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整理】行者先生民间中医语音讲堂讲座整理文稿系列
    

基础知识-:【整理】行者先生民间中医语音讲堂讲座整理文稿系列

标题: 行者老师录音讲座整理文稿:干生姜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6/22 14:46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本经里的干姜与生姜。先讲一下干姜。大家先看一下这个干姜,本经原文是这样的:“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
   
我们来看这个干姜味辛温,干姜这味药呢,气是温的,味是辛,温呢,大家知道温是春气,温就有升发的这种特性,所以干姜可以升达肝脾阳气,干姜主要的性味是味辛温,它有一点微微的甘味,所以说讲干姜的时候讲归经,干姜入中土脾胃,味辛呢,味辛入肺,干姜又可以去肺中的寒饮。
   
主胸满客逆上气,一般的病为什么会胸满呢?三阴经是由足走胸,三阳经是由头走足,三阴经由足走胸呢是代表着下元肝脾阳气的升达由中土斡旋,而肝郁于肾中之元阳,而三阳经呢由头走足,三阳经阳气要下潜,首先关于肺胃,肺胃气降,再加上肾气的闭藏,这个胸满呢,清气不升则生飧泻,浊气如果不降在上则生滇胀,这个胸满是滇胀的一种,所以说呢胸满是三阳经潜降不利而导致的,三阳经是阳气啊,太少阳明,这个三阳经阳气不能潜降,首先第一点大家感觉到就是说上火,但是这个胸满呢是阴证居多,为什么这样呢,咱们人嘛,三阳经是经络,还带有个腑气,什么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呢,由于我们每天吃饭啊喝水啊,这水谷之气,都要靠三阳气的下潜,这个腑气的通行,然后才能通降。这个时候呢,腑中的水谷津液不能得降的话,这就导致,肺要逆了,水上高原,中土呢中焦湿满,这是中腑胀满,其实也是三阳经这个阳气不降,导致浊阴上逆的这种。
   
干姜这味药入肺气,主开,有开才能降,所以它降浊阴。“胸满咳逆上气”呢,是它斡旋中州,肝脾的阳气要温升了以后,肺胃这种浊阴才能降下来。这是中焦的一个象打水的辘轳一样旋转的过程。象一般,讲干姜就不能不讲人参了,咳嗽这个病,咳嗽分很多种,但是仲景用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用最多的就是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是它的一种加减法,为什么要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呢,而且是以干姜为主呢,就是因为浊气不降,上壅于肺中,所以肺气满闷,肺气满,咳逆上气,导致这个咳嗽,要治这种现象呢,首先要降浊阴,温化脾阳。
   
大家知道,要降浊阴的话,干姜不如生姜,但是这个干姜既能斡旋中州又能温升脾阳,这是生姜所不具备的,所以选择的药物组合是干姜细辛五味子。至于生姜呢,生姜降浊阴下气通神明,这是它这味药的主要作用。生姜主要治这个呕逆啊腑气浊阴上犯,导致这种病症,所以用生姜。“温中止血”,出血的病症很多。郑寿全先生开创火神派的,治很多失血病人,用干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现在很多慢性病,消化病出血、肝病导致的一系列吐血,这些都需要用温中止血的方法,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血为营血,营血之中含藏的是阳气,肝阳,肝阳是易动,动而不居的。所以一般止血,通过温病学派沿袭下来就是说血宜静而不宜动,主张治疗出血,都是从清热凉血,然后略加以活血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而不知道真正出血是怎么回事,真正出血是浊阴上犯了以后,浊阴的淤破导致营血的郁阻,然后血错而不回,这种现象,所以干姜斡旋中州了以后,浊阴之气一敛,三阳之气自然就封固住,然后这种出血的情况得到很好的治疗。
   
这个“汗出”也一样。
   
“逐风湿痹”。大家看这个“逐风湿痹”,在治疗风寒湿痹的时候,近代的用药的治疗其实很少用到干姜的,但是呢,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它的根本是什么?首先是要有风邪,风邪是最基础的,然后于风邪然后寒湿几气杂合,但是呢,平常治病的关健点在于湿邪,没有湿邪的附着的话,其他几邪气不能够停滞,光是有风痹的话,它来去有个周期是很快的,来得快走的也快,热痹也一样,只有湿气凝滞住以后,它才会缠绵难愈,所以呢,治疗风寒湿痹的关健点在于开化中焦,中焦湿气得化,这种痹症自然而然根源上解决了,然后再用相对应的养血柔筋柔肝这类方法,这样治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
   
“肠癖下痢”,这个就不用说了,温升肝脾阳气,肠癖下痢是什么,这跟前面那个“胸满咳逆上气”是相对应的。内经上讲,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阴在上,则生嗔胀。就都是因为中焦不得枢转,肝脾清阳不得上升,肺胃浊气不得下降。
   
“生者尤良”,大家看,这个“生者尤良”讲的不是生姜,讲的还是干姜。主要是对于生姜来说,炮制过了以后,它的作用跟一般生药材相比,生姜跟干姜相比,这两味药还不太一样,干姜主要讲的多年生的,多年生的母姜,生姜一般是新姜。
   
下面再讲这个生姜。把这两个大概讲一遍之后,再进行比较。“生姜,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这个“去臭气通神明”道理跟干姜是一样的。生姜跟干姜的主要区别是,生姜的辛味比较足,缓和的温性不足,但是由于它是一年生的,所以它的气味辛味比较完整,用于开破解毒啊,去一些浊气,而生姜呢,是多年发过子姜了之后剩余的部分,它那个辛味已经走散了很多。辛以润之,大家都听人讲过唉呀药物辛燥,辛燥伤阴怎么的,那又为啥说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有时候肺气闭郁了之后,肺气不能通达皮毛,然后导致手足干燥这种症状,其实这个用干姜用生姜效果都比较好的,一般情况下从中焦开化时用干姜。辛以润之,辛以润之以后,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一旦一开了以后,这个肾气就有所闭藏,这个时候呢也可以由另外一方面滋养肾经,这就是辛以润之的概念。
   
“微温”。这个微温呢,温性如按气味来分的话,厥阴风木,可以单单是木气,微温呢,就是微微一点少火,大家知道有一个叫温胆汤,温胆汤用的是:二陈、竹茹枳壳、生姜。而这个温胆汤里头,这个用量最大的是生姜,生姜用量是五两,是其他药的两倍。这个生姜是温胆汤的主药,如果没有这个生姜的话,谈不上温胆。胆呢,是甲木少阳之气,温温而升,就是温胆汤了,大家看这个方子,除了这个生姜之外,大部分都是平而偏凉的这些药物,这些药怎么能温胆呢。足少阳胆经由头走足,生姜能够降浊气,浊阴一降,然后手少阳三焦经阳气微微温升,这是这个方子的关健所在了,大家以后经常用这个温胆汤就会有体会了。经常用了生姜比较有特点的是真武汤,真武汤治疗水气上犯,土不制水,用生姜,土不制水这个水气从何而来,是从下元而患的,用生姜镇摄群阴之气,然后是导致这个腑中水谷的阴浊之气,整个得以清肃,这是生姜的作用,如果真的是下元水寒,寒水之气动了的话,就象那种四逆汤症,寒水之气太过,还是用四逆汤。
   
另外是吴茱萸汤。用的是吴茱萸人参大枣和生姜,这个吴茱萸汤里生姜的用量也是非常大的。吴茱萸汤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治疗三阴呕逆,三阴这种呕吐上逆和下利什么的,吴茱萸汤就是厥阴气不开了以后,三阴寒凝以下,导致了三阳不得降,所以头痛啊上焦的那个浊阴上犯啊,下焦又是纯寒的这种病人,用吴茱萸汤效果非常好。
   
下面再来看,干姜与生姜对比一下。为什么一些方子只能用干姜,有些方子只能用生姜呢,这个生姜的作用,偏于驱邪的作用比较明显一些,为什么驱邪呢,因为它辛散,它就动的作用太强,可以行经络腑中的这些浊阴积滞,而干姜呢比较柔缓一些,它可以温散寒湿,导致五脏经气缓缓收藏,五脏之气是藏精而起亟也,五脏藏五神,五种神气呢,精气闭藏了以后呢时而开发,这是脏。而腑气呢,腑气是通行的,受纳五谷然后进行运化通行,这是六腑的作用。人身就是这样,外而三阴三阳经络,内而五脏六腑,这个经络和脏腑是两个层次,一表一里的。我们用药也是一样,平常生病了以后,首先是外感六yin,天有六气,六气有所偏盛了以后,我们人也有所六气,这个六气呢,受外在六气的偏盛偏衰,产生相互感应,外在寒水之气盛了,感应我们内在的寒水之气,相对应的产生潮夕盈涨,出现很多的症状,这是六气相互感应。外感六yin呢,就是因为外在六气太过,然后导致体内六气也产生太过不足的现象。这六经发病呢,是一经一经传经的,因为六经之气如长江大河,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它不可能是有所停留的,只有病邪舍于脏腑,与内在脏腑机制有所连结的话,这个病程才会凝滞,然后导致一日二日,始终太阳证,始终是阳明证……
    
干姜这味药呢,本经里面讲的“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大家既然学本经的话,首先一条,就是把原文要背会,原文背会了以后,从原文理解反复体会药的本义吧,你看现在干姜的作用,干姜的主要作用还有温脾胃的作用,中焦温脾胃呢,你看我们每天日进水谷,这水谷之气呢,靠什么温化的?这靠元阳,元阳升动,然后脾阳消磨水谷,然后是津液升化。这个时候呢,干姜恰恰可以佐助中焦脾胃湿气的运化。现代人由于饮食比较精美一些,营养物质比较高,精气比较厚重,再加上平常思虑过于繁重,三阳之气不容易潜纳于中土,导致中土无火,就不得温化,所以中土处于寒湿这种状况是非常多的,所以导致很多种疾病,首先上来必需温中土,不管他外表是血热还是其他这种燥症,先温中土,中土湿气一化的话,然后紧跟着不管是滋阴药凉血药,其他的药,然后侍机的才能够各从其性,如果中土湿气庸滞的话,吃多少药也没用,吃了药还是会庸滞中土,导致症状慢慢的加剧。
   
所以说滋阴药能用吗?你象很多药,熟地当归阿胶?首乌?这些滋腻厚重之品,大家学惯火神派的话,一用这些药就感觉,这些药有用吗?这些药真有用,这些药的基础就是说,中土得以运化的情况下,用这些药,它可以收敛脏腑的精气,敛降三阳的这种虚火,如果中土湿气不化的话,这些药进去之后更增加上下的隔阻,三阳之气的更不利于降,三阴之气更加凝滞。

干姜这个药的用处非常之大的,以前临床上遇到的干燥症啊干眼症啊,现在很多医生都喜欢从知柏地黄丸这个路子走,其实不见得,这些病人大都要从中焦温化走,就象树的蒸腾作用一样,没有给足够的阳光的话,你喝下去水都化不了,整个腠理津液不能开达,所以说需要干姜从中焦温化,温化了以后适当加上一些归芍生地这些滋润之品。象近代彭子益先生写的书里面说,他对姜桂的认识还是不足,他认为这两味药偏于燥烈,临床上用得少,其实不知道现代人的话,中焦寒湿的比比皆是,用姜桂的话是不厌其多,所以十个人里九个人适合用姜桂的,这是有道理的。

干姜有温煦中焦的作用,而生姜呢,生姜就不一样,象我们平常感冒喝一些姜糖水,生姜有发散的作用。生姜这种发散的作用就是说,在近代很多用来治疗水气病,水肿啊,痰饮,多加点生姜进行开散,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转枢于脾上归于肺,这个饮食的精微散布是全身,它这叫精微,只要一有停滞就叫什么?叫湿。停滞得多了,稀的部分叫饮,浓稠的叫痰。这就是痰饮发生的一种原理,这个时候呢,所以治疗痰饮,痰饮的根本在于脾胃,脾胃不得运化了以后,导致肺胃之气有所淤滞。干姜呢是温化脾胃,(温化脾胃呢这个痰涎根本得以活源溯本的这种治疗),而生姜呢辛散,既然这个痰涎津液郁阻在脏腑的脉络之中了,就需要生姜这种药,既能温胃又能开散,所以说很多水气病要加生姜,不但是因为生姜温化,开散作用,开散了以后就通调水道,行水,利气,象那个肺气开散了以后,水道一行了,水气慢慢归于下元。这是辛以润之。

有的同学问,干姜能治痛风吗?痛风病人都是得在四肢未关节,小关节,关节属什么?凡是关节都属于肝肾,关节是骨啊,骨之缝,百脉溪谷,凡是筋骨的缝隙里面,这里面行的是什么?行的是寒水之精。少阴之地,百脉溪谷皆属于少阴。关节里头出现这种凝聚滞涩呢,第一点肯定是少阴之气闭藏太过不得开化,首先要从温化三阴着手,至于说干姜治痛风呢,咱们不这么讲,就是说痛风呢,也是有很多种情况的,光凭干姜一味药能不能治好,这很难说的。别人说少阴溪谷脉络里有滞涩了,有滞涩了很可能化热,不过要温的话,还要加通行的药物,加生姜,除了干姜还要用生姜,甚至用麻黄细辛这类药。

干姜和生姜是火神派常用药之一。一把姜桂附,赢得火神名。干姜呢,是应用最广泛的。除过现代人这个一般这个饮食厚味,然后精神不藏,导致中土容易湿化,除了这点以外。还有点就是,我们人既生在世的话,秉的是一股阳和之气,这股阳和之气是生生不已的,这是阳气的根本,所以说呢生命的消伐在于一层层的消剥,所以有七损八益之说,象一般的病症,尤其是现在很多病人,三阴病,三阴在下则为寒,三阳在上不降则为热,大部分病人是下寒上热、内寒外热这种现象。这个时候呢,很多流派很多医家呢,只看见了外热只看见了上热,而进行清热凉血,产生了这种温病学派的这种治疗,他们的治疗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很多种疾病通过简单的这种滋阴清热啊,益气养血啊,然后这种浮阳得以敛降,这种病得以一定的好转,但是脾阳只要一下陷了,这个病还会更深重,所以就是说现在火神派与温病派格格不入的根本点所在,只要明白这个道理来说,治病就可以说别具知也,这才是明白一点的好医生,如果临床上只追求疗效,这不是一个好医生。很多种情况,你暂时把病治好了,其实病情已经加重了,你不知道,这种例子大家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是屡见不鲜的,你就象这种大病,糖尿病这个例子,从滋阴的角度来说,确实使得暂时很多症状都得到好转得到缓解,但是呢,这个滋阴只是一期之用,把这个升降调好了以后,紧跟着还得温升中下元,中下元如果不能温化的话,这个病还是不能根治,好转只是暂时的。很多人就不理解啊,就是在治疗过程中用了些温阳药,反复的用,总见有点效果但是效果又不明白,而且还会出现排病反应,吃一阶段药以后感觉不好,转而找别的大夫吃些滋阴清降的药,当然这个时候你吃一些滋阴清降的药,效果可能会非常好,因为象郑寿全先生所说的,没到收功的时候你收功,得到的只能是蝇头小利,暂时会感觉很好,以后会存在隐患,如果这个大夫不知道取得疗效是怎么回事,以为用药对症了,继续加大药量,这个时候这个病只会日见深重,很快会出现危症。

对于干生姜我先讲到这些,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下。

◆问:“通神明怎么解?”

■答:什么叫神,心主神明,神明是绝对容不得一丝阴气的,我们平常呢浊阴上犯了以后总会感觉头脑昏沉,对事情反应特别迟钝,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我们认识有时候就是说,你不需要去理解也不需要去加以分别认识,你只要看它一眼,很多事情就自然印在心里头,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些分别反应,这不是神的作用,如果三阳之气,内经里有句话就是:“天明而日月不明”。现在来解释这句话。什么叫天明而日月不明?天明就是三阳之气,阳气,三阳的阳气呢,至于上而不能降,这个时候叫天明,日月不明,日月是什么?日月是人体的根本,日行于天,这个比喻我们这个神明,心神。比喻我们的心神,只有浊阴,只有三阳的浊气降了以后,天空才一片清朗,而不会有任何焦灼燥热之象。所以说呢,生姜有下气通神明的作用。

很多病人就是,鼻炎,流涕,耳朵老感觉嗡嗡有点堵,眼睛模糊不清,嘴里有异味,这些,用生姜干姜都可以相互来治疗这些疾病。

◆问:“炮姜跟干姜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答:干姜呢,它在临床上分炮姜、煨姜、姜炭这几种差别,煨姜呢,就是不用这种明火,只用这种小火慢慢的熏烤,这是煨姜,然后呢,炮姜的炮制比煨姜深一层,最深的是姜炭,姜炭已经烧灰成性,在临床上一般用这种煨姜,象有个方子叫逍遥丸,逍遥丸里用的就是煨姜,在治疗失血病人的过程中,一般用炮姜比较多一些,姜炭作用很微小,建议大家,姜炭其实没有什么作用,要用就用炮姜。为什么在临床上需要将姜炮、煨制呢,生姜这味药本身是辛温的,它辛温是走动的,在于很多病人呢,三阳本身不降,而这个脏精之气呢,本来就受到亏损,这时阴精不足,阳气容易浮动,但是中土又有湿气不化,在这种情况下呢,如果用姜桂附这些温燥的药,阳气肯定散而不收,阳气只要散而不收,阳气不能够闭藏的话,这个脏腑的虚寒还是不能温化,所以这个时候选择炮姜跟煨姜,少火生气,微微的,收敛浮火,一般这种病人体质较差,体质偏薄一点,精气亏损,形质也比较单簿比较瘦弱一些。

◆问:“干姜跟生姜是怎么回事?”

■答:就是我们拿到的一般吃的姜是生姜,这个生姜是会发芽的,时间长了之后,深秋入冬之后,这个姜慢慢的就会发芽,放的时间长了,把这个芽切去,再种植以后,来年再长出来的这个姜又是一年的生姜,把这个去掉发芽部分的姜呢就是母姜,这个母姜呢就是干姜,而那个发过芽的那个芽长出来以后的就叫生姜,没发过芽的也叫生姜,我们用的这个干姜是发过芽以后留的,这个干姜呢第一年发过芽以后种生姜,它第二年保持好还会发芽,发过两次芽的这个姜,三年的这种姜,这种是比较道地比较好的干姜。

生姜治胃干姜治脾是比较笼统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有利于大家理解的,但是这个容易淆乱视听吧。你看生姜治胃,什么叫胃呢,为什么叫生姜治胃,这个光从字面来看意思比较笼统。干姜治脾,为什么说干姜治脾呢,因为这个干姜味道比较浑厚比较缓和一些,它偏于入脏气,然后升达肝脾之阳,所以它干姜治脾,而生姜气味比较发散比较开散一些,辛入肺胃啊,它可以辛降开散,它可以驱除浊阴,降腑中浊气,所以生姜治胃,它这个说有道理的,但是光从这个字面上的意思,容易教条。
      
◆问:“晚上不宜吃姜吗?”

■答:这个人晚上呢,要看几点,一般到了晚上呢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是亥时,是阴气最隆盛的时候,阳气需要闭藏的时候,这个时候吃一些生姜呢,会发动阳气,可以说是往上调动,这个时候呢会使得阳气不容易敛降下来,不利于阳气合降,所以建议晚上少吃点姜,当然这相对于一般人来说的,但是相对于一些病人来说呢,某些病人本来寒湿之气重,到了晚上亥时之后寒湿之气更重,出现了一些比如胸闷,感觉到困乏,这些症状的,晚上吃一些干姜和生姜还是比较好的,这个因人而异。

◆问:“冬天可以吃姜吗?”

■答:冬天可以吃生姜,但是不能多吃,还是少吃吧,冬主闭藏,吃生姜也是不对的,过到头古人不是说吗“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呢这个六经之气以闭藏为主,脏腑之气都是以收藏,阳气收藏在内的话容易导致一些淤滞,而这个吃萝卜呢,可以利于腑气的开通,有利于排除浊气,所以冬天这个萝卜比生姜好得多,生姜这个开散作用比较强,适合布散六经,表一层,又加上夏天呢内在水湿之气比较强,生姜这种温散力比较强,温中化湿。

今天讲干姜,既然讲干姜,大家要把本经的条文背会,只有背会了以后,才能有临证上不断的体会,不断的有所提高,如果不然的话,今天东学一点明天西学一点,这是没有根本,不知道从哪一点根本点为你的基础。

大家再看看吧.“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这个要反复的背的。

这个“去臭气”是去什么气啊?肺胃之气不降,会有各种气味从口中鼻中出,这是因为三阳之气不能潜降,上交君火不足,所以浊阴上现。干姜斡旋中州,这是一味大将,当然了,很多病光干姜一味不行,要姜附同用。

最常见的胸满闷是心脏病,心脏疾患导致的胸满闷是最常见的,而这种病人呢在临床上是不是经常用干姜呢,这个是不一定的,因为干姜治疗的这个胸满闷跟我们平常遇到的那种血脉淤阻造成的恰恰是两回事。干姜治疗的胸满闷,是因为中州湿气不化,然后是腑中浊气上逆,阳明浊气上逆导致的,干姜生姜治疗的胸满是因为阳明之气上逆为主。我们平常胸满闷,冠心病经常见的那种,是少阳之气上逆,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往往是满闷心悸心慌,胸胁连胀。这个胸满呢,要分开看,知道它是肺胃之中的,津液转枢不利,导致的这种痰饮阻塞,胸满咳逆上气。

“湿中止血”。临床上见到出血病人是很多的,但是没有人敢用干姜,你要是没胆量用干姜的话,你哪怕用炮姜也非常管用的。
“出汗”。生姜有辛味嘛,本身就入中州,宣五谷味,开发五谷津液,自然就会出汗的。
“逐风湿痹,肠癖下痢”。肠癖下痢,肝脾阳气不升陷于下,清阳在下则生飧泄,拉肚子。逐风湿痹主要温化中焦湿邪,风寒湿着而为痹主要是由湿邪,没有湿邪它停不下来。
  “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生者,说明它的辛温的力量足一些,煨炮的差一些。
  “更年期潮热怕冷的可不可以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不好说,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可能会更加上火了,因为更年期就是人到达五十岁左右之后,五六十岁之后,元气逐渐衰弱了。内经里讲的:“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坠。”女子三十五岁以后,面色开始焦黄,慢慢开始掉头发,面色为什么焦黄呢,阳明脉衰于上,什么叫阳明脉衰于上?这个一身的阳气弱了以后,三阴三阳之气也会不足,尤其是阳明经气不足,阳明行于面颊,阳明经气不足了以后,是什么现象呢?阳明气想下来没劲下来,它停在上面,它行的是燥金之气,所以脸色焦黄、干燥,按我们通俗的说法是“不水灵”了,这人老了,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明气虚了,而现在人们常常是怎么治的呢?看到上面燥热就是清热去滋阴降火,生怕她活得时间太长了,而不能从根本本源去温化,温养脾肾这是一个大法。你看平常又怕冷,为什么怕冷呢?这阳明之气在上面,它本来应该气纳丹田,阳气归纳于肾中,纳入丹田之里头,然后下元寒水之气才能得到阳气的温化,才能寒水在下,它这个病人上焦外在是热,里边阳气又非常不足所以寒,所以说更年期经常潮热的这种病人,应该先吃点姜附,把下元温化一下,然后在姜附的基础上再吃一些羊肉什么的。我怕你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用生姜的量足不足,如果足的话还是管用的,适当放点附子也可以,这个当归羊肉呢滋养经血的,配在一起还可以。
      
老年人是很容易上火的,很容易形成上火下寒的这种情况。近代温病学派呢都是从上焦滋阴降火,这是一个大流派了,这二三百年来都是害人不浅的。
      
大家把这点搞明白之后呢,就不会受温病学派啊火神派啊,无聊的争论了。
      
所以说我们平常讲养生,怎么样养生,长生久视,回光返照,就是要把这衰竭于上的阳气潜纳回去,再灌溉肾中,养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生生不已,才能延缓衰老,才能达到生长不老了。至于说道家仙家服食的那些东西,在初级的层面上大多数还是温阳药,砒霜啊,钟乳石啊,这些东西都是阳经大热的东西,比附子的热性有过之而不无及,它的这种温阳的性格象散尽身体的这种浊阴,把阴气慢慢的破散开来,然后呢把虚阳敛回来。
      
◆问:“晚上吃了附子理中丸睡不着”
      
■答:就看你的体质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不好解释,晚上为什么会睡着呢,是阳入于阴,阳气为什么不入阴呢,有很多种情况,是阻在少阴经这一块不是卡在阳明这一块了。

◆问:“阳明之气不足了以后导致这种面焦衰老怎么治?”

■答:温阳啊,温中下元阳,四逆汤!但是这个也不是太管用的,为什么?因为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每天要应付外在的事情很多,生活节奏快,情绪也比较紧张,三阳之气容易浮动在外,好不容易在晚上呢该收藏了又熬夜,又潜藏不下去,所以呢这个时候如果用四逆汤,用什么温阳的药,把阳气一旦温上去了,阳气足了,能下来了,但是你又不给它机会下来,所以更加导致脱发啊面色焦黄的这些,象诊室里很多病人,吃了温阳药后,精神了体力也好了,掉发多了,这个不好办了,他平常不能达到这个静养,你这时候一温阳,阳气足了以后,也容易导致脱发失眠这些,遇到这种病人呢要边温边降,在温阳的时候也要有敛降,这个也是没办法的,所以有时候治病也是很无奈的。

◆问:“冬天怕冷能用四逆汤吗?”

■答:不一定。这个四逆呢,你看是虚而逆呢,这个营血不能够温煦四肢呢,它这个营血是闭阻在里面呢,还是因为营血虚寒不能达四未呢,他如果是血淤啊或者肝气容易郁滞在里面的,以淤为主的话,你就不能用四逆汤,用四逆汤肯定会出现一些火逆的症状。如果纯悴是三阴虚寒的话,那四逆汤用下去肯定会其效如神。

干姜治疗的胸满闷啊,是因为肺气,肺胃之气浊气不降啊,而那些心血管疾病的跟这种是不一样的,因为它的肺胃不降是因为太阴寒湿不化之后阳明的这种寒湿浊气也不降,病在阳明,不管是用生姜还是干姜呢,他都是脾胃的浊气,而象那种冠心病呢,很大的程度是关于少阳之火上逆,这是两者有所差别的。

◆问:干姜跟砂仁的区别

■答:干姜跟砂仁的区别很大啊,干姜甘温啊,入中焦。砂仁辛燥,燥烈一些,砂仁的辛味就是说辛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中医上讲究,大辛则大开啊,阳极而生阴,砂仁这种辛散呢已经象附子一样了,已经可以闭藏阳气了,所以入脾肾两经,可以封藏阳气。关于这个肾阳亏虚的一些病,砂仁可以封藏中下元阳。

◆问:冠心病跟心包经有关吗?

■答:首先这个冠心病是西医的名词,跟中医不好对应的。心包经主要是什么?足厥阴肝经由足走胸,主升,手厥阴心包经由胸走手,主降。平常我们很多人胸烦满闷。这种心中烦郁不舒,无由苦恼的,很多跟心包经有关,因为心包相火不得潜降。大家可以看看我们脉象,我们脉呢,一般讲的是手太阴肺脉,关前九寸关后一寸,定的是我们现在的寸口脉,而关前的丸寸脉呢,有很多人都不是沿着手太阴肺经走,而是内斜于手厥阴心包经,所谓的内斜脉,现在人内斜脉比较多,就是说足厥阴肝经呢升动不利,无力,导致手厥阴心包经呢,潜降也无力。所以手厥阴心包经相火郁于上,手太阴肺脉不能直上,所以内干于手厥阴心包经。这种情况很常见。

我们讲的心包经跟冠心病是否有联系呢?这个不好说。冠心病是病在血脉,血脉内部有淤阻的话,你看炙甘草汤是从阴分入手……地中胶黄,生地阿胶,由阴分缓缓去化它,然后加上清酒七升。

下次讲桂枝,顺便把咳喘讲一下。大家不是讲吗?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其实喘症没什么不好治的,只是因为温病学派兴盛,以前温补派的乱用,导致医法不明,导致喘症没办法治。其实用经方来治是非常好治的。

◆问:小孩适合每天早上喝生姜水吗?

■答:肯定不适合。这个生姜水姜糖水呢,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适当用一用,即使是他中上焦有寒湿的,也只是暂时用一用,这个生姜的气味比较发散,再加上小孩子的元阳之气比较浑圆,但是这个阴精的形质又不足,老喝这种生姜这种燥烈东西很容易消伐的。

◆问: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早博?

■答:发生早博的原因有很多。平常我们中医讲的早博是什么呢,结、促、代、微、涩脉都会发生脉博的这种间歇,根据不同的脉象来分析出现不同种的疾病。这个要分门别类的讲。

◆问:寒湿病人脾虚可以用干姜吗?

