炒用或酒炒用。

【性味归经】 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用】

1.用于血虚证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同用,如四物汤;风寒表虚,营卫不和,恶风自汗,常与桂枝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阴虚阳浮的自汗、盗汗,常与牡蛎、龙骨等同用。

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常与当归、柴胡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脘腹手足挛急性疼痛,常与甘草等同用,如芍药甘草汤

3.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常与龙骨、牛膝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阴虚风动证,常与阿胶、板、鳖甲、牡蛎等同用,如大定风珠

【用法用量】 6~15g。平肝敛阴生用,养血调经炒用。

【使用注意】 反藜芦。

 何 首 乌

《开宝本草》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orum Thunb.的块根。主产于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江苏、四川、贵州、重庆等地。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厚片,干燥,称生首乌;再以黑豆汁拌匀,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晒干,称为制首乌。

【性味归经】 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功效】 补血生精,解毒润肠。

【应用】

1.用于血虚所致的头昏目眩、心悸失眠,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肝肾阴虚,精血两亏所致的须发早白者,常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如七宝美髯丹

2.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当归、麻仁等同用;瘰疬,常与贝母、夏枯草、玄参等同用;疮痈肿毒,常与银花、连翘等同用;皮肤瘙痒,常与防风、荆芥、苦参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2g。补血生精用制首乌,解毒润肠用生首乌。

【使用注意】 大便溏泻、痰湿较重者慎用。

(三)补阴药

凡以滋养阴液,生津润燥为主要作用,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也称为养阴药、滋阴药。补阴药药性大多甘寒质润,能补阴、滋液、润燥,主要适用于阴液亏虚之证,而部分补阴药的寒凉之性又可清虚热,故也适用于阴虚之虚热证。常见的阴虚为肺、胃阴虚和肝、肾阴虚。肺阴虚见有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痛音哑;胃阴虚见有咽干口渴、胃中嘈杂不饥、呕哕,或大便秘结,舌绛苔剥;肝阴虚见有两目干涩昏花、眩晕、耳鸣耳聋;肾阴虚多见腰膝酸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等症。

补阴药各有所长,应根据阴虚的主要证候,选择应用。并根据病情作相应配伍。热邪伤阴而邪热未尽者,配清热药;阴虚内热者,配清虚热药;阴虚阳亢者,配潜阳药;阴虚风动者,配息风药;兼有血虚者,配补血药。

补阴药多为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纳呆便溏者不宜用。

沙 参

《本草汇言》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根。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夏秋二季采挖,洗净,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

1.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常与麦冬、天花粉等同用;阴虚劳嗽,咯痰咯血,常与贝母、知母、麦冬、鳖甲等同用。

2.用于胃阴不足所致口燥咽干,常与麦冬、石斛等同用,如沙参麦冬汤。

【用法用量】 10~15g。

【使用注意】 沙参分为北沙参南沙参两种。两种沙参功效相似。北沙参长于滋阴润肺,治肺阴不足;南沙参长于清肺化痰,治肺热咳嗽。反藜芦,恶防己。

麦  冬

《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根。主产于四川、重庆、浙江、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夏季采挖,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应用】

1.用于燥热伤肺所致干咳痰粘,常与桑叶、杏仁、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肺肾阴虚所致劳嗽咯血,常与天冬等同用,如二冬膏

2.用于内热消渴,舌干少津者,常与沙参、玉竹等同用,如益胃汤;胃气阴两伤出现虚热烦渴,呃逆不欲食者,常与人参、竹茹、枇杷叶等同用;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常与玄参、生地黄等同用,如增液汤。

3.用于阴虚有热,心烦不眠,常与生地黄、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邪热扰心,身热烦躁,舌绛而干,常与黄连、生地黄、竹叶心等同用,如清营汤。

【用法用量】 6~12g。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及外感风寒咳嗽忌用。

枸 杞 子

《神农本草经》

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河北等地。夏秋二季果实呈橙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或晾至皮皱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生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应用】

1.用于肾精亏虚,腰膝酸软、遗精,常与熟地黄、菟丝子、杜仲等同用。

2.用于肝血亏虚所致视力模糊,常与菊花、熟地黄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

枸杞子也可用于内热消渴,常与生地黄、山药、天花粉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2g。

百合

《神农本草经》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卷丹Lilium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brownii F.E. 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的肉质鳞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湖南、浙江、四川、江苏、重庆、安徽、陕西等地。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用】

1.用于燥热伤肺所致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常与百部、桑叶等同用;肺肾阴虚所致劳嗽咯血,常与生地黄、玄参、川贝母等同用,如百合固金汤。

2.用于热病余热未清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知母、生地黄等同用,如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用法用量】 6~12g。清心生用,润肺炙用。

(四)补阳药

凡以温补人体阳气为主要作用,治疗阳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阳药,又称壮阳药或助阳药。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咸温、或辛热,能温补人体阳气,因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本,所以这里介绍的补阳药,以温补肾阳为主,主要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尿频遗尿;肾阳虚肾不纳气的虚喘;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等。

应用补阳药时常配伍补气药、温里药,另外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也常配伍补阴药,以阴中求阳。

