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甘遂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查询
    

甘遂

  
别名 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肿手花、头痛花、儿眼。
汉语拼音 gan sui
英文名 Gansui Root, Root of Gansui, Root of Kansui
药材基原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快根。
动植物形态 甘遂 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细长,弯曲,中段及末端常有串珠状、指状或长椭圆状块根,外表棕褐色。茎常从基部分枝,下部带紫红色,上部淡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及狭披针形,长2-9cm,宽4-10m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杯状聚伞花序顶生,伞梗5-9,基部轮生叶长圆形或狭卵形,长1.5-2cm,宽8-9mm;每伞梗常再次分叉,细弱,长2-4cm;苞叶1对,三角状卵形,长5-9mm,全缘。总苞陀螺形,长约2mm,先端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白毛,腺体4,新月形,黄色,两端有角,生于裂片之间的外缘;雄花8-13,每花具雄蕊1;雌花1,位于雄花中央,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近球形,无毛,灰褐色,长约2mm。花期4-6月,果期6-8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
生态环境 多生于草坡、农田地埂、路旁等处。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
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根繁殖。种子繁殖:7月中、下旬播种,播前种子用冷水浸泡2-3d,拌以草木灰,穴播,按行株距25cm×15cm开穴,播种。条播,按行距20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播人沟内,覆土、浇水。分很繁殖:3月前或秋季枯苗后结合收获,将大者入药,细小者作种用,根部一定要带有根茎的才能成活。按行株距25cm×15cm开穴栽种。栽种时要将茎露出土面,覆土后浇水。
田间管理 每年松土除草2-3次,松土时要注意切勿损伤
根部;遇雨季要排除积水,干旱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追肥2-3次,前期施人粪尿,后期施过磷酸钙。待苗枯萎后施厩肥或堆肥。开花时摘除花蕾。
采收和储藏 春季开花前或秋季枯苗后挖掘根部,除去泥土,将根放入竹筐内,置流水河渠内,筐内放些碎瓦块或煤碴,用木棒搅拌,洗净外皮,晒干。或用硫黄熏后再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除去栓皮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栓皮残留;未去棕红色栓皮者,有明显纵槽纹和少数横长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辛,有刺激性。以肥大。类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残存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散有类圆形、类三角形、类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的厚壁细胞,并有乳汁管。韧皮部宽阔,近形成层处筛管群较明显;有乳汁管。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至10余个相聚,放射状排列;射线宽2-10余列细胞,亦有少数乳汁管分布。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类白色。①淀粉粒单粒球形或半圆形,直径5-3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②无节乳管含淡黄色微细颗粒状物。③厚壁细胞长方形、棱形、类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微细颗粒或非木化。④具线纹孔导管多见,常伴有纤维束。
中药化学成分 根含γ-大戟醇(γ-euphorbol,euphol)又名大戟二烯酸(euphadienol,a-euphol),大戟醇(a-euphorbol,euphorba-
dienol,euphorbol),甘遂酸(tirucallol,kanzuiol)又名20-表大
戟二烯醇(20-epieuphol),20-去氧巨大戟萜醇(20-deoxyin-genol),20-去氧巨大戟萜醇-3-苯甲酸酯(20-deoxyingenol-3-ben-
zoate),20-去氧巨大戟萜醇-5-苯甲酸酯(20-deoxyingenol-5-ben-zoate),巨大戟萜醇(ingenol),巨大戟萜醇-3-(2,4-癸二烯酸酯)-20-乙酸酯[ingenol-3-(2,4-decadienoate)-20-acetate],13-氧化巨
大戟萜醇(13-oxyingenol),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十二酸酯-20-乙酸酯(13-oxyingenol-13-dodecanoate-2o-hexanoate),甘逐萜酯A、B(kansuinine A、B),甘遂大戟萜酯(kansuiphorin)A、B、C、D。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sitosterol glucoside),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1,1-双(2,6-二羟基-3-乙酰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1,1-bis(2,6-dihydroxy-3-acetyl-4-metho-
xyphenyl)methane]和甲基(2,4-二羟基-3-醛基-6-甲氧基)苯基甲酮[methyl(2,4-dihydroxy-3-formyl-6-methoxy)phenylke-