■答:糖尿病病人,干姜是味好药。脾虚不一定要用干姜,脾虚有参芪术草,都可以用,为什么偏偏用干姜呢,很多糖尿病人脾虚的其实是阴虚火重,可以适当加点炮姜,不一定要用干姜,因为他中焦没有湿,中焦脾胃都已经从燥化了,用干姜继续燥热不太合适。但是现在很多糖尿病人中土从湿化,所以还是要用干姜的,究竟要不要用干姜,要看中土是从燥化还是从湿化,从燥化就用白术了,白术可以治脾经的,参芪就少用了,用点白术,山药,然后用点归、芍养养肝血。

◆问:如果阴虚火旺的病人按照实火误用了苦寒药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答:不一定。你要看你怎么用苦寒药了。阴虚火旺的病人中土是从燥化的,你用知柏地黄丸效果会非常好的,用完后短时间内症状会很快的改善,火气归元了,就看阴虚火旺的病人中土从湿化,中土恰恰却是还是一片寒湿的,这时你用苦寒药要非常注意,即使你用点知柏的话,中焦也得用点干姜、茯苓

◆问:如果让小孩子戴着这种干姜肉桂的布兜,每天喝生姜水。

■答:这个要看小孩的体质了,如果这个小孩一生下来就是寒湿的体质,确实是可以戴一阵子。但是你说如果一个普通的孩子就么用的话,不是好事情。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小孩子接触东西也比较多,你用这个干姜生姜肉桂这些东西,就容易导致扰动他脏腑的经气,偏于动的一面。这个人啊,还是需要静养的。很多人身体不好,但是他活了很长时间,但是有些人精神特别好身体好,却活了时间短。就是一个过于好动,一个虽然体质差,有寒湿,偏于敛藏的这两种现象。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周见。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6/22 15:11


此贴初稿由铁牛网友整理,行者老师讲座很精彩,于中医学子颇有益处。因录音较多,须多人整理,有愿意帮助整理者可与我联系:QQ919972619

--------------------------------------------------------------------------------
作者: 铁牛   
时间: 2008/6/22 19:36


我的水平较低,老师讲课的某些词语我没听清楚,如果文字有错的,请指出来,谢谢。

--------------------------------------------------------------------------------

民间中医语音讲堂
http://med126。com/forum/forumdisplay.php?fid=87

行者先生来讲堂开讲本经,敬请期待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2370

[ 本帖最后由 知恩 于 2008/6/24 10:37 编辑 www.med126.com]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苍术与白术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6/23 22:24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大家好,今天开始给大家讲神农本草经的白术,《神农本草》中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本经里面的术代表白术和苍术是两种,而这个本经里面术呢更偏于白术,按照古人取类比象,白术就是它整个切面偏于白色,苍术偏于青黑色,大家看看饮片炮制,这两种不同,中医取类比象白色入肺经,敛降,而苍青色属木,升发,所以从这两点说,在术的基本作用上,白术跟苍术这两种药物产生出一升一降的差别,苍术比较燥烈一些,白术润一些,这是因为白术他里面质地汁液浓稠一些,大家如果尝过的话就知道。

我们以后用药常用苍术燥湿,来推中焦湿热结聚,为什么用苍术呢?因为苍青之色,主木气生发,中焦只有木气生发上来郁滞才能打开,所谓中土有郁滞,什么郁滞啊?中土是靠木来疏泄的,如果木不能疏土的话,就会导致土木不和,这在中医卦象中讲是剥卦,而那个土木相和是一阳来复的复卦象,所以中焦寒湿雍滞的话,不用白术而用苍术,中焦禀赋不足,有着津血不足,考虑用白术,白术可以养脾津,苍术偏于振奋脾阳。这两味药在基本作用上升降是有所区别的。白术伤寒中经常是若大便干者加白术四两,这是桂枝附子汤。从这一点上来看,白术有润大便的作用,脾虚大便干的患者经常只用生白术,二三十克,就会产生效果,

下边原文给大家讲讲,白术味苦温,白术苍术都是苦温,苍术苦温稍微浓重一些,苦能燥湿,主风寒湿痹,死肌,这是作用部位显示出来了。苍术白术本身是入中土的,风寒湿痹,湿为主,湿去则痹不成,痹症必须待在一个地方,要不湿气没法停聚。死肌呢,肌肤长期慢慢淤阻溃烂,与黄芪主风湿久败疮,黄芪里有个主大风,久败疮,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它可以入脾胃经,脾主四肢肌肉,可以医治溃烂,所以临床上,疮溃疡,烂了一个大洞,整个肌肉都溃烂掉了,这种情况下用药得当的话肌肉还是会慢慢长起来的。

痉,是什么?伤寒论中讲刚痉柔痉外感病,这里的痉指什么?是指抽搐,筋脉不和,这里主要讲的痉很多药都可以治疗,白术治的不同,中土湿聚了,津液不能荣养经脉了,导致的这种痉。这种痉一般是说白术化湿的作用,白术既能化湿,又能润养筋脉的枯燥,但是临床上真正要治这类病的话,一般要白术茯苓干姜一块用,中土燥化了津液疏达就能养筋脉了。

临证上,痉证,关于脾湿的话,黄先生用茯苓泽泻这两味药去湿止痉,大家可能说止痉都是酸柔,酸敛啊,岂不知痉在经脉是燥,在中土是寒湿,如果中土寒湿不化的话,只用木瓜四物丹参只能治疗标,不能治本,大家一定要分清楚。还是黄师那句话,中土是从湿化还是燥化,如果是湿化的话,立足中土为主,如果是燥化的话,还是荣养肝木,养肝血,滋水涵木这条路。

我看教材写的什么配黄芩能清热安胎,提醒伤寒最关键的查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你只要治疗对证了,砒霜大黄也能救人,治不对了,黄芪党参也能害人,所以清热安胎这个胎动不安是为什么,要搞清楚,如果这些搞不清楚了,妄用一些套药的话,不能无功好象也无过,其实已经有过了,只是常规的看法看不出你的弊病罢了。你像腹泻腹满啊,胀满分很多种,还是内经的话治病必求其本,大小不利治其标,腹满者治其标,其实还是治本,为什么?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大便小便不利为什么腹满,当然了,本经,他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三种症状比较急,大小不利的话马上导致人身生化的机制,产生凝滞,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腹满化源不开,那是更大的问题,所以说指出来关键问题,其实每个病都是治本,没有说是治标的,不能治本的人也治不好标,呵呵。

痉疸,疸证一般就是或湿yin于内,寒湿湿热,造成的一种,分为五疸,白术呢,正好是走中焦脾胃化湿,这几种疸证呢白术大部分都可以作为佐助药。

止汗,什么东西能发汗什么东西能止汗,知道了汗是怎么出的,才能知道怎么止汗怎么发汗,那个不知道生理更谈不上病理了,正常的生理这个基础上太过不及,产生了一种病态,首先生理这个汗是怎么发的呢。汗是取之中焦,营卫二气化生,开达于肌表,毛孔开达作汗,嗯……像白术这味药啊,是从中土化湿,中土一旦湿了就产生了一种是脾不升,一种是胃不降,脾湿胃燥,脾属阴,胃属于阳,胃是怕燥的,所以要润降,三阴要升达不能缺乏阳气,脾经作为脾的话要温升,这是常态。

有的时候,脏腑精气匮乏的话就要润,养脾经的话,要用大枣白术另外说,为什么会止汗呢?营卫二气开发于外,营气开泻,卫气收敛,二气都是开发于中焦的,二气不足的话,卫气不足呢,营气过于开达,就会产生汗出。另外一种是营气不足,不能够营润,产生皮肤干燥的疾病,卫气不足的话,就好像营卫都取于中焦,开达于外,力不足的话,第一个体现就跟那个什么,就象射箭一样,劲道不足,射了一半就不足了,开达到了肺部他没有足够的力量敛降。在上阳气不足第一方面怕风怕冷,易于出汗,一活动就多汗,卫气不足呢,营气过于开达导致平常的自汗

下边一条止汗除热,除什么热?营卫之气,只能发而不能收的话,滞于半途则发热,白术治疗的发热,典型的甘温除大热,其实甘温不能除大热,只能除小热,辛温才能除大热,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得到了体现,而白术治的发热正好的反应这个的,姜附除的热跟这个还不一样,辛温啊不是除大热的,是除暴热,亡阳,就是说莫名其妙产生高烧,甘温除热是中焦不足,徐徐热,其实是阴虚热,正真为什么叫阴呢?三阳气敛降不下来了,左路是升阳,右路敛降阳气。黄先生左路温升用的是姜桂附,又不能缺乏生地首乌,当归白芍这滋阴统统归于温升阳气,为何?万物生长,靠阳光,更离不开雨露,所以中土能够运化的基础上,既要有姜桂附的温燥,又要有归芍生地首乌的敛凝,只有底下封固好了之后元阳才能升达,这就是滋水涵木

相反今天讲的黄芪白术,是把中焦之气升达上去,只有充分升达呢才敛降,中焦中气不足的话,不能开的话根本填不起来降,开降是同时的,有开才能降,黄先生把黄芪白术人参右路敛降,中土开达敛降,对于很多右面的疾病,阳气不敛的疾病,中上二焦气不化足的话,选择参黄芪白术开化源,紧跟着上焦三阳之气才能敛降,这个在郑先生书中有体现,当归补血汤,以及还有个别的补阴的例子,阴虚病经常用到黄芪,而在温阳中却很少用到。

消食,作煎铒,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消食这一点又偏于苍术,燥烈的味道,苍青入肝木啊,白术是敛降的,主金有敛凝的意思,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这一点应该是白术的,大家有什么问题问一下。

问答

我问问大家,我刚才看到有位朋友说,腰痛用白术二三两水煎服,一剂痛减半,再剂愈,当然了,对于腰沉痛,在伤寒中用肾着汤,君药是白术,这个白术为何治疗腰痛?

不要讲什么白术可以通腰脐之气,这个太泛泛了,黄元御先生讲过两点,肾气为何不足?第一点盗泄于肝木,第二点是耗散于己土,盗泄于肝木好理解,肝气不升达,肝木克犯导致肾水更不能闭藏,在下有亡精失血,在上有健忘盗汗

第一个盗泄于肝木,与泄泻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是耗散于己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耗散于己土,湿气为什么会耗散于己土?脾主意,我们这些平常人那,意志不坚定,平常处于涣散的一种状态,这种情况并不好治疗。你像有些病人,你这个病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治疗,让患者充满信心,通俗地对病人引导一下,这样意志就会坚定,脾土就会敛凝。不然徒服草木之品更加耗散,所以说这是一方面,病人信不信,很多慢性病的治疗很关键。意要不能敛的话,脾土津不能收,土不能治水,导致肾精不能敛藏,一派湿象,用四逆辈,温啊温,一温好一点,不温又不行,其实这种病人长期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恰恰不好,因为他精气不能敛。反复吃草木,到最后精神倒是好了一点,体质又匮乏了,这种病要养。

白术这味药既能燥湿,又能收养,温燥中土,脾阳自生,润脾津,这脾就敛了,这个方面呢肾着汤为什么湿邪留住肾腑,第一个就是肾气不藏,肾气本来就湿泛滥了,肾湿为脾湿之来源。肾气不藏了中土才会上泛,重用白术,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腰困重如裹五千钱,白术根据他的习性,药物的个性所在,也并不是说就入中土这简单,只是那个,提到这个养病啊,养生是怎么养呢,要收敛意志才叫养病。不是说我们,要去干事业,要去奔波忙碌,现在很多人养病,每天呆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还不如在外面活动活动肢体更好一些。

所以古人说大家练功第一步是练己,收藏己土,练意啊,到最后为什么会有,这个意志散乱了都收起来,中焦戊己土,这个意是总督五神的,把意控制住了以后,精神魂魄就在其中。就是说,所以说呢道家练功夫是练己的工夫是贯穿前后的,这一点大环上掌握了以后,功夫上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刚才讲到白术能去湿,湿从何处来呢?有两种来路。一种饮食,水,这个水谷精气散布是通过脾胃运化以后散布在全身经络之中,只要稍有停滞,就会有痰饮,也可以叫湿。如果,这种内经伤寒正统的叫法,在上为痰饮,在下水湿,在下怎么来?肝脾阳气要升达,水木之气要升达,这个时候阴气不升阳导致水湿凝结,脾阳不能升动导致的叫湿聚,这两者都可以叫湿。白术治的湿是什么呢?就是脾阳不升动导致湿气泛于下,湿之本在肾标在脾,首先下元为什么会有湿?

大家如果看过张锡纯先生写的书,有一条叫理饮汤理痰汤,相对于湿之本在肾,他哪里用的药是什么?半夏 白术这些平降脾胃之气, 关键在下元黑芝芡实,这两味的应用,是他年轻时候开的,得到了当时非常有名的老中医的赞赏,就是说能够治湿病想到这两味药。黑芝麻本身就是养肾精的,养肾精就能安藏。怎么养肾精啊?精气润的药浮进去之后,润燥自然精气就能够收敛。你像巴戟天,吃过的都知道,他是里面黏糊,有点那个精气比较浓重的,本身就能补精气,又是大辛大温的,主大风,既能收也能发,中风病人一个特关键的药.            

另一个yin羊藿,它也温肾阳的,但它跟巴戟天就绝然不一样,它是树叶啊,品性是什么?辛平或寒,后来人说是温啊就不对了,它这个药呢,本身气飘逸,辛寒有收敛,本来是树叶入上焦,开而能收,所以治疗失眠,很多失眠病人精神狂躁的病人吃这个yin羊藿有镇静作用,有人说yin羊藿治疗什么什么病,时而用这个那个,时而还把这几个药杂糅在一起用,治疗好治不好自己也不清楚,听天由命了,yin羊藿治疗失眠,他治疗上焦的气不足,心慌之类的,

生白术炒白术区别,其实没多大,炒香了入中焦脾胃,增加了几分燥气。要是觉得白术有点雍了,你把他炒一下,白术雍滞之气少一点,这个是什么,古人在恒量之间用药。但是我觉得你既然用白术了就不用炒,觉得白术有点雍了,加点二陈什么的稍微佐助点,阴分重加干姜。

大家对苍术白术有什么疑问?苍术讲得比较少。

苍术还是以中焦消食为主,作兼铒,这个呢,这个煎是一种做法,铒是另一种做法,我认为应该分开来读,白术呢,过去有人服食用白术,过去的白术是新鲜的嫩的,皮毛去掉之后在火上一烤就能吃,现在都是木质的,大家都习惯用炒白术了,生的倒少了,这炒黄啊,焦香入脾,这属于木火之性,健脾运化湿气的,理中汤啊都以炒白术。生白术是,在上是热燥在下是寒燥,用生白术。

◆有人问苍术在越鞠丸中的作用。

■现在课本中都是五药治疗六郁,丹溪制方不会那么简单,五个人各派五个用场,肯定有较巧妙的用法。苍术去湿积,什么什么川芎解血郁,神曲是治疗食郁的,香附是气郁的,这个我当时学完之后就没有看过这个方子,就是说啊,既然讲到了这个方子,丹溪主要理论是相火宜藏而不宜泻,不是苦寒滋阴。用药之中就偏于加点苦寒养阴的药,就形成了后世的滋阴派,后世滋阴派就不能理解这个相火安藏的这个道理,就越用越滥,导致很多误治的。跟人家的原意不同了,还有一点就是杂病多郁滞,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心里有了不痛快还不能告诉别人,所以导致郁证很多。   

郁证以气郁为先,首先一点是肝郁,肝气不的蔬泄,肝气不得条达,这个肝呢,跟土木关系密切,土木关系调节好是比较关键的,要解肝郁的话,现在柴胡芍药一加,中焦土气雍就会条达,香附这个药是太燥了,我建议大家对燥烈之品偶耳用之,多用就会导致脏精的亏耗,与其用他还不如暖水燥土,疏达肝气用桂枝,燥脾用理中,用桂芍理中,这是比较厚重的用法。

◆能否重点讲一下附子理中?

■这个附子理中呢,在伤寒论上讲的是理中丸,人参汤,加减法中说到下寒甚者加了附子,其实要讲的是理中汤,参术姜草,理中者理中焦,中焦就是太阴湿土啊,阳明燥金,三阴而升,阳明而降,一个三阴一个二阳,理中汤升达脾中阳气,中焦湿气不化,脾阳之气不达,党参白术是降,干姜温升,甘草中土,这几味药,虽然同入中焦,但有升有降。

◆这小草问腿没劲是不是阴虚?

■腿没劲怎么是阴虚呢?过去讲腰酸腿软有几种,脾主四肢,你首先要看大腿还是小腿,大腿没劲是脾肾阳气不足,不得升,小腿没劲相火不敛,上热下寒,阳气不藏。是不是?过去别人讲,大腿,小腿没劲有时候又可能是相火虚亢于上。中土有点胃涨,湿盛可以中满,气郁也可以中满,不要随便把阳虚阴虚搬上来,搞清楚什么是阴阳虚再用,小腿没劲还是阳气不藏啊,下焦要温,上焦要敛。

◆问逍遥丸中的用苍术白术的区别

■这个不好说,我的所学是根据经方派的这套思路上来的,在我所学逍遥丸不是很好的方子,时方和经方在用药思路上是不一样的。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今天就是讲了这个苍术和白术,

◆“我想问一下耳鸣是怎么回事啊?”

■耳鸣有很多问题,五脏不和可以上逆七窍,这个肠胃不好可以引起耳鸣,耳朵为孔窍,很多种情况的,其中真耳眠是肾虚耳鸣,是非常不好治疗的,其他的还可以。“我这个看病的时候他们说是神经性的,有三四年了”看病再说吧,这在这里说不清楚,啊。“好”

伤寒方里都是白术,为何黄先生白术有雍滞之弊,伤寒方中很多也考虑到了,行,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下回再讲,下回我们讲甘草。

不要说什么白术治什么什么病,这样就把中医糟蹋掉了,要用六经思维,好了,再见。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6/23 22:29


本贴初稿由兰欣网友整理完成,谢谢大家的支持!愿更多的人参与,把精彩讲座整理出来。

--------------------------------------------------------------------------------

民间中医语音讲堂
http://med126。com/forum/forumdisplay.php?fid=87

行者先生来讲堂开讲本经,敬请期待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2370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芍药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6/27 12:06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芍药——《神农本草》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艺文类聚引云:一名白术,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及丘陵。

芍药这个名字呢是古人对白芍跟赤芍统称,古代芍药花分两种,开白花的和开红花的,有一种分法呢,这个芍药开白花的叫白芍,开红花的叫赤芍,统称为芍药。可是近代呢,白芍跟赤芍是两种东西,是两种药物,他们科属也不一样,本经的芍药主要讲白芍。

大家一般对每个药物的作用功用建议是原文熟读,这样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条文会慢慢的反馈出来,进行逐渐的深入理解。芍药味苦平,其实我们今天品尝芍药呢微苦是有的,但主要是酸,芍药在口里嚼的时候慢慢体会到酸味还是很重的。首先呢酸收,苦泻,酸收是收什么呢?白芍的颜色呢大家可以拨开看看是淡红色,取类比象入营分,营血,白芍的质地硬壮类金石,这是它的形质跟质地跟石头一样,没有树木之感觉,所以呢白芍比太阴肺气,金气肃杀敛降。

苦泄,所以说呢今天芍药主要作用在伤寒论中,走营分,酸先入肝,入肝经的话芍药凭其酸味就可以收敛肝气。肝体阴而用阳,一但厥阴肝经雍滞以后,体阴不足,津血不足的话,肝气容易倒逆,这个时候呢,白芍凭其酸味和金石之性可以平敛肝气。收郁滞精血不足的话,容易泄肝气,芍药是泻肝平肝一味好药;

主邪气腹痛,什么邪气呢?正邪非得要从根底上好好研究,有人说邪气就是不正之气,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中腑地带是足太阴脾经所主范围,大腹痛按照内经讲,五脏之性,甚则克其所胜,辱其所不胜,虚则受制于其所不胜,而这个邪气,肝脾调和木能疏土,这个时候呢肝脾之气和升,足厥阴肝气郁滞,邪气所犯,其气必虚,这时候脾气如果有虚损的话,肝经之气就会克伐脾土。最著名的方子是小建中汤,戊己汤,芍药甘草汤,这个都是讲的中焦腹痛,还有就是理中汤加减法若腹痛加白芍,这都是讲白芍的酸敛苦平,帮助精气,肝气敛则脾自和;

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个止痛呢,主要讲的是白芍入营分,凡是草木之品皆属于木气,白芍也不例外,虽然是酸苦平,但它也属草木类,所以它药气都以升达发散为主。入血分疏达血气郁滞,酸可入血分,苦可开泄,止痛也是讲它的活血化淤的作用,以前讲的邪气腹痛和这个不一样的。有关的方子像是张锡纯的方子,在止痛里面当归芍药都要用的。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什么是血痹呢?内经分五痹,皮毛筋脉髓五痹,这五个层次。血痹主要讲的是营血的郁滞。金匮治疗血痹的方子是当归黄芪五物汤,主药是白芍,加上黄芪当归的佐助,这两个是通经药,当然了生地啊也是,如果没有白芍的话黄芪当归桂枝温行的作用达不到血脉之中,大家知道炙甘草汤生地是半斤,要有这个足够的入阴分的药引经,辛热的药才能够有一定层次一定道路的选择。所以在药物的归经方面归经学术它是有一点道理的,要不然徒然用温药一般发散肌表肌腠之中了,很难入血脉;

破坚积,白芍是酸味药,酸敛为什么可以破坚积呢?是不是。它破什么坚积呢,白芍破的是营血血脉中的坚积,破的是肿瘤啊郁滞,白芍坚若金石,本身药气是锐利的,凡是药物吧跟它的品性都是相关的,白芍是缓消的,不是说一下子就破开的,类似药物的有莪术也是破的,非常坚硬的,白芍还有点木材的样子,莪术就纯粹是硬的。

这个寒热呢,就是伤寒病的外感,白芍是什么?芍药甘草汤可以作为外感,桂枝汤用芍药是什么意思呢?外感伤风时候,风气开泻,卫气不敛,营气不开,导致卫气不敛,肝脾营血郁滞,肝脾营血郁滞首先导致的是厥阴的不升,少阳相火上逆,营气愈不能出,卫气愈不能敛,导致汗出啊这些症状,兮兮发热,所以白芍第一个敛厥阴肝木盗泄,苦平降少阳相火上逆,白芍这味药主要是入厥阴少阳两经,可以借助太阴肺经平降;

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个益气呢,白芍这个破坚聚和大黄芒硝不同,白芍是缓消,靠营血流动慢慢去消磨。淤血去新血生,营血之气开达了,元气自然生长,方剂中的复原活血汤,很多久病虚损的患者,泄药不受,补药不受,为何?脏腑之元气衰败,痰湿淤血又凝滞于脉络中,补雍泄虚,一般这时选用这种入于血脉之中破营血郁滞的,佐用补气的,喻通于补,这个方法是常用的,这种病人临床很容易见到的,更有些就是先泄后补,当然这个时候不能用大黄之类的,如果他不是腑气的郁滞,而是脉气的雍滞,就用走脉络营血的,用这些药泻,药已中病的话,会泻下秽物,或多或少吧,然后再温补调补,才会好转,当然配合病人脉象观察;

疝气是什么呢?足厥阴肝经的脉络郁而不升导致腹疝之类的,芍药呢可敛养肝体,抑制肝气风木盗泄,盗泄一止元气自复。

暇也是一种假性包块,类似囊肿,类似营分受病,这是古人用药经验。现在有些人将囊肿归为痰饮,这个不确切,你得看长在什么地方,肝肾子宫卵巢中?如果是长在营血为主的地方,按营血淤滞处理,如果是长在右路金水敛降这一路,就可以类比为痰饮,有人讲是用峻逐痰饮的方法治疗的囊肿,这类囊肿应该是讲的后者。

原文就基本这样解释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

白芍在伤寒论诸方中的应用,其实白芍的应用该是非常广泛的,对白芍的应用,火神派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在这里做一下解答。

◆可遇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这一点是什么?

■太阳总统营卫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太阳出于至阴,至阴是太阴,太阳之气由胸中开发,胸中是阳明。营卫二气化生于中焦,中土气虚,营卫二气第一无源化生,第二马上就要郁陷.太阳病下之后,下的是什么?用的是苦寒的药。伤的是什么?伤肝脾升达的阳气,肝脾阳气伤了之后中焦不能开化营卫二气,营卫二气郁陷于内,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陷于胸中,还没有出现痞满,先是胸闷。促是什么?数而偶停,这个时候是脉气勃发而不能续接,这是营卫郁滞。营气郁滞产生的胸闷,为何不用白芍了呢?这营气没有出现盗泻,是营气本身不足,本身的中土阳气不足以升达。这个时候用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姜枣草,姜枣草顾及中焦,桂枝升达肝脾阳气,你说换个方子行不行?加点药行不?当然行了,如果中土湿则加理中可,下焦阳虚加附子是完全可以的。

仲景是在示法,向我们开示治病的方法,领会之后方子是可以随意变化的。

◆小石头说“西医里的恶性肿瘤跟良性肿瘤怎么看?”

■这个问题不小,西医讲的这个囊肿吧,西医对这个囊肿的认识是十分不明确的,因为他们只能看见,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不断地长,为什么会长得快,他们判断良性恶性有个细胞分类的方法,这个细胞分类跟中医的怎么类比还需要研究仔细一下,西医除了看细胞的分类还有一个就是看生长的速度。而们中医来看呢,不是脉学得很精的话是很难觉察到的,对于体内的徵暇(肿块)的善恶是根据两点来分的,中土气机败现的话是指恶证,元气亏败的话也是恶证,首先察神,比如长在体表的囊肿的话,样子怎么样啊,是阴证还是阳证,是善证还是恶证,这在过去的外科书里经常有描述。

下面讲讲芍药在三阴病中的用法,芍药作为阴药苦平酸敛,酸苦涌泄为阴,如欲开发中上之阳气必去芍药,芍药有这个收敛的功效就跟本不能用,不光是它有苦寒的性质。芍药偏寒,脉促胸满,这是个眼目,也是仲景提出来得,用上一丝芍药则会失效。当然脉也可以不促,种种情况显示出来在上阳气欲升而不得升达,困于胸上这时候就可以选用桂枝去芍药。

首先讲桂枝加芍药汤,是太阴病的一个主方,但不是正方,理中汤才是正治之方,伤寒论讲的是六气外感为主线讲述疾病发展的道理。“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原文)本太阳病,因三阳之气不得开发,由于医者用了泻法以后,营卫之气郁在中焦,传经之气雍在太阴,一者太阴之气不升,二来三阳之气逆阻导致腑气不通,加芍药是用来干什么?厥阴肝经之气与郁滞在脾中的三阳杂经之气产生郁阻,肝经郁阻肯定会盗泄中焦脾土,这时侯腹满时痛,肝气阻格之象,用芍药敛泻,扩散中焦之气则通,厥阴肝经之气与郁滞之阳气,这个方子只适用于外感传经之邪下陷而内伤杂病时很少用的。

与其讲这个还不如讲讲理中汤腹痛加芍药,腹痛了以后就是肝气克脾土,肝脾郁滞。在火神诸多论述中,火神派的跟本缺陷就在于跟本不理会肝经风燥,导致很多病人开始见效逐渐产生风火燥热,病人形体消烁。当然火神派的大家呢,他们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后世学火神的学者呢,这方面有所欠缺,导致他们用方太过单一,首先太阴病克犯中焦时要加芍药,理中汤加芍药这是一法,大家必须要记住。

第二点,少阴病呢,第一个方是附子汤,下焦小便清长属少阴,这是讲的少阴相火虚衰,小便清长这用附子汤,为什么?小便清元火不足,夜尿多,这夜尿多是怎么回事呢?夜半后阳气升动,本来下焦虚寒,升达不足,都郁陷在下面。所以仅存的阳火之气都通过夜尿泻下了,附子汤,附子 人参 白术 芍药,这里头呢,白术的量很大,最大的量是附子,附子用到制附子三枚,就是现在的五六十克,有人说更多,我在临床上用到三十克,这得跟据病人的体质啊,患者瘦弱则附子量斟酌,小便多就是肝气郁陷于下厥阴肝木盗泻之象了,这时候徒用温阳的话,必须特别精准,用药不到的话,温中焦脾下元,它有个关键,用附子理中也许很多症状会见效,但是呢有些病人用温养下元的药如附子理中四逆汤等后夜尿会更多,肾经盗泻更严重,为何?下元寒气不是一朝能打开的,寒邪不能驱散的话厥阴肝经就不能和升,有一部分阳气就必然郁陷在下面,肾精本来就亏乏了,肾气不得闭藏阳气肯定走泻于下,所以附子汤中附子用炮的,炮是什么?就是消减其辛散之性,然后存其温和之性,然后芍药收敛,这个方子的整个力量还是在于参术伏苓还有附子,整个方子采用流动之象,以去下元寒湿,所以没有用甘草。

真武汤,下元寒水甚,为何用白芍呢?这是火神派很多书中都没讲清楚的一点。真武见证振振欲辟地,寒水上临胸中,会亦悸动之象,这种悸动之象本来就是厥阴风木之气失于和敛,为什么这样?下元水寒啊,水寒了以后,水不荣木,中医里有两个词:水燥木枯,下元阴精不足,水不荣木,第二是水寒木枯,水中没有阳和之气啊,木气也没办法生长,木气也是燥急的。加大量白芍于附子生姜之中,来治疗下元肾水不收。

那么提个问题,真武汤水气凌心,阳虚水泛,这个水为什么会泛?四逆汤证,白通汤证为什么水不泛,光这真武汤证水会泛?怎么泛的?

给大家讲讲真武汤,什么是真武?真武是水啊,北方水受,水气不收,水气不得镇,真武镇于北方,方名代表用意。

有人说是不是土不能制水啊?土不能制水的话可以用附子汤,还有理中汤啊,附子汤是在真武汤中去姜加参,有理中之意,附子汤温补脾肾之阳气啊,凡是脾肾阳亏的病人可以仿附子汤之意。

真武汤与附子汤,附子白术量不同,真武茯苓量大一些,生姜是真武汤的眼目,脾肾阳虚。真武和附子汤都用芍药,证明阳气郁滞陷下,水寒木郁厥阴不得和升肝木陷于下,而有盗泄之象,第一点附子汤肾精不足,白术本身就是滋润的偏于养脾精的,真武汤这个方子是厥阴肝木之气郁而不升,子病及母,肾水不封藏,肾为水脏,肾水之气不能闭藏,肝木厥阴之气就会激荡肾水泛于上,生姜三两,临床可以用50—200克,生姜可以去臭气,生姜治疗水气上临,靠的是什么?生姜辛味为主,能开达上焦,使太阳寒水开达,它走的是少阴与太阳表里的路。生姜量不大的话恐怕这个真武汤速利小便,很难达到这个效果。

加减法,若咳者加细辛五味,小便利则说明膀胱气化尚且可以,去茯苓,若利者去白芍加干姜二两,下利是厥阴之气下陷并不重而以中土脾虚下陷为主,而不是厥阴下陷为主,导致的肾水失藏,是肾之水气尚不亏,如果下元肾气匮乏的话,肝木一克就化燥,从阳化而不从阴化,这是两者的区别。

生姜这味药,辛散的作用比较狠,凡物极必反,辛散太过的话就有封固的作用。所以生姜又可以封固下元阳气,与生附子的作用相等,有点类似,所以有的病人下元风木盗泻,上焦盗汗,下焦二便失禁亡津失血,这病人不一定出现水肿,这是风木肆虐,主要看它的水气足与不足,水气也是津,能有这么多水跟他肾脏所藏精气息息相关的。如果这个病人肾中精气本来不足的话,得病能够拖延的时间也很短。

厥阴病,厥阴病错宗复杂,寒热错杂,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现少阳,厥阴病从乎中现,这是什么意思?厥阴病下寒上热,上焦少阳相火化现占据主流,就象我们讲的伤寒六经厥阴从中现,风火燥热,下寒就容易忽略,自从火神派的治疗措施广泛实施了以后,大家就是说只温下元,不管上焦风火燥热,厥阴风木下元温后相火之气自收,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

肝经藏血足的话从阳化就少,从阳化少的话用温阳药就不容易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我们看为什么三阴病有时候现的是一派热象呢,风火燥热之象,它到底有没有寒呢?有寒,这个寒要不要去管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点要考虑清楚。

伤寒论六经三阳三阴都是讲的是足经,为何不讲手经?少阴从乎表里,以太阴为例,足太阴脾经湿气,手太阴肺经燥气,一个阴土,一个阴金,这两个脏器禀气不同,为何从乎足经?就象两个人合伙作生意一样,谁的钱多谁就做董事长,谁就说了算,这点好理解吧。

足经占的面大,气盛,手经从现,当足经出现郁阻大不足大虚损的时候,手经就会现出来,会出现不同的化现,胆经郁阻住了三焦就会化现出来。所以说三阴病方见上热便知下寒之甚。管不管下寒呢?仲景有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病已经反本当从标治,厥阴相火盛大先平相火,否则盗泄不止,下元寒气更不得收啊,厥阴病在仲景之后黄元御之前大家都搞不清厥阴病是怎么化现的,这手经足经是怎么转化的,只有黄元御把这一点讲得非常透彻,没有一点疑意,大家可以把四圣心源好好看看。

厥阴主方是乌梅丸,这是立法,黄氏给了桂苓阿胶汤:桂枝 芍药 当归 阿胶 茯苓 甘草 下寒加姜附 上热加黄芩黄连,就是少阳火逆,也可把加大白芍,中土脾气虚的话不可太加大白芍,白芍这药有破散的作用中土虚的话可能受不了。黄芩就不一样了,还有厚脾胃的作用。

所以现在的一些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大多属于厥阴病的范畴。

弦脉厥阴风木之象为六残贼脉之首,张顽石讲百分之七十多的病人都是弦脉,肝木盗泄之象。所以说厥阴病囊括大部分杂病,尤其是慢性病皆在于桂苓阿胶汤的加减化裁变化之中。

桂枝汤是典型厥阴病的方子,隶属于太阳中风,风气从何而来?厥阴风木之气。厥阴走表的话就可以用桂枝汤。看六经传递,厥阴为最里一层枢转,太阳为最表一层,这个两经表里之间连贯,这两经之气是有传化的,所以太阳神方用的是偏厥阴病的方子桂枝汤。

其实仲景六经给的是法,少阳病小柴胡汤典型病症少见,为什么我喜欢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呢?因为六经病你分无可分,你那边是少阳病,一遇寒了你这边就是厥阴,你这边是厥阴病上面就是化现少阳,表里之间是相连贯的。网诊的时候又不可能把脉,把病情搞得那么清楚,所以先以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斡旋中洲立于不败之地。半夏泻心也是少阳方,黄芩黄连泻的就是少阳火,三泻心汤都是这个原理。

今天遇见一病例,阳明病,通过这病例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治法。这个病人是手足汗出不止,天气热点还好点,天寒加重,天气更冷时就出冷汗,典型阳明中寒,问诊的话肯定大便干。伤寒阳明篇有这样的病例,这种病人不少啊,一般没得到很好的治疗,欲作固暇,阳明胃腑寒凝,这种病人要分一下,有的患者几天不大便,先干后溏,这是辩证法,但是有的病人他大便初硬后不溏。

唯一能辩证是否是中寒可以看脉象舌苔。一般是理中汤加减,理中汤要破散中焦淤结,可以加入破结的药物,一般在腹中主要加气分的药。治疗肿瘤要搞清楚气分血分,在血分和在气分用药是不一样的,这个欲作固暇我们就解释为在气分,气分结聚需要药的气雄烈,不是走味的是走气的,吴茱萸走气,莪术走气分的血分,还有附子生姜的用法得分清,中焦固暇破开了手足汗自止,有可能中年过了不出汗了,这可能是大问题,这是阳气不足了,出也出不来了,大家如果遇见这种病的话可以按我说的方法来治疗。

当然了还有素体化寒化热的倾向,考虑有没有风木盗泻的问题,中焦固暇长期在这里精血不能濡养经脉的话,经脉还有个燥急之象,这两天皮肤出汗,过几天又不出汗皮肤干燥,这个时候有可能又得用点归芍,温中的考虑着用,还有因寒而燥的,有因热而潮热的,这是阴阳同化不同的现象。

大家有什么问题提一下。

◆现在用的白芍跟赤芍有什么不同?

