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仁斋直指方论 卷5 诸气 上课笔记
    

仁斋直指方论教程:卷5 诸气

诸气(附梅核气、积聚、症瘕、痞块) 诸气方论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判。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之所以运转者,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气也者,独非人身之根…

诸气

(附梅核气、积聚、症瘕、痞块)

诸气方论

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判。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之所以运转者,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

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气也者,独非人身之根本乎?人有七情,病生七气。七气者,寒、热、怒、恚、喜、忧、愁,或以为喜、怒、忧、思、悲、惊、恐,皆通也。然则均调是气将何先焉?曰∶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故调气必先豁痰,如七气汤以半夏主治,而官桂佐之,盖良法也。况夫冷则生气,调气虽用豁痰,亦不可无温中之剂,其间用桂,又所以温其中也,不然七气相干,痰涎凝结,如絮如膜,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满艰食,或上气喘急,曰气隔、曰气滞、曰气秘、曰气中,以至五积六聚,疝癖瘕症,心腹块痛,发即欲绝,殆无往而不至矣。

冷气者,生冷伤脾,风冷入胃,或血海虚冷,冷则生气,用和剂七气汤、治中汤、沉香降气汤、大沉香丸。

痰结者,三因七气汤、指迷七气汤、易简二陈汤。

中满者,痞满不食,水气肿胀,面目俱浮,枳壳散加南木香、大流气饮、指迷七气汤、顺气木香散、三和散、五皮散加半夏、茯苓

上气者,气逆而上,呼吸喘促,分气紫苏汤、苏子降气汤,或嚼苏合香丸以秘传降气汤送下。

气隔者,阴阳不和,中脘窒塞,五膈吐噫,食不能下,五膈宽中散、和剂七气东加木香、缩气滞者,滞于胸膈则胀满,滞于手足则浮肿,滞于腰间则坠痛。胀满用异香散、调气散、沉香降气汤,仍与神保丸,或少蓬煎丸利之;浮肿用三和散夹生料五苓散,或五皮散加桂吞 青木香丸,局方流气饮加赤茯苓、枳壳;腰痛,俞山人降气汤、局方七气东加橘核辣桂煎汤,点调气散,吞青娥丸

气秘者,停宿不消,肠胃留滞,大便不通,苏合香丸夹和感应丸,或杨氏麝香丸,局方麻仁丸,并用枳壳散送下。

气疾之人,多因气不归元,遂成气中。状如中风,仆倒昏迷,牙关紧急,只是无痰。此为气中,不得误用风药及通关利腠等辈。先以汁泡汤,调苏合香丸,次用七气汤、大流气饮加石菖蒲,继之气顺而苏,即以治中东加木香,以和其中,使气归常道。若更不能调,则气逆而厥,又有变证。

五积者,五脏之所积,其病难医;六聚者,六腑之所聚,其病易治。挟水为癖,挟血为症,气血水饮皆能结块。轻者神保丸以麝香汤送下,或少与蓬煎丸、撞气阿魏丸、三棱煎丸;重者如意丸、顶珠丸酌量用。

又一证漉漉作声,腹中缠滞,他无所苦。此为水饮,消饮丸、倍术丸、(方并见水饮类。) 二姜丸夹和用之。

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一种妇人,平时任气,易为七情所伤,适月事经季不行,一身百病,胸臆气填,呕恶全不入食,入食则吐痰涎。或一块如核,窒塞胸喉而痛;或一块如卵,筑触心下而疼;或腹中块物,动而作痛,攻刺腰背,时发哄热,四肢乏力,脚不能行,小便白浊浮油,带下淋沥,日就瘦弱,全似虚劳。然而谷虽不入,果子杂物常喜食枣、乌梅同煎。半夏理气消痰,缩砂安胎顺气,北梗以开胸喉之隔,服之自然安平。若妄以刚剂温胃,胎气必烦,病无由愈。白浊一节,谨勿燥涩,二陈汤加白茯苓以下白丸子(方并见痰涎类)可也。若夫七情所发,逆气填胸,不惟核膜上塞咽喉,甚者攻击满闷欲绝,产后尤多有之。故曰产前安胎,产后调气。(男女或有胸喉间梅核作恙者,触事勿怒,饮食勿冷。)

诸气证治

和剂七气汤 治七气所伤,痰涎结聚,心腹刺痛,不能饮食。

半夏(制,焙,五两) 人参 辣桂(去粗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大盏,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食前服。

