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黄煌医案赏析3(桂枝体质调理案)
    

经方体质研究:黄煌医案赏析3(桂枝体质调理案)

黄煌医案赏析3(桂枝体质调理案)
江阴市人民医院薛蓓云
江阴经方工作室李小荣
一、原案诊疗过程
X,男,1927年出生。2006年4月18日初诊于国医堂,该患两月前因“心动过速、右房室传导阻滞”而住南京某院治疗,疗效不显,仍心慌、乏力、胃纳差、稍食不慎即泄,夜眠梦多,行走稍久即乏力加重。
体征描述:瘦高,肤色偏白,颜面散在黑斑,又白又长的眉毛,眼袋较深,双下肢无水肿,右下肢皮肤发黑、干裂。(年轻时白瘦形貌)舌质淡紫,苔薄白。
既往史: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而行手术治疗病史。
初诊处方:生黄芪20g肉桂10g赤芍10g白芍10g龙骨20g牡蛎20g山药30g炙甘草6g干姜6g红枣20 g.15剂.
二诊:(2006年7月1日)药后诸症均减,近日感头晕,心悸,严重时有心脏跳出感,大便日2次。舌暗淡。处方:初诊方加桂枝10g、茯苓15g.   15剂。
三诊:(2006年9月9日)药后胃中辣感。心悸好转偶作,时感停搏日3-4次。自觉咽喉中有痰难咯,咯出则舒服。时有头晕。大便日2次,成形。左腹部时有疼痛,现脸色红润、舌暗淡,脉率:54次每分钟。
守上方茯苓加至20g,15剂。嘱咐:慎饥饿、避风寒、忌疲劳,平时喝点姜枣汤。
四诊:(2006年10月14日)患者时感胸闷、心悸,汗出,口中粘,食欲不振周余,舌淡脉弦硬,脉搏快慢不定。10月10日心电图提示:窦缓,完右,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处方:肉桂10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茯苓20g炙甘草5g柴胡6g黄芩6g制半夏6g干姜6党参10g红枣20g.   15剂。
五诊:(2007年8月7日)这期间患者未住院,感觉不适就服四诊方能很快好转。近日头晕又作,双腿乏力,胃纳一般,时恶心,大便较前好转,已无腹泻,有阵发性的悸汗,感觉自身有飘忽感,心搏动感明显,舌暗淡苔薄。血压:130/70mmHg。处方:守三诊处方,15剂.嘱咐可以服用红参。
六诊:(2007年8月28日)服上方症状无改善,且食欲不振,身体在消瘦,舌淡润。处方:桂枝10g炙甘草6g茯苓10g党参10g麦冬12g熟地12g阿胶12g龙骨12g牡蛎12g山药20g干姜6g红枣30 g. 15剂并嘱食红烧蹄髈。  
七诊:(2010年3月20日)服中药近四年来没有住院,自己及家人较满意。并指出常服用六诊方感觉不错。头晕频作,时有心慌、心前区隐痛不适,动则气喘,纳眠平、二便调。轻度贫血貌,舌淡胖,脉律尚齐。处方:肉桂10g桂枝10g炙甘草10g茯苓20g龙骨15g牡蛎15g山药30g干姜5g红枣30g生黄芪30g五味子5g . 20剂。
八诊:(2010年6月24日)患者上月因“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治疗。出院后仍一直不适。主要表现为:心前区隐痛,心脏停搏感,寐差,时出冷汗,下肢有时会肿。受凉后腿抽筋。饭后腹部不胀,大便不干不稀。处方:肉桂10g后下 桂枝20 g茯苓20 g五味子15 g炙甘草10g 龙骨15 g牡蛎15 g山药30g 红枣30 g干姜10 g. 15剂.
九诊:(2011年1月25日)患者两月前有上消化道出血,乏力,动辄心悸,寐差,尿频,矢气多。贫血貌、双下肢I度水肿,舌质暗淡、嫩,脉缓,有结代(房颤)。全身CT示:心包积液,少量胸腔积液。处方:守方茯苓加至40克、6枚桂圆引。15剂。