补阳药大多温燥,易助火伤阴,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鹿  茸

《神农本草经》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称“花鹿茸”,后者称“马鹿茸”。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地。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用时燎去毛,刮净,横切薄片,或劈成碎块,研细粉用。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壮阳,补益精血,固冲止带,托毒起陷。

【应用】

1.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阳痿早泄、宫寒不孕、尿频不禁、头晕耳鸣,可单用研末服,或配伍人参、巴戟天等为丸服用,如参茸固本丸

2.强筋健骨:用于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筋骨萎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过期不合、齿迟、行迟等,常与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

3.用于冲任虚寒所致崩漏不止,常与当归、阿胶、蒲黄等同用,如《千金》鹿茸散;带脉不固所致带下过多,常与狗脊、白蔹等同用。

4.用于阴虚久溃不敛,脓出清稀者,常与黄芪、当归、肉桂等同用。

【用法用量】 研细末,入丸散,每次1~3g,日3次。

【使用注意】 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剂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眩,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阴虚内热及外感实热者,忌用。

冬虫夏草

《本草从新》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产于四川、青海、云南等地。初夏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6~7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肺、肾经。

【功效】 补肾助阳,补肺止嗽。

【应用】

1.用于肾阳不足,肾气亏虚之阳痿滑精、腰膝酸软,常与鹿茸、杜仲、yin羊藿等同用;肾不纳气,久咳虚喘,常与补骨脂、蛤蚧、胡桃肉等同用。

2.用于肺虚久咳、劳嗽痰血,常与沙参、阿胶、贝母、三七等同用。

此外,病后体虚,自汗畏寒者,可用冬虫夏草与鸡、鸭、猪肉等炖服,以补虚扶弱。

【用法用量】 2~6g,炖服。或入丸散,每日1 g。

杜  仲

《神农本草经》

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切块或丝,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1.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痛、下肢痿软无力,常与熟地、牛膝、续断等同用;肾虚阳痿、遗尿,常与人参、巴戟天、山茱萸、益智仁等同用,杜仲仅为辅助药。

2.用于肾虚所致胎动不安,常与桑寄生、续断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0g。盐水炙后,疗效更好。

yin 羊 藿

《神农本草经》

小檗科草本植物yin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或箭叶yin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 et Zucc.) Maxim.、或柔毛yin羊藿Epimediumpubescens Maxim.、或巫山yin羊藿Epimediumwushanense T.S.Ying、或朝鲜yin羊藿Epimedium koreanum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亦称仙灵脾。主产于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等地。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粗梗及杂质,晒干。切丝生用,或羊脂油(炼油)炙用。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应用】

1.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不孕、尿频等,可单独泡酒服用,也可与熟地黄、巴戟天、枸杞子等同用,如赞育丸。

2.用于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常与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等同用;风寒湿痹,腰膝冷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常与桑寄生、独活、威灵仙等同用。

【用法用量】 3~10g。可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燥烈,辛温助火,阴虚火旺,阳强易举者忌用。