和剂治中汤(方见脾胃门。)

沉香降气汤 治阴阳交滞,心腹胀满,留饮停酸,积冷诸证。

沉香(一两二钱) 缩砂仁(三两) 甘草(,二两半) 香附(炒,净,一斤)
上末。每一钱,盐一点,沸汤点下。

大沉香丸 治一切冷气攻心,腹刺痛,胸膈噎塞,妇人血气刺痛,并宜服之。(方见心气类

三因七气汤 证治如前,有热者可用此。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浓朴(制,三两) 苏叶(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六分,不时服。

易简二陈汤(方见痰涎门。)

枳壳散(方见脚气门。)治证同前,加南木香煎服。

和剂流气饮调营卫,利三焦,行痞滞,消肿胀。

橘红 青皮 紫苏叶 浓朴(制) 香附(炒,净) 甘草(炙,各四两) 木通(二两)大腹皮 丁皮 槟榔 辣桂 木香 草果仁 蓬莪术(煨) 藿香叶(各一两半) 麦门冬 人参 白术 木瓜 赤茯苓 石菖蒲 白芷 半夏(制) 枳壳(制,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二枚,煎服。(余见水肿门。)

指迷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青皮 陈皮 桔梗 蓬莪术 辣桂 藿香 益智仁(各一两) 香附(一两半) 甘草 (炙,三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四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时服。

顺气木香散 治冷证肿胀泄泻

良姜 干姜(炮) www.med126.com/shiti/茴香(炒) 缩砂仁 辣桂 橘红 浓朴(姜汁炙,焙) 甘草( )苍术(炒) 丁皮 桔梗(各等分)
上末。每二钱半,姜、枣煎,食前服。

三和散 和畅三焦,治痞胀浮肿。

大腹皮(炒) 紫苏茎叶 沉香 宣木瓜(切,焙) 羌活(各一两) 白术 川芎 木香甘草(炒) 陈橘皮(去白) 槟榔(湿纸煨,各三分)
上粗末。每二钱煎服。加赤茯苓,可以和气利水。

五皮散 治皮肤水气。

大腹皮(炒) 桑白皮(炒) 茯苓皮 生姜皮 陈橘皮(等分)
上粗末。每三钱,煎服。

分气紫苏汤 治腹胁疼痛,气促喘急。

五味子(去梗,洗净) 桔梗(锉) 茯苓 大腹皮 陈橘皮(洗净) 草果仁 桑白皮(炙,锉)甘草(炙,各三斤)
上八味, 咀为粗末。秤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服。常服和胃进食。

苏子降气汤 治心腹胀满,喘促短急。

苏子(净,炒) 半夏(洗七次,各二两半) 甘草(炙,二两) 前胡(去芦) 陈皮(去白) 浓朴(姜汁制,各一两) 桂(一两,去粗皮,不见火) 川当归(去芦,一两半)
上为 咀。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常服

苏合香丸 疗疰忤鬼气,猝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淤血月闭, 癖疔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狸等疾。(方见嗽类。)

秘传降气汤 治同前。

加皮(半两,酒浸半日,炒黄色) 枳壳(洗,浸,去瓤,麸炒) 柴胡(去芦,洗,各一两)骨碎补(燎去毛,括净,锉,炒,半两) 地骨皮(半两,炒黄) 桔梗(半两, 炒黄色) 桑白皮(二两,锉,炒) 陈皮(一两,炒黄色) 诃子(炮,取肉,半两,炒)甘草(一两,炒) 半夏(半两,生,为末,生姜自然汁为饼,再碎,炒) 草果(去皮膜, 半两,净洗,炒黄)
上为粗散,和匀,以碗盛,就饭甑上蒸一伏时,倾出,摊令冷,收之。每服二钱,紫苏三叶,姜钱三片,水一盏,同煎七分,食后通口服。痰嗽加半夏曲煎;心肺虚加人参、茯苓煎;上膈热加北黄芩煎;下部大假虚加少许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姜,妇人血虚加当归煎。

五膈宽中散 治七气留滞,饮食不下,谷胀、气胀通用。

豆蔻丁香、木香 缩砂仁 甘草(炙) 青皮 陈皮(各二两) 川浓朴(姜汁炙,焙) 香附(净。各四两)
上粗末。每三钱,姜三片,盐一点,煎服。

红丸子 治丈夫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酒积不食,妇人脾血积气,诸般血症气块。(方 见疟门。)