■白芍有补养阴分的作用,为什么呢?质地致密,金石之性,肃杀收敛作用,对精血来说正好是敛藏,白芍隶属阴药,本经的中品。

赤芍本经有的话是下下选,质地疏松,红色入血分,活血破淤效果,肿瘤长在右路血分用赤芍没问题,白芍赤芍同用都行。

◆怎么样辨别在气分,血分?

■这个一下子不好讲,简单点说左路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脉象左脉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左脉体现精化气,气化神,右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气化精,精敛藏,一般说左路归为血分,右路归为气分,这样的。

◆口咸可否用真武汤?

■口咸,咸为肾味,那就是水气不藏,水气相对有余,阳气相对不足,根据具体情况,真武汤镇水气。

这个讲到气分血分啊,插一句,人体不简单也绝对不复杂,第一不要把六气跟脏腑混淆,六经可以谈寒热,脏腑只谈虚实,不谈寒热,按内经的说法,脏是藏精的,实而不能满,腑是传化物,满而不能实,它是流通的,脏腑谈虚实,六经谈寒热。六经为表脏腑为里,六经和脏腑是表里输应之间的关系,不可割裂开来说明脏腑辩证六经辩证;第二元气的问题,先天之气元火,盈缩变化化生脏腑,这就是火神讲的先天一元盈缩变化。在这种盈缩变化之中呢,有先天有后天,人总要吃饭啊饮食啊,后天中土就产生出来了,中土吃的饮食都是阴物啊,每天脑子里都要想事,相火妄动的话,五脏藏的神都不能安藏在其中,做梦也不断想,白天镇住了晚上镇不住,这都是问题。

火神派注重温养下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这人就精神起来了。但不注意保养的话,生活不节制,耗散太过,这不够用的。所以呢要安藏元神,所以就出来了丹溪这一派,养阴之派。

养阴,阴是什么阴?就是要敛藏,要收固,后面温病学派跟着来了,温病学派也是敛藏,但不如丹溪学派那么明确啊,平时相火欲欲浮动就得敛藏收固,所以以后火神学派和温病学派也不要争了,知道它的意思,都有偏的地方,都有好处,不要固受一家,每一个大家的经验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透以后要跳出来,成为一体。

今天就讲到这里。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6/27 12:09


本贴由兰欣网友整理初稿,因整理文稿工作量大,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知恩 于 2008/6/27 14:52 编辑 www.med126.com/zhicheng/]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后天八卦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6/30 22:38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我们平常讲的先天与后天,这个有几种概念,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概念呢,就是说,先天是尽其天性,而后天呢是人为的进行加以改造,然后变化称之为后天。先天就是尽其天性,象我们天生下来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己的天生的一些这种性格,然后是尽其天性进行事物的爱好呀取舍呀没有受到这种外界或者固定的这种影响然后去随意的发展,这是先天。

什么叫后天呢?后天就是为了适应外界的这种环境的需要,你自己去刻意的改变,刻意的去进行个人各方面的造作,这是后天;当然这也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取得某方面的这种塑造然后成就以及人之改造;还有一种是为了满足某方面的也是一种想法欲望什么的也一样,所以呢,顺着个人欲望的话这也是后天,然后是(贴不出来),就像一个小树苗一样,我们栽下去了以后,是不是呀,它然后长大长出来了,然后是顺着外因条件有阳光有雨露的不同,所以它,所以长得有··顺着它的方向或者发生种种变化,但是呢,你要叫它长出你希望的这种条件以后发展,你就要把不希望的那个侧枝呀都砍掉,叫它朝往你希望的方向长,这是叫后天了,造作。

先天呢,叫生,就尽它的这种生长的本性,这好比象河图一样,河图叫大衍之数,就是55位数,然后你看,内圈是这个天一生水,天三生木,地二生火,地四生金,就是内圈是生。而外圈是成数,是不是,生成数,中间的那段中宫,是由于是中土,中土以司万物是后天所有的来源。

所以说呢,先天就进行先天生化,后天就讲究克制,就是说,你必须把自己不想要的这一方面的能量给按着抑制住堵住,然后叫整个的能量朝着需要发展的地方去,然后进行去流动,这样呢才能产生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像小树苗长一样,你把侧枝砍掉,是不是呀,然后,它的这些营养呀就会朝着你要的方向去发展去生长,长江水流也一样,你需要去堵它,然后是改造河道。然后是叫它朝着希望的方向去灌溉良田呀,或者是沟通两地的交通呀,这就叫制化。

生化和制化的不同,所以当初洛河出书,这个神,神龟献书,这个神龟背上的这个图文,然后就是帮助大禹来进行治理天下治理河道,但是天下整个河流泛滥。···这就是我刚才讲的生化和制化,这是两种不同的方向,就是说完全是两个方向进行,就是说,这种思路去,由于在人的生活的环境之中,一个是生一个是克,有生必有克,克中才能有生,因为生才需要有克。

我们先讲就是说,这个先天八卦,大家看这个图,先天八卦讲的是乾坤定位然后是水火交涉,山泽通气,风雷鼓荡,这是不同种的这个天地之气相互对冲,这个数你一定要背下来,就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是根据这个图的话,把这个数的排列,把这个数要背下来,这个数在今后如果学深一步的时候,这个数是非常有用的,我们讲,人,未生之前是什么状态的,未有人,只有天地,天地洪蒙,然后是一气兹生,这个时候一气化生了以后则分阴阳,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积阳为天就是乾卦,积阴为地就是坤卦;这时阴阳已经分判出来了。

天地之间呀,天地之气相互交流就产生了六气,你看,乾坤,乾坤之内就是其他的六个卦象,这六个卦象就叫六气,它们也叫六子,就是乾坤相当于父母,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坎为中男,然后是艮,艮为少男,这是天地之气就是说天地相数,它是这样的,就是说,积阳为天,天气中的这个阳气吧,阴阳相合,就是说,这个阳气是逐渐上升的,所以第一点嘛阴阳相数,一数得的是什么?

震,就是一阳之气,一个基本道理我给大家说一下,就是说后代很多医家老讲的是这个,坎中有一点真阳,离中有一点真阴,其实不是后代的就是说一些温阳学派象医贯、赵献可之流的人,他们对这个卦象的这个理解我觉得还是有很大问题,你说,坎中是没有一点真阳的,这个坎中一点真阳呢是在于水火交媾中间,它的一个过程的描述,但是不是现在人常说的这种。

你看,内外都是阴爻,中间一个阳爻,这个叫坎中一点真阳,这个不是这样的,因为对于坎卦来说,它的内爻是阴爻,我们看的这个是片面图形,如果画一个二维的话,画一个圆的话,坎的最中央是阴气,它最外周也是阴气,在阴气之中还有一些阳气,所以说坎中藏的是一点至阴,离中藏的才是一点真阳,这个大家仔细看;有一本书叫《钟吕传道集》,《全真秘要》里面有这本书,就是当年汉钟离传给吕洞宾关于这个先天这个道术、阴阳变化以及万物兹生以及修道从基础到后来成丹的一个基础入门知识吧,大家看看那个。现在就讲一数这个是长男,第二个是中男,三数就是少男,大家看到没有,这个天地之气就是三,就是坤,坤卦,坤卦由于天地相数生出三男,这个三男都在坤卦。在这个卦象之中,有一种说法叫做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你看这个三爻之中,阳爻多的话它是阴卦,阴爻多的话它是阳卦,为什么呢,少则为贵,是不是,因为就像我们一个单位一样一个部门一样,就是说总是领导是少数,少数来统治多数,这就是少则为贵,然后上面是长女,长女居西南,是巽卦;然后是离卦,中女,少女是兑卦,这就是乾坤相数生出的三男三女,三男三女对应的就是我们讲的天地之间的六气。
天地之间的六气变化,这就是我们人所生活的范围之内,天地给我们创造的这个环境。然后呢,在三阴三阳之中又分为三升三降,怎么升呢,在下就要升,坎、震,就是说,阳卦要亲于阳,本乎上者要亲于上,本乎下者要亲于下,就是说阳卦它要向着阳,它要升,阴卦要向着阴,所以它要降,所以产生出艮卦要升,震卦要升,坎卦要升,三男要升,三女要降,这三男要升首先第一点就是震卦,震卦中医里面相当于木,象征了厥阴肝气,(大家把这个记下来)厥阴肝木之气,坎卦呢?它主要在脏腑里面对应的是少阴肾气,艮卦对应的是太阳膀胱之气。

然后讲三阴经,兑卦呢,兑卦对应的是太阴肺气,巽对应的是风木之气,对应了胆气,离对应的是心火,它这里的这个六气呀,讲的是脏腑的对应,如果拿着这个六气和三阴三阳互相对应的话,还有差别,这就需要进行后天变化,后天变化了以后这六气才能够跟那个内经讲的那个六气相互对应上,我们的这个黄帝内经讲的这个六气也分主气和客气,它的循行次序还不太一样的,乾坤之间呀它讲的有几火嘛,第一点是心火,离为心火,震呢,震为相火,还有一点是艮,艮卦道家里讲的是,它这里讲的是膀胱,膀胱讲的是民火,就是君、相、民;这是它对人体的修炼之中各种脏腑的变化的一个形容。

然后是胆肺之气,胆肺之气要降,然后坎中的一点真水要上升,这是我们讲的先天八卦它的这个数跟升降关系,基本就是这样。(大家再仔细看一看,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下,然后讲一下这个后天八卦)。

◆刚才有人问什么时候用的这个先天八卦

■这个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呢,都是讲究一个对事物的理解,这个先天是怎么回事,这个后天是怎么回事,这个理论通了以后再怎么用,而不是说有个东西有个盘有个表大家来回什么东西都按图索骥、照搬照用然后对应,跟加减算术的公式计算器一样,不要脑子有这个想法。

中国的文化简直是变化之妙存乎于心,可以随意变化的,如果有一点僵化的话那就不叫高明,所以说我们过去古代很多圣人很多大学问家,他对徒弟不肯说什么成方成法,说出来成方成法的运用的话可能把徒弟害了,因为这些徒弟不容易深思。所以呢,一个注重德性比较憨厚思维比较迟钝,但是对修养领悟比较高的人吧,他教出来的徒弟往往比较厉害,一个就是说,这种才华盖世对很多天地人方面都是勤精研深的这种人,··因为他把什么东西都讲了什么东西都说透了,这个徒弟就没有自己真正研究出来的时候,对事物的真正理解还是隔了一层。

现在给大家讲一下后天八卦,后天八卦,首先数记下了,还是一样;再回到刚才的先天八卦,就是说,象我们古人讲的,先天就是天地定位,先天都是讲究方位的,后天都讲究变化,这个先天的这个方位呢,看天地之间的这个大象、垂象;大家记住这个以后,就是说,可以对事物本源的变化进行一个去分析,然后是,有了这个变化了以后,就用后天八卦来,后天是什么,后天是水火立极,水火立极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天地既生了以后,然后,分排天地中,产生这个中就是人,什么叫人呢,其实我们这个人,也不存在的,我们自以为天地之间,天地之气相互交感而产生我们这个个体,认为我们这个个体实在已经存在了,然后以我们当下的立脚处为根本,再去分辨万事万物,这就产生人的这个本位。

而人是怎么样产生呢,一个是用思维、感情、脑力各方面都是靠水火不断的去交涉引起的产生的种种变化,后天就是水火立极。水火就是衍生锻造万物。你看这个后天八卦画这个,北方,坎,就象征着我们中国的北方,是一片寒冷,北寒嘛;南,南为离,离卦,那就象征南方比较温暖,潮湿;这个后天八卦他是根据我们大陆、中国的这个(方位)体系建立起来的,你要是拿到澳洲或者拿到美国,这个后天八卦就不是,这个后天八卦就需要转一下需要变化一下,以及欧洲都有些不一样了;坤,地是坤,就代表着我们中国的西南部,西南部它是整个是比较潮湿,兑代表是西北部,是山泽之气,这是代表我们整个西方,这个西北部特别干燥,巽为风雷之气,东南方向。大家看这个数,坎数一兮坤数二,这个数是过去古人根据后天八卦列出来的数,文王·这个数大家先不要问为什么,先把整个这个图里面的这个数先背下来,以后就慢慢体会到用处,坎数一兮坤数二,给大家背一个那个口诀吧,这是过去很多人学这个的时候,对,就是这个,已经给大家贴出来了。

我们人体的气机的变化也主要的是法用的是这个后天八卦,上为心火,下为寒水;左路是肝木升达,右路是肺金敛降,大家来看一看,然后,由于这一点坎水,水中阳气升作,然后是兑卦,兑卦在类别脏腑的时候大多是类别膀胱,膀胱经,然后是震卦,是肝木之气升达,然后是巽卦,风木上扬然后是化火,火生了以后然后是化土,这个是坤卦,然后土生金,金气敛降,这个是乾卦,乾卦为何在这出呀,乾也是属于肺金,它代表的是阳明之气,阳明之气敛降,最后是寒水。很多人拿这个后天八卦经常来类比一年的十二月份,气候的变化以及时间的变化,就是说,我们看这个后天八卦,来应用,第一个,就现在摆的这个简单的后天八卦,它代表了两个含义,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方位,因为具体的卦,每个卦的方向吧,它在一个时间段内,它都代表一个时间顺序的发生发展,然后这个具体的方位变化,我们对后天八卦已经理解了以后,可以简单去运用它这种代表时间这种空间的方位的信息。

刚才师承好跟大家说的十二消息卦,这个十二消息卦又叫十二辟支,它那个是方圆图,对应的是一年,一年里头的变化,这个你也可以贴出来。当年伏羲画卦的时候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有两种排列,一种是方图一种是圆图,方图呢,讲究的是方位,根据每一个卦位的方向的分布可以判断事情发展的这种方位方向;圆图呢,也是六十四卦,可以分变出十二消息卦、十二辟支也可以分成这种按六十四卦排列,每一卦都有它具体这种所表达的时间空间的变化。

这个后天八卦大家仔细看一下,因为这个图呀,在我们人体的脏腑气机变化之中是经常用到的,这个图所表达的就是一个用周易易经就是六爻卦象进行算卦的时候它代表了时间的变化,每一卦卦象产生动摇了以后就会时间方位就发生变化,还有一个六十四卦那个方图所反映的方位的变化。

我们现在再来看这个后天八卦吧,就是说北方坎水代表的是我们的肾,这个南方离火代表是心火,东方震代表厥阴风木之气,这个西方兑代表是太阴肺金之气,下面这个西北方这个乾卦呢,在一般脏腑中来说代表的是大肠之气燥金之气,也就是肠胃之气,肠胃这个阳明燥气这个下潜这种现象,坤卦,这个代表太阴脾,艮卦,其实,这个代表的是太阳膀胱之气,阳气在最外一层,大家再回来看这个震卦,震卦又叫一阳起震,它的阳气为最内一爻,就是说这个事物阳气从内部刚开始萌发一点萌芽,这是震;然后是由震卦到巽卦,这两个卦又是一个过去说一个按六爻卦来说有一种说法叫交互卦,震卦一变为巽卦,这两卦是互相变现的,所以说,风雷互现,在中医里面叫肝木呀,风木之象,木气一郁热以后马上化风;这个巽卦在脏腑里面怎么类比呢,有人类比成胆,我觉得还不尽然,它类比的是什么,是厥阴心包经,厥阴心包经的这种风木相火之气,木火之气。

大家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问一下,简单做一下解答,大家没什么问的我再继续给大家继续讲,就是说我们学习这个先天八卦跟后天八卦,只是拿来以后去理解它,并不是说它是一个千篇不变的这种定律,也不是说它是一个准绳什么的,而是理解古人是怎么样来认识天地之间还有我们人类脏腑之间的关系的,它是怎么表述的,它既然这样表述出来就有它的用途,就它的原因就它这种表达的这种关系,但是呢,它这么既然一用了以后就有它的方式和环境,已经就僵化掉了,我们必须找到了合适的这种方法,找到了合适的这种场景来运用它们的时候才能够正解,而不是说不分任何的一个场景就是僵化的来理解,把它的数它的象来进行套用,这个就会产生很多种误差。

你象,对于我们理解一个事物的时候,你可以拿先天八卦也可以拿后天八卦,你也可以用河图和洛书来进行不同的理解,以致于,就是说五行有五行的解法,三阴三阳有三阴三阳的解法,医学跟道家就是说各种解法还有着些许的不同,在这种不同之中呢,他们又有共通之处,共通之处是什么?都是对事物的这种,事物的现象进行一种类比一种阐释,所以这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不同就是在它们阐述的角度不一样,反映出来的应用的这种变化的这种信息就是图像也不一样,卦象也是不一样的,本象是一样的。

所以我就给大家讲,先天八卦天地定位,它讲的是我们对整个天地生人变化这个来源进行理解,我们把它进行理解揣摩了以后,把它再运用出来。后天八卦也一样,后天八卦是人已经既生了以后,这个天地之气的变化,也就是我们人体之间的这种营卫交流,脏腑之气的升降。
我们人既生了以后,因为各种不同的这种现象,然后,由各种这个气机收藏然后化生为脏腑,这就是五脏的形成,五脏各藏精气,然后是六腑的产生,然后才是皮毛血肉骨才不断的产生。由于五气的内在这种凝聚,然后外在的肌肤血肉才逐渐产生的。所以呢,总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发展过程,有形了以后,有形的气血再产生之间的交流与变化,所以说呢,这就要清楚一个问题,人类的脏腑是怎么化生的,这在《四圣心源》的<精华滋生>、<脏腑化生>里面都简单讲到,大家回去可以把《四圣心源》<天人解>的部分看看。

今天我给大家说过要讲一下先后天八卦以六气这种之间的关系,现在呢,就是说,关于六气,我现在简单给大家讲一下厥阴风木的这一气的变化,也就是这个东方震雷它所产生的在我们人体所产生的生理现象,厥阴风木之气,内经里讲的是东方生风,风生木,所以说风木之气来源于东方,这种风木之气在于天地人各有应象,天为风,然后是在人则应象的是肝脏,在地就是木气,它所代表的是一股升达之气,我们人呢,是足厥阴,足厥阴呢是风木,还有手厥阴,手厥阴是相火,也从化于风木之气。

在历代医家对于我们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解说里面,几乎所有人都缺了一块,就是厥阴风木这一块,对于厥阴病的来龙去脉理解得不够深刻,而黄元御先生呢,独对厥阴病厥阴风木之气理解得十分透彻,由这一点厥阴风木之气来贯穿整个六气之变化,这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种解说,由于这点对厥阴风木的这点理解呢在于很多大病危症重症上就可以独辟蹊径,就是说,对于诸多纷杂的问题一目了然,象古人说的湿热臃结的病人比较难治,又得化湿,湿为阴邪,可是化湿又助热,种种说法,又不能光温,温了以后,本来是热气郁结,更会化为风燥,会产生伤阴。

为什么在黄元御先生的书里面在诸多用方之中桂枝用得比较多,很多方子里面都有桂枝,这个桂枝呢,不一定要用,但是这个桂枝呢,是黄元御先生垂法就是说表法的一个表象,这时候厥阴风木之气已经不升了,你可用桂也可不用桂,可用桂的时候是要助长这个厥阴风木之气的温升,不用桂的时候是什么,是厥阴风木之气已经燥烈了,这个时候适当少量用桂枝三五克,或者用点柴胡,走血分的话你可以用点川芎来表达这个舒达之意,所以说呢,黄元御先生的方子可以套用,但是,如果不知道变化的话,就会经常没有效果,很多人就经常对我讲就是说,黄元御先生的书也看懂了,用的方子没有效果,没有效果就是对黄元御先生的这个表法还没有揣摩透,这个方子都是死方子,黄元御先生的方子也不是什么验方,不像仲景,仲景的很多方子都是古方,古方传下来的时候它的效果运用都非常广泛的,然后仲景再把它经过筛选摘取然后再排列出来。

所以说黄元御先生的这些方子只是根据这个表法随机排列的,它很多方子都可以互相印证相互贯穿的,大家一看方子倒是很多,其实很多方子就是一个方子,只不过是加减变化而生出来的。东方,厥阴风木之气,木生于水,成于土,然后是生火,木生火;这个土气相克,木和土是相生相克的,正因为有土气的克制所以才能够成,所以木是成于土气的,而在临床之中的话,凡是诸般虚损或者是久劳的病人的话,七八成的病人都具备了弦脉,弦脉是什么,弦脉就是人体这个阳气升达不力,不能够和升,产生了阳气的淤滞,淤滞久了以后,就会产生这种弦脉;弦脉有两种,一种是浮而弦,还有点臃滞之象,这时候直接可以用桂枝,用桂枝汤进行加味,或者用桂枝汤加上理中汤,从中土开始疏导;如果这时候脉象是弦细而少胃气,这个时候呢大家可以直接从中土运化,直接从建中土培养中土然后酌以培土疏木来进行治疗。

再进一步呢,就是说,木之不升因为下焦水之不温,所以用附子理中汤然后酌以少量的桂芍,在临床当中呢很多人就是说,关于木气不得升达一用桂枝量就太大,黄元御先生的书上就是说桂枝量不能用太大,木气不升的时候本来就生意不达,这个时候你要去升它,就得适当的一点一点的去用它,不能说他本来就迈不出步子你一下叫他跑叫他跨出很大的步子,这个木气一下就会起来风燥,所以呢,对于很多木气淤滞不得舒达的时候,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还会舍弃桂枝,先去滋水涵木,先去用一些归芍胶地这一些营养肝木的这一些药;就像一根小树苗一样,小树苗为什么长不起来,没水,所以要浇水,土壤不够你也得找点好土,然后才是阳光,所以说呢,在于这三方面都和合了以后,这个厥阴风木之气才能和升。

这点掌握了以后,百分之七八十的病人可以说你都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厥阴风木之气从足走胸,足厥阴从足走胸,手厥阴从胸走手,所以说呢,这个厥阴风木之气呢,足厥阴升而手厥阴降,足厥阴升于足手厥阴降于手,提到厥阴之气了以后,我们首先提的就是足厥阴肝木,这为什么?这在我以前讲课之中也讲过,就是说相对于足厥阴来说,手厥阴的经气要弱,经脉循行要短,所以呢,气弱从于气强,所以说,就是说从化,伤寒论讲六经变化的时候只谈足经不谈手经也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不是不谈手经,在后面这个变症坏症之中,还有手经这种经气的变现。

对于厥阴风木这一气的深刻理解,对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这一类慢性病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糖尿病,糖尿病是什么,“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这个谷入于胃吧,凝精于肝,第一步,然后是脾气散精。这个谷气是什么,水谷精气呀,它经过胃这种腐熟磨化了以后,这个精气先散于肝,通过肝气的舒达以后然后脾气散精,这在现在这个西医讲的这个生理变化之中也可以得到印证的,这意思就是什么,这个脾胃呀,这个磨化吸收;对于水谷之精,然后进行布散的时候是靠这个肝气的升达来产生的,而这个糖尿病,就是因为我们吃了这个饮食水谷这个精气吸收了以后,不能够布散,藏在血管里,一吃完饭了以后血糖会非常高,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血糖下不来,就产生了现在说的糖尿病。

这个糖尿病应该不叫糖尿病,西医的糖尿病应该叫血糖病,很多糖尿病人尿糖不高,只是血糖高,糖尿病人就是血糖高,而且在饭后多少小时以内这个血糖不能够回落不能够回复到正常,这个就是吃饭了以后肝气不能够舒达,饮食的精微之气抑郁在营血之中布散不开,就是从简单一点血糖高进行取类比象,就类比到我刚才说的这个,类比到这个然后怎么治呢?

这个营血里面淤滞住了,大家知道,这营血里面,营为什么,营为阳气呀,营气里面这个血呀,营血藏于肝木呀,血藏于肝呀,这肝木之气就是宁折不弯的一个特性,一有淤滞的话它马上要爆发,所以呢,这个营气淤滞了以后,马上就会产生这个风火燥热之气,所以呢,历代医家来治疗这个糖尿病治法之中,首先一法就是第一凉血清热,这叫对治。

但是呢,大家都知道,营血的淤滞是因为肝木不足以升达,并不是因为热气一直淤滞在这个营腑里面,这顿饭你清完了以后,下顿饭你吃完了以后营血还继续要郁热,所以呢,在治疗这个糖尿病之中,疏木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要疏木,木气为什么不升,就要培土,培土所以疏木,怎么样培土,参芪并用;怎么样疏木,柴桂芍;土木不升呢原因是寒,所以呢很多病人要温阳。

而且呢,我们现在很多病人就是糖尿病的来源是什么,长期生活饮食不规律,劳累了以后,元气匮乏,元气匮乏了以后,下焦元阳不足,不足以温化,而后天呢又因为饮食过多肥甘厚味,吃得饮食东西营养东西太高,你看我们吃什么,吃这些肉食呀这些高营养的,它都是阴精呀,需要消耗这个元阳之气去炼化它,如果你元阳东西炼化不足了,就会产生什么?高脂血症,是不是,高胆固醇,血液里面这种淤浊的东西太多,化不掉,脂肪肝等等一系列,也就产生了,还有更有甚者,就是说,还有得前列腺炎,前列腺炎也是前列腺的淤滞增生呀,怎么样的,这也是下焦阴气··,所以说呢,既然是这样,在我们治本的同时,暖水燥土疏木的同时,你要想想,血管里面这个淤浊你要清掉这肝经的淤浊你要排掉,前列腺中的这种淤滞你也要破掉,也要看清楚这个病的这个表象,相应的加上一些引经药物。这在临床当中要通过病人的脉象,通过对病人的种种症状的变化问诊去了解;所以说呢,糖尿病呢,跟过去古代所说的“消渴”有所不一样,但是呢,简单用“上消”、“中消”、“下消”来解释糖尿病有它非常不合理的地方;解释糖尿病的一点呢,就是用厥阴风木之气不得升达来解释它,你看这里面解释已经非常清楚了,所谓的厥阴风木之气再上就会形成上焦的风火相煽这种燥气,火能克金,克的是什么金呀,是太阴肺金之气,太阴肺金之气本降,克它,它就不能降,所以呢,肺气就不敛,肺气不敛出现什么呀,肺金之气是阳明燥气呀,燥气不敛就会出现口干干渴,如果要多饮呢,必然是有阳明胃气(热),很多糖尿病病人,渴而不欲饮,渴而少饮,大家都知道,有肺燥但是胃没有燥,所以在用药的时候你要清肺你不能清胃,清肺的药和清胃的药要截然分开。

你既要温脾胃的话,下焦你就得用干姜,你要清肺的话,你上焦天花粉,哪怕石膏知母都可以用,但是你下面脾胃既然是寒的,你干姜也必须得用,所以就要寒热并用,还有就是因为木郁了以后,你要考虑到它的阳明燥金之气不降是因为少阳不降引起了阳明不降,还是因为阳明之气已经囤结住了,是阳明之气不降为主呀,所以要分清标本,有的病人是因为阳明不降用柴芩芍疏解少阳以后,少阳之气一降,阳明之气自降;很多问题的这种表象,就是内经所说的必先其所因而伏其所主;这个治病就是这样的尤其是慢性病,它的每个症状你都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然后去怎么治;先治哪个症状后治哪个症状,然后才能达到这个厥阴风木的这种和升,这是最根本的目的,关于这一点我就延伸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下。

◆问:“厥阴肝火是走足少阳胆经还是走手厥阴心包经?”

■答:首先呢,这个问题反映了很普遍的一个问题,我给大家讲一下,首先这个火字不要乱用,因为在黄帝内经里面讲过,对于我们人生活在这个地球的这个环境之中,地球是什么,大气举之,然后呢,风寒谷荡,火气游行于四周,就是说什么,这个火是无处不在的,六气有余皆可化火,我们人身体生生不已的一口元气呢,然后周游六(须)然后变化不(拘),在全身周游的话,只要凝滞在哪一点哪一点就化火,为什么呢,举个通俗的例子,它就像一股能量就像一股阳气,只要淤滞了,局部淤滞局部就会产生能量的这种淤滞,局部就会产生化火的这种淤滞现象,所以说呢,足厥阴肝经没有火,因为它是阴经,它不会有火,它是有什么火呢,足厥阴肝经淤滞了以后,产生什么火,产生的三阳之气不降,这个我也得给大家讲清楚,由于肝经不升的话首先影响的是,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就好像是打水的一个辘轳一样,就好像一个循环的一个圈,你这边不升,你那边足少阳,少阳之气,胆经之气想降也降不下来。

所以呢,足厥阴肝经不升,在上的话就容易引起少阳胆经之气不降,所以就口干口苦呀,是不是呀,这少阳相火就出来了,耳鸣、头眩、目痛,是不是,少阳相火就起来了,相火就是胆火,是不是,再者呢,由于足厥阴肝经不升,引起了手阳明大肠经也不升,在下就会有些疮,便秘,痔疮出血等等的现象,阳明燥气。

在这,肛门在中医叫什么,叫魄门,魄属肺,肺气不降,然后呢;这是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呢,手厥阴就不一样了,手厥阴是从足厥阴肝经,从化;但是呢,它要是厥阴肝木之气不升的话,手厥阴心包经可以自现,手厥阴心包经是相火,它自现的话也会显示出来,就是说,由于足厥阴肝木不升的话,上焦会心烦,躁扰,这就是厥阴心包经这种现象。

◆问:旱半夏与水半夏、清半夏、法半夏有什么不同?