其他补益药见表9-11。

表9-11  其他补益药简表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  注

西洋参

甘,凉

胃、肺

益气养阴

益肺生津

热病烦渴,气阴两伤

阴虚火旺,咳喘痰血

3~6

反藜芦

太子参

甘、微苦

脾、肺

益气健脾

生津润肺

脾气虚弱,食少倦怠

气虚津伤,燥咳不眠

10~30

反藜芦

山 药

甘,平

脾、肺

补脾养胃

益肺生津

补肾涩精

脾气虚弱,胃阴不足

肺虚咳喘,内热消渴

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15~30

健脾炒用,生津生用

甘 草

甘、平

心、肺

脾、胃

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心气不足,脾气虚弱

热毒疮疡,咽喉肿痛

咳嗽痰多,随证配伍

四肢脘腹,挛急疼痛

缓和烈性药副作用

3~10

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反海藻、甘遂、芫花、大戟

刺五加

辛、微苦

脾、肺

益气健脾

补肾安神

脾虚食少,气短乏力

腰膝酸软,失眠健忘

10~30

阴虚内热慎用

绞股蓝

甘、微苦

肺、脾

心、肾

益气养阴

清肺化痰

养心安

益肾固精

气虚乏力,阴伤口渴

肺热痰稠,咳嗽喘息

心脾两虚,心悸失眠

肾虚不固,梦遗滑精

5~15

有降血脂、降血糖、免疫调节及性激素样作用

大 枣

甘,温

脾、胃

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

脾胃虚弱,乏力便溏

妇人脏燥,神志不安

缓和峻猛、毒药药性

10~30

补血药

阿 胶

甘,平

肺、肝

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

各种血虚,多种出血

阴伤燥咳,阴虚风动

8~15

烊化服

龙眼肉

甘,温

心、脾

补血安神

补益心脾

气血不足,失眠心悸

心脾两虚,病后产后

10~15

明党参

甘、微苦

肝、脾

养阴和胃

润肺化痰

口干食少,呕恶反胃

肺燥咳嗽,干咳少痰

5~10

脾虚泄泻慎用,反藜芦

玉 竹

甘,微寒

肺、胃

养阴润燥

生津止渴

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6~12

痰湿内蕴忌用

黄 精

甘,平

肺、脾

养阴润肺

益气健脾

补肾填精

阴虚肺燥,劳嗽咯血

脾胃虚弱,倦怠食少

肾虚腰酸,须发早白

10~15

中寒便溏,气滞腹胀者慎用

石 斛

甘,微寒

胃、肾

养阴清热

益胃生津

热病伤津,低热烦渴

胃阴不足,食少干呕

6~12

本品助湿,舌苔厚腻者忌用

天 冬

甘、苦

肺、肾

养阴润燥

清肺生津

盗汗遗精,内热消渴

阴虚燥咳,劳嗽咯血

6~12

脾虚便溏者忌用

桑 椹

甘、酸

心、肝

滋阴补血

生津润燥

须发早白,眩晕耳鸣

津伤口渴,肠燥便秘

10~15

脾胃虚寒及腹泻者忌用

女贞子

甘、苦

肝、肾

滋补肝肾

乌须明目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视力减退,须发早白

6~12

鳖 甲

咸,寒

肝、肾

滋阴潜阳

退热除蒸

软坚散结

阴虚阳亢,虚风内动

阴虚发热,骨蒸盗汗

胸腹痞块,癥瘕积聚

15~30

滋阴潜阳生用,软坚散结醋炙用。先煎

龟 板

甘、咸

肝、肾

滋阴潜阳

益肾健骨

退热除蒸

养血补心

阴虚阳亢,头晕目眩

腰膝痿软,筋骨不健

阴虚内热,骨蒸盗汗

心虚惊悸,失眠健忘

15~30

打碎先煎

仙 茅

辛,热

有小毒

肾、肝

温肾壮阳

强筋健骨

祛寒除湿

阳痿早泄,精冷不育

腰膝痿软,筋骨冷痛

寒湿痹痛,筋脉拘挛

3~10

本品燥热伤阴,阴虚火旺者忌用

巴戟天

甘、辛

微温

肝、肾

补肾壮阳

强筋健骨

祛风除湿

肾虚阳痿,月经不调

腰膝冷痛,筋骨痿软

风湿久痹,步履艰难

3~10

本品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补骨脂

辛、苦

肾、脾

补肾壮阳

温脾止泻

纳气平喘

阳痿尿频,腰膝冷痛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肾不纳气,虚寒咳喘

6~10

益智仁

辛,温

肾、脾

温肾壮阳

固精缩尿

温脾止泻

摄涎止唾

肾阳不足,阳痿不举

肾虚遗尿,遗精白浊

脾胃虚寒,泄泻腹痛

脾虚不摄,口多涎唾

3~10

阴虚火旺或因热而遗者忌用

菟丝子

甘,温

肝、肾

温肾壮阳

固精缩尿

养肝明目

温脾止泻

补肾安胎

阳痿不举,宫冷不孕

遗精遗尿,带下白浊

目昏目暗,视力减退

脾肾虚寒,泄泻食少

冲任不固,胎动不安

6~12

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忌用

沙苑

甘,温

肝、肾

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滑精早泄,白浊带下

眩晕目昏,视力下降

10~15

阴虚火旺者慎用

葫芦巴

苦,温

温肾助阳

散寒止痛

阳虚疝痛,囊湿阴冷

经寒腹痛,寒湿脚气

3~10

阴虚火旺者忌用

肉苁蓉

甘、咸

大肠

温补肾阳

益精补髓

润肠通便

阳痿早泄,宫冷不孕

腰酸腿软,筋骨无力

精血亏虚,肠燥便秘

6~10

阴虚火旺、腹泻便溏者忌用

锁 阳

甘,温

脾、肾

大肠

补肾助阳

润肠通便

肾阳不足,阳痿不孕

精亏液耗,阳虚便秘

6~10

脾虚泄泻、实热便秘忌用

蛤 蚧

咸,平

肺、肾

助阳益精

补肺益肾

肾虚精亏,阳痿滑泄

肾不纳气,久咳虚喘

研末服:1~2。或入丸散

紫河车

甘、咸

心、肺

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不孕阳痿,肾虚咳喘

萎黄消瘦,产后少乳

研末服:1.5~3

续 断

苦、辛

微温

肝、肾

补肾强筋

止血安胎

疗伤续折

肾虚腰痛,风湿痹痛

崩漏下血,胎动不安

跌扑损伤,骨折肿痛

10~15

风湿热痹忌用

狗 脊

苦、甘

肝、肾

补肾固精

强筋健骨

祛风除湿

遗尿遗精,白浊带下

腰痛脊强,足膝软弱

风湿痹痛,手足麻木

6~12

阴虚有热,口苦口干者忌用

十二、固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治疗精气耗散所致自汗盗汗、遗精遗尿、久泻久痢、崩漏带下等滑脱证的药物,称为固涩药,也称为收涩药。固涩药味多酸涩,性平或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津精耗散滑脱的病证。固涩药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收敛止汗、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及固崩止带四类。

固涩药治疗滑脱证,但滑脱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固涩药多为治标之品,所以常配伍补虚药同用,标本兼顾,才能增强疗效。

固涩药收涩敛邪,热病多汗、痢疾初起、食滞泄泻、火扰精泄、湿热溺涩、血热崩漏、湿热带下等邪气未清者,均不宜使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

