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外科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外科手术学教学资源:理论课
    

外科手术学-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理论课

外科手术学:教学资源授课教案 理论课:外科学总论理论课电子教案◎<绪论>◎<无菌术>◎<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输血>◎<外科休克>◎<麻醉1>◎<麻醉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创伤>◎<烧伤、冷伤、咬螫伤>◎<显微外科>◎<肿 瘤>◎<移植>※<绪论>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授课章节课 题 第一章 绪论
外科学总论理论课电子教案
 
 <绪论><无菌术><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输血><外科休克><麻醉1>
<麻醉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
<创伤><烧伤、冷伤、咬螫伤><显微外科>
<肿 瘤><移植>
 ※<绪论>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外科学内容及如何学习
外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外科学范畴包括内科与外科的区别,内外科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外科学内容、外科围术期处理。
外科四大基本功的掌握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实例谈内外科的相对统一。
强调外科学学习方法、灵活、胆大、心细,耐心。
强调树立良好的医德规范。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外科绪论
一、外科学范畴:外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更新、外科分类
二、外科学发展简史、古代外科学发展、近代中西医外科发展
三、怎样学习外科学
四、外科学基本原则
一、外科学范畴
(一)外科学分类:感染、肿瘤、创伤、畸形、其它
(二)外科学内容:诊断、治疗、手术和辅助治疗
(三)外科与内科的关系和区别:相对的统一、互相联系、转化
二、外科学发展简史
(一)我国古代外科发展:周朝《疡经》、秦汉《内经》
汉末(华佗) 明朝(外科正宗) 清朝《医宗金鉴》正骨疗法
(二)国内外西医外科发展
西方外科:抗菌素、输血、外科器械的产生
国内60年代至今无发展变迁
(三)国内外科水平现状
三、怎样学习外科学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二)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重视三基训练
四、外科基本原则
(一)外科治疗目的(略)
(二)外科治疗程序
附:世界卫生组织医学日内瓦宣言教育学生如何做好一名外科医师的嘱托语。
六、小结: 通过授课使学生对外科学的范畴、内容基本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外科学有初步了解。
七、课外作业: 外科学疾病分类有哪些?
八、教学体会:1、学生课堂秩序稳定,兴趣浓厚。
2、本章节无实质性临床疾病的讲述,学生普遍爱听实例。以实例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好外科学和当好一名医生的资格。
3、可采取教师学生共同听课。