二、医案赏析:
1、5年间,黄师在诊治这位老人时 ,紧抓桂枝人而采用的主方为:黄芪建中汤、桂加龙牡汤、桂甘龙牡汤、苓桂味甘汤、苓桂枣甘汤、炙甘草汤等提升患者整体虚弱体质。对于桂枝体质的心脏疾病黄师是必用桂、用肉桂、而且用大量的桂。
2、桂枝人易患多发的动悸型心血管疾病、风寒性呼吸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的易紊乱性提示了该类人的弱势,也提醒我们该如何指导其人进行养生保健。
3、桂枝体质倾向的人植物神经较敏感而娇脆,因自身心血管的搏动感明显,常有各种悸动的主诉。
4、悸动在临床上是常见病症,悸有桂的悸、有茯苓的水悸、有黄连的火悸、有龙骨牡蛎的惊悸、有半夏的痰悸等等。而桂枝人易夹水悸故经方有系列苓桂剂,桂枝人易惊恐故在《伤寒杂病论》中桂与龙牡配伍的方不少。在里虚的悸动者仲景必用桂甘,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而黄师此案正为我们展示出如何调治桂枝人的悸动,值得深思!5、黄师在门诊时常会对学生和病人作一些形象生动的提示:如“桂枝体质的人用黄芪要小剂量”;“调治桂枝人,用好苓桂剂”;“桂枝人勿乱用活血剂”;“温心阳就是天然的心脏起搏器,非桂莫属”;“不要饥饿、不要受凉、不要疲劳,平时喝点姜枣汤”;“红参可以时时嚼服”等等,耐人寻味!
5、本案就诊时间跨度较长,体现出运用方—人—病诊疗模式调体治病的特色。期盼大家共同学习、跟帖互动、交流探讨、一起提高!

-------------------
好医案,学习了

-------------------

-------------------
真好。学习

-------------------
【桂枝体质的人用黄芪要小剂量】?
【桂枝人勿乱用活血剂】?

-------------------
从该病人最后两次就诊时的情况来看,好像体质改善不明显,大家以为如何?

-------------------
桂枝人勿乱用活血剂?
麻烦解释一下:)

-------------------
回4楼、6楼:
1、桂枝体质的人桂就是他最好的补药。
2、桂枝人体质偏虚、敏感、娇脆,黄芪量小即可。量大易胀、虚不受补。
3、桂能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血供。桂枝人如果活血剂使用不当易出现不适和坏病。

-------------------
感谢先生的关注和参与!
1、黄师门诊跟我们的门诊有些不一样,跟过老师门诊的就明白。病人挂号太难,老师一张处方的帖数都偏多。病人看一次开了方吃了还好就会自行在外配药,等身体有不舒服才会来复诊的。你可以从复诊的时间跨度上看出。
2、老人已经85岁了,断断续续服药的目的不仅仅是不生病痛。
3、这位老人生活质量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中药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老人就诊服药的动力和动机所在。

-------------------
冒失了些,抱歉。我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啊!

-------------------
欢迎先生有空到江阴来交流,期待4月南阳相聚!如何?

-------------------
江阴还有个老同学呢,靖江人,是我大学时唯一算得上朋友两字的。原来的厂名叫江阴纺织器材总厂,可惜好久没联系过,不知还在否。自己又没车子,不方便。对于经方这一块,事实上我资历尚浅,最需要的,是向各位老师学习,所以我会到江阴去拜访李老师的。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南阳去会汗颜的,所以谢谢李老师的美意,只能心领了。再次表示感谢!

-------------------
先生过于客气了,你提出的苏南分会很好,这几天十世遗风也提出此议,真是英雄所见类同,等待南阳握手吧,哈哈!

-------------------
好医案,“桂枝人勿乱用活血剂”,学生受教了。

-------------------
论坛里的帖子怎么都收藏不了啦??!!

-------------------
在帖子内容的最下面,有收藏功能的!

-------------------
个人体会:
“桂枝体质的人用黄芪要小剂量”桂枝体质的人往往阴阳不调和,易生水湿,严重的会心阳不振而胸闷气短脉结代,本身气血不畅,水湿更加造成气机不通畅,大剂量黄芪补气因气道不通畅而更加胸闷气喘。

“桂枝人勿乱用活血剂”桂枝人因长期阴阳不调和,造成气血都不足。“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烦躁也。 …虽微而不得不流者,烧针以迫之也。及其既也,已衰而不得复行者,烧针以竭之也。”(《图解伤寒论》)虽然这里说的是烧针,烧针也是活血,活血剂也是活血,助阳的治疗也是活血,血本已不足而迫其行必造成不良反应,所以当谨慎,阴阳相和才得愈。