■答:旱半夏跟水半夏它两个是质地的不同,清半夏跟法半夏是炮制不同,旱半夏是道地的,是好的,水半夏呢,是次一点的;清半夏法半夏是讲炮制不同,一般的话,临床上,清夏吧,一般讲是化痰的,法半夏是理中的,姜半夏是止呕的,不同的作用就不一样。

◆问:能不能具体结合医理发挥一下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答:我开始刚才给大家讲的都是这个,先天八卦为体就是讲究的是这个云出天气雨出地气,天地之气互相往来的话,产生的话就是天地而生六子,就产生六气,说六气的变化,这是先天八卦,六气排列,各有其位。后天八卦就是说,人既生了以后,后天水火用事,以七情为用,就产生后天八卦的这种脏腑经气的这种互相的生克。

行,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问:后天八卦里面乾坤和坎离的关系怎么理解?

■答:后天八卦的这个乾坤又叫天门地户,它还是讲的天地的变化,乾呢,中医里面很多人把它类比肺经或者大肠,讲的是肺气为最高,用肺金来理解。坤卦呢,坤为脾胃,脾土,中央戊己土化生万物。坎离呢,是讲水火的这个根源,我们人身体的气机变化都可以用水火的一来一往,水火的变化来产生来理解脏腑的生成,气血的化生,可以用这个来理解。

下一节课主要重点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我们人是怎么样生成的,精血是怎么样化生的,脏腑是怎么样生成的,大家可以把黄帝内经相关的篇节跟章次看一看。

下面对答:

◆问:老师你好,我想问你一下关于这个相火,我有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首先第一个,这个相火,在生理状态下好像解释成少火,在病理状态下解释成壮火,关于这个相火在病理状态下,它应该是类比于虚火呢还是实火,是不是一定是虚火,就是关于相火的虚实的问题,

■答:这个问题的话,就证明你对医学的这个道理还有点迷糊,内经说,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一谈到实,有其实必有其虚,这是内经里讲的,就是说,方虚方实,邪气盛,为什么邪气盛,肯定精气有亏的地方,它才会邪气盛,是不是,所以说谈到实的问题的话马上就要联想到虚的问题,看到虚的问题马上又有实的问题,所以说呢,可以抛开虚实,简单看这个六气的太过与不足。

因为六气在全身循行的话,从厥阴肝木之气来看,厥阴肝木不升的话,你可以说它虚,因为它升不足,你也可以说它是实,因为它淤滞有余,所以说这个有余和不足,虚跟实都是相互的,你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你可以随便叫它,你理解了以后你就可以随便用虚实,你不理解的话,你觉得虚实你必须得找出来一个,到底是虚还是实,能听懂吗?

◆问:还是不太明白,您刚才说的那个有虚必有实,您提到邪气盛了肯定有虚,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实际上来说它有一个主次的关系,你比喻说这个病人本身就是正气比较内足的,但是他感受的风寒邪气比较重了,同样也会产生外感病,有些吧,譬如体弱多病久病的病人呀,他感受一个比较轻微的着凉他也同样会产生外感,这就有一个虚实哪个主次的问题····

■答:我们今天讲的是六气跟相火的变化,这个外感六yin呀,yin就是太过,外在的六气有太过,但是太过呢,又有它的不同的程度,你讲的是这个,但是这个太过的程度不同呢,我们另外谈了,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虚实,你就不要讲外气,先讲本气,···打断···

◆问:咱们换个例子吧,就拿这个肝来说吧,比喻说咱们说肝火旺,就拿脏腑辨证里说的肝火吧,就是肝火上炎这种,您说这个肝火属不属相火,就平常我们说的这个肝火,可以认为相火旺,肝会化火····

■答:你很多概念你都没搞懂,就是说,肝火这个词可以用,不懂的人用怎么用都不对,为什么?因为肝经就没火,我刚才不是讲了吗,厥阴肝木不升达的时候会产生化火,这个火从哪来的?(插:少阳来的)这个你要搞清楚,这个不一定是少阳来的,全身六气有余都可以化火,它有时候,因为厥阴肝木不得升达,阳明就会产生阳明之热,也有少阳之热,甚至会产生太阳之热,就是说它会,这个热自三阳寒自三阴,这就是六气它的变化的不同,因为这个六气,这个三阴之气不得升达,肝木之气不得升达,它淤滞在中焦了,它没有彻底的郁陷下去,这个郁吧只要一陷,它下面肯定是寒的,三阴呀它的阴气不化了,三阴经阴气不化它肯定是寒象。

在下它肯定有寒,在上吧它肯定有热,但是呢,只要是厥阴肝木之气不得升达的话,它总归是个阴象,化火归化火,化火是现在所住的现象,就是说,(插:从哪来的?听不太懂,可能和自己的学的知识比较窄····)你简单讲一下吧,什么叫君火呢,君火大家都感觉不到,君火就是人体后天水火立极的这个主宰,就是说,灵瞑不寐的这点神识就叫君火,我们君火呢就是要保持我们脑子要清静,是不是呀,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就是说你要清静的话,三阳之气就能降,你的五志欲望就不会泛滥,相火是什么意思吧,就是君嘛,君就好像是皇帝一样,皇帝是不需要有多英明的,皇帝只需要不要有所偏好,全面去看待问题,听取八方的意见,体会各个能臣的用处,然后去知材善用,这是皇帝,皇帝是没有特殊才能的。

然后是相火,相火是什么,我们人体的相火就是一股元气,这股元气的作用它可以扶肝它可以暖肾水它可以通调水道它可以变化万千,它可以滋生气血,这就是相火,我们身体活着用的就是这一口相火,就是靠相火来进行全身的这种,以及生理的变化都是靠相火。

◆问:相火可以理解成是元气所化生的吗?
■答:对,是呀。

◆问:那为什么李东桓又说相火是元气之贼呢?这个相火是指得壮火吗?

■答:他的相火呀,只能是这个,相火呀要不安份了,相火要上逆,相火上逆叫什么,你就像皇帝忽然权力不足了,底下太监大臣们或者是地方一些官僚拥兵自重,(皇帝)他说不动他了,他不能兢兢业业的执行自己的任务了,这就叫元气之贼,这个时候呢,元气就会走泄,元气是不断的周流不息的,这个时候相火它所行就是逆了,元气就会泄漏,这个时候讲的是什么,这个相火还是肝,我们讲的这个肝气需要和升,肝木之气要升达,万物才能滋生,是不是,这个时候相火呢,肝木之气不升达郁滞了,就会破,其他的正常的运行就会受到它的干扰,干扰了以后就元气泄漏;再就是肺气不降,肺气不降就会产生盗汗呀上焦的一些流鼻血呀,在下焦就会产生亡精失血呀,中焦就会呕吐呀这个脾胃不足,九窍失聪这些,这些都因为肝木之气不得和升,所以过去我们古人讲的就是说,肝即相火,讲的是从这点道理讲的,我今天给你讲的相火的意思是我理解的,但是我认为我理解的这个是正义,这也是从原本中医的释义的角度来解释也就是这个道理,···(插:能明白点了,比刚才感觉是明白点了,但是您看书上有的相火可以通俗的理解成人体的阳气的作用似的,它可能指的是生理上的那个相火的吧,但是您看五脏皆有相火呢,你看心脏存不存在相火呢?)五脏就不存在了,什么叫五脏,脏者藏也,它藏的是精气,它把元气藏起来了,你看,什么叫肾脏,就是一股闭藏之气叫肾脏,没肾脏呀,它叫藏呀,什么意思呀,就说元气走到它这个位置元气开始藏了,故名曰“肾、肾藏”;就跟我们一样我们到了北方了,一看,哎,到了哪啦,到北京了,没北京,只是我们到了这块地方了,我们叫它成为北京,叫它北方,然后我们又走,哎,到了南方了,我们往东走到了东方了,这是一个方位,这是一个名词,我们到肝了,哎,肝脏,肝藏血肝藏魂,都是讲的藏,所有的名字用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说它这里是一股升达之气的来源,把这名象都破开···(插:现在关于这个相火好多说法都不太一致,好多书上···)那我说的这个相火你理解了吧?(我明白您所说的相火是什么意思,但是···)行了,那就够了,那你就仔细体会体会我说的这个相火的这个意思,等你真正明白的时候,你也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了,你哪个都不明白你哪个都拿来比较,这是知识分子考古学家做的事,跟做学问一点关系没有,做学问就是拿心去体会,它为什么这么讲,到底是什么意思,真实的体会到了以后··(插··)你再来说(插:那平时说的什么肝气相火什么三焦和心包都说是···)关于三焦和心包我下面讲脏腑生成的时候慢慢就会讲到,关于你脑子里什么是三焦什么是肝,你还没有真正的体会得切实,你搞清楚了以后再来搞明白这些东西,你现在谈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早,你就搞清楚相火,相火就是人的元气,相火就是元气之别识,就是它一个别名,是不是。

什么叫相火乃元气之贼呢,你看相火什么时候当贼,相火上逆,相火外泄,是不是,这都是有名词,就是说,你就说宰相,宰相一定是好人呀,宰相不干好事了,你说是不是,他肯定是元气之贼了··(插:谢谢啊,我听了您讲这课对这理解可能就更深刻一些)就是说什么东西都要贯穿,把整个名象都贯穿,脑子里没有一点一毫的这个名象,什么名象到你脑子里都是没有概念,过去我们老师讲的那样,我们学中医举个简单例子就是我们见一把锁,不会开锁的人见一把锁,哎,锁住了,这是个难题这是个东西这是个障碍,但真正对于行遍天下的神偷来说,这个锁在他脑子里面是不存在的,他就觉得很简单,只要一碰上它就开了,所以他脑子里没有障碍,所以我们学中医也就象那个神偷一样,见到了先天后天八卦,见到了乾坤离坎,见到了心肝脾肺肾,脑子里没有障碍,我们一看到这个词脑子里是空空的,这就可以了,这就可以觉得,哎,我中医学通了,你一见到它你就,哎呀,我有个新奇的理解,这个怎么怎么回事,那你自己就把自己害了,听懂了吧,好,今天就到这,讲到这里啦。下节课讲“四圣心源”<天人解>。再见!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6/30 22:42


本贴由壁水云间网友整理初稿,八卦这个贴子难度较高,有整理不清之处请指正!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医道渊源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5 21:14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以前呢,给大家讲过神农本草经的一些基本的药物。从那里就说我看到大家对医学的六气气化这种根本的变化不太了解,所以跟大家统一认识,然后对六经气化讲了一部分。

这节课呢我想就那个中医最基本的这个传统的医道从根本上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讲解,这样对大家以后对很多内经里的问题有着一个更深入的看法。

以前给大家讲了六经气化的一个过程,推荐大家看的是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有关六气解,看完六气解的时候就说我觉得大家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有一种看法吧,提出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与黄元御先生的理论有类似之处。确实是有类似之处,但两个深层次理解的角度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说黄元御先生所对医学的理解所领会出来的这种状态,他到底是不是这种传统医道的真髓,他到底是不是全部的这种传承。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所有文化起自于所谓的开天辟地,天地鸿蒙的时候,伏羲画卦,这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开端。然后是衍生出来了先天八卦以至于连山归藏诸多易数的演变。

而作为正统的传统文化来说,是伏羲画卦文王是说卦然后是孔子系辞。在这个人文文化传承的顺序中因为这个易经对人天道理的理解然后产生出来不同的用,儒家主要是传承人文文化这方面的,道家主要是通过这种象数方面的而不主要是理这方面的,所以产生出很多流派。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还是来源于易,因为咱们中国这个所谓这个易啊它是包罗天地的,是整个天地人是整个天地人与宇宙的变化的奥秘都囊括其间了。所以他不是局限的,所以他可以从这里面囊括整个人类以至整个世界文化的变化。而中国文化在这里就独得了他的神髓,我们今天就是根据至于说伏羲是如何画卦的至于先后天八卦如何的产生这点也不好说,因为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我们只能根据说我们后人从前辈这里然后是流传下来的这些资料是如何研究如何去领悟的。

现在贴出来了这个河图和洛书,过去古人说河出图、洛出书,伏羲时候有龙马出于孟河,所以有河出图这个传说,又有大禹治水时候有神龟出洛水所以有洛出书的说法。这两个图呢就是包括着整个医学还有整个道家的整个学说变化的一个开端吧,都是从这里演化出来的。他包含着就是说一种对天地人的一种认识。

先给大家讲一下河图,河图大家看了中国古人呢就是说他研究数的时候,开端的时候以阴阳,这个河图呢最上面这副是河图,上面没标出来,下为一六,上为二七,孔子也曾经说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十地九。这就是讲的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互相匹配,产生这种天地变化。然后以十数就是从一到十这十数来以配天地之间的这种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十进制吧。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北方水,大家看这个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卦有实心的有空心的卦,空心的代表阳,实心的代表阴,阴阳相互匹配。中间的这个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那是十个黑点,天为阳地为阴。整个这个卦吧就说他是教你们怎么看呢?他是分为内外两层。但是内外两层又各有变化,首先谈阳天一生水这一个白点代表什么代表阳水,就是说阳五行,五行里面又分阴阳,有阴五行与阳五行,代表阳五行之间的水。水生木,就是三点就是内卦了。然后是水生木,三个白点代表阳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土位居中,然后是九个白点土生金,这是阳五行的这个整个的图。

与它斜方向的还有阴五行,阴五行也一样,也是这种生化的这种方式。再来看,六个黑点代表水,水生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水生木木生火,两个黑点然后,火生土,十个。所以呢,这个河图是个阴五行,阴五行和阳五行相互错综产生了一个变化。有人说他是属于先天还是属于后天,不是属于先天也不是属于后天,它是属于先后天之气相互错综产生了这一种对于人生既生于天地之间的变化的一种用图象的一种阐释,不是属于单纯的先后天的这种简单的问题。

所以说呢,这种河图它讲的是生生不已之道,就是说大家看他是这种顺旋就是说这种右旋的话全部是五行顺生,在这一点上它讲的是人生这种生理气机的一种变化,七情不断的这种变化。而黄元御先生呢,就是以河图作为一个阐释人身体营卫气血变化的脏腑生成的一个根本的一个现象,作为一个借鉴产生的黄元御的这种学说,大家可以借鉴河图的这种阴阳内外的关系来进一步理解黄元御学术。

可以随机提些问题,阴五行阳五行相互重叠产生的这种阴阳顺生的这种五行顺行的这种现象。它是自然界自然发生的一种现象。好比自然无处不在,就是说自然而然无为之道,道家是这样理解的。最中间还有一点就好比太极的一气,一气呢作为四个点正好是五行的四相属土,土位居中。这一点恰好是黄元御学说的最直观的表现,天地之间阳生阴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之水跟地六之水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北方主水,主藏精,为肾之所居,阳五行这一点代表元精元气的发源之地,藏精之所。而这个阴五行这一点阴水它又代表着浊精,这两点是有区别的。同样这五脏是五神脏,五脏生成这个道理,五脏生成然后有阴阳气血的变化。

大家看左手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这个内在的三个白点代表阳魂而外在的这八个黑点代表游魂,这种魂气浮散的这种状态,但是魂皆是阴,皆是阳气生发的一种现象,所以说内在阴阳又各有它不同的表象。就好像底下这个元精与浊精,上面这两点是阳火跟阴火,因为在五行里面,在五脏藏神里面,心藏神,这两种阳火跟阴火,相对应来说有元神与识神的这种差别。

中土代表脾胃,中土藏意呢有两种,如果五脏藏神神气安藏固守的话代表这种真意,如果这个中土藏意不固的人那他对各种心神意识的控制就比较差,所以说他两者在表示上有差别,我自己的简单理解给大家讲述一下。大家如果对这方面有了解的话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互相探讨一下,要不然我自己讲解的话自己讲解以下比较生涩。关于这个问题吗本来就是个人的一种理解感受,慢慢感受以后理解以后慢慢应用到临床对宇宙自然的认识。

至于就是说河图这幅图它的阴五行阳五行这个排列的顺序内外这个方法完全可以代替黄元御先生所排列这个四相属土的五行脏腑生成的这个变化。把这个河图学说掺杂过去会大大丰富黄元御先生的医理道理,还可以佐助临床解决许多问题,这是这个河图全面的。

这个师承好说奇数代表了正旋转或顺时旋转。

这个话我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或者有什么讲究,这个我不大清楚。因为在这个河图里面讲的都是说五行顺生,不论是阴五行还是阳五行,代表着这种阴阳交错五行顺生的这种道理,它也不是代表奇数啊偶数啊这么简单,觉得它是代表阴阳的一种表象。大家简单看一下然后我给大家,因为这个河图洛书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发源一个开端,很多关于天地人的道理在这其中得到。

现在给大家谈了河图再谈一下洛书,河图是生化之道,洛书是制化之道,一个代表生化一个代表制约。大家看刚才的五行全是五行顺生。这个洛书就不一样了,洛书也是北方四周分别就是说四周分裂,代表八卦的一种方位。而中土代表中央土。关于它这一点呢跟河图又不一样,河图是阴阳五行总共是十位,而这里面只有九宫。所以这种九宫变化呢就讲的是。而洛书呢,中间五天圆地方。河图它应该画成圆形而洛书呢画成方形。这两种就各代表了就是说河图代表生化之道,属阳;洛书代表制化之道属阴。所以两图一方一圆,所行的方向也一左行一右行。   

中土五,土克水,克下一点阳水,下一点阳。从这一点开始以后。行制化之道,阴水。水克西方然后阴火克阳金。阴金克阳木,阴木然后再克中土阳。以阴克阳,阴静阳动,以动治静,洛书它表达的这种含义。天地之间呢行生化,生化是什么呢?生化之道是木火之道。什么叫制化呢?制化就是金水敛藏之道。金水敛藏之道古人又说是金火之功。为什么呢?只有金火能熔冶万物,

所以说呢?河图这个代表变化它的金火之位是相互变化的。本来火来熔金金来敛火,这个是变,所以说呢在我们就是说所学的过程中什么应用这个东西比较多呢?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疾病吧一种是发生发展的脏腑生化的一种道理,一个是河图。一个是疾病要好转要逆于天时或者要逆于这个疾病发展的话,要治病的道理的话,有时也要用洛书。继承的话你要是克制才能够把浮散的元气慢慢收敛起来。这是洛书的制化之道,对于整个人身来说。有生化有制化,才能成其道。象道家所谓说得修道的返还之术什么九转机讲的就是洛书的这种智慧,就是不断的练己然后是返还制化。

第一点起源于中央之土,土克水。然后是用意念守己,守己是那个己就是中央戊己土那个己,把意念敛藏住了以后,然后通过土克水水气不浮动了以后,五行的这个克化道理然后逐渐的安藏,然后达到这种合于生化的道理。为什么?因为敛藏,心火敛藏水木才能生发,也就是说气机收藏了以后这种元火才能够逐渐升生,这在我们治病过程中的话,往下,寒凉苦寒派的应用能够达到这种水木的生发,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慢慢的学习然后逐渐的领悟到这点吧。

我们中医学说为什么历来有温阳学说有苦寒派。他们两者所走的道路是各有其方的。个有其方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有的病人呢通过温阳化气以后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而这类病人如果换过来他通过收敛金火这种治疗方法以后也可以达到最后元气的滋生,这一点在临床上大家仔细看的话也会发现。就是说很多病人恶寒、怕冷虚症病人,通过降气含藏清热苦泻的方法逐渐的达到四肢慢慢的温暖。然后是阳气的慢慢恢复。这种道理是有的,这种病例也是有的。

所以说这种病例暗藏着洛书的这种制化之道。但是这个河图洛书讲的都是大道理,临床应用还要结合过去临床的验案以及验方的应用逐渐的理会理解。要不然光知道大道理的话临床应用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说大家经常看病就知道。很多病人就是象以前明明知道是虚寒症最后用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很长久以后病人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又发现一种现象脏腑的精气逐渐匮乏,以前的许多症状得到改善,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在用了,再用的话会阳气浮散,生反而克。为什么,生化太过。不能收藏的话这个形质都受到影响。

所以古人看病的话也就是说,这个生化的道理是揭示天地之间人文万物万物发展的一个动向,而制化的道理它代表着就是说人定胜天。人类我们通过后天返先天这种不断的锻炼达到这种修道的这种目的。而在治疗过程中呢合理应用这种生化和制化的道理然后它可以达到一种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个关于洛书关于这里面大多数讲的是道家的返还之术。这种呢,过去道家的很多书中,都有阐述,我在这里说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我可以给你们引申一下,如果单叫我讲的话可能有离于这种医学。  

大家在仔细把这个河图洛书看看,认为有什么不懂的或提出问题,把这点知识进行一下圆融就是进行一下理解。因为河图洛书呢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大家对这两个图有了基本的认识了以后,在以后不断的学习中才能够利用它,要不然的话这个门入不了。河图的这个内容呢有人问过融入黄元御的医理很好,河图内容本来就是黄元御医理的一个阐发吧,黄元御先生的这个医理呢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五行顺生,就是由先天到后天,自然顺生的这种阴阳顺生的这种道理,它主要的是要阐述一种脏腑生化的。

而洛书里面讲的是一种制化的道理。参杂进去我们就是说修道啊一些治病的用药啊的一些道理。他两种阐发的道理还是有区别的。河图它是一种生化之道,河图的生化在于五行顺生,是法于自然界的这种道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这一点水呢,右行的话这就是制化之道这就是洛书,左行的话这就是河图就是顺生这就是河图,这就是生化之道。

现在先看这种生化之道。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先天河图的生化,而五行四相全靠中土来运转。这个图呢它列的是上下东西南北中这五方的这五个方位,而这五个方位列于五行呢它们又呈生生不息的排列。不论是这个阴五行还是阳五行。它们排列的顺序都是顺生的。

阴五行阳五行然后是各有阴阳的话即为五十五点,五五之数即为大衍之数。过去古人又讲大衍之数讲的是这个河图,是说天地万物这个滋生演化的意思是大衍之数。

一与六,刘金河问:一与六有什么内在的观念。这个不要看它表面的数是不是。我们古人讲的是什么?我们古人就是说这一到十我们古人把它类比于阴阳。然后在在这阴阳之中呢就说这一六象征着壬癸之水。大家不要看一六如果类比成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样在里面这样理解。一六象征着壬癸之水。二七呢丙丁之火。三八呢是东方甲乙之木。河图讲的是天人之间的这种生化之道。洛书是制化之道。两个都是讲的天人的。只不过是一偏于阳一偏于阴。

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吧。什么叫生化之道,这个我们人既生于世是靠什么呢?是靠先天的一点元火,那一点元火?肾中一点一点元火是不是,是天一生水,天一是人身体元精元气之根本。这个天一生水呢,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样是一气流行,在我们治病之间的道理是怎么讲呢?我们治病之间的道理我们生化之气不足的话可以用四逆汤,可以用大剂量的附子助先天元气的这种元火开达,而这个附子这一点阳气热它是一点元精可以直接深入肾水之中,这是阳五行,还有阴五行。

阴五行是什么?阴五行从中焦我们吃的饮食饮食生化了以后还是靠着先天的元火的推动,饮食生化这种浊精,浊精了以后然后发散靠的木气发散,然后化为奉养心神营血,然后是滋养全身,然后是化气,化气然后通条水道,通条水道以后变成二便然后是排泄。这种阴阳生化之道脏腑生成的道理皆在于先天河图的这种变化。

附中问:这个河图和洛书,麻黄开太阳是河图,双黄连没这个意思。因为河图和洛书它讲的是非常大的一个道理,麻黄开太阳它是助它也是助的是生化,这个双黄连对于有的感冒的病例来说它也是一个佐治。就是说河图洛书的道理不能这么说,可以这么讲吧,关于丹溪,丹溪应用了知柏地黄丸,虎钳丸等等方法,用苦寒坚阴这里面还有洛书一点制化的道理。这个洛书制化制的是什么?给大家讲一下,就说我们人既生以后,就是说这种七情过用,五欲纷杂,人这个欲望啊时时刻刻都是比较纷杂的,这个五神脏呢五神精神魂魄意它啊应该敛藏在五脏里头。五脏不能藏了以后它这个五神就会浮荡,神气浮荡了以后就是你在助它开发的时候,它本来脏气藏精就不足,到时候过度助它的生化以后藏精反而匮竭,这个时候呢先用的是什么?先用的收五脏之神,要五脏之精气要升达呢先得收敛五脏之气,敛降五脏之气开泻六腑之气通达了以后,腑气能够通达了以后,三阳之气才能够然后和降和这个敛藏,然后这个五脏之精就容易敛藏。

为什么说它许多有病的人他心情烦躁,想安静安静不下来。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通过这种制化的道理然后进行就是说金火异位,将金火之气敛藏。金气本来是个刑罚的克伐的将金气也那个什么他这个古人将什么苦泻,金欲折之。图画通说中的河图正好是我们这里的洛书,图画通说肯定印错了我们不用管它。这个一到十啊它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只是代表了这个表象,这个古人呢用一到十的数字来表示这个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一个阶段。

先天河图呢有人说是法天,就是说按照天道的运行,是天圆,后天的这个洛书呢形的是地然后是地方,这么讲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黄元御书中强调的少阴负趺阳为顺,刚才我又讲了制化的道理,制化这个道理是从全局来讲的,不是说从某一点来讲的。黄元御先生讲的这个少阴负趺阳为顺讲的是生化之道,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然后展开讨论讨论。有什么问题呢可以对于这个河图和洛书呢大家要先要把它这个图记下来,图要记下来然后呢图形的方位也要记下来,对于这个方位尤其是河图吧阴五行阳五行它内外之间呢最好能够在脑子里一目了然,然后再去理解它。在那个什么把它怎么样理解?把它不要看成是一堆数在那儿,而是把它看成一股气流动的这样才行,你如果河图摆在你面前是一堆小黑白点,是几个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几个数字这就没用了。它表示气机生化的不同状态是不是,由凝结到散由散到凝然后是这种黑白点表示阴阳变化的这种现象以及有了这种象的感觉以后,到时候内行人可以随便画一个八卦随便画一个图象你就是能够感觉到它内外的是顺吗是逆吗是和还是不和,就会感觉出来它的含义,要不然的话对于中医这个象这个卦象之说呢始终没有感应的话始终难以深入。

看的书再多也没用,制化之道首先是中央戊己土,它讲究的就是一个清心寡欲,对人的五脏五神的一个收藏。然后在医学治疗上我们大家简单用的这个治疗上来说,可以法象于六腑,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人吧,他吃东西吃的油腻肥甘的厚味比较重,这时候呢,尽管木火升达不足,这时候呢你还要用苦寒通泻的方法先通六腑,这就是制化之道。三阳气如果能够合降的话然后水木之气通了以后这个五脏之神就容易安宁。

刘金河说这个问题,李阳波曾经说过农历一月份这个冰河解冻,这个六月份雨水增多,他讲的是这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说是这个道理。如果具体到某个地方来说是有一定的说法的,但是你要是僵化的把这个一跟六理解到十二月份肯定是不恰当的,你说的这是李阳波说的还是刘力红这是他讲课时随便带出来的,这个不好说。

古人讲的是七损八益现在来解释这个,过去大家经常看医书的话可能会看到一个词七损八益,为什么讲七损八益呢?因为少阳代表着七损呢代表阳易折,八代表的就是阴气,阴气易盛那,所以讲七损八益。你不能把七损八益简单的归到七八月份,他这个七啊八啊一二这里面每一个数它就是代表着五行一气运化不同的状态,从河图上来看,所谓阳五行的变化内中一点壬水然后生化成为三甲木,这个阳气再升达,浮散在外,变为丙火就是七,所谓七损八益呢就是说这个丙火很容易浮散乘庚金,这个阳气容易浮躁,这个阳气就已经外耗了。

这个八益呢就是说这个阴气很容易浓盛,一浓盛了以后然后内在的阳气很容易消耗。据古人说呢这个七损八益呢这个七呢是少阳之数,这个八呢是讲的一种阴沉之气,就是说一个少阳,一个是太阴,太阴之气欲浓盛。

又回到关于制化之道是如何学习呢,制化苦寒之道,苦寒对于苦寒之药的应用金元四大家象丹溪啊,河间这些对苦寒用药都用的比较多。但是呢,他们对制化之道的理解是不是合适还有商榷的地方。只是我们对制化之道这个药的应用呢可以借鉴他们,然后呢主要还是对洛书的理解。这个洛书呢主要讲的是这个后天如何返先天,先天生化了以后脏腑的精气逐渐亏耗,气化啊,形质啊,脏腑慢慢的就是浓盛,而脏腑真正的精气和元气在匮乏之中。这个时候呢讲的是制化之道就是返后为先天,这时候洛书里面是这样讲的。就是说怎么样使先天的元精元气得到充沛充实,制化啊药物应用的话达到了一个很高明的阶段才能够说是制化,一般的人这个。

这个无言说得是少阴等于七,少阳等于六,太阴等于八,太阳等于九。这个古人吧古人在这里面确实也这样说过也这样类比过,七损八益这个河图洛书里面这种生化的道理这个古人又是曾经这么讲过。它是怎么讲的呢,内圈吧大家看这个古河图吧,内一圈他一二三四是不是五可以这样讲。它内一圈它是什么?内一圈是阳五行的生化,到达这个由内到外的。这个外一圈呢是这个阴五行由外至内,大家如果把这个阴阳五行合起来看的话,北方癸水的话刚开始的话壬癸水,天一生水,说的话是外,外则为六爻,内则为一,一点就是说外阴内阳。这个时候呢阴气逐渐升腾,这个阳气在内一点阳气在内,然后阳气逐渐升达由内而外,然后是在阳气逐渐的到达鼎盛,这个时候脏腑之气逐渐升达逐渐生化,阳气由内而外阴气由外而内。

这个麦垛机给大家讲的是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生气盛。这个我不知道谁解释的,这一点肯定是穿凿。关于七损八益古人讲述的非常多,从那个周易参同契历代道家吕洞冰还有丘处机先生对这方面都是对这方面多多少少都有过讲解,七损八益讲的是少阳跟太阴,一个是阳易消阴易长的过程,说得是炼丹时候的火候问题。尤其以参同契开始,如果能从象上理解这个数的问题的话,大家都知道这个七损八益其实根本不存在争议,正是一些搞学术的外行人吃饱没事干他们实在是了解不了这其中的内涵了,只有作一些文字游戏。

洛书可以用八卦来分析,本来就是九宫,有很多人就用八卦来分析洛书。大家知道在我们古时候吧讲究这个卦象啊不是象现在,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都是既定的两个身体先后天变化的一种定向的阐述,而对于我们个人的人体的话,他这个卦象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每一种病理状态或生理变化状态都可以用后天八卦进行不断的演变来表述我们身体的变化。古人就说尽量象在过去看一些书里面过去的这种帝王啊王孙公子进行学习,就是说变化的时候,往往叫他画卦,他画的卦代表着他对周围事情的天地之间人物的理解。我们现在学的看的这个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宋代陈抟然后是有了太极图说然后把这个演变,每一种状况有每一种状况的卦象。

我们就是说这个学医学习这个先后天八卦以后就是说它怎么变化,什么病情到底是什么卦,一个人什么样的体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你都能画出特定的卦象来分析它,八卦错综的这种来分析它的大局,然后具体的卦象来分析它现在的变化,这才能够就是说运用。先后天把那个后天八卦形画出来,然后根据后天八卦进行一下。

龟背上呢是洛书,河出图洛出书,河图是龙马,龙马有图神龟有书。这两点呢讲述了伏羲时候,而这个后天洛书呢是后人有人这么讲,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治水讲究的是运用洛书的制化的道理来进行治水。

这个伤寒论里面方子的药味跟每味的用量是不是跟河图洛书的数字有关系。

这个吧要问有没有关系肯定有关系,但这个关系呢绝对不是说我们可以简单粗造理解的这种关系,如果是我们这么简单粗躁的理解的这么个关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早就僵化掉了,不能僵化的理解为三克就是木或者五克就是中土,然后那五十克呢,那三十克呢那三克跟五十克之间又是那个属木?