5

※<无菌术>

课程名称 外科学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三章 无菌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无菌术的发展简史,介绍本技术创建的关键人物和时间以及重大贡献,给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掌握无菌术及消毒法、灭菌法的定义。
掌握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
掌握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了解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及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1、无菌术的概念及组成,2、手术人员及手术区域的术前准备。
难点:1、灭菌法与消毒法两者的区别。2、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
三、教学方法设计:采用临床病例及由未按无菌操作所引起的感染病例为例来引出无菌技术在外科操作中的重要性,然后展开教学内容,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使授课内容生动具体,方便记忆,使同学们更易理解掌握。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首先补充讲授无菌术的发展简史,介绍本技术创建的关键人物和时间以及重大贡献,给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7分钟)
概念及组成(重点,按大纲要求掌握。5分钟)
无菌术: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无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应用方法范围 (举例说明。 5分钟)
应用灭菌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用物理的方法(高温等)能把应用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彻底消灭掉。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布单,都可用高温灭菌、电离副射用于药物的制备过程及一次性用物、注射器及缝线的灭菌,紫外线用于室内空气灭菌。有些化学品如甲醛、环氧乙烷及戊二醛等也可消灭一切微生物。应用化学方法还可用于某些特殊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某些药液的蒸气(如甲醛)可渗入纸张、衣料和被服而发挥灭菌作用。
第一节 (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常用的5种方法及灭菌条件。33分钟)
一、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
(一)高压蒸气法
能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微生物。由一个具有2层壁的耐高压的锅炉构成。清毒室内、蒸气产生高压高温而发挥灭菌作用。
灭菌器压力104~137.3kPa。温度达121~126℃。
维持30′。
①下排式高压蒸气灭菌器
②预真空式蒸气 ~170kPa。132℃。4~6分钟达到灭菌效果。先抽吸灭菌器内的空气使其呈真空状态,然后由真空供气室将蒸气直接输入。
注意事项:
①包裹大小适中。包扎不宜过紧,体积上限40cm×30cm×30cm
②包裹排列不宜过密
③预置包内、包外灭菌指示纸带(以前同硫磺)粉末溶化为达到标准。
④易燃、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禁用
⑤瓶装液体灭菌,用纱布包扎瓶口。如同橡皮塞,应插针头排气
⑥已灭菌物品要标明日期,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
⑦高压灭菌器由本人负责
高压蒸气灭菌适用对象:同于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制品等。
(二)煮沸法:有未用的煮沸灭菌器、铝锡或不锈钢锅也可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
煮沸100°,持续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杀灭,带芽胞的细菌需煮沸1小时以上并持续15~20分钟。
高原地区可用压力锅,海拔每增长率高300M,灭菌时间延长2分钟。压力锅的蒸气压一般为127.5kPa,124℃,10分钟。
注意事项:①物品必须完全浸泡在沸水中
②缝线和橡胶类应于水煮沸后放入,持续10分钟取出
③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放入冷水中逐渐煮沸,以免遇骤热而爆裂,玻璃注射器应将内芯拔出,分别用纱布包好。
④煮沸器锅盖应盖上,保持沸水温度
⑤灭菌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若中途放入其它物品,则灭菌时间应重新计算
(三)火烧:容器内倒入95%酒精少许,点火直接燃烧,同于金属器械
(四)药液浸泡:适用于锐昨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
1.2%中性戊二醛水溶液,消毒时浸泡30分钟,灭菌时间10小时,同于刀片,剪刀,缝针及显微器械的消毒。
2.10%甲醛溶夜,浸泡20~30分钟,适用于输尿管导管等树脂类,塑料类以及有机玻璃制品的消毒。
3.70%酒精,30分钟,用途与戊二醛相同。
4.1:1000苯扎溴铵(新浩尔尤)溶液,浸泡30分钟,适用于刀片、剪刀及塑料的消毒。
5.1:1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浸泡30分钟。
注意事项:
①浸泡前,器械应去污、擦净油脂;②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溶液内;③剪刀等有轴节的器械,消毒时应把轴节张开、管、瓶类物品的内面应浸泡在消毒液内;④使用前,需用灭菌生理盐水将消毒药液冲洗干净。
(五)甲醛蒸气雾蒸法:
有蒸格的容器内,在下方放一量杯,每0.01m3加高镜酸 10g+40%甲醛4ml,1小时消毒,6~12小时灭菌。
清洁、保管和处理:①金属器械、玻璃、搪瓷等物品,使用后用清水洗兆,特别需注意沟、槽、轴节等处去污;②导管均注意冲洗内腔。③凡属绿脓杆菌感染、伤风或气性坏疸伤口或乙肝抗原阳性病人,所用物品应尽量选用1次性物品,用后即焚烧,以免交叉感染。金属物品洗兆后置于20%碘附原液中浸泡1小时。
(休息10分钟)

第2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要求掌握,20分钟)
(一)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 换穿清洁拖鞋、衣裤,带好帽子和口罩,剪短指甲。手、臂部有破损及化脓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 。
2.手臂消毒法
⑴肥皂水刷手法(重点)
①肥皂洗手,再用无菌毛刷蘸浓肥皂水刷洗手和臂,从指尖到肘上10cm,两手交替。手指朝上时朝下,清水冲洗,共3遍,约10分钟,无菌毛巾从手到肘擦干。
②将手和前臂浸泡在70%酒精中5分钟,到肘上6cm。
③用苯扎溴胺代替酒精,刷手时间约5分钟。
④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手臂不应下垂。
⑵碘尔康刷手法(重点)
肥皂水刷洗手,前臂至肘上10cm,3分钟,清水冲净,用无菌巾擦干,用浸递0.5%碘尔康的纱布涂擦手及前臂1遍,稍干后穿手术衣和戴手套。
⑶灭菌王刷手法(重点)
灭菌王是不含碘的高效复合型消毒液。清水冲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后,用无菌刷蘸灭菌王溶液3~5ml,刷手和前臂3分钟,流水冲净,用无菌纱布擦干,再用含灭菌王的纱布涂擦手及前臂。
⑷碘附刷手法(重点)
肥皂水刷洗双手、前壁至肘上10cm 2遍,共5分钟,清水冲洗,用无菌纱布擦干,用含0.5%碘附的纱布涂擦手和前壁2遍。
3.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
⑴穿无菌衣(见图2-2)
⑵戴无菌手套
①戴干手套法
②戴湿手套法
(二)病人手术区的准备
目的是清灭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①先用2.5% ~ 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用70%的酒精涂擦2遍,将碘酊擦净。②用0.5%碘尔康或1:1000苯扎溴铵涂擦2遍。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可用刺激性小,作用较持久的0.75%吡咯烷酮碘消毒,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用70%酒精涂擦2遍。
手术区的消毒原则(掌握)
手术部位的消毒范围(了解)
第 三 节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熟悉,15分钟)
1。手术人员手术中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这些区域属于有菌地带。手也不能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缘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套破损或污染应更换 。
4。前臂及肘部污染应更换手术衣
5。布单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单同侧手术人员调换位置,应先后退再转身
6。术前清点器械、敷料,术后仔细核对
7。切口边缘应遮盖或贴无菌薄膜作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前,用70%的酒精 再涂擦皮肤1次切开空腔脏器,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
8。参观人员不可太近或站得太高
9。不可经常走动术中不应开窗通风或用电扇吹向手术台

