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慢性胰腺炎 中医治疗方法/实验室检查
    

慢性胰腺炎

一般描述:  
慢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腺实质慢性渐进性坏死和纤维化,致使其内、外分泌功能减
退的疾病。临床上分为两类:★ 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有剧烈腹痛。★ 慢性无痛性胰腺炎
,以体重减轻、脂肪泻、胰腺分泌功能不全为主。中医称此病为胰胀,多因胰、胆等病的长
期影响,邪毒蕴胰,使胰体受损,脾失健运。以反复发作的脘腹痛胀,消瘦,腹泻等为主要
表现的内脏胀[著]病类疾病。
症状描述:  
腹痛:腹痛相当剧烈且迅速加重并持续较长时间。本病腹部多呈钻痛或钝痛,局限于上腹部
,可放射至左、右季肋下或背部。腹痛多在进食高脂饮食或饮后诱发。
胰腺内、外分泌障碍表现:慢性胰腺炎的后期,可出现吸收不良的综合征和糖尿病的表现。
前者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厌食油腻、体重减轻和脂肪泻等。并可出现微生物A、D
、E、K缺乏症,表现为夜症、皮肤粗糙、手足抽搦、肌肉无力和出血倾向等。后者表现
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提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已受严重影响。
伴有假性囊肿者,于左上腹或脐部可扪及腹块,并压痛及腹肌紧张。
体症描述:  
上腹部压痛。
胰腺部位扪到块物。
并发脾静脉血栓时,可引起脾肿大,或出现节段性门脉高压征。
继发感染或有脓肿形成时或有发热
发病原因:  
与胆道系统疾病、酒精中毒、肝脏疾病、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内分泌障碍、高脂血症、高
钙血症、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及血色病等有关。中医认为胰瘅未及时治愈
,长期酗酒、胆石、胆胀、蛔厥以及蝶疮流注、侠瘿瘅,情志失调,腹部损伤、腹部手术等
因素长期影响,致使肝郁气滞,脾虚弱,酿湿化热,湿热中阻,与邪毒互结,蕴聚于胰,
使胰体受损而成。久延不愈,气滞湿遏则血行瘀阻;邪毒、湿热内蕴则耗损阴液,故病性多
属虚实夹杂。
本病病情复杂,反复发作,并发症多,较难根治,故预后一般欠佳。
诊断要点:  
主要指标:★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主要表现为消化及吸收功能不良;直接、间接刺激试
验炎性);★ X线检查发现胰腺有钙化;★ 胰组织学诊断明确。
次要指标:★ 胰腺内分泌功能不足(主要表现为糖尿病、糖耐量减低;血清CCK、PP
胰岛素测定异常);★ 上腹疼痛、压痛持续存在,消瘦;★ 有胆道疾病及长期饮酒史
;★ 血、尿淀粉酶及血清型淀粉酶同工酶(Pam)测定异常;★ 吸收功能试验异常;
★ 胆道或胰实质造影显示特征性损害。中医诊断: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男性多于
女性。常有酒精中毒、长期酗酒史,胆道疾病或胰瘅及家族性高脂血症史。病程长,可为反
复发作或长期持续不愈。
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疼痛,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下胸部、腰部、会阴部或肩部,呈
间歇性或持续性,饮酒及进食可诱发或加重。常于夜间痛醒,俯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一般
止痛药无效,亦可腹痛不著。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油腻,或有腹胀,腹泻,大
便量多色淡、表面有光泽和气泡,恶臭,消瘦,乏力,或有浮肿等下。部分病例可有发热、
黄疸等症。
