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张氏医通 妇人门上 上课笔记
    

张氏医通教程:妇人门上

经候(崩漏 失血心痛 经闭不行 带下 淫浊 淋沥 淋辨 泄泻 小便血 师尼寡妇寒热 子嗣 胎教)经曰: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妇人以血为主,故手少阴动甚为怀身之象。胎禀在下。反以上部动甚为胎脉之验者。盖阳神气旺。与尺内阴搏阳别。同一胎脉,而有左右上下阴阳男女之辨…

经候

崩漏 失血心痛 经闭不行 带下 yin浊 淋沥 淋辨 泄泻便血 师尼寡妇寒热 子嗣 胎教)经曰: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妇人以血为主,故手少阴动甚为怀身之象。胎禀在下。反以上部动甚为胎脉之验者。盖阳神气旺。与尺内阴搏阳别。同一胎脉,而有左右上下阴阳男女之辨。是以内经特为昭揭。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手足阳明,皆曰二阳,不得隐曲。言情欲不遂,而病发心脾也。风消者。发热消瘦。胃主肌肉也。贲黄者。喘息上奔。胃气上逆也,此节虽言病发心脾,而实重在胃气。心为胃之母。胃为脾之府,且与大肠一气贯通。焉有母伤而子独安。脏病而腑不病之理。
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治之以四乌 骨。一 茹。二物并合之。丸以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此段经文。全重在气竭肝伤四字。为通节之纲旨。胸胁。肝部也。支满。肝病也。妨于食。木邪凌土也。病则先闻腥臊臭。脾喜芳香。今脾土为木邪凌虐。病则先闻腥臊。臊乃肝之旺气也。出清液。脾虚不能敷化水精也。先唾血。脾伤不能统运营血也。四肢清。阳衰不能傍达四末也。目眩。阳不充而水上溢于经也。前后血。阴受伤而血内溢于络也。血枯。内有干血。血不归经而结胞门也。良由年少不禁。气竭肝伤,而致月事衰少,或不来也。治以乌 骨四分。取其味咸走肾。
性温达肝。配以 茹一分。取其辛散内风。温去恶血。二物并合。功专破宿生新。丸以雀卵。取其温补助阳。能调子脏精血。以五丸为后饭者。先药后饭。使药徐行下焦。力贵专攻。五丸不为少也。饮以鲍鱼汁。利肠垢。和肝伤。取其臭秽之味。佐乌 骨而辟宿积之血也。乌 血黑如墨。
用之书契,则有贼人之害,故又名乌贼。入肾走血,而不伤伐真元。功在虻、蛭之上。考诸本草。
茹即是茜根。功专散血。不可误认 茹。 茹辛寒有毒。功专外科。观本经主治可知。

金匮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
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
其虽同病。脉各异源。
妇人经闭诸病。无不由虚寒而成。经闭虽属虚寒,则崩漏之属虚热。从可识矣!夫经水历年断绝,则瘀积结于胞门。寒气凝于经络。盖下焦寒积结聚,则中上二焦,皆不得通畅。所以在上则寒沫结聚而为咳。
咳久热结而为肺痈。在中则寒饮结聚而为疝。疝久热结,亦为内痈。大抵内痈皆起于结血,故申之以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昭揭病形。然此不但妇人也。男子亦有是证。总由经络郁闭。寒从火化所致。至于在下,则经候虽不调,而不至断绝。所瘀亦为不多,其证虽久。但少腹气街。引急寒痛也,其或膝胫疼烦者。以四肢为诸阳之本。寒结于内,则在下之阳,不能上入,故膝胫反热而痛也。至如奄忽状如厥癫,或时忧惨悲嗔。有若鬼神所凭,此皆阳神虚寒,不能统摄浊阴。发为带下之候,故以久则羸瘦。脉虚多寒证之。然多寒。言属寒者多。非绝无属热者。假如羸瘦而脉数。又为阴虚多热矣!设形盛而脉虚。岂不为气虚多寒乎。形盛而脉濡。宁不为湿热固结乎。
斯其所以为同脉异源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脉弦而大。按之减小而芤者,为表里失血之候。以其脉弦大无力而少徐缓冲和之气,故谓之革。言胃气近于革除也。盖弦为阳气少。芤为阴血虚。妇人得之。主半产漏下。以旋复花汤主之。

本草谓旋复花主结气。葱白主寒热。新绛乃丝帛之染绯者。主活血。三味入肝理血。除邪散结。
岂非以气少无阳则寒。血虚无阴则热。两虚相搏。以害其肝之生化欤。若不明其相搏。止谓之虚。
何以用旋复花、葱白皆解客热之邪者,而不用温补其虚乎。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汤主之。

气畅而血从,则百脉流动。以候天癸。苟有邪以阻之,则血不从其气,而自陷于血海。血海者。肾主之。肾者。寒水也,其色黑。是以漏下黑矣!犹内经所谓结阴下血也。林亿云。臣亿等。
较诸本无胶姜汤方。当是妊娠中胶艾汤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其血当下。水有清浊。清则入经化血。浊则为溺为唾。苟因气化之乱。浊者入之,则不能化血。
而为血害也。水性惟能润下。下流不通。入与血居,必停于脉。随其所止。止于肌表者。作身肿。
止于筋骨者。作肢节肿,此止于血室,故作少腹如敦状。然血室虽与膀胱异道。膀胱是行水之府。
水蓄血室。气有相感,故膀胱之气亦不化,而小便微难。水与血皆阴类。虽有留积,不能发热。
故不渴。若渴则为膀胱结热而非水血矣!若小便自如,而少腹之如敦者,亦不谓之水并。当是他邪血积可知矣!生后者。言曾生育过之妇,则有此患。非指产后而言。若室女则无是疾也。用甘遂取其直达水停之处。大黄荡涤瘀血。阿胶为血室之向导也。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伤寒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瘀血。大便色黑。抵当汤主之。发热下之不解。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亦抵当汤主之。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宜抵当丸。三者有病证,而后立方。今止云经水不利。然经水不利。岂尽血蓄不通,而无虚损者哉,此必有蓄血形状,而出是方也。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子宫血积。不与气和,故新血不至。遂成干血坚癖。外连子户。津液不行。化为白物。是用绿矾消坚癖。破干血。杏仁利气开闭。润脏之燥。蜜以佐之。纳子户而药气可直达于子宫矣!设干血在冲任之海者,必服药下之。纳之不能去也。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腹痛者。由中气虚。脾土不能升运阴阳。致二气乖离。肝木乘克而作痛,故用是汤。补中伐木。通行阴阳也。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专主风木胜脾之腹痛,而妇人善怒。易动肝火。木邪乘土。多有腹痛经水妄行之疾。
故以此汤主之。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阴 肿亦主之。

此亦因瘀血而病者。经水虽不利。但一月再见之不同,皆冲任脉瘀血之病。土瓜根消水饮。
芍药开血痹。桂枝通血脉。 虫破血积。更需以酒行之。至于 肿。非惟男子之睾丸。妇人之阴户亦有之。多在产时。瘀血流入作痛。下坠出户也。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
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问下利不止。答属带下。何也?妇人年已五十。经绝胞门闭塞。冲任不复输泻之时。所积血自胞门化为带下。无所从出。大便属阴,故就大便为下利。是即以带下例治之。

王节斋曰:妇人女子。经脉不行。有脾胃损伤而致者。不可便认作经闭血死。轻用通经破血之药。遇有此证。便须审其脾胃何如。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伐药。伤其中气。以致血少而不行者。
只宜补养脾胃。用白术为君。茯苓、芍药为臣。佐以黄耆甘草陈皮肉桂川芎归身柴胡等药。脾旺则能生血,而经自行矣!又有饮食积滞。致损脾胃者,亦宜消积补脾。若脾胃无病。
按其少腹。果有血块凝结。方宜香附蕲艾桂心仁行血通经等剂。
经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心脾和平,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yin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
脾胃虚损,则月经不调矣!若先期而至者。有因肝脾血燥。有因脾经郁滞。有因肝经怒火。有因血分有热。有因劳役火动,其过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虚。有因肝经血少。有因气虚血弱。治法。
因肝脾血燥者。加味逍遥散。脾经郁滞者。归脾汤。肝经怒火者。小柴胡加生地。血分有热者。
四物汤加白术、茯苓、柴胡、丹皮。劳役火动者。补中益气汤。脾经血虚者。十全大补汤。肝经血少者。六味丸。气虚血弱者。八珍汤。经候不调。无他证而不受胎。六味丸全料减泽泻一两。
童便制香附四两。醋煮蕲艾一两。调理最妙。若有别证兼见。随证制汤送下。妇人劳伤气血。
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漓不断,或过期不来。崩中下血,或白带白淋。四物汤加丁香、胶、艾。
若曾伤胎。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烦热者。大温经汤。月水不调。阴虚潮热,或寒热如疟。
盗汗痰嗽。渐成骨蒸者。血热相搏也。加味逍遥散。月水准信不受孕者,其故有三。肥白腹不痛者。闭子宫也。因痰。导痰汤。甚则间一二日。送滚痰丸二三服。腹多痛者,必食生冷过多,且又多气。宜温热药。七气汤,如咳嗽形瘦。色赤多火阴血虚者不宜服。只以四物加陈皮、香附、肉桂作丸,亦有血少不能摄精者。十全大补汤。兼寒。金匮温经汤,或曰。经正而子宫寒者非也。
若子宫寒,其经必过期矣!岂有准信而曰寒乎。黑瘦多火人。经少。色深紫而不受孕者,为胞血枯而精被烁也。四物换生地加芩、连。瘦弱而不能受孕。子宫无血。精气不聚故也。十全大补之类。经水不准,必不受胎。然参前受胎者有之,此是血热。抑有参前落后互兼者。将为寒热并乎。
大抵妇人受气则气乱。经期亦乱,故调经以理气为先。归附丸。气盛者,宜抑气以行血。血盛则气行矣!经不调而血淡如水。宜补气血。保元东加芎、归、肉桂、香附。腹痛。加胶、艾、延胡
虚。加姜、附。经水有先期而来者,多属热,其证有二。血热者腹多不痛。身多热,此火也,其色必紫。脉必洪数。四物汤中川芎减半。易生地加条芩、丹皮、香附。虚热者。四物合保丸。不应。加炮姜、宣连炒黑、香附。干嗽者。逍遥散。气多血虚者。腹必疼。藿香正气散加芎、归、香附。慎用凉药。若妇人年四十余。经水每月二三至者,此少年恣意太过。后必崩淋。经水后期来者,多属寒,其证有三。血虚腹多不痛。微微身热。间亦有痛者,乃空痛也。脉必大而无力。
或浮涩濡细。宜调气生血。八物加香附。虚则四物加参、术、黄耆、升麻、陈皮。气滞血虚者。
四物加丹皮、香附。肥盛多痰。去地黄再加橘、半、茯苓。血寒脉必沉迟弦紧。归附丸。过期色淡者。痰多也。二陈加柴胡、香附、肉桂。若过期兼白带者。艾煎丸加香附。若咳。忌香附。逍遥散加丹皮。嗽而泻者。养胃汤。血涩滞者。胸饱腰腹痛。醋煎散,或七气东加减。冲任虚损。
少腹有寒。月水过期不能受孕者。温经汤。年老无病,而月水如期不断者。气血有余也。若反多。
或一月两至者。气虚不能统血。欲成崩淋也。既绝复来者。气病也,或伤损,或瘀血,皆以胁腹急痛为辨。并宜四乌汤用赤芍。若其势可止。宜大剂八物汤。能食者。加芩、连,不能食者。加炮姜止之。服药得效者。十有二三。虚甚者,多不能效。经水将来。腰疼腹痛。乃郁滞有瘀血。
四物加红花、丹皮、蓬术延胡索、香附、木香。实热。加黄连。发热。加柴、芩。将来小腹先痛。气血涩滞也。四乌东加莪术桃仁。经前先腹痛。脉浮弦者。小建中加丹皮、桃仁。经候欲行。身体先痛。气血不足也。桂枝汤加芎、归。稍用熟附二三分。经后痛者。虽曰虚寒当补。然气散亦能作痛。须视其受补否。不受补。四物加炮姜、艾、附。受补者。八物加炮姜、艾、附。泻者先治泻。
久有经行四五日腹中绵绵作痛者,此经行时因气滞而止。未尽故也。四乌东加木香、蓬术、砂仁
每遇经行。辄头疼气满。心下怔忡。饮食减少。肌肤不泽,此痰湿为患也。二陈加当归、炮姜、肉桂。经水愆期。胸胁腰腹刺痛。虚浮寒战,此冲任衰弱。脏气虚冷故也。温经东加减。一切气上凑心。心腹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者。用香附三钱。乌药一钱。陈皮、苏叶各六分。干姜四五分煎服。经水有紫黑色。腹痛者,乃气血相并也。腹不痛者。血热也。淡红色者。血虚也。
其来必皆不准。腹痛者。四乌东加蓬术、川连。不痛者。但加川连。色淡者。增损四物汤。色如黄浆水。心胸嘈杂汪洋。乃胃中有湿痰也。六君子加肉桂、木香、苍术。曾经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为亡津液,故经水反少。补脾和胃。血自生矣!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饮食亦然。
经水不止,如左尺按之空虚。是气血俱脱。轻手其脉数疾。举之弦紧或涩,此是阳脱阴亡,或见热证于口眼鼻,或渴。是名阴躁。阳欲先去也。急用大建中汤,或十全大补送肾气丸以补命门之下脱。痰多占住血海。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多此。南星、苍术、川芎、香附作丸服。肥人不及日数而多者。痰多血虚有热,亦用前丸更加黄连、白术。肥盛饮食过度而经水不调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茯苓、白术、香附、泽泻、芎、归。躯脂满而经闭者。以导痰东加川连、川芎。不可服四物。以地黄泥膈故也。血枯经闭。四物加参、耆、肉桂。切禁桃仁、红花。因郁火者。逍遥、归脾间服。阴虚经脉不通。小便涩。身体疼痛。以四物倍芍药。加肉桂、丹皮、香附、甘草。经行之际。与产后一般。将理失宜。为病不浅。若被惊则血气错乱。渐止不行,或逆于上而从口鼻中出,或逆于身而为血分劳瘵。若其时劳力太过,则生虚热,亦为疼痛之根。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
经过则安。若怒极而伤于肝,则又有目晕呕吐之证。加以血不循经。遂成淋漓不止。凡此之类。
感风则病风。感冷则病冷。久而不治。崩漏带下。七 八瘕,皆从此而成矣!薛立斋治一妇。腹内一块不时上攻,或痛作声。吞酸痞闷。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面色青黄相兼。已二年余,此肝脾气滞。以六君子加芎、归、柴胡、炒川连、木香、吴茱萸二剂。次与归脾汤下芦荟丸。月余肝脾和而诸证退。又与补中益气加茯苓、丹皮。中气健而经自调。