这里画的是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是乾坤定位大家看是不是。后天八卦图是水火立极,为什么?后天八卦讲的是我们人的这个本身的用意,上为心火下为肾水,心火之间与肾水之间相互交往然后五脏之气相互激荡产生了种种变化。东方震是肝,西方兑代表肺,天门地户是不是。天门讲究是肺精之气,地户代表是坤,后天八卦正好是天地之气在人身脏腑之气一周有的这种变化。看这个后天八卦图,然后再根据河图洛书图形看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咱们再讨论讨论。

两图不一样,说的是后天八卦与洛书制化之道这个图,一个是定卦一个是变数。后天八卦讲的是一种变化,先天八卦是定向,是天地的定向。大家可以把洛书表示得卦象先看一看,看看洛书与后天八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得变化,然后再去理解所谓洛书制化之道跟后天八卦之间的这种差别。

在这个洛书里面,五行逆传,然后是以阴治阳这种制化之道。它发生变化,然后在先天后天八卦这里面它们产生了就是说金火异位,然后是水木也出现了这种错杂的这种关系,然后才导致了这种制化之道,这种金火异位以至于在过去叫做金木变(这里录音听不清),这是在修道当中非常讲究的。

大家如果对这个感兴趣的话会多看修道这一方面的书,就会对这方面有更深的理解,然后再一联系到治病或养生这一方面就会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今天呢我只给大家大概讲一下这个河图洛书,这个图也画出来了,回去把这个两个图记着,然后先后天八卦这两个图记着,下一堂课我给大家讲三阴三阳以及先后天八卦它就在具体的就是说,先不讲医学,先后天八卦就在于具体的说在于我们看待事情以后具体的应用,在为人处事以及过去古人讲的就是说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在一般办事做事时的时候它的具体的方位的应用。大家下去复习一下,下一堂课再讲。下堂课还讲河图洛书跟先后天八卦,讲一下先后天八卦,至于六经具体的部分我会抽时间跟大家讲一下。
  
今天就到这里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5 21:17


本贴初稿由网友像树整理完成,辛苦了,中医爱好者的热情常让我感动!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10 16:21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今天继续讲四圣心源。以前脉法讲完了,下面继续往下讲四圣心源卷四,也就是各科辩证这方面。黄元御先生在开始写的这段话我给大家念一下:

人不能有生而无死,而死多不尽其年。外有伐性之斧①,内有腐肠之药②,重以万念纷驰,百感忧劳,往往未壮而衰,未老而病。顾保炼不谨,既失之东隅③,而医药无差,冀挽之桑榆④。古圣不作,医法中乖,贵阴贱阳,反经背道,轻则饮药而病加,重乃逢医而人废,金将军且将玉碎,石学士未必瓦全。叹竖子之侵陵⑤,痛鬼伯⑥之催促,书穷烛灭,百慨俱集。作劳伤解。

这段是黄元御先生对各家杂病写的序。现在给大家讲《劳伤解》。按着黄元御先生的分法,先讲的是中气,劳伤就是说,首先是阴亏、阳亏、气亏、血亏、精亏,然后分别加以阐释。

先看《劳伤解》的中气篇,黄先生说百病所生皆由于中气不得运转有关系。所以虚劳篇先讲以中气为主,在过去道家里修证就是说,五行四象皆己土,就是说四象五行,四象就是大象运转的几种状态,五行就是五种运动状态,不管是升降浮沉,前后左右,不同的变化跟象的转化都需要中气的运作,而中气的盈缩恰恰又是整个现象的归纳。先天的变化,我们人之生,先成精,从精气的角度说,先天的部分由一团元精、元气、元阳组成。其实这些是一个东西,它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用的情况下名字叫的不同而已,然后这一元真气有盈有缩,这一元真气的盈缩合于天地就会产生推动我们人体的种种的气血周流,经脉运行,等等,所以元气的根本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来源。

郑钦安先生就把握住了这点,然后从一元盈缩立本,来治疗大病重病,这是非常高明的,能把所有疑惑、病机归为一,把阴阳归结为一,这是在古今医家中十分罕见的。我们讲的是先天是一元真气,而后天的饮食在于先天的元气,先天元气不可能一下受损,也不可能瞬间受到扼制,因为平常人生的很多病都属于杂病,极危重的状况都是暂时的或者比较少见的,而在杂病的调理之中就以后天脾胃、中气的运转为根本,而中气的运转又受先天原火的温煦,所以这两点其实是不矛盾的。

我们学习黄元御的四象中气运转的观念的时候,不要把一元盈缩忘掉,每个病都是这样,它表面上是中气运转四象浮沉这种关系,但底面又是一元盈缩,所以一元之际有亏的时候,我们就要建立起大的观念来调理。为什么很多病人要加附子呢,因为很多病人有元阳亏虚的一方面,所以重用附子,很多杂病很容易收到效果。黄元御这篇“中气”节可以说讲的十分的浅显,大家读过一篇就会有这种感觉,但是要把“中气”节,中气之往来,与五行的关系,牢牢的在脑子里建立起来,然后每一动念,见了病人的症状,一动念分析,每个症状的分析过程之中都牢牢的建立起来这个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

首先中气又分阴阳,体为阴,阴中生阳,所以升清,脾阴可以生达阳气,所以又称脾阴又称脾阳。对胃来说《内经》上始终谈的都是胃阳,因为胃为腑,体为阳,用为阴,胃通降为本,所以我们又称胃阴,胃是喜湿而恶燥,脾是喜燥而恶湿,所以临床经常遇见脾湿而胃燥这种现象。

黄芽汤立足于脾湿,人参、甘草、茯苓、干姜,中气之至崇阳补火,用的是中焦培土泻水,然后是温补中焦阳气为主,脾湿不化就要利湿,用的是茯苓,中焦脾土不厚的话,就要从土,所以用的是人参、甘草,脾阳不得升达,升散就用辛味,所以辛味以散之、以升之,所以辛味助其用,发散,升达木气所以脾气因之而升达。

在临床上常遇到两种现象,一湿一燥,这在很多的病情会产生很多复杂难以判断的症状,因为病人既有脾湿的症状,又有虚火燥热的症状,这里面往往有很多的因素错杂在一起,由于己土湿郁,就是说脾土湿郁,肝木不得升达,厥阴之上,重现相火之化,少阳胆火就不容易降,上面化少阳相火,少阳相火不降,直接就会引起阳明经胃气不降,所以很多肝病的病人,肝家的病人嘛,往往是饥而不欲食,知道饿,一吃就饱,《内经》里说善饥者胃热,就是说很容易饿,这是胃中有热,很容易就吃饱了,这是脾中有湿,经常肠鸣,肚子咕咕叫,这是腹中有寒,肠道有寒,所以很多种病人是处在寒热错杂的情况下。

首先在这里讲明白一个问题,我们平常谈燥、湿,湿从何来,燥从何来,给大家提这个问题,大家想想,湿是怎么来的,燥是怎么来的,你要理解它,不能简单地说,湿是怎么来的-脾湿,燥是怎么来的-胃燥,阐释它是怎么变化,因为在阐释这种基本医理的时候,你必须用比它更朴素、比它更直接的思维来阐释它,你不能用更复杂的东西,在它之上的观念来阐释它就可笑了,大家先进入这种状态想想,湿气是怎么化,燥是怎么化。

我们今天谈的是中气,《劳伤解》这篇,需要对中气的往来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就是说燥、湿二气皆为水火之中气,后天以水火立极,水火往来产生了燥湿,水火往来产生了金木二象,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所以立极先讲水火,由水火的变化而产生了这种升降,产生了金木,而在其中燥湿就产生出来了。

“附中”(学员)讲的是“阳不足则生湿,阳气郁就化燥”。……嗯,这还是有问题,阳不足燥的病人很多,象冬天的病人一派干燥之象。

“大海”(学员)讲的是“湿是由脾不升,燥是由胃不降”……呃,这还比较正统一些。但我来讲湿是由何而来的,湿是由水化为火的过程中生湿,由阳入阴时化燥,这是燥湿两个不同的地方。由阴出阳,水生木,木生火,它是由阴气蒸动,举个例子说,地气上为云,天气降而为雨,地气上而为云,这里就产生出来,如果地气不上呢,阴郁在下,湿气弥漫。天气降为雨,天气要不降呢,它也是一种燥象,由阳入阴产生燥。

我们人生活在气交之中,天地气交,上为天,下为地,上为乾,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这是先天八卦的方位,而我们人用事是自身的小天地合于外在的,水火立极的,是以心肾,心肾往来,水火既济,这样产生了后天为用的小天地,所以说以水火为用,所以我们讲究燥湿时,湿气重的时候,地气不升,这时怎么来燥湿?

再来给大家出个问题,湿气弥漫的时候怎么去燥湿?同样还是从五行的角度来解释。水火之中气郁扼住了,地气不升了,你怎么样地气升上去,临床上有很多病人舌苔厚腻,心情抑郁,就是温滞的,就是清不了湿,怎么办?温病学派来了,要清热利湿,分消水湿,各种润湿,燥湿……还有那个火神派来了,让在大太阳里晒上几天,外燥内湿,把病人晒的……

白术茯苓只可解一般湿,真正湿气弥漫的时候,光白术茯苓干不成事,如果只有白术茯苓能去中焦湿郁的话,天下就没有湿郁了。还是那句话,风能胜湿。升达木气,用什么药升达木气呢?不要一看黄元御的书一看就是桂枝,就用桂枝试试,湿没解除,三阳气逆上去了。

风能胜湿,肝木要能升达,荆芥防风藿香藁本,风药羌活独活,风能胜湿。在临床上久病湿郁的病人把握这一点,这些病人要适当的用些风药,藿香什么的……不是简单的芳香化湿,如只这样理解就窄了。这里面呢,风虽然胜湿了,本身脾土太壅滞了,怎么办?你得消伐一下,怎么消伐?木郁达之,土郁呢,金郁泻之,土郁决之,就是土气如果太庸滞的话,用苦味泻药,清降一下肺胃气,苦泻燥,苍术、厚朴枳实这些。脾土的厚薄怎么看?如果一个人先天啊形质平时比较臃滞,秉赋就土厚,先天秉赋骨头露在外面,比较瘦弱的这些,秉赋土气就薄些,后天变化看舌头,舌胖的人土雍,舌瘦的人中焦土气偏薄,土气薄的既要用风药也要用甘缓之药,白术、甘草、人参,人参有点苦,也是偏于泻,土气薄的直接用白术,人参不要用,甘草也不要用。直接白术、茯苓干姜。古人很多人用药都非常讲究,包括温病学派的各大家们,很多地方用白术,很多地方用甘草、用人参不用白术,这里是有讲究的,我以前讲过中药的取舍,大家把黄元御的书关于这几味药看一看,理解理解。

通过这一点在临床上碰到中焦湿郁的病人,这种病人往往情绪还有问题,脾主意,长期中焦土气湿郁的话,情绪烦燥,然后有脾气古怪之类,通过化解中焦的湿郁,其它的几行的问题,金水木火都可以得到缓解。

跟着再看黄元御先生: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这一点是中气旺,怎么样才中气旺呢?这里面在反复强调这一点。黄元御先生种种调病之法,过去古人讲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治什么治什么,黄元御的方药是治乱,就是中焦已经逆乱了你用这种方法治,如果中焦没有逆乱,只是秉赋于中气虚,偏滞,不在治病范围之内,这个需要养生之法调整,需要平和之法调整,需要通过守意,通过平常养生,来达到目的,如果通过汤药达到养生的目的,这是缘木求鱼。汤药是草木之气,草木之气入于人体来调整有余不足的偏气,本来就需要人身的元气进行运化,而草木之气都发散,本来就耗散元气,所以用这些药,既希望通过药物把中气调和,然后是经脉之气的有余不足,达到以和为期的目的。所以你看中气旺或中气亏怎么着,中气旺不是靠药来旺,中气亏,中气虚以后产生什么问题,然后通过药把这些中气亏产生的逆转问题把它解决了。

“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黄元御先生这些用词用字,如果是做职业大夫,以后以看病为生,要花点时间在医学这上面的,我建议对这些话要熟读,要经常读,然后达到,自己随口就能说出来,感觉这不是黄元御说的,就是自己说的,就跟自己的东西一样,要达到这种状态才行。如果不能达到这种状态,好象有隔阂,黄元御说怎么样,这不对,你没理解,中国文化讲传承,你彻明以后这个东西确确实实就是这样的,这个东西就是你的东西,这就是传承,而不是说他发现怎么怎么回事。这就是阴阳五行的道理。

最后一点你要相信自己,你相信自己以后,才能对这套理论生起不疑之信,真正的大信,有了这种信以后,慢慢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真正才能妙笔生花,才能出现对医理的豁明。象我们开始学医,其实也是一种信,就是相信,有这么个医理,有这么个东西,有这个事实,最后医理通达,有这么个境界,所以拚命的求索,拚命的不断琢磨,如果开始你要没有这个信念的话,你不会有任何成就,因为你就不会在迷茫之中探索了。这是不可能的。你就尽量找亮堂的地,怎么简单,怎样明白,怎么样能够得到一个暂时的解释,这就是一般学者做学问,那也是糟塌学问,我们中国医学的种种东西,它都是靠实证来,要不怎么说医道,画道,五道,干什么都与道联系起来,这不是凭空说的。所以论坛里有人说讲出来好辩论,没什么好辩论的,就是一言堂,老想着辩论搞清楚,就象黄元御先生的学说一样,这套学说也需要经过实践上的、理论上的印证,fo家修证分两条路,一条事证,一条理证,理证通过止观、观想这种禅定的思维来领悟的道理,这是理证,这不叫事证,而事证是从阴阳的变化,从身体经脉的变化,从这上走,从事上走是古往今来是非常罕见了,就象古人说的,能通阴阳者,山河大地皆可变化,天地宇宙皆在一掌中,这是真正的事,所以我们只是说一说,没有资格谈这类事情,大家都是从理上谈,这种理不是口头上的理,也不是靠文字、是靠止观,一步步也是靠工夫来的。

“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⑦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

所以黄元御先生也觉得道家这个学说,如果通过其它方面的书,侧面印证《黄帝内经》的要义的话,大家可以看看《钟吕传道集》,还有那个邱处机的《大道歌》《金丹知止》。。。。。等书,主要看前面一部分,后面一部分不用看了,只看对天地阴阳的解释,看这个人体内,婴儿姹女的变化,汞的这个交替。

“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⑦之交,非媒不得。”婴儿姹女之交是指水火之交,婴儿讲的是元阳,就是一阳升动,然后火气降的话是兑卦是肺金,是少女,所以讲的是婴儿姹女⑦之交

“医书不解,滋阴泻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这就是确立不疑的,中土常从湿化,《内经》始终是讲这点,太阴阳明从本,太阴的本气是湿气,太阴从本化,阳明从如中现,阳明之上中现是太阴,燥气治之,中现太阴,所以阳阴之气从乎中现,这是讲的大方向,所以脾胃的大方向就是从湿化,何况先天一元真气温煦中土然后腐熟水谷,产生的水火往来,皆在于先天元阳的温煦。杂病上,从湿化的病人,十之八九都不止啊,基本都是。真正需要急救经验的少之又少,可能这辈子能遇上几个,但是肾水寒冱下焦一片寒湿的病人还是非常多的。

临床会遇到很多种舌苔光剥,没一点舌苔,按中医讲,一见舌苔光剥的话肯定就是阴虚了,这一点舌苔光剥是中土亏了,但是舌头光剥是淡紫、还是淡暗、还是真正的红,没有舌苔是燥还是润,这点要分清,舌苔光剥但是舌面是润的,这样的病人也有,这种病人还是纯寒,是由于火不能升土,对于这个问题,火神派拿手的,但是由于中土亏了,舌苔光剥有时也是真的阴液溃乏,怎么阴液溃乏了?大家知道风能胜湿,木能克土,这现在木气大胜,风气大作,自然中土要亏乏,这时要滋水涵木,温病学就是这样考虑,要等等、、要柔肝要熄风,但是他没考虑下元的一元种子。我记得有一位名医好象是高士宗说过一句话:“千古滋阴皆是误,绝知中土要扶持。”他是在黄元御之前的一位大家,可见古今医学达者殊途同归,千古滋阴都是误,这句话不能单挑出来看,绝知中土要扶持,千古滋阴都是误,你不知道扶持中土的,滋阴都是误,学了丹溪的,一片糊涂,到处害人,就是因为不知道中土要扶持,丹溪没强调这个,丹溪本人也是从内经里过来,他知道这个,但是他没有把这个点出来,而在他脑子里对这个东西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所以他就遗害千古,他自己并不遗害多少病人,他的徒弟遗害病人。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土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黄元御先生治乱这一途还是比较深的,对养生治治这个还是可以商榷的。

下面讲黄芽汤的加减法,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一点。我们学了温病学派,要结合黄元御先生书,要考虑到中土的扶持。学了黄元御的书以后,还要考虑扶阳要敛藏,风木要柔润,就象小树苗似的,不给阳光不行,给阳光不浇水也不行,所以水火往来,即要有阳光也要有水,都有了以后,中焦土也要好,中土要培持,土跟木相辅相乘,相生相克,本来风木克伐,风能胜湿,风木克伐脾土,所以要抑制风木,风木得到抑制后,脾土才能不受克,所以后天生长是相互制约,制则化,《内经》上说,甲已合化而为土,风木的关系调和好了以后,阳气才能升动,土木无悔,一阳来复,复卦。制则化的制,内经里面是制度的制,亢则害,承则制。

一个方子学了以后,最重要是加减法,把这些加减法融会贯通以后,这个方子就打开了,一个方子是数个甚至是十数个方子。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在上之火,心君,心为君主,君主不病,病则清君侧,君侧是相火,相火上逆扰动,心慌心悸都是讲的都是相火扰动,木能生火,实则泻心火,用黄连用白芍,白芍是正药,应该加上黄芩、白芍,黄芩是黄元御先生经常用的,还有黄连。

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丹皮这味药,虽然凉,辛凉,凉、滞,它不象白芍,白芍有滞,白芍苦平酸敛,肺气右滞,中国的文字就是这样,肝血左郁,肺气右滞,左加为郁,右边为滞,一个是血为郁,一个是气为滞,它这个用词都是比较讲究的,大家以后也要象他这么讲,象他这么说,这样就比较形象,后人一看也就觉得是行家,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四维之病,另有专方,此四维之根本也。

看完加减法就可以给人搭搭脉,然后口头开个方子,能吃的稍微用一用,不能吃的开一开过过脑也是一个乐趣。

今天主要给大家燥湿,中气的燥和湿的关系。以及中气升降变化产生,大家回去后把这一段融化以后,其他阴阳气血精气神就好讲多了。
   
下节课继续讲……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10 16:25


本贴由网友完美人生整理完成初稿,铁牛网友完成初校,整理工作有大家热心相助,进展顺利!谢谢!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黄芪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11 15:50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神农本草经》-黄芪,黄芪这味药呢,是临床的一个常用药,也是我前面给大家说的温阳药的一味主药,为温阳五虎将之一吧,黄芪这味药呢甘微温,甘微温它为什么也说是温阳五虎将呢,这一点也是它跟姜桂附不同之处,所谓少火生气,壮火食气,黄芪这个药呢,味,甘微温;主升的是少火微微的生气。

大家看这个条文,小儿百病以及补虚这一点,为什么虚损呢,虚损的病人呢就是阳气不能来复,一方面壮火食气精血挥耗,另外一方面是少阳之气不能来,所以,黄芪这个药为温阳五虎将之一,是非常有道理的。

黄芪,“甘微温,无毒,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再看,味甘,甘味入中土;微温,前面给大家说了寒热温凉四气这个微温,甲木性,少阳生生之性,陈修园曾经把他归为胆与三焦。

刚才有人问,温阳五虎将是什么?温阳五虎将以前讲过,就是说,前人有人归为,姜桂附和黄芪当归,作为温阳五虎将,代表温阳学派的代表用药吧,但是呢,这温阳五虎将不是单纯从它温阳驱寒的角度说的,你看当归这个药,全身四肢逆冷的话,血脉温气不能达,非当归不行,当归可以引温药入经,本身其气就雄浑,所以当归作为温阳五虎将之末。

我们现在讲的是黄芪,主痈疽,痈疽是什么?痈者壅也,痈疽这两种病呢都是外科疾病,外科疾病它病的是什么,它病的是人的皮肤肌腠,以及经络之中的这个血气臃结,臃者壅也;疽呢,也是血气郁结的现象,但是两种病呢,痈疽这两种病呢,恰恰有阴阳的不同,而黄芪这味药呢,它禀的是少阳的生气,所以它能入于人身的肌腠,它能入于表一层,久败之疮,也是这一点,黄芪主要是补脾肺之气,补脾肺之气呢,一个呢是肺主皮毛,脾主肌腠,皮毛与肌腠之间的那个营卫之气充沛了以后,自然而然久败之疮可以痊愈;

排脓止痛,这个排脓也是一种托的现象,黄芪呢,气足了以后可以把邪气由内向外,然后人身体自然排病的一种现象,郁结通痛自止,这个止痛,这个痛一般讲什么?不通则痛,凡是有痛的地方必然有气机的郁阻,气机通才能止痛,所以呢,这个痛就分两点,在临床上见很多痛证的病人吧,泻可以止痛,补也可以止痛,所以要注意,邪气实的病人暂时要泻,精气夺的病人要补,补就是顺着气脉的走向,顺着疾病的来势;泻就是夺,沿着经络气脉的走向去逆,逆着它的来势消落它,行针的时候这顺逆之间就能体现出来,所以说,很多种疾病,虚症的病人,你去泻它,有可能疼痛也会缓解,但是这个病人可能正气还没到达衰竭的地步,你这个时候去治它吧,虚虚实实呀,正气越虚邪气越实,虽然止痛于暂时的话,其后必然会加重。

“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这个“癞疾”呢,千金方里面,这也算一种风毒呀,当时,各种书里讲,“癞疾”也是一种天行逆气,属于风毒致胜的一种病,一般讲风毒,大家要理解,有风毒有湿毒有火毒,有六气就有六毒,毒呢,毒就是六气之盛呀,天气之盛就叫毒,并没有说除了这六气之外还有一个毒还有一个叫风毒,大家不要这样想,偏利之气呀,一般这种偏气达到一定程度它就成为毒,“大风癞疾”,这个大风还是要给大家讲明白的,神农本草经里面主大风的有几个药,一个就是黄芪,升气,大风癞疾,一个就是巴戟天,巴戟天是中风病人也是一个要药,还有就是防风,防风就表浅一层,风中之圣药,这几种药,它治大风,对于久病虚损来说,这三种药都是。

风气不和呀,风能生万物也能杀万物,而且这个风气潜入体内就是肝气的盗泄呀,百病之贼,体现的就是说,人的和气,生生不已之气是什么?能凝六气于中而不现偏气的这种就叫和气就叫中气就是土气,只有木气可以克土,木气可以伐土,所以,风特别主要,所以风既能生万物也能杀万物,杀万物就是破胃气,破人的中和之气。

五痔,鼠瘘;痔呀,就是痔疮;因为痔疮长的位置不一样然后是表里的不同,它就有五痔的名目的差别,但是名虽有五痔,实则一也,为什么,五痔都生长在什么地方,都生长在肛门这地方,都是在魄门,魄门是什么地儿,魄门属肺,它本来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的最末端是魄门,肺气之所主,所以我们称它为魄门,再总观人身体一气之升降,一气,下之气应该以升为顺,现在这一气不升反降而郁结在下边呢,总源于中焦脾阳不得升达,脾阳不得升达造成肝脾的郁陷,肝脾郁陷以后,由于肝气不能升举,说这个肝气不确切,应该说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不升的话引起的马上就是,因为这个足厥阴肝经气最盛,是所有往上升达之气的一个主力军,它的不升的话就会引起其他气的不升,首先是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还有一个手太阳小肠经,这个手三阳经虽然是气升,但是由于禀气弱,所以依附于足三阴经的升腾,然后才能升达,而足三阴经的升达呢更依靠于肝脾的和谐,肝脾和合了以后,脾中清气上达,足厥阴肝经才能够和升,这个时候手三阳经的经气才能够升达。

所以要治这个病呢,要治这种病呢,还得从足厥阴肝经入手,不从足厥阴肝经入手很难好,这个黄芪,虽然治五痔,鼠瘘;这个病的这个要药必须要用的药;黄芪本身入肺经又能够升举肺胃之气,它就是说是一个引经药,然后再加上柔肝的疏肝的,然后再加上一些升达的药,大家配合起来才能治疗痔疮,如果光凭黄芪这一个药呢,治疗痔疮还是略显单薄。

五痔,鼠瘘;鼠瘘是什么病呢,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呢,就是现在所谓的淋巴结肿,全身呢外而经络内而脏腑,淋巴结的通道呀,区别于血脉;它就相当于人身体外在的一个经络里气血交流的一个状态,相当于肌腠吧,致元气之充实,如果硬把它分类可以分为三焦之属,而这个黄芪呢,凭借着它的甘微温,可以引药入三焦经,从而到达治疗的目的,大家临床上常见一些小孩,感冒过以后会看到淋巴结肿大,治疗的话,不外乎一些牡蛎玄参花粉、半夏、川贝呀这些,清散郁结郁火的,还有配合一些清肝胆火的,这些都是治标之法,欲要治本的话还是要用黄芪这个药,黄芪这个药,名列温阳五虎将,它本身气味就雄烈,只要找对入经,就是用对药的地方,效果是非常迅猛的,淋巴结肿,光用黄芪这一个药,很多病人都可以见效,黄芪走经络通经络之郁结确有奇效,这在临床上大家如果慢慢领会的话用的话就会知道这个药的效果.

临床上一些关节久痹的病人,就得靠黄芪这个药来领药入表来开风邪的淤痹,当然有湿邪或者有血瘀的话,那就另外说了,至于,临床上还说黄芪这个药补虚止汗这个作用,这个止汗的作用呢,临床上也经常用,如亡阳多汗呀可以用芪附汤,肺卫气虚汗出自汗呢,可以用玉屏风散,这个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药,陈修园先生解释呢,黄芪有走表之功呀,其实呢,也确实有这方面的作用,但是我认为黄芪应该从另外一方面解释,人身体之大气吧,由内而外的,阳气是由内而升达于外,升达到最表一层,好像黄芪之力一样,黄芪之力在表在梢,不能走于内,所以呢,它的气引领阳气的开张,开张到极点了就是.。

内经有一句话:“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就像打水一个辘轳一样,你一个劲到表了以后,就像陀螺一样它自然就回来了,很多自汗是由于表气不足,属于元气不足,气一旦足了以后它自然能止汗,为什么会汗出呢,就是阳气不能够走于表,半道而衰了,中道而衰,就像过去的“出师表”一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般的阳气虚呢,就是不能达于表,止于中下而虚于表,黄芪就能领姜附之力而达于表,所以,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止汗的这个作用;而一般光用姜附吧,不能止汗,因为力量不能到达表,阳气足了以后,阳气自然会固护。

大家再温习一遍,黄芪,“甘微温,无毒,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个神农本草经呢,我们临床上用每味药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它的根据何在,必须从神农本草经中出,必须从性味中出,如果不然的话,你用药就没有实据,只是凭着后代或者中药书上几句模棱两可的语言就说它能治什么病,那些病它没有所以然呀,所以说得都很模糊,这个药也能治,这个药也能活血那个药也能活血,但是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这个药能治子宫下垂,那个药也能治子宫下垂,怎么治的?不从所以然处出发来说,这样学医来说大家会比较迷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到最后不但误己也是误人,而本草经所有的药味药性呢它每一字每一言都是非常有来历的,大家如果遵循了这个来仔细研究每个药的药性,然后再由此拓展再接受诸家的言论,这就行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原文我就简单讲这么多。

设问:
◆这个鼠瘘比那个老鼠疮的面要广一些。

◆“黄芪主小儿百病,是否小儿有病就可以用黄芪?”,

这是不对的,没有说有什么药是万能的,必须有是证用是药,就算大米白面有病的时候也不能乱吃,小儿升气不足呀,小儿属于稚阳之体,少阳之气微微升腾,这个时候呢,是最强的也是最弱的,最强的是他的一点元阳至纯无杂,至弱呢,就是一点稚嫩的幼芽,是不是,是气有余而质不足,这个时候呢,小儿生气不达的话可以用。

◆鼠瘘和肛瘘还不是一回事,肛瘘还是属于五痔中的。

◆黄芪治痔疮是用单味药吗?那不是。

◆有人问,把补中益气汤讲一下,补中益气汤这个君药是黄芪,其它是臣使药,引经呢,臣使药之中还有柴胡升麻,黄芪一味药呢既是主药也是引经药;补中益气汤它补的是中上二焦阳气不足,体现的是元气虚陷导致的种种症状。

第一点,补中益气汤按李东垣的原文来说,第一点,就是气虚发热,补气汤治疗的是发热,是热症,所以补中益气汤又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由于病人长期疲乏乏力而导致的低热,对于黄芪为主药的补中益气汤它只治疗低热,对于真正的高热,必须用姜桂附来治疗,它是火来自下元,黄芪,这个药你想想,人身之气,足三阴而升足三阳而降,足三阳不能降则火郁于上,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足三阳火不同然后产生不同的病,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在下是寒水之象,在上是,太阳之上,寒水治之,中现少阴;就是说,太阳是从表从本,由于太阳之气不降的话,所以人会出现恶寒发热种种症状,就是因为它从标从本的特性,还有一个是少阳经;黄芪所主的这个药不同于足三阳不降,它是手三阴不能潜降,火不能归于中土,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还有手太阴肺经,这三焦之气呢;

大家看看,在临床上我们遇见很多病人,上火了,怎么,口疮、口腔溃疡、口鼻干、喉疼种种症状,一谈到上火大家可能马上想起来了,是阳气在上,阳气在上要降呀,怎么降呢?要是热者寒之,要凉降要苦寒,苦寒作主张了呀,是不是,但是你要考虑考虑这阳气为什么不降,哪根经的阳气不降,它是阳明气的不降你就降阳明,在上可以用甘寒在下你可以用苦寒;要是少阳经的不降了,你可以在苦寒的基础上加点酸敛的再加点甘味药调和一下,肝经不降呢,那就得用辛甘之味了,开达阳气;所以要根据每一经的病情的不一样来进行调整,但是由于足经主升降,它里面会呈现手经的不同,人体的这个元气呢是由下而升于上,由下而中升于上,阳气能够由中焦而升于上的时候,就会显示出来睛明五色现于面目,如果这个阳气不能够现于面目而是郁陷在中下的时候,在下就会出现火热寒瘀,在上呢,第一点是少阳火,第二点该降的心火不能降,肺气不得潜降,尤其是心君的那种二火,一个是厥阴心包,一个是少阴君火,这两火不得潜降就会导致很多虚火的现象,这个时候呢,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如果是因为中焦的真正的气不足的话,这个时候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