体查于上中腹可有轻、中度压痛,或可扪及圆形包块。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淀粉酶测定:血清和尿淀粉酶可以轻度升高。★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患者胰外分泌功能异常。★ 胰腺内分泌测定:★ ★ 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测定:
慢性胰腺炎者可高大8000Pg/ml。★ 吸收功能试验:粪便脂肪和肌纤维检查:粪
便中性脂肪增多,肌纤维及氮含量增高。
影像检查:★ X线检查:★ ★ 腹部平片:观察有无胰腺钙化,或局限性肠袢扩张。★
★ 胆系造影:可显示胆囊及胆管情况。★ 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显示胰管梗
阻、狭窄、变形等征。★ CT检查:胰腺体积增大或缩小,边缘不清,密度降低,胰腺
钙化影。★ MRI检查:灶性或弥漫性增大、正常或缩小。
B超检查:显示扩张之胆管;可见胰腺水肿肿大;胰纤维萎缩时可见回声增强;有结石及钙
化时可见光团及声影;有囊肿时可见液性暗区等。
疾病辨析: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胆道疾病。
溃疡病。中医鉴别:
胰癌:以脘腹痛,纳呆,消瘦,黄疸等为主要表现,病情重,恶化迅速,胃肠钡餐、CT、
B型超声波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胃疡:胃脘痛反复发作,与饮食关系密切,具有周期性、节律性,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
纤维胃镜检查可见到溃疡病灶等。
脾痿(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指吸收不良,病位多在小肠,可与无痛性胰胀之表现相似,
但脾痿有明显的宫气亏乏的各种症象,如贫血、血浆总蛋白及胆固醇低等,右旋木糖吸收试
验明显降低,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平曲线,无血糖升高,尿糖阴性等可资鉴别。
治疗方法:  
脾虚食积
证候:脘腹胀痛,食后加重,倦怠乏力,食欲减退,体虚消瘦,大便或稀或干或食不化,稀
时可一日数行,舌淡胖,苔稍粘腻,脉沉弦。
肝气郁滞证
证候:上中腹及两胁下阵痛或窜痛,时痛时止,腹胀,恶心呕吐,纳呆,嗳气,大便频而不
畅,舌淡,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散结。
主方:柴胡疏肝散
用法:
加减:食少、腹胀,加党参黄芩白术茯苓脘痞、苔腻,加苍术厚朴法夏藿香
;脘腹刺痛,加仁、红花灵脂延胡索。
气郁血结
证候:轻症可见两胁及腹部疼痛,胀闷不舒,攻窜不定;重症可见腹部胀满疼痛,或腹有结
块,疼痛固定不移,拒按,伴面色暗黄,肌肤不泽,消瘦,腹块可渐大,或郁而发黄疸。舌
质暗,有瘀斑,苔腻,脉弦或涩。
肝郁脾虚证
证候:上中腹及两胁胀痛,纳差,嗳气,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神疲倦怠,面色少华,大便
稀溏,或见浮肿,舌淡,苔薄,脉弦缓。
治法:疏肝健脾。
主方:柴芍六君子汤
用法:
加减:胁痛走窜,加香附郁金青皮;恶心、厌油,去白术,加藿香、山楂炭、白豆蔻
脾虚湿困证
证候:上中腹胀痛,胸脘痞闷,纳呆厌油,恶心呕吐,口淡口粘,大便溏薄,或见浮肿,舌
淡,苔白腻,脉濡缓或见沉缓。
治法:健脾渗湿。
主方:六君子汤合胃苓汤
用法:
加减:胁胀作痛,加柴胡、白芍枳壳、郁金;有化热趋势,去人参、白术、肉桂、生
大枣,加黄连栀子
中焦湿热证
证候:上中腹胀痛,连及两胁,纳差,脘痞,恶心呕吐,口干苦,不欲多饮,大便溏泄、表
面有光泽或气泡、恶臭,小便短赤,或有发热、面黄身黄、浮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中焦(湿热)。
主方:龙胆泻肝汤
用法:
加减:脘胁痞胀疼痛,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
瘀阻胃络证
证候:上中腹刺痛,痛处不移,或可扪及包块、拒按,纳差,恶心呕吐,消瘦,面色晦暗,
大便稀溏,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治法:祛瘀通络。
主方:膈下逐瘀汤
用法:
加减:胁胀作痛,加柴胡、郁金、青皮;食少、便溏,去五灵脂,加党参、白术、黄芩、茯
苓;恶心、呕吐,加藿香、苍术、法夏。
胃阴虚
