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脉    诊!
    

王光宇脉学:脉 诊!

本帖最后由 王光宇 于 2012/9/10 12:24 编辑 www.med126.com/rencai/

   

在本人所写脉诊带教录(一)第15页,我客观的承认:“虽然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在中医脉诊方面我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认真思索起来与中医先人们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与现代人们的要求比也存在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脉诊范围极广,我自愧不及十分之一。我的脉诊主要局限在内科方面,通过脉诊确定四肢等某些疾患的方法,肆年前我还没有发现。

二、即便是内科疾患,诸如糖尿病的脉,叁年前我还没有探索到。对肝、胃、肠、子宫、卵巢等癌症易判断,对不太定位的淋巴瘤、颈部囊肿、咽喉癌等仅靠脉诊难确诊。

三、因为尺部所辖范围广,它应包括: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下肢。往往导致首诊不问诊前难以确定大肠小肠疾患,这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目前对尺部所涉弦脉、涩脉等所显之病虽有进展,但对左尺之左弦仍无判断。

四、虽然我们的脉诊方法简单易学,又容易和传统脉诊相结合,但是对某些疾病的精确诊断方面,和某些人士的方法比我们还存在差距。

五、虽然现时的环境不是很适合民间的一些有真本事的中医人士,在他们之中,确有独特中医诊疗技巧者,虽然他们没有文凭,也可能通过不了系统的考试考核,但与他们相比,某些方面差距也是存在的。同时,我也不否认与工作在临床一线和中医科研单位的某些人士的差距。自学、自研、自创的脉诊方法本身还存在很多没有涉及到的病种领域,因而在庆幸自己逐步读懂较多濒湖脉学内容,摸索到一定脉诊规律的同时,我不断对比反省,并告诫我的弟子们,在差距面前,我们没有理由骄傲,我们不能骄傲,还需要继续继承、探索、发展、发扬、运用脉诊技术。

   该书成稿于两年前。今天我可以欣喜的告诉读者,两年以来我又带徒27人,在师徒的不断观察、摸索、切磋之下,上述存在的一些差距有的已经被我们共同克服了。例如:腰椎、颈椎、下肢、足部某些疾患的脉诊诊断。并进一步观察补充完善了寸、关、尺脉诊断。对脉形的观察更臻完善。

   带教录(一),虽经人民军医出版社六次印刷超过了20000册,至今已所剩无几。为了使未购到带教录第(一)册的读者,能全面系统了解我们脉法的现有全部内容,我将原脉法与后来发现的新内容全部系统的编入了第二册。第一册误将结脉的解释植入了促脉中,二册中将予更改,这样也有利于已购带教录第(一)册的读者,将前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个人的认识;

      中医人对四诊的认识从古致今并不一致,有熟悉且重视问诊者,亦有精于望诊者,更有很多视脉诊为首务者,各有自身优势勿需评判。我认为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的发展,科学诊断仪器也在突飞猛进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对医学的发展无疑起了重大作用,西医认真认识和普及使用着它。但它并没有进入完美的境地,对未病多数情况下它发现不了,例如;去年我弟子高群离我住处后,返家次日,在就诊于他的患者中,切脉发现一子宫肌瘤患者,得到阴超证实。而另一位已患上很轻的肺癌。到多个医院去查,结论是”没有”。三个月后,病人家属登门表示无限感激的说;”高医生您凭脉就发现我父患上轻度肺癌,当时仪器没查出来,我们抓住不放,三月后的现在终于查出来了,的确患上了肺癌。”实践中我发现对已病、对同一个人、同一时间、同样议器,不同的操作观察者,结论可迥然不同,前年同一月内我切脉加望诊、问诊发现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有八个到同一个大医院行阴超检查,只发现二个人有,其它未查出。我说服了她们到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阴超,结果是全部被证实的确患上了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这些年很多患者相信我之脉诊超过仪器。但这可不是我个人的,是中医祖先们遣留给我们后人的先进技术。他们就是我们的师父!因此我的书名不愿称为王氏脉诊,只敢同意为带教录。四诊之中到底谁占首位呢?个人体会脉诊占首位, 其它顺序为望诊、问诊、闻诊。病人入门可见到其脸上有黄褐斑,
自然联系到子宫.
附件,
但必须有尺脉涩为重要依据。同时前上肢、手背也发现多少不一黄褐斑,那就不仅仅是良性肿瘤了。按”良性肿瘤”治,多达不到预期效果。

   当问诊病人囗述经常胃庝剧烈时,西医、搞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中医”,就会把他当胃病进行治疗。有时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前三年就遇到一个典型病例;我地汽车司机杨xx,我先行切诊后向他逐条讲述应有症状时,他不断点头。但在宣布其病名为胆囊炎,浅表性胃炎,前列腺炎,慢性咽喉炎,并应按前后两病行中药治疗后,他坚决不同意了。他说14年来中、西医都是按浅表性胃炎治疗的,包括住院,连进囗的美国胃药都吃过。当时已经晚上八点了,还有2位候诊病人,我激动得站起来想弃诊,霎那间又克制自已坐了下去,对他说;我替你开五付中药,你把我当”骗子”吧!只抓两付,有效时再来抓3付煎服。6天后他来了,笑着脸对我说;”王伯,当晚回去就煎,喝了一碗就不疼了,再开药给我吃吧。”我说勿需开了,送了两处方给他。如果没有掌握脉诊技术,我敢这样做吗!

