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20100508少阳老师临证经验谈:调肝法治疗颓疝(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
    

四圣心源:20100508少阳老师临证经验谈:调肝法治疗颓疝(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

网友  山上月整理  弘毅生校对

  今天讲这个病例是男子,28岁,没有女朋友,从小是家传练八卦掌,平时与他聊天,一块玩,看他的样子,嘴唇比较红,比较好动,站在那儿老是站不稳,动来动去的,他体质上可能是营血相对偏热一点。
  他在练八卦掌的时候,可能中国传统武术应该是阴阳平衡肯定没有问题,最近,近期几个月,他练习泰拳,泰拳呢,练拳我也不太懂,可能他要往下,把气沉下去发力,但是肯定是有气沉下去的一个过程,同时也会有气提起来的过程,缩肛提气这么一个过程,力量才能发挥出去,这方面他没太注意吧,所以出现这么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病的话,按照中国古代的病名叫颓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男子内结七疝,皆肝之积也。”就是肝经的那个积。相对应的现在的医学名称应该是睾丸炎、附睾炎以及精索炎这么一类。那么这个疝,它的成因是什么呢,其实一言以蔽之,就是肝之积也。就是木郁不达,那么治疗起来就是疏木、破郁、达肝,如此而已,说起来很简单。
  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他身体状态都会不太一样,然后他表现出来的病的状态也不会完全一样。有的人的木郁会表现郁而生热很明显,有人会表现出木郁缺血,有人会木郁气不足等等,具体到这个患者呢,急性期的表现就是,木郁生热比较多,是一种郁热。
    在郁热的时候,去年春节前夕的时候,我们俩在一块吃饭,他说他那个地方又肿又胀又疼,呲牙裂嘴的,因为吃饭也就没有细看。就先给他开了这么一个方子,2月11号的,这个方子呢,像半夏陈皮赤芍白芍各30,甘草茯苓水蛭生地泽兰元胡、川楝。这里头,前半截就是一个二陈汤,或者说是张景岳的有一个方子叫做橘核丸,类似这个东西加减形成的;中间有一个芍药甘草汤,后面的尾巴有一个金铃子散,元胡、川楝子,在金铃子散前面,是生地、水蛭、泽兰都是往下泄的。
      他这个药吃完之后,稍微有点好转,然后就去回老家过年去了,过年回家一吃,好转的那个东西立刻又翻过去了,又发作了,给我打电话说又疼又肿,又怎么样,我说太远,那没法看,就让他在当地治疗,当地没有中医,看的是西医,输液治疗,用的是抗生素之类的,连输好几天,后来疼痛等炎症好歹下去一些,体力被这种抗生素治疗给消伐得很厉害,治着治着身体都没有劲了,后来给我打电话,说害怕,问还能不能活下去。
      然后就这么治着,过了这个正月,又回到北京来了,然后找我,我再给他看,因为这个时候,它毕竟是经过西药治疗,最初的急性期还是过去了。急性期过去了呢,但是治疗并不彻底,有往慢性转变的一个可能性,现在处于往慢性转变的前面一点点这个阶段。
  这个时候是3月12号。3月12日他说精液中有暗红色的、血液的颜色,肯定是因为这个炎症、这个颓疝导致的有瘀血。同时左关脉涩,舌胖苔厚,苔里有瘀点,下处不适,还是这个地方不舒服,单侧肿大变形疼痛。所以我估计从他这个将近半个多月,十天左右的西药治疗的话,只是把他这个地方的肝郁形成的郁热去掉一些,但是这个瘀,瘀血的这个“瘀”,似乎是起不到这种作用,所以治疗相对比较有限。这个时候我给他开的药是:茯苓、甘草、干砂仁桂枝丹皮、水蛭、黄芪白术人参,实际上应该达郁汤加减,《四圣心源》里面有。因为输液治疗对体力消伐得比较厉害,也就是说对肝气的消耗比较厉害,所以后面加参、术、芪,往上补。前面的茯苓、甘草去湿、消肿;砂仁性泄,桂枝、丹皮都是疏肝、清肝的,水蛭是化瘀血更强一点。这个水蛭的发挥作用的特点,除了全身都会到,主要作用集中在下部这个地方,所以用这个水蛭。同时他的瘀血比较严重。
    到3月23号,这其中可能还有复诊,我没有记录。等3月23号,肿好歹已经消下去了,这两边一般大了,但是这时候,精液中还是略有血色,等于还是有出血。既有瘀血,也有出血。脉略滑硬紧,精索略不适。这个时候脉略滑硬紧,大家想想很有意思,因为开始的时候他是一个脉数,是一个数脉,到现在,我当初的记录描述是略滑硬紧,就是说,他相对速度应该还是偏数一点,但是他肯定是有瘀血,又有疼痛,所以才会硬而紧。这个时候,痰和瘀血往往是同时表现出来,是同时形成的,很难区分,我们把他统称为“痰瘀”,所以,有“痰瘀”存在,他的脉滑,这么一个表现。这次的舌,舌可略胖,应该是以前的厚苔消下去一些,相应的厚苔消下去一些,表现在身体上,他的肿消下去了,这是一个进步。因为精液中还有血色,所以我估计除了瘀血把它清下去一些,还有一点出血。所以呢,这次方子里加了一些凉血的药,以及这个止血的药,山茱萸是止血,泽兰、地龙是凉血、行血、祛瘀。这个方子是:桂枝15 川芎5 芍药20 山茱萸20 黄芪30 白术20 人参15 干姜 茯苓20 甘草10 地龙10 泽兰6。等于是前半截用的类似桂枝汤的东西,桂枝汤加黄芪,帮他往上提升肝气。