又治一中年妇。素性急。先因饮食难化。月经不调。服理气化痰药。反肚膨胀。大便泄泻。
又加乌药、蓬术。肚腹愈胀。小便不利。加猪苓、泽泻。痰喘气急。手足厥冷。头面肢体肿胀。
指按沉而屈。脉沉细。右寸为甚,此脾肺之气虚寒,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渗泄之令不行。生化之气不运。东垣所云。水饮留积。若土之在雨中,则为泥矣!得和风暖日。水湿去而阳化。自然万物生长。喜其证脉相应。遂与加减肾气丸。小便即通。数剂肿满消半。四肢渐温。自能转侧。又与六君子加木香、肉桂、炮姜而愈。
崩漏 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又云:阴络伤则血内溢。又云:脾统血。肝藏血。崩之为患。
或脾胃虚损,不能摄血,或肝经有火。血热妄行,或怒动肝火。血热沸腾,或脾经郁结。血不归经,或悲伤胞络。血崩下脱。治疗之法。脾胃虚弱者。六君子加芎、归、柴胡。脾胃虚陷者。补中益气加酒炒白芍。肝经血热者。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丹皮。肝经怒火。小柴胡加山栀、芍药、丹皮。脾经郁火。归脾汤加山栀,故先哲云。凡下血证。须用四君子收功。斯言厥有旨哉。若大脱血后。毋以脉诊。急用独参东加当归救之,其发热潮热。咳嗽脉数。乃是元气虚弱。假热之脉也。尤当加用人参,此等证候。无不由脾胃先损而患,故脉洪大。察其中有胃气。受补可救。误投寒凉之药。
复伤脾胃生气。使血反不归源也。暴崩下血不止者,乃血不归经。阴血随阳盛之势。妄行下漏也。
身热不痛者。逍遥散加熟地、川芎。不应,此血热沸腾也。四物加芩、连、肉桂。按东垣云:经漏不止有二,皆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带者。脉必弦细。寒伏于中也。有赤带者,其脉洪数。病热明矣,必腰痛,或脐下痛。临经欲行。先寒热往来。两胁急缩。兼脾胃证见,或四肢困热。烦不得眠。心中急。补中益气加茯苓、芍药。大补脾胃而升降气血。可一服而愈,或先贵后贱。先富后贫。心气不足。
其火大炽。旺于血脉之中。形质肌肉颜色似不病者,此心病也。经水不时而下,或适来适断。暴下不止。治当先说恶死之言劝论。令惧死而心不动。以补中益气下安神丸。补养脾胃。镇坠心火。
更以人参养荣。补阴制阳。经自止矣!暴崩下血腹痛有二。有瘀血有空痛。瘀血者。体必作寒。
脉必弦,如空痛者。不寒。少腹上喜热按。脉微弱。但瘀血当去。空痛当补。有因内伤。若少腹不痛。八物东加芩、连,如痛者。四乌东加莪术。年高而崩者。法在不治。治亦无功。经候不调。
血气成块。崩中下漏者,此是血海虚寒。外乘风冷。搏结不散。醋煎散加麝香。血虚气损,或凝积块。七 八瘕。上则气逆呕吐。下则泄下五色。金匮温经东加姜、桂。以艾煎酒温服。血崩之人。有服前药不效者。火也。三补丸,即三黄丸去大黄用黄柏。风入胞门。忽时崩下鲜血者。一味防风丸。金匮旋复花汤送下。风热入肝经。崩下发热。手心灼热者。一味子芩丸。小建中汤送下。崩漏淋沥。冲任衰弱。脏腑虚冷故也。千金茯苓补心汤,如小腹急痛。兼下赤白带者。艾煎丸。若下血过多。血气不足。四肢倦怠乏力。增损四物汤。有去血虽多。间有崩漏水下。时有鲜血者。四物加丁香、胶、艾、香附、丹皮。失血血崩白淋及经事来多者。四物加参、耆、胶、艾、椿根皮。去血过多。虚劳发热有痰者。补中益气加苓、半。
有热。少加芩、连。(原缺)加乌药、桂心。口干。去升麻加煨葛根

东垣论崩漏并不言热,其主在寒,即使有热证,亦是虚热。若以寒药治之,即瘀血愈凝结。
经血愈不止矣!四物加炮姜调理。因劳者。用参、耆带升补药。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恶血未尽。
及见血色瘀晦。愈信恶血之说。不敢便止。大凡血之为患。欲出未出之际。停在腹中,即成瘀色。
未必尽为瘀热。又曷知瘀之不为虚冷乎。若必待瘀血净后止之。恐并其人而不存矣!且腹痛更有说。积而腹痛。血通则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则痛止。千金治崩淋带下。五崩热病下血。寒热下血。经行犯房室下血。经来举重伤任脉下血。产后脏开经利下血。外实内虚之病。用小牛角 散。
若崩中去血不断。本方去禹余粮、干姜、乌 骨、龙骨赤小豆。加甘草、地榆小蓟根、丹参干地黄、芎 、赤石脂甲、柏子仁。名角 鹿茸散。积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沉重虚极。小牛角 散去鹿茸、阿胶、乌 骨、赤小豆。加干地黄、桑耳、白术、赤石脂、矾石、附子、人参、蒲黄、防风。名大牛角 散。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千金伏龙肝汤。膀胱虚伤,不能摄血,而崩下不止者。单方用新丝绵烧灰为末。空心酒调一钱,或鸡子黄蘸食。数日必效。崩血经年不止者。用香附二两炒黑。莲房五枚烧存性。为细末。空心陈酒调下二钱,或用陈棕榈烧灰存性。黑糖调。酒下一钱,即止,此劫法也。崩漏过多。服补泻药皆不效者。用黄牛角 存性。空心酒服二三钱。虚寒血色稀淡者。同鹿茸 服尤效。盖牛属坤土益脾。角 走肝主血。神农本经云:下闭血瘀血。补女人带下血崩。燔之酒服。宗 曰。烧灰主妇人血崩。大便下血。血痢虚人。独参、保元皆可送下,此血脱益气之良法也。古方有用白马蹄烧灰存性酒服方寸匙者。
有用桑树上耳烧灰酒服者,皆千金决也。又用灵脂生炒各半酒服者,此大伤中气。虽藿亦难轻试。崩证多用醋炒荆芥、升麻。醋能收敛故也。血崩日久。纯下臭黄水,或带紫黑筋块腥秽不堪者不治。腹满不能饮食。不受参、术补益者不治。服大剂补中。人参每日服至两许不应。反加寒热口燥。面目足胫浮肿者不治。瘀污崩脱。少腹不疼。后变阴户肿突。痛如刀割者。死期迫矣!

〔诊〕漏下赤白。日下血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漏医学考研网下赤白不止。脉小虚滑者生。数盛者死。漏下脉弦劲者死。涩涩不调。按之不来者死。下血脉虚者。脉浮者。俱不治。然峻实其下。
亦有得生者。寸口脉迟。为寒在上焦,则吐血衄血。尺脉微迟。为寒在下焦,则崩血便血。大抵数小为顺。洪大为逆。大法。当调补脾胃为主。
薛立斋治一妇。久患血崩。肢体消瘦。饮食到口。但闻腥臊。口出津液。强食少许。腹中作胀,此血枯之证。用八珍汤。四乌 骨一 茹丸兼服。两月经行而愈。

─ 妇老年患崩。诸药罔效。身热肢痛。头晕涕出。吐痰少食。众作火治。转致绝粒数日。仅存呼吸。诊之。乃脾肾虚寒。用生料八味丸一剂。翌早遂索粥。再剂热减痛止。服八味丸。愈后因劳役忧怒。至夏崩复作。胸饱发热脊痛。腰不可转。神气怫郁。脉洪无伦。按之微弱,此无根之火。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以十全大补加附子。一剂晕止。崩血渐减。日服八味丸而愈。
汪石山治一妇。年逾四十。形色苍紫。忽病血崩。医者或用凉血,或用止涩。俱罔效。诊之六脉皆沉涩而缓。按之无力。乃胃病非血病也。当用甘温之剂健脾理胃。使胃气上腾。血循经络。
则无复崩矣!遂用补中益气多加参、耆。兼服参苓白术散而愈。
失血心痛 妇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失血心痛。心主血。心脾血虚。无以荣养,故痛如刀刺。
崩甚则痛甚。崩缓则痛缓。若小产去血过多而心痛甚者亦然。若小腹喜按而下淡色血水。为阴血耗散。先用乌 骨炒为末。醋汤调下收敛之。次与补中益气汤升举之。若小腹中有块而按之作痛。
血色红紫。中有结块。为瘀血不散。先用失笑散。后与十全大补峻补之。若心脾血弱,或郁结伤血。用归脾汤调补之。
经闭不行 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血水,其为患。有因脾盛不能生血。
或郁结伤脾而血损者。有因冒火而血烁者。有因劳伤心神而血耗者。有因积怒伤肝而血闭者。有因肾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伤,不能统血而经不行者。治疗之法。损其肺者。益其气。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胃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审而治之。庶无误矣!室女妇人诸病。以调经为先。调经以理气为要。盖气不和则血不流。
效经闭。然其证不一。小腹疼痛。血海虚寒也,或潮热头目昏沉。肢体劳倦。五心须热。怔忡面赤。口燥唇裂。盗汗身疼者。血气虚损也。并宜温经汤。腹中结块。腰腿重痛,及少腹痛如锥刺者。瘀血凝满也。四物加肉桂、蓬术。貌本壮实。饮食减少者。胃气不调也。盖胃气不和,亦令经水不调。逍遥散下归附丸。经水三月不至,其脉右浮大而左反弱,其经当下,此为居经。非妊也。当抑气养血。又经水绝后。一朝而圊血。二三日不止者。不须治。当自止。经水常五日至者五日愈。下利而经断者。利止自来。盖下利则亡津液,故经绝。利止津液复。经当自下。若脉微涩者。虽二三月不行。非胎。当养血。经自行。以脉涩故知非胎也。经水不通而逆行者,或吐血。
或衄血,或唾血,或血腥。通宜四物加韭汁、童便。甚则从虚劳例。用巽顺丸、乌骨鸡丸治之。室女经水既来而复不通,其说有三。
面色不黄。饮食如故。身不热者。名歇。非病也。不须药。面黄肌瘦身热。为虚劳。诊其肝脉。
弦出寸口鱼际。非药所能治。急与婚配。自然经行而愈。药则加味逍遥散。干咳。用蜜制白术、橘皮生姜。又有气血不足。面黄肌瘦。身热不甚者。不可用桃仁、红花通血药。宜六味丸去山茱萸麦门冬。兼进异功散调补之。妇人经闭不通。视其脉不足。当补气血。四物汤加参、耆、术、草之类。脉有余而气相并者。四乌东加肉桂、橘皮之类。妇人经候渐少。以致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羸瘦而生潮热,其脉微数,此阴虚血弱。阳往乘之。当养血益阴。慎勿以毒药攻之。
女人虚羸。有鬼胎 块。经候不通等证。当随证辨治。丹方有服芫花下黑物而效者。苟非实证。
未可轻试也。妇人月经不利。脐下气胀。上攻欲呕不得睡。加减四物汤,或用当归身一两。穿山甲炒、蒲黄各五钱。辰砂一钱。麝香少许。共为细末。食前热酒调下二钱。妇女骨蒸痰嗽。诊其脉七八至,或细而数。视其肌肉消瘦之极。面反娇赤者,此必死候。更加泄泻喘逆,不能右卧者。
死期尤促。若室女经水不调。尤当开郁为主。室女年及笄。天癸不至而色不黄。饮食如故,此名石女。不在经闭论,亦有至十七八而经自来者。妇人经闭。肥白者多痰。去痰经自行。二陈加芎、归、川连、南星、枳实、生姜、竹沥。禀浓恣于酒食者。平胃散加姜汁炒川连、归尾、半夏、姜汁。黑瘦者多血枯。四物加参、耆、香附、丹皮。经闭脉沉弱。少腹痛。属寒结。四乌汤。芍药用桂酒制。乌药用附子制。寡妇尼姑经闭。郁也。加味逍遥散加无灰酒、竹沥。娼妓本无经闭之理。间或有之。劳也。十全大补中肉桂可用二三钱。血枯一证。与血隔相似,皆经闭不通之候。
然而枯之与隔,则相反有如冰炭。夫枯者枯竭之谓。血虚之极也。隔者阻隔之谓。血本不虚,而或气或寒或积。有所逆也。病发于暂,其证或痛或实。通之则血行而愈。可攻者也。枯者其来也渐。冲任内竭,其证无形,必不可通者也。尝见今人之于此证。听其言,则明曰血枯经闭。察其治,则每用四物、桃仁、红花。甚至硝、朴、棱、莪之类。无所不至。夫血既枯矣!只当补养阴气。使其血充,则弗招自至。奚俟通也。若勉强逼之,则枯之愈枯。不死何待,或问一妇哮喘发后,必便血二三日,其喘方止。每岁常十余发。
无不皆然。经闭数年不通,而不成虚劳之病。何也?答曰:此肺移热于大肠。热得下泄,故喘嗽止。经血从大便间道而出。虽闭而无留结之患,故不成劳。

