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金匮要略浅注 卷八 上课笔记
    

金匮要略浅注教程:卷八

卷八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师曰:妇人(经断后。而)得平(和之)脉。(关后为阴。其)阴脉(视关前稍见)小弱。(是胎元蚀气也。)其人渴。(非上焦有热。乃阴火上壅也。)不能食。(非胃家有病。乃恶心阻食也。)无寒热。(外无表邪也。)名(曰)妊娠。(凡一切温凉…

卷八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经断后。而)得平(和之)脉。(关后为阴。其)阴脉(视关前稍见)小弱。(是胎元蚀气也。)其人渴。(非上焦有热。乃阴火上壅也。)不能食。(非胃家有病。乃恶心阻食也。)无寒热。(外无表邪也。)名(曰)妊娠。(凡一切温凉补泻之剂。皆未尽善。惟以)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胎已成而气干上。)当有此证。设有医(者。不知为孕。而误药之为施)治(之)逆者。却一月。(先见此证。若)加吐下者。(当明告其一误不可再误。前为药苦。兹)则绝之。(易所谓勿药有喜是也。)

尤在泾云:平脉。脉无病也。即内经身有病而无邪脉之意。阴脉小弱者。初时胎气未盛。而阴方受蚀。故阴脉比阳脉小弱。至三四月经血久蓄。阴脉始强。内经所谓手少阴脉动者妊子。千金所谓三月尺脉数是也。其人渴。妊子者。内多热也。一作呕。亦通。

今妊妇二三月。往往恶阻不能食是已。无寒热者。无邪气也。夫脉无故而身有病。而又非寒热邪气,则无可施治。惟宜桂枝汤和调阴阳而已。徐氏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今妊娠初得。上下本无病。因子室有凝。气溢上下。故但以芍药一味固其阴气。使不得上溢。以桂甘枣。扶上焦之阳。而和其胃气。但令上之阳气充。能御相侵之阴气足矣。未尝治病。正所以治病也。否则以渴为热邪而解之。以不能食为脾不健而燥之。岂不谬哉。六十日当有此证者。谓妊娠两月。正当恶阻之时。设不知而妄治,则病气反增。正气反损。而呕泻有加矣。绝之。谓禁绝其医药也。楼全善云:尝治一妇人恶阻病吐。前医愈治愈吐。因思仲景绝之之旨。以炒糯米汤代茶。止药月余。渐安。又一本。绝之。谓当断绝其病根。不必泥于安胎之说。而疑致误也。亦通。

妇人(行经时经未净。或遇冷气房事。六yin邪气。冲断其经,则余血停留。凝聚成块。结于胞中,名为 病。如)宿有 病。(或不在子宫,则仍行经而受孕。经断即是孕矣。乃)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无血以养则辄)动(若动)在(脐下,则胎真欲落矣。今动)脐上者。此为(每月凑集之新血。因) (气)痼(坚。阻其不入于胞之为)害。(其血无所入而下漏。其实非胎病也。虽然。经断原有胎与 之异。欲知其的证。必由今之三月。上溯前之三月。统共以六月为准。若)妊娠六月动者。(问而知其)前三月经水(顺)利(应)时。(而无前后参差。其经断。即可必其为)胎也。(若前之三月。其期经水迟早不定。便知今之)下血者。(乃)后断三月(所积之)(而非胎)也。(然既有胎。何以又为漏下。而不知旧血未去,则新血不能入胞养胎。而下走不止。)所以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 不去,则胎终不安。必)当下其 。(以)桂枝茯苓丸主之。此为妊娠宿有 病。而出其方治也。

桂枝茯苓丸
桂枝 茯苓 丹皮 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有似表证。)其胎愈胀。(乃头与身不痛。而)腹痛(背不恶寒。而腹)恶寒。(甚至)少腹(阵阵作冷状)如(被)扇。所以然者。子脏开(而不能阖。而风冷之气乘之之)故也。(夫脏开风入。其阴内胜,则其弦为阴气。而发热且为格阳矣。胎胀者。热则消。寒则开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此为胎胀少腹如扇者。出其方治也。

