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荆芥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查询
    

荆芥

  
别名 假苏、鼠蓂、
汉语拼音 jing jie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Herb of Fineleaf Schizonepeta
药材基原 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
动植物形态 1.裂叶荆芥 一年生草本,高60-100cm。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基部棕紫色。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茎基部的叶片无柄或近无柄,羽状深裂,裂片5,中部及上部叶无柄,羽状深裂,裂片3-5,长1-3.5cm,宽1.5-2.5cm,宽1.5-2.5cm,先端锐尖,基部楔状渐狭并下延至叶柄,裂片披针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脉上及边缘较密,有腺上噗。花为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穗状,长3-13cm;苞片叶状,长4-17mm;小苞片线形,较小;花小,花萼漏斗状倒圆锥形,长约3mm,径约1.2mm,被灰色柔毛及黄绿色腺点,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化冠浅红紫色,二唇形,长约4mm,上唇先端2浅裂,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二强;子房4纵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4,长圆状三棱形,长约1.5mm,径约0.7mm,棕褐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1月。
2.多裂叶荆芥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40-50cm。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四棱形,被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cm;叶羽状深裂或分裂,有时浅裂至全缘,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疏齿,长2-3.4cm,宽1.5-2cm,先端锐尖,基部近截形至心形,上面深绿色,微被柔毛,下面白黄色,被白色短硬毛,脉上及边缘被睫毛,有腺点。多数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穗状花序,长6-12cm;苞片叶状,深或全缘,卵形,长约1cm;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带紫色,与花等长工稍长;花萼紫色,长约5mm,有15条脉,外被稀疏短柔毛,先端5齿裂,三角形;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干后淡黄色,长约8mm,被柔毛,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花药淡紫色,花柱细长,柱头2裂。小坚果4,扁长圆形,腹部稍具棱,长约1.6mm,宽约0.6mm,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以后。
资源分布 1.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海拔在540-2700m之间。多栽培,亦有野生。 2.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松林林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幼苗能耐0℃左右低温,-2℃以下则会出现冻害。喜阳光充足,怕干旱,忌积水。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油砂土、夹砂土栽培为宜。忌连作。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残。在田间选株壮、枝繁,穗多而密,又无病虫的单株或田块留作种用,种子需充分成熟、饱满、呈深褐色或棕褐色明采收。直播或育苗移栽法。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适期:秋播于9-10月;穴播,行株距各17-20cm。每1hm2用种量3.75-4.50kg。条播,行距20cm,深5cm。每1hm2用种量7.50kg。撒播,每1hm2用种量7.50-11.25kg。www.med126.com育苗移栽法,春播,每1hm2用种量11.25-15kg。5-6月苗高约15cm时移栽。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注意间苗、补苗。中耕除草1-2次,幼苗期浅锄,以免损伤幼苗。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用磷钾肥。一般追肥3次。幼苗期遇旱及时浇水;遇涝及时排除积水。
病虫害防治 立枯病注意排水或选用高畦栽种,发病时用灭菌剂401的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墨斑病,可拔除病株烧毁,或用65%代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还有荆芥茎枯病为害。虫害有银纹夜蛾等为害。