〔诊〕凡经闭不调与胎产之病,其脉要滑实重按有力。崩漏不止与产后之病,其脉要虚濡小弱留连。调经及安胎。虽以顺气为主。又须补脾为要。治崩及产后。虽以散血为先。又当扶虚为本。
喻嘉言治杨季登女。经闭年余。发热少食。肌削多汗而成劳怯。医见汗多。误为虚也。投以参、术,其血愈锢。诊时见汗出如蒸笼气水。谓曰,此证可疗处。全在有汗。盖经血内闭。止有从皮毛间透出一路。以汗即血之液也。设无汗而血不流,则皮毛槁而死矣!宜用极苦之药。敛血入内而下通于冲脉,则热退经行而汗自止。非补药所能效也。于是以龙荟丸日进三次。月余经血略至。汗热稍轻。姑减前丸。只日进一次。又一月经血大行。淋漓五日,而诸证全瘳矣!带下 带下之证。起于风气寒热所伤。入于胞宫。从带脉而下,故名为带。有五色。不只赤白。白带者属气虚。甚则腰痛,如虚不甚则不痛。若气郁甚,则腰痛头疼眼花,此虚证也。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加醋制香附,或萆 厘清饮。量肥瘠选用。赤带多腰痛。艾煎丸加续断杜仲
若肥盛苍黑而肌肉 坚者,为湿热下注。平胃散加姜制星、半。酒炒芩、连。赤白带下。艾煎丸。随证加气血药治之。五色带下。十全大补东加熟附、龙骨、赤石脂、禹余粮。酒丸服,或因六yin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致。脾胃亏损。阳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皆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阳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湿热下注。加苓、半、苍术、黄柏。气虚痰饮下注。局方七气汤送肾气丸。丹溪云:带下赤白。属于大肠小肠之分。赤属血。白属气。主治燥湿为先。漏与带俱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无人知此。
只宜升提。甚者必用吐以升提其气。次用二陈汤加二术、升、柴丸服。肥人多是湿痰。越鞠丸滑石海石蛤粉、星、半、茯苓、椿皮。作丸服。瘦人多是热。以大补丸加滑石、海石、椿皮、龟版灰。作丸服,必须断浓味。带下脉浮恶寒。腥臭不可近者,难治。
yin浊 小便白yin白浊,皆由劳伤于肾,故心肾不交泰。水火不升降。肾主水。开窍在阴。阴为便溲之道。胞冷肾损,故有yin浊之证。白yin者,或一时放白水。孀尼多有此疾。乃郁火也。逍遥散加炒黑山栀、酒炒黄柏。白浊者。混浊如脓,此膀胱经热。失治当生痈疽。清心莲子饮加萆 。
淋沥 经水淋沥不断,其故有三。有因月戒来而行房。致伤胞络。先服活血药。小腹痛者。
四物加香附、乌药。不痛。四物加胶、艾、黄耆。气虚下陷。小腹喜温按者。四物加参、术、黄、升麻、陈皮。有多气所致者。甚则胸膈饱闷。肚腹疼痛。用正气散。若肚腹不疼者。逍遥散加熟地。当脐痛者。尤宜。饮食少者。增损四物汤加焦白术。禁用芩、连。若劳伤气血。冲任虚损。四物加丁香、胶、艾。小腹急痛。温经汤。月水至老不断,必成淋证。补中益气,或八珍并加香附、细辛。仍须戒气,方可治疗。否则崩淋难治也。
淋辨 淋证皆由肾虚膀胱积热所致。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小便涩。适遇经行时候,或涩数淋漓。腹中时痛,其脉沉细,皆因寒热邪气客于胞中,故冲任不调而成此证。宜服归附丸。白淋者。起于郁。多属虚寒。小腹不疼。与去血过多空痛者。俱宜人参养荣汤。香附不可缺,或补中益气汤下归附丸,如痛者。四乌汤。白淋变为黄水。将成血淋。八物东加减。血淋者。月事三五日一至。积数月不愈者是也。腹痛则四乌东加www.med126.com/Article/莪术、木香。甚则醋煎散。尚恐有瘀血未尽也。
去多不痛。善饮食者。八物东加芩、连,或补中益气加黄柏,如饮食少进者。芩、连、黄柏禁用。
若少腹痛而脾胃不实,或痛而欲得按者。八珍汤加胶、艾,或逍遥散加熟地、胶、艾,如泻者。
先实脾胃。大抵治淋先治脾胃为上,此证多腰痛。虽属血亦因气所致也。沙淋者。淋下则沉积如沙一层。有赤白二种。白属气。赤属血。不可依书用芩、连。多不克效。当知妇人之疾。虽有湿热。止宜调经。不可与苦寒之药。以其月事时下。多虚少实,故养荣汤治白淋而效。以有桂也。
艾煎丸亦然。以有艾也。惟赤淋不可服热药。艾煎丸亦禁用。宜八珍加芩、连、香附。误用温补。
必致躁渴引饮。加以水饮停蓄而成肿胀者。加味逍遥散加芩、连、枳、朴、泽泻、橘皮。先治其胀。然后徐徐治本。慎勿骤补。骤补则气壅腹胀也。年老患血崩淋证。不拘痛与不痛。脾胃实与不实,皆以八珍加胶、艾、黄耆、泽泻。若遽用芩、连以伤脾胃。更何恃以祛病乎。
泄泻 经行时先泄泻者,此脾虚也。脾统血而恶湿。经水将动。脾血先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不能营运其湿。所以必先作泻。补中益气加炮姜。有热。兼黄连。若饮食减少。
六君、理中选用。

石顽治一薛姓妇。每遇经行,必先作泻二三日,其脉左手关尺弦细如丝。右手关上小快而滑。
服姜、桂、萸、附,则大渴腹痛。泄泻转剧。服苓、泽、车前之属,则目暗如,此肝血虚寒,而脾胃有伏火也。俟经将行作泻时。朝用理中加黄连。作汤服五六剂。暮与加减八味加紫石英。作丸常服。不终剂而数年之疾顿除。
小便血 妇人尿血,或因膏粱炙爆,或因醉饱入房,或因饮食劳役,或因六yin七情。以致元气亏损,不能收摄归源。若因怒动肝火者。加味逍遥散调送发灰。肝经风热者。送一味子芩丸。
久而血虚者。八珍汤送发灰。膏粱积热者。清胃散槐花、甘草。房劳所伤者。六君子加升、柴。
风热所伤者。四君子加防风。凡久而亏损元气者。补中益气为主。郁结伤脾者。归脾汤为主。
师尼寡妇寒热 疗师尼寡妇。宜别制方药。谓独阴无阳。致血气交争。寒热如疟,或腰背作痛,而寒热经闭白yin。痞闷咳逆。面 瘦削。久则成劳,其肝脉弦出寸口上鱼际。是其证也。若室女出愆期而寒热,或既嫁不得于夫者亦然。盖男子精盛则思室。女子血盛以怀胎,此天地自然之理也。治宜开郁理气,其经自调。逍遥散加无灰酒、竹沥。名酒沥汤。专主尼寡寒热。肥人用越鞠合二陈最宜。若兼怒动肝火而发热。佐以小柴胡加减。若兼郁结伤脾而寒热。佐以归脾汤。
此证多兼经候不调。当审缓急治之。妇人形瘦肉脱。胸中常想着一事而百计不解者。勿与医治。
后必成癫。凡妇人郁怒发寒热。逍遥散加丹皮、香附。脾气不运。痰气留着。结为痰癖。发则其块上升。气逆喘促。呕吐酸水。初起元气未伤者。四七汤加枳实、黄连。虚人。香砂六君加柴胡、白芍。下佐金丸。大抵郁证皆虚火用事,故多骨蒸寒热。经闭不调。喘咳失音等证。当详虚损例治。但须兼调郁气,亦有阴血亏损。不胜香燥者。惟降火滋阴为首务耳。
千金云。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故有绝嗣之患。夫治之之法。
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门冬丸。无不有子也。若丈夫阳气不足,不能施化。庆云散主之。妇人立身以来全不产,及断乳后。十年二十年不产,此胞门不净。中有瘀积结滞也。朴硝荡胞汤主之。