第四节 手术室的管理(了解,15分钟)
1.先作无菌手术,后作污染或感染手术;
2.手术完毕后,应彻底擦拭地面,消除污物,敷料和杂物;
3.每周大扫除1次;
4.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通常用乳酸消毒法:①100m3空间用80%乳酸12ml,加热蒸发后,紧完备门窗30分钟后再打开通风。②或用苍术的酒精浸剂代替乳酸烟薰,封闭4小时;
5.绿脓杆菌感染手术后,先用乳酸空气消毒,扫除后,用1:1000苯扎溴铵揩洗室内物品,开窗通风1小时;
6.破伤风、气性坏疸术后,用40%甲醛消毒手术室;
7.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阳性病人术后,地面或手术台可撒布0.1%次氧酸钠水溶液,30分钟后清扫和清拭,或用5%碘附清拭。
8.紫外线消毒手术室空气。
9.患急性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10.凡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换上手术室清洁鞋帽,衣裤和口罩。参观人员不得超过2人。
六、小结: 通过授课使学生对外科学的范畴、内容基本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外科学有初步了解。
七、课外作业:思考题
1 无菌术的概念?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3常见的几种灭菌法及灭菌条件?
八、教学体会:1、学生课堂秩序稳定,兴趣浓厚。
2、本章节无实质性临床疾病的讲述,学生普遍爱听实例。以实物图片辅助教学使内更形象生动,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5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四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复习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2、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3、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各型缺水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的防治方法,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诊断和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教学方法设计:自学复习体液平衡、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
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在见习时对失水、失钠、代谢性酸碱失调、低血钾症病人进行分析、讨论,拟定综合治疗方案,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1、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体液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的维持;
2、缺水的类型(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各型缺水、缺钠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低血钾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各型酸碱平衡失调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具体方法、水、电解质、热卡平衡的内在联系。
6、第一、二学时讲授第一节、第二节(一、二点);第三、四学时讲授第二节(三、四、五点)、第三节、第四节内容。

六、小结:通过外科病人体液失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缺水的分类和处理原则。

七、课外作业: 复习体液平衡、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结合典型病例复习体液失调的诊断和处理。
八、教学体会:体液平衡失调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必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讲解,才能增加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也更好。

5

※<输血>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五章 输血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⒈熟悉输血的适应症、输血技术及注意事项
⒉熟悉输血的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
⒊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和目的。
⒋了解血液成分制品及血浆代用品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的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
教学难点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的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
教学疑点 输血并发症的溶血反应。
三 教学方法设计:
⒈从对输血的血液成分的认识引导输血的概念。
⒉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⒊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⒋语言表达和投影教学、板书的统一。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㈠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体学生,用无声的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同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解决。
㈡讲授内容
第一节 输血的概念
⒈输血的适应症
⒉输血技术
⒊输血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发热反应 ⒍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LI)
⒉过敏反应 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⒊溶血反应 ⒏疾病传播 
⒋细菌污染反应 ⒐免疫抑制  
⒌循环超负荷 ⒑大量输血的影响
第三节 自体输血
⒈回收式自体输血 
⒉预存式自体输血 
⒊稀释式自输血 
第四节 血液成分制品
㈠血细胞成分
⒈红细胞制品
⒉白细胞制剂
⒊血小板制剂
㈡血浆蛋白成分 
白蛋白制剂
⒉免疫球白制剂 
⒊浓缩凝血因子 
第五节 血浆代用品
⒈右旋糖酐  ⒉ 羟乙基淀粉  ⒊明胶类代血浆
六、小结:
⒈输血的概念, ⒊输血的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
⒉输血的适应症      ⒋血液成分制品
七、课外作业:
八、教学体会:结合典型临床病例,血液成分的认识阐述输血的适应症,输血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帮助提高学生对输血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5

※<外科休克>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六章 外科休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复习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的变化。
2、了解休克的分类。3、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预防要点,特别是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4、掌握休克一般急救措施、治疗要点,掌握休克的观察指标,特别是补液量的估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外科休克病理生理与微循环变化;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2、教学难点:外科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
3、教学疑点:休克时微循环障碍、治疗要点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三、教学方法设计:
1、从对休克认识的演变引导休克的概念。
2、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4、语言表达和多媒体教学、板书的统一。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幻灯:
文字与图表结合:表6-1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程度
表6-2中心静脉压与休克的关系等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同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有效循环血量:
2、微循环的概念:
3、从疾病的性质外科疾病分为:损伤、感染。
(三)讲授新课:
第一节 概述
1、休克的概念:
2、休克的分类:
3、病理生理:
(1)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2)微循环的变化
①微循环收缩期 ②微循环扩张期 ③微循环衰竭期
(3)代谢改变
(4)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5)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4、休克的临床表现
5、休克的诊断
6、休克的监测
7、休克的治疗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1、失血性休克
2、创伤性休克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六、小结: 1、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分类
2、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与临床分期、休克的程度
3、诊断和治疗原则等