如果中焦是寒湿明显的话,那直接用理中汤,理中汤在治疗全身的这种虚热,无论是高热还是低热用处是非常广泛的,李东垣创造这个补中益气汤呢,这个汤头呢,我先讲一下它的禁忌吧,禁忌是什么,它没有顾及到下元的阳气,它只是升举中上二焦的,你看,当归,它既然还有荣升肝木的,是不是,陈皮,白术,连茯苓都不用,他怕茯苓渗泄,渗泄阳气,中焦又产生燥,利水生燥,所以说,他这个主方完全是从中上二焦考虑的,治疗中上二焦的心经、脾经、肺经;本来脏阴不足于内,然后呢,中上二焦的阳气又不能固护于上,所以导致的,中医有句话叫壤不藏火,火生土呀,火气不足了以后不能够归于中,这时候中下二元自然不能温,叫壤不藏火;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土无力,中气无力了以后导致肝脾的那个阳气不足,然后上焦肺经的燥气,心经的君火自现,本来是和气的,自现了,它自己显现出来了,自己显现出来,为什么,它虚呀,所以呢,壤不藏火,是因为“壤”虚了,中土之虚,所以用补中益气汤;用来补足中焦之气。

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呀,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没什么好讲的,就是这个方子,补阳还五汤中这个方子也很一般,仲景有一个黄芪五物汤,可以用黄芪五物汤就能把补阳还五汤概括了,黄芪五物汤是补阳还五汤的这个变现,没有黄芪五物汤这个立法立得好,面比较窄,但是临床上补阳还五汤还是确有其用的,对于偏瘫病人来说吧,补阳还五汤适合治疗右半身肢体的,如果是左半身肢体偏瘫的的话,补阳还五汤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因为右半部呢恰恰是左半部阳气升而不能达,只能存于阳而不能注于阴,这个时候呢,黄芪就能够补足中上之阳气使上焦的阳气由阳而入于阴,所以在,大家如果看黄元御先生的书,元气不得降,上焦之气不得降的话,用黄芪这个药来降,降气,这恰恰就是说,这个气机升极而降这个道理。左侧不遂,大部分你看怎么办,左侧属肝呀,左青龙右白虎,黄芪是补的脾肺之气,所以可以入阳明经,助白虎那个敛降,而左青龙,青龙是什么,青龙就要滋水涵木呀,肝木要荣升,既需要温阳又需要润阳,所以呢,治疗左路的话,就要这些,首乌呀,在桂枝的基础上,再加首乌呀,当归呀,白芍呀,然后中焦这个生化必须要注意,你说,苓姜术草随治而施了,至于有时候可以再加一点引经药什么的,川芎蜈蚣呀,这也是有必要的;对于时间长久的病人可以加点马钱子呀什么的,那就是看每个人的情况了。

◆这补中益气汤跟理中汤呢,这两个方子其实都是可以作用于中上二焦的,这个理中汤是偏于中焦,偏于中焦的这个寒湿,补中益气汤呢偏向于中上二焦的气的不足,什么叫气的不足呢,人身体外而经络内而脏腑,内而脏腑时时考察五脏的精气亏夺与否,这是一个治病的关键,有时候根据人的先天禀赋呀,根据人的各种职业呀喜好呀后天这个调摄呀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呢,能够通过脉象通过望诊还有通过问诊判别出来脏腑之气的虚实,就可以调整六经的升降,六经升降的调整必须依据脏腑的虚实情况,脏气虚的话,它对应的经络的气不易升也不易降,补中益气汤,人参主补五脏,黄芪可以润养肝木,然后白术,白术也是养中土之精,陈皮略调中焦之滞气;黄芪这味药是升达阳气,酌以升麻柴胡两个药,所有说呢,它这个方是立足于中土,偏于守,守中的一个药,略加升麻柴胡略微升举一下中焦的滞气,元气要真的虚陷的话,补中益气汤不管用,元气郁陷还管点用,如果因为中焦虚寒的话,元气陷它不管用,因为脏腑的精不足,导致的精不能化气这种气不足的话,补中益气汤比理中汤、四逆汤要好。

◆有人说,如果通过舌苔来判断寒湿,舌苔就不足凭,能凭者唯有舍质,舌质还略为可凭,舌苔绝对不足凭,大家如果依赖舌苔来看病的话就慢慢的沦为庸医了,这个舌苔受很多种因素的干扰,而舌质呢,舌为心之苗,首先呢,这个舌质是淡红的,舌质一旦不是淡红了,就有两点,第一点虚则精气夺,第二点,实则邪气盛,意思就是说这个舌质一旦有变化肯定是元气虚,毫无疑问,舌质有变化就是元气虚,元气虚了以后再看它是不是邪气实,舌质淡肯定是气虚了,如果舌质淡红,有相火淤滞在上,有邪热,元气虽虚有邪热,这意思我再给大家讲清楚一点,就是说,这个国家出了大乱子了,肯定国家内部有问题,冰冻三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大乱先得要治乱,先要拨乱反正,一有大乱元气肯定虚了,这个时候你就不要想着这是个实症,怎么怎么清实邪,是要清实邪,一定要固护着元气已经虚了,精气吧是越足越好,没有说有精气实的时候。

舌质呀,一旦舌质有变的时候,首判阴阳,舌质有个润糙,还有鲜红还有紫暗,这两种,一般呢,舌质瘀暗这是阴症紫暗都是阴症,第二种是红,有点是紫红,这时寒瘀化热,舌质黑毫无疑问下焦有寒,寒邪是否化热这还不一定,这还得看舌质的荣润情况,一个少精一个糙结;舌质如果糙的话是中上二焦有热呀,舌质如果润的话那肯定是个虚寒证了;舌苔是胃气之上现,是主张胃气的,舌苔的有无,有时候可以评判胃气的虚实,还有郁结的情况,这个时候不作为脏腑虚实的评判,一般人舌质是微微得润,微润,这个时候,舌质淡红舌是正常情况,如果舌质淡了或者舌质红,红而润,这都是寒,寒在哪,元气,阳气虚寒,然后上有邪热,红而润,鲜红而润,所以看病的时候,先判阴阳然后搞清楚这虚实,虚实就是脏腑虚实,然后才是六经之气顺逆的差别。舌质上有很多裂痕吧,这个在临床上也非常多见,有的是先天的,先天的舌质裂痕就很多呢,因为这个舌本这个舌体就主脾,它就代表脾经,后天的多裂纹也反应了一方面这个阴分不足的一面。舌为心之苗,君火之色呀,舌质有变肯定君火不足相火上现这个现象根据不同的表现,舌质如果紫红肯定是寒瘀化热一般的紫呢它就代表血分,血分的淤滞。

◆这个黄芪与人参补气的作用有无不同?这个我都想讲了,你读原文,各读上十遍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这个人参:《神农本草经》: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这个跟黄芪不是一回事,人参的作用要比黄芪大得多;夺命救急三药第一个药就是人参,人参附子大黄。

◆生黄芪和炙黄芪,生黄芪的走窜作用比较强一点;达表的作用,通经络的作用,你要治疗五痔鼠瘘的话就得用生黄芪;你要是补虚的话你可以用炙黄芪,用补中益气汤的话用炙黄芪,要守呀要火归养内,火气要归于中,治痈疽久败疮你就要用生黄芪,排脓止痛你就得用炙黄芪。

◆本经中的药物是要炮制的,但是呢,它说的这个药性呢,是讲究一般都讲究生药的药性,这炮制佐助不同药性的发挥。

◆黄芪的常用量,我们一般都采用伤寒论的,根据伤寒论的用量基础上不断加减,然后再根据病人的体质。补中益气汤如果对于脏阴不足虚损的病人,以前见过很多医家这个补中益气汤这个用量非常小,黄芪用量最大也是十五克,起到轻轻升达的这个作用。

◆刚才有人问,中医在治疗卵巢囊肿有什么突破吗?这都不要用这个词,什么叫突破,我们的老祖宗别说突破了,这个病根本就不算什么,是我们有没有继承而已,再说你说的中医治疗卵巢囊肿,你这个中医指得是谁呀,你要指的是某某专家或者某某主任医师,还是指的是某某某,这个完全都不一样;你应该说西医在治疗什么病上有突破,中医已经盖天地无所不能,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关于这个卵巢囊肿,我认为还是属于饮邪积聚的一种,当然也要根据体质,我以前治病来说,在这方面也是想得比较少一些,现在是逐渐想得比较多一些,桂枝茯苓丸呀,这个方子典型从左路升达的,应该更适合治疗子宫肌瘤;金匮,仲景设这个桂枝茯苓丸这个方子来说本身就是对应于子宫肌瘤这个病的;而卵巢囊肿呢,它在卵巢这个部位,它的性质不属于血分,它从气分来,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人身体呢,左路阳升阴长,怎么回事呢,左路这个精气呢,精上化为气,然后是血气也上升,也出于阳,由阴出阳;然后是由下焦肝肾上达于心脾肺。

右路呢,由气而敛于下,气归精这种;左路如果不升,大部分产生郁结,就是说,血气的淤滞,右路不降呢,在于肺胃,容易产生痰饮,尤其是三焦经,三焦经会产生水饮;肝脾不升呀也会导致水饮,肝腹水呀,下焦的水肿呀,但这个的水呢,跟右路不降产生的水肿完全不一样,一个是里水,一个是外头的;内经里头说的脾水之类。把这个卵巢囊肿呀,按痰饮来治的话不能单从血分入手,从饮邪第一个破脏腑积聚饮邪的有什么药,然后再考虑它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右边从降路来治左边从升路来治,当然,你要能从脉象中来判别更好了,这个卵巢囊肿的左右跟脉象的左右是有关系的,一般来讲,就是左归之左右归之右,至于临床上用什么药呢,这个要具体看,能够破处痰饮阴邪的药临床上很多。
   
问:卵巢囊肿要手术吗?不一定呀,可以治,这个临床上治愈的案例还是不少的,但是根据每个人情况,有的人确实不好治。
 
以前网上刘文澄可能有的人比较了解比较清楚,他用于治疗卵巢囊肿有几个案例,用的是控涎丹,也就是子龙丹,大家要是在子龙丹的基础上再配合上一些具体的对于六经的辨证再用药的话当然效果是更好的,你可以在网上查一查;文澄在网上用于治疗囊肿这篇文章。

◆黄芪当归合用的作用呢,当然了,古人它有古人的讲法,我也有自己看法,黄芪当归合用呢,不外乎就是黄芪主升少阳之气,主入中焦升达脾阳,当归呢,它入足厥阴肝经,它可以荣升肝木,这两个药配合起来用正好是荣升肝脾的一对药,所以两药配合起来有温升阳气的作用,比较好,不要把它非得牵涉到一个补血一个补气,两个气血同补怎么怎么样;什么气不能离血血不能离气,首先呢,意思我告诉你,以后考虑问题呀,直截了当从六经入手然后再考虑脏腑的气血,脏腑一个是精气的虚实,五脏考虑的精的有余不足,六腑考虑的是气机的流滞问题,所以大家用药的时候一定要从六经那想,升,是什么什么经,降是什么什么经,先考虑的是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一升一降;然后由于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它不足的话,它气本来就不足的话,手三阴手三阳就要变现出来,这个时候吧,手三阴手三阳为什么变现出来,这就是杂病了,它可能脏腑里面有问题了,本来不该变现的它变现出来了,就像公司里面的小职员,应该说非常听话的,它本来人微言轻各种力量都不足以显现,他忽然蹦出来了,你就要考虑有没有异常问题了,就要考虑脏腑内在有虚实的变化,就像这种五痔鼠瘘就是痔疮,就是一样的,既然长了痔疮,他那个下部,阳明呀肠道呀就有淤结,它这个与大肠相表里的肺气它就有变化,不光是经络,经络是升降的问题,脏腑它虚实就有变化,这时候你就要统一起来,说到底也是挺简单的,但是具体临床变化起来你就要(随症治之)。黄芪是升极而降的,这个药物有升降的,但是呢,你要是合理的灵活的去运用它,有时候你用它升的时候反而会产生降的效果,用它降的时候反而会产生升的效果,这个当然就要你去灵活的去体会它了,这一点不是用心粗疏的人能够理解的,我只给大家简单说一说。

◆这个十枣汤怎么要用十枚大枣,这个确实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呢,中医里讲的理象数,如果按河洛之数来看呢,这个十枚大枣是符合土气的成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个伤寒论的大枣的数量有什么意义,这个我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但是这个数量肯定是有意义的,这个古人呢尤其是仲景呢,他对中医的这个理象数呢都是非常出神入化的这种造诣,我只能从理象这方面在多少量这方面,对这个数我现在还没什么研究,等研究好了以后再给大家报告吧。

黄芪治鼠瘘的经验方?这个挺多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淋巴结肿,然后加上生黄芪,这个大家如果临床遇上急性的可以用用,玉屏风加减治疗鼻炎,生黄芪用30克多不多?生黄芪用30克不多,如果表气虚的话,用玉屏风散治疗鼻炎可以,大家有问题再问一问。

囊肿和肌瘤的区别在哪呢?这个肯定是有区别的,肌瘤是实性包块,囊肿按照现在医学来说是假性包块,它里面是空的,是一些水饮这些,不是特别的致密这些,两者就是根据里面的实质产生一些差别,大家看囊肿吧,有病人囊肿在西医手术也有的,切开了以后都是些组织呀组织液呀还有些坏死的组织,它跟那个肌瘤不一样,肌瘤都是一些实性的,内在的血管非常丰富,营养非常丰富,这个肌瘤吧,也是有恶变,也就是恶变的程度比这个囊肿高一些。

有人说,叫讲一下玉屏风散的这个机理,玉屏风散实在没有什么好讲的,玉屏风就是治疗体虚易感,这个组方呢,是非常简单,用药也比较巧但是不太浑厚,防风呢,扶土抑木,防风这个药本身就主大风,理一身的风气,再加上黄芪,白术呢,白术补中土之精,所以呢,玉屏风散这个方子更适合一般虚寒不盛的病人,它这个偏于表,你要是中焦寒湿盛的人,这个方子还不效。
   
冬至是什么?冬至一阳生,冬至之前阴气隆盛,阴气隆盛到极点这个时候阳气就,阴极而生阳,对于平常体质虚寒的人,在冬至前后灸关元穴的话有利于一阳之气升动。
   
吃当归羊肉汤对养生有好处吗?当归羊肉汤对症的病人就可以吃,它是温养精血的药,冬至前后吃可以放干姜附子。
   
大家在看一看,黄芪:“甘微温,无毒,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我建议大家,神农本草经是要读的,反复的读,一字一金呀,不断的领会这个药的用处,不断的把它揣摩就会慢慢定位准,因为我们现在对药性,到底这个药什么作用,你没有实据,神农尝百草,我们没有对脏腑经络的这种功能的这种体会,用药只能凭借神农本草凭借伤寒金匮,如果没有这两个依据的话,我们根本无法用药,所以呢,必须把这个根本根本抓牢了,如果不抓,其他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一点用都没有,这点草方验方治坏了你都不知道为什么,好了你侥幸,不好了你慌张,如果从本经伤寒入手学得比较扎实的话,即使病人看了出了很意外的情况,你也能有理有法的去分析它,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乱,这是个医生所具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这个素质的话看病只能当作儿戏了。
   
人参养荣丸中黄芪的作用?林黛玉吃那个,人参养荣丸这里面的君药不是黄芪,是人参白芍;大家回去可以仔细翻一翻,白芍的用量是相当的大,这恰恰是养荣的关键,养营的关键。
   
结肠炎哪?还提结肠炎,结肠炎就是手阳明之气不升呀?手阳明之气为什么不升,第一表里之经可能有手太阴肺气的关系,但主要的就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这个肝脾不升,脾经不升它湿气郁于下,肝气不升气血陷于下,这两经导致的,在上边只要一压制,它肯定升不了,这两经一升,手阳明之气自然跟着升,所以呢重在于治肝脾,包括尤其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西医成为不治之症,都是从这个方法治,如果不从这个方法治,总用一些灌肠呀,然后是清利湿热呀,这些角度治,那中西医都是一回事了,根本治疗不了。

结肠炎跟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治愈的案例还是非常多的,都是从肝脾入手,你要是多治几例你就知道了,尤其是治疗时间特别长的,乌梅丸治疗这个结肠炎也是确有其效的,就因为乌梅丸这个药也是从厥阴经入手,但是呢,你光用乌梅丸你不知道变化的话也不行,因为这个结肠炎有时候不是大便下血呀这些,它可能就要入营分入血分的药了,你光用芩连姜桂人参细辛,那不行,就得从归芍肉桂这些入手还好些。
   
尺脉弱者慎用黄芪?这个不一定,要是用芪附汤呢,可以的。
  
黄芪对血压的影响?有呀,大量用黄芪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还是我上次给大家说的,高血压呢,这个病在表一层,为什么在表一层?它邪气在外,邪气在血脉之外,你可以考虑在血脉之外肌腠之内,它阴邪凝聚导致的这种血管的压力增大,是不是,营血的郁迫首先产生的这个肝郁,少阳相火就郁发这个时候呢,黄芪来治疗,黄芪来,体现了就是说由于阳虚不振,经络与血脉之外的这个阳气虚而受郁,用黄芪来振大气,宣散这个腠里中的阳气,腠里是什么,三焦腠里,元气之别使,这时候大量用黄芪治疗效果会非常好,但是你要看,如果脾肾寒淤寒湿整个淤滞在哪,你大量用黄芪血压就会升上去了。

如果高血压的患者面红咽喉痛而夜尿多,怎么回事?这个怎么治我就不讲了,怎么回事,高血压的病人有时候面红呀,这是经常见的,为什么面红,高血压病人左路厥阴肝气升达不上去,为什么升达不上去,第一点就要考虑少阳相火不降,而少阳相火不降引起的就是说,那个少阳跟什么是一对的?足少阳胆跟足阳明胃这俩是一对的,这两个经脉在胃口互相纠缠了一下,所有呢这辆会互相影响,阳明气要不降了,这少阳气肯定跟着不降,这少阳气不降了马上影响阳明气,这个面红呢,人的颜面主的是阳明,这个面红呢主这个病人已经有阳明热了,这个时候你在方子里可以加生石膏,可以加生石决明,但是你得考虑病人胃中是否有虚寒,如果胃寒的话你可以干姜生石膏同用,这在临床上都是允许的。

当然了,很多医生可能没这么用,我告诉你可以这么用的,为什么生地可以和附子同用,干姜就不能和石膏同用呢。咽喉痛,恰恰是这个下焦寒症的体现,足三阴经都上咽喉呀,对于这种病人吧,夜尿多,这个夜尿多肯定是后半夜夜尿多,一定不是前半夜,前半夜夜尿多是真正肾阳虚就不会有前面这两个症,这种病人是上寒下热,底下阴寒太盛了,底下阴寒盛上边阳明经有郁热,你既可平潜阳明,阳明隶属于冲脉,一旦阳明经气犯于上了,这时候用药就要用金石之品,重镇,不能用草木之品,恐难凑效,然后呢,下焦附子你必须得用,就这点后半夜夜尿多呢,又得荣肝。

为什么后半夜夜尿多,子时一阳生,子时一阳升动了,少阳之气升动了它升不上来,为什么?中下寒气把它郁闭了升不上来,所以呢,这阳气一旦升不上来就往下迫泄,所以,夜尿多,过一会一泡尿,过一会一泡尿,阳气收不住了,这种病人早上肯定没什么尿,白天尿也不多。

关于这个厥阴病呢,这个咽喉痛,可以给大家讲一讲,三阴病多咽喉痛,阳明病也有咽痛,阳明病的咽痛多半是咽干,而阳明病的咽干在太阴病最明显了,咽喉痛,第一点,太阴病,咽干,这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太阴病,太阴之上中见的是阳明,“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以有咽干症,太阴病的咽干,由于中焦虚寒导致的咽干,这个时候呢,咽干,口渴,不欲多饮;这种病人太多见了,直接理中汤一剂如神,这个就不用说了,

第二点呢,是少阴病,少阴病咽痛非常多,因为,少阴经过咽,它相火结于上,临床上有桔梗甘草汤,有半夏散及汤,是治疗少阴病咽痛的,然后呢,厥阴病,厥阴病是什么,喉痹,这个喉痹呢,也是讲这个咽喉肿痛,但它讲的喉痹多跟现在扁体一类有关系,但是,此症,高血压患者,面红咽喉痛,这个痛吧,考虑还是出于这种太阴有寒阳明有热的现象,然后呢,另外一方面才是下焦的厥阴病,厥阴病的喉痹呢,是根据经脉循行,寒气郁于下清气不升,关于这个咽喉病呢,黄元御先生有一段解释是,“清气不升者,喉病;浊气不降者,咽病”大家好好体会一下,高血压不是个简单的疾病,关系到左路的三阴不升,右路的三阳不降,但是呢,不外乎大象就是说,阴邪瘀阻在血脉之外,与糖尿病浊邪瘀阻在血脉之内正好形成一个对比。

这个眼袋呀,很多人有眼袋,这个眼袋是脾肾下陷的现象,这个要治起来可不是简单的治了,可以用黄芪来升达,但是主要的还是温升肝脾吧。用天魂汤。这个漏经达一月,既然漏经了肯定要升肝脾呀,这个毫无疑问的,你就天魂汤升上去就管用,然后呢,至于漏经它是走血脉,你归芍就用上,归芍用上以后用药就入营分了,阳气就能入营分了,要不然在气分兜着也没用。   

黄芪用多口干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道理就太简单了,黄芪用了以后多口干是因为它本身上焦心肺之气就不亏,你用黄芪了,黄芪都升上去了,心肺之阳气盛了可不是,是不是?手太阴肺经自化燥金之气,口不口干?肺气不降,燥气现上,想从太阴×化,不从,为什么不从,它下不来当然不从了,现的是手阳明经的燥气。
   
收缩压跟舒张压在左升右降理论如何理解?这点还是值得大家考虑的,这个典型要用到中医的取类比象,我给大家讲这么多无外乎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你们如何打鱼才是关键。

你看收缩压,什么叫收缩压,收缩压代表的是心脏盈缩的时候,收缩的时候,就是心脏收的时候产生的外在的血管的压力,它不考虑心脏就考虑外头的血管,心脏收的时候外头血管是个什么象,是个血液迸张的一个象,这是个阳气升达的现象,这是一个木火迸发的一个现象,这个时候木火升达;舒张压是什么现象,是一个金水敛藏的象,心脏一扩张,全身的血液往里收,流动,恰恰一个一呼一吸一样,就是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这个一个是木火一个金水,所以说呢,舒张压主肺肾之收,至于它的高低如何体现五脏的虚实,这个大家可以自己想,我也没功夫给你们讲了,因为,如果连这个都想不出来的话如何从脉象的一盈一缩中体会五脏六腑的虚实呢,你得开个头,我才能和你打成一片,你连头都开不了,我就没办法给你整个讲,要不然我讲的都是我自己的东西,跟你没什么关系;每天脑子里就是说阴阳表里雌雄之纪,然后是独守阴阳,天地之间就是一往一来,哎,就是这样逐渐逐渐的思考问题,多么难呀,现在的思维太繁杂了,叫你们达到这种状态,难若登天呀。

所以内经说,学医有道,虚静为宝。你要怎么虚静呢,你要打坐,学医一定要打坐一定要站桩一定要入静,如果你没有功夫你就没有工具来学中医,你学出来的永远的是,是吧,只有真正把握住空灵这种心态,能够在一动一静之间体会这个阴阳变化这个妙处,你才能随机变化,才能真正理会中医的妙处,才能不断的创造方子,才能不断的领会病机的实质,要不然的话,大家死死的,生搬硬套的传授,这不叫中医,这叫西医,我们中医是非常高明的,就要用整个身心智慧整个灵魂来学习,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不付出相当的代价,难!

声音哑是什么病机呀,声呀,肺主五音,肺主五声,这个音哑呢,有一个区别就是说,音为什么会哑呢,第一点,这个肺气不空灵了,空则能发声,金实不鸣,你敲不响了;实呢,痰涎下不去了,这时候你就得降浊,去痰;当然了,你看看外在是不是有表邪,寒邪郁表,开开表,这是实症,还有虚症,金破不鸣,肺金亏虚了,这时候金水相生,要滋养肾阴了,如白合固金汤。

还有几分钟我顺便给大家讲一下口臭这个病,我见很多人也在网上讲口臭这个病,现在大家治疗的方向跟机理都完全是错的,读过黄元御的书就知道,肺主五声,五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心主五臭,五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大家平常讲的这个口臭呢,这个臭,不光是臭味,肾主臭呀,肾就是臭的,五脏之臭,咱们一般所说的这个臭,第一个是肺,腥味,口里腥也叫臭味,口气臭也叫臭味,口里骚腥也叫臭味,总归就是来源于脏器这种腥臭之味,统称为口臭,凡是有了口臭了,上焦心君之火不正,心君之火肯定不足了,然后浊阴上见,口臭呢,分为几种,凡是口内呢,口内主脾呀,口臭吧,它来源有几点,人身体五脏藏精,五脏各有臭,五脏之臭不现的,脏阴不现的,现则为真脏,就是说脏气亏呀,一般都是邪气实,邪气实怎么,有两种,自己能闻得见的,至于虚实之间的用药呢···好,下周开始讲大黄.

今天就讲到这吧。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11 15:52


本贴由网友壁水云间整理完成初稿,辛苦了!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地黄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13 11:56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今天讲神家本草经的地黄这味药,地黄这味药神农本草经叫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今天讲这个地黄呢,地黄这个药呢,在我们平常用药中,火神派是比较少用到的,而历史上做为滋阴学派是用得非常普遍的,养阴派就是丹溪那一派,温病派这味药用得相对来说要少一些,温病学派后期衍变主要在南方,南方用药以清轻灵巧为主,象生地这味药还是用得比较少。

今天我们讲这味药呢,主要就是讲它的根本用意,这个地黄呢,从阴阳的角度来阐述,来阐释本经这些原文。

干地黄,气味甘寒,甘是入中,寒呢?气味是寒热温凉,分属于四象,寒象相当于北方水的封藏之象,所以地黄这个药呢,寒可以入少阴肾,类比肾经之气,又因为这个药呢它又名地髓,深藏地下,骨主髓啊,肾主骨生髓,正是水象。所以在归经上属于少阴肾,也是一种取类比象。

甘呢,甘属足太阴脾经,地黄呢,如果大家知道这个生地熟地,如果知道这个药的话,它那个汁液,味道是比较浓厚的,是滋养粘腻的东西,内经里,对于气味是怎么解释的?味厚者为阴,相对于来说是气为阳,味为阴,味厚者为阴,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厚则泄,你象这个地黄呢,味偏于厚重的,味偏重于厚重的相对于来说,味它是同气相求,入于脾胃后同气相求,药阴它就入阴分,我们这个熬药呢,取的不是汁,是气。不管是气也好味也好,熬药熬出来的,都是经过中州脾胃运化出来的,都是药气,药气呢,有浓重的,有轻清的,清轻的发散,浊厚的沉降,根据它不同的状态显示出来与不同的与脏腑相济,有补有逆,所以说是味厚者为阴,味厚则泄,泄什么?泄下焦阴浊,它是阴中之阴啊,阴气重了是什么呀?阴气重了有可能走阴,阴气在下,它是入于阴中之阴的。

还有一个就是味薄则发,那个是味厚则泄,味薄它是形,它跟厚不一样,气薄则发泄,气厚则发散,气厚为阳中之阳,气薄为阳中之阴。

再来看地黄这个药,既然气味浓郁厚重的话,为阴的话,它就有泄浊阴的作用,反观本草里边这么多药,凡是气味厚重的药,或多或少,包括酸味厚重的药,它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开泄,为什么呢?它是使药性趋向于阴分,阴者,中之守也。所以说地黄这个药,中者什么?中者太阴也。

所以地黄味甘,可以入于足太阴,所以它味特别厚重,所以可以补阴气之不足,折跌绝筋就是外伤,外伤久了以后,产生了瘀滞,凡是这种外伤啊,第一个是瘀,第二个才是阳气不足,因为它走的是经脉血脉之中,第一个血脉不得荣养,第一个是属于肝木的升发不能够达于末,这时候肝木是靠什么涵养,水能涵木,一般有外伤或伤重的时候造成经脉的瘀阻,由于精血不能荣养经脉,总显示经脉的内瘀外燥,到了内部呢,内部的血瘀又会影响肝脾的瘀滞,内在可能是湿热,外在可能是燥,靠地黄这种药呢,入于阴分,阴分这种味厚浊重,可以行散一些瘀浊,营养局部的经脉燥扰的情况,当然是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汤者荡也,地黄通过汤液的作法以后呢,这种阴浊之气,它这种阴气,浓郁的阴气可以入于脏腑,入于经脉骨髓的深处。一般的药物走不到。按一般的药物走向规律,要入于胃以后,清阳实四肢,清阳开腠理,浊阴归六腑,就是说阴浊重的药啊,它走的是脏腑,走得比较深远,药力也比雄长一些的,比如说血痹,填骨髓,长肌肉,这都是养五脏精气。作汤,除寒热积聚,这个寒热积聚是什么?这个寒热积聚是那个水不涵木,木气郁结所产生的,而这个痹症,更是因为那个风木燥急,你看那个如白术,地黄,很多药,它们都是主风湿痹,你看那些风药,它们都是除痹的方向都不一样。但是这个痹证,痹证是风为主,是以风气为先,而经年久痹,是湿气为主,而这个一般的行痹,这个流窜性的走窜性的,是以风为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而地黄除痹,恰恰是因为因为这点道理,主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它取象,它既然是阴味厚重,得地之精气的,又名地髓,它自然可以养五脏之阴,一般讲课吧,自己主要是看看原文,大家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随时进行探讨。然后互相教学相长,互相启发,有时如果光讲一个药的话,它有时候题目太窄,我也没有办法发挥。主要是讲这些药的领会,然后给串讲一下。

大家有什么问题就提一下,等会我主要是对这个地黄在临证上的应用,伤寒论里的应用,火神派的应用,还有丹溪一派的应用,用得比较多的呢,你象温补派,温补派其实用地黄这是用得最多的,有的地方还是值得商榷,不是六味就是八味,阴虚六味阳虚八味,这点已经证明这个问题。现在大家可以谈一下问题,等一会儿如果你们没什么问题我可以提问你们。

◆问:人过四十,吃六味地黄丸可以滋补,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这个说法呢,内经上有一句话叫做,“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所以很多人根据这一条理论,说是人过四十要常吃六味地黄丸来滋补。凡是这么说的人,肯定是不懂医了,首先。因为仲景教育我们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如果是中土从于湿化的病人,是不是?他会怎么样呢,吃六味地黄丸中土愈湿啊,中土湿了之后,精血无生化之源,是不是?中湿外燥,所以说这一句话根本就不值一驳。六味地黄丸绝对不能乱吃,就象景岳他们那一派,造成很多流弊,六味地黄丸吃着吃着人阳气慢慢就会衰弱,就阳气虚衰啊,时间长了以后就可以导致中风,阴气孤危。但是如果你是中土从燥化的病人,尤其是现代,现在有很多人中土从湿化不明显,而平常由于应付外在的事情,生活节奏特别快,又有夜生活,这些种种的,造成相火妄动,他这种情况下,时常吃点六味地黄丸是非常合适的,而且由于这种相火妄动虚火内滞造成的,比如最简单的,肾结石,肾囊肿,这种情况下治疗肾囊肿肾结石就会非常好。

中土不从湿化,并不一定要从燥化,中土没有显示明显寒湿壅滞的现象,这个时候相火燥了,风木就盗泄于下,就可以。附子理中当然也不能常吃了,很多人如果是经脉郁滞的话,吃附子理中丸可以郁热内聚的,到时候也会产生很不好的效果。
第一个经脉没有很大的郁滞,第二个中土有寒湿,但是现在人中土常从湿化,是不是?中土从本,厥阴少阳从乎中见,是不是?所以每个人,因为他们体质的不一样,选药就不一样。脑子里一定不能有定见,岳飞不是说过吗?变化之妙,存乎一心,如果有定主定法定式的话,那就不叫高明的东西了。大便溏可以吃吗?你看你为什么大便溏啊?有很多大便溏的人,他是脾阳下陷,不但六味地黄丸不能用,小柴胡汤,很多桂枝加芍药汤全不能用。

金匮肾气丸这个方子,现在已经不是金匮肾气丸了,他是采用的济生肾生丸加减,他的温阳的力量可以说是比以前金匮肾气丸不可同日而语。桂附的量已经加到跟熟地山茱萸等同的效果了。

什么叫滋腻呢?就是说中土已经从湿化,水湿不化了,肾阴水湿都弥漫上来了,是不是?这个时候你再去把地黄给它增加一点,这个肾气一个是盗泄风木耗散于已土,耗散已土就是脾不藏意,中焦湿化。

◆问:刚才还有个同学在问,地黄滋腻,有痰者忌用。

■答:说这个话的人,还可以说他不懂医。

因为象金匮肾气丸这个方子,就是治疗肾虚痰饮的,因为熟地一味啊大量应用,就可以治疗肾虚痰多,临床上很多病人就是咸痰,口吐咸痰,非常咸的一些痰,这个可以应用金匮肾气丸,这个时候疗效是非常好的。

在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中,有很多案例,是治疗顽痰久痰老痰,用什么治好的,用生地治好的。这个显示为什么呢?这个是因为中土没有从湿化,而是下焦肾水不得封藏,由于相火不收,肾本来主什么?肾主水,藏精气的,现在水气不藏,泛上来了,又加上肝木的疏泄,炼液成痰这些燥扰炼出痰来了,这种痰必须要封藏下元,封藏下元怎么封?必须要敛相火,相火是虚浮之火,相火必须归根,相火归根以后,虚火自敛,痰涎自消。有很多顽痰老痰粘痰,他咳不出来,就这个道理。金匮肾气汤,金匮没有肾气汤,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一般是用丸药,不做汤剂的。因为汤液涤荡,金匮肾气做汤不符合它的治法。

◆问:后世地黄补血的机制?