tone]。尚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鞣质,树脂,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淀粉,维生素B1等。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24h,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1ml溶解,浆溶液置试管中,沿管壁加浓硫酸1ml,两液界面出现紫红色(检查甾醇)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1.甘遂:拣去杂质,用水漂净,捞出,晒干。 2.醋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3.煮甘遂:取净甘遂与豆腐同放铜锅内,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晒至八成干,切碎晒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 4.煨甘遂:取净甘遂置锅内,加入麦麸同炒至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甘遂100斤,用麦麸30-40斤)。 5.土制:先将细土炒热,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胀发黄时,筛去黄土即得。 6.《雷公炮炙论》:采得(甘遂)后,去茎,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甘草汤,小荞苨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7.《本草汇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晒干,再以面裹煨熟用。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甘遂能刺激肠管,增加肠蠕动,产生泻下作用。生甘遂乙醇浸膏对小鼠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毒性亦较大,经醋炙后其泻下作用和毒性均有减低,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10-50g生药/kg,约半数动物呈明显的泻下作用,生甘遂作用较强,毒性也较大,58只小鼠服药后有11只死亡,炙甘遂则无死亡。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粉剂的混悬液6-9g/kg,亦有泻下作用,但无死亡。提取乙醇浸膏后的残渣或甘遂的煎剂则无泻下作用,因此泻下的有效成分存在于酒精浸膏内,可能是一种树脂。
2.利尿作用:对人体有利尿作用。对大鼠无利尿作用。亦有报道健康人口服甘遂煎剂亦无明显利尿。
3.引产作用:用甘遂乙醇浸出物给妊娠豚鼠进行引产实验,发现无论是腹腔或是肌肉注射甘遂浸出物,均呈现出一定的抗生育作用。并认为甘遂引产效果与给药剂量有密切关系,当剂量为10mg/kg时即可发生引产效果。
3.1.抗小白鼠早孕作用:选妊娠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9-10只,于妊娠第6天开始按每日每公厅20、15、10及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注4天,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加适量乙醇)。于第l0天剖检子宫,按胚珠大小及色泽等判断其是否为正常妊娠,并计算各组妊娠成功率。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90%,实验组虽稍低,但统计上无差别。
3.2.甘遂对小白鼠中期妊娠的中止作用:取妊娠第l0天小鼠于乙醚麻醉下剖检子宫,选胚胎生长正常的小鼠,缝合腹腔后继续饲养。于妊娠第l2天随机分组,并开始给药。药物给药次数及途径皆同上一实验。给药期间,有小部分曾发生阴道流血。于妊娠第16天处死剖检,观察胚胎生长情况。实验表明,给药组胚胎大小不整齐,色多暗红。部分胎儿死亡,色苍白而形较小。其中部分胚胎已经与宫内膜脱离且液化。死组存活胎儿身长小于1.5cm,但对照组胎儿身长≥1.5cm,给药组死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3.甘遂对家中期妊娠的影响:取雌性大白兔,体重3.1-4.0kg,与雄性兔交配后查阴道有精子者为妊娠第1天。于第l2天开始给药。给药组8只,甘遂提取液临用时以生理盐水500倍稀释,按5mg/kg缓缓静脉注射。对照组两只,不给药物。对照组2只及给药组3只家兔皆于第一次给药(2-6小时)后剖检。另5只给药次数及剖检时间根据实验按排进行。结果表明,甘遂提取液对家兔中期妊娠有明显的中止作用。
3.4.甘遂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正常成熟雌性大、小白鼠,妊娠7-10天及11-15天大白鼠,妊娠6-9天及9-14天小白鼠;正常雌性成熟家兔,实验前皮下注射雌二醇2ug/次/天,连续2天。动物处死后立即剖取子宫角,剪取一侧子宫角中间一段(2cm)。按Magnus法描记子宫曲线,另一侧置40℃台氏液中保存。药物每次于25ml台氏液中加入甘遂提取液加入0.2ml,无水乙醇0.2ml作对照,脑垂体后叶注射液(10u/ml)1滴;前列腺素E2 15ug,实验结果表明,甘遂对各类动物不同生理状态(包括早孕,中期妊娠及正常者)的离体子宫的作用很不恒定,多数情况是抑制收缩或无影响;有时亦能加强收缩。但这些作用皆与乙醇引起者相似,而脑垂体后时则几乎使全部子宫皆发生收缩。实验还表明,甘遂可明显减弱前列腺素E2的子宫收缩作用。
4.镇痛作用:甘遂萜酯A、B对小鼠扭体法有镇痛作用,并有毒性。
5.炮制对甘遂刺激性的影向:以醋炒、甘草制、豆腐制均可降低甘遂的刺激浓度分别为0.48、3.9、2.75、2.25μg/5μl。
6.其他作用:生甘遂小量能使离体心收缩力增强,但不改变其频率,大量则抑制。
药理学 1.甘遂峻泻,有毒。可引起呕吐腹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毒副反应。按10mg/kg剂量连续给小鼠静脉注射一周后,尸检发现心、肝、肾有一定中毒性的组织学改变。对注射甘遂浸出物后的家兔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横纹肌明显肿胀,间质明显水肿。家兔耳静脉注射0.6ml(含生药30mg)和1ml(含生药50mg),注射第2、3天,家兔活动、进食量较差,3天恢复,观察1月均无死亡,动物心、肝、肾等未见病理学改变。
2.甘遂对小鼠的LD50为346.1±28.4mg/Kg。