妇人月水不利。闭塞绝产者。白薇丸主之。

子嗣 子嗣一门。古方悉用辛热壮火之剂。若施之于气虚精寒之人。固所宜然。设概用于火旺精伤者。得不愈伐其阴乎。窃谓男子之艰于嗣者。一如妇人经病调理。然有不生不育之不同。
大意在于补偏救弊。往往有体肥质实。偏生无子者。岂可一概归于虚寒耶。盖湿胜则气滞。气滞则精虽至而不能冲透子宫,故尔不能成孕。惟宜行湿耗气。助其流动之势,如二陈、二妙、七气、平胃之属,皆可选用。甚则控涎丹先行向导。最为要诀。慎勿拘于世俗温补壮阳之说也,且人之所禀不同。勇怯各异。有因男子真火式微者。有因湿热伤精者。有因妇人胞门浊腻者。有因血海虚寒者。有因子宫枯燥者。至如生而不育,亦自不同。有金石药毒伏于髓中者。有酒客湿热混于髓内者。有欲勤精薄者。有得胎后不戒房室频泄母气者。有妊娠不慎起居而致胎病不育者。有男子精髓虽冲,而督脉气衰。阳气不振。但生女不生男者,此岂一法所可治乎。历检古方中。惟葆真丸、千金种子丹、五子衍宗丸等方。治男子阳道不振。精气寒薄。与夫斫丧太过及年老无子者。
咸为得宜。若精髓稀薄。阳气不固。聚精丸是佳。阳衰。更加人参、鹿茸尤妙。生女不生男者。
当大补督脉益阳气。鹿茸四具。人参一斤。远志四两。醇酒丸服,其有膏粱富贵。饱饫肥甘。恣情房室。气竭精伤,不能生子者。但服炼真丹,勿令断绝。虽在耄耋之年。每多生育。然非素享浓。形体丰盛人。服之无预也。至于妇人子宫诸证。当详经带例治。俟经正无病。随其虚实寒热调理。自然生育。大率妇人肥盛者,多不能孕。以中有脂膜闭塞子宫也。虽经事不调。当与越鞠、二陈抑气养胃之类。有热。随证加黄连、枳实。
瘦弱不能孕者。以子宫无血。精气不聚故也。当与四君、六味加蕲艾、香附调之。子户虚寒不摄精者。秦桂丸最当。妇人多有气郁不调。兼子脏不净者。加味香附丸。男服聚精丸。若因瘀积胞门。子宫不净,或经闭不通,或崩中不止。寒热体虚,而不孕者。局方皱血丸为专药。若带下少腹不和,或时作痛者。千金大黄丸荡涤之。子户虚热。虽结而不能成实者。四物换生地加芩、连。
然此皆由气血偏沮。是可以药奏功。若夫禀赋阴阳偏绝。虽日用参、术峻补。终无回天之力也。
丹溪曰:无子之因。多起于父气之不足。岂可独归罪于母血之虚寒。况母之血病。奚止虚与寒而已哉。然古方治妇人无子。惟秦桂丸一方,其性热,其辞确。今欲得子者。率皆服之无疑。夫求子于阴血。何至轻用热剂耶。今得此丸。经血必转紫黑。渐成衰少,或先或后。始则饮食骤进。
久则口苦舌干。阴阳不平。血气不和。焉能成胎。纵使有成。子亦多病。以其能损真阴也。按东垣云:李和叔中年得一子。至一岁。身生红丝瘤而死。后三四子。至三岁,皆病瘤而死。乃肾中伏火。精气中多有红线。以气相传。生子故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遂以滋肾丸数服。以泻肾中火邪。补真阴不足。忌酒辛热之物,其妻用六味地黄丸以养阴血。受胎五月之后。以黄芩、白术二味作散服。后生子至三岁。前证不复作矣!胎教 胎教之说。世都未谙。妊娠能遵而行之。不特无产难之虞,且生子鲜胎毒殇夭之患。
诚为广嗣要旨。姑以大概陈之。妇人经后四十余日不转,即谨房室。慎起居。薄滋味。养性情。
刻刻存心。与执持宝玉无异。举趾必徐。行立勿仰。坐不实其前阴。卧不久偏一侧,不得耽坐嗜卧。使气血凝滞为第一义。虽不可负重作劳。然须时时小役四体,则经络流动。胎息易于动运。
腰腹渐粗。饮食不宜过饱。茶汤更须节省。大热大凉。总非所宜。犬羊鳖等一切有毒之物。固宜切禁,即椒姜常用之品,亦须少尝,其豕肉醇酒湿面之类。纵不能屏绝不食,亦不可恣啖。归精于胎。过于蕃长。致母临蓐难产,而子在胞中。禀质肥脆。襁褓必多羸困,即如沃壤之草木。移植 土。枝叶得不凋委乎。甫交三月,即当满裹其腹。胎气渐长。仅可微松其束。切勿因其气急满闷而顿放之。在夏澡洗。须避热汤。冬时寤寐。勿迫炉炭,其最甚者。尤在不节交合。yin火尽归其子。以酿痘疹疥癞之毒。然须妊娠禀性安静。不假强为。力遵实济。若强制以违其性,则郁火弥炽,此与恣情无禁者。虽截然两途,而热归胎息则一。尝见有切于求嗣者。得孕即分处房帏,而子仍殁于痘。岂非强制其火弥炽之明验乎。盖人之志欲匪一。苟未能起出寻常。
又须曲体母情。适其自然之性。使子气安和。是即所谓胎教也。当知胎教原非一端。若怀子受惊。
则子多胎惊。怀子抱郁,则子多结核流注。怀子恐惧,则子多癫痫。怀子常起贪妄之念,则子多贪吝。怀子常挟愤怒之心,则子多暴狠。怀子常造绮语诡行,则子多诈伪。非但怀子之后。当检束身心,而轻净交感。慎毋恣肆。以遗胎息之患。若大醉后媾精。精中多着酒湿,则子多不育。
大怒后媾精。精中多挟怒火,即子多乖戾。大劳后媾精。精中不满真气,则子多孱弱。若夫热药助战。作意秘精。精中流行毒悍,则子多异疾。至于风雨雷电媾精。感触震气,则子多怪类。以此言之,则三元五腊。宜确遵禁戒。诞育自是不凡。宗祧重务。安得视为嬉戏哉。


胎前

(脉辨 验胎 养胎 恶阻 胎动 漏胎下血 惊胎僵仆 胎上逼 安胎 半产 胎不长养过期不产 咳嗽 子烦 类中风 伤风 伤寒 疟 痢 子淋 遗尿 诸血 吐衄 诸痛 子肿不语 谵语 子悬 子痫 乳泣腹啼 鬼胎 下私胎法 断子法)经云:何以知怀子之且生。身有病而无邪脉也。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胞络之脉绝也。胞络者。
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言有是病而用是药。药虽峻克。可无伤于胎息也。

金匮云: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平脉者,言其无病之脉也。惟阴脉小弱。以其营气不足耳。凡感邪而营气不足者,则必恶寒发热。今无寒热。妨于食。是知妊娠矣!妊娠血聚气搏。经水不行。至六十日始凝成胎。斯时营气并于胎元,而胃气不足。津液少布,故其人渴不能食。宜桂枝汤和营益胃。设有医以他治。反加吐下者,此为恶阻,则绝之。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不可用药更伤其胃气也。楼全善云。尝治一妇恶阻病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绝之之旨。遂停药月余自安。
妇人宿有 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 痼害。妊娠六月动者。
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 也。所以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当下其 。桂心茯苓丸主之。宿有 痼。谓妇人行经时遇冷,则余血留而为 。然 病妇人恒有之,或不碍子宫,则仍行经而受孕。虽得血聚成胎。胎成三月而经始断。断未三月而 病复动。遂漏下不止。
在下。迫其胎,故曰 痼害。胎以脐上升动不安。洵为真胎无疑。若是鬼胎,即属阴气结聚。
断无动于阳位之理。今动在于脐上。是胎已六月。知前三月经水虽利,而胎已成。后三月经断。
而血积成 。是以血下不止,故用桂心、茯苓、丹皮、桃仁以散其 。芍药以护其营,则血方止而胎得安。世本作桂枝茯苓丸。乃传写之误。详桂枝气味俱薄。仅堪走表,必取肉桂之心。方有去。 之功。安常所谓桂不伤胎。勿疑有碍于妊。观下条子脏开用附子汤。转胞用肾气丸。俱用桂、附。内经所谓有故无殒是也。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妊娠脉弦为虚寒。虚阳散外,故发热。阴寒内逆,故胎胀。腹痛恶寒者,其内无阳。子脏不能司闭藏之令,故阴中觉寒气习习如扇也。用附子汤以温其脏,则胎自安。世人皆以附子为堕胎百药长。仲景独用以为安胎圣药。非神而明之。
莫敢轻试也。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
胞阻。胶艾汤主之。行经与结胎,皆属冲任。冲任虽持乎阴阳交合。为肝肾之用事。然长养成胎,皆坤土所资。盖阴阳抱负则不泄。坤土堤防则不漏。若宿有瘀浊客于冲任,则阴自结,不得与阳交合,故有时漏下半产不绝也。凡妊娠胎气。阳精内成。阴血外养。今阴血自结。与胎阻隔。
不得相和。独阴在内。作腹中痛下血,皆阴阳失于抱负。坤土失于堤防。此方皆治之。芎、归宣通其阳血。芍、地宣通其阴血。阿胶血肉之质。同类者以养之。甘草缓中解急。此方调经止漏。
安胎养血。然加减又必从宜。若脉迟缓。阴胜于阳,则加干姜,或见数大。阳胜于阴,则加黄芩。
可不言而喻矣!妇人怀娠。腹中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此与胞阻痛者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克。谷气不举。湿yin下流以滞阴血而痛,故君以芍药。
泻肝利滞。佐以芎、归补血止痛。苓、泽渗湿益脾,则知内外六yin,皆能伤胎成痛。不独湿也。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此即后世所谓恶阻病也。先因脾胃虚弱。津液留停蓄为痰饮。至妊二月之后。浊阴上冲。中焦不胜其逆。痰饮遂涌。中寒乃起,故用干姜止寒。人参补虚。半夏、生姜治痰散逆也。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此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所以饮食如故。用当归以和血润燥。贝母以清肺开郁。苦参以利窍逐水。并入膀胱以除热结也。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小便利则愈。
膀胱者内为胞室。主藏津液。气化出溺。外利经脉。上行至头。为诸阳之表。今膀胱气不化。
水溺不得出外。不利经脉。所以身重洒淅恶寒。起即头眩。但利小便,则水去,而经气行。表病自愈。用葵子直入膀胱。以利癃闭。佐茯苓以渗火道也。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内经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尺脉搏击者。由子宫之气血相搏,而形于脉也,故妊娠之血。
不可以静。静则凝泣。亏少则虚,皆不能与化胎之火相合。要其胎孕生化,必先和其阴阳。利其气血。常服养胎之药。非惟安胎易产,且免胎后诸患。芎、归、芍药之安胎补血。白术之补胃养胎,其胎外之血。因寒湿滞者皆解之。黄芩化壮火而生气,故为常服之剂。然当以脉证虚实加减。
有病则服。否则不必也。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 。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以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本方四味。本草皆谓能去恶血,而养胎用之何也?盖血聚而后成胎。少遇邪,则所聚之血。
将宿而不运。反类恶血,必开陈。然后胎可安也。养胎不惟在血,而胎系于肾。养之又在于胃。
所以补肾调胃。以固精和中。用白术调胃。秦椒开痹。痹开则阳精至。牡蛎治崩。崩止则阴精固。
川芎下入血海。运动胎血。破旧生新,或阴血不利。肝木为害。在内抑屈而痛者。泻以芍药之酸寒以通其阴。设直冲过而痛者。散以芎 之辛温以通其阳,或挟瘀恶之气。上逆于胃,而胃中吐烦不能食者。用细辛温中去痰下气。半夏治心下急痛。和胃进食。止吐逆。若呕而不止者。由肝木妄动。用小麦饮养其本气以安之。大麦主消渴益气调中,故中气不足而渴者用之。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
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此方在虚劳中。治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此治肾虚转胞不得溺,皆用此利小便也。转胞之病。为胞居膀胱之室内。因下焦气衰。水湿在中,不得气化而出。遂致鼓急其胞。因转筋不止。
了戾其溺之系。水既不出。经气遂逆。上冲于肺,故烦热不得卧而倚息也。用此补肾,则气化水行。湿去而胞不转。胎自安矣!虽然。转胞之病。岂尽由下焦肾虚所致耶,或中焦气虚。土湿下干害其胞。与上焦肺气壅塞。不化于下焦,或胎重压其胞,或忍溺入房者,皆足以成此病,必各求其所因以治之。
脉辨 妇人经水二三月不来。诊其脉微滑而数。略无间断于其间。虽身有病而无邪脉。不涩不伏。不弦劲,即胎脉也。辨男女法。古人咸以左大为男。右大为女。然多有素禀偏大偏小者。
惟寸口滑实为男。尺中滑实为女。最为要诀,如两寸俱滑实为双男。两尺俱滑实为二女。尺右左寸俱滑实为一男一女,此屡验者。若脉沉细。腹重而不时微痛。虽有形如抱瓮状。满腹不动。但当脐下翕翕动。按之冰冷。又两尺乍大乍小。乍有乍无,或浮或沉,或动或止。早暮不同者,乃鬼胎也。须连视三四日乃见。宜补气活血。若脉来急如风雨。少停复来如初者。夜叉胎也,亦有关部微似雀啄之形者。又有大小不匀,而指下弦劲不和者,皆夜叉之兆也。若脉来沉细。腰腹痛。
胎伏不动,或反觉上抢心闷绝。按之冰冷,即非好胎。更察舌纹青色,此胎已死也。若并唇亦青。
连母都不可救。但伏而不动者,亦有好胎。宜服顺气和血之药。
验胎 妇人经候不行已三月。欲验有胎否。生川芎二钱为末。空心浓煎。艾汤调下。腹内微动则胎也。
养胎 妇人受孕一月。足厥阴脉养,其阴阳新合,名曰始胚。大集经云:胎成七日。初不增减。二七日如薄三七日如生酪。四七日如熟酪是也。二月足少阳脉养。阴阳居经,名曰始膏。
经霜五七日如生酥。六七日如息肉。七七日如段肉。八七日其坚如坏是也。三月手心主脉养。初有定形,名曰始胞。经调九七日变五泡。两肘两髀及头。十七日续生五泡。两手腕两足及颈。十一七日复生二十六泡。十手指。十足指,及眼耳口鼻。十二七日泡相成就是也。四月手少阳脉养。
始受水精以成血脉,而形体成。经谓十三七日现腹相。十四七日生五脏。十五七日生大肠。十六七日生小肠是也。五月足太阴脉养。始受火精以成其气,而肢节充。经谓十七七日有脾处。十八七日生三脘。十九七日生手掌足趺臂节。二十七日生阴脐颐乳是也。六月足阳明脉养。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而骨干立。
经谓二十一七日有三百柔软骨,如初生瓠。二十二七日如未熟瓠。二十三七日坚如胡桃。二十四七日生一百筋是也。七月手太阴脉养。始受木精以成其骨,而毛发生。经谓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脉。
尚未具成。二十六七日成如丝。二十七七日有三百六十三筋。二十八七日始生肌肤是也。八月手阳明脉养。始受土精以成肤革,而脏腑具。经谓二十九七日肌肤稍浓。三十七日方有皮像。三十一七日皮转浓坚。三十二七日皮革转成是也。九月足少阴脉养。始受石精以成皮毛,而谷气入胃。石禀五气之余。脏腑百骸俱实,故谓之石。经谓三十三七日耳鼻唇指膝节成。三十四七日生九十九万毛发孔。犹尚未成。三十五七日毛孔具足。三十六七日爪甲成就是也。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之气于丹田。经谓三十七七日母腹中有风起。通其七窍。三十八七日随其宿世善恶。分香臭二种风。以定容貌骨节贵贱。右千金述徐之才养胎法。与大集经吻合。求其细,则受胎在母腹。七日一变。展转相成。然多有不足月产,而能长育长年者,此各经荣养与七日之变,皆不及期,而养胎之气仍周遍也。若经脉荣养未周。总属半产。非正产也。
恶阻 经候不行两三月。精神如故。喜酸恶食,或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痰与清水。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此名恶阻。不可作病治。四君子加乌药、香附、橘皮。咳而渴者。加橘红、五味、生姜。若胸中愦闷。四肢沉重。怠惰不能转舒。恶闻食气。喜咸酸。胎动不安。呕逆不食者。
理中汤加茯苓、木香、半夏。若中脘停痰。二陈加枳壳。若饮食停滞。香砂六君子加枳壳。若脾胃虚弱。异功散。兼气恼。加枳壳、砂仁。若饮食少思。六君子加紫苏、桔梗。头晕体倦。六君子汤。若呕吐不食。倍苓、半。盖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湿之主药也。今人以半夏有动胎之性。鲜有用之者。以胎初结。虑其辛散也。楼全善云。余治妊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也。千金用半夏茯苓汤二剂。次用茯苓丸。怀妊爱酸。
乃肝脏之虚,不能荣养其肝。肝虚故爱酸物。戴氏云:恶阻者。谓妇人有妊恶心。阻其饮食也。
肥者有痰。二陈加枳、术。瘦者有火。异功加芩、连。
胎动 怀胎数动,此胎气热。所以逆上而作喘急也。急用条芩、香附、白术之类。腹中满痛叉心,不得饮食。千金用黄芩、白术、芍药煎服。令微下水则易生。月饮一剂为善。因恼怒而胎动不安者。沉香降气散,或四制香附一味为君。加归、艾为散。盐酒煎。和滓服。虚者,八珍去茯苓加黄芩、紫苏、陈皮。名安胎饮。又气虚少食。四君子加紫苏、陈皮。血虚多热。四物加黄芩、白术。胎气郁滞。紫苏饮。脾气虚弱。六君子。郁结伤脾。归脾汤。郁怒伤肝脾者。四七汤加芎、归。怒动肝火者。小柴胡加术。安胎之法有二。有因母病以致胎动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八珍汤加胶、艾、黄耆。气滞者。去茯苓加苏、橘、黄芩。因胎动而致母病者。安胎而病自愈。紫苏饮加茯苓、白术、阿胶、砂仁。千金治妊娠二三月至七八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见者。
用胶艾汤服之则安。身有微热。去艾叶、甘草加续断、葱白。以葱能散客邪。兼安胎也。郑虚庵曰。治胎前下血不止。用大剂参、术以安胎。芎、归、熟地、黄芩、白芍、阿胶以止血。砂仁行气以止痛。不可行动。但安卧养胎自愈。若伤动胎气而下血不止。急用紫苏饮。若胎未损。服之可安。已损。服之可下。若纯用四物汤阴药,不得阳生阴长之功。非但胎不能安。每致腹痛少食。
脾胃愈虚而愈不安矣!漏胎下血 妊娠经水。壅之以养胎。蓄之以为乳。若经水时下,此冲任气虚,不能约制而然。
千金云。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胞。血尽则死。宜服干姜地黄散。气虚乏力少食者,宜益气固胎。
切勿泛用养血之剂。四君子去茯苓加胶、艾、芎、归、黄耆、砂仁。若漏血腹痛者。芎、归、人参、阿胶、大枣煎服。若因郁怒发热内热。
加味逍遥散。若血虚至夜发热。当归补血汤。劳动脾火。加味归脾汤。若因房事下血过多作痛。
八珍汤加胶、艾。脾胃虚陷。补中益气倍升、柴。风热。加防风、黄芩。月数将满而漏血者,此必不守禁忌所致,亦有瘀血凝滞,不能转运而下者。气血先伤。后必难产。宜服紫苏饮,或用益母草熬膏。肥人。砂仁汤调下。虚人。人参汤调下。妊娠三月,其经月来三五次。但不多。饮食精神如故,此血气有余。儿大自不来矣!若作漏胎治之,其胎必堕。胎漏黄浆,或如豆汁。若肝脾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肝脾风热加味逍遥散。肝脾郁结。加味归脾汤。脾胃气虚七味白术散
脾气下陷。补中益气汤。肝经风热。防风、黄芩作丸服。风入肠胃。胃风汤。大全方治妊娠忽然下黄汁如膏,或如豆汁。胎动腹痛。用黄耆一两。川芎一钱。糯米一合煎服。暴下水者,其胎必下。若徐徐而下者。可用补气安胎药主之。