异香散 治腹胁膨胀,痞闷噎塞,噫气吞酸,一切气痞,腹中刺痛
蓬莪术(煨) 益智仁 甘草( ) 京三棱(煨。各六两)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盐一捻,煎七分,通口服,不计时,或盐

调气散 治气滞不匀,宿食不消。

白豆蔻(用仁) 丁香 檀香(锉) 木香(各二十两) 藿香叶 甘草 ,各五斤) 缩砂仁(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不计时,或用姜、枣略煎服。

神保丸 木香 胡椒(各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 干蝎(七枚)
上件汤释,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粒。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煨姜煎汤下。血痛,炒姜、酸汤下。肺气盛者,白矾蛤粉各三分,黄丹一分,同研为散,煎桑根白皮、糯米饮调三钱下。小喘,止用桑皮、糯米饮下。肾气胁下痛,炒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汤调槟榔末一钱下。气噎木香汤下。宿食不消,茶、酒、浆饮任下。诸气惟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独此药辄能去之。有人病患项筋痛,诸医皆以为风治之,数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胁,挛痛甚苦,乃合服之,一投而瘥。后尝再发,又一投瘥。

蓬煎丸 利大腑,去积气。

舶上茴香(炒) 附子(炮,去皮脐) 枳壳(浸一宿,去瓤,麸炒) 川楝子(去核)槟榔 山药(各二两) 砂(半两) 京三棱 蓬莪术(二味。各四两,醋煮令透,切,焙,为末) 猪胰
上为末,入膏内,同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生姜汤下;妇人淡醋汤

生料五苓散 去水退肿。

泽泻(锉,二十五两) 猪苓(去皮) 赤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各一十五两) 桂(去粗皮,一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

又治淤热在里,身发黄胆,浓煎茵陈蒿汤下,食前服。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小儿加白术末少许,如发虚热,加绵黄耆、人参末少许。

俞山人降气汤 治气不升降,痰实喘满。

紫苏子(微炒) 前胡(去芦) 浓朴(姜汁浸一宿,炒香) 半夏曲(炙) 甘草(炙)橘皮(去白) 五加皮(姜汁涂,炙) 当归(洗,去芦) 桂心(不见火) 黄耆(去芦,各一两) 人参(
上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紫苏三叶,生姜三片,枣子一枚,同煎七分,去滓,食后服。

青娥丸 治气滞不散,兼治腰痛。

故纸(酒浸,炒,八两) 胡(二十个,去皮壳) 蒜(四两,熬膏) 杜仲(十六两,去皮,姜汁浸炒)
上为细末,蒜膏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妇人淡醋汤下。常服壮筋骨,活血 脉,乌髭须,益颜色。

感应丸 治积冷伤胃,腹胁胀痛。(方见胀满门。)

麻仁丸 顺三焦,润五脏,治大便秘塞不通,年高人尤宜服之。

白槟榔(半煨半生) 羌活(去芦) 木香(各一两) 肉桂(去粗皮) 菟丝子(酒浸一宿,另研为末) 山茱萸 车前子 枳壳(去瓤,麸炒) 防风(去芦头及叉枝) 山芋(各一两半) 麻仁(别捣,研) 大黄(半蒸半生) 郁李仁(去皮,别捣碎。各四两)
上为细末,入另研药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吞下,临卧服。

撞气阿魏丸 治五种噎疾,九般心痛, 癖气块,冷气攻刺。

茴香(炒香) 陈橘皮(洗) 青橘皮(洗) 川芎 丁香皮(炒) 蓬莪术(炮) 甘草(炒,各一两) 缩砂仁 肉桂(去粗皮) 白芷(炒,各半两) 生姜(四两,切作片子,用盐半两,腌一宿,炒黑色) 胡椒(二钱半) 阿魏(二钱半,醋浸一宿,以面同为糊)
上为末,用阿魏糊和丸如鸡头大。每药丸一斤,用朱砂七钱为衣。丈夫气痛,炒姜、盐汤下一粒至二粒;妇人血气,醋汤下。常服一粒烂嚼,茶酒任下。