    到4月6日。继续,木郁土湿,肯定症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有所改进。这个方子比上一个又加了地黄补骨脂巴戟天。补骨脂、巴戟天一般用于温补肾阳的,药性比较平和,很好用。这个方子里多加地黄,用来凉血热,同时逐血痹,去瘀血。因为他平时的体质就是肝血偏热一些。
到了到4月18日,以上症状全部好转。本次提出右侧胁下,从小就有纠结之处。脉数弦滑,脉数等于又回到平常的体质状态上了;弦滑肯定是在一个比较接近平常体质状态上表现出不太正常的一点。到这里可以看出,从体质上找因素,一是平时体质上偏于肝热,同时他又有不通畅的地方。这个体质与不通畅又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
由此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医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从某个角度出发,首先应该治病,然后才能谈养生。把身体里面偏的地方、不太通畅的地方通过调治把他打通之后,然后才能谈如何养生。养生方面从体质上看,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太一样。说完全很好的体质很少,往往都是或多或少,这偏那偏,那就应该平时注意纠正、防治这个偏往更偏上发展,这是防病方面的。从体质上说,体质发偏的话,一部分可以调整得更接近阴平阳密,平衡,但是很多人还是难以得到这个状态,这里面有更深的因素,光靠药是不太可能,这是我个人看法。但是毕竟可以说,经过努力把这个偏纠正得更平和一点,第二是防止它往更偏的方向发展,这两点应该能够做到,第一点是第二点的基础,第二点是治未病的一个前提。
  这次用方是:川芎5 鳖甲12 白芍20 丹皮6 茯苓15 甘草10 党参20 地黄20 补骨脂20 巴戟天15 山萸肉20 牡蛎15
前两天打电话说没有那个感觉了,因为他自小练八卦掌,故体内对药力敏感,碰到这种人挺好的,用药的合不合适,多一点少一点他都都能觉察出来。这次,鳖甲、丹皮、牡蛎、芍药这种清肝削伐用的稍微多一点,相对于4月6号补充的多一点,他忽然觉察出来这次的药不如上次喝完后有劲。
  其实治疗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等等,实际上就是“调肝”两个字。看这个4月6号的图解(图在文后),第一图说过,第二图,就等于2月11号这个方子,我的意图是大致分成三段:
其中二陈汤加橘核,这是往下祛湿、祛瘀、降气、清热,这是这个小圆圈里;
  另外一个小圆圈里,就是元胡、、川楝、生地、水蛭、赤白芍、泽兰,特别是泽兰、赤芍、白芍,这三个大体上是从肝经上往下泄热、祛瘀、活血。生地、水蛭、元胡、川楝,这是通过活血、逐血痹、清热、疏肝达到往上升提木气的作用,这是三个箭头。
  第三个小图是4月6号的,4月6号应该算是亚急性期这么一个状态,不能算慢性期,急性期确实刚过。这个时候肯定是清热活血祛瘀,这是要做,同时疏肝要变强加大。因为前一阶段西药治导致的副作用,一直在持续往回推补,4月6号用的方子是这样的,中气脾胃这里人参、干姜、茯苓、甘草,用了一堆,补充中气;然后,地龙、泽兰,还是用来清肝疏泄的;剩下的从黄芪打头,到桂枝、川芎、芍药、山茱萸,芍药应该与地龙、泽兰合在一起更合适一点,画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一点,黄芪、桂枝、川芎、山茱萸合起来就是往上提肝,疏肝,特别是黄芪调养他的营血与卫气,两方面。所以这个病基本上就这样。
  最近这段时间比较忙,今天就准备了这么一个例子,说得比较少。下面是问答时间。

[ 本帖最后由 回婴忆望 于 2010/6/2 17:49 编辑 www.med126.com/wszg/]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4分享0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fafa320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fafa320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10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5/26 
最后登录
2013/11/14 
在线时间
790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12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2#
发表于 2010/11/3 16:33|只看该作者
我就被附睾囊肿、炎症困扰,老师能否推荐一些中成药。不胜感谢谢!