证候:上中腹隐痛,连及两胁,纳呆,咽干口渴,烦躁,头晕目眩,形体消瘦,手足心热,
大便臭秽,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胃。
主方:一贯煎
用法:
加减:常加丹皮、延胡索、山药;兼气虚,加西洋参黄芪、山药;兼肝郁,加香附、郁金
、青皮;兼湿热,加藿香、佩兰、黄连、茵陈、苍术、木通
其他疗法:  
急性发作时:
★ 禁食:减少刺激胰腺分泌,一般禁食1-2周。
★ 胃肠减压:一般可吸引2-3天。
★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 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酌情选用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胰高血糖
素、降钙素和生长抑制激素、5-氟脲嘧啶等。
★ 镇痛剂、抗胰酶疗法、抗生素治疗等根据病情亦可选用。
酗酒者应戒酒,补充营养物质,以清淡饮食为主,低脂肪及适量的高蛋白,腹泻者忌食动物
脂肪。
补充胰酶,选用利胆药(舒胆灵、脱氢胆酸等)、助消化药(胰酶片、多酶片等)、脂溶性
维生素,酌用镇静剂等。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取中脘、梁门、天枢、阳陵泉、足三里,用泻法。
★ 耳针疗法:取胰、胆穴,按压王不留行籽。
单方验方:
★ 胆草、大黄板蓝根、党参各20g,大枣12枚,每日1剂。腹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各15g;消化不良者加番泻叶10g,炒莱菔子25g;有黄疸者加茵陈25g。
★ 柴胡、法夏、郁金、党参各10g,黄芩、白芍各12g,黄连、大黄各7g,山楂1
5g,水煎服,每日1剂。
评   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好转:症状、体征好转。
未愈:症状、体征无变化。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经论书籍: 《经络全书》 《四圣心源》 《内经评文》 《灵枢悬解》 《素问悬解》 更多>>
    伤寒金匮: 《伤寒说意》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悬解》 《伤寒寻源》 《伤寒医诀串解》 更多>>
    诊治书籍: 《脉诀刊误》 《脉诀乳海》 《脉理求真》 《脉确》 《脉象统类》 更多>>
    本草书籍: 《本草崇原》 《本草从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经》 《本草纲目》 更多>>
    方言书籍: 《洪氏集验方》 《华佗神方》 《回生集》 《本草分经》 《急救便方》 更多>>
    内科书籍: 《中国医籍考》 《中风论》 《重订灵兰要览》 《重订广温热论》 《止园医话》 更多>>
    妇科书籍: 《产宝》 《产鉴》 《妇科秘方》 《妇科秘书》 《妇科问答》 更多>>
    儿科书籍: 《保婴撮要》 《保幼新编》 《慈幼便览》 《慈幼新书》 《达生编》 更多>>
    外科书籍: 《金疮秘传禁方》 《救伤秘旨》 《立斋外科发挥》 《伤科补要》 《伤科大成》 更多>>
    五官书籍: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包氏喉证家宝》 《喉科秘诀》 《喉科指掌》 更多>>
    针灸书籍: 《针经指南》 《针灸大全》 《针灸甲乙经》 《针灸聚英》 《针灸神书》 更多>>
    医论书籍: 《思考中医》 《四圣悬枢》 《塘医话》 《推求师意》 《外经微言》 更多>>
    医案书籍: 《马培之医案》 《奇症汇》 《三家医案合刻》 《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更多>>
    综合书籍: 《急救广生集》 《景岳全书》 《明医杂着》 《明医指掌》 《儒门事亲》 更多>>
    养生书籍: 《食疗方》 《寿世传真》 《寿世青编》 《心医集》 《服食导饵》 更多>>
    其它书籍: 《本草问答》 《疯门全书》 《厘正按摩要术》 《医暇卮言》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