李氏云:子脏。即子宫也。脐下三寸为关元。左二寸为胞门。右二寸为子户。昔人谓命门为女子系胞之处。非谓命门即子脏也。金匮明明指出少腹。何荒经者之聚讼纷纷也。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妊娠经来。俗谓之激经也。)有(四五月坠胎。谓之半产。)半产后。(伤其血海。)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如前之因者。固有之。)假令妊娠(无 而下血。惟见)腹中痛(者,则)为胞阻。(胞阻者。胞中之气血不和。而阻其化育也。以)胶艾汤主之。(推而言之。凡妇人经水淋沥。及胎阻前后下血不止者。皆冲任脉虚。阴气不守也。此方皆可补而固之。) 此为胞阻者而出其方治也。然此方为经水不调。胎产前后之总方。

胶艾汤方
地黄(六两) 川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煎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妇人怀孕。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为怀妊腹中 痛者。出其方治也。

徐忠可云: 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乃正气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痛绵绵矣。故以归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有余之旧水。芎 畅其欲遂之血气。不用黄芩。 痛因虚,则稍挟寒也。然不用热药。原非大寒。正气充则微寒自去耳。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 芎 (各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泽泻(半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二服。

妊娠(胃中有寒饮,则呕吐。)呕吐不止。(则寒而且虚矣。以)干姜人参夏丸主之。此为妊娠之呕吐不止。而出其方也。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能固胎。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以)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尤在泾云: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当归补血。苦参除热。贝母主淋沥邪气。以肺之治节。行于膀胱,则邪热之气除。而淋沥愈矣。此兼清水液之源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气。(谓未有肿胀。无其形。但有其气也。水气在内,则)身重小便不利。(水气在外,则)洒淅恶寒。(水能阻遏阳气上升。故)起即头眩。(以)葵子茯苓散主之。(是专以通窍利水为主也。葵能滑胎而不忌。有病则病当之也。)

此为妊娠有水气者。而出其方治也。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 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无病不须服药。若其人瘦而有热。恐热气耗血伤胎。)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徐忠可云:生物者。土也。而土之所以生物者。湿也。血为湿化。胎尤赖之。故以当归养血。芍药敛阴。肝主血。而以芎 通肝气。脾统血。而以白术健脾土。其用黄芩者。安胎之法。惟以凉血利气为主。白术佐之,则湿无热而不滞。故白术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国家医学考试网是立方之意。以黄芩为主也。胎产之难。皆由热郁而燥。机关不利。养血健脾。君以黄芩。自无燥热之患。故曰常服易产。胎无疾苦。并主产后百病也。

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 (各一斤) 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肥白有寒。当以温药) 养胎。白术散主之。

尤在泾云: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湿寒者。随人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

白术散。白术牡蛎燥湿。川芎温血。蜀椒去寒,则正治湿寒之剂也。仲景并列于此。其所以诏示后人者深矣。

白术散方
白术 川芎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 。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尤在泾云:伤胎。胎伤而病也。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而实非水也。所以然者。心气实故也。心。君火也。为肺所畏。而妊娠七月。肺当养胎。心气实,则肺不敢降。而胎失其养。所谓太阴当养不养也。夫肺主气化者也。肺不养胎,则胞中之气化阻。而水仍不行矣。腹满便难身重。职是故也,是不可治其肺。当刺劳宫以泻心气。刺关元以行肾气。使小便微利,则心气降。心降而肺自行矣。劳宫。心之穴。关元。肾之穴。

徐忠可云:按仲景妊娠篇凡十方。而丸散居七。汤居三。盖汤者。荡也。妊娠当以安胎为主,则攻补皆不宜骤。故缓以图之耳。若药品无大寒热。亦不取泥膈之药。盖安胎以养阴调气为急也。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师曰:新产(之妇。畏其无汗。若无汗,则营卫不和,而为发热无汗等证。似乎伤寒之表病。但舌无白苔。及无头痛项强。可辨也。然虽欲有汗。又恐其)血虚。(气热。热则腠理开而)多汗出。(汗出则腠理愈开。而)喜中风。(血不养筋。而风又动火。)故令病痉。(新产之妇。畏血不行。若不行,则血瘀于内,而为发热腹痛等证。似乎伤寒里病。但舌无黄苔。又无大烦躁大狂渴之可辨也。然虽欲血下。又恐下过多而)亡血。(血亡。其气无耦而外泄,则)复汗。(气血两耗,则寒自内生。而)寒多。(血为阴。阴亡失守。气为阳。阳虚上厥。)故令(头眩目瞀。或不省人事。而)。(新产之妇。虽欲其汗出血行。又恐汗与血过多。以致)亡津液胃(干肠)燥。故大便难。(三者不同。其为亡血伤津,则一也。)此为产后提出三病以为纲。非谓产后止此三病也。(上言新产之病。其纲有三。然痉病有竹叶汤之治法。另详于后。试先言郁冒与大便难相兼之证。)产妇郁冒。(邪少而虚多。故)其脉微弱。(中虚。故)呕(而)不能食。(胃液干。故)大便反坚。(身无汗。)但头汗出。(此数证。皆郁冒中兼有之证也。究其郁冒之)所以然者。血虚(则阴虚。阴虚)而(阳气上)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是阳气郁。得以外泄而解也。然其所以头汗奈何?)以血虚(为)下(之阴气既)厥。(则阳为孤阳。)孤阳上出。故头汗出。(又或不解。其)所以(然者。请再申之。盖)产妇(头汗既出。又)喜(其通身)汗出(而解)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损阳令其)汗出。(损阳就阴,则)阴阳乃(平而)复。(须知其)大便坚。(不为实热,而为津少也。其)呕(不为胃气寒,而为胆气逆也。其)不能食。(不为热不杀谷,而为胃气不和也。以)小柴胡汤主之。(此汤为邪少虚多之对症也。)