(一)收敛止汗药

凡以收敛止汗为主要作用,治疗自汗、盗汗的药物,称为收敛止汗药。主要适用于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的自汗以及阴虚不能制阳,迫津外泄的盗汗等证。治气虚自汗,常配伍补气固表药;治阴虚盗汗,常配伍养阴除蒸药。

实邪所致的汗出,应以祛邪为主,不宜使用止汗药。

麻 黄 根

《本草经集注》

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A.Mey.的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剪去根须,干燥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经。

【功效】 固表止汗。

【应用】

用于自汗、盗汗。气虚自汗,常与黄芪、白术等同用;阴虚盗汗,常与生地黄、五味子、牡蛎等同用;产后虚汗不止,常与当归、黄芪等同用,如麻黄根散。

【用法用量】 3~10g。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用。

(二)敛肺涩肠药

凡以敛肺止咳为主要作用,治疗肺气虚弱之咳喘、肺肾两虚之虚喘的药物为敛肺止咳药。主要适用于肺虚久咳、肾不纳气之虚喘,常配伍补益肺气药、补肾纳气药。咳嗽初起,痰多壅滞者不宜用。

凡涩肠止泻为主要作用,治疗脾肾虚寒所致久泻久痢的药物,称为涩肠止泻药。涩肠止泻药主要适用于久泻久痢、大便清稀、日久不愈、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等虚寒病证,常配伍温补脾肾的药物。泻痢初起,邪气方胜,或伤食腹泻者不宜使用。

五 味 子

《神农本草经》

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 (Turcz.) 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Wils.的成熟果实。前者称为“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地区;后者称为“南五味子”,主产于湖北、山西、陕西、河南、云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性味归经】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应用】

1.用于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肺虚久咳,常与罂粟壳等同用;肺肾两虚的虚喘,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桑螵蛸、金樱子、龙骨等同用;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常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等同用,如四神丸。

2.用于阴虚内热,消渴多饮,常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热伤气阴,气短身倦,汗多口渴,常与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生脉散。

3.用于阴血亏虚,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常与生地黄、丹参、酸枣仁等同用。此外其他失眠也可选用。

五味子研末内服,可治疗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

【用法用量】 3~6g。研末服,每次1~3g。

【使用注意】 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不宜使用。

乌  梅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etZucc.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色变黑时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应用】

1.用于久泻久痢,常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

2.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常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

3.用于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玉泉散

4.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证,常与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

此外乌梅内服,还可用于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6~12g。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肉 豆 蔻

《名医别录》

为肉豆蔻科高大乔木植物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 Houtt.的成熟种仁。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也有栽培。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皮壳后干燥。煨制去油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应用】

1.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者,常与肉桂、党参、白术、诃子等同用;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常与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等同用,如四神丸。

2.用于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同用。

【用法用量】 3~10g。入丸散,每次0.5~1g。宜煨熟去油后用。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胃热疼痛忌用。未经炮制,或用量过大,可致中毒。

(三)涩精缩尿药

凡以涩精缩尿为主要作用,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的药物,称为涩精缩尿药。其中部分药物还兼有补肾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肾虚失藏、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或肾气不固、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常配伍补肾药同用,以期标本兼顾。

外邪内侵、湿热下注所致遗精尿频,不宜使用。

山 茱 萸

《神农本草经》

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肉。主产于浙江、河南、安徽、四川、陕西、山西等地。秋末冬初采收。用文火烘焙或开水略烫,及时挤出果核。晒干或烘干用。

【性味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

1.用于肝肾阴虚,腰酸耳鸣,头晕目眩,常与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者,常与肉桂、附子同用,如《金匮》肾气丸。

2.用于肾虚不固的遗精遗尿,常与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等同用;妇女冲任不固所致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常与黄芪、白术、龙骨、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大汗虚脱,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

此外,山茱萸也用于消渴,常与天花粉、生地黄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2g,急救固脱,可用至20~30g。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不宜使用。

桑 螵 蛸

《神农本草经》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刀螂Hierodulapatellifera (Serville)的卵鞘。分别称“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深秋至次春采收。置沸水浸杀其卵,或蒸透,晒干用。

【性味归经】 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应用】

1.用于肾虚不固所致遗精滑精,常与山茱萸、菟丝子、沙苑子、覆盆子等同用;小儿遗尿,可单用研末服,或与远志、龙骨、石菖蒲同用,如桑螵蛸散

2.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0g。

金 樱 子

《名医别录》

为蔷薇科常绿攀灌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Michx.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四川、湖南、江西、浙江、重庆、云南、贵州、河北等地。9~10月采收。纵切两瓣,除去毛刺,晒干用。

【性味归经】 甘、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应用】

1.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等,可单用金樱子熬膏,或与芡实同用,如水陆二仙丹;也可配伍桑螵蛸、菟丝子等同用。

2.用于脾虚久泻久痢,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罂粟壳等同用。

【用法用量】 6~12g。

(四)固崩止带药

凡以固崩止带为主要作用,治疗崩漏带下的药物,称为固崩止带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冲任不固所致崩漏下血、带脉失约所致带下淋漓等病证。