惊胎僵仆 妊娠负重跌扑。凝血作痛。欲服活血药则恐伤胎。不服则伤血不去。治之当辨胎之死生,如无别证。只用黑糖熬枯。入红酒童便调服。细嚼连皮胡桃肉过口。死者当下。生者其痛即止,如余伤未尽。痛未止。四乌东加延胡、木香。伤去而胎气未安。紫苏饮加童便、砂仁。
伤重者。香壳散加熟地、当归以护胎。势剧者。下瘀血东加芎、归酒煎以去血。血去则胎自安。
然须详慎。若昏睡语言如狂,此血迫心包。当归活血汤,如腹中重坠。按之冰冷,此胎气已伤。急用香桂散加酒大黄、生附子下之。若口中觉秽气者。急用平胃散加芒硝。下逐之。若因怒跌仆。
或手足抽搐者。紫苏饮加钩藤钩子。去血过多。八珍汤去茯苓加胶、艾、黄耆。
胎上逼 妊娠胎动气逆,皆由调养失宜。致胎逆上。紫苏饮为必用之药。饮食不甘。兼四君子。有热。加芩、栀、归、芍。
若恼怒伤肝。致胎逆上。加味逍遥散。因郁结伤脾。胎气不安。加味归脾汤。大抵胎气逆上,皆属火旺。急用芩、术、香附之类。不可服大寒之药。反致他变。妊娠遍身痛,或冲心欲死,不能饮食。缘胎有水致痛也。千金鲤鱼汤,或用白术五钱。黄芩二钱。白芍四钱。入活鲤鱼约重半斤外一尾。煮汤代水煎服。妊娠胎动。昼夜呼叫。口噤唇搴,及下重痢不息者。用艾叶五两。以好酒五升。同煮三升。去滓更煎。取一升服。口闭者。开口灌之。药下即瘥。临月胎上逼心。呕哕欲死。急用童子小便灌之即下,或乌梅肉十枚。研烂入生姜三片。煎汤灌之亦下。取酸以降敛之。兼辛以散火气之逆也。
陈良甫治一妇。孕七月。忽然胎上冲心而痛。坐卧不安。医治不效。又作死胎治,而用蓖麻、麝香研贴脐中。命在垂亡。陈诊之。两尺脉皆绝。他脉和平。曰,此子悬也。若是胎死,必面赤舌青。今面不赤。舌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心。以紫苏饮治之。十服而胎安矣!安胎 妇人半产。多在三个月及五月七月。除跌扑损伤外。因内热而虚者为多。曰热曰虚。
当分轻重。若前次三个月而堕,则下次必如期复然。盖先于此时受伤,故复至期必应。乘其虚也。
遇有半产者。须多服养气血固胎息之药。以补其虚损。下次有胎。先于两个月后,即用固胎药十数服。以防三月之堕,其有连堕数次。胎滑甚者。服药须多。久则可留。八珍加陈皮、胶、艾、条芩。多气。加香附、砂仁。肥盛有痰。加半夏。若瘦而多渴者禁用。怀妊三四月。肥盛色白气虚者。用白术一倍。人参、续断、山药、香附各半倍。枳实汤泛为丸。朝暮砂仁汤下三钱。肥盛色苍气实者。不须服药。至七八个月。但服砂仁汤或紫苏汤足矣!瘦而色白虚弱者。白术二倍。
人参一倍。山药、续断、芎、归各半倍。陈米饮和丸。朝暮沸汤下三钱。瘦而色苍血热者。酒煮条芩。四制香附各一倍。四物各半倍。蜜丸。朝暮沸汤下四钱。至八九月。肥盛色苍者,必用枳壳、苏梗以顺其气。慎不可用补气之药。非但参、术当禁。浓味亦宜节省。肥白气虚者,则人参、白术必当加用。但补气药中,必兼香附、砂仁以流动其气。若色白怯弱者。全以补养气血为主。非但枳壳、苏梗辈不可用,即砂仁亦不宜也。误耗其气,必致难产。若色苍形瘦者,此气血流薄。当无难产之患,或久抱郁结之气。间或有之。
多服逍遥散可也。有误服行胎毒药胎动不安者。古法用生甘草、黑豆、淡竹叶煎服。若发热。用香豉。然不若频与热童便尤良。以其能解药毒也。血下不止,或上溢而为吐衄者。四物换生地加阿胶、山栀、炒黑蒲黄。若胎伤不安者。消息缓急虚实治之。凡妊娠脉宜滑利数实。大忌迟涩浮缓。
半产 半产俗名小产。盖由冲任气虚,不能摄养,或 扑闪坠。致气血损动,或因热病温疟之类。薛立斋云:半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果熟自脱。小产如生采。破其皮壳。断其根蒂。岂不重于大产。但人轻忽致死者多。治法。宜补形气。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产。八珍去茯苓、熟地。加胶、艾、 、草。若胎下而血不止。参、耆、术、草、胶、艾、归、芍之类。
有热。加炮姜、茯苓。半产而心腹痛,或发寒热。以手按之愈痛者,宜散瘀血。芎、归、延胡、桃仁、香附、丹皮、泽兰、童便之属。若按之则痛缓。是血虚。八珍去芍加炮姜。若痛而呕吐作泻。是胃虚。六君子加炮姜。凡胎气弱欲小产者。八珍汤固之。若出血过多而发热。圣愈汤。汗不止。急用保元汤。发热烦躁肉 筋惕。十全大补汤。大渴面赤。脉洪而虚。当归补血汤。身热面赤。脉沉而微。四君子加姜、附。

东垣云: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昏冒不省。瞑目无所知觉。盖因血暴亡,则心神无所养。
心包络火上炽,故令昏冒火。
胜其肺,故令瞑目不省人事。慎不可用寒凉泻火之药。盖瞑目之病。悉属于阴,即如伤寒郁冒。
得汗而解,必当补而升举之。古法用全生活血汤,其间风药庞杂,而无阳生阴长之功。宜补中益气加门冬、五味,或大剂独参汤尤妥。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太旺。今举而升之。助其阳则目张而神不昏矣!

