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外科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讲稿:第三十章  肺部疾病(肺癌)
    

讲稿-心胸外科讲稿:第三十章 肺部疾病(肺癌)

外科学讲稿:第三十章 肺部疾病(肺癌):第三十章 肺部疾病第五节肺癌一、概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40多年前,在我国因肺部疾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绝大多数为肺结核,次之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肺化脓性感染疾病,肺癌病例为数不多。近30多年来,肺切除术的病例中肺癌逐渐

     第三十章   肺部疾病

第五节  肺癌

一、概述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40多年前,在我国因肺部疾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绝大多数为肺结核,次之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肺化脓性感染疾病,肺癌病例为数不多。近30多年来,肺切除术的病例中肺癌逐渐增多,已跃居首位。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统计资料,在男性癌肿病例中,肺癌发病率急剧增多,居第一位。

二、病因

经过多年的大量调查研究,目前公认下列因素与肺癌的病因有密切关系。
(一)吸烟:

根据各国的大量调查资料都说明肺癌的病因与吸纸烟关系极为密切。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纸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实验动物吸入纸烟烟雾或涂抹焦油可诱发呼吸道和皮肤癌肿。有吸烟习惯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量大者发病率更高,比不吸烟者高20倍。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磷状上皮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无吸烟嗜好者,虽然也可患肺癌,但腺癌较为常见。
(二)大气污染:

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城市比农村高,厂矿区比居住区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和交通发达地区,石油,煤和内燃机等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烃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关。调查材料说明大气中苯并芘浓度高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也增高。大气污染与吸纸烟对肺癌的发病率可能互相促进,起协同作用。
(三)职业因素: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目前已公认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均可诱发肺癌,主要是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
(四)肺部慢性疾病:

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这些病例癌肿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此外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础上,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癌肿。
(五)人体内在因素:

如家族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病理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招生简章膜上皮,但亦有少数癌肿起源于肺泡上皮或支气管腺体。
(一)组织学类型
肺癌的组织学分类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按癌细胞形态特征通常将肺癌分为下列主要几种类型。
1、鳞状上皮细胞癌

简称鳞癌。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鳞癌最为常见,约占50%。患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且有长期大量吸烟病史。鳞癌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的分化程度高低不一,但一般生长较为缓慢。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长期受纸烟等有害物质的刺激和损伤,首先引致纤毛丧失和基底细胞鳞状化生。这种癌前期不典型增生病变可持续多年,然后演变成为原位癌,再侵袭支气管壁其他组织。在此阶段虽然痰液中可以查到癌细胞,但尚未呈现临床症状。鳞癌的病程较长,较晚发生转移,且通常首先经淋巴道转移,到晚期才发生血道转移。手术切除率较高,对放射及化学疗法的敏感度不及未分化癌。
2、未分化小细胞癌

细胞形态类似燕麦穗粒,因而又称为燕麦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约占20%。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有吸烟史。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大多为中央型肺癌。小细胞癌分化程度低,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道转移和侵入血管经血道广泛转移到身体远处器官组织,因此在各类肺癌中,小细胞癌的预后最差。小细胞癌对放射治疗及/或抗癌药物治疗敏感度高。

3、腺癌

腺癌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粘膜分泌粘液的上皮细胞,因此大多数腺癌位于肺的周围部分,呈球形肿块,靠近胸膜。女性病人较为多见,发病年龄亦较小。在各类肺癌中约占20%。腺癌与吸烟无密切关系,一部分病例癌肿发生在肺纤维疤痕病变的基础上。腺癌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癌肿生长较缓慢,但有的病例较早即发生血道转移,较常在呈现脑转移症状后才发现肺部原发癌肿。
4、细支气管肺泡癌