凡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血热妄行所致崩漏,本类药物不宜使用。

海 螵 蛸

《神农本草经》

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内壳。主产于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收集其骨状内壳,洗净,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应用】

1.用于肾虚遗精,常与山茱萸、菟丝子、沙苑子等同用;妇女赤白带下,常与白芷、白术、山药、芡实等同用。

2.用于崩漏下血,常与茜草、棕榈炭、五倍子等同用;吐血便血,常与白及等同用;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3.用于胃痛吐酸,常与延胡索、白及、贝母、瓦楞子等同用。

4.用于湿疮湿疹,溃疡不敛,配黄连、黄柏、煅石膏、青黛研末外敷。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

其他固涩药见表9-12。

表9-12  其他固涩药简表

分类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 效

应  用

用量(g)

备  注

收敛止汗药

糯稻根

甘,凉

心、肝肺

收敛止汗

退热除蒸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

虚热不退,骨蒸潮热

15~30

小麦

甘,凉

肺、心

收敛止汗

退热除蒸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15~30

涩肠止泻药

诃 子

苦、酸、涩,平

肺、大肠

涩肠止泻

敛肺利咽

脾虚久泻,肠风下血

肺虚咳喘,咽痛音哑

3~10

涩肠止泻煨用,

敛肺利咽生用

赤石脂

甘、酸、涩,温

脾、胃

大肠

涩肠止泻

收敛止血

敛疮生肌

久泻不愈,大便稀溏

崩漏下血,便血痔血

疮疡溃烂,久不收口

10~30

湿热泻痢忌用。

孕妇慎用。

畏官桂

罂粟壳

酸、涩,平

肺、肾

大肠

涩肠止泻

敛肺止咳

麻醉止痛

脾虚失运,久泻不止

肺虚久咳,痰少声弱

心胃脘腹及筋骨疼痛

3~6

易致中毒成瘾,

不可过量久服

涩精缩尿药

覆盆子

甘、酸,温

膀胱

固肾缩尿

益肾填精

养肝明目

遗尿尿频,遗精滑精

阳痿不举,筋骨痿软

肝血不足,视物不清

5~10

莲 须

甘、涩,平

心、肾

涩精止遗

遗精滑精,遗尿带下

3~6

芡 实

甘、涩,平

脾、肾

固肾缩尿

健脾止泻

除湿止带

肾虚遗精,小便不禁

脾虚泄泻,久泻不愈

下元虚冷之白带清稀

10~15

固崩止带药

椿根皮

苦、涩,寒

肝、肾

大肠

收敛止血

收敛止带

收敛止泻

崩漏经多,便血痔血

湿热下注,赤白带下

湿热泻痢,久泻久痢

3~10

椿皮收敛兼清湿热,脾胃虚寒慎用

鸡冠花

甘、涩,凉

大肠

收敛止血

收敛止带

收敛止痢

崩漏下血,便血痔血

脾虚带下,湿热带下

赤白下痢,久泻不止

6~12

鸡冠花收敛兼清湿热

十三、平肝息风药

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平肝息风药皆入肝经,其中除植物药之外,还有许多介类、昆虫类动物药及矿物类药物。平肝息风药根据其作用可分为平肝潜阳药和息风止痉药两类。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肝风内动所致抽搐痉厥。

应用平肝息风药,应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配伍。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药配伍滋养肾阴药;阳亢风动证,息风止痉药配伍平肝潜阳药;热极动风证,息风止痉药配伍清热药;阴虚风动证,息风止痉药配伍养阴药。如兼窍闭神昏,则配伍开窍药;失眠多梦,配伍安神药;兼痰者,配伍祛痰药;肝火盛者,配伍清泻肝火药。

脾虚惊风、血虚生风、气血不足所致头晕目眩,应慎用或忌用。

天  麻

《神农本草经》

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1.的块茎。主产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等地。冬春季节采集,冬季茎枯时采挖者名“枯麻”,质量优良;春季发芽时采挖者名“春麻”,质量较差。采挖后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蒸透,晒干、晾干或烘干。用时润透,切片。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效】 平肝息风,祛风通络。

【应用】

1.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常与钩藤、牛膝等同用,如天麻钩藤汤;风痰眩晕,常与白术、半夏、陈皮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各种原因所致惊痫抽搐,常与钩藤、全蝎、蜈蚣等同用。

2.用于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肢体麻木,常与川芎等同用;风寒湿痹,常与秦艽、羌活、桑枝等同用,如秦艽天麻汤。

【用法用量】 3~10g。研末服,每次1~1.5g。

钩  藤

《名医别录》

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 Jacks.或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 Wall.等同属植物的带钩茎枝。主产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等省。春秋两季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晒干。或先置锅内蒸片刻,或于沸水中略烫后再取出晒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应用】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等,常与天麻、全蝎等同用,如钩藤汤;热极生风,常与羊角、白芍、菊花等同用,如羚角钩藤汤

2.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常与天麻、菊花、石决明等同用;肝火上炎所致头胀头痛、目赤,常与夏枯草、栀子、黄芩等同用。

【用法用量】 10~15g。后下,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全  蝎

《蜀本草》

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辽宁、湖北等地。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置通风处阴干。