石顽治一妇。怀孕六月。因丧子悲哭动胎。医用黄芩、白术辈安胎药二服不应。改用枳壳、香附、紫苏、砂仁理气。一服胎遂上逼心下。胀闷喘急。口鼻出血。第三日午后来请石顽。薄暮往诊,其脉急疾如狂风骤雨。十余至则不至。顷之复至如前。因谕之曰,此孕本非好胎。安之无益。不若去之。以存母命。因思此胎,必感震气所结。震属木。惟金可制。令以铁斧烈火烧红。
醋淬。乘热调芒硝末一两灌之。明日复来请云。夜半果下异胎。下后脉息微和。神思恍惚。所去恶露甚多。又与安神调血之剂。数服而安。
胎不长养 石顽曰:胎之长养,皆赖母之脾土输气于其子也。脾为一身之津梁。主周身之运化。在脏为土。长养万物。莫不由此,故胎之生发。虽主肾肝,而长养实关乎脾。所以治胎气不长,必用八珍、十全、归脾、补中之类。助其母气,其胎自长。多有延至十二三月而产者。观瘠薄之土。虽艺不获。得沃泽灌溉。便能成实。义可见矣!亦有妊母气血自旺而胎不长者,此必父气之孱弱。又当大剂保元专补其气,不得杂一味血药助母,则子气方得受益。复有胎气因妊母举动失措。致儿内失荣养,不能长发。仍不陨坠者,此与果实干萎在枝无异。以妊娠气血无恙。但子不得禀母气耳。非若妊娠有疾。枝伤果坠之比也。
过期不产 月数过期而不产者属气虚,亦有因胎漏而产迟者。尝见妊娠下血。胎虽不坠其气血亦亏。多致逾年不产,或十四五月而产者。俱是气血不足。胚胎难长故耳。凡十月之后不生者,当大补气血。
庶分娩无忧。又过期不产而脉沉细。但当脐下悸动,此为瘀积化水。当作鬼胎治之。
许裕卿治邵涵贞内子。孕十七月不产。不敢执意凭脉。问诸情况。果孕非病。但云孕五月以后不动。心窃讶之。为主丹参一味。令日服七钱。两旬余胎下。已死而枯,其胎之死。料在五月不动时。经十三月在腹。不腐而枯,如果实在树。败者必腐。然亦有不腐者,则枯胎之理可推也。

石顽曰:余昔治马云生妇。孕十三月不产。脉来微结。为处十全大补汤。服至二十余剂而下。胎枯色白。所治虽异,而胎枯则一也。
咳嗽 娠妇咳嗽。悉以安胎为主。风邪伤肺。香苏散。寒邪伤肺。小建中汤。若肺胃气虚。
异功散。脾肺气虚。六君子加当归。久嗽不愈者,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复感外邪,或因肺虚阴火上炎所致。有外邪者。内补当归建中汤加细辛。阴火炎者。六味丸加麦冬、五味。
子烦 妊娠苦烦闷。头目昏重。是心肺虚热,或痰积于胸。吐涎恶食。千金竹沥汤。若吐甚则胎动不安。烦闷口干,不得眠者。加味竹叶汤。气虚者。倍人参。气滞。紫苏饮。痰滞。二陈加白术、黄芩、枳壳。胁满寒热。小柴胡。脾胃虚弱。六君子加紫苏、山栀。
类中风 此证若不早治,必致堕胎。宜服紫苏饮。若口噤不能言。用白术三钱。荆芥穗二钱。
黑豆三合。炒淋酒煎服。得汗即愈。口噤者。拗口灌之。可服三四剂。至有目昏黑而厥者。胎前绝少。但一有此证,即是儿晕。属气与痰,故目昏黑发厥。只服紫苏饮。慎不可服苏合香丸,及乌药顺气散等。
伤风 妊娠伤风。香苏散去香附加葱、豉。咳嗽多痰。加桔梗,或紫苏饮加葱、豉。安胎为妙。嗽兼泻。气口脉滑实有力。中有宿食者。胃苓汤去苍术。俟脾胃实而治嗽。总不如浓煎葱头汤为上。盖风药皆能堕胎,故嗽喘胎寒。多用连须葱汤。大能安胎散气。胎始无虞,或加香豉尤妙。若不喘者。紫苏饮加砂仁。童便。
伤寒 冬时为寒所伤。轻者淅淅恶寒。翕翕发热。微嗽鼻塞。数日乃止。重者头疼作痛。
先寒后热。久则伤胎。药多避忌。不与常妇概治。但服葱白香豉汤。汗出则愈。千金治妊娠伤寒。
用葱白十茎。生姜二两。水煎热服。取汗即安。治妊娠热病。用葱白五茎。香豉一升,如前服法取汗。若胎伤未死。但用葱一把。水煮食之。汗出即安。若胎已死。须臾自出。不应。加生姜、苏叶。不可轻用发表药。若用发表。岂但堕胎。母命难保。惟葱白香豉汤、香苏散。可解邪气。
又可安胎。妊娠温热时行及伤寒邪气内犯。热毒迫胎。并宜千金石膏大青汤急救。庶可保全。迟则不救。凡胎前疫证。与伤寒阳明府证。内实便秘。须急通大便。方不损胎。若大便自利者。真气下泄。胎必难保。惟大小便如常。知里无热,则不伤胎气。
疟 妊娠 疟。无论胎息月数多少。总以安胎为主,而举世安胎。无过黄芩、白术。原夫胎息之安与不安。全在母气之调与不调,故安胎先安母气。安有母气乖戾。胎气独安之理。当知黄芩之安胎。惟治热盛胎动不宁。白术惟主脾虚不能保胎。设气虚胎气下坠。误用黄芩。气滞胎不转运。误用白术。滋害何可胜言。所谓先安母气者。随其形体之肥瘦。气血之偏胜也。若妊娠形盛色苍。肌肉 坚者,必多湿多痰。无论何疾,必显湿热本病。脉多滑实有力。绝无虚寒脉弱之候。可峻用豁痰理气药治其本质。然后兼客邪见证而为制剂。治宜二陈汤随经加透表药,或合小柴胡用之。盖柴胡为疟证之向导,故多用之。然有自汗过多。尺中微弱,或热盛手足清者。始终不用柴胡,而用建中、桂、芍收功者,或见烦渴脉实。大便六七日不通。阳明府实。又宜凉膈去硝黄加鲜首乌调之。须知禀质坚固者,其气多滞。内外壅遏。但有湿热。绝无虚寒之患,如元气本弱,或病后得之,必需理脾行气。惟六君子汤为合剂。有痰食结滞,则加枳实、草果。内有寒。
则加炮姜。外有风,即加桂枝。胎动上逆不安,则加子芩。胎下坠,则加柴胡倍人参。以人参为举胎圣药也。间有不应者。又需补中益气。大剂人参以升举之。中有留滞,则枳实理中加柴胡、桂枝。合表里而治之。若夫日作间作。日晏日早。昼发夜发。寒多热多,及审饮食便溺动静安危之法,则与常疟无异也。大抵病邪初发。元气未耗。疏风涤痰。消导饮食。在所必用。然须大剂白术培护中土。以脾胃为一身之津粱。土浓自能载物也,其最可虑处。尤在三四发至六七发,其势最剧。若过半月。虽淹缠不止。邪热渐衰。可无胎陨之虞矣,或有疟久气血虚败而小产者,此皆失于调治也。若六七发后不止,即当和营健脾。若禀质柔脆者。虽有风邪,不得纯用表药。以风药性升。能使胎气上逆,而为呕逆喘胀。膈塞痞满之患。虽有实滞,不得过用降泄之味。能引邪气下陷。致胎坠不安,而为泄利不食。小腹疼重之患矣!若疫疟毒盛势剧。急与凉膈、承气、黄连解毒救之。瘟疟 不爽。烦热大渴,或壮热无寒,或先热后寒者,当与桂枝白虎、人参白虎撤其在里之热。不可与夏秋 疟比例而推也。盖有是证而用是药。有故无陨,亦无陨也。惟在速祛邪气以救胎息之燔灼。若迟疑未决。下手稍软。救无及矣!痢 妊娠痢下。有三禁五番。一禁荡涤肠胃。二禁渗利膀胱。三禁兜涩滞气。盖荡涤则阳气下陷。胎气愈坠。渗利则阴津脱亡。胎失荣养。兜涩则浊气愈滞。后重转加,故善治妊娠之痢者。
惟以调气为先。盖调气之法,如炉冶分金。
已败之积沫,则随气而下。未伤之津液,则统之而安。不善治痢者。惟守通因通用。痛无补法之说。峻用苦寒荡涤。使未伤之津液。溷厕败秽之中。建瓴而下,而胃气有权者。尚可胜其药力。
譬诸引汲灌渠。一决而荡无余滓。陈腐去而仓廪自修。津气自复也。若肾气不固之人。秘藏不密。
五液尽随转利药注下。使既病之津液。更加猛利峻攻。不致精神离散。血液告竭不已。况能保其胎息乎。夫调气之药有三善。一使胃气有常。水谷输运。二使腹满腹痛后重渐除。三使浊气开发。
不致侵犯胎元,此治妊娠下痢之大端也。所谓五审者。一审饮食之进与不进。夫下痢乃肠胃受病。
若痢势虽甚。饮食无妨者易已,故痢以噤口为最剧。在初起浊邪全盛之时。不足为虑。但要清理积滞。饮食自进矣!若七日以后。尚不能食。脉反数盛,此必初时失于清理之故。急需调气理中。
则积沫渐下。饮食渐进矣,或初时能食。至一旬一气后。反不能食。脉息不振,此必荡涤太过。
胃气受伤所致,亦有过用芩、连、槟、朴。苦寒破气,而致呃逆呕哕者。胃气大败。最危之兆。
惟峻与温补。庶可挽回。若脉见数疾无伦,或翕翕虚大,或歇止不前,或弦细搏指者,皆胃气告匮。百不一生矣!二审溲之通与不通。下痢清浊不分。若痢虽频,而水道顺利者。胎必无虞。若月数将满。胎压膀胱。每多溲便频数。转胞胀 之患。切禁利水伤津。急与开提自通。但须察其脉无过旺过硬之形。便宜补中益气。稍加泽泻、车前以升清降浊。投之无不辄应。非特妊娠为然。
即平人久痢。津液大伤而溲涩不通者,亦宜上法也。三审腹之痛与不痛。下痢腹痛,必然之理。
然间有浊湿下趋,而无郁沸之火者,则不痛也。但此多见于肥白人之白痢。若血痢与瘦人多火者。
罕见也。治宜调气运积。不用清火明矣!原其腹痛有寒热之分。痛有止歇。痛则奔迫下坠。至圊不及者。火也。痛自下而攻击于上者。火也。痛而胀满。不胜摩按。热饮愈甚者。火也。实也。
痛无止歇。常时痛而无绞刺者。
寒也。痛自上而奔注于下者。寒也。痛而不满。时喜温手摩按。饮热暂缓。欲至圊而可忍须臾者。
虚也。寒也。大约初痢胀痛。为热为实。久利 痛。为虚为寒,即初因火注切痛。痢久气伤,亦必变为虚寒也,故久痢腹痛之脉。无论大小迟数。但以按之渐渐小者。并属虚寒。急须温补。慎勿利气。惟急痛脉实。久按不衰者。可稍用炮黑姜、连和之。四审后之重与不重。下痢后重。浊气壅滞也。夫开通壅滞,必以调气为本。在妊娠尤为切要。调气则后重自除,而胎息自安矣!但初痢后重。首宜开发其滞。若久痢后重。又当升举其阳。阳气升则胃气运。胃气运则周身中外之气皆调达,而无壅滞之患矣!故治孕妇之后重。无问胎之大小。但脉见有余,则宜调气。脉见不足。便与升提。虽血痢亦宜阳药。一切滋腻血药。总无干预。以气有统血之功,则血无妄行之虑也。五审身之热与不热。下痢为里气受病。若见身热。表里俱困。元神将何所恃而得振祛邪之力哉。惟人迎之脉浮数。可先用和营透表之法分解其势。然后徐行清理。若初痢不发热。数日半月后发热。脉来渐小,或虚大少力者,此真阴内亡。虚阳发露于外。在平人或可用辛温峻补。敛之以归其源。若妊娠则桂、附又难轻用。惟藉参、术、姜、萸、胶、艾之属。非大剂浓煎峻投。难望其转日回天之绩也,或痢久卫虚。起居不慎,而感冒虚风发热者。但当察其左手三部,必显浮缓之象。又需理中汤加桂枝。合表里而治之。以内气久虚之邪,不得参、术助其中气,则客邪不得解散也。五审既明。三禁勿犯。又当审察其积之稠与不稠。色之鲜与不鲜,则元气之浓薄。病患之寒热。可晓然无惑矣!如赤白寒热之辨。昔人拟议纷纭。要非正论。以大略言。气分之病其色白。血分之病其色赤。气血紊乱,则赤白兼并。盖气属阳。阳伤则受冷居多,即有火注下迫。
皆阳气郁遏。本寒标热之证。不可纯归于热。但当验其积之稠粘如糊。色白如脂,方可暂与清热治标。若汁沫如水。色晦如尘。急须温理其气,即有热证,皆假象无疑也。血属阴。阴伤则受热居多。然多有气伤阳不统阴之血。又不得不从事于辛温也,故治血痢。尤当以色之显晦。验其虚实寒热,此义前人未发也,故凡积之瘀晦不鲜。清稀不稠者,皆系虚寒之候,即前所云阳不统阴之血。急投人参、姜、艾。庶或保全。倘不审而误饵芩、连。是速其毙也。惟积之稠粘紫赤而光泽者。合用苦燥以坚肠胃之滑脱。又必佐以调气之药,则阴邪得以解释。非若白痢之不可杂以芩、连、芍药等味。引领滞秽。袭伤阴血也。
况有病后疟后,或本质虚羸之人,及秋冬天令寒冷时下痢。加以胎孕扼腕。可与平人夏秋之痢同日而语哉。予尝用浓朴汤去干姜。治妊娠能食。腹胀后重。积秽稠粘之白痢。甘草干姜汤理中汤。
治妊娠腹痛少食。积沫清稀之白痢。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
黄芩芍药汤香连丸。治妊娠能食后重。积秽稠粘之血痛。连理汤合千金三物胶艾汤。治妊娠少腹疼重。瘀晦不鲜,或间有鲜血之痢。驻车丸治妊娠发热后重。阴虚畏食之血痢。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妊娠热毒内攻。噤口不食。腹胀后重。脓血稠粘之痢。千金胶艾榴皮汤治妊娠脓血清稀。胎动不安。久泄不止之痢。补中益气汤治妊娠先疟后痢,及疟痢齐作。元气下陷。胎气下坠。
小便频数,或转胞不得溺之痢。以上诸方。并加砂仁以调其气。乌梅以调其血。未常不随手辄效也。