■答:这个我都没法说,首先呢,血为阴,精血同源。这个髓空了怎么填啊?给二两地黄,二两猪骨牛骨髓就填了?必须开脾胃化源,中焦脾胃必须不从湿化,不从燥化,中焦脾胃中和生化,这个时候就能够生化精血。

第二点呢,就是说要预防肝木的燥扰,肝为贼脏,肝能盗泄五脏的精气,必须要先柔肝,肝气不柔的话,六残贼脉,弦脉为首。几乎百分之七十的虚损病人全都是弦脉为首,当然有时候是合脉,有时候弦结,弦涩,弦实,肝气郁滞了以后,导致很多环节的,对肝气的荣养呢,分寒分温两种,一种是肝气寒郁寒滞导致的,举个例子,就好象入秋后,大地非常寒凉,一派肃杀之象,空气中又是异常的干燥,这就是寒燥,肝木易盗泄金气。还有一种是热燥,刚入秋的时候秋老虎,这是热燥,热燥也是伤金气,这两种一般来说寒燥相对多一些,寒燥就是说用桂枝,当归,用这些苁蓉啊,巴吉天啊,中焦用生白术,用这些温润药来生肝,那个温燥呢,温燥就不用说了,温燥就是滋阴降火敛阴气呗,是不是?生地,首乌,山茱萸,是不是?再加上很多都是滋养肝的药,可以佐助一下。

◆问:金匮肾气丸治疗肾阳虚很对症吗?

■答:首先做为一个医生来说,脑子里就不应该有肾阳虚这个词,凡是有这个词的,这个就已经,按照过去练武功的来说,这已经是你最大致命的缺点了。

什么叫肾阳虚啊,什么叫肾?首先搞清楚,肾者藏也,首先闭藏之气,因为有闭藏,所以有水象,水性本来闭藏,什么叫肾阳虚呢?能藏则能发。后代有人比喻说,肾为阴阳之脏,既含阴又含阳,阴中含阳,但这是说法,你要先把这个象给理解清楚 ,到时候你再说,你说肾阴也对,你说肾阳也对,你脑子里没有把这个象搞清楚,领会到,说肾阳不对,你说肾阴也不对,你张口就错,肾火不就肾阳吗,不懂脏腑经络,开口就错,但是作为这句话来说呢,可以说百分之八九十的医生专家教授,他们都是开口动手便错。

你举一个例子,你讲肾火,肾哪来的火?人体外而经络,肌肤腠理,内而脏腑,外在就流动而言,不讲形质,从气入手,内而精气内在的是脏腑,外在的是经络,就肾而言,属于脏腑,脏腑只能谈虚实,不能谈阴阳。而六经的气化你可以谈,从阳化从阴化,从湿化从六气的不同的从,从化你可以谈,但是脏腑你谈,你谈虚实,对脏言,脏无实证。脏主藏精啊,满而不能实。只能是精气越藏越满,这个五脏精气越充足,人就生命力越旺盛,人的抵抗外在不协调的能力就越强,满而不能实。
六腑主传化物,实而不能满,六腑运化是运化精气的,所以说,它有壅也有实的,六腑也可以就是说,六腑主要讲的是寒化,一个气机传导,脏呢,是讲精虚,一个气亏。所以呢,脏为阴,脏精亏虚,腑为阳,就讲到腑气不足,所以内经有句话则说,“精气夺则虚,邪气实则盛”,虚的什么?虚的是精气夺,实是实的邪气盛,邪气是什么,不能当位之气,就是六经不当位之气。

六经之气这里问题也大了,现在很多人搞这个问题也搞得不好,你象平平常常一个肝经吧,你哪来的肝火啊?只能说厥阴肝经,厥阴肝经属什么?足厥阴肝经,它在上面心包经化点火,但主动权是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肝经是风木之象,它从中见才化少阳相火啊,本身就是阴象,它为什么化火呢?肝为什么会化火呢?是因为肝气郁滞了以后,表里之间不得相通,不得枢转,少阳相火在上下不来,厥阴肝经也升不上去,这点是相火。还有一点是什么?足厥阴肝经不升,连带的是一大系统,连带的是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之气升,手少阳三焦经之气升,手太阳小肠经之气升,它们这三经的气都是升的,它们三经都是有关于相火,所以这时候才有肝火,所以肝火是怎么来的,心里要有数,走哪条路,怎么出现的,你走的小肠呢,你知道火郁是从哪来的,这时就是肝火,肝火怎么来的,要清楚。

手少阳小肠的火,从哪来的,你可以清小便,栀子清心利小便,木通啊这些的,甘草,补中,通过从中焦敛心火,你大肠下面痔疮犯了,是不是?你这是中气不举,你可以泄泄 ,黄连,泄泄痔疮火热,大肠经火热下泻,这个什么?少阳三焦经的火,栀子泻三焦之热,栀子它那个样子,你说,那个里面是一个浑圆的一个空形,通之象,三焦之火,利小便,三焦有火小便黄的话,你用上去,你在临床上一用上去,自然就会体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看病就会好。

至于内郁真阴真阳啊,哎哟,这些都是后代些道家学说,没事就往上面使劲搀和,讲得玄乎其玄,没用。你懂了阴阳鱼太极图,随便说,你不懂都是魔障。用地黄,你必须要用的话,中土从于湿化,加辅助的药,陈皮可以治中焦,砂仁可以去寒湿,干姜,茯苓,实在需要用的话,真是中焦寒湿明显的话,那就治病必求其本,那就是首先握住中土,中土化源一开,很多情况就慢慢缓解了。

◆问:如何补肾?

■答:伤其五脏者,半生半死。真是肾脏不足的话是,肾精不足的话,这就很难。但是既然说补肾呢,顺其性为补,夺其情为泻。你看这个肾啊,肾主藏精啊,北方为水,是闭藏之象,蛰藏之象,我们就要顺着它的蛰藏之象就是补肾,所以说很多补肾的药,你象熟地啊,知柏啊,上面连肺经一块敛,猪骨髓啊,什么龟板啊,首乌,山茱萸啊,是不是?这些,还有一些大腻滋阴的,凝敛啊,但是你第一个要考虑,中土脾气有没有陷啊?中土脾气一陷,你吃进去这么多东西,反而成了败精瘀浊,有人问,左归丸好象是补肾的,这句话你先不要问,我刚才讲这么多,你再仔细想一想,想完了之后再问这个。

熟地这个药,确有它独到之处,善用者,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能教给大家的是纯粹的理论,用理论分解各种方方面面的验案,有了精深的医理的话你在去看温病学派,再去看前贤的医案,自己去解释。他们有的经验都不一定能自己解释,肾精虚了确实不好补,本身就是相火浮躁,三阳气也跟着不往下敛,人就处于浮燥的状态,又加上现在电视那个什么电脑,这个声色犬马,当然犬马没有,阴气很不容易敛,医患之间要配合之个事,决定很多慢性病的愈后,如果没有良好的医患配合,就算仲景在世也没办法,大家没什么问题了,

◆问:从黄元御的角度来谈一下。

■答:我学了黄元御,我学了就是我的东西,我这没有黄元御的东西,因为我不可能代表他,医学这个领悟,也许我们真正的领悟,但是每个人学完了记住,以后,你一定要你学完了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你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心,去接触到这个病例,独守阴阳,不与众谋,你以后可以说从这里得到了启发,不可能是别人的原样,你不可能就那么精准的全面的理解了。

黄元御为什么那么早死?

讨论这个问题非常没有意义。

科考之前得了结膜炎之类,黄元御本身是先天寒湿体质,医生来了以后,既然是眼疾,眼睛属心又属肝,是不是,这个自然是清降木火,清了半年之后,我们的黄老师呢,就脾阳衰陷了,脾阳衰陷了之后,精气不济了,导致了一只眼睛瞎了,以后呢黄元御先生从这个角度,也就不考试了,悲观失落,大家知道,悲观失落阳气更不容易上升了,所以他领悟了医学的道理,从原来的易经理象的角度阐释了一下中医,当然了,以他这个材料来学中医,恰恰是非常合适的,自然是一览无余,一洗上千年,没有任何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命数。禀赋,命数。你看历史上的养生大家邵康节你看活多少岁?,释迦牟尼也就八十一岁,自己通过养生的道理能知道其中的内涵,变化就对了,你为了活多少岁大大不必,你就为了活多少岁来学医?现在中医主要是为了治病,然后牵扯到养生。其实今天很多问题今天我都讲通了,没有仔细思索,

有人说,熟地在肾不纳气喘证中的应用?

相火不得收藏,当然了,肝木燥急了,水不涵木了,如果没有这种特征,浊阴上泛,凌于清窍,典型就是清阳不振,你再用熟地的话,这就是趁火打劫,估计祸不旋踵了。

有人问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的比较,这个恕不回答。不要拿形质上的东西和气化上的东西来比,中医就是变化之妙存乎一心,取类比象,泛万物之变化,你看见了有形有象的东西,就把你的心智思维,变化的象闭锢住了,就会产生了问题了,你会害很多人。如何来养肝呢?法无定法,方无定方。说什么都没有,

我不知道肾炎是什么病,你找西医去说吧。

我不知道你所谓的肝非肝,肾非肾什么意思,听起来很玄妙的,谈到肝肾,就不是解剖上的这个肝肾,没有西医的物质概念,现在教材上不都是讲肾阴肾阳,当然了,他们也会看点病,他们对中医可以说基本上不懂,只拿了末梢枝叶,,产生了很多种名相,互相进行,中医到他们那儿,本来很纯粹很简单的东西,到他们那越变越复杂,越变越不可琢磨。

伤寒论当中对地黄的运用,不象姜桂附草,芍药这些药应用这么广泛,但要谈的就是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中地黄与桂附的比例是八比一,所以说呢,金匮肾气丸这个里面桂附为君。为什么是君药呢?少则为贵,有时候少则为贵,有时候吧,在环境之中,但有的情况下呢,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谁就掌握了,物以稀为贵吧,金匮肾气丸来治疗肾囊肿呢,类于痰饮,囊肿也可以说它是什么,水液代谢存留,类比痰饮之象,在上的饮气和在下的饮气,这个,金匮肾气丸治疗肾囊肿,金匮肾气丸为什么可以治疗这类饮证,大家可以理解一下,理解了把它写出来。

内经有制药之法,君一臣二,君一臣三,这种制法呢,类比的列法,从那种角度,伤寒论的方是不是按那个法来制的,伤寒论的方是不是按那个法治的,我认为不一定。我认为很多伤寒方不是按那个治的,是后来产生的,就是说方子你先立出来,这个病是什么象,你要用什么象来吻合于它,这个象出来以后,然后再用君臣佐使。上来就谈这个君臣佐使,还有点这个跨度了。

肾囊肿治疗,因为金匮肾气丸本身有一条,短气微饮,是不是?短气微饮这个可以在上,可以在下,在上的怎么治的,在下的怎么治的,大家把这个问题给解释一下。

因为就是说,我们现在谈这个医学呢,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理,一个是象,如果谈到这个方药的,这个很简单,学医之道,虚静为宝,除了理象之外,中国文化,第三个就是数。数的变化本身就是微妙的,它是在理象的基础上很好的把握了之后,再延伸出来的。

我们古人对于这方面有过研究的书籍不多,你象内经里有关制药的篇章的研究,在相关的论述,刘完素的宣明方论是按内经的制法来进行制药的,,刘完素本身对理象数都是有一定的研究的,里面宣明方论每个方的数,大家可以去看看那个大家,我本人对于数来说只是懂一个非常皮毛吧,古人都非常注重传承,你看高明如黄元御先生吧,对数也没有什么研究。

数的研究都是几代人通过精研了以后,慢慢传承下来的,当然也是对易经的研究到达了一种境界。可遇说:“汗不与奇,下不与偶,”这个好理解,就是说偶数这种状态,是分散性的,分头前进的,为什么奇数呢?奇数它是力量是专一的,走得远。趋于阳分呢,走入上焦的话,君药可以偏于几种,然后是各行其。

关于数的问题吧,首先要从河洛周易去进行研究,河洛周易呢,我自己对数一点浅在的认识就是,六十四卦,从中国古代的方圆图,一二三四,简单的数是没有意义的,要把数与时空结合起来,用方圆图结合起来,圆图是时间的,方图是对空间的这种,把方圆图和空间时间联系起来,然后易经这个数它这个内涵就出来了。然后把方圆图进行细致的解释,每个卦进行解释,每个数进行,考查的事情大小都会有不同的类比,所以它的数都会产生一个比较,必须有一个参照物,去推理其他的数,然后由此可以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具体的时间,到最后具体的分秒,当然这个需要一种极其精微的思维吧,一般人是达不到的,既然能达到的话,需要专门的奇才,刘力红的师傅李阳波,我看了一下,好象是对于数,只是漏了一点只言片语,关于数上还是有一些,没有进行具体的讲述,也无法看出到了哪个层次,

刚才解释的这个短气有微饮者,《金匮要略》里有苓桂术甘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它们两个其实主的不一样,都主的话各有偏重,本身金匮肾气丸主下元阳虚相火上扰水甚虚火妄动这个概念,本身水甚,脸肿了,下焦肾气不得气化,水气不得封藏,金匮肾气丸是助下元封藏的,而且木郁风燥,有了这点以后,水气才可以由中下而上,如果不是这点的话,就是真武汤证,如果错用了的话,服第一剂有效,服3剂就反,这个在临床上很多见了。

大家不要先玩数,先谈理象,理象把握透了,到了一定层次的话,数自在其中。到了一定层次以后,经过相关的人经过探讨,慢慢就明白了,要不然刚上来就谈数的话一点没意义。

痰饮是怎么产生的,痰之标在肺,痰之本在脾,中焦受气取汁,是不是?这个饮入于胃,流溢精气,肺气的宣散是靠脾中的阳气宣达,一但脾阳亏了以后,水湿陷于脾中,痰湿壅盛,在上则为饮,中下,这个时候有两种,肝脾的阳气要升达,精气也往上疏布,这时候如果郁滞了就会产生精不化气,阴不能出阳,因为这种所以产生水肿,比如腹水,下焦的这种浮肿,双下肢水肿,这是水气。在上的是后天的水谷呢,经过后自治天的炼化了以后精气要游散到全身,经过三焦产生了:上焦不归,水泛高原,中焦不归,水湿泛滥,下焦不归,二便失调,水泻的现象是由于后天的,治水之法,要考虑到左路还是在右路,是关于肝脾升达不足呢还是关于肺胃的敛藏不足。在上的敛藏,在三焦经的,三焦为水气的枢纽。少阳相火上逆的话,可以产生水饮,饮在肋下饮在胸中啊,因为水饮的阻隔啊,气不归元,短气以为饮,这时候治疗呢偏于燥化的用肾气丸,偏于湿化,用苓桂术甘,这是用处的不一。,在这说一说。

睑,眼袋,下眼睑属脾,上眼睑属胃,一个偏于阳,一个偏于阴,下眼睑属于阴,下眼袋很重的话属于中焦,偏温,不是黑,一般是青,青到一定层次就发黑了,青为苍啊,苍色为木,黑又属肾,表现的是什么?脾胃所主,脾阳下陷了,连带着肝脾郁陷在下,肝郁则青,显出水湿的本象,当然了,肝脾郁陷了,并不一定寒湿为重,有是肝郁下陷了导致少阳相火犯于上,这个时候既要考虑厥阴肝郁风燥又要考虑中土寒湿的情况。

喝啤酒属水湿啊,中土气化总有限,喝多了肾气虚了,老上厕所啊,走泄肾阳举不起来了,肯定肝脾郁陷升不动了,有眼袋的人,脾肾阳虚,行,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吧,下一趟课给大家讲另外一个重要的药吧,当归吧。脾肾阳虚,附子理中可以,当然也得考虑肝木有无风燥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非要说个汤头的话天魂汤宜之。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13 11:58


本贴由网友无智亦无得整理完成初稿,谢谢众多网友的参与!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解 浮沉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22 21:02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四圣心源脉法解讲座二

简单给大家提个问题,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好多病人,两寸脉沉弱这样人比较多。然后问大家:两寸脉沉弱,主什么?就说左寸沉与右寸沉又主什么?

大家就我提出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意见

我给大家说切脉,不是靠临床得来的,切脉是靠领会的。得于心而应于手,如果你心中不得的话,这个时候就是你手就是换个机械手,分辨率再高也没有用,所以必须在理上领会了以后才能够下手,领会,真正有所明了,有个问题我就是说两寸脉沉弱这种病人,大概是怎么造成的?左寸沉弱与右寸沉弱,他们分别讲的什么,有什么差别?

讲的是两寸脉,大家还没有,也就是说跟着黄元御先生掌握脉法的思路来走,灵素说了一句心里之气不足,两寸脉沉弱,   其实是心肺不足,是阳不足,是阴不得出阳,阳衰了阴气必盛,所以这个病人处于阳虚体质,两寸脉沉弱,第一点就是左寸沉不开达,能升而不能开。

肾阳不足呀,肾阳这个词用的不太好,现在大家就是说很多教材就是说脾阴脾阳、肝阴肝阳、心阴心阳这都搞烂了,如果再谈肾阴肾阳的话,因为这个肾吧,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参与后天的升降,另一个它又主宰先天元气的盈缩,所以你谈肾阴肾阳的时候不够准,还容易搞混。你要说元阳不足、不能上达,这个不一定,它只能代表就是说一身元阳到了肝脉以后,然后木不能成实,就是说水能生木,木不能化火,这一点导致左寸脉这种沉弱,如何化火,我们要治这样的病人的话,应该从这点考虑,不能用滋水荣木。两者的治法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如果谈到肾阳不足的时候很可能要考虑到收敛这样的阴气,如果考虑到上焦阳阳气不足,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温健脾肺问题。

右寸脉沉弱,它多指气不足,气机开散不能收敛,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整体的脉都沉弱是以心肺脉为主呢还是就心肺两部脉独沉弱,这还是关键。

这铁牛讲的上星期把一条脉:左尺浮大而迟很明显,其余各部稍浮大,左尺脉浮大而实。这个刚才我都讲了这个是阳乘阴位。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往上升呀,是不是,水生木呀。木气不达这时候。右尺脉浮大而实,这时候你看看大中有没有兼散象,如果有大舒缓的话,这是化火了,这时候需要清热;如果是浮大而坚实的话,这时候邪气还没有扩散,还没有化火,这时候你就需要略加开破之药,舒达;一定要舒肝,这管道上边不疏通,都憋在底下了,这时候你想怎么办?你是不是要把上面的木气尽量的往上舒达一下,所以说呢六味地黄不可行。

六味地黄丸是一什么?它弱还可以,典型的右尺肾水脉不足了,滋水涵木,收一下。木气这么实,不属于正虚而属于邪实这种状态。看脉还是这样:虚则正气虚,虚则精气夺,实则邪气盛。脉气浮大,这时候肯定邪气盛以邪实为主,现在考虑邪气是怎么实的。邪气是怎么来的。人的一身,从那来邪气的呢?就是非位则邪,该升达气的升不上去,憋在下面这就叫邪气,该降的气降不下来,顶在这就叫邪气,并没有说从那来的外受之邪,没有这个,即使有外受之邪也是天人六气相互感应而得的。

浮数而实是滑吗?

因为这个左尺脉滑,有时候牵扯到血分,是不是?这得看是男是女了。如果不滑的话,光是浮数而实,考虑看看是不是下焦有这种淋痢,淋痢之象,痢疾呀或是淋证呀。有腰痛呀,这肯定是肝气淤滞导致的。可以考虑用肾着汤加减进行治疗。肯定是中焦脾肾下陷,肝脾之气下陷,这时肾着汤没有疏肝肝的药,可以看看血分有没有亏耗的状况,如果没有亏耗可以加桂枝,桂枝、川芎都可以用,往上升达,加辛温之品。

下面继续给大家讲,“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之中参以虚实也。” 大家理解这个“浮大昼加,沉细夜加”这个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大家知道这个脉象浮大呢有个度的问题,因为浮大往往是不收。夜了则收则安,而白天则加重,但是往往有病人因为下元阴气,阴气乘于下,阴气格阳乘于阳所导致的脉象浮大,上两寸浮大,夜加越多,相反沉细昼加也多,所以我们要搞清楚阴阳升降。黄元御学说精彻的地方就是说把元阳讲的非常了彻,可以说仲景以后能解厥阴篇的只有黄元御先生,厥阴篇在黄元御先生来讲就是非常小儿科的事情,而历代黄元御以前的伤寒医家都没有搞清厥阴篇。在这地方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学习黄元御先生的厥阴篇就要理解阴阳之气是怎么升降的,元阳是怎么盈缩的这个关键,郑寿全先生呢知道了盈缩这一点种子,真元、大象理解的好。怎么盈,怎么缩,怎么升,怎么降,关于中间的细节比较马虎,尤其在右路如何敛藏潜降上说的少,没有说清楚。导致后世火神派弊病百出。浮沉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提。

就是说呀我们分别脉的浮沉了以后,然后立法制方上,又要考虑这个病是在气分上还是在血分上,这还是有差别的,这直接考虑到用药的这种取向。所以在每一部脉,在浮沉之间偏入阴还是入阳,是血分还是气分之间不同的差别,所以我们搭脉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个间夹脉,比如浮涩,浮而弦、浮而滑、浮而弱;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现象来看出一气之升降,

◆问:“右关尺浮,右寸沉;左三部皆沉弱。”可以讲一下这脉象,这脉象是什么意思呢?

■答: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先右寸脉沉,就是上面天气不足呀,肺金之气本不足。右关尺浮,首先讲第一点,就是右尺脉本沉,相火之气需要闭藏,浊阴之气需要敛藏。三焦相火之气需要敛藏,右尺脉浮了就是相火不宁,不能敛藏,右关脉有跟着浮的话,这是胃气不降。为什么说胃气不说胆气呢?因为胆胃之气都降,因为胆气有时候不降的话他要参和于左关,左关确实有浮于之象,沉呀,浮呀,浮大呀或者是沉弦,这时候就要考虑是胆中相火不降。关于这个人,我们立法就应该考虑根据病人平常偏胖偏瘦,简单的从阳化阴化的角度考虑,虽然有浮沉,但是没有给有力还是无力,是大还是小是个关键,大可为邪气盛。

这个病人经常有眼底出血的话,是阴气乘阳了,首先看左三部脉,如果是沉弱的话,不是沉细的话,这个病人我建议。。。。。

你如果用荆防加归芍丹地治的话,这就有问题了,这个病人左三部脉肯定有沉细,有阴分不足的现象。或者是左三部脉有点浮而弱,有阴分不足的现象。如果让我开的话直接用沙半理中汤加附子,而不用这些阴药。

必加桂芍?

因为简单的还是正气虚,你说扶弱,正气虚并没有所谓的邪气。如果邪气实的情况可能还需要点利水的,如果加桂芍了,这时就要考虑,因为左路主升的,左路确实要升,如果没有浮越之象的话,你单纯去升左路的话,反而导致右路不能降。

◆问:左三部脉几乎切不到,

■答:什么叫几乎切不到?还是就切不到?如果是左三部脉真切不到的话,是不是摸错了位置?如果不是摸错位置看是不是反关脉,这些都可以排除的话,还是能摸到的,就是说左三部脉确实非常弱的话,左主阳呀,这个就是说病人的阳气衰弱应该是非常明显了,左三部脉由阴出阳,由阴化阳。阴气不能出于阳,这个时候病人你必须参合右三部脉统一来看,是不是阴气郁在里面,还乘逆在上面了,还是本身就。。。。。

◆问:右尺脉浮不是相火不能安藏吗?用沙半理中应该不加附子吧。

■答:加的,为什么呢?因为附子这味药,就是说内经上讲的就是辛味药,辛以润之,辛怎么润之?附子就是大辛大温,具有开破封藏的效果,这时候呢如果象你讲左尺脉沉弱的话,阴中不得出阳,左边阴中不得出阳,下焦阴气肯定不化,下焦阴气不化右边阳气想收也收敛不下来,所以这时候要加附子。如果这病人尺部脉摸着浮而细,尺脉浮而细的话,这时候而且尺肤摸着有点陷下的话,证明他这个肾中精气元气不足,这时候尽量不用附子去破散,因为附子需要本钱的,身体的精气足得话可以用附子,不足的话用附子破散了,他会不得其用。

◆问: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答:这是我们古脉书上提出的。男子的脉象左脉偏盛,左脉盛于右脉为常。女子的脉呢,就是说 左为阳右为阴,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这是常象

◆问:脉阴阳是指什么

■答:脉阴阳,浮沉也可以讲阴阳;尺寸也可以讲阴阳。在伤寒论里面脉的阴阳绝对不是脉的左右,脉阳浮而阴弱,一般来讲是寸脉为浮,尺脉为弱,或者浮取的话是浮脉,沉取的话是脉非常柔弱

◆问:脉细向来说是营分不足或是精气不足的,总体上说是阴分不足这个结论对吗?

■答:脉细,总体上说营血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怎么来理解。首先脉是分脉气和脉形,为什么呢?周学海先生曾经讲过,脉分形数位势,脉看的是势看的是脉形,形为体,势为阳为用,他潜在的方向性。所以形为阴而势为阳,我们一般讲脉细而有力,可以浮,可以沉;可以实可以弱。所以脉细他讲究的势,是附载六气的这个形起码是弱,不足,这时候说是阴分。

◆问:现在把的脉象大多是弦而细

■答:弦脉到是很多的,春脉应弦。细脉到不见得。

◆问:开始是两关脉紧,吃了附子理中汤,现在是浮数

■答:如果两关脉都浮数的话,考虑是不是长期吃附子理中,阴分不足了,这就是说治疗关脉浮数,要是右关脉浮的话  是不是考虑降点胃气,阳明胃气不能潜降下来,过多服用温阳药的话,精气不能够收藏,会导致越来越亏乏。本来两关脉弦,我考虑两关脉可能是弦,不会是紧的,紧脉转索,紧脉和弦脉还是有差别的。紧脉如转索,他是绷着的,有劲。这个力道是不一般的。

但是两关脉弦的病人到是很多了,两关脉弦,就是中土这大虚了,弦居关位  后天不足。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考虑从甘温平入手,不要太燥,因为中土呀,脾统血,藏精之所在,如果太温燥的话也不好。

弦脉首辩阴阳,是不是,弦而大,弦而滑,弦而浮,跟弦而沉,弦而滞涩,就在滞涩之间分析清楚,他到底是从阳化来还是从阴化来,来断定你药的取向。如果他没有从阳化,这个弦为木象,他既然没有从阳化,他肯定从阴化,从阴化就是寒水之象,水不能生木。所以你就要温化,他既然已经阳化,木化火了,就是火有余的话,你就要收敛,你就要苦泄,所以说两种脉象下用药是有差别的。

不要随意吃附子理中汤的,如果脉弦紧的话是肝木不得升达,你吃附子理中汤有时是隔靴搔痒。如果是阴分的话,脉弦紧的话是邪气凝滞在阴分,你用附子理中还不如用点桂归芍,一下子入阴分了,就能化开。

◆问:晚上1—3点要吐完痰才能睡觉

■答:晚上1-3点是丑时,丑时属土,具体是不是丑时呢,要分一下,看是不是你住在那个地方,和北京时间是不是对应,有时差的问题。

我只给大家分析分析脉象的说法,脉象也不是简单的问题,你们搭的这脉象具体的问题,还有许多说的不够详细的,我只能讲一讲。具体呢用什么方剂,这就没有什么用。

◆问:左三脉细而弦,右寸细、关、尺摸不到

■答:右路主收藏呀,既然右关尺都摸不到,收藏有点过,是不是,既然收藏有点过,就是寒象,对吧。而左三脉主升达,升达了有弦细而不足,细而略弦。左边脉也不足,所以要暖下元,这个脉是典型的脾虚寒盛的脉象。

因为这个不是讲方药的问题,必须把理论讲明白,一气之升降。把这个升降把握好了以后,用药是其次的。象我们很多人用药大家都有自己习惯,要是和药对应起来的话,这样以后在治疗上会受到限制,如果理论清晰,用药不会受限制。

1—3点属丑时,丑时属土。在十二地支中有四个属土的。丑时是第一个,他属于人体土气,是燥湿之中气,而丑呢也就是说由阴出阳的输转,这个时候病人出现打喷嚏,然后吐痰考虑还是中焦脾胃有寒气,脾经有寒气,凝滞不化。打完喷嚏,然后吐完痰以后,寒湿开达了以后,阳气才能够入于阴中,才能够睡觉,关于这个病人我们还要考虑用药的时候还要加一些驱除痰饮的,化痰饮的时候还不能伤及阴分,因为这个病人本来就是两尺脉弦紧的话,弦紧居风位,就是弱,本来中土就弱,中土弱的话肝脉就急,这时候需要治肝的话就要荣肝,不能用太辛燥的,太辛燥的会伐肝。助肝用伐肝体。

◆问:左脉细,右脉大

■答:左脉细,右脉大,我在临床上搭脉,大部分脉象就是说寸关尺三部脉象,都还是有差别的。左脉细,右脉大可以说是大象,如果统论的话也可以,本来就是说病人左三部偏于细,右三部都偏于大,也可以。左三部就是由阴出阳,既然细呢就考虑左三部经血不足。右三部脉大,就是主气分,气分易于收敛,相对于这三部脉,这个病人看来还是有点血虚气盛的现象。

◆问:如何学脉法

■答:学脉首先要分清主次,我们学的是寸口脉法。第一为什么独取寸口,第二寸口脉是如何产生的?这个脉是怎样至于手太阴的?然后这脉气,脉形是靠什么脏腑之气协调而产生的?然后你就明白了:这个脉象是尺部脉、寸部脉整个脉象是怎么反映的,而不必要去纠缠于内经的尺内两旁择则季肋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就象孔子说的‘多闻阙疑’,也就是我们一定要抓住主线,搞清楚主要的问题,至于‘尺内两旁则季肋也’先放在一边,我也不理解。或许那一天我们机缘巧合,突然理解当时古人说的什么意思了。如果非得纠缠,非得搞出一个尺脉哪个部位,我觉得只会有害。

我们搞清楚脉有浮沉阴阳这种概念了以后,我们再来谈,因为在五脏六腑以前先是阴阳。内经也告诉我们:独守阴阳,无与众谋,先从阴阳气血处做文章,然后去理解,进而再去理解候肾候腹呀,在这个指导下去理解,大方向就不会错。不然你单独挑出来搞左内左外,尺内尺外,这都是明朝以后搞徇古的,搞考古的,他们都没有资格谈学问,所以说现在  国内好多科学家他们没有资格谈学问,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搞考证不搞亲身体验,他们不搞实证。所以我们要从阴阳入手,从五行处,来形象理解。先把根本握住了以后,然后再谈其他的。

◆问:日本汉医书如何

■答:我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不过我觉得不值得一看。从古到今,日本人都没有什么懂医学的人,包括那个丹波三父子,没有一点实证。至于说现下日本对中医的研究方向,那更不值得一提了,本来中医就产生在我们的中土这片大陆上,日本不具备中土这个根基,没有办法去学习。或许有他们灵光一现的地方,但是大方向把握不对了以后难免出现很多问题。
学习脉学就要从四时脉体开始入手,就是从五脏的,看看本位脏的脉象如何,理解四时五行本象,因为这脉,脉象属阴属地就是类比五行,我们从五行的角度来理解,来考虑这脉气的一升一降,从这里考虑元气的盈缩,然后由四时的脉体升降去理解诸多脉象的变化,每一脏又有太过和不及,每一气也有他的不足太过。所以我们根据正气的出入变化,然后再理解参合与邪气的留舍,就可以解释出来很多脉象而产生的症状。

◆问:如何学习脉法,从那里入手

■答:没有入手处,就是你想学就有入手处,你拿出比别人多十倍的精力,来研究这个,你就能入门。如果你想拿一点点精力来学习的话,怎么都入不了门,天才都入不了门。

◆问:四时脉象,那个是生理脉,病理脉?