  当然我现时掌握的切,望技术与一些高手同仁是不一样的!其中个别人在网上自认自己脉诊信息化,是高级脉诊技术……。自认我这类脉诊是初级。我见过他,再见他时真想客观比一比,比脉诊,比望诊,比开方,比疗效,比谁的脉诊技术与祖先关连近,比谁带的徒弟多。

  在实践中发现,一个病人到多个中医手下诊脉,大多不一样!我的50多个国内外徒弟,他们可以基本统一。因为我们有统一的确定标准脉点、标准脉线的方法。对同样类型病人用药品种,剂量可能不一样,因为他们的脉度不一样。目前这世界上囿于我的接触面狭窄,好象其它中医同仁尚没有设标准点、脉度的,我认为这是在传统脉诊技术上的发展。

   尽管有进展,但仍存差距。须与各位同仁一起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一,脉诊前准备

   细化脉诊,是一项极为精细、劳神伤力的诊疗方法。脉诊前、脉诊中、脉诊后都有一些事项需要我们严格的执行,马虎不得。稍有差错将严重的影响到脉诊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我们对病人病情的准确诊断,影响对患者的治疗。 因此必须树立病人第一的思想。没有病人就没有医生的存在,没有精细的诊断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病人就不会相信你、需要你。我们不是病人的救世主,医患双方是一个互为依存的共同体,是病人在不断丰富我们的医疗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病人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在望、闻、切、讲、问的过程中,每说出一个病人可能的症状,病人的点头应允就像是在给我们评分。有了病人的肯定,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脉诊活动,就有了一个比较充实的可行的可加以肯定的结果。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为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这是建立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准确定准关位。濒湖脉学言:“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后人翻译似乎很清楚明白,实际上并不明确。众弟子初期按此持脉往往导致摸出结果差别迥异,病情及轻重判断也发生很大差误,因而脉诊各部定位问题必须要加以注意。

中医脉诊技术在现实中医临床中越来越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

   1,中医脉诊对脉象的阐述通常采用的是取象类比,虽然各位先人+分过细的将各种脉象,形态尽力用生活的语言力求描述清晣,例如涩脉“如轻力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蚕食叶,参伍不调。”但现代的生活实践已使我们很难统一感受这些描述,从而使脉象难以清楚的定性,导致“心中了了,指下难明,10人摸脉,感受各异。”

2,先人实际上非常追求通过四诊,尤其是切诊明确病情,望、闻、问、切无一不探定病情,例其芤脉的分部主病诗:"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肝虚不能藏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女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肺家失血,为衄为呕:关芤,肠下脓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而很多同仁摸脉大多只感受“浮、沉、迟、数。。。。。。”认为这才是传统,搞方症对应,而对古人力求通过切诊明确病情弃之不用,个人认为他们这是掌握了传统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中医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的粗象的早期传统,导致脉诊技术的粗象化,更难与现实接轨,很难与广大患者交流。持强烈的这种观点的同仁必将阻滞现代中医事业全面继承与发展中医传统。

3,现代科学仪器不断研制与临床使用,使很多的病症有了明确的诊断。也导致很多中医同仁放弃中医四诊搞所谓”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他们在门诊或住院纪录上的"弦滑、弦浮......"等脉诊描述大多简单,有的就是伪造、想象的对付上级检查手法。导致中医传统诊断技术的边缘化,没有了中医四诊的”中医治疗”成了无源之水,致使中医药疗效日渐衰落,原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中医住院病床相继被陶汰。

有鉴于此,在脉诊时本人强调在继承传统中医脉诊技朮的前提下,必须尽力严格定诊断程序、定位、定标准、定手法、定脉度。并将现代科学仪器为我所用,在明确诊断使患者依从性大为提高的同时,并不丧失中医开方治疗疾病的思维模式,如:脉浮者必用解表药,弱脉在较弱沉之下用附子以壮肾阳,恶寒腿脚乏力等症状改善很快,有涩脉者不认何病活血化瘀原则不能丢,依涩之脉度不同在使用中药及剂量方面有所不同。我从不反对经方的使用,但更坚持突出主题,不忘症状及其它需要的辅助用药。使中医药能更好,更贴切的服务于人民。


-----------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2/9/10 13:01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脉之细微者确实不比仪器差,可惜近代学者都视脉诊为四技(望闻问切)之末而轻视之。脉诊实为四技之基,无基之石苟非神通之士,终难得稳。
-----------今天是教师节,祝王老师节日快乐!
-----------一口气读完,真是快哉,期望王老的书赶紧出版,我也感觉是好多脉象说不上是哪个,很迷茫。
-----------看了很久啥也没看到,喜欢脉象,希望能学到,感谢楼主分享的了啊
-----------王老师的带教录一看过了,仅仅看懂一点点就获益良多啊!带教录(二)什么时候出版啊?迫切想要学习啊!
-----------回复 zhjyjy 的帖子

书稿已写完,15万字,下月去北京联糸出版事宜。谢谢关心。
-----------这个。。脉诊电子仪,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发出来了,就是不知道哪儿用去了。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