七、课外作业:
1、自学观察休克病人有关指标和方法。
2、名词解释:(1)休克 (2)感染性休克 (3)有效循环血量
(4)多器官衰竭 (5)休克指数

八、教学体会:结合对休克认识的演变阐述休克的概念和病理生理变化,结合病例分析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可帮助提高学生对外科休克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5

※<麻醉1>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七章 麻醉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第三节 全身麻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现代麻醉学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2、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监测与调控病人的重要性。
3、熟悉具体的麻醉前准备工作及麻醉前用药。
4、了解常用全麻药和临床药理,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
5、了解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气管内麻醉术及复合麻醉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的重要性和实施。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
2、教学难点:乙醚吸入麻醉的典型体征及全麻深度的辨认。
三、教学方法设计:1、从临床麻醉与手术的关系及临床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麻醉意外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掌握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对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麻醉中观察、监测与调控病人的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通过磁盘课件,结合少量板书及模拟动作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教师登讲台,学生起立后坐下。教师通过环视课堂内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上课,同时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讲课前予以解决。
(二)从麻醉与外科手术的关系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第七章 麻醉
第一节 绪论
一、临床麻醉的基本任务在于消除因手术所致的疼痛问题。
二、临床麻醉的工作原则:安全、无痛、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现代麻醉学的范畴:1、概念 2、发展与现状
四、麻醉方法及分类:1、全身麻醉 2、局部麻醉
3、椎管内阻滞
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目的:为保障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安全,增强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避免或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
(一)围手术期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评估的方法和措施
二、麻醉前准备事项
(一)纠正或改善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
(二)精神状态的准备
(三)胃肠道的准备
(四)麻醉设备、用具及药物的准备
三、麻醉前用药
(一)目的
(二)药物选择
(三)常用药物
第六节 麻醉的监测和管理
一、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第三节 全身麻醉
一、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1、常用的吸入麻醉药 2、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
(二)常用静脉麻醉药及其优缺点
(三)肌肉松驰药的临床应用
1、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2、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
二、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见习时讲解)
三、气管内插管(强化训练时讲解)
四、全身麻醉的实施
(一)全麻的诱导
(二)全麻的维持
(三)全麻深度的判断:
1、乙醚吸入麻醉的典型体征 2、全麻深度的辨认要点
五、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一)反流与误吸
1、产生原因及危害 2、 预防措施
(二)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
①常见原因 ②处理
2、下呼吸道梗阻
①常见原因 ②症状 ③预防处理
(三)通气量不足
1、主要表现 2、常见原因
(四)低氧血症
1、临床表现 2、常见原因及处理
五、低血压
六、高血压
七、心律失常
八、高热抽搐和惊厥
六、小结:临床麻醉的工作原则是安全、无痛,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必须做好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认真做好麻醉的监测和管理。了解常用的麻醉方法和分类,熟悉全身麻醉药的性能,在麻醉实施中要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及时处理麻醉并发症。
七、课外作业:1、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应如何实施。
2、全身麻醉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八、教学体会: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要使同学们掌握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可能好些,对于全麻药的理化性能的掌握可能有一定难度,由于内容多,在这么短时间内讲清楚比较困难,为使同学们更好了解和掌握这些有关麻醉的知识,单靠上课可能还不够,建议同学们课后还应多看书复习。