-----------                  20100410少阳老师讲失眠十方
                                                  整理群:山上月 高山 整理

        大家周末好,刚才把今天要讲的内容已经发到QQ群里了,大家先看看,然后我上午把今天要讲的三个图也发了,刚才发的是WORD文档和今天的大纲。
        今天先给大家讲讲失眠的辨证与常用的10个处方,因为这两天我想失眠的时候,想来想去一下子想出了10个,加在一起,挺多呢,今天尽量把它讲完了吧。
        从《内经》上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正这种情况下,肯定睡得好。至于睡不好,或者失眠,叫做不寐。就是阳不入阴,或者说阳不能秘藏到阴里面去。这个时候这个人会失眠,那么人体的五脏,各脏有各脏精神层面的精华,精神魂魄意等等。这里面涉及到失眠的主要在于神与精两个方面,神不交精就成了。让心之阳神秘藏到肾之阴精里面去,还有一句话叫做水火既济。说到水火既济,我想起一个小方子,叫交泰丸黄连肉桂,说到这刚想起来,做功课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这是一方子没有放进去。
        我们常用的治失眠的方子,最常用最经典的方子当然是枣仁汤,治虚烦不能眠,是那种虚烦,应该是一个从木气到火气,从肝到心这个变化,这一段的气虚、或者血虚、或者精亏,这儿导致的失眠睡不好,不过它有明显的涉及肝血阴亏的因素的话,这种人往往是夜间1点到4点之间,或者两三点钟到三四点钟,或者更早一点,一般的一两点到两三点的多。好的,酸枣仁汤,酸枣仁汤很简单,大家看图一。图一的中间第二个,酸枣仁汤的药示图,第一个君药,酸枣仁,它是本经上品,气味酸平,这个枣仁呢,好的枣仁,就是很饱满,表面光泽度很好,这种枣仁给他打碎之后,里面的香气会散发出来,很香的。枣仁本身的颜色是赤色,形状像心,加上他这种香气,直接能到达心神这个状态,这个病所,上次说了这个概念——病所。它的主治呢,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凡是安五脏的东西她肯定有利于睡眠了,比如说我们最常用的人参,它安五脏,这里面呢,酸枣仁安五脏。一般来说,心烦不能眠,他上面这个心胸大致范围的病所,会感觉烦热、憋闷,都有可能。那么酸枣仁主治里面,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这是正对,等于又去补充了,又去通畅了,所以作为君药使,非常非常的正点的,应该是难以找到第二个药能起到这个作用。
        下面一个药是知母,知母的气味微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这里面它起到一个辅助酸枣仁去上面浮热的作用。
        第三个川穹,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它的主要位置进入头上部,头、脑这一带,除了能够活全身的血之外,它主要重点进入头部。除了心脏这一位置,心气的充足与平均,这些词不太合适,心气的充足与安静,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会涉及到大脑中它气血供应的充足,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到睡眠。它这方面用的川穹,它的作用也是难以替代的。
        第四个茯苓,甘平,主治胸胁逆气,忧惊恐悸,心下结痛,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凡是久服,又是一个安魂养神的东西。茯苓整个给人作用的方向,就是从上到下,还有一个利小便的作用,从上到下能够降气,还有它本身特点能够安神,能够治疗惊悸,有利于安眠。
        最后一个甘草,甘草,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等。这里面甘草用于补中气,有利于一气周流从上面的火位下降到水位,甘草与茯苓共同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这是酸枣仁汤一个大概的药象。
        酸枣仁汤直接这么用吧,临床上涉及到失眠的时候,在辨证处方上往往要加炒枣仁这个药,有助于安眠。最简单的情况下,例如说我们平时睡不好觉,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从药店买个一二两的炒枣仁,把它打成粉末,每天睡觉前喝下去,这样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黄连阿胶