三棱煎丸 治中脘气痞,心腹坚胀,胸中痞塞,喘满短气,大便不调,或泄或秘。

京三棱(生,细锉半斤,捣罗为末,以好酒三升,石器内熬成膏) 青橘皮(去白) 杏仁(汤浸,去皮,麸炒令黄) 萝卜子(微炒) 干漆(炒,各二两) 神曲(淬,炒) 麦(炒,各三两) 砂(研飞,一两)
上为末,以三棱膏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服。

二姜丸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一切冷物所伤。

良姜(去芦) 干姜(炮)
上件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孕妇不宜服。

香橘汤 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香附(炒) 半夏(制) 橘红(各二两) 甘草(炒,三分)
上锉散。每三钱,姜五片,枣二枚,煎服。

桔梗枳壳汤 治诸气,痞结满闷。

枳壳(制) 桔梗(各二两) 甘草(炒,半两)
上锉散。每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中盏,温服。

姜桂散 治心中猝痛,腹胁气滞。

辣桂 川白姜(不炒,各一两) 蓬莪术(半两)
上末。每一钱,温酒调下。

沉香开膈散 治五膈、五噎,痞满呕吐,心腹刺痛,胁肋胀拒。

沉香 荆三棱 蓬莪术 白豆蔻仁 荜澄茄 缩砂仁 草果仁 益智仁 川白姜 丁香 人参 丁皮(各半两) 木香 白茯苓 香附(炒) 藿香叶 半夏曲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甘草(炒,一两一分)
上粗末。每三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中盏,食前服。

良姜汤 治冷气腹痛。

良姜 辣桂(各一两) 半夏(制,三分) 木香 当归 浓朴(制,各半两) 甘草(炒,一分)
上粗散。每三钱,姜四片,水大盏,煎六分,食前服。

白豆蔻散 治七气所伤,滞于胸膈,窒于咽喉,胀痛于心下,噫气吞酸,不能饮食。

白豆蔻仁 缩砂 荜澄茄 丁香 木香 甘草(炒,各一分) 青皮 陈皮 辣桂(各二分) 浓朴(制) 香附(炒,各三分)
上末。每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盐一捻,煎七分,不时服。

如意丸 治积聚块痛,疝瘕症癖等疾。

沉香 木香 大丁香 荜澄茄 使君子 辣桂 川白姜(炒) 桃仁(炒) 灵脂(炒) 砂(醋浸半日) 雄黄 没药 大戟 牵牛(炒,取末) 巴豆(去油,各一两) 荆三棱 蓬莪术 肉豆蔻(炮,各半两)
上末,研细,水煮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加至三丸止,温酒送下。

顶珠丸 治积气块痛久年,脾积癖瘕之疾。

木香 丁香 淡豉 砂(醋浸半日,并晒干) 朱砂(研细,各一分) 巴豆(去油,一钱半)
上末,陈米饭为丸,桐子大。轻者一丸,重者二丸。临睡先嚼煨姜如指许咽下,次以冷熟水

杨氏麝香丸 治停宿积聚,能寻诸处痛。凡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此药主之。

麝香(一钱) 木香 胡椒(各一两) 全蝎(去毒微炒) 巴豆(去皮心。各四钱)
上为末,汤泡蒸饼糊丸麻子大,朱砂衣。每三丸,常服,熟水下。心腹痛,研煨姜泡汤 下;血痛,炒姜醋泡汤下;肾气胁疼,茴香酒下;大便秘,蜜汤下。

橘皮一物汤 治诸气攻刺,及感受风寒暑湿,初证通用。凡酒食所伤,中脘妨满,呕吐吞酸悉疗之。
陈橘皮洗净,新汲水煎服,屡效。

气块石燕 治饮食伤冷,心下结块,状如伏梁,又攻左胁。
车蛾壳 蛤蜊壳(并烧灰存性为末,各一两) 干姜(生) 官桂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临发时,沸汤点服。车蛾、蛤蜊壳治块。

分心气饮真方 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通利大小便。
紫苏茎叶(三两) 半夏(制) 枳壳(制,各一两半) 青皮(去白) 陈橘皮 大腹皮 桑白皮(炒)木通(去节) 赤茯苓 南木香 槟榔 蓬莪术(煨) 麦门冬(去 心) 桔梗 辣桂 香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大盏,姜三片,枣二枚,灯心十茎,煎七分,不时服。里人瘴疟,经年虚肿,腹胀,食不知饱,以此药吞温白丸,(见浮肿门。)初则小便数次,后则大便尽通,其病顿愈。