它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较低。在各类肺癌中约占3%,女性较多见。癌肿常位于肺野周围部分,分化程度好,生长缓慢,此型肺癌与肺部炎症引致的疤痕病变可能有密切关系,细支气管肺泡癌起源于末梢细支气管和肺泡的上皮组织。细支气管肺泡癌大多呈孤立或多个圆形结节,常累及胸膜,少数病例呈弥漫性浸润,遍及一个肺段、肺叶或双侧肺,形似肺炎粟粒性结核。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常分泌粘液,一www.med126.com/wsj/般呈单层排列,不侵犯肺泡间隔,因而肺泡结构仍保持完整。细支气管肺泡癌很少经淋巴或血道转移,但常侵累及胸膜,产生胸水,或经气道广泛播散,引致呼吸功能衰竭。
5、未分化大细胞癌

此型肺癌不多见,约半数起源于较大支气管,癌肿体积较大。镜检癌细胞大,大小不一致,呈多边形、圆形或梭形。胞浆丰富,胞核大,常见分裂相,不具有腺癌或鳞癌细胞的特征。癌细胞排列不规则,呈片状或条索状。恶性度高,经淋巴道或血道转移发生较早,有时在发现脑转移后才被发现预后差。
6、支气管腺瘤

支气管腺瘤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下粘液腺及腺管上皮细胞的一组原发性肺、支气管肿瘤。发病率较低,仅占2%左右。这一组肿瘤生长缓慢,肉眼观察边界清楚,但常侵蚀邻近组织,可发生远处转移。切除不彻底易局部复发,因此应列为低度恶性肿瘤。支气管腺瘤常发生于较大支气管,肿瘤血管丰富,发病年龄小,多见于女性。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咯血和肿瘤阻塞支气管管腔引起的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部感染。

(二)临床分类

1、按肺癌生物学行为分
 (1)小细胞癌( Small Cell LungCancer, SCLC ):小细胞癌分化程度低,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道转移和侵入血管经血道广泛转移到身体远处器官组织,因此在各类肺癌中,小细胞癌的预后最差。小细胞癌对放射治疗及/或抗癌药物治疗敏感度高。 
 (2)非小细胞癌(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NSCLC )除小细胞癌外的所有其它类型肺癌,包括鳞癌、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等。
2、按生长部位分为
 (1)中央型肺癌:肺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鳞癌及细胞癌多见。

(2)周围型肺癌:肺段支气管以下,腺癌多见。

3、按治疗方式分为:

  (1)可切除肺癌;

  (2)不可切除肺癌。

(三)肺癌的扩散和转移

肺癌的生长速度以及扩散和转移情况,决定于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以及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一般有下列数种途径。
1、局部直接蔓延扩散:

癌肿在支气管壁发生后可向支气管腔内生长,引致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癌肿向支气管外长大即侵入肺组织,再蔓延扩展侵及邻近的器官组织。中央型肺癌蔓延扩展入肺门、纵隔后即可压迫或侵犯淋巴、血管,神经以及位于纵隔的多种器官和组织。靠近肺边缘部位的周围型肺癌则常侵及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和胸壁转移。癌肿尚可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其它肺叶。巨大的癌肿由于中心部分缺血、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
2、淋巴系统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支气管肺癌常见的主要扩散途径。未分化小细胞癌在较早阶段即可经淋巴道转移,鳞状上皮细胞癌经淋巴道转移甚为多见。腺癌常经血道转移,但亦可发生淋巴道转移。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道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旁淋巴结,然后根据肺癌所在部位到达肺门、气管隆突下、纵隔、气管旁淋巴结,再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和颈部淋巴结。纵隔气管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肺癌的同侧,左侧肺癌淋巴转移可发生在肺癌的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肺癌侵入胸壁和膈面胸膜后,可经淋巴道转移到腋下、颈部和上腹部淋巴结。
3、循环系统转移:

肺癌发生血道转移者病变已进入晚期。未分化癌可较早呈现血道转移。腺癌经血道转移较为多见。晚期鳞状上皮细胞癌经血道转移亦不少见。通常癌细胞侵入肺静脉系统,然后经左心随体循环血流而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和组织,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肝、骨骼、肾上腺、肾、脑等。
4、呼吸系统播散:

少数肺癌病例脱落的癌细胞可经气管扩散植入同侧或对侧其他肺段或肺叶,形成新的癌灶。细支气管肺泡癌较常发生气道播散。

(四)肺癌TNM分期

为了对病变范围订立统一标准,便于推测预后和比较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的癌病组织根据肺癌原发病灶的部位、大小以及淋巴和远处转移情况制订了临床分期标准。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肺癌TNM分期标准如下。

1、肺癌TNM分期定义: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价:或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没有可视肿瘤。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3厘米,周围为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镜下肿瘤没有累及叶支气管以上*(媒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2

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点;肿瘤最大径>3厘米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厘米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3

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胸壁(包括上沟瘤)、膈肌、 纵隔膜、 心包, 肿瘤位于距隆突2厘米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

T4

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纵隔、心脏、人血管、气管、惟体、 隆突;恶性胸水或恶性心包积液#;原发肿瘤同一时内出现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结节。

区域淋巴结 (N)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价。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原发肿瘤直接侵及肺内淋结。

N2

转移至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

转移至对侧纵隔、对恻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琳巴结。

远处转移 (M)

MX

远处转移不能评价。

M0

没有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2、肺癌TNM分期标准:

1997修订的肺癌国际分期

分期

TNM

0

原位癌

I

IA

T1N0M0

IB

T2N0M0

II

IIA

T1N1M0

IIB

T2N1M0,T3N0M0

III

IIIA

T3N1M0,T1N2M0, T2N2M0,T3N2M0

IIIB

T4N0M0,T4N1M0, T4N2M0,T1N3M0, T2N3M0,T3N3M0,T4N3M0

IV

任何T 任何N,M1

四、临床表现

肺癌病人大多数是男性,男女之比约为4-8:1。病人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少数病人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支气管腺瘤病例有时发病年龄可以更小一些。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肺癌病例约95   %呈现临床症状,但比较轻微,且不典型易被病人和临床医师所忽视。少数病例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在早期可不呈现任何症状,仅在进行肺部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晚期肺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

(一)早期肺癌:

最常见的症状是癌肿在支气管粘膜下生长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大多为干咳或有少量白色泡沫痰,易被误认为伤风感冒。有吸烟习惯的病人又常有轻微咳嗽,常被忽视,直到咳嗽持续不愈,方才就医检查。另一个常见的早期呼吸道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偶或断续地少量咯血;大量咯血仅见于少数支气管腺瘤病例。癌肿长大造成较大的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时,则可呈现胸闷、哮鸣、气促等症状。支气管阻塞并发肺部炎症或巨大癌肿中央部分坏死形成癌性空洞的病例则有发热、痰量增多和粘液脓性痰等症状。轻度胸痛在早期肺癌病例中也相当多见,大多数呈不规则的钝痛,由壁层胸膜和胸壁炎症所引起。

(二)晚期肺癌:

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则往往提示癌肿已直接蔓延侵入胸膜和胸壁组织,癌病已进入晚期。肺癌从肺部侵及胸内其他组织器官者,可出现下列症状:

1、肺癌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膈肌位置升高,运动消失或出现反常运动,即吸气时膈肌上升,呼气时下降。
2、肺癌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肺癌压迫或侵及上腔静脉,产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呈现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4、肺癌侵入胸膜可引致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从胸水沉淀中可能找到癌细胞。大量积液可引致气急和纵隔移位。
5、肺癌侵犯心包,可引起心包积液,积液量多者可呈现心包压塞症状。
6、肺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可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7、上叶尖部肺癌亦称肺上沟瘤或Pancoast瘤,生长在此处的肿瘤压迫或侵犯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组织,如第1肋骨,上胸椎,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节等,产生肩、背持续加重的剧烈疼痛,并扩展到上臂和前臂的尺侧。上肢静脉怒张水肿,上肢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手部肌肉萎缩,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8、晚期肺癌病例,由于原发和转移病灶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感染,引致食欲减退、呼吸短促、精神不振、体质消耗等,可呈现消瘦和恶病质。