        第二方还是伤寒论里面的经方,叫黄连阿胶汤。刚才酸枣仁主治虚烦不能眠,那么黄连阿胶汤相对于虚烦不能眠,就是实烦不能眠,心火这个位置的实火。火曰炎上,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不能让它过于炎上,让它下来与肾水相交。那么,它现在既然不能相交,再往上炎上,最直截了当地去它这个火,同时填补心火的阴分,一方去火,一方面填补心火的阴分,使心火充足,有利于它的养藏。这里面给大家分析一下,黄连苦寒,主治热气;黄芩苦寒,也主热;这两个没得说,直接清心火。阿胶,甘平,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入疟状。滋补心肺之药也。阿胶在黄连与黄芩后面起到一个滋补心肺,充养心阴,充养到肝血这样一个作用,它在鸡子黄的配合下,一起起到一个滋阴的作用。芍药,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等。芍药也起到一个清邪火的作用,同时,它本身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主治邪气腹痛,它发挥作用的一个重点部位就是腹部。它整体的一个走向,是从上往下,能够起到把别的药从上往下拉这样一个作用,把上面的黄连、黄芩、阿胶、鸡子黄把整个作用拉下来。这样最后达到秘火于水的目的。图里面药起作用的方向,画了两个红箭头,一个按照顺序来的,弯的这个箭头,从火降到金,再降到水;另外一个直接从火一下降到水,这个就是刚才说芍药起到的这样一个作用,起到一个偕同的作用,不光是芍药,要加上其他的药。这是我对黄连阿胶汤的理解。在临床实际运用上,黄连阿胶汤要比酸枣仁汤用的少,但也可以经常用。上次讲到有个慢性咽炎急性发做的病例,可以翻翻上次的记录,除了慢性咽炎以外,再就是胃里面的,胃的中上部分,胃部以上呈湿热状态,同时也是失眠,也是睡不好觉,所以药方里面也用了一部分黄莲阿胶汤,清上面,降下面,最后看效果也可以,不错。
        半夏秼米汤
        第三个方子,半夏秼米汤。这个应该是在内经里记录的一个方子,原话大概是喝完这个东西,喝完这个东西,立马就能睡着,这么形容的。秼米就是高粱米,除了管饱之外,能够祛湿,在半夏的配合下,显而易见是往下降气,祛湿,能够去湿降胃气,在降胃气的基础上,能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达到安眠的作用。
        金鼎汤
        我把图上把半夏秼米汤与第七个金鼎汤画在一个图里的。金鼎汤,这是四圣心源里精神这块的一个方子,黄元御写的这么一个方子,大家看他的组成呢,就是桂枝龙骨牡蛎汤,加上一个半夏。或者刚才的半夏秼米汤去了秼米加上桂枝龙骨牡蛎汤这样一个东西。大家把这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用也没有问题,等于多了一个秼米,增加一个祛湿的作用。我看看这个方子,正好有一个例子,大家看后面病历的文档,夜卧不安,夜半必醒,多梦。他的主要症状除了晚上会醒之外,同时胃难受,受胃的影响很大。然后他最近学习黄元御的方子,因为有鼻炎,照着这个方子吃了一下。方子如下:桔梗10克,元参10克,杏仁10克,橘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吃完之后,鼻涕又黄脓,喉咙痰又多,2周过去了,现在基本才恢复。用这个方子的时候他没有去管胃的东西,脉象,感觉关部的跳动并不是很有力。因为开始看不太清楚,也没有舌相。实在分析不出什么原因,大致原因没有问题,具体细的原因不好确定,有湿有热,这是肯定是有的,胃也有问题,胃酸,所以给他用一个半夏秼米汤,加上茯苓、黄连、吴茱萸,加上甘草、白术,这个方子基本上是调胃的,因为高粱米买不到,我就把它换成薏仁了,这两者作用接近,但是薏仁稍微相对偏凉一些,薏仁的作用能够从肺到胃再到往下一点点的位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喝完药,似乎是好了一点,能有一些变化,但还是醒,醒来的时候胃的感觉好一点,梦少一点,脉象也好一点。大家从这一点变化上可以看到胃的好坏对睡眠能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阳明胃土的气降,能够影响到上面的心气的收降,从四象枢土的模式上看,是这样的。所以过去说,胃不和卧不安。然后这次我给他用全了,前面的方子基础上加上龙骨牡蛎,川穹、炒枣仁等于是把酸枣仁汤掐头去尾地用了一下,把桂枝龙骨牡蛎汤掐头去尾地用了一下,总体上藏精秘神,安眠、清肝,然后,三副药吃过之后,睡眠好多了,能够一觉睡到天亮。然后又过了两天,一不吃药又不成了,大家看他的舌象,比较模糊,但大致能看到胖,胖大,中间这个纹路,也可能是裂纹,也可能是有舌胖大的因素形起的,这不好确定,表面的苔呢,有一层薄的黄苔,就是这样了,所以能够诊断,肯定有脾虚,土气的不能运转,胃气的不降,脾气的不升,脾虚也就是中气不足,后来给它加了一个生晒参、干姜,这个情况就是这样的。
        回来接着讲这些个图,刚才讲到金鼎汤,下面第四和第五个,还有第六,这三个方子是在图二里面,图二里面中间与右边这两个图。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这也是伤寒金匮里面的方子,很简单,一共四味药。龙骨牡蛎合在一起用,上面能够降心火,下面能够秘肾精,所以我把它写的时候,分布药性的时候,在心火里搁了,在肾水里也搁了。中间土这里搁的是甘草,然后木在那边有桂枝在往上,运行木气,这样促成一个非常简洁的一个趋势。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这张方子在很多像现代病里面,神经衰弱用上这个一般来说就会有效果。神经衰弱那种失眠。   
        下一个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于把桂枝汤都用在里面了,在大枣甘草生姜方面,在中气上运用的更全变了,在木位置除了桂枝还加了芍药,疏木而清风,相比桂甘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加强了从脾到肝再到心的运转力量,补土疏木的升序。