【性味归经】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应用】

1.用于破伤风所致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天南星、蝉蜕等同用;风中经络所致口眼喎斜,常与白附子、白僵蚕等同用,如牵正散;温热病高热抽搐,常与天麻、钩藤、羚羊角等同用。

2.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同用;顽固性头痛,常与天麻、蜈蚣、川芎、僵蚕等同用。

3.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常与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同用。

【用法用量】 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蝎尾用量为全蝎用量的三分之一。血虚生风及孕妇忌用。

其他平肝息风药见表9-13。

表9-13  其他平肝息风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   注

石决明

咸,寒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肝火上炎,目赤昏花

15~30

打碎先煎,清肝平肝生用,外用宜煅,点眼宜水飞

珍珠

咸,寒

肝、心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镇惊安神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惊悸失眠,心神不宁

15~30

打碎先煎

牡蛎

咸、涩

微寒

肝、肾

平肝潜阳

重镇安神

软坚散结

收敛固涩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

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痰核瘰疬,瘿瘤癥积

自汗盗汗,遗精滑泄

10~30

打碎先煎。收敛固涩、制酸煅用,余皆生用

代赭

苦,寒

肝、心

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胃气上逆,呕逆喘息

血热吐衄,崩漏血痢

10~30

打碎先煎。降逆平肝生用,止血煅用

罗布麻

甘、苦

平肝潜阳

清热利尿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湿热水肿,小便不利

3~15

平肝用叶,治水肿用根。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蒺藜

苦、辛

平抑肝阳

疏肝理气

祛风明目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风热目疾,风疹瘙痒

6~15

羚羊角

咸,寒

肝、心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温病神昏,热毒发斑

1~3

研末服,每次0.3~0.6

别煎

牛黄

苦,凉

肝、心

息风止痉

祛痰开窍

清热解毒

热极生风,小儿惊风

痰热阻闭,神昏谵语

恶疮肿毒,口舌生疮

入丸散,每次0.2~0.5

非实热证不用。孕妇慎用。

地龙

咸,寒

肝、脾

膀胱

清热止痉

通经活络

清肺平喘

利尿通淋

热极动风,惊风癫痫

风湿热痹,中风不遂

肺热哮喘,喉中痰鸣

热结膀胱,小便涩痛

5~15

鲜品10~20

研末服每次1~2

僵蚕

咸、辛

肝、肺

息风止痉

祛风化痰

解毒散结

痰热惊风,痉挛抽搐

口眼喎斜,风热头痛

咽喉肿痛,瘰疬痰核

3~10

研末服:

1~1.5

散风热生用,余皆制用

蜈蚣

辛,温

有毒

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痉挛抽搐,口眼喎斜

疮疡肿毒,瘰疬痰核

风湿痹痛,顽固头痛

1~3

研末服:

0.6~1

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十四、安神药

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治疗心神不安的药物,称为安神药。安神药常以矿石、贝壳或植物种子入药,其中矿物贝壳类药物多具有重镇安神的作用,植物种子多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故安神药可分为重镇安神药和养心安神药两类,分别适用于心神受扰及心神失养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证。

应用安神药,可进行适当配伍,心火亢盛者,配清心降火药;痰火扰心者,配化痰清热药;肝阳上亢者,配平肝潜阳药;血瘀气滞者,配活血行气药;血虚阴亏者,配补血养阴药;心脾气虚者,配补气药。

重镇安神矿物类药物,如入丸散服,易伤脾胃,不可久服,并要适当配伍养胃健脾之品;部分药物具有毒性,更须慎重,以防中毒。

酸 枣 仁

《神农本草经》

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 Hu ex H.F.Chou的成熟种子。主产于陕西、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肉,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 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功效】 养心安神,收敛止汗。

【应用】

1.用于心肝血虚所致心悸失眠,常与当归、何首乌、龙眼肉等同用;肝虚有热之心烦不眠,常与知母、茯苓、川芎等同用,酸枣仁汤;心脾两虚之心烦失眠,常与当归、黄芪、党参等同用;阴虚之心烦失眠、健忘梦遗,常与麦冬、生地黄、远志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2.用于体虚自汗、盗汗,常与五味子、黄芪山、茱萸等同用。

【用法用量】 10~15g。研末服,每次1.5~2g。

远  志

《神农本草经》

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吉林、河南、河北等地。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残基及泥土,晒干。生用或炙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 宁心安神,化痰开窍,消痈散肿。

【应用】

1.用于心神不宁所致失眠健忘、惊悸多梦,常与人参、龙齿茯神等同用,如安神定志丸。

2.用于痰多粘稠、咳吐不爽者,常与杏仁、桔梗、贝母等同用。

3.用于癫痫昏仆、痉厥抽搐,常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同用;癫狂发作,常与石菖蒲、郁金、白矾等同用。

4.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等,可治一切痈疽,无论寒热虚实都可用。单味药研末,黄酒送服,并外用调敷患处。

【用法用量】 3~4.5g。研末服,每次2~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有胃炎、胃溃疡者慎用。

龙  骨

《神农本草经》

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象、犀、鹿、牛等骨骼化石。主产于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土及杂质,贮于干燥处。

