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药性总义
    

本草备要:药性总义

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凡药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也。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

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

凡药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也。

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

凡药寒、热、温、凉,气也;酸、苦、甘、辛、咸,味也。气为阳,味为阴。气浓者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味浓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则发泄(发散),浓则发热(温燥),味浓则泄(降泻),薄则通(利窍渗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阴阳之义也。

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象春),气薄者降而收(象秋),气浓者浮而长(象夏),味浓者沉而藏(象冬),味平者化而成(象土)。气浓味薄者浮而升,味浓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浓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李时珍曰∶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凡药根之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以生苗者为根,以入土者为梢。上焦用根,下焦用梢,半身以上用头,中焦用身,半身以下用梢。虽一药而根、梢各别,用之或差,服亦罔效)。药之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之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各以其类相从也。

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者,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甲木,肝为乙木);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脾与胃相表里,胃为戊土,脾为己土);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庚金,肺为辛金);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壬水,肾为癸水,凡一脏配一腑,腑皆属阳,故为甲、丙、戊、庚、壬;脏皆属阴,故为乙、丁、己、辛、癸也)。

十二经中,惟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络,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部分也。

药有相须者,同类而不可离也(如黄柏知母、破故纸、胡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可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此异同之义也。

肝苦急(血燥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木喜条达),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散为补,以敛为泻)。心苦缓(缓则散逸),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按∶水能克火,然心以下交于肾为补,取既济之义也),以甘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舒和),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肺苦气上逆(火旺克金),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坚固则无狂荡之患),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此五脏补泻之义也。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属木,辛为金,金能胜木,故治以辛凉。过辛恐伤真气,故佐以苦甘,苦胜辛,甘益气也。木性急,故以甘缓之。木喜条达,故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水胜火,故治以咸寒。甘胜咸,佐之所以防其过,必甘苦者,防咸之过,而又以泻热气佐实也。热淫故以酸收之,热结故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为土气,苦热皆能燥湿,淡能利窍渗湿,用酸者,木能制土也)。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相火畏火也,故治以咸冷。辛能滋润,酸能收敛,苦能泄热,或从其性而升发之也)。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属金,苦属火,火能胜金,故治以苦温。甘能缓,辛能润,苦能下,故以为佐也)。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土能制水,热能胜寒,故治以甘热。苦而辛,亦热品也。伤寒内热者,以咸泻之。内燥者,以辛润之。苦能泻热而坚肾,泻中有补也)。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药性宜明而施用贵审也。

人之五脏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子母相生。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又曰∶子能令母实。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www.med126.com,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酸伤筋(敛则筋缩),辛胜酸;苦伤气(苦能泻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疏散腠理),苦胜辛;咸伤血(咸能渗泄),甘胜咸。此五行相克之义也。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挛收引益甚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甚重而难举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肉得甘,则壅气胪肿益甚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咸能渗泄津液)。此五病之所禁也。

多食咸,则脉凝泣(涩同)而变色(脉即血也,心合脉,水克水)。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合皮毛,火克金)。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肝合筋,爪者筋之余。为金克木,按肝喜散,故辛能补肝,惟多则为害)。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脾合肉,其华在唇,水克土,胝音支,皮浓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肾合骨,其华在发,土克水)。此五味之所伤也。

药之为物,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之类);有因性相从者(如属木者入肝www.med126.com/wszg/,属水者入肾;润者走血分,燥者入气分;本天者亲上,本地者亲下之类);有因气相求者(如气香入脾,气焦入心之类);有因质相同者(如药之头入头,干入身,枝入肢,皮行皮。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之类),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有以气名者, 、香薷之类是也;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

凡药火制四, 、煨、炙、炒也;水制三,浸、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也。

酒制升提,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借土气以补中州;面裹曲制,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穣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此制治各有所宜也。

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或市肆饰伪,则气味全乖;或收采非时,则良异质;或头尾误用,则呼应不灵;或制治不精,则功力大减。用者不察,顾归咎于药之罔功。譬之兵不精练,思以荡寇克敌,适以复众舆尸也。治疗之家,其可忽诸!

《千金》云∶凡药须治择熬泡毕,然后秤用。不得生秤,湿润药皆先增分两,燥乃秤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经论书籍: 《经络全书》 《四圣心源》 《内经评文》 《灵枢悬解》 《素问悬解》 更多>>
    伤寒金匮: 《伤寒说意》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悬解》 《伤寒寻源》 《伤寒医诀串解》 更多>>
    诊治书籍: 《脉诀刊误》 《脉诀乳海》 《脉理求真》 《脉确》 《脉象统类》 更多>>
    本草书籍: 《本草崇原》 《本草从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经》 《本草纲目》 更多>>
    方言书籍: 《洪氏集验方》 《华佗神方》 《回生集》 《本草分经》 《急救便方》 更多>>
    内科书籍: 《中国医籍考》 《中风论》 《重订灵兰要览》 《重订广温热论》 《止园医话》 更多>>
    妇科书籍: 《产宝》 《产鉴》 《妇科秘方》 《妇科秘书》 《妇科问答》 更多>>
    儿科书籍: 《保婴撮要》 《保幼新编》 《慈幼便览》 《慈幼新书》 《达生编》 更多>>
    外科书籍: 《金疮秘传禁方》 《救伤秘旨》 《立斋外科发挥》 《伤科补要》 《伤科大成》 更多>>
    五官书籍: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包氏喉证家宝》 《喉科秘诀》 《喉科指掌》 更多>>
    针灸书籍: 《针经指南》 《针灸大全》 《针灸甲乙经》 《针灸聚英》 《针灸神书》 更多>>
    医论书籍: 《思考中医》 《四圣悬枢》 《塘医话》 《推求师意》 《外经微言》 更多>>
    医案书籍: 《马培之医案》 《奇症汇》 《三家医案合刻》 《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更多>>
    综合书籍: 《急救广生集》 《景岳全书》 《明医杂着》 《明医指掌》 《儒门事亲》 更多>>
    养生书籍: 《食疗方》 《寿世传真》 《寿世青编》 《心医集》 《服食导饵》 更多>>
    其它书籍: 《本草问答》 《疯门全书》 《厘正按摩要术》 《医暇卮言》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