石顽治郝(失记其字)。媳。怀孕九月。患疟三四发后,即呕恶畏食。诊其脉,气口涩数不调。左关尺弦数微滑,此中脘有冷物阻滞之候。以小柴胡去黄芩加炮姜、山楂。四服稍安思食。
但性不嗜粥。连食肺鸭之类。遂疟痢兼并。胎气下坠不安。以补中益气去黄耆加香、砂、乌梅。
五服而产。产后疟痢俱不复作矣,其仆妇产后数日,亦忽下痢脓血。至夜微发寒热。小腹胀痛。
与千金三物胶艾汤去榴皮加炮黑山楂。六服而瘳。
子淋 妊娠小便淋者,乃肾与膀胱虚热,不能制水。然妊娠胞系于肾。肾间虚热移于膀胱而成斯证。若小便涩少淋涩。生料六味丸加麦冬、五味。肉桂、车前。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肾气丸。肺气虚而频数短少。生脉散加山药、泽泻。若小肠热。小便赤涩。导赤散。若肺虚膀胱热而气化不行。生脉合导赤散。若因肺经蕴热。黄芩清肺饮肝经湿热。加味逍遥散。膏粱浓味。
加味清胃散。苦因劳役所伤,或食煎爆。小便带血,此血得热而流于脬中。补中益气加丹皮、栀子。若因脾胃气虚。胎压尿脬而胎胀腹痛。八珍汤倍茯苓加橘、半。空心服。服后探吐。药出气定。又服又吐。数次必安。
遗尿 妊妇遗尿不觉。胎满故也。千金白薇散。薛氏云:若脬中有热。加味逍遥散。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肝肾阴虚。六味丸。孕后有水从阴户出不止者。千金鲤鱼东加肉桂、人参。
诸血 妊妇尿血。热乘血分。以致流渗于脬。名子淋。导赤散。若因怒动肝火。小柴胡加山栀。若脾气下陷,及劳动脾火。补中益气加茯苓、车前。若因浓味积热。加味清胃散。若因肝脾血热。加味逍遥散。
妊娠吐衄 由七情脏腑所伤。气逆于上。致血上溢不止。心闷甚者多死,或堕胎也。若肝经怒火。加味逍遥散。膏粱积热。加味消胃散。郁结伤脾。加味归脾汤。肺经有火。黄芩清肺饮。
因气郁滞。紫苏饮。气不摄血。补中益气去升麻加煨葛根。肾经虚火。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咳嗽咯衄。胎前皆不宜见。面赤声哑,不治。咯血吐血。多致堕胎。胎赖血养。不宜漏溢。紫苏饮加条芩,如产后吐衄咯血者,皆难治。漏极如同月水。胞干胎死。母亦难保。肠风藏毒。肠胃不调。胀满下血者。平胃散去苍术加槐角、防风、当归、乌梅。
诸痛 宿有偏正头风。川芎茶调散。宿有冷痞痰饮结聚,或新触风寒。邪正相击。上冲于心则心痛。下击于腹则腹痛。痛不已则胎动不安,此病多寒多食。间有属热者。并宜正气散。寒。
加木香、炮姜。食积发热。加芩、连、炮姜。气。加砂仁、香附。痰。加橘皮、生姜。若因错杂之邪。当审其因而治。胎前产后心痛。用川楝、茴香炒各三钱。盐炒艾叶钱半。水煎服之。腹痛。
或发或止,名曰痛胎。属血少。四物加香附为末。紫苏汤送下。气滞者。紫苏饮。胃口痛。禁用指迷。但宜养胃汤。妊娠腹中满痛叉心,不得饮食。千金芩术芍药汤。胁痛,其故有三。哭泣也。
内伤也。恼怒也。有胎不宜服行伤破气药。只宜童便和酒服之,或紫苏饮去参用白芍、当归。加砂仁、童便。虽曰伤重。勿服伤药,且须安胎为要。背痛。气滞也。紫苏饮。腰腹背痛。是因劳伤损动。痛不止。多动胎气。补中益气加续断、杜仲。有因淋证作痛者居多。当审治之。走注痛者。败血入经之证。四乌东加薄桂、杜仲、续断。肥盛人多湿热。腰痛重坠,或下白物者。二妙散加柴胡、防风、茯苓、半夏。气血郁滞。遍身拘急不舒而痛。眼生黑花。夜不能卧。紫苏饮加枳壳、桔梗。腰痛甚者。肾虚极也,其胎必堕。急服八珍汤加胶、艾、黄耆,或紫苏饮加减。脐下冷痛。腹胀虚疼。小便频数。大便虚滑,皆食生冷所致。小建中加炮姜、木香。不应。更加茴香、良姜。小腹痛。由胞络虚热相搏所致。紫苏饮加生姜。虚寒。用胶艾汤。不应。寒甚也。加桂、附温之内。伤甚者。胎下无疑。若服不效。须视小腹近下处。若肿胀浮薄发光者。孕痈也。
千金托里散,或薏苡仁煎汁饮。若心腹急痛。烦闷面青。冷汗气绝。血下不止,其胎上冲者,不治。
子肿 妊妇四肢浮肿,或腹大者,其证有二。有水肿。有胎气肿。然胎前水肿者少。只是胎气。谓之子肿。乃气病也。盖因脏腑本虚。脾土不能制水。血散四肢。遂腹胀。手足面目皆浮。
甚则通身肿满。心腹急胀。悉宜紫苏饮。小便不利者,其胎气兼水气也。紫苏饮加泽泻、白术、茯苓、木通。若发浮气喘腹胀。服药后肿退皮宽。
六君子调理。若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肿胀。全生白术散。不应。六君子加腹皮、车前。下部肿甚。补中益气加茯苓,或因饮食失宜。呕吐泄泻,此是脾胃亏损。六君子加炮姜、木香、香附。
若足指发肿。渐至腿膝喘闷不安,或足指缝水出。名子气。乃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有血挟风水。
不可妄投汤药。二陈加乌药、香附、木通。脾胃虚弱。更加参、术。兼进逍遥散。不应。紫苏饮。
凡妊娠经血壅闭。忽然虚肿。乃胞中挟水。水血相搏。脾胃主肌肉而恶湿。湿渍气弱,则肌肉虚。
水气流溢,则身肿满,或因泄泻下痢。脏腑虚滑。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胃,皆能使手足头面浮肿。然水渍于胞。儿未成形,则胎多损坏,及其临产。胫脚微肿。乃胞藏血少水多。水出于外,故现微肿,则易生也。妊娠通身浮肿。胸胁不分,或心腹急胀,名曰胎水
千金鲤鱼汤。有妊娠腹胀。服前汤三五剂。大小便皆下恶水。肿消胀去。遂下死胎,此证盖因怀娠腹大。终不知胎水之患也。郑虚庵曰。身半以上肿者。发汗。身半以下肿者。利小便。上下俱肿。汗利分消其湿。若唇黑。缺盆平。背平。脐突。足底平,皆不治。
不语 不语者,多为痰闭心窍,亦有哑胎。不须服药。岐伯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胞络之脉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凡患此者。
浓煎生脉散空心服地黄丸。助肺肾之气以养胎。若与通声开发之药。误矣!谵语 妊娠谵语。为脏腑热极之候。急宜童便时时灌之。不应,用生地黄黄连散清其血中之火。庶胎得安。脉实者。加酒大黄下之。下迟则伤胎也,亦有伤胎下血。心神无主而谵语。虽用峻补,亦难得效。若舌青者。子死腹中。急当下之。若双胎一生死者,必腹中半边冷。半边热。因母患热证。脏腑热甚蒸其胎。儿因致死。但服黑神散加生蒲黄以暖其胎。胎即出矣!胎未死。并泥涂脐以越胎气。多有保全者。
子悬 胎气凑泊上心。忽然昏晕。人事不省。谓之子悬,必妊娠素多郁闷。痰气壅塞。致胎不安。乘其郁火升迫心下。喘胀腹痛。甚则忽然仆地。急宜童便灌之。次以紫苏饮加钩藤、茯苓、姜汁、童便。将产时昏眩,亦宜紫苏饮。若误作中风。治之必殆。
子痫 妊娠体虚受风,则口噤背强。冒闷不识人。须臾自苏。良久复作。谓之风痉,亦名子痫。甚则角弓反张。逍遥散加羌活羊角枣仁、钩藤。豆淋酒煎服。郑守恒云。子痫一证。
人不易识,或眩晕,或冷麻。重至仆地不省人事。验其平日眼目昏沉,或认白为黑。认黑为白。
是其渐也。
乳泣腹啼 未产乳汁先下,此名乳泣。生子多不育。又有儿在腹中啼哭者。因妊妇登高举臂。
脱出儿口中血乳。以此作声。令妊妇曲腰就地,如拾物状,或令扫地。仍入儿口即止,亦有胎热不安而啼者。以黄连浓煎汁。妊妇时时呷之。
鬼胎 古人论鬼胎之说,皆由其人阳气不足,或肝气郁结,不能生发。致阴血不化而为患也。
有因经行时饮冷。停经而成者。有郁痰惊痰湿热。凝滞而成者。有因恚怒气食。瘀积互结而成者。
故凡鬼胎之脉,必沉细弦涩,或有时虚浮。有时沉紧,皆阳气不充之验,其腹虽渐大,而漫起重坠。终与好胎不同。当脐或脐下左旁虽微动,亦与真胎迥别。治宜理气行血为主,如因于郁者。
逍遥散加莪术、乌药、香附、麝香。因于寒者。理中加乌头、蓬术、香附。因于痰者。导痰加香附、乌药、干漆、炒桃仁。因于惊者。四七汤加茯神、辰砂、桂心、麝香。因于气食者。
大七气加酒曲。因于湿热者,当归龙荟丸加彭术、苏木、香附。因血结者。代抵当去芒硝、大黄。
加焰硝、硫黄、五灵脂。虚人。只用十全大补加桂、附。是可缓图收功。不可峻用巴豆、芫花、莽草鬼臼等毒药急追取咎也。尝见得孕经止。尺脉或涩或微弱,而无他病,此子宫真气不全。
精血虽凝而阴不能化。终不成形。每至产时而下血块血胞。若此必大剂温补预调,而后方能成孕也。
下私胎法 妊娠诸病。以安胎为主。慎勿妄下。夭伤人命。造孽非小。有生育多。畏产而欲下者,当与安胎之品。惟私胎方可下之。香桂散加乌头尖一钱立效。若本元虚寒者。得辛温之药。
愈助其生发之气。宜土牛膝一两。归尾三钱。川芎一钱。苏木三钱。桃仁泥三钱。穿山甲一钱。
三四服必下。煎成加麝香尤速,或曲四两。酒三大盏。煎取一盏五分。绵滤。分温三服立下。又方。大曲五升。清酒一斗。煮二沸。去滓。分五服。隔宿勿食。但再服,其子如糜。母无疾苦。
又方。麦 一升为末。和水煮二升。服之立下。又方。以附子二枚为末。醇酒和涂右足。去之大良。然不若以牛膝粗者取五七寸。候着子宫。将二指夹着送进。捻入三寸许以线系定。用帛兜束腰中。不使退出。毋论月数多少。一夕即下。无不应者。
断子法 用酒曲一升。无灰酒五升。煮至二升半。滤去滓。分三服。经候至前一日。晚进一服。次早五更一服。天明二服。月经即行。终身无妊矣,此千金下死胎法也。若妇人四十余。欲其经断。以前方加牛膝、紫葳各一两。经行后,如前法服之即断。又木耳 灰存性。熬枯黑糖调。
经行后,或产后月内服之,即不孕。孕妇服,其胎即下。又头蚕子三钱。 灰存性。产后三五七朝内。陈酒调服,则终身不孕。虽虚人亦无妨碍。