5

※<麻醉2>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四节 局部麻醉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 第六节 麻醉的监测与管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局麻药常用的剂量及范围,熟悉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处理。
2、学会常见小手术的局麻技术,熟悉常用神经阻滞的实施原则。
3、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实施,了解其操作步骤、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4、了解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麻www.med126.com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操作步骤及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处理。
2、教学难点:局麻药的理化性能及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设计:1、通过对局麻药的药理性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好局麻药毒性反应常见原因、症状及预防和处理的办法。2、重点讲述常用局麻药成人一次限量及与椎管内麻醉有关的解剖。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好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操作与实施。4、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做到语言表达和模拟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通过磁盘课件,结合少量板书及模拟动作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教师登讲台,学生起立后坐下。教师通过环视课堂内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上课,同时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讲课前予以解决。
(二)从麻醉方法入手引出新课内容。
(三)讲授新课。
第四节 局部麻醉
一、局麻药的药理
(一)化学结构和分类
(二)根据麻醉性能分类
(三)理化性质和麻醉性能
1、离解常数(pka) 能影响
①起效时间 ②弥散性能
2、脂溶性
3、蛋白结合率
(四)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清除
1、吸收与分布:它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药物剂量 ②作用部位 ③麻药性能 ④血管收缩药
2、生物转化和清除
(五)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常见原因 2、症状 3、处理与预防
二、局麻方法
(一)表面麻醉
(二)局部浸润麻醉
(三)区域阻滞:
1、臂丛神经阻滞:
①肌间沟路 ②琐骨上路 ③腋经路
2、颈丛神经阻滞
①深丛阻滞 ②浅丛阻滞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
一、椎管内麻醉解剖
(一)脊柱和稚管
(二)韧带
(三)脊髓、脊膜与腔隙
(四)骶管
(五)脊神经
二、椎管内麻醉生理
(一)脑脊液
(二)药物作用部位
(三)椎管内麻醉对肌体的影响
1、对呼吸的影响 2、对循环的影响
三、椎管内麻醉方法
1、分类:
①局麻药比重 ②麻醉平面 ③给药方式
2、腰椎穿刺术:
①体位 ②消毒盖灭菌功 ③局麻 ④穿刺术
3、常用局麻药
4、并发症
(1)术中并发症
①血压下降 ②呼吸抑制 ③恶心呕吐
(2)术后并发症
头痛 ②尿潴瘤 ③颅神经麻痹
④粘连性蛛网膜炎 ⑤马尾丛综合征 ⑥化脓性脑脊膜炎
5、适应症和禁忌症
6、膜膜外阻滞:
(1)穿刺术
(2)常用局麻药
(3)并发症
①全脊椎麻醉 ②局麻药毒性反应 ③血压下降
④恶心呕吐 ⑤术后并发症 ⑥适应症和禁忌症
7、骶管的麻醉
六、小结:这两节课主要应了解4种常用局麻药的分类及在各局麻中所使用的浓度及成人一次使用限量,熟悉和掌握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症状、处理及预防措施。应了解椎管内麻醉方法的分类、穿刺术及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七、课外作业:1、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症状、处理及预防措施。
2、腰麻穿刺时穿刺针所经过的组织层次有哪些。
八、教学体会:教学内容多,要使同学能听懂,只有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所在,并要求同学及时复习功课,有不懂的问题在课后辅导。

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七章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概论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1、对多授器官功能障碍MODS有一个概念认识。
2、熟悉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表现;掌握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要求:1、对MODS的名称和初步诊断有一定认识。
2、熟悉ARF的病因;掌握ARF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在ARF的少尿期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难点在ARF发病机制用实例说明,肾前性与肾性的鉴别。本章节内容多不能全面讲解。
3、疑点在ARF实验室检测Bu N、Cr、PH、HC03的标准。

三、教学方法设计: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在各有关学科分别讲授,这2节课只能讲MODS概念,初步诊断指标,重点讲ARF。
2、ARF病理生理已讲述,因此重点讲临床部分。
3、ARF少尿期的补液、高血钾处理是重点讲解内容。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实例讲解。主要症状可联系基础课内容进行提问。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1、MODS定义、发病机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名
称、初步诊断指标讲解20分钟。
2、ARF定义、病因、发病机制讲解20分钟。
3、ARF临床表现(少尿期、多尿期)及诊断标准讲解25分钟。
4、ARF的治疗(少尿期、多尿期)、预防讲解15分钟。