此为郁冒与大便难之相兼者。详其病因。而出其方治也。

小柴胡汤
(见呕吐)

(郁冒之)病(既)解(而)能食。(至)七八日更发热者。(能发热而不恶寒。便知其不在表。而在里矣。因能食而更发热。便知其非虚病,而为食复矣。)此为胃实。宜大承气汤主之。此言大虚之后有实证。即当以实治之也。若畏承气之峻而不敢用。恐因循致虚。病变百出。甚矣哉。庸庸者不堪以共事也。若畏承气之峻。而用谷芽麦芽山楂神曲之类。消耗胃气。亦为害事。

大承气汤方
(见痉)

产后(属虚。客寒阻滞气血,则)腹中 痛。(以)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参各家说。 痛者。缓缓痛也。概属客寒相阻。故以当归通血分之滞。生姜行气分之寒。然胎前责实。故当归芍药散内加茯苓泽泻。泻其水湿。此属产后。大概责虚。故以当归养血而行血滞。生姜散寒而行气滞。又主以羊肉味浓气温。补气而生血。俾气血得温,则邪自散而痛止矣。此方攻补兼施。故并治寒疝虚损。或疑羊肉太补。而不知孙真人谓羊肉止痛利产妇。古训凿凿可据。又何疑哉。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

(然痛亦有不属于虚者。不可不知。)产后腹痛。(若不烦不满。为中虚而寒动也。今则火上逆而)烦(气壅滞而)满(胃不和而)不得卧。(此热下郁而碍上也。以)枳实芍药散主之。

此为腹痛而烦满不得卧者。出其方治也。方意是调和气血之滞。所谓通则不痛之轻剂也。下以大麦粥者。兼和其肝气。而养心脾。故脓亦主之。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大麦粥下之。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热灼血干。)腹中有瘀血。(其痛)着(于)脐下。(非枳实芍药所能治也。)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此为痛着脐下。出其方治也。意者病去则虚自回。不必疑其过峻。

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三十个) 虫(二十枚去足熬)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煮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张石顽云。加蜜以缓大黄之急也。)(然亦有不可专下其瘀者。不可不知。)产后七八日。无(头痛发热恶寒之)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治者。不外下其瘀血而已。然其)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是胃家之实也。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是阳明向旺之时。其)更倍发热。(至)日晡时烦躁者。(又胃热之验也。食入于胃。长气于阳。若)不食。(则已而。)食。(入)则(助胃之热为)谵语。(又胃热之验也。然又有最确之辨。昼。阳也。夜。阴也。若病果在阴。宜昼轻而夜重。今)至夜(间。应阳明气衰之时。而)即(稍)愈。(其为胃家之实热。更无疑也。)宜大承气汤主之。(盖此汤热与结兼祛。以阳明之)热在里。(少腹之)结在膀胱也。此言血虽结于少腹。若胃有实热。当以大承气汤为主。若但治其血而遗其胃,则血虽去而热不除。即血亦未必能去也。此条至夜即愈四字。为辨证大眼目。盖昼为阳而主气。暮为阴而主血。观下节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以此数句而对面寻绎之。便知至夜则愈。知其病不专在血也。产后(中)风续续。数十日不解。(似不应在桂枝证之例矣。然)头微疼。恶寒。时时有热。(皆桂枝本证。中惟一证)心下闷。(邪入胸膈。为太阳之里证。其余)干呕汗出。(俱为桂枝证例中。本有之证,是桂枝证更进一层。即为阳旦证。桂枝汤稍为加增。即为阳旦汤。病)虽久。(而)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