        同时后人又根据桂枝加龙牡汤,去掉桂枝,加一个白薇,加一个附子,治同时具有那种出虚汗的失眠,但是也有人不去桂枝,这个方子叫二加龙骨牡蛎汤。一边用白薇去上面的浮热,另外一方面下面加附子,加强肾气到木气的萌发作用,这样使肾水向上,升木升火,交济到火上去,从这方面,它升路的一个促进,这样再去促进降路的气化,声东击西。
        大家请看图三下面,图三里面就是温胆汤归脾汤归脾丸以及天王补心丹。温胆汤最初是由《备急千金药方》里整理出来的,后来有变化,在《千金方》里生姜用的是四两,用的很重,后来生姜就不受重视,用的很轻了现在。可以看到以药测方,以方测证的话,在千金方里它的生姜重用到那种程度,肯定是有因素的。生姜及半夏、竹茹配合一起,促痰降胃的作用是很强的,而且它应该是偏温,成了温胆汤;后来改了,把生姜用的量越来越少了,竹茹、枳实用量越来越大,用来清这个热,有人说这实际上是清胆汤。关于它是温胆还是清胆,咱们不去讨论它。起码从图中一看,能够很明确,就是降,着眼于降路,用在降路上的药,基本上除了甘草和大枣,其它都在降。现在用温胆汤治疗失眠的大夫好像不少,有的人也很推崇温胆汤。说它作用如何如何,然后温胆汤,不这么分析的话,就是拿个散弹枪,直接往里打,这个想法也很容易理解,二陈汤加味,二陈汤去痰去湿,所以安眠。从这个角度讲,所以很多人能够很好运用这个方子。或者说温胆汤和这小堆药加在一起的形成的一个方向,就跟刚才的半夏秼米汤很像,把它扩充一下。
        相对于温胆汤的图下面是归脾汤,归脾丸,人参归脾丸,二个正好相对,前面的温胆汤主要是降路上,后面归脾汤主要用是升路上,归脾汤一般书上的解释是说助脾生血生木,有助于安眠。大家看白芍、人参、茯神、甘草、直接作用于中气的,茯神有降的作用,同时归脾汤里黄芪的作用整个把充养营气的同时,能够把胃气往上提,木曰曲直,整体把木气往上提,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引经报使药就是远志,远志是直接作用于心火,这些药形成的趋势里的箭头就是远志,药方里不要忘了搁一个枣仁。
        最后一个天王补心丹,看图里有两个小圈圈,每个圈圈是个药组,我这么分析的。第一个药组:地黄、枣仁、远志、柏仁、桔梗、丹参、灯芯,通通都是主要作用于心火这个位置的,这里面桔梗是个引经报使,把这些药引到这些位置,发挥作用。第二个,右边这个圈:玄参五味子天冬麦冬柏子仁,柏子仁出现在两个地方,我觉得把它搁在一个心的部位还不够理解,所以这个位置也放了,就像左边的地黄也放在靠近心火的位置,也放在当归下面,它是从下面肾到肝这么一个补阳的东西。搁在这里是补阳,也算清木,或者润木、或者滋木,搁在上面叫清心、滋心。回过来说右边这个小圈圈,玄参、五味子、天冬、麦冬、柏仁,很有特点的起到眼目作用的就是五味子,五味子温而降,它虽然五种味道,主要味道,一个酸,一个辛,辛能开通,酸能收敛,这样能够把精气,肺气收敛下来,同时还能去温肾。这是天王补心丹的价值分析。
        图讲完了,一共十个药方,基本上涵盖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的处方。互相之间加加减减,拼拼凑凑。然后这个案例也结合着半夏秼米汤讲了,基本就这些了。
       
        下面大家有什么问题       
        有人问,普通话很标准,是北方人吗?
        嗯,我是北京人。
        有人说,讲讲对苦味药的理解,对苦发破和苦收敛的看法。
        一般来说,辛开苦降,应该是降,不是收敛,天然形成的药,比方说苦杏仁,它同时具有温性,一方面往下降,它同时具有温性,它一方面降,同时有温性,有扩散的作用,扩散肺气的作用。不能那么机械的理解,得全面去看它的作用,而且在和别的药合作的情况下会产生新的作用,很精微复杂。
        有人说,晚上睡不着,白天不想睡,黑白颠倒。这怎么调理?
        记得原来看书说出生的小孩婴儿,黑白颠倒,有种办法叫生铁铬饮,铁铬煮水喝,把阴阳强摁给颠倒过来,你是成人估计不是这种原因,首先还是要从作息时间上找吧。
        有人问,中医如何理解各种溃疡的?
        简单说说,胃溃疡也好,十二指肠溃疡也好,在中医里,它具体的病所可以称为痰、瘀,很难把两种分开来,搁在一起就是痰瘀。治疗这个肯定有活血、化瘀、去痰,除湿,同时还有别的方面,比如说补气、通阳、补血、运血等。
        有人问,一切痰饮瓜蒂散处置,这句话咋理解。
        我觉得这句话不正确,瓜蒂散,瓜蒂直接到达这个病所部位的痰,如果痰位置很深,怎么吐呢,吐不出来,只能是在上焦那个部位的痰饮。
        有人说,讲下舌苔辩证?
        舌苔辩证这是个很复杂的领域,以后有时间可以专门开讲,根据实际的图来讲。平时工作中,各种各样的病都有,从轻感冒到癌症都遇见过,没有实际统计,只是模糊概念,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舌和舌相都是偏阳亏阳虚的状态,很少见到真阴亏的舌相,局部阴亏还是常见的。比方说舌头胖大,在这基础上很多舌苔黄、厚腻,有的大夫可能看到同时有上火,同时可能有脉数,很多人看脉象和舌象就是以为是湿热,黄芩、黄连等等冷的不太常用的药就招呼下去了,这个辩证起码是不够全面。
        有人问:用黄元御的理论,高血压怎么辨证治疗?