卷之五 附∶梅核气

梅核气方

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梅核之状者是也。始因恚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有斯疾耳。治宜导痰开郁,清热顺气。如半夏、陈皮、香附、川芎、山栀仁、黄芩、枳壳、苏子之类是也。如老痰凝结不开,以咸软之坚,海石是也。

加味二陈汤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黄芩 枳壳 真苏子 桔梗 白豆蔻仁 山栀子仁(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加生姜一片,水一盏,煎六分,食后渐渐服。

积聚、症瘕、痞块方论

《内经》云:积者,盖厥气生足,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 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猝然多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 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 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或外中于寒, 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 去而成积矣。故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疟连岁不已。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右侧,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肺之积名曰息奔,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肾之积名奔豚,在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下或上无时,久不愈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难经》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矣。

《原病式》曰∶症者,腹中坚硬,按之应手。然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者,亢则害承乃制也。瘕者,腹中虽硬而忽聚忽散,无其常,故其病未及症也。经曰∶血不流而滞,故血内凝而为瘕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乃为虚瘕;大肠移热于小肠,谓两热相搏,则血移而为伏瘕。血涩不利,月事沉滞而不行,故云为 瘕,为 与伏同,传写误尔。

陈无择云:症瘕属肝部,积聚属肺部。失症者,坚也;瘕者,假也。假物而成形,然七症八瘕之名,经论亦不详出,虽有蛟、蛇、鳖、肉、发、虱、米等七证,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尔。若妇人症瘕,则由内、外、不内外因,动伤五脏气血而成,古人谓为痼疾,以蛟、蛇等为生瘕,然亦不必泥此,并属血病。蛇、发等事皆出偶然,但饮食间误中之,留聚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犹永徽中,僧病噎者,腹中有一物,其状如鱼,即生瘕也。洁古云:养生积自除,譬如满座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出。令其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洁古之言岂欺我哉?《内经》曰∶“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满实中有积气,大毒之剂尚不可过,况虚中有积者乎?此乃治积之一端也。邪正虚实,宜详审焉。丹溪云: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又云: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大法咸以软之,坚以削之,行气开痰为主,用海石、三棱、蓬莪术(以上俱用醋煮)、香附、桃仁、红花、五灵脂之类为丸,石碱白术汤送下。

凡妇人腹中有块,多属死血。

丹溪方 治一妇人死血,食积痰饮成块在两胁,动作雷鸣,嘈杂眩晕,身热时作时止。

黄连(一两半,一半以吴茱萸半两同炒,去茱萸;一半以益智半两同炒,去益智) 莱菔子(一两半,炒) 台芎 栀子 三棱 莪术(醋煮) 麦曲 桃仁(去皮尖,各五钱) 香附(童便浸,焙干) 山楂(各一两)
上为末,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撞气阿魏丸 治五种噎疾,九般心痛, 癖气块,冷气攻刺。

如意丸 治积聚块痛,疝瘕症癖等疾。顶珠丸 治积气块痛久年,脾积癖瘕之疾。

蓬煎丸,利大腑,去积气。

调气散 治气滞不匀,宿食不消。

红丸子 治丈夫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酒积不食,妇人脾血积气,诸般血症气块。

气块石燕饮 治饮食伤冷,心下结块,状如伏梁,又攻左胁。

杨氏麝香丸 治停宿积聚,能寻诸处痛。凡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此药主之。(以上

肥气丸(东垣方)治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

浓朴(五钱) 黄连(七钱) 柴胡(二两) 川乌头(炮,去皮脐,一钱一分) 巴豆霜(五分) 椒(四钱) 干姜(炮,五分) 皂角(去皮弦,煨,一钱五分) 白茯苓(一钱半) 甘草(三钱
上件,除茯苓、皂角、巴豆霜另末外,为极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 一日

伏梁丸 治心之积,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
黄连(一两半) 浓朴(制) 人参(各五钱) 黄芩(三钱) 桂(一钱) 干姜 菖蒲 巴豆霜
上件,除巴豆霜外,为细末,另研豆霜,渐渐入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服如上,淡黄连汤下。