张石顽云:举此与上文承气汤为一表一里之对子。盖不以日数之多。而疑其无表证也。

愚按、此言产后阳旦证未罢。病虽久而仍用其方也。伤寒论太阳篇。有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之句。言因者。承上病证象桂枝。因取桂枝汤之原方也。言增桂者。即于桂枝汤原方外。更增桂枝二两。合共五两是也。言加附子参其间者。即于前方间。参以附子一枚也。孙真人于此数句。未能体认。反以桂枝汤加黄芩为阳旦汤。后人因之。 至今相沿不解。甚哉。读书之难也。然此方伤寒论特笔用令汗出三字。大是眼目。其与桂枝加附子汤之治遂漏者。为同中之异。而亦异中之同。盖止汗漏者。匡正之功。令出汗者。驱邪之力。泛应曲当。方之所以入神也。上节里热成实。虽产七八日。与大承气汤而不伤于峻。此节表邪不解。虽数十日之久。与阳旦汤而不虑其散。此中之奥妙。难与浅人道也。丹溪谓产后惟大补气血为主。其余以末治之。又云:芍药伐生生之气。

此授庸医藏拙之术以误人。不得不直斥之。头疼恶寒。时时有热。自汗。干呕。俱是桂枝证。而不用桂枝汤者,以心下闷。当用桂枝去芍药汤之法。今因产后亡血。不可径去芍药。须当增桂以宣其阳。汗出至数十日之久。虽与发汗遂漏者迥别。亦当借桂枝加附子汤之法。固少阴之根以止汗。且止汗即在发汗之中。此所以阳旦汤为丝丝入扣也。

阳旦汤方
(坊本俱作桂枝汤加黄芩。今因伤寒论悟出,是桂枝汤增桂加附子。)

(前以痉病为产后三大纲之一。然痉病皆由起于中风。今以中风将变痉而言之。)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此病在太阳。连及阳明。而产后正气大虚。又不能以胜邪气。诚恐变为痉证。以)竹叶汤主之。此为产后中风。正虚邪盛者。而出其补正散邪之方也。方中以竹叶为君者,以风为阳邪。不解即变为热。热甚则灼筋而成痉。故于温散药中。先以此而折其势。即杜渐防微之道也。(次男元犀按。太阳之脉。上行至头。阳明脉过膈上复于面。二经合病。多加葛根。)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
上十味,以水一斗。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

破之如豆大。(一本作入)前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张石顽云:附子恐是方后所加。治颈项强者,以邪在太阳。禁固其筋脉。不得屈伸。故用附子温经散寒。扬去沫者。不使辛热上浮之气。助其虚阳上逆也。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徐忠可云:乳者。乳子之妇也。言乳汁去多,则阴血不足。而胃中亦虚。内经云:阴者。中之守也。阴虚不能胜阳。而火上壅则烦。气上越则呕。烦而乱,则烦之甚也。呕而逆,则呕之甚也。病本全由中虚。然而药止用竹茹桂甘石膏白薇者。盖中虚而至为呕为烦,则胆腑受邪。烦呕为主病。故以竹茹之除烦止呕者为君。胸中阳气不用。故以桂甘扶阳。而化其逆气者为臣。以石膏凉上焦气分之虚热为佐。以白薇去表间之浮热为使。要知烦乱呕逆。而无腹痛下利等证。虽虚。无寒可疑也。妙在加桂于凉剂中。尤妙在甘草独多。意谓散蕴蓄之邪。复清阳之气。中即自安。气即自益。故无一补剂。而反注其立汤之本意曰安中益气。竹皮大丸。神哉。喘加柏实。柏每西向。得西方之气最清。故能益金。润肝木而养心,则肺不受烁。喘自平也。有热倍白薇。盖白薇能去浮热。故短剧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云。汗多热浮者。去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名曰二加龙骨汤,则白薇之能去浮热可知矣。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 石膏(各二分) 桂枝 白薇(各一分) 甘草(七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凡下利病。多由湿热。白头翁之苦以胜湿。寒以除热。固其宜也。而)产后下利虚极。(似不可不商及补剂。但参术则恐其壅滞。苓泽则恐其伤液。惟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诚为对证。方中甘草之甘凉清中。即所以补中。阿胶之滋润去风。即所以和血。以此治利。即以此为大补。彼治利而好用参术者。当知所返矣。)此为产后下利虚极者。而出其方治也。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未离产所。尚)在(于)草蓐。自发(去衣被)露(其身体而)得(微)风。(亡血之后。阳邪客入,则)四肢苦烦热。(然此证当辨其头之痛与不痛。若)头痛者。(是风未全变为热。)与小柴胡汤。(以解之。若)头不痛但烦者。(则已全变为热矣。热盛则虫生。势所必至。以)此汤主之。