        这个应该是积累到一定资料单讲,是个比较复杂的专题。简单的说,用黄氏理论来分析高血压,一方面是金水不降,再个也有木火余热的作用,也有木郁生风,也有水寒土湿,这几个方位都能找出导致高血压的可能性,具体到每个人具体分析具体治疗。如果拿高血压与肝阳上亢,一起治的话,这个辩证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有人问,说说茯神吧。
        茯神有通神安神的作用,治疗神的层次上疾病的上品。茯神历史上有人认为与茯苓作用没什么区别,有人把它说的比茯苓高一个层次。茯苓应该是抱松木而生的真菌类,茯神是把它里面的那个木也算在里面,所抱的松木周围那么一小片,跟外面似乎是功能上有点差别,但是我们用的话,我很少用茯神,没怎么用过,至于它跟茯神的区别有多少呢,也不太清楚。
        有人问,能否说说关于外伤怎么治疗?就是骨折
        很抱歉,我是内科大夫,外伤还真不成。我过去陪一个亲戚看病,他是滑雪把锁骨摔折了,在积水潭医院治过,在北京丰盛中医骨科医院治过,先中医手法先固定,把骨头弄回去 ,然后养,因为锁骨经常活动,一直没养上来,骨架长不上。然后找来找去,找到天津一个村子里一个中医大夫,去的时候,位置很偏僻,到了这诊所,外面很多车,大厅有好几十人排着队。我看可能是不透露方子的外用药,一层药粉,药面撒在上面,把骨头裹包裹包,再给种药水,轻轻地这么治的,慢慢地就长上了,所以很多祖传的东西确实很厉害,咱们不太可能知道他的配方。
        有人问,脏器的炎症是如何形成的?比如,肾炎、肝炎、肺炎
        这个问题够大学里病理学学半个学期的,学习范围太广,得从西医上说,从中医上说没有这种概念。简单地讲,肺炎多数是大叶性肺炎。有的也想不起来了,基本按能记住的讲吧。大叶性肺炎,然后是肺炎双球菌,链球菌感染等等要吐,一个是高烧发热、一个是要咳,吐铁锈色,痰。这是西医这么理解。
        中医肺炎,相当于中医里说的肺,现在特别是小孩,一着凉感冒,易发烧,这是普通的感冒。更严重点流感发热很大、很重、高烧,很多家人着急,赶紧往儿童医院、往大医院送,这北京的情况。他们治疗上来就是扎头皮针,这是大点的小孩,总而言之,就上来就输液,针对治疗,并且认为如果不能控制住,很容易引起小儿肺炎。很多家人就怕“肺炎”两个字。但是从某个中医角度看,这些治疗方法,相当一部分是属于误治吧,这些误治,可以从《伤寒论》里太阳篇里找出它的对应条文,对应的特点,对应的错误之处。按照《伤寒论》里的六经辩证治疗,小儿流感能够往肺炎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我可以负责这么说。
        有人说,推荐几本实践指导性比较强的书。
        张锡纯的书就很好,他的实践指导性很强,自己自创的每个方子里,后面跟着理法方药,跟着很多病例,怎么治疗,很多病例的记载就跟讲故事样,读起来很舒服,这可以看。然后陈修园的书,至少把他那个时候常用的方子,熟的和不熟的,都通通分类,如果用的话也可以直接用,这个指导性比较强。第一次讲过的近代的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金匮发微》都是实际性很强的,但他的书《经方实验录》,因为写的很精密深入,如果没有一定基础的话,看起来很费劲,不如看张锡纯的容易。再个《四圣心源》如果你能够深入去读的话,他的每个方向,每个部位的具体用方,分析他的小方用方里面的道理的话,也能够理解出很多方法的话,这也算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书。然后我看实践性最强的书就是《神农本草经》。
        有人问,张锡纯的书说山茱萸。
        我先查下书,张锡纯对山茱萸,是很推崇的。现在李可老中医对山茱萸,在他的破格救心汤里也是很推崇很重用的。山茱萸这药在《神农本草经》里记载,气味酸甜,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在明朝张志聪写的,《本草崇原》里面对山茱萸也下了一番笔墨。在《伤寒论》里,山茱萸好像用的很有限。历代医家里,有的人认为山茱萸是敛肝的,酸平敛肝,有的人认为是温肝的。说到药性,还是以《神农本草经》最为权威,从我个人的使用经验来看,我也很喜欢用山茱萸,它就是温性的东西,而且它可以在心脏病的治疗得到很好的运用,因为它主治心下邪气寒热。心下邪气寒热,虽然没直接说是心脏,但是按古代的说法,心下是指胃这一带,因为人体气的左升右降,如能把心下邪气把它拖下去,心上、心胸这一带的邪气也就会跟着畅通。同样像丹参、苦参都是破心下邪气的结聚,都用于治疗心脏病。过去有个病例,整体是肝气郁滞很深很严重的人,肝郁能生热,开始治疗时基本是按疏木清风的方向,治疗一定时间改善之后,我着急了点,稍微加了点温药,加了些山茱萸,加的应该还是不多,第二天找我来了,大红的舌头,脉跳的极数,立即人就热起来了,所以山茱萸应该是温性,它的作用还是很强的。它的作用除了,我的感觉敛和散同时具有。一方面有收敛作用,酸;另一方面有辛的味道,辛酸同具,发散的作用。很多天然的东西,本身是一个比较完满的东西,但同时具体发散收敛的作用,看我们怎么去运用它了。
       
        有人问祝味菊用药量很大,对于一个方子的药量和种类多少有什么说法吗?