■答:那有这么问的?四时脉象就是四时脉象,那有生理脉,病理脉?四时脉象就是告诉你天地日月形成的四大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四种气象。你告诉我金木水火土是生理还是病理?不能这么理解。我们了解四时脉象,就是了解人一元真气,告诉你人身体一口阳气,他有五种变化方式,他又是一种变化方式,只不过是一种变化方式的五种不同的位置现象,所以我们要研究这五种,并不是说有病,什么叫病?  与时不和,与势不和,中间出现不能和,则出现的 就是病。如果是脉气相和,有很多人的脉象出现各自的不同,因为阴阳二十五人,每个人的禀赋都是各异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课主要给大家讲迟弱脉。

◆问:脉原于足阳明胃,起于足少阴肾,止于手少阴心是怎么回事?

■答:就这么一说,心主血脉吧,是不是?胃为大海,五脏六腑之气呀,是不是,胃为大海,我们后天之气就要靠胃气的蒸腾宣发。谷不入,半日则气少,一日则气衰。是靠阳明胃气的谷道,然后才产生的脉气,所以脉源于足阳明胃,根于足少阴肾,足少阴肾是根基,是元气所指,是一个起点,肾经是闭藏之气,元气闭藏了以后,藏而后能开,是这样的。好就是这些,原于什么。。。。。。你看过以后就是相当于看过,  古人讲究看书是怎么看?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禅宗的案例:禅宗最讲究智慧的,能够悟入禅宗,就会有十足的智慧去处理人事间还有诸多学问之中,象我们古代的书画、建筑还有各种的器械、制造,如果能有一分禅意在里面,这都是极品,是稀世之品。

所以说不拘于物。象我们平常学习的时候,象有个故事讲,有一个老禅师,看见他一个徒弟,每天还在读经,上去就打了他几板。怎么读经怎么还打他?说呀:哎哟你读经呀,牛皮纸都被你看穿了。你们现在看书也是这样,看什么字抓什么字,足少阴肾没有抓住,起于足少阴肾,来了,是不是,然后是左脉主什么什么,右脉主什么什么,学一条理论,就横亘在心中,本来是一片太虚,让你们弄的这一片白纸上被你们画的七横八道。这以后还怎么装新东西呀,怎么灵活变化?怎么预示变化之妙存乎一心,没有办法了。

所以说老禅师讲,我看书只是睁着眼睛,你们也应该达到,别老是怎么怎么。  背内经背的,有些东西就这样,多闻厥疑,多行慎言。
就是说先   

作为论坛上讲一例案例,案例很多, 因为论坛上就没有脉,根据病人的一身的六气的变化,这些症状的推断,这就是另外的问题了,跟脉诊不一样。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大家回去以后看看内经,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所以呢,阴阳五行是脉的根本,我们不要撂下根本,再谈二十几脉象呀,什么乱七八糟的。复呀议呀,对不对。你先什么是阴脉,什么是阳脉。什么是寸,什么是尺,高下阴阳反复的类比,脑子里唯阴阳是举,唯阴阳是看。脑子里就这点,把整个脑子里都洗干净了,洗空了,这时再来装东西,学东西那就最好了。

◆问:学脉从何处入手最为有利?

■答:没有什么有利的,就是利学。fo学,fo家讲究学习什么是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就是说释加摩伲教你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愿,fo家的学习呀,fo法的学习是愿。 我们学医的也是一样,也是学愿。你要学好医,你也要每天想着学好医,你要挖空心思,怎么样去琢磨,怎么样去思维,怎么样去全身心的体会,二六时,而且是白天晚上都在琢磨,这就行了。你要是想哪个老师适合我, 哪个老师的路子最好,哪个老师的怎么怎么样,这种得失计较之心,这个是在做生意。你既然是在做生意,这学问一辈子都不会上去。学医学好了,也不会伤身了,以得失之心来判断。所以说学医也是一个难事情。学脉象,一个人你有多大的愿,肯花多大的本钱,肯花多大的力量来学医,你就会得到多少成就。这是丝毫不会欺瞒的。好了,今天就讲到这。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22 21:07


本贴由网友还原整理完成初稿,因录音整理的人很多,大家时间都不一样,导致录音整理出来的先后顺序不一,待以后再重新归整过,主要是理解行者老师的讲座内容,学以至用,功莫大焉!
-----------标题: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解 2008625201815001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23 21:45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黄帝内经,分的是六脉,大小缓急滑涩,这六部脉怎么看昵?就是说一般我们,我上回讲了,一个人的生理脉象呢?,可以从四时五行的脉象来理解它,来观察它,来观察正气的升降,升降浮沉出入是不是,一身元气的周流,而除过正气呢,还有邪气,什么叫邪气呢?就是不当位的正气,正气流止不位,所谓就是相火不位,没有呆在它该呆的地方,就非其位之邪,这部分邪气呢?根据邪气的大小,然后是进退,缓急,也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所谓在内经里是说,大则病进,一般的疾病的脉象呢,脉象越大,代表着正邪相争,正邪搏击的这个势头越大,,所以呢,大则病进,小呢?小则气亏,对于一般的久病的人来说,脉形越小,代表元气虚弱,所以说,小则气弱。

至于缓急的脉象,缓呢,就是一般来说,我们平常搭脉的时候,根据现在的医学,大家都有表,都可以数出脉率的快与慢,但是缓急呢?它讲的是脉势,它跟那个脉率呢,有类似之处,还有稍稍的不同,就象有的人,脉率虽然比较快,比如一百次,但是呢它的脉象看不出急来,于是,虽快而缓,这种是有的,大家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了。

就象以前在学校中,观察不同的人打太极拳,高手打太极拳就是这样,尽管打的再快,也让人有种舒缓的感觉,不急不燥,所以呢?对于滑涩的分析,不能简单的从至数上来看,要体会它的脉象,体会脉势,缓有缓淡之象,就是舒缓,舒缓舒达之象。但是过于缓呢,就有一个潰散之象,这个缓呢,本为脾家之脉象,过于缓,缓之太过,就是土崩,水胜土崩之象,水啊,水是柔缓,然后是土不能制水,土气焕散。急呢,就是急束收紧的的感觉,脉象急促,所以说,脉象不光是急数,而且有时候带弦紧,往往带有弦紧之象,这双方面都可以兼夹的,一般就是有这种急促的脉象,所以呢?脉象急促,它一方面显示数脉,是脉流薄疾,就是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这是内经里的一段话。

滑涩,这个在以前讲过,滑脉有舒缓之意,涩脉有收束之意。两个呢,一个血胜,一个为血多气少,一个为气多血少,血多气少呢,血为阴,是不是啊,然后是气为阳,血多气少呢,阴胜而阳弱,在这点上呢,滑脉属于阴脉,但是由于滑脉呢,滑脉大多数就是说,顺脉象讲关尺脉滑是顺象,因为木是需要升发,来缘于阴,从阴出阳,上三焦呢,从寸关之脉,是肺卫之脉象,都代表涩脉,因为是由阳而入阴,至于说病脉之象呢?上焦本来应涩而反滑的,这是代表浊阴上逆,肺卫之浊阴上逆的,有时候,应涩反滑,所以说,在这两点上,内经的大小缓急滑涩,来评价正邪虚实进退之象。在难经,难经上的脉法应用,就是我以前说的,四时五行脉象,伤寒伦中用的是伤寒十脉,伤寒十脉是什么脉象呢?我也大概跟大家也讲过,现在呢?大家如果有什么对于脉象不明白的,我可以单独抽出来给大家再讲一讲,其它的脉象,大家可按照黄元御先生这里书上讲的进行理解就可以了,有什么问题提一下,等一会儿给大家讲其它部分。

◆问:请讲讲脉症不符的情况,是如何分析?

■答:其实脉症没有不符的情况,只不过是由于标本的现象,有时候反应不一而已。我们对一个病势,不能简单的有余不足,从简单的现象来表达,有阴极似阳,阳极似阴,是不是啊,有各种不同的脉象来表现。所以在临症上,我们分析这个脉象与病症的这个不同点来说,就是按照六气升降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一元真气的盈缩的渠道,这样来看的话,根本不存在脉症不符,与如何取舍的关系。如果说脉症不符,那是你心中早就有定见了,你觉得,嗯,这数脉就主热,为什么这个数脉是虚寒呢?这是你心中早定见了,这种定见是十分害人的,中医讲,只观其象,由简单朴素的象中,来体会原本的意思。你们都说迟脉主寒,数脉主热,这样就框死了,如果就这样的话,用一个简单机械的电脑来代替医生就行了,何必我们去变化之妙,存乎一心的在这辩证呢?

这不是热极,就是说脉见浮,就是说病人为什么会热极。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就是说民国名医冉雪峰,民国时候有两大名医,南冉北张,南部冉雪峰,北部张锡纯,就是说冉雪峰当时的在名气在张锡纯之上,冉雪峰说什么,说他学医九年达到了一个医学境界,他认为是刚刚入门,而这个医学境界呢?我们现在可以拿来大家来评判评判,我们也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才算学医了,才算入门了,在这之前,没入门之前的种种观念,种种什么都是不可靠的。就是学医九年,知病是从何而来的,当知从何而去,就是这句话,任何一个病,你要知道它是怎么而来的,它为什么会热呢?这热是怎么来的,当从何而去,这个热该怎么解,就是六经气化,它是怎么逆起来的,它又应该怎么调顺,你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时候,你不会因脉象的浮沉,这个浮沉迟数,然后产生疑惑,然后就会觅根见底,热极脉见浮,这个热极脉见浮,其实这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什么叫热极呢?就是说,我们人体一元真气流行吧。一般就是说气有余便是火,为什么气有余呢?是因为郁住了气才有余,并不是真正的气有余,气是越足越好,十二正经气足可以归于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气足了以后,可以自然的炼气还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它这是不断的一层层炼化,如果是,真是气有余,气满而不思饮,真正气足了而不想吃饭,神满而不思眠,就是说,气足到一定时候不想吃饭、不思yin欲,然后是没有任何睡眠这种困倦的感觉。

所以说,我们一般的学者,在疾病上的病人吧,他出现了热极,他出现了热象,气有余,都是产生了郁滞,这时候郁滞之象呢?它是脉浮,脉为浮劳,浮取比较沉迟,这时候热气不得出,有的病人,脏俯内亏的话,内逼脏腑,有时见浮,古人可能这类病人稍微多一些,现在呢?少,因为什么呢?因为古人营养,每天吃的粮食,草根树皮呀什么的,然后平常饮食条件也差,他的脏腑精气呢?有时候他的内腑形质是偏不足,他的火热之气容易内攻,但现在不一样,现在人一般的营养物质比较好一些,阴精比较丰盛,大多数一病的话,病一重的话,都从阴化,从阳化的第一个少,第二个是暂时现象。

所以说,我们现在就是说看脉象,浮,浮脉为什么浮,首先提到一个浮脉,大家想,从六部来说,要判断寸关尺,哪个部位,从一部脉象来说,浮是什么脉,浮为心肺之象,心肺之故。就是按照景岳来说吧,病六脉脉浮的话,病多现浮脉的话,这为气不能归精,多现沉的话,精不能化气,这二点,就是说现在他浮脉了,气不能归精了,这从内伤的角度不说的,如果是从外感的角度来说,是营卫之气感应与外,淤阻于外了,营气郁闭,然后是卫气不得合,营气不得开,这会产生营卫之气,营卫不和,淤阻于外,这时候呢产生浮脉。

然后就是内伤之脉,气不得化精,所以六脉都可以浮而弱,再一个就是说,六部脉中一部脉浮,这就需要辨脏腑了。所以说我们看脉象,先统关,六部脉象,然后再分部讲,每一部每一部是什么脉象,每部脉象不一样,查独,病位就在那一部脉象,整个六部脉象大象是什么样,他的体质,他的整个状况是什么样。

大家再看有什么问题,临床之中遇见的这个,关于脉学学习中的一些疑惑,尽管可以提一下。就是说,阻挡你脉学入门的关键的东西是什么,你可以提一下,因为这个脉法要入门嘛,就必需靠自已勤思,然后是多练,多练了以后,掌握了很多很多种想法,很多种感觉以后,得不到头绪,不知道怎么疏理,这时候就有疑问,这时候来叫经常搭脉的人,来帮你解答一下,你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然就不知道如何入手。

我当初学脉的时候,就是没人教呀,然后就是自已不断的看书,看书看多了以后,慢慢的就疏理开了个头绪,从五行脉法中开始理解,这是我从自已得出来的结论吧,当然了,最后看见了黄元御先生的书以后,极其通透,这个当然就是说,你这个脉法,由象而入,一定要去理解这个六脉之脉形脉象,从象上入,然后再取类比象,把那个象归纳起来,然后用阴阳五行来类比它,怎么取类比象,就微妙在脉不可不查,查之有纪,从五行生,持之有生,是不是,持之有生,从阴阳起,就是必需从阴阳五行来。

◆问:脉浮中沉取,浮取的力量是如何?

■答:浮取的力量是着于肌肤,就是说皮肤的表面。

◆问:请问老师,身体很虚弱的人,脉反洪大有力是怎么回事?

■答:这个看什么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衰年忌浮洪呀,老年人脉洪是不好的现象,这是阳气不收啊,虽然看起来很精神,很健旺,这恐怕就是说不久就会出现变故,中年人呀,中年人脉洪大也不好,这个中年脉洪大,往往显示一种劳象。这为什么呀,他是常年劳心劳力,劳累过度,然后呢第一个是讲究一个脾精,就是中气内亏,脾精不足的话,这个中阳涣散,才会有这个洪大有力,有时候这个脉象,这个时候呀,反而应该用补中益气汤,如果是下元肾气虚的话,可以考虑用附子理中汤。

这个是中年人呀,脉象洪大。青年人脉象洪大,这有时候就看,青年人脉洪大,有时候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他要是素体虚弱的话,就是说,他的体质与脉象反而相反,这时候我跟大家说一点,凡是就是说你感觉病人的神志呀,形体动静与脉象有相反之处,你这个脉象必需,就象我们仲景说的,洞悉所虚,你必需要五十营,五十下你要搭到,有很多形体虚弱,脉象洪大的病人,刚搭起来,你觉得洪大,十动以后,马上脉象就慢慢后力不济,以至脉象慢慢就沉弱而微,这种现象是非常多的,所以搭脉,一般的搭脉,最好是要搭上三、二分钟,除非是平常对于这个疾病非常熟悉,一看病人脸色脉象,不用细说症状,只要大概,一摸手就能知道,理路非常清晰的话,再加上病人比较多的话,你可以搭得少一些,所以说,有的病人这个脉搭起来比较沉弱,久按了以后,反而更加有力,这种病人呢,不是湿重,就是气郁。

◆问:请谈谈兼脉。

■答:这个兼脉本来就不好谈,就是说,作为一部脉的话,他会表现出来,比如:浮脉、浮弦、浮洪、浮大各种脉象,这就是所谓的兼夹脉,他会因某一种脉象为主,某一种脉象为突出,这我们称之为主脉,然后呢,兼夹其他的脉象,称为兼脉,在谈到主脉和兼夹脉的时候,这里难经里面讲到有个深刻的问题,兼夹脉象,相互克伐的时候,这种疾病一般多逆,主脉和兼夹脉相生的话,就会容易好一些。相反,这个就是说,这个主脉和兼脉必需合一事实,首先,你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合于本身的疾病,然后再合于当时得病的这个季节,然后得出来的,是有主有次,再谈生克的问题。

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有个老中医吧,据说是什么四代御医之后,他讲的是搭脉必需搭出六种脉象,才算过关,当然,这纯粹是不懂脉学大法,然后是,就脉学这细微之处,然后是太过执著,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脉象不可能典型的只有一部脉,就根椐他的浮沉,就根椐他的滑涩,根椐他的大小,根椐他的强弱,根椐他的软硬,根椐他的清浊,就一部脉就可以列出很多的脉象,但是,你要那么多的名目有什么用呢?你关键是要得到什么,你关键是要得到脏腑的阴阳虚实气血的有余不足,是不是,脏气之间的升敛,然后是通降,中间的顺逆,关键在于了解这个,不在于了解这么多的脉象。

老年人,临床上,就是三部脉,浮而弦,好象一根竹竿浮在水面,这是怎么分析呢?

这老年人在临床上脉象很常见,这为什么,现在的老年人,很多老年人,由于平常的饮食呀,就是说肥腻的过多,所以呢,到老年了以后,这个营气内郁之象比较明显,营血要外达呀,由于吃的营养物质很多,这个营血里载的这些有余的阴精之气比较多,所以阳气就容易受到束遏,阳气容易受到束遏之后呢?就会木郁就会生风,就会阳气不得敛降,一方不得升,一方不得敛,这个西医上讲呢,就是说老年人哪,动脉硬化了,然后脉博比较硬,当然了,这跟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是有关系的,长期的,一发现冠心病高血压,一发现这种病,就使用降压药,有非常大的关系,使用了这种药以后,动脉硬化会加速,但这西医是绝对不会承认的,因为人体,本来就处在一个诸多气,诸多力的一个平衡状态,现在呢,有郁气不得发的时候,就会产生血压高呀各种现象,但是,他用药物控制,各方面他是属于内分泌激素调节呀,各种阻滞,导致这个郁气不能够从正常的渠道表现出来,体内就会出现张力,这种张力越大,制衡的力量越大,这种血脉硬化的时间就越长,这种血压硬化的这种现象就会快,加重,当然了,如果长期处在高血压的状况下,血管硬化也会非常快,所以这就是一个矛盾,你吃药也是这样,只是血压降了,低下来了,你不吃药,你这个血管硬化的速度也一样快,但就是表面上你一些症状没有了,长期处在高血压情况下,血管硬化速度。

这个是六脉沉微弱,有卵巢囊肿怎么解?

就说这个卵巢囊肿呀,它是一个假性包块,按理论上来说呢,在中医里也算个有形的东西了,它虽然算是个有形的东西,就是说你不能说它是瘕呀,是吧,应该算是徵,也不算是聚,它应该算是徵积,有形的东西,但是呢?它外表是有层皮肉包裹,内在是一些水液,按中医来说,把它归水饮啊,相对来多一些,所以呢,既然归为饮邪,他的脉象就不单单是沉微弱了,根椐它的部位,有时候可能就是说,有很多卵巢囊肿呀,脉象,沉微弦的弦象,这弦象,临床上判断水饮机制,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呢,我在临床理解是卵巢囊肿是饮邪机制,下焦水液代谢饮邪机制,这时候治疗呢,一般来说,通阳利水,适当加一些就是说温通、破瘀的角度来,因为这个水饮之邪呢,左路,它往往是血积,血液积滞的话,它往往产生湿性的,肿瘤呀,湿性的这些包块。右路的话,三焦水液气化,膀胱津液气化,往往有水液代谢,水液代谢有的产生郁滞的话,往往产生水饮,这两种现象在治疗上是不一样,我们根椐他的这种不同的部位,还有脉象,外在产生的兼夹症状,来判断他是六经气化的有余不足。

刚才讲老年人的这个脉象是浮弦而大,这种都是有点虚阳在外的现象,其实不好,很多老年人都红光满面的,其实都不是长寿之象,过去就是说黄帝内经上讲,男子五八阳明气衰于上(内经云:“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校者注),这个阳明气衰于上啊,面部慢慢就会焦枯,头发斑白,这个都是阳气不降,阳气不降哪,上面看满面红光有精神,腰腿渐渐浮动了,上盛下虚,腰腿无力了,老人跌一跤不得了,跌一跤就不容易爬起来,所以就是说上盛下虚,这个时候呢,老年治病一般就要讲究,如何把这虚阳敛降下来,如何将三阳之气就是说归根,这点比较重要,如何不使肝木生风、盗泄于上下,这很重要,首先这个脉浮弦,弦脉就有风象。

这我们在临床上仔细琢磨,就是说不但要温阳,还要养血,还要养精血,养精血怎么养呢,还是以前所讲的,就是从养生入手,到了老了以后,不说恬淡虚无,也要安心静养。有些老年人出现浮澡,欲望还就比较亢盛,这种只能证明先天体质还可以,如果这样耗散下去,也就是五到十年,就会出现衰竭之象。

◆问:高血压怎么治疗?

■答:在高血压之中啊,简单的高血压是个症,西医的高血压是个症状,就是说他这个症状跟中医的症状还不能类比起来,高血压其实是涵盖面非常大,我们现在既然谈高血压这个词,就用他这个词,高压高还是低压高,高压和低压之间就是说不正常吧,他两者治疗的方向还是不一样的,人体的元气是一盈一收,在盈满之时,它出现的过于盈满,是吧,就会出现高压高,在他收的时候,又不能完全的收藏,就会体现低压高,所以呢,一般的低压高的病人,远远不得收藏,高压高的人,就是木火的郁气,升达之力太旺,这时候呢,木火肯定是受郁搓了,高压高的病人,一般是首先得要舒郁、解郁。然后,就是说重镇,三阳要重镇,要敛治有余之象,所以在治疗之中,首先还要看中土,中土枢机得转了后,一方面解郁,第二方面,低压高的话,就要考虑是下寒,有时候下寒的病人就是这样的,三阴经阴气不得开化,上了三阳经也自然不得敛降,所以在临床上有很多火神派的同学,单用四逆汤、白通汤治好很多低血压的病人,还有当归四逆汤,这在临床上你要辨证对了,认准的话,敢用这方子,剂量到位,立竿见影。

高压很高,低压很低,这个西医叫脉压差比较大,这种病的话,我在临床上还没有总结过,当然,这主要具体看他这个脉象,我们来讨论一下。

◆问:椎间盘膨出,怎么治疗?

■答:椎间盘膨出,这个也不好办,椎间盘膨出吧,这个按汤药来治疗的话,就是要通阳,不但要通阳,还要荣养精血,还要酸敛的收筋骨,这个病呢?在我们古代呢,主要是骨科比较多,这个骨科用手法复位来治疗他的话,效果非常好,一般的手法复位以后,再吃中药,进行稳固,然后从脏腑调除根,如果光是用中药调节的话,有时候效果不理想,因为这个病人吧,他有时候跟他的劳作啊,平常这个坐姿,平常这个运动方式,或者生活劳动的方式不一样的话,他导致他受力不均匀,产生的这个椎间盘脱出,这个你在平常中,你这个动作你要是不改变的话,就会持续加重,你要是在治疗的当初的一刹那,又不能够就是叫他复位的话,光凭中药或者是外用的膏药,效果是差一些,建议还是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北京好象有几家,中医手法复位,中医手法复位吧,其实会的人还是很少,但是就是说民间还是有人的,以前我在西安北京都碰见过好几个吧,手法复位这种治疗椎间盘脱出的就是二三分钟,就能达到基本痊愈,病人就是说不会有任何症状,不建议手术复位。

就说正脊,这个正脊还不一样,正脊吧,你是不是脊柱纠正啊,脊柱纠正这一套,对于椎间盘这个复位他们还不擅长,美国他们有脊柱纠正手法,当然这套手法也是我们早先中国传过去的,然后他们加以改变,变化,产生而出的现在流行在美国呀,美州那个脊柱纠正,他们这套脊柱纠正啊,对于治疗颈椎病呀,腰夸疼痛呀,这些方面都是很厉害的,而且还很系统,虽然没有高深的,对于人体这个骨骼感觉没有高深的认识,但是他能够结合科学的CT,X光片进行正骨,也是非常好,当然我们现在中国不多了,很少,你要到西方可能有一些,他们跟我们中医很多高明的医生比起来差别还是比较大。大家有类似疾病的,可以到这位先生这里可以治疗一下,椎间盘脱出是可以治痊愈的,这个要通过就是说一般手法治疗,如果单纯用中药和外用膏药,这个也有治好的,但这个就是说疗效不太确定,有治好的,也有一些治不好的,没效的,是不是。

大家关于脉象上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提出来讨论一下。

◆问:脉病人不病的的问题。

■答: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好。首先我们讲的是,有病人过来了,或者有朋友亲属过来了,一伸手就说,你看我有没有病,你怎么样判断一个人有病还是没病,他是病在哪啦,他现在发没发出来,是不是呀,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这样,首先看脉,是胃神根,三者具足,然后,有这三者具足的话,就不是大病。然后呢,再看其他的,就是说,有没有虚实逆气,首先,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这在脉法上也是有讲究的,如果说,男子的话,右手脉偏大的话,是劳象,气机有点浮劳,不得收藏,这个时候呢?他不是常象,这是病态了。相反,女子的话,右部脉大,她往往是脉滑,血家有郁滞。气血如有郁滞,脉才能滑大,所以说,这不病的脉象呢?往往要把握脉有胃神根,胃有股冲和之气,就是脉有胃气。神呢?这个神气呢,怎么说呢,这个神气不好给大家解释,就简单的理解方法,就是有力,有力谓之神,其实这个有力的解释比较粗糙,但是呢,你初步没办法,简单的这么理解,然后,搭脉搭多了以后,自然而然你就会,这个有力呢,这是李东垣,就在于什么各脉家解释不清楚,这个胃神根,这个脉有神气,他作为一个就是说总结性的案议,先用脉者有力为有神,先用这个来代替。

然后讲脉病人不病,这个脉病人不病这个原话,是脉经里面提出来的,脉经里面原话好象是我记得是这样讲,脉病人不病虽病无外,脉病人不病无病而终,就说这人突然暴病,突然死亡,脉病人不病,噢,是难经里提出来的,刚才说错了,是难经里提出来的,难经最早提出来的,脉经里,当然在它后面附录中也提到过,开始是难经先提出来的。

脉学没有什么好书,就是勤学多练,把古今所有的那个谈论脉学的书,你巴在一块,也就是那么一二十本,都拿出来瞧瞧,以黄元御脉法解为总纲来学学,你要想,就光学一门什么什么,就是学一本书马上就好的,这古今里没有,就象我们吃馒头一样,吃烧饼一样,吃到第七个吃饱了,你不能说哪本书是第七个烧饼,那个我给你找不到,可能你觉得你读到第七本你突然开朗了,你说这第七本就好,以前我也有这么个看法,其实不见得,你前几本书受累挫折,你那些就是说,理路上,思维上不断的思索,不断的磨砺,那是给你打下了很好的基石。

没有什么弯路,我送大家一句就是,fo法上讲就是,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你们学脉,是抱着一颗什么样的出发心来学脉。孔子就讲究,你抱着什么出发心学习,你就会到哪个地点你就会停止,孔子在相人,就是说在通过怎么样了解人,怎么样看透一个人的话,看人到每件事,看他的目的,看他的起源、起因、原因,就能知道,他就是说他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他的起因目的,就是说,看他这件事到达什么程度,到达什么位置,他就会停止。

相反,学习脉学也一样,出发心不对的话,就会得少为足,稍微学一点东西,然后就满足了,然后在脉学上就停止了,然后就去追求其它方面的东西。第一等的学者,学习脉法,他就什么都不为,他就为了研究脉法的道理,就为了彻底彻明这个脉学的诊断理路,他就为了把这个整个的脉学呢,与自已理解的这个天人道理归和在一块,这是第一流的学者。至于第二等的学者呢,他会为了某个目的来学医,这是第二等的学者,当然我们古今的在第二等学者里以孙思邈为最的,就是说斯人苦读一切,含辛茹苦是不是呀,这得花大心思,然后才学医,然后学脉。

所以说,我们古人讲就是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呢,就在于个人禀赋呀,就是说,先天的对这个脉学有缘分了,缘分足的话,他就不会得少为足,就会喜欢沉浸在这种氛围之中,去研究他,去感觉他,去不断的完善它,去不断的慢慢的琢磨、熟悉。

难经上讲的就是,脉病人不可能不病。就象一颗树一样,外表虽然很好,里面心慢慢的枯干腐烂掉了,你说会出现什么情况,突然哪天树倒塌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是就脉经提出来的脉病人不病的这个本意,这个好象还不是二十一难吧,有这个脉病人不病的这句原话,我记得可能跟这个二十一难还稍有点不一样。

行,今天就讲到这里。其实关于脉学的讲述,这是永远没有结束的,因为为什么呢,黄元御四圣心源中,对于所有病的解释,是不是呀,都是建立在四象枢转,整个六气运行中,而六气的化现呢,我们临床之中怎么样认识他呢?关于脉象,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在病人的问诊之中,在问诊多有偏差,病人反应病情呢,也根据病人的各种情况有不实,有不确之处,我们都是需要根据脉象来取舍,就来整理,在紧跟着我跟大家慢慢讲,就开始讲个病,讲这个劳伤,中风,这些疾病的这些治疗,在这些治疗其中呢,怎么样用药,每一个病呢,就是说,每一个药的取舍,往往根据就在脉象上都有体现。所以说呢,这个脉象,关于脉象的解释,大家回去还要好好的再看、学习,我们日后讲起来的话,就方便很多。

--------------------------------------------------------------------------------
作者: 大海之源   
时间: 2008/7/23 21:47


本贴由网友春天整理完成初稿,网友无中生有完成初校。谢谢大家的参与!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