按附方者。金匮本书阙载。而千金外台等书载之。其云出自金匮。后人别之曰附方。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煎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 桂枝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

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芎 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徐忠可云:后虚羸不足。先因阴虚。后并阳虚。补阴则寒凝。补阳则气壅。后天以中气为主。故治法亦出于建中。但加当归。即偏于内。故曰内补当归建中汤。谓腹中刺痛不止。血少也。吸吸少气。阳弱也。故将桂枝生姜当归之辛温。以行其营卫之气。甘草www.med126.com/kuaiji/白芍以养其脾阴之血。而以饴糖大枣峻补中气,则元气自复。而羸者丰。痛者止也。然桂枝于阴阳内外。无所不通。尤妙得当归善入阴分。治带下之疾。故又主少腹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饮食者。

盖带下病去。而中气自强也。曰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谓宜急于此调之。庶无后时之叹。然药味和平。可以治疾。可以调补。故又曰令人强壮宜。其云大虚加饴糖。以虚极无可支撑。惟大甘专于补脾。脾为五脏六腑之母。止此一条。可以得其生路也。其去血过多。崩伤内衄。加干地黄阿胶。以其所伤原偏于阴。故特多加阴药。非产后必宜用地黄阿胶也。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中风。七八曰。(业已热除而身凉。而复)续来寒热。发作有(一定之)时。(因其病而问其)经水(已来而)适断者。(盖以经水断于内。而寒热发于外。虽与经水适来者不同。而)此(症亦名)为热入血室。其血(为邪所阻,则)必结。(结于冲任厥阴之经脉。内未入脏。外不在表。而在表里之间。乃属少阳。)故使(寒热往来)如疟状。发作有时。(以)小柴胡汤主之。(达经脉之结。仍藉少阳之枢以转之。俾气行而血亦不结矣。)

此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者。出其方治也。盖以邪既流连于血室。而亦浸yin于经络。若但攻其血。血虽去而邪必不尽。且恐血去而邪反得乘虚而入也。故小柴胡汤解其热邪。而乍结之血自行矣。(热入血室。不独中风有之。而伤寒亦然。)妇人伤寒(寒郁而)发热。(当其时)经水适来。(过多不止。血室空虚,则热邪遂乘虚而入之也。昼为阳而主气。暮为阴而主血。今主气之阳无病。故)昼日明了。(主血之阴受邪。故)暮则谵语。(谵语皆非习见之事。)如见鬼状者。(医者可于其经之适来。而定其证曰。)此为热入血室。(非阳明胃实所致也。既非阳明胃实,则)治之(者)无(以下药)犯(其)胃气。(以)及上二焦。(一曰胃脘之阳。不可以吐伤之。一曰胃中之汁。不可以汗伤之。惟俟其经水尽,则血室之血。复生于胃腑水谷之精。)必自愈。

此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来者。详其证治也。师不出方。盖以热虽入而血未结。其邪必将自解。汗之不可。下之不可。无方之治。深于治也。郭白云谓其仍与小柴胡汤。或谓宜刺期门。犹是浅一层议论。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当表邪方盛之际。而)经水适来。(盖经水乃冲任厥阴之所主。而冲任厥阴之血。又皆取资于阳明。今)得(病)之(期。过)七(日而至)八日。(正值阳明主气之期。病邪乘隙而入。邪入于里,则外)热除。(其)脉迟身凉和。(已离表证。惟冲任厥阴。俱循胸胁之间。故)胸胁满。(但病不痛。与结胸不按自痛。小结胸按之始痛分别。究其满盛。亦)如结胸(之)状。(而且热与血搏。神明内乱。而作)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治者握要而图。)当刺(肝募之)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何以谓之实。邪盛则实也。)