        这个是很有争议的问题,历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少我们分析伤寒金匮要略或者其它汉唐以前的方子,比如说《千金方》,《外台秘要》这些方子都要比《伤寒论》的方子要大,很多方子用量有十几个,二十几个,总体用量在200克以上,300克多的是,所以我的见解是,一没必要厚古薄今,二也没必要厚今薄古。实际有用的就成,用量还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实际使用时把几个方子合在一起可以不可以呢,可以的,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当然了,从技术水平来说,越精炼越好,但是精炼是种很难的事情,不是我这么说,过去孙思邈都是这么说,原话不是这个,大致的意思是这个。
       
        有人问,酸枣仁,炒与生的区别。
        让他睡觉时就用炒枣仁,让他有精神的时候,醒来别睡觉就用生的。炒有收敛的作用,生的有种生发的作用,大致是这么说,但得具体到每样东西上,具体到枣仁上炒的用来安眠,生枣仁用来醒神。
        刚才的山茱萸,再补充一句,它有辛、有酸、还有很涩的作用,在收敛之中更有种涩能,整体来说收敛的作用很强。
       
        有人说,附子这种药到底怎么用法,什么时候该用?用量到底是多少?有人说需要可以用到200克,祝味菊常用与石配伍,有人说干姜配伍有什么讲究。
        附子我个人最多用过80克,可能跟在座的比,差远了。随着干这行,我是越来越小心,一般用的时候,5克,10克开始,常用确实需要用的时候15克用的多,这个量很安全,又能起到满意的作用。附子小的配伍方法有很多,芪附汤,术附汤,参附汤、附子配干姜,附子配甘草等等,有很多。附子的运用,附子配伍的运用,又是一个大话题,三五天讲不完,历来很多同仁名家也好,运用经验也很多。而且跟每个人体也有关系,有的人用量很大的时候特别没什么反应,有的人用几克会出现反应,毕竟是中药,不是一个标准的规划生产的东西,不像麦当劳,肯德基,该用多少克肉用多少克肉,所以每一批跟每一批的质量还是不太一样,加上现在泡制的方法参差很多,我建议还是小心的使用为好。
        有人问,胃饱胀?
        胃饱胀,一般来说还是属于相对虚证的多,同时还会有湿证,土湿水寒都有,同时虚的方面是脾虚的多,在这些基本上,还涉及到胃气不降的因素,就这几点比较多。
        有人问,以前这里讨论过如何使附子入肾,没有结论。现在讲讲吧。
        我的看法是附子直接入肾,用不着谁去使它,附子入肾、入脾、入心,同时入等于下中上同时到。
        胃饱胀用何药?
        这得具体辩证治疗。实际上像附子理中丸、四君子汤、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还有湿热混杂的,泻心汤左金丸都会用到。
        有人问,这里可以咨询病情吗?
        这个恐怕现在没有时间,如要问的话,去坤载养生室里发贴吧。
        有人问,附子生与泡的区别,各自的功用。
        生附子我没用过,但是大家从《伤寒论》中看到,很多地方用生附子,附子一枚切成多少片等等,但是要煮透。泡制的就会减弱它的功能了,特别现在因为生产利润的原因,很多泡制不符合传统泡制方法,如果用传统泡制方法会赔本的,所以良莠不齐。
        有人问,请说一味中药治胃。
        附子就能治胃,但是要对症也成。如果说湿寒导致胃胀,用点附子就会管用。但是你在这里直接问怎么治胃胀,我对你根本不了解,我怎么给你出方法。
        有人问,熟地的运用应该用多大量,怎么用最好?
        熟地我用的还真不多,一般的10克、20克、30克都用过,再大量没有用过。像熟地,腰疼,补肾的话效果好像很快。更深层次为什么腰疼,不一定治得到。但是能够起作用的话,会比较明显,用法还是得结合具体病例才好讲熟地怎么用。我在用地黄来补血补肾精填髓,我一般喜欢用生地,熟地用的少,我觉得熟地相对于生地来说,它缺少一种流通性。熟地传统的泡制方法很复杂,现在买到的熟地应该不太可能达到这种泡制标准。
        有人问,每个中医都有经常喜欢用的几个药,是不是每个中医都有所偏,对同一个病人开的方子也不同,说的也都有理,那是不是说只要精通几味药就可以治病?
        一、可能确实每个中医都有所偏的地方;二、也可能条条道路通罗马,自然界就这么奇怪,我们吃馒头能吃饱,吃米饭也能吃饱,吃面包也能吃饱,但它们是不同的食品,都能让人吃饱。至于说是不是说只要精通几味药就可以治病?这个不成。还是应该对所有药有个了解的基本上再精通几味药,如果只是精通几味药,有一部分病能治,或者有部分病的一部分能治,再往深入不一定能治得了。就像现在很多人学习火神派的方法,直接深入下去就是附子、干姜、甘草,而且胆子很大,好几十就往上用,觉得用个四逆汤包治百病,开始有的人会有很明显的效果,如果是湿寒重的话,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再深入一步,效果就达不到,因为滥用的会造成副作用。像我那有个人,这个人自己用四逆汤,手脚凉,血压高,但是没有什么难受之处,自己用四逆汤,好像附子用了60克,还有干姜、甘草等等,用的身上很燥热,但是手脚还是凉,没办法,只好来看病了。因为温阳也好,扶阳也好,总得达到阳气通畅的目的,本身温阳扶阳并不是目的。
        有人问,不常用的药,药性肯定了解不够,如何把握用量配伍?中药又那么多,不可能每个都很了解,人的精力有限,你是怎么熟悉各个药的特性的。
        重要的、常用的药,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都是尝过的,或者单个尝,或者是小药方。在工作中,随着治疗的反馈,反复思考,也会推断出有些药的作用,特点,经验累积,这些都有。但是对药性不太了解,不够把握的时候,会在治疗中能够起到满意的基础上,稍微运用一下,看它的结果如何,通过它的结果反馈来了解它的作用。一般常用的中药应该是在400到600之间,一般大夫常用的药不超过100个药,再缩小一下,最常用的药也就二三十个。
        有人问,失眠和神经的联系和区别。
        我觉得失眠就可以算在神经里面,神经包括失眠。
        有人问,一般使用火神方子无法起到效果,比如刚才讲的吃四逆汤,患者是哪些问题引起的,临床怎么解决。
        很简单,是不对症,所以没效果。不是火神派方子的问题,是开药人的问题。怎么解决,还是辩证论治。
        有人问,最近总是膝关节、脚踝疼痛,上下楼梯困难,怎么治疗下。舌胖大,有齿迹,白,应该是寒大等等。
        对,应该是寒湿。可以先泡脚泡腿,先不吃药。用艾叶一两,吴茱萸30克、乳香没药各20克,这四味药,熬二十到三十分钟,泡脚泡腿,泡完睡觉很舒服的。
        有人问,对于了解常用药的特性有好书推荐吗?