六、小结:1、MODS、AeF定义进行分解说明学生容易接受。
2、重点讲解少尿期临床表现和治疗,学生容易掌握。
3、ARF的补液、高血钾处理的要点必须讲清。

七、课外作业:1、为什么每日尿量<400ml才叫少尿?而不是500ml。
2、为什么每日尿量<100才叫无尿,而不是0ml。

八、教学体会:1、结合临床举例学生专心听讲,有吸引力。
2、联系基础课已学过的东西讲,不断发问学生不敢分散注意力。
3、基本概念讲透,指出特点。
4、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5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课程名称 重症监测与复苏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重症监测和复苏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心跳停搏的早期诊断。
3、熟悉心肺初期复苏的操作方法。
4、熟悉心肺复苏的合理用药和后期复苏的处理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心跳停搏的早期诊断及心肺初期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领。
2、教学难点:心肺复苏的合理用药及后期复苏的处理原则。
三、教学方法设计:1、简单地讲述有关重症监测治疗中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2、重点讲述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3、系统地讲述有关后期复苏及复苏后的治疗与管理。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主要通过磁盘课件,结合少量板书及模拟动作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教师登讲台,学生起立后坐下。教师通过环视课堂内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上课。同时注意观察,发现的异常情况,在讲课前予以解决。
(二)从麻醉恢复室引入新课ICU病房。
(三)讲授新课。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
一、概述
1、重症监测的概念
2、重症监测治疗室的优点与特点
二、ICU的工作内容
(一)循环监测 (二)呼吸功能监测
(1)氧治疗
(2)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三)肾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控
(五)营养支持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1、复苏的概念
2、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及意义
二、初期复苏(心肺复苏)
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1、证实:主要措施是:“一看二摸三听”
心跳停搏的早期诊断:
①神志消失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 ③无自主呼吸
2、体位
3、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
A、保持呼吸道顺畅
B、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领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一)心脏按压的原理
(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1)按压时的体位 (2)按压部位
(3)按压方法:包括按压的频率和使胸骨下陷的深度
(4)按压的有效指标 (5)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和禁忌症
三、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的处理原则:
(一)呼吸道的管理
(二)呼吸器的应用
(三)监测
(四)药物治疗
1、目的
2、给药途径
3、常用药物
(五)体液治疗
(六)心室纤颤和电除颤
1、电除颤的条件
2、电除颤的方法
3、操作方法
四、复苏后治疗
(一)维护良好的呼吸功能
(二)确定循环功能的稳定
(三)防止肾功能衰竭
(四)脑复苏:
1、脑复苏的意义
2、脑复苏的原则
3、防治脑水肿的措施:
脱水疗法
②低温疗法
③激素疗法
六、小结:本章节的重点是心肺脑复苏,其中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是最为重要的,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熟悉和掌握其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方法,其次是后期脑复苏的治疗与管理,包括监测。复苏后的治疗也很重要。
七、课外作业:
1、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要领有哪些?
2、后期复苏药物治疗的目的及首选药物是什么?
3、防治脑水肿的措施有哪些?
八、教学体会:心肺脑复苏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有可能遇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这一抢救工作。为此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好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好这一急救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

5

※<围手术期处理>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十一章 围手术期的处理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手术前准备的共同方法;
2、掌握手术后早期的一般处理和常见并发症;
3、了解一些手术的特殊术前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 手术前病人的一般准备、常见不适反应的处理及并发症的处理。
教学难点 手术病人的特殊准备。
教学疑点 特殊准备。
三 教学方法设计:
⒈从对手术病人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重要性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认识导入授课内容。
⒉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⒊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⒋语言表达和投影教学、板书的统一。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㈠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体学生,用无声的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同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解决。
㈡讲授内容
(一)如何进行术前准备,如何开术前医嘱。
1、建立诊断,主要涉及确定疾病病因和范围。
2、术前评价,了解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
①一般健康状况
②影响手术危险性的特殊因素: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肺功能不全、老年病人、儿科病人、特殊药物效应、肥胖等。
3、必要的相关会诊。
4、术前小结的书写。
5、通知病人,建立信心,作好心理准备。
6、手术同意书。
7、生理准备。
8、术前医嘱:
①皮肤准备
②饮食
③灌肠
④睡前和麻醉前用药
⑤特殊医嘱
a、配血备用
b、鼻胃管
c、导尿管
d、中心静脉导管或动脉插管
e、输液
f、预防性抗生素
g、某些特殊药物的延续使用,如胰岛素
(二)对手术耐受力不良的病人如何进行特殊术前准备。
1、营养不良
2、高血压及心脏病
3、肺功能不全
4、肝脏疾病
5、肾脏疾病
6、糖尿病
7、甲亢
8、结直肠手术
(三)具体参观一些术前准备方法。例如,术前谈话内容、手术同意书和术前小结的格式及内容、备皮、灌肠等方法。
(四)术后早期处理的一般方法。
1、麻醉后阶段,ICU监护。
2、术后医嘱
①监护: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
②卧床姿势及活动
③饮食
④液体的入量
⑤引流管、胃管、尿管
⑥药物:抗生素、止血药、镇痛药等
⑦实验室检查
(五)术后病人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1、术后出血:切口血肿及血清肿、体腔内出血。
2、切口裂开
3、切口感染
4、肺不张肺炎
5、尿潴留及尿路感染
6、急性胃扩张
7、心脏并发症
8、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小结:
⒈围手术期的概念; ⒊手术前病人的准备内容;
⒉手术后常见症状的处理;   ⒋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七、课外作业:思考题
1、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什么?
2、哪些情况需作特殊的术前准备?
3、常见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
八、教学体会:结合典型临床病例,学生对手术病人手术前需要的一般准备、特殊准备,手术后常见不适反应的处理及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都非常感兴趣。