此承本篇第一节。而言中风热入血室之证治也。但第一节言寒热已除而续来。此言寒热方盛而并发。前言经水已来。而适断。此言方病经水之适来。前言血结而如疟。此言胸胁满如结胸。前无谵语。而此有谵语。以此为别。(然亦有不在经水适来与适断,而为热入血室者。不可不知。)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证通身无汗。)但头(上)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令通身) 然汗出者愈。

此言阳明病。亦有热入血室者。不必拘于经水之来与断也。但其证下血头汗出之独异也。盖阳明之热。从气而之血。袭入胞宫。即下血而谵语。不必乘经水之来。而后热邪得以入之。彼为血去而热乘其虚而后入。此为热入而血有所迫而自下也。然既入血室,则不以阳明为主。而以冲任厥阴之血海为主。冲任。奇脉也。又以厥阴为主。厥阴之气不通。故一身无汗。郁而求通。遂于其少阳之腑而达之。故头上汗出。治法亦当刺期门。以泻其实。刺已。周身 然汗出,则阴之闭者亦通。故愈。

妇人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俗谓之梅核气。病多得于七情郁气。痰凝气阻。以)半夏浓朴汤主之。此为痰气阻塞咽中者。出其方治也。

徐忠可云: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嗽不出。余以半夏浓朴汤投之即愈。后每复发。细问之。云夜中灯下。每见晕如团五色。背脊内间酸。其人又壮盛。知其初因受寒。阴气不足。而肝反郁热。甚则结寒微动。挟肾气上冲。咽喉塞噎也。即于此方加大剂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晕乃渐除。而咽中亦愈。故曰男子间有之。信不诬也。

半夏浓朴汤方
半夏(一升)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煎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妇人脏燥。(脏属阴。阴虚而火乘之,则为燥。不必拘于何脏。而既已成燥,则病证皆同。但见其)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现出心病。又见其)数欠(喜)伸。(现出肾病。所以然者。五志生火。动必关心。阴脏既伤。穷必及肾是也。以)甘麦大枣汤主之。此为妇人脏燥。而出其方治也。麦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其气寒。乘水气而入肾。其味甘。具土味而归脾胃。又合之甘草大枣之甘。妙能联上下水火之气。而交会于中土也。

甘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补脾气。

妇人吐涎沫。(上焦有寒饮也。)医(者不与温散。而)反下之。(则寒内入。而)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以)小青龙汤主之。(俾外寒内饮除。而)涎沫(可)止。(涎沫止后。)乃治(其)痞。(亦如伤寒表解乃可攻里之例也。以)泻心汤主之。此为吐涎沫与痞兼见。而出先后之方治也。

小青龙汤
(方见肺痈)

泻心汤方
(见惊悸)

妇人之病。(所以异于男子者,以其有月经也。其因月经而致病,则有三大纲。曰)因虚(曰)积冷(曰)结气。(三者。或单病。或兼病。或新病。或相因而为病。或偏胜而为病。病则)为诸经水断绝。(此皆人之病根也。其曰诸者奈何?以经水有多少迟速。及逢期则病。与大崩漏难产之后不来等证。皆可以此例之。无论病之初发。以)至(病)有历年。(大抵气不足则生寒。气寒则)血(亦)寒(由是冷侵不去而为)积(气着不行而为)结。胞门(为)寒(所)伤。(由外而入内。由内而达外。渐至)经络凝坚。(经水之源头受伤,则病变无穷矣。然又有上中下之分。其病)在上(肺胃受之,若客寒而伤逆于胃口,则为)呕吐涎唾。(或寒)久(变热。热盛伤肺,则)成肺痈。(其)形体(之受)损(则一,而为寒为热。俨若两人之)分。(病若)在中(肝脾受之。邪气从中)盘结。(或为)绕脐寒疝。或(为)两胁疼痛。与(胞宫之)脏相连。(此寒之为病也。)或(邪气郁)结(为)热中。(热郁与水寒相搏。)痛在关元。脉(现出)数(热。而身)无(溃烂与痛痒等)疮。(其)肌(肤干燥。状)若鱼鳞。(偶逢交合)时着男子。非止女身。(此热之为病也。所以然者。何义。盖以中者。阴阳之交也。虽胞门为寒伤则一。而中气素寒者,以寒召寒。所谓邪从寒化是也。中气素热者。寒旋变热。所谓邪从热化是也。病若)在下(肾脏受之也。穷而归肾。证却)未多。经候不匀。令阴(中)掣痛。少腹恶寒。或(上)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盖以肾脏为阴之部。而冲脉与少阴之大络。并起于肾故也。甚则)奄忽眩冒。状如厥巅。(所谓阴病者。下行极而上也。)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所谓病在阴,则多怒及悲愁不乐也。总而言之曰。)此皆带下。非有鬼神。(言病在带脉之下为阴。非后人以不可见之鬼神为阴也。)久则(肌肉削而)羸瘦。(气不足则)脉虚多寒。(统计十二 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之)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寻其所异之处。即为探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此言妇人诸病。所以异于男子者。全从经起也。病变不一。因人禀有阴阳。体有强弱。时有久暂而分。起处以三大纲总冒通节。中又分出上中下以尽病变。后以此皆带下四字。总结本节之义。至于言脉。百病皆不外阴阳虚实四个字。而又以弦紧为言者。盖经阻之始。大概属寒。气结则为弦。寒甚则为紧。示人以二脉为主。而参之兼脉则得耳。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七七之期已过。天癸当竭。地道不通。今)病(前阴血)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前言妇人三十六病。皆病在带脉之下。)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盖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津液不布。)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况暮热掌心热。俱属阴。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皆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正当少腹部分。冲脉挟脐上行。冲任脉虚,则少腹里急。有干血亦令腹满。其为宿瘀之证无疑。)当以温经汤主之。