        最好的书就是《神农本草经》。主要是在量和配伍上变化,这是第二步要求了,这得在实践中体会,你还是先把第一步搞好了。
        有人问,祝味菊用附子、磁石龙齿,龙骨、牡蛎并同?常有奇效。
        这得具体到病症,只要对症,自然有奇效。
        有人问,药的用量与配伍如何把握。
        这个实在是难讲,是很灵活的。一个药单独用有种作用,它的量变大会有一种作用,加一种药,组成药组会有一种作用,再加一种药,三种药组成药组又会有一种作用。二千多年来,积累了这么多的方子,这么的经验,但在实践中仍然是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排列组合可能性实在太多。
        有人问,初学中医能否推荐些中医书籍学习。
        可以先看《四圣心源》,这是我推荐的,据说光明中医函授学院的教材也不错,也可以去找找。要看中医学院的教材呢,太散了,很难把它直接用起来,不运用的话,产生不了兴趣,也就不好往下学。
        有人问,怎么防治颅内淋巴瘤复发?。
        这个没治过,回答不了。
        有人说,《四圣心源》太难读了,有没有好的注解的书。
        这应该是你自己必须具有的古文能力,如果你过不了这关,也就学不了,再注解的话,也就注解不出来它里面的意义,到此为止没法注解了。我的看法,至少要能看明清的书。明清时代的书,经验也好,书籍也好,大家的立论,创论,经验是很丰厚的,医家辈出。
        有人问,明清时代哪些名医写的书比较好。
        一般来说是真正的名医,写的书都是好书,都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像叶天士,像黄元御、陈修园等都有可取之处,对于我们来说,他们都比较好。但从理论来说,还是黄元御的理法方药是很清晰的,自身很完善的,先把它学会,在头脑建立基本理论模型之后,再去学其它医家的东西,有种事半功倍的感觉。像我们今天讲的十个处方,只有一个金鼎汤是黄元御《四圣心源》里记载他创制的。其它的都是像酸枣仁汤、黄莲阿胶汤是《伤寒》里的方子,半夏秫米汤是《内经》里的方子,桂枝龙牡汤是《伤寒》里的方子,温胆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是更后来的方子,我们都可以用黄元御理论来分析它们,这是非常有实用性的。所以我们一直说建议大家学这个。
        有人问,近现代能否有所推荐,我买的张锡纯的书不知怎么样?
        张锡纯的书,先通读一遍就知道怎么样了。那个时代号称南北二张,北边张锡纯,南边章次公,张次功的书没看过,张锡纯书读过。镇肝熄风汤升陷汤,还有安冲汤,特别是升陷汤是很有名的方子,从现在很多医案看还有很多人在用。他提出的大气论,是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其它的观点都是很有创意性的。张锡纯对山茱萸的推论使用,也对后来人期盼很大,很多人运用山茱萸是从这里取来的,张锡纯对黄芪的使用也是非常深入的。
        有人问,据说张锡纯当代影响最大的医家,对中医理论进行了很好的丰富和完善,经常简单的几味药显奇效。
        应该不是当代,是上个世纪,是近代。影响是不是最大不知道,反正是影响非常大吧。对大气论这方面进行很好的丰富和完善。我们以后有时间可以把张锡纯的方子用今天讲的理论来分析下。
        有人问,现在好的中医为什么越来越少?不是我们不想信中医,而是好的中医很难遇到。
        很简单,因为好的医生很难学出来。就像现在遇到写好毛笔字的人肯定比过去少,因为大家都不用毛笔,都在打字,氛围不是那个氛围。
        有人问,能否介绍你的学医经历,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学中医。
        要讲出来也不是一句二句讲的完的,很复杂,以后有时间再说吧。希望大家对我们讲的理法方要感兴趣,对我个人没必要感兴趣。
        没有问题的话,咱们今天就至此为止。祝大家晚安,周末愉快!下次再会。
-----------hao hao


-----------
好文章。学习了~~
-----------好文章,有新意,顶上去让初学者看看少走弯路。
-----------谢谢分享!
-----------图解方比较直观明了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