(三)肺外表现:
  未分化小细胞癌和支气管类癌的神经分泌颗粒能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羟色氨酸、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面部阵发性皮肤潮红或水肿、肠蠕动增强、腹泻、恶心、呕吐、哮鸣、皮肤瘙痒、感觉异常、心率加速、血压降低等症状。少数鳞状上皮细胞癌可分泌异位甲状旁腺样激素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钙升高、血磷酸盐升高、尿钙增多。临床上呈现乏力、易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体重减轻、嗜睡、精神紊乱等症状。未分化大细胞癌可分泌异位促性腺激素,引致男性病人乳腺女性化,常伴有肺原性肥大性骨关节痛和杵状指(趾)。鳞状上皮细胞癌可分泌异位类似胰岛素样物质,产生低血糖。
1、肺源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肺癌病人呈现肥大性骨关节病者可达10%左右,临床表现为杵状指(趾)、大关节肿痛。X线检查可显示骨衣增生增厚。骨关节临床表现一般出现较早,有时是促使病人就医的第一个症状。较常见于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而未分化小细胞癌则较少见。发病原因尚不了解,可能与内分泌和神经调节机制失常有关。
2、神经肌肉病变症状:

神经肌肉症状在各种副癌综合征中最为常见,可高达15%。其中约有半数病例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有精神失常、神志抑郁或痴呆小脑退化变性者则呈现共济失调,步履困难。感觉神经受累则出现周围神经感觉异常、腱反射消失、失聪。运动神经受累则呈现肢体近端肌群无力,进行性肌炎和肌肉萎缩等。这些临床表现常在肺癌的早期就出现,有时在肺癌得到明确诊断之前1年即已呈现。
3、其它表现:

肺癌病例可呈现黑色棘皮症、硬皮症及其它皮肤病变。心血管系统可呈现迁移性血栓静脉炎、非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动脉栓塞。肺癌病例也常呈现贫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红细胞增多等。
(四)体征:

支气管肺癌在早期没有特殊的体征。癌肿长大引起支气管阻塞后可呈现相应的征象。癌病侵及胸部肺外组织者,可有胸膜腔积液、心包腔积液、膈肌升高、胸壁压痛点、上腔静脉受压迫、声带麻痹等体征。胸外远处转移可涉及身体各个部位,呈现的体征也多种各样。因此对肺癌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时要全面细致,特别应注意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肝是否肿大等常见的转移病灶。

五、诊断

肺癌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检测肺癌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提高警惕,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及时进行周密检查。
(一)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中央型肺癌常显示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靠近肺门区边缘不整齐或分叶状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影像。癌肿病灶中心部分坏死形成空洞者则显示肿块内有偏心性透亮区,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较少呈现液平面。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肺野边缘部位孤立性圆形成椭圆形块影,直径从1~2cm~5~6cm或更大。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糙,常发出细短的毛刺影。病变进展后肿块周围尚可出现肺不张、肺炎、胸膜腔积液等征象。高电压摄片有助于判明病变性质。靠近肺门区的癌肿大多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前者常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或肺实变,以及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大多数腺癌和大细胞癌以及一部分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位于肺野边缘部位,肺尖部癌肿大多为鳞状上皮癌。肿块直径大于4cm者常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且较常形成癌性空洞。细支气管肺泡癌的X线表现大多为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范围较为广泛的结节状浸润,类似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有时呈现空洞。胸部X线透视观察膈肌运动情况,有助于判断膈神经是否被癌肿侵犯。标准断层摄片可显示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阻塞情况,区别肿瘤与炎变的影像,清楚地显示肺癌块影和分叶状形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显示块影内有无钙化病变。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这种检查方法能显示薄层横断面三维结构图像,避免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影像互相重叠,对早期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蔽区域(如肺尖、膈上、脊柱旁、靠近胸壁胸膜,心脏后方,纵隔等处)的肺癌病变,明确纵隔淋巴结是否增大等,很有诊断价值。CT检查能显示直径不及5mm的肺部结节状病灶,因而可以早期发现肺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CT对各种肺部病变具有很好的密度分辨能力,有助于识别病变的性质和明确有无钙化灶。支气管造影能显示由于肿瘤造成的支气管腔边缘残缺,充盈缺损,管腔中断或不规则狭窄,对支气管镜未能到达的起源于肺段或亚段支气管的周围型肺癌或支气管腺瘤具有诊断价值。钡餐食管X线检查有助于了解纵隔和食管被肺癌侵犯的情况。肺血管造影术可判明癌肿是否侵犯左、右肺动脉近段和左、右心房,有助于判定中央型肺癌切除的可能性,但目前已较少应用。