-------------------
好医案

-------------------
解得好

-------------------
这才是真是的门诊病历  对这样的老人来说  少住院  少感冒  就是胜利  已经八十多了 还能期望怎么样啊

-------------------
最初乍看和槐杏的意思一样,后一看其中有隐情,年龄也确实大了些。该例阴阳两虚,阳虚为甚,肉桂温肾,不如制附片温通强心肾。桂枝人勿乱用活血,这样的论断还是不要下为好,否则一句话误人一生,还是要辨证论治!当然,桂枝人是怎样的,在下不甚清楚,但不论怎样,辨证论治的法则还是总纲。

-------------------
[s:184受教了 “桂人勿乱活血”同意但不肯定。那“桂苓丸”又如何说?

-------------------

-------------------
引用第21楼卡布郎于2011-04-21 23:22发表的  :[s:184受教了????“桂人勿乱活血”同意但不肯定。那“桂苓丸”又如何说? 700)this.width=700;" >


-------------------
桂枝茯苓丸属桂枝类方,一般用于体格健壮,面红,少腹压痛,下肢皮肤干燥者。但能用于桂枝人吗?

-------------------
从治疗过程及疗效来看,此案并不典型。年逾八旬,有些因素不是医学所能解决的。如此复杂的因素,便不能更好地体现经方的效力和价值。希望能见到中年或中老年(不是很老)的病例治案。这类病例治疗时间不是很长(本例太长),可以明确看到服药的效果,才能够说明问题。

另外,对于老年人,高年肾衰、下元亏虚是总趋势,这是回避不了的。单纯凭“桂枝人”进行论治,是否有所不足?

-------------------
好医案,学习了

-------------------
桂人勿乱活血”同意但不肯定。那“桂苓丸”又如何说?

-------------------
实在不解,里证明显为何老师不用附子来温补元阳?而且芍药量如此之大,只是因为他的体质吗?

-------------------
瘦高,肤色偏白。桂枝体质

-------------------
桂枝体质的人桂就是他最好的补药。

-------------------
很感谢楼主带来的病案分享。学习了!

-------------------
李小荣:感谢先生的关注和参与!
1、黄师门诊跟我们的门诊有些不一样,跟过老师门诊的就明白。病人挂号太难,老师一张处方的帖数都偏多。病人看一次开了方吃了还好就会自行在外配药,等身体有不 ..?(2011-02-14 18:15)?700)this.width=700;" >

我一直感觉用药量偏大,85岁的人了,消化功能一定不足了,药重能吸收吗?蒲辅周和李翰卿老中医的经验值得借鉴.

-------------------
xbxb:我一直感觉用药量偏大,85岁的人了,消化功能一定不足了,药重能吸收吗?蒲辅周和李翰卿老中医的经验值得借鉴.?(2012-04-16 15:09)?700)this.width=700;" >

欢迎探讨
先生对顺势医学疗法的药物剂量怎么看?

-------------------
对于药量的控制,我一直是持量小顺势调整人体自愈能力的态度,我用桂枝最大12克,一般10克即可达到愈病目的,许多药的用量都是在我自身试药中得到的,喘悸的治疗我多参考刘渡舟教授的治法,他用药量不大,前几年我治岳母气喘,开苓桂剂,卖药的人问是给小孩吃的吗?我说不是.她说怎么量这么小?不会有效的.我说你尽管配药就是了,1.2元(现在可能要3元了)一付就好了.顺应人体的自然疗能,就象打太极一样"四两拔千斤".我并不是反对用药量大的人,只能说是因人而异,比如南方人用麻黄汤,麻黄用6克,对大多数人来说就足已致汗了,北方人据说很多人用到12克还不一定有汗出.早年我自已开了一付药自已用的,麻黄开了12克,药店真不敢给配药,我说这是我自已开自已吃的,有事不用你负责,才免强给配了药.但当时我也是刚开始自已配方用药,也没把握,所以就减半而用,这样还出了不少汗呢.药量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域而不同才是正确的.前几年,火神派热时,我就试过用附子从6克用到60克,用到60克时出现心动过缓有濒临死亡的感觉.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渐认识到附子的作用在于剌激心脏加强工作,鼓动气血运行而达到愈病的目的.如果心脏功能已经不好,再用这样的鼓动它能受得了吗?好象一台新汽车,你适当超载加大油门就可以正常行驶了,但是如果是一台老旧汽车,你能超载并加大油门而正常行驶吗?不能啊,那样非冒黑烟甚至会拉缸的.其实药物的作用无非是剌激人体部份沉静的机能、抑制部份亢奋机能而达到人体的“阴平阳秘”!但人体何部功能沉静、何部功能亢奋这就是医生的望问闻切功夫了。其次就是用药功夫了。