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常与朱砂、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惊痫抽搐、癫狂发作者,常与牛黄、胆南星、礞石等同用。

2.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代赭石、牡蛎、牛膝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

3.用于肾虚所致遗精滑精,常与牡蛎、沙苑子、芡实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心肾两虚,小便频数,常与桑螵蛸、龟板、茯神等同用,如桑螵蛸散;冲任不固之崩漏带下,常与黄芪、乌贼骨、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常与黄芪、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15~30g,宜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朱  砂

《神农本草经》

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Cinnabar的矿石,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主产于湖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随时开采,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研细水飞,晒干装瓶备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功效】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应用】

1.适用于心火亢盛所致心神不安、烦躁不宁,常与黄连等同用,如朱砂安神丸;也用于其他原因所致心神不宁,可随证配伍。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癫狂,常与郁金、白矾等同用;小儿惊风,常与牛黄、钩藤、全蝎等同用;癫痫卒昏抽搐,常与磁石同用,如磁朱丸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雄黄、大戟、山慈菇等同用;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冰片、硼砂等同用,如冰硼散。

【用法用量】 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1~0.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朱砂有毒,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火煅会析出水银,增强毒性,故朱砂不宜火煅。

其他安神药见表9-14。

表9-14  其他安神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  注

磁 石

咸、寒

有毒

心、肝

镇惊安神

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肾虚肝旺,心神不宁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肝肾亏虚,目暗耳聋

肾不纳气,气逆喘促

15~30

平肝息风生用,纳气平喘醋淬后用。打碎先煎。

琥 珀

甘、平

心、肝

膀胱

镇惊安神

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

血瘀肿痛,经闭痛经

淋证尿痛,癃闭血淋

研末服:0.5~3

或入丸散

不入煎剂

柏子仁

甘、平

心、肝

大肠

养心安神

润肠通便

心神失养,心悸失眠

体虚年老,肠燥便秘

3~10

合欢皮

甘、平

心、肝

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忿怒忧郁,烦躁失眠

跌扑瘀肿,痈肿疮毒

5~10

孕妇慎用

夜交藤

甘、平

心、肝

养心安神

祛风通络

阴虚血少,失眠多梦

血虚身痛,风湿痹痛

10~15

灵 芝

甘、平

心、肝

肺、肾

益气安神

止咳平喘

心神失养,失眠健忘

虚劳咳嗽,咳喘痰多

6~12

灵芝多糖有免疫促进作用

十五、开窍药

凡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通关开窍、启闭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窍闭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其药物气味芳香,故亦称为芳香开窍药。主要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窍所致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癫痫、中风、中暑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

神志昏迷有虚实之分,虚证为脱证,不宜使用开窍药,实证为闭证,当使用开窍药。但闭证又有寒热之分,寒闭证可配伍温里祛寒药,热闭证应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闭证神昏兼见惊厥抽搐者,还要配伍息风止痉药。

开窍药多辛香走窜,易伤正气,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本类药物气味辛香,易于挥发,内服不宜入煎剂,只入丸散剂应用。

麝  香

《神农本草经》

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取后,割取香囊,阴干,称“毛壳麝香”,用时剖开香囊,除去囊壳,称麝香仁。人工驯养麝多用手术取香法,直接从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本品应密闭,避光保存。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消肿,通经止痛,催生下胎。

【应用】

1.用于闭证神昏。热闭者常与牛黄、冰片、朱砂等同用,如安宫牛黄丸;寒闭者常与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同用,如苏合香丸

2.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积聚、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等证,常与桃仁、红花、川芎、木香等同用;疔疮恶毒,常与蟾酥、牛黄、珍珠等同用,如六神丸

3.用于久病入络的偏正头痛,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通窍活血汤;痹证疼痛,顽固不愈,常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常与肉桂同用,散剂冲服,如香桂散。

另外,近年来,有人用麝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白癜风、肝癌及其他肿瘤、小儿麻痹症,均取得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苏 合 香

《名医别录》

金缕梅科乔木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Mill.的树脂。主产于非洲、印度、土耳其等地。我国广西有栽培。初夏时将树皮割破,深达木部,使香树脂渗入树皮内。秋季剥下树皮,为普通苏合香。普通苏合香溶解于酒精中,过滤,蒸去酒精,为精制苏合香。成品应置阴凉处密闭保存。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应用】

1.用于中风痰厥、惊痫等属于寒闭卒然昏倒者,常与麝香、安息香、檀香等同用,如苏合香丸。

2.用于暑湿秽浊所致腹痛吐泻,常与藿香、佩兰等同用;寒凝血瘀所致胸脘痞闷、胸腹冷痛,常与冰片、麝香、安息香、檀香等同用。

近年来,用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且无副作用。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3~1g。不入煎剂。