3.甘遂萜酯A对小鼠的LD50为30mg/kg。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1.甘遂与甘草配伍的研究古代医学认为甘遂与甘草不能配伍应用,属于中药十八反之列,近年来进行过一些动物实验,但实质问题仍未清楚。豚鼠单独应用甘遂煎剂约2g/kg,均无异常反应,但如加服甘草煎剂约6.5g/kg,则部分动物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轻度痉挛或抽搐,个别还有死亡者。因此认为二者不能配伍应用。但未有单独应用甘草之对照试验。另有用家兔,单独服用甘草煎剂2.2g/kg,呼吸、心跳、体温、瞳孔、大便等均无异常反应,加用甘遂煎剂6.6g/kg仍无异常反应,未能证明两者不能配伍应用。还有用大鼠实验认为甘遂(E. Sieboldiana Morr. et Decne.)与甘草配伍时,如甘草的用量与甘遂相等或少于甘遂时无相反作用,有时可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如甘草用量大于甘遂则有相反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甘遂(E. Sieboldiana Morr. et Decne.)50%乙醇浸出液(蒸去乙醇),半数致死量为18.459±0.369g/kg,如将甘遂与甘草以1∶0.5、1∶1、1∶3及1∶5之量同上制取浸出液,则半数致死量大为降低,分别为9.967、0.697、0.209、0.132g/kg,可见两者配伍时甘遂的毒性大大增加,而且配伍的甘草愈多,毒性也愈大。如将甘遂与甘草分别酒浸,仅在给药时以1∶3混合,则其毒性比共浸者为小,但仍比单用甘遂时大。 2.《本草经集注》: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 3.配甘草:下水去饮,攻破利导之效;配牵牛子:逐水通便;配大黄:泻热逐水散结;配芜花、大戟:攻逐水饮;配白芥子:祛痰逐饮;配朱砂:逐痰定癫;配芒硝:逐水破结。
药性 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 脾;肺;肾;膀胱;大肠;小肠经
功效 泻水逐饮;破积通便
功效分类 泻下药
主治 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用炮制品。
用药禁忌 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甘遂注射给药后可出现头晕、呕吐、恶心腹泻、寒颤和发热等不同症状。临床报道有两例注药后发生发热、寒颤,24小时白细胞达1-2万/mm。
选方 十枣汤伤寒论》:主治悬饮大陷胸汤《伤寒论》:证治结胸证。甘遂半夏饮《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治主妇人水血俱结血室。甘遂丸《太平圣惠方》:攻逐水湿。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甘遂,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2.《珍珠囊》:水结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
3.《汤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4.《本草经疏》: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甘遂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鼓胀,类多脾阴不足,土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即刘河间云诸湿肿满属脾土,法应补脾实土,兼利小便。不此之图,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虚其虚也。水既暂去,复肿必死矣。必察病属湿热,有饮有水,而元气尚壮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祸不旋踵矣。
5.《本草崇原》:土气不和则大腹,隧道不利则疝瘕。大腹则腹满,由于土不胜水,外则面目浮肿,内则留饮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气也。为疝为瘕,则癥坚积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水道利则水气散,谷道利则宿积除,甘遂行水气而通宿积,故利水谷道。
6.《本草新编》:甘遂,破癥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湿而功缓,牵牛逐水湿而功速,二味相配,则缓者不缓,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轻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湿之病,不能利假湿之症。水自下而侵上者,湿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湿之假者也。真湿可用甘遂以开其水道,假湿不可用甘遂以决其上游。真湿为水邪之实,假湿乃元气之虚,虚症而用实治之法,不犯虚虚之戒乎,故一决而旋亡也。
7.张寿颐:甘遂苦寒。攻水破血,力量颇与大戟相类。故《本经》、《别录》,主治腹满浮肿,下水、留饮,破癥坚积聚,亦与大戟主治大同小异,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与大戟不同,则攻坚之力,殆尤为过之。所主疝瘕,盖以湿热壅结者言之,而寒气凝滞之症,非其所宜。《别录》又申之以热气肿满一句,则此之能泄水肿,皆以湿热实症言,而脾肾虚寒,以致水道不利诸症,误用此药,实为鸩毒,从可知矣。五水者,盖言五藏经脉中停留饮水气耳。
考证 出自1.《本经》。 2.《别录》:甘遂,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阴干。 3.陶弘景:甘遂,赤皮者胜,白皮者都下亦有,名草甘遂,殊恶,盖谓赝伪之草,非言草石之草也。 4.《唐本草》:所谓草甘遂者,乃蚤休也,疗体全别。真甘遂苗似泽漆。草甘遂苗一茎,茎六、七叶,如蓖麻鬼臼叶,生食一升,亦不能利,大疗疽蛇毒。且真甘遂皆以皮赤肉白作连珠实重者良,亦无白皮者。皮白乃是蚤休,俗名重台也。 5.《日华子本草》:甘遂京西者上,汴、沧、吴者次。形似和皮甘草。节节切之。
药物应用鉴别 生甘遂峻下力猛,有毒,多外用。醋、煨甘遂,毒力有减,善逐水消肿。甘遂与大戟、芜花,三药皆为峻下逐水之品,然药力以甘遂最盛,大戟,芜花次之,毒性以芜花最烈,甘遂、大戟稍缓。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芜花善消痰癖水饮。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
科属分类 大戟科
出处 《中华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