此承上节言历年血寒积结胞门之重证。而出其方治也。

尤在泾云:妇人年五十所。天癸已断。而病下利。似非因经所致矣。不知少腹旧有积血。欲行而未得遽行。欲止而不能竟止。于是下利窘急。至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者。血结在阴。阳气至暮。不得入于阴。而反浮于外也。少腹里急腹满者。血积不行。亦阴寒在下也。手掌烦热。病在阴。掌心亦阴也。唇口干燥。血内瘀者不外荣也。此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吴茱萸桂枝丹皮。入血散寒而行其瘀。芎归芍药麦冬阿胶以生新血。人参甘草姜夏以正脾气。盖瘀久者荣必衰。下多者脾必伤也。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冬(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二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李氏云:内经谓血气虚者。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涩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此汤名温经。以瘀血得温即行也。方内皆补养气血之药。未尝以逐瘀为事。而瘀血自去者。此养正邪自消之法也。故妇人崩淋不孕。月事不调者。并主之。

(妇人因经致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经水(因寒而瘀。)不(能如期而)利。(以致)少腹满痛。(然既瘀而不行,则前经未畅所行。不及待后月之正期而先至。故其)经一月再见者。(以)土瓜根散主之。此为带下而经候不匀一月再见者。出其方治也。土瓜。即王瓜也。主驱热行瘀。佐以虫之蠕动逐血。桂芍之调和阴阳。为有制之师。

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虫(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寸口脉(轻按)弦而(重按)大。弦则为(阳微而递)减。大则为(外盛而中)芤。减则(阳不自振。)为(诸)寒。芤则(阴不守中)为(中)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革脉不易明。以弦减芤虚形容之,则不易明者明矣。凡)妇人(得革脉。气血虚也。

内无以养脏腑。外无以充形体。)则(胎亦无以养矣。故)半产(其气不能转运而)漏下。(用)旋复花汤(运气行血以)主之。

此为虚寒而半产漏下者。出其方治也。但此方为调气行血之用。或者病源在肝。肝以阴脏而含少阳之气。以生化为事。以流行为用,是以虚不可补。解其郁聚。即所以补。寒不可温。行其气血。即所以温欤。钱氏谓必是错简。半产漏下。气已下陷。焉有用旋复花下气之理。两说俱存。候商。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之。

妇人陷经。(其血)漏下(不止。且血色)黑(亦)不解。(是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荣气腐败。然气喜温而恶寒。以)胶姜汤主之。

此为陷经而色黑者。出其方治也。方未见。林亿云:想是胶艾汤。千金胶艾汤有干姜。似可取用。丹溪谓经淡为水。紫为热。黑为热极。彼言其变。此言其常也。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盖少腹。胞之室也。胞为血海。有满大之象,是血蓄也。若)小便微难而不渴。(可知其水亦蓄也。若病作于)生(产之)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宜用水血并攻之法。以)大黄甘遂汤主之。此为水血并结在血室,而为少腹满。大小便难。口不渴者。出其方治也。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 阿胶(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其血当下。