其他开窍药见表9-15。

表9-15  其他开窍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  注

冰 片

辛、苦

微寒

心、脾

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

神昏痉厥,中暑昏迷

中风痰厥,气郁暴厥

咽喉肿痛,口疮赤痛

入丸散,每次0.03~0.1

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孕妇慎用

安息香

辛、苦

心、脾

开窍醒神

活血止痛

闭证神昏,中风痰厥

气郁暴厥,中脏昏迷

气滞血瘀,心腹诸痛

入丸散,每次0.6~1.5

外用适量。不入煎剂

樟 脑

辛,热

有毒

心、脾

开窍辟秽

除湿杀虫

秽浊中阻,痧胀腹痛呕吐腹泻,神志昏迷

湿疮湿疹,疥癣瘙痒

入丸散,每次0.1~0.2

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孕妇忌用。不可过量,以防中毒

石菖蒲

辛、苦

心、胃

开窍醒神

化湿和中

痰蒙清窍,神志昏迷

癫狂痴呆,心神不安

湿浊中阻,脘痞腹胀

5~10

十六、外用药

凡以敷贴、涂搽、熏洗、点眼、吹喉等体表使用为主要给药途径的药物,称为外用药。外用药主要具有攻毒拔毒、解毒杀虫、腐蚀溃疮、消肿定痛、敛湿生肌等功效,适用于痈疽肿毒、疮癣疥癞、毒蛇咬伤、目赤翳障、溃疡不敛等。外用药多具有毒性,有的有剧毒,使用时用量宜小,以防中毒。需要炮制的药物,要按操作规程进行炮制,以减轻毒性。

硫  磺

《神农本草经》

为硫磺矿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加工品硫磺Sulfur。主产于山东、河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采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取出上层溶液,冷却后即得。生硫磺只作外用。内服,则需与豆腐同煮,至豆腐呈绿色为度,取出漂净,阴干。用时研末。

【性味归经】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 除湿杀虫,温肾壮阳。

【应用】

1.用于疥疮顽癣、湿疹瘙痒、阴疽肿毒,常与轻粉、雄黄、冰片等同用,局部涂搽患处。

2.用于肾阳虚所致寒喘,常与附子、肉桂、黑锡等同用,如黑锡丹;冷积便秘,常与半夏同用,如半硫丸;肾虚阳痿、小便频数,常与鹿茸、补骨脂等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香油调敷。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用。畏朴硝。有毒,不可多服、久服。

雄  黄

《神农本草经》

为硫化物类雄黄族矿物雄黄Realgar的矿石。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雄黄中熟透者,色鲜,质最佳,称雄精腰黄。主产于湖南、湖北、贵州、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随时可采,除去杂质,研成细粉或水飞用。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大肠、肝、胃经。

【功效】 解毒杀虫,祛痰止痉。

【应用】

1.用于湿疮疥癣,常配黄柏、冰片、枯矾等研末外敷;疔疮丹毒,常配轻粉、蟾酥、冰片研末外敷;毒蛇咬伤,可单用雄黄粉,香油调涂患处。蛔虫等肠道寄生虫所致虫积腹痛,常与槟榔、牵牛子等同用。

2.用于痰蒙心窍所致癫痫,常与胆南星、朱砂等同用;破伤风所致拘挛抽搐,常与防风、草乌等同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内服,每次0.05~0.1g,入丸散,不入煎剂。

【使用注意】 内服慎用,不可久服。孕妇忌用。外用不可大面积长期使用,以免皮肤吸收积蓄中毒。切忌火煅,煅烧后分解氧化为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有剧毒。

血  竭

《新修本草》

为棕榈科常绿藤本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draco Bl.的树脂。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等国,我国广东、台湾等地也有种植。采集果实,置蒸笼内蒸煮,使树脂渗出。或将树干砍破,使树脂自然渗出,凝固而成。打碎研末用。

【性味归经】 甘、咸,平。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应用】

1.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瘀血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产后瘀滞腹痛、痛经、经闭以及一切瘀血心腹刺痛,常与当归、三棱、莪术等同用。

2.用于外伤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常与三七、白及等同用;痈疽疮疖溃烂不敛者,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研末外用。

【用法用量】 内服多入丸散,或研末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期忌服。

其他外用药见表9-16。

表9-16  其他外用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应  用

用量(g)

备  注

轻 粉

辛,寒

大毒

大肠

小肠

杀虫攻毒

逐水通便

疥癣梅毒,疮疡溃烂

实证水肿,二便不利

入丸散0.1~0.2

内服不可过量。孕妇忌用

硼 砂

甘、咸

肺、胃

清热解毒

消肿退翳

清肺化痰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目赤肿痛,翳障胬肉

肺热咳嗽,痰黄粘稠

入丸散1.5~3

多作外用,内服宜慎。

化痰生用,外敷煅用

蟾 酥

辛,温

有毒

心、胃

解毒止痛

开窍醒神

痈疽瘰疬,喉痛牙痛

伤暑湿,吐泻昏迷

入丸散0.01~0.03

外用适量,不入煎剂。

不可过量,孕妇慎用

炉甘石

甘,平

收湿敛疮

解毒退翳

皮肤湿疮,溃疡不敛

目赤肿痛,翳膜胬肉

专作外用,不作内服

砒 石

辛,大热

大毒

肺、肝

蚀疮去腐

祛痰平喘

截疟杀虫

疮疡腐肉,瘰疬牙疳

寒痰哮喘,久治不愈

疟疾痢疾,疥癣瘙痒

入丸散

1~3mg

本品剧毒,内服宜慎。孕妇忌用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