5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十二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手术及创伤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2、了解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www.med126.com/zhuyuan/点、疑点:
1、重点讲授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营养状态的评价。
2、重点讲授肠内、外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并发症、支持治疗途径及围手
术期行营养支持的时机选择。
三、教学方法设计: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
握营养支持的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
二、营养需要量
1、能量需要量 a、非应激状态下 b、应激状态下、BEE公式
2、蛋白质需要量
3、非蛋白质热量的来源
4、无机盐、矿物质的需要量
5、膳食纤维的需要量
三、营养状况评价
1、评价步骤
2、评价指标 (补充讲授PNI公式)
四、肠内营养
1、肠内营养制剂
2、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法
3、并发症的防治
4、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五、肠外营养
1、肠外营养制剂
2、全营养混合液
3、肠外营养输入途径
4、肠外营养并发症防治
a、技术性
b、代谢性
c、肠外营养本身所致
六、营养支持治疗的监测
七、营养制剂配方举例
八、小结:紧扣教材,从基础到实际应用,深入浅出力求做到生动活泼形象。
九、课外作业:

1、见习临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病人,加深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要性的理解。
2、见习临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病人,了解营养制剂配方。
十、教学体会:营养物质代谢内容较抽象,结合临床实际授课效果会更好。

5

※<外科感染>

课程名称 外 科 学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2、熟悉脓毒症及菌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4、了解掌握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5、了解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破伤风的临床、预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外科感染的发生和防治原则,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及全身性外科感染的诊断与处理,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处理。
2、难点:外科感染的病理,掌深间隙感染的诊治。
3、疑点:破伤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教学方法设计:
1、从感染的概念引出课题。
2、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4、语言表达和多媒体教学的统一。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同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应用多媒体将授课的纲领及主要内容反应出来。
1、外科感染概论
(1)外科感染的分类
(2)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
(3)病理
(4)临床表现
(5)诊断
(6)预防
(7)治疗
2、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1)
(2)痛
(3)皮下急性蜂窝组织炎
(4)丹毒
3、手部化脓性感染
(1)甲沟炎脓性指头炎
(2)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3)掌深间隙感染
4、全身性外科感染
5、有芽胞厌氧菌感染: (1)破伤风 (2)气性坏疸
6、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六、小结: 1、外科感染概论中的感染发生和防治原则
2、脓毒症及菌血症的诊断与处理
3、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处理
七、课外作业:
1、疖和痛的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痛的局部处理?
2、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化脓性滑囊炎、化脓性深间隙感染的切口设计?
3、破伤风的鉴别诊断?
八、教学体会:
从感染—外科感染—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性外科感染——有芽胞厌氧菌感染——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为主线进行教学,能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5

※<创伤>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十四章 创伤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⒈熟悉创伤的分类和创伤后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修复过程。
⒉掌握创伤的诊断,急救和处理原则。
⒊掌握开放性损伤的的伤口处理原则和清创方法。
⒋掌握各种软组织损伤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
二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 创伤的诊断,急救和处理原则
教学难点 创伤的诊断,急救和处理原则
教学疑点 创伤后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修复过程。
三 教学方法设计:⒈从对创伤的认识引导创伤的概念。
⒉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⒊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⒋语言表达和投影教学、板书的统一。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㈠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体学生,用无声的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同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解决。
㈡讲授内容
第一节 创伤的概论
一、概念和分类 创伤:广义的是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机体损伤。狭义的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
⒈按致伤因素分类 
⒉按受伤部位分类 
⒊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 
⒋按伤情轻重分类 分为轻、中、重伤。
二、病理
㈠局部反应
㈡全身反应
⒈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 
⒉代谢变化 
⒊免疫系统变化
㈢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⒈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三个阶段
(1)局部炎症反应(3-5天)
(2)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
(3)组织塑形阶段。
⒉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⒊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局部因素      全身因素 
㈣创伤的并发症
⒈感染           ⒋应激性溃疡
⒉休克           ⒌凝血功能障碍
⒊脂肪栓塞综合征      ⒍器官功能障碍
第二节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一创伤的诊断
㈠受伤史
⒈受伤情况  ⒉伤后表现及其演变过程
 ⒊伤前情况 
㈡体格检查
⒈全身情况的检查可采取临床的一般检查步骤。
⒉根据受伤史或某突出的体征,详细检查。
⒊对开放性损伤,必须仔细观察伤口或创面。
㈢辅助检查
⒈实验室检查 ⒉穿刺和导管检查
⒊影像学检查。
㈣创伤检查的注意事项
二创伤的处理㈠急救
⒈复苏         ⒋包扎
⒉通气         ⒌固定
⒊止血         ⒍搬运
㈡进一步救治
⒈判断伤情       ⒋镇静止痛和心理治疗 
⒉呼吸支持       ⒌防治感染
⒊循环支持       ⒍密切观察 
⒎支持治疗   
㈢急救程序 
㈣平时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成批伤员,现场医务人员急救时,要分清轻重。㈤闭合性创伤的治疗 
㈥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㈦康复治疗 
六、小结:⒈创伤的概念 ⒉开放性损伤的的伤口处理原则和清创方法 ⒊创伤的分类 ⒋创伤的诊断,急救和处理原则
七、课外作业:
八、教学体会:结合典型临床病例,创伤后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修复过程可帮助提高学生对创伤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5