采收和储藏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也有先摘下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裂叶荆芥 为带花穗的茎枝。茎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被白色短柔毛;体轻,质脆,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顶生穗状轮伞花序,长3-13cm,直径约7mm。花冠多脱落,宿萼黄绿色,钟形,质脆易碎,内有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以色淡黄绿、穗密而长、香气浓者为佳。
(2)多裂叶荆芥 茎枝表面淡紫红色,被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叶裂片较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轮伞花序连续,很少间断;萼齿急尖。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显微鉴别 裂叶荆芥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厚而角质化;气孔少数;腺毛柄为单细胞,头部类圆形,2细胞;腺鳞头部类圆形,8-13细胞,直径约85μm,柄极短,单细胞;非腺毛1-8细胞,以4-5细胞多见,长约700μm,壁具状突起,茎四棱处表皮内侧为厚角组织;皮层2-6列细胞。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成环,壁微木化。形成层不甘落后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及木纤维主要分布在茎四棱处。射线1-2列细胞。中央为髓部。
中药化学成分 .裂叶荆芥 地上部分、穗、梗各含挥发油1.12%、1.69%、0.60%,其中主要成分均为胡薄荷酮(pule-gone),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和异胡薄荷酮(isopulegone);还者含有:乙基戊基醚(1-ethoxypentane),3-甲基环戊酮(3-methylcyclopentanone),3-甲基环已酮(3-methylcy-clohexanone),苯甲醛(benzaldehyde),1-辛烯-3-醇(1-octen-3-ol),3-辛酮(3-octanone),3-辛醇(3-octanol),聚伞花素(cymene),柠檬烯(limonene),新薄荷醇(neomenthol),薄荷醇(menthol),辣薄荷酮(piperitone),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葎草烯(humul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地上部分挥发油中还含有β-蒎烯(β-pinene),3,5-二甲基-2-环已烯-1-酮(3,5-dimethyl-2-cyclohexen-1-one),乙烯基二甲苯(ethenyl dimethyl benzene),桉叶素(cineole),葛缕酮(carvone),二氢荀缕酮(dihydrocarvone),马革命草烯酮(verbenone)[1]。穗状花序含单萜类成分:荆芥甙(schizoneptoside)A、B[2]、C、E[4],荆芥醇(schizonol)荆芥二醇(schizoneodiol)[4];黄酮类成分:香叶木素(diosmetin),www.med126.com橙皮甙即橙皮素-7-O-芸香糖甙(hesperidin,hesperetin-7-O-ruti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4],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糖甙(luteolin-7-O-D-gluco-side)[3];酚酸类成分:咖啡酸(caffe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单甲酯(rosmarinic acid monomethyl ester),荆芥素(schizotenuin)A[5],1-羧基-2-(3,4-二羟苯基)乙基-(E)-3-[3-羟基-4-[(E)-1-carboxy-2-(3,4-dihydroxyphenl) ethenoxy]propenoate][6],(E)-3-[3[1-羟苯-2-(3,4-二羟苯基)乙氧基羰基]-7-羟基-2-(3,4-二羟苯基)苯并呋喃-5-基]丙烯酸{(E)-3-[3-[1-carboxy-2-(3,4-dihydroxyphenyl)ethoxycarbonyl]-7-hydroxy-2-(3,4-dihydroxyphenyl)benzofuran-5-yl]propenoic acid][7],1-羧基-2-(3,4-二羟苯基)乙基-(E)-3-[3-[1-甲氧基羰基-2-(3,4-二羟苯基)乙氧基羰基]-7-羟基-2-(3,4-二羟苯基)乙基E)-3-[3-[1-甲氧基羰基-2-(3,4-二羟苯基)乙氧基羰基]07-羟基二羟苯基)苯并呋喃-5-基]丙烯酸酯{1-carboxy-2-(3,4-dihydroxyphenyl)ethyl-(E)-3-[3-[1-methoxycarbonyl-2-(3,4-drihydroxyphenyl)ethoxycarbonyl]-7-hy-droxy-2-(3,4-dihydroxyphenyl)-benzofuran-5-yl]propenoate}[8].