痞气丸 治脾之积,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 肤。

浓朴(四钱半) 黄连(八钱) 吴茱萸(三钱) 黄芩(二钱) 茯苓 泽泻 人参 (各一钱) 乌头(炮) 川椒(炒,各五分) 茵陈(酒炒) 干姜(炮,各一钱半) 砂仁(一钱半) 白术(二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件,除豆霜另研,茯苓另末渐入外,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用淡甘草汤下,

息贲丸 治肺之积,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浓朴(制,八钱) 黄连(炒,一两三钱) 干姜(炮) 白茯苓 川椒(炒) 紫菀(各一钱半) 桂 川乌头(炮) 桔梗 白豆蔻 陈皮 京三棱(各一钱) 天门冬 人参(各一钱) 青皮(
上件,除茯苓、巴豆霜渐入外,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以淡姜汤下,服如上法。以上四

奔豚丸 治肾之积,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下或上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及治男子内结七疝,女人瘕聚带下。

浓朴(制,七钱) 黄连(五钱) 白茯苓 泽泻 菖蒲(各二钱) 川乌头(五分) 丁 香(五分)苦楝(酒煮,三钱) 玄胡索(一钱半) 全蝎 附子 独活(各一钱) 桂(二 分) 巴豆霜(四 上除巴豆霜、茯苓另为末渐入外,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淡盐汤下,服如上法。

散聚汤(《三因方》)治久气积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攻刺腰 胁,小腹 胀,大小便不利。

半夏 槟榔 当归(各三分) 陈皮 杏仁(去皮尖,炒) 桂(各二两)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 川芎 枳壳(炒) 浓朴(制) 吴茱萸(汤洗,各一两) 大黄(大便利去之)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

济生大七气汤 治积聚,状如症瘕,随气上行,发作者时心腹 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

益智 陈皮 京三棱 蓬莪术 香附子(各一两半) 桔梗 肉桂 藿香叶 甘草(炙)青皮(各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

阿魏方(丹溪方)治肉积。

连翘(半两) 糖 子(一两) 黄连(六钱半) 阿魏(一两,醋煮作糊)
上为末,用阿魏糊为丸如桐子大。每二三十丸,白汤送下。

秘传赛宝丹 追虫取积神效。

黑丑(十两,取头末四两,分二处) 木香(末,半两) 锡灰(醋炒,末一两) 槟榔(取净末二两,分二处) 雷丸(取净末二两,分二处) 陈皮(取末,半两) 青皮(取末,半两) 三
上件各为细末,再用使君子二两,鹤虱、皂角各一两,三味用水二碗,煎至一盏,用粟米一合,布包在药内煮,将熟起手,用黑丑末二两,法起,次用槟榔末一两,再用雷丸末一两尽,再用木香、锡灰、三棱、蓬莪术、陈皮、青皮等末尽,后再一用雷丸,二用槟榔,三用丑末,盖在外阴干。每服三钱,四更时候,用冷茶吞下,复睡至天明。不可洗手洗面,吃汤物代取下,或虫或积,恶毒滞气,并原药下尽,方可用冷水洗面,其药未下,宁耐片时, 见其药下,再用药食补之。

木香槟榔丸(《瑞竹方》)治一切气滞,心腹满闷,胁肋膨胀,大小便结滞不快。(方见 脾胃门。) 丹溪治茶癖方。

石膏 黄芩 升麻(各等分)
上为末,砂糖水调下。

琥珀 专贴积块。

大黄 朴硝(各一两)
上为末,用大蒜捣膏和匀,贴之。

保和丸 治一切食积。(方见伤食门。) 谨按∶丹溪曰∶气不能成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诚然言也。何以明之?曰∶左关,肝胆之位,肝胆藏血液。

右关,脾胃之位,脾胃藏饮食。所以左边有积,则为血块;右边有食,则为食积;而其中间,则为水谷出入之道路。五志之火,熏蒸水谷而为痰饮。所以中间有积,则为痰饮也。其理昭矣。治法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是已。如木香、槟榔去气积,三棱、莪术去血积,麦芽、神曲去酒积,香附子、枳实去食积,牵牛、甘遂去水积,山楂、阿魏去肉积,海粉礞石去痰积,雄黄、白矾去涎积,干姜、巴豆去寒积,黄连、大黄去热积,各从其类也。若 用群队之药,分其药势则难取效,虽要认得分明,是何积聚,兼见何证,然后增减斟量使之,不尔,反有所损,要在临时通变也。


点击查看:<<仁斋直指方论>>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