※<烧伤、冷伤、咬螫伤>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十五章 烧伤、冷伤、咬螫伤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热伤的病理变化。             
2、 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和深度估计的方法。     
3、 了解烧伤严重性分度。             
4、 掌握中小面积烧伤的治疗方法。         
5、 熟悉大面积烧伤抗休克、早期简单清创的方法。  
6、 掌握烧伤败血或创面脓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方法原制。
二、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估计、急救和清创的方法,中小面积烧伤的创面处理、大面积烧伤的补液方法,创面处理和抗感染治疗、烧伤并发症的防治。
三、 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理论与临床结合       
四、 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第一节热力烧伤,                   
一、伤情判断:最基本的要求面积与深度。       
二、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三、治疗原则                    
四、创面处理                    
五、烧伤休克                     
1、临床表现与诊断                  
2、治疗                       
六、烧伤全身性感染                 
1、诊断                       
2、理论                       
第二节电烧伤化学烧伤
六、 小结:                      
1、通过理论与临床的结合,让同学掌握烧伤面积和深度估计的方法,中小面积烧伤的治疗熟悉大面积的抗体与治疗,创面的
处理                          
七、课外作业:               
八、教学体会:采用多媒体,能把在临床中与理论更加好地结合在一起,同学更容易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5

※<显微外科>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十六章 显微外科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显微外科的概念
2、了解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及应用范围
3、熟悉掌握显微血管端端吻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教学重点:显微镜应具备条件及显微血管的吻合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
3、教学疑点:复合组织移植和组合组织移植


三、教学方法设计:1、从外科发展微创的概念引出课题
2、结合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4、语言表达结合实物,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文字板书、实物(显微器械)
3、手术录像(部分)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学生,使学生安静,促使学生认真听课,如有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先简明扼要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器械 各外科的应用
(一)显微外科概念及发展史
(二)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1、手术显微镜和放大镜应具备条件
2、其他器械应具备的要求
3、显微缝合针线的使用
(三)显微外科基本手术技术
1、显微外科手术两特点
2、显微血管端端吻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A、严守无创技术 B、彻底清创血管 C、切除血管外膜
D、血管冲洗扩张 E、缝合血管
(四)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
1、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
A、吻合血管的皮瓣和肌皮瓣移植 B、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
C、吻合血管的骨和骨膜移植 D、吻合血管的大网膜移植
2、周围神经显微修复
A、显微缝合方法
B、显微修复的使用
六、小结: 1、显微外科的设备器械
2、显微血管端端吻合的原则方法
七、课外作业: 1、显微镜应具备条件
2、显微血管吻合原则


八、教学体会: 以显微外科设备器械和血管、神经吻合方法原则 及外科各专业使用范围,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5


※<肿 瘤>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十七章 肿 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肿瘤的病因和病理,了解肿瘤的分子事件;
2、掌握肿瘤的局部临床表现与全身症状,良、恶性肿瘤临床鉴别要点;
3、熟悉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4、熟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5、常见体表肿瘤的特征、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肿瘤的局部临床表现与全身症状,良、恶性肿瘤临床鉴别要点;恶性肿瘤的检查步骤和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
难点: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要点及肿瘤的病理。
疑点:肿瘤的TNM分期。

三、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结合临床病例讲授肿瘤的临床表现,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使授课内容生动具体,方便记忆,使同学们更易理解掌握。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鞭、彩色粉笔

5

※<移植>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本科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课 题 第十八章 移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移植术的概况。
2、了解器官移植的基本方法与免疫排斥的防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移植术的概况。
2、器官移植的相关概念。
3、免疫排斥的防治。
三、教学方法设计:
1、通过见习增进对移植临床应用的认识。
2、器官移植的方法可举例肝脏移植简要说明。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
2、放映肝移植的简要过程。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移植术的概况
1、器官移植的发展史
2、与移植相关的概念
①移植 ②自体移植、异体移植 ③原位移植,异位移植
④活体移植,结构移植 ⑤细胞移植
⑥免疫耐受,几乎免疫耐受。
二、免疫反应的防治
1、临床排斥反应综合征
①超急性排斥反应
②加速气管排斥反应
③急性排斥反应
④慢性排斥反应
2、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
硫唑嘌呤 ②霉酚酸脂 ③环磷酰胺 ④皮质激素
环孢素 ⑥FK506 ⑦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三、肝移植
六、小结: 1、类移植学科是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还面临有诸多挑战。
七、课外作业:
1、移植的进展概况
2、免疫排斥反应的种类
八、教学体会:
1、阐明有关移植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器官植移。
2、介绍移植的进展情况,使学生对移植产生浓厚兴趣。
3、讲解肝移植过程,加深学生对移植的感性认识。


 

 
 
返回页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