(二)细胞学检查:

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起床后用清水漱口,从肺深部咳出的新鲜痰液或经支气管镜冲洗吸出的支气管内分泌物均可作为检查标本。多次痰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鳞状上皮细胞癌大多位于较大的支气管,肿瘤向管腔生长,表层癌细胞易脱落因而痰检阳性率高,判定组织学类型也较准确。未分化小细胞癌痰检阳性率也高,但不易判定组织学类型。
肺癌转移到胸膜腔或心包腔,产生胸膜或心包腔积液的病例,抽取部分积液,经离心处理后取沉淀作涂片检查,找到癌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三)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窥见癌肿或癌性浸润者,可采取组织供病理切片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但支气管腺瘤由于血管丰富,不宜作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以免引起大量出血。支气管镜检查尚可观察隆突和支气管的位置、形态、宽度和活动度,必要时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尚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切除术的可能性和肺切除的范围。过去使用的硬管型支气管镜仅能窥见较大的支气管,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大。近20年来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支气管镜管径较细,柔软可弯曲,能伸入各个肺叶、肺段及大多数亚段支气管,并可应用细胞刷或在X线电视透视定位下于肺组织内放入活组织钳,采取供病理检查的标本,从而可提高支气管镜检查的阳性率,对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也很有帮助。
(四)纵隔镜检查:

主要用于判明中央型肺癌侵犯纵隔的范围。经胸骨切迹上缘短的横切口,沿中线纵向切开颈部带状肌及气管前筋膜,用手指在无名动脉与主动脉弓的后方钝法分离气管前筋膜,到达气管隆突区,然后放入纵隔镜窥察肿大的淋巴结。通过穿刺吸引或切取淋巴结供病理切片检查。纵隔淋巴结阳性者,特别是对侧纵隔淋巴结已有转移或未分化肺癌是肺切除术的禁忌证。
(五)经皮穿刺肺活组织检查:

靠近胸壁的肿块或浸润性病变疑似周围型肺癌或弥漫型细支管肺泡癌应用其它诊断方法,未能明确病变性质,病人的身体状况又不适宜作剖胸探查术的病例,可采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在X线电视透视下确定病灶的部位,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嘱病人屏气时将穿刺针插入病灶中央部位,拔出针蕊,连接30~50ml注射器,在用力作负压吸引的同时转动穿刺针,然后迅速拔出穿刺针,将采集的标本送作病理检查。经皮肺穿刺术后应密切注意有无并发气胸血胸和咯血。周围型肺癌病例检查的阳性率可达80%,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高。转移到胸膜的病变亦可经皮肤穿刺采取胸膜组织作病理检查。
(六)放射性核素检查:

67Ga-枸橼酸盐等放射性药物对肺癌及其转移病灶有亲和力,静脉注射后能在癌肿中浓聚,可用于肺癌的定位,显示癌病的范围,阳性率可达90%左右。但肺部炎症及肺结核等其它非癌病变也可呈现浓聚现象。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用133Xe作肺灌注及通气扫描可测定肺癌病变对两侧肺功能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判断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七)转移病灶活组织检查:

晚期肺癌病例已有锁骨上、颈部、腋下等处表浅淋巴结转移或出现皮下转移结节者,可切取转移病灶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或穿刺抽取组织作涂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八)胸腔镜检查:

(九)剖胸探查术:

肺部肿块经多种方法检查和短期试探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的性质,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作剖胸探查术。术中根据病变情况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这样可避免延误病情致使肺癌病例失去早期治疗的时机。
总之,中年以上病人,尤其是男性有长期吸烟习惯,呈现刺激性咳嗽或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或骨关节肿痛、杵状指(趾),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均应警惕肺癌的可能性,立即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重复送痰作细胞学检查。肺部病变与炎症或结核未能鉴别者可短期给予适当的抗炎或抗结核药物治疗,再复查胸片,如病灶未消退或反而有所增大,癌病的诊断又尚未确定,则需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结合病变的部位采用其他检查方法。各种检查均未获得阳性结论,肺癌的可能性又未能排除者,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即应尽早施行剖胸探查术。

六、鉴别诊断

肺癌病例按肿瘤发生部位、 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况,在临床上呈现的症状和X线征象也多种多样,极易与其它肺部疾病混淆。因此,肺癌特别是早期病例的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肺结核病:
1、肺结核球:

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一般增长不明显,病程较长,在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常有钙化点,边缘光滑,分界清楚,肺内常另有散在性结核病灶。
2、粟粒性肺结核的X线征象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似。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发热、盗汗等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
3、肺门淋巴结结核 在X线片上的肺门块影可能误诊为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有咯血,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好。
值得提出的是少数病人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由于临床上无特殊表现,X线征象又易被忽视,临床医师常易满足于肺结核的诊断而忽略同时存在的癌肿病变,以致往往延误肺癌的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中年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肺结核病灶部位或其它肺野内呈现块状阴影,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肺部病灶未见好转,块影反而增大或伴有肺段或肺叶不张,一侧肺门阴影增宽等情况时,都应引起结核与肺癌并存的高度怀疑,必须进一步作痰细胞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
(二)肺部炎症:
1、支气管肺炎

早期肺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也较快吸收。如炎症吸收缓慢或反复出现,应进一步深入检查。
2、肺脓肿:

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时,X线征象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病例常有吸入性肺炎病史。急性期有明显的感染症状,痰量多,呈脓性,有臭味。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病变。支气管造影时造影剂多可进入空洞,并常伴有支气管扩张。
(三)其他胸部肿瘤:
1、肺部良性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有时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部良性肿瘤一般不呈现临床症状,生长缓慢,病程长。在X线片上显示接近圆形的块影,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边界清楚,多无分叶状。
2、肺部孤立性转移性癌:

肺部孤立性转移癌很难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相区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病史和原发癌肿的症状和体征。肺转移性癌一般较少呈现呼吸道症状和痰血,痰细胞学检查不易找到癌细胞。
3、纵隔肿瘤

中央型肺癌有时可能与纵隔肿瘤混淆。诊断性人工气胸有助于明确肿瘤所在的部位。纵隔肿瘤较少出现咯血,痰细胞学检查未能找到癌细胞。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纵隔淋巴瘤较多见于年轻病人,常为双侧性病变,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七、治疗

肺癌的治疗效果尚欠满意,少数早期肺癌病例病灶较小,且局限于一个肺叶内,及时进行妥善的治疗,清除癌变病灶,防止复发,可望获得根治。但是多数病人在明确诊断时癌肿病灶已较大,并已侵及支气管肺以外的器官组织,或已有远处转移。由于病变范围广泛,已不能获得根治,仅可进行姑息性疗法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疗效的关键。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疗法、放射疗法和药物疗法以及这三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手术和放射疗法主要针对肺、支气管的局部病灶,药物疗法则作用于全身。近年来免疫疗法已进入临床应用,但尚处于探索阶段。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具体分析病人的全身情况,肺癌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病理类型、病程早晚以及癌肿是否已有转移扩散和如何预防控制可能发生转移复发等问题,制定最妥善的治疗方案。

