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黄褐斑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黄褐斑

  
疾病名称(英文) chloasma
拚音 HUANGHEBAN
别名 中医:肝斑黧黑斑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黄褐斑是一种后天性黑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女性多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与内分泌特别是求偶素失调有关,服用避孕药的妇女约20%发生本病,系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联合作用所致。停服后损害可消退,亦可持久存在。妊娠性黄褐斑常从怀孕3-5月开始,分娩后渐消退,有的可因女性生殖器疾病或于绝经期发生本病。某些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癌肿、慢性乙醇中毒、肝病和恶病质患者以及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嗓(冬眠灵)、苯妥英的患者也可伴发本病。日光则是本病的一种促发因素。临床上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且也常见于男性。
中医病因 由忧思抑郁,血虚不华,火燥津亏而成。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常见于妇女,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均有发生。如发于孕妇,多开始于妊娠2~5个月,分娩后逐渐消失。但下次妊娠还可再发,称为妊娠性黄褐斑,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我国乌鲁木齐10岁以上的健康人中黄褐斑患病率为9.7%,男性占10.9%,女性占8.1%。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组织病理示角质形成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增大,且数目增多。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黄褐斑患者常有肝郁、肝热与血瘀症状,有的病人则表现为脾胄虚寒证,或肾阳虚寒。肝郁气滞,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使血液瘀滞于颜面;或因肝病及脾,脾失健运,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痰湿内停,晦浊之气循经络而上熏于面;或因肝郁化热,热灼肾阴,精不化血,血不养肝,导致肝肾同病,血虚不荣,火燥结滞而发病。
西医诊断标准 黄褐斑诊断标准:
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其境界清晰,边缘常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处,亦能使整个面部受累及。褐斑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
西医诊断依据 使用Wood氏灯检查,黄褐斑可见有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三种。组织病理检查见损害处,黑素细胞的黑素形成活跃,表现为基底层黑素增加,但无黑素细胞的增殖。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素颗粒或被噬黑素细胞所吞噬,无炎症浸润。有时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多发于30岁左右的已婚妇女,但未婚妇女和男性也可见。损害为淡褐到淡黑色斑片,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无炎症及脱屑,对称分布于面部。面中型最为常见,损害分布于颊、额、上唇、鼻和颏部。颧型损害累及颊和鼻部。下颌型损害累及下颌支部。局部无炎症及鳞屑,缺乏自觉症状,损害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而减轻或加重,但多经久不退呈慢性病程。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瑞尔黑变病:好发于前额、颧部、颈及耳后,也可累及躯干及四肢,呈灰褐、深褐或蓝灰色损害,有时略呈网状,境界不清,色素斑上常有粉状鳞屑,可伴皮肤轻度发红及瘙痒。2.阿狄森氏病:色素沉着呈全身性弥漫性分布,青铜色至黑褐色斑片,除面部外还可见于乳晕、外生殖器等处,有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乏力、血压降低等。
3.Civatte皮肤异色病:皮损对称分布于面、颈和上胸部,为红棕色网状色素沉着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萎缩。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面部褐斑全部消失,与正常肤色相同。并不再复发。
2.好转:面部褐斑大部分消失或颜色减退。或偶有复发。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应尽量去除病因,避免日晒。
一、全身治疗
1.维生素C,每日1~3g口服或静脉注射。
2.谷胱甘肽400mg和维生素C1g混合静脉注射,每周2次。
3.硫代硫酸钠20ml加维生素C1g静脉注射。
二、局部治疗
1.单用以下药物有一定的疗效,包括:①3%氢醌霜;②20%氢醌单苯醚霜;③5%~20%白降汞软膏;④20%壬二酸霜;⑤10%曲酸霜;⑥3%过氧化氢溶液;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⑧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倍他米松地塞米松、肤轻松等;⑨0.1%维甲酸霜外用;⑩3%对苯二酚单丙酸酯霜,外用。
2.复方制剂外用:①0.05%维甲酸,4%氢醌,0.03%地搴米松之复方霜剂;②0.05%丙缩羟强龙霜加入0.25%薄荷脑,0.5%抗坏血酸,2%水杨酸及5%氢醌粉。
3.其它:①健肤生膏霜(主要含无毒株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②0.5%Ge~132霜;③0.5%松果体霜,外用。
中医治疗 中医治则为温补脾肾、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一、辨证选方
1.肝郁气滞:治以疏肝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瘀血甚者加大黄zhe虫丸。
2.肝脾失和:治宜疏肝健脾,方选逍遥散据证加味。
3.痰湿内停:治宜温阳健脾,利湿祛痰,方选苓桂术甘汤据证加减。
4.肾水不足:治宜滋补肾阴,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
二、外治法
1.紫草外洗方:紫草30g,茜草白芷赤芍苏木、南红花厚朴丝瓜络、木通各15g,加水3000ml煮沸15~30分钟,待温局部溻洗。
2.选用纯净无杂质的中药白芷25g,附子20g,陀僧6g,烤干后研末过筛调入雪花膏内,调配成55%浓度,消毒后装入瓶内备用。早晚各涂1次。
3.五白膏:用白及、白芷、白附子各6g,白蔹、白丁香烘)各4.5g,密陀僧3g,研细末,用少许搅人鸡蛋清或白蜜内,睡前涂于黄褐斑上。
三、其他疗法:
1.秦皇祛斑茶:主要成分为柿叶,每次1~2g泡茶分饮或每日2次饮用,或用3~4g泡茶每日频饮,连用2个月,2.中药面膜:当归川芎仁、红花、沙参羌活防风各10g,细辛10g,制成流浸膏加乳剂基质成霜剂。首先洁面,然后将霜剂涂擦于面部,采用袁氏按摩法轻柔按摩10分钟,然后用石膏粉倒模。每周2次,6次为1疗程。
中药 三黄丸每曰2次,每次4.5g。滋阴补肾片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4.5g。以及健脾丸,化瘀祛斑胶囊等。
针灸 针刺疗法:取脸部主穴然后再取与脏腑疾病相关的穴位或循经取穴,先针面部,次针耳部和肢体穴位。脸部采用浅刺法,体穴同一般针法,每日或隔日1次,25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从肝郁或肾虚着手,应用养血疏肝丸,六味地黄丸,并辅以活血药物。西药内用大剂量维生素C,外用各种还原剂。两者相辅多取良效。
护理
康复
预防 黄褐斑的治疗应注意避免下列能促进色素沉着的因素,如:①日晒或紫外线照射;②能导致炎症的各种刺激如搔抓等;③能提高局部皮肤温度的情况;④能提高血液中黑素细胞刺激激素水平的情况如妊娠,紧张状态,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