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梅核气
    

医患杂谈: 梅核气

梅核气与喉痹的辨治区别梅核气系咽喉中有异常感,犹如梅核塞于咽喉,故名。
  本病始见于《金匮》妇人杂病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t之”。《医宗金鉴》云:“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也。,”杨氏认为,所谓炙脔,是指咽中如有烤肉梗塞感。
  后人将梅核气症状描述为“嘣之不下,r咯之不出”,但与饮食存咽无关,亦无咽痛等,故称之为梅核气。并认为“气”
  足尤形的。古今认识是一致的。梅核气是属功能性疾病,非器质性疾病,在症状中可有E述症候群,且常伴有心烦、心悸、胸闷、少寐、周身不适等症状,故近人将梅核气病机归纳为“肝郁气滞、痰气交阻”,并认为以妇人为多见。这主要是勺该证描述出于《金匿》妇人篇有关,然临证中梅核气亦常见于男子,不独为妇人之病。在治疗上《金匮》立方以半夏厚朴汤主之。其中半夏、厚朴、生以降逆散结,苏叶宽胸行气解郁,茯苓健脾渗湿。后人张锡纯曾在四七汤基础上增入养心