临蓐

(扶持 伤胎 胞干 难产 产变 摩揣 卧法 催生 饮食宜忌 备法 下死胎法 胎衣不出 交骨不开 阴门不开 子宫不收)扶持 妊娠九个月。宜服达生散数服。若肥盛气实者。用枳壳二两。香附、甘草各一两。为散。沸汤下二钱。早暮各一服。血实色苍者。枳壳二两。当归一两。为末炼蜜丸。空心酒服五十丸。然元气虚弱者。惟大剂紫苏饮鼓舞其气。生产必易。若误服前药。反耗其气。多致难产。
伤胎 临月胞水不破。血先下者,此是伤胎。非产也。大剂保元东加当归、童便。最为得力。
因临产行动。已伤其胎,而发热者多危。紫苏饮倍人参。
胞干 临蓐胞水恶露破尽。致儿干阁艰涩。达生散去术倍人参。若胞衣破久,其血已涸。元气困惫。急用上好人参两许。当归二钱煎饮。尽则再煎。助其气血。最为得力。舍此而遍用催生耗气诸药。总无一效也。
难产 难产者。腹痛久而未产也。若恶露少者。虽久不妨,此胞水未破。俟胞水行时自产。
若连腰痛甚者。将产也。盖肾候于腰。胎系于肾故也,如胞水先破。恶露行尽。累日不能下者。
当补养气血。慎不可用破血耗气之药。急用fo手散加人参二三钱。入热童便调服,此取纯阳生气。
切不可停冷。冷则生气去而无益于治也,或用前药送脑丸亦妙。难产须择精细稳婆。最为切要。惟胎气逆上。全在医治之功,如气滞逆上。频以热溲便灌之。但得白色者即佳。不必拘用童子之便也。气虚不能驾驭其胎而上逆者。独参东加溲便服之。甚至昏晕吐沫。搐溺谵语者。急控顶发。抉开牙齿。以溲便灌之。稍迟则不救矣!丹溪云:世之难产者。往往多见于郁闷安逸之人。
富贵奉养之家。若辛苦贫贱。鲜有之也。古方止有瘦胎饮一论,其方为湖阳公主而作。恐非至当之言。余族妹苦于难产。
遇胎则触而去之。予甚悯焉。视其形弱而勤于女工。知其气虚。久坐气不运而愈弱。儿在胞胎。
因母气虚,不能自运耳。当补其母之气,则儿运易产。令其有孕。至六月来告。遂以紫苏饮加补气药。与数十帖。得男甚快。因以此方随母之性禀与时会加减。服者无不应验。临蓐时。去川芎、生姜加白术、黄杨脑,则腹不觉痛。母亦无病。因名方为达生散云。难产及胞衣不下。急于产母右脚小指尖头上灸三壮。炷如小麦大。火去即产。凡难产儿下。多有不哭者。切勿烧其脐肠。后必不育。凡脐带粗大,或青色。断多鲜血者,及落下过早过迟者,皆不育。诚验。石顽曰:难产之患。多缘妇人禀性执拗。怀孕之日。不检束身心。任意作为。以致气血乖违。胎孕偏着。临产之际。虽遍用催生方药。略无一验。以数月失和之胎息。一时岂能克应。况有坐草多日。血气大亏者。惟大剂独参汤峻补其气。方能迸力送产。独怪世之稳婆及生产家左右之人,皆坚持产中禁用人参之说。坐视其毙者多矣!安知产中误用人参为害者,皆是力作劳 躯体坚韧之人。虽有疾病。祛之则安。奚俟补为。设强与服之。心胆先裂。是不能无助火发热。凝滞恶露之患矣!若夫膏粱逸豫。豢养柔脆之家。平时惯服。服之泰然。何助火滞气之有。余室人素禀孱弱而多沉郁。
每产必用人参一二两。浓煎时呷以助其气。听其自产。虽二三日无恙。儿媳亦患气滞难产。稳婆难阻服参。至第四日。子殒腹中,不得已煎大剂参汤灌之。产后方云未服参以前。耳聩目盲。惟见满室红光。继而渐渐紫黑,及服参后。开眼即能辨物。神气亦能主持。腹中便有痛阵。始信服参之验。近日同道王公峻室人难产。竟日不下。自煎人参七钱。顿服便产,其助力之效。非他催生药可比。因详述以破世俗之惑。
产变 儿未生先露手臂。谓之横生。盖因产母用力太早之故。当令安然仰卧。使稳婆推入尽上。以中指抵其肩。渐扳儿耳而正之。令服大补气血药,如独参加当归、童便之类。切勿惊怖产母。使气血凝滞。关窍转闭也。候儿身正。门路皆顺。然后用力。胎气不足。关键甚牢。用力太早。儿不能自顺。只一直下先露其足。谓之倒生,亦如前法用力即下矣!儿方回转。未能全正。
却被产母用力。致儿头偏左偏右。虽近门路,不能即下者。谓之偏产,亦如前法。儿方出胞。气力不续。身未转运。却被产母用力一迸,则儿臀先露。谓之坐臀生,亦如前法。令服补气和血之药。安卧静养。候其力完转运。然后用力。儿出胞转身时。偶然脐肠盘于项上。牵系不能即下者。
俗名背包生,亦宜推入。轻轻拨去。然后用力。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理清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人之二肠。俱有脂膜联络。间有生成无膜联络者,则产时其肠随儿而下。谓之盘肠产。须用漆器。温汤涤净。务令温暖湿润。盛其所下之肠。切勿稍沾尘垢。
及着干物,即不肯上而粘住断绝矣!全在稳婆精细为妙。天气严寒。经血凝滞。致儿不能下。凡遇此际。切不可就脱寒衣。并不可坐卧冷处。房中须宜火暖。肩背须裹绵衣。使血得热则流。儿易生矣!若遇春秋偶寒,亦如前法。暑月当令产母在无风清凉处。不可多人看。恐人多热气遍袭。
盖血得热则散溢上蒸。致令产母头痛面赤。不省人事。谓之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不可任意取凉。恐生大病。慎之慎之。
摩揣 临蓐腹痛。切不可使稳婆摩揣探候。虽水破痛极。尤当忍之。令人扶掖缓行,则儿自顺正。岂有横逆之患。若胞水破。儿未下。谓之试水,此产甚迟。有隔二三日产者,宜服八珍、胶、艾。水止痛定。至五六日产者甚多。但觉腹中运动。切不可容稳婆动手,及产母用力。盖儿出胞时。用尽其力,不能即转。多有过数日方得力续转运。自然身正而下。举世之难产者。虽由平日居处失宜。往往皆是稳婆轻易动手。摩揣所至。
所以田野村妇。艰于产者绝罕。惟富贵之家。不习勤劳。任意眠坐。经络凝滞。恣情饮啖。儿得肥甘。长养倍常。更多不禁房室。频泄母气。自不能如勤劳村朴之天生天化也。况乎临月。一有腹痛,即唤稳婆探候。惊动胎气。伤其先天气血之源。多致子母俱伤,亦有产后致变者,皆产时脏腑受伤所致也,即子之夭枉。多缘先天之气,不得其全耳。
卧法 临蓐卧宜仰而正。不可偏侧。坐蓐不可太早。盖男胎向内。女胎向外,皆首居上。足居下。临产时必倒转顺出。须再三缓缓扶掖走动。使得其旋转。不然。恐有横逆之患。
催生 坐蓐时。用达生散去芍药。加枳壳、黄杨脑、童便。然必待胞水破。腰痛甚。方与热服。不可太早。早则先行恶露。反致难产也。凡十月未足。临产腹痛,或作或止,或痛不甚者。
名曰弄胎,或腹虽痛甚,而腰不甚痛者,或胎高未陷者,或谷道未挺迸者,或水浆未破者,或浆水虽出而腹不痛者,皆属气虚。并非正产之候。惟宜独参汤助之。慎勿妄投药饵。致产母惊恐。
而妄乱用力。直待子逼门户。腰重痛极。眼中如火。谷道挺迸时,方可用力。兼服催生药,如千金方用阿胶三两。滑石一两。车前子二两。为末。饮服方寸匙。不下。少顷再服,此药临时服之。
不可先服。
饮食宜忌 临蓐饮食宜调。不可不食受饥。使母无力。尤不可过食太饱。使儿气不能运。多致子母受伤,及乎产后发热泄泻。中脘结痛,皆缘饮食所伤,即汤水亦宜少用。往往有膀胱破损。
良由引饮过多。尿脬胀满所致。种种危候,皆产前不慎之故。尤忌饮酒。每致血逆奔上。急与热童便压之。然多有不救者。至于猪肾、鸡子之类,皆难克化之物。非但产后当忌。临产亦不可食。
备法 产妇或不顺理。用蓖麻子十四粒。朱砂雄黄各五分。蛇蜕一尺烧灰。麝香一字为末。
将水和作一丸。先用川椒汤洗脐中。置药于内。再用纸数重覆盖。以帛系之即下。下即去药。横生逆生。手足先出者。以盐擦儿手足心。盘肠生而肠不收者。用新汲水入酷 面。当自收上。一法。用蓖麻子十四粒。捣烂。贴产母顶心,其肠收上,即去之。一法。以半夏末搐鼻中。肠自上。

─ 方。以麻油润纸捻。点灯吹灭。将烟熏鼻中,其肠即上。
下死胎法 子死腹中者,或热病伤胎,或颠仆高坠,或惊动太早,或触犯禁忌,或胎肥气滞。
恶露已尽。致胎干子死。身冷不能自出。须验产母面赤舌青。腹中阴冷重坠。是其候也。然不若见紫黑血块血缕。尤为确候。至若爪甲与舌俱青。腹胀气喘。口中臭气者危矣!急令稳婆动手。
以法下之。迟则不救。古法虽有童便调朴硝半两,及平胃散水酒煎调朴硝。虚寒用理中汤倍参煎调芒硝等法。然有时辄应。有时不应。良由产母元气盛衰不同。能行药力与不能行药故耳,亦有产难有两儿一死一生者。千金用蟹爪一升。甘草二钱。阿胶二两。以流水先煮蟹爪、甘草。去滓内阿胶烊化服之。血凝不下。加桂心三钱。药入。死者即出。生者即安。神验,此千金法。取蟹能散血,而爪触之易脱。物类相感之应也。又有子死腹中。用黄牛屎涂母腹上立出者。又有取灶心黄土为散。酒服二钱匙立出者。又有以夫尿煮沸服之者。又有以冬葵子(即向日葵子。)半升。
阿胶三两。煎服者。又有用甘草、筒桂、蒲黄、香豉煎成。入鸡子一枚调服者。若冬月胎死坚硬。
腹中觉冷。用香桂散加乌头,及黑神散、黑龙丹,皆可应用。内外有邪者。五积散最宜。若死胎及胎衣恶血上逆。搐呕昏晕。用小便乘热灌之。但得一口下咽节止。若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母死子活。唇青吐沫,或面舌俱青。子母俱亡。
陆斗岩治一妇。有胎四月。坠下逾旬。腹胀发热。气喘面赤。口鼻舌青黑。诊之其脉洪盛。
曰。胎未坠也。面赤者。心火盛而血干也。舌青口鼻黑。肝气绝而胎死矣!内外皆曰。胎坠久矣!复诊。色脉如前。以蛇蜕煎汤。下平胃散加芒硝、归尾。服之须臾。腹鸣如雷。腰腹阵痛。复下一死胎而愈。
胎衣不出 脐肠坠断。恶露入胞。胀大不能出者。二味参苏饮童便和服。壮实人。失笑散以消瘀血。甚则平胃散加朴硝下之。胞衣不下。古法用蛇蜕一条。香油灯上烧研。入麝香为末。童便调服,或加蕲艾、阿胶、苏木各一钱。麦芽末打糊为丸。名乌金丸。难产及死胎不出。俱童便服之,亦有单用蛇蜕酥炙为末。童便下一钱匙者。千金治胞衣不出。胞烂喘急欲死。用牛膝汤服之即下。妊娠肥盛多痰。阻逆气道而致产难,及子死胎干,或子下而胎衣不出。半夏为散。尿服方寸匙。连进三服。并用吹鼻取嚏。以激动关窍。大妙。常见下死胎胞衣用朴硝等法。非惟不效,即使得下。胃气大伤。往往不能收功。丹方用蓖麻子肉。研涂母右脚心。胞下急洗去。缓则肠亦出矣!今人以产妇头发。入口作呕。胎衣自出,其法甚效,如不出。反逆上者必死。
交骨不开 阴门不闭 子宫不收 三者皆元气不足。交骨不开者。加味fo手散。助其血气。补而开之。古法用加味芎归汤,即fo手散加龟板灰、血余。每见服此药者。恶血凝滞。反成不救。惟大剂人参、童便入芎、归剂中。助其血气。开阖之功立致也。若见切牙昏晕。急以热小便灌之。稍迟则无济矣!若元气不虚者。只用fo手散、小便服之。单用小便亦得。人参不必也。阴门不闭者。十全大补倍参、桂补敛之。若初产肿胀,或 痛而不闭者,当用逍遥散加荆芥、牡丹皮。切忌寒凉。子宫不收者。补中益气加酒炒白芍一钱。肉桂五分。补而举之,或助以外治之法,如蓖麻子贴顶心之类。
薛立斋治一妇。子宫胀大。二日方入。损落一片如猪肝。已而面黄体倦。饮食无味。内热晡热。自汗盗汗。用十全大补二十余剂而愈。仍复生育。


点击查看:<<张氏医通>>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