(一)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的目的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淋巴组织,并尽可能保留最大量的健康肺组织。各型肺癌如病灶较小,原发肿瘤局限在支气管肺内,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因此对于Ⅰ期和Ⅱ期肺癌病例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其它疗法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手术前需作各项检查,明确肺癌的诊断和局部病变范围,拟定手术方案,并作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判明病人的全身情况能否承受肺切除术。高龄并不是肺切除术的禁忌证,但应尽量避免不必要地切除过多的肺组织。
肺癌肺切除术的禁忌证:三期肺癌病人,如①广泛肺门、纵隔淋巴转移;②胸膜和心包转移;③胸外淋巴结(锁骨上、颈部、腋部淋巴结)转移;④远处转移如肝、骨、脑等器官转移,以及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不能承受手术的病人禁忌施行肺切除术。
(二)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是局部杀伤癌肿病灶的一种手段,在各型肺癌中未分化小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最为敏感,次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和支气管腺癌敏感度更低,多数肺癌病例在明确诊断时病变范围已较广泛,出现远处转移或因全身情况不良等情况,不适于施行手术治疗者应考虑放射治疗及/或抗癌药物治疗以改善症状和延长寿命,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病人,单纯放射治疗3年生存率约为10%,5年生存率则降到3%。姑息性放射治疗对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上腔静脉综合征,骨转移产生的剧烈疼痛及脑转移的病人有缓解症状的作用。放射治疗亦可与手术治疗综合应用。根据肺部癌变的部位和范围,估计手术难度较大的病例,术前放射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未分化小细胞癌如适于施行手术切除者,术前先给予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其他类型的肺癌术前放射治疗对长期疗效的作用意见不一,因此,不宜常规作术前放疗。手术中癌肿组织未能全部切除或支气管切端残留癌浸润的病例可放置金属标记供放疗定位之用。术后放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放射治疗可引起倦乏、低热、胃纳减退、骨髓造血机能抑制、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和癌肿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空洞以及局部皮肤损害等放射反应和并发症,在治疗期中应予注意。
下列情况一般不宜施行放射疗法:①全身情况不佳,呈现恶病质者。②高度肺气肿放射疗法易引起气胸和呼吸功能代偿不全者。③全身或胸膜、肺广泛转移者。④癌变范围广泛,大面积放射治疗后将引起肺纤维化或广泛放射性肺炎者。⑤癌性空洞伴有严重感染者。
(三)化学药物疗法:
  抗癌药物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和杀灭癌细胞的作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于晚期肺癌病例起姑息治疗作用以缓解症状。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与手术及/或放射等疗法综合应用,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未分化小细胞癌对抗癌药物最为敏感,疗效最好。鳞状上皮细胞癌次之。腺癌敏感度最低。近十多年来,经过长期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一致认为间歇联合化疗亦即按癌细胞类型,结合细胞动力学原理,合理选择几种药物,间隔一定时间,联合应用,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延长缓解期,减轻毒性反应,其治疗效果比单用一种药物要好。全身治疗,多联合用药,最多4个疗程。
  常用药物:铂类(顺铂DDP、卡铂CBP),阿霉素(ADR)或表阿霉素(EPI),足叶乙叉甙(VP16)或鬼臼噻吩甙(VM26威猛),环磷酰胺(CTX)或异环磷酰胺(IFO),丝裂霉素(MMC)。第三代化疗药紫杉醇(TXL 泰素或泰素帝),长春花碱酰胺(VDS)或长春瑞宾(NVB),吉西他宾(Gemcitabine)。

抗癌药物亦可局部应用,肺癌侵及胸膜产生胸水者可在穿刺抽液后,于胸膜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手术结束时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溶液冲洗创面,可减少癌细胞种植创口内的机会。
各种抗癌药物都可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脱发、白细胞减少等。如胃肠道反应严重,或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暂缓给药。
(四)中医中药疗法:

按病人临床症状,脉象、舌苔等应用辨证论治法则治疗肺癌,可使一部分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寿命延长。
(五)免疫疗法:

癌肿病人常呈现免疫功能抑制,而且免疫功能愈低,预后愈差。应用免疫疗法作为治疗肺癌的一种辅助措施,可能有助于机体对癌肿的抵抗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疗法有应用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转移因子、干扰素等生物制品或左旋咪唑等药物以激发人体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疗法则应用经过处理的自体肿瘤组织,提取抗原或制成疫苗,加用佐剂后作皮下接种。免疫疗法常与手术治疗综合应用,但治疗效果尚不肯定。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