2.多裂叶荆芥 穗含挥发油1.34%,其中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和薄荷酮,还含:环已酮(cyclohexanone_3-甲基环已酮,1-辛烯-3-醇,异松油烯(terpinolene),乙酸-1-辛烯酯(octen-1-ol ac-etate),4α,5-二甲基-3-异丙基八氢萘酮[octahydro-4α,5-dimethyl-3-(1-methylethyl)naphthalenone],辣薄荷酮,丁香烯,马鞭草烯酮,环辛二烯酮(cyclooctenone),1-甲基-八氢萘-2-酮(octahydro-1-methyl-2(1H)-naphthalenone),3α-四基-6-亚甲基-1-异丙基环丁二环戊烯[3α-methylene-1-(1-methylethyl)cyclobuta-1,2,3,4-dicyclopentene],3,5-二甲酰基-2,4-二闳基-6-甲基苯甲酸(3,5-dicycolpenten],3,5-二甲酰基-2,4-二羟基-6-甲基苯甲酸(3,5-diformyl-2,4-dihydroxy-6-methylbenzoic acid),4,5-二乙基-3,5-门二烯(4,5-diethyl-3,5-octadiene),2-甲基-3-乙基-1,3-庚二烯(2-methyl-3-ethyl-1,2-heptadiene)[9]。又含二十四酸(te-tracosanoic acid),山蕍酸(behen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去氧齐墩果酸(deoxyoleanolic acid)[10]以及钾、钠、镁、钙、锌、铝、锰、铜、镉、钴、镍、硒、钼等微量元素[11]。地上部分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占58.2%,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占31.0%,月桂烯(myrcene)hk 0.5%,柠檬烯上中3.9%,芳樟醇(linalool)占5.0%,香桧烯(sabinene)占0.7%[12]。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1)取荆芥全草挥发油2滴,放入小试管中,加乙醇2ml溶解后加1%香草醛浓硫酸2滴,振摇混匀,滤液呈淡红色。(检查胡薄荷酮)(2)取荆芥全草挥发油2滴,加入小试管中,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0.5ml,振摇,深液显黄色,并呈混浊状。继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5min,溶液澄清,分层,上层显红色。(检查酮类成分)(3)薄层色谱 取荆芥全草100g切碎,按挥发油测定方法提取出挥发油,作供试品。以薄荷酮、胡薄荷酮和柠檬烯作对照品。上述供试品和对照品点于同一硅胶G(青岛)薄层板上,以已烷-乙酸乙酯(90:10)展开,展距12cm。取出晾干,喷以2,4-二硝基苯肼试剂,100℃加热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剂型   荆芥指生荆芥。是未经炒制的带花序的全草。
  荆芥穗或称芥穗、生芥穗。是未经炒制的花穗。 本品芳香气烈,作用较强,尤擅于疏散头面之风。
  炒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炒制后发散之力缓和。
  炒芥穗是将芥穗切段后,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芥穗炭是将芥穗炒炭入药者。方法同荆芥炭。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作用:
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2g/kg 灌胃,仅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煎剂有解热镇痛作用。荆芥中的d-薄荷酮为镇痛的主要成分,3-甲基环己酮亦有镇痛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荆芥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次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50%荆芥煎剂每鸡胚0.1ml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无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
小鼠按Akohob氏法测定出血时间,兔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比较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的止血时间。药物均用生理盐水配制灌胃,兔2g/kg,小鼠5g/kg,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结果表明,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
4.其它作用:
荆芥体外试验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煎剂有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亦有明显抗炎作用。另据报道,荆芥的抗炎成分主要是1-胡薄荷酮。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辛醇和B-蒎烯亦有抗炎作用,前者对3a-羟基甾体脱氢酶的IC50为8.1μg/ml。
药理学 腹腔注射荆芥煎剂的小鼠半数致死量为30046±76.5mg/kg。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1.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配大黄,清热通便。
药性 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功效分类 解表药;祛风药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用药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漏。
考证 出自《吴普本草》
药物应用鉴别 荆芥与荆芥穗,二药皆能发汗,但荆芥穗发汗力大于荆芥,入血分多用荆芥炭。荆芥与麻黄,二药皆有发散去寒之功,但麻黄猛勇疾弛,荆芥较和缓,并且麻黄偏祛太阳背寒,荆芥祛周身之寒。荆芥与紫苏,荆芥微辛微温,紫苏辛温力强。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1.Herba Schizonepetae 2.Herba Schizonepetae multifid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Nepeta tenuifolia Bent.] 2.Schizonepaeta multifida (L.)Briq. [Nepeta multifida L.]
科属分类 唇形科
出处 《中华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