-------------------
700)this.width=700;" >

图片:111.jpg


-------------------
xbxb:我一直感觉用药量偏大,85岁的人了,消化功能一定不足了,药重能吸收吗?蒲辅周和李翰卿老中医的经验值得借鉴.?(2012-04-16 15:09)?700)this.width=700;" >

中药切合剂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当然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李翰卿老先生有极小剂量的真武汤治疗心衰案,肯定有其特定的内因,并不表明他对所有心衰的病人都用极小剂量。
小剂量经方临床,就我所知道的有山东夏津的李冠杰先生在探索、日本人用小剂量临床,以及宋代煮散也是小剂量临床。
欢迎先生就小剂量方药运用在论坛谈谈经验,也期待先生提供一些医案供我们大家欣赏、学习!

-------------------
说得很对,中药药量的使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生活在南方,人们长年毛孔开泄,收藏不足,体质相对较弱,能承受大剂量用药的人可能不多.我来论坛是来学习的,只是有时有感而发罢了.我是学理工科的,虽然断断续续自学中医长达30年,但我并不行医,只是这七八年来才给家人、亲戚、朋友和一些同事看看病,小有成效但也有很多很多困惑!下面说两个病例:1、男,40岁,体质好,平时比别人穿得少,经常运动,平时有病基本上都是用些清热解毒的药来治的,这次(夏天)上午10时半左右找到我,说发烧了,问怕冷吗?说很怕冷。脉浮而有力,但咽喉很红,显然已有化热了,用方:桂枝10,白芍10,炙草6,生姜10,大枣12枚,连翘6,嘱吃过中午饭后吃了药盖被睡觉,让出点汗,但不要给出太多的汗。下午上班我不见人到,急忙打他手机,他接电话说现在正开着车出差(单位司机),吃药后睡了一觉出了些汗什么事都没了,这不到3个小时就好了,这就是经方的疗效!2、女,36岁,平时很少得病,体质很好,这次得病怕冷怕热,咳嗽,发热39度,自已感到好象要死的样子,因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心里很是害怕。我问她:这是怎么一会事?她说两三天前好象有点着凉,打了几个喷嚏,就不管它,因为平时有这种情况时过几天就好了。现证:往来寒热,高热39度,咽红,呛咳,口微渴,脉浮微弦有力,处方:柴胡12,黄芩8,花粉10,炙草6,干姜6,五味子5。中午看的病,一付药分两次吃,下午一次,晚一次。第二天上午十时打电话询问时,说正在渔船上卖鱼,现只有微咳,其它一切正常!嘱再服一剂。后了解服后即愈。在很多名医看来柴胡要用24克以上才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我治过几例,最多才用15克就可退高热了,所以凡事不能一既而论。如果碰到体壮内热深重的是必要用大剂量柴胡的,这些名医可能是在北方行医,他们所经历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经验和观点,这是正常现象。所以说体质是很重要的,这是我慢慢在这一两年才重视起来的。虽然黄煌老师的书我在2002年就开始拜读读了,而且他写的书有卖的我都买来读了,但一直还是不够重视体质问题,或者说看病时没有认真往这方面考虑,总觉得这跟胡老的方证对应是异功同曲,是实用的层面,没有深入到“所以然”这一层(不好意思,我并没有一丝一毫看轻两位大师的意思,我尊重他们,读他们的作品,也认真学他们的思想、方法,这是一种教人执简易繁的好方法。太多人需要这样了,这样可操作性强,给很多想学中医而又怕难的人能较快入门。),而我之所以喜欢中医就是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精神,觉得世上的物质相生相克自然有它内在道理,过去常听老人说:在有毒蛇出没的地方一定在附近有一种植物能治这种蛇毒,很多人都在寻找这种植物,但我更想知道为什么它能治这种毒(可能我要求太高了)。虽然通过辩证论治给人治好了病但我觉得这远远不够,我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能治好这种病!不好意思,说离题。  有句实话与你说,在这个论坛我喜欢看你和兰洪喜先生的贴子。有深度!

-------------------
人的体质虽然相对稳定,但是也会变化的。年青时的体型对辩体质有决定意义么?

-------------------
精采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