妇人经水(久闭不至者,有虚实寒热之可辨也。有行而不畅者。如一月再见之可征也。若小腹结痛。大便黑。小便利。明知血欲行而)不(肯)利下。(不得以寻常行血导气。调和营卫。补养冲任之法。迂阔不效。径以)抵当汤主之。此为经水不利之属实者。出其方治也。

抵当汤方
水蛭(熬) 虻虫(熬各三十个) 桃仁(三十个)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妇人经水闭(而)不利。(其子)脏(因有凝滞。而成)坚癖(又因湿热腐变,而为下)不止。(其凝滞维何。以子脏)中有干血。(其下不止维何。即湿热腐变所)下(之)白物。(时俗所谓白带是也。宜用外治。治以)矾石丸主之。此为经水闭由于子脏有干血。得湿热而变成白物者。出其方治也。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丸枣核大。五内中。剧者再内之。

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此为妇人凡有挟风。腹中血气刺痛者。出其方治也。言血气者。所以别乎寒疝也。

六十二种未详。

张隐 云: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也。陶隐居主治胎产血晕。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金匮红蓝花酒。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又能主治 疟。临川先生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盖风乃阳邪。血为阴液。此对待之治也。红花枝茎叶。且多毛刺。具坚金之象。故能制胜风木。夫男女血气相同。仲祖单治妇人六十二种风者。良有以也。盖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所不足者。乃冲任之血。散于皮肤肌腠之间。充肤热肉。生毫毛。男子上唇口而生髭须。女人月事以时下。故多不足也。花性上行。花开散蔓。主生皮肤间散血。能资妇人之不足。故主治妇人之风。盖血虚,则皮毛之腠理不密。而易于受风也。此血主冲任。故专治胎产恶血。灵枢经云: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故用酒煎。以助药性。疟邪亦伏于膜原之腠理间。故能引其外出。夫血有行于经络中者,有散于皮肤外者。而所主之药。亦各不同。如当归地黄甘草之类。主养脉内之血者也。红蓝花。主生脉外之血者也。川芎芍药丹皮红菊之类。又内外之兼剂也。学人能体认先圣用药之深心。思过半矣。

红蓝花酒方
红蓝花(二两)
上一味。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为妇人腹中诸疾痛。而出其方治也。寒热虚实气食等邪。皆令腹痛。谓可以就此方为加减。非真以此方而统治之也。

尤在泾云:妇人以血为主。而血以中气为主。中气者。土气也。土燥不能生物。土湿亦不生物。芎芍滋其血。苓术泽泻治其湿。燥湿得宜。而土能生物。疾痛并蠲矣。

当归芍药散方
(见妊娠)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此为妇人虚寒里急腹中痛者。出其方治也。按伤寒论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宜小建中汤主之。不瘥。更与小柴胡汤。

小建中汤方
(见虚劳)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

师曰:(饮食如故者。病不在胃也。烦热者。阳气不化也。倚息不得卧者。水不下行也。)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不顺而)了戾。故致此病。(既无兼证。)但当利(其)小便,则(胞中之气。使之下行气道。斯胞系不了戾而)愈。(以)肾气丸主之。

此为转胞证。胞系了戾而不得溺者。出其方治也。了戾与缭戾同。言胞系缭戾而不顺。而胞为之转。胞转则不得溺也。治以此方。补肾则气化。气化则水行而愈矣。然转胞之病。亦不尽此。或中焦脾虚。不能散精归于胞。及上焦肺虚。不能下输布于胞。或胎重压其胞。或忍溺入房。皆能致此。当求其所因而治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妇人阴(中)寒。(宜)温(其)阴中(不用内服。止以药纳入。谓之)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此遥承上节令阴掣痛少腹恶寒证。而出其方治也。但寒从阴户所受。不从表出。当温其受邪之处,则愈。蛇床子温以去寒。合白粉燥以除湿。以寒则生湿也。

蛇床子散
蛇床子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少阴(肾)脉滑而数者。(滑主湿。数主热。湿热和合。而结于阴分。故令前)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乃湿热之盛而生历也。)野狼牙汤洗之。

此为湿热下流于前阴。阴中生疮蚀烂者。出其方治也。野狼牙草味酸苦。除邪热气。疥瘙恶疮。去白虫。故取治之。若无野狼牙草。以野狼毒代之。

野狼牙汤方
野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点击查看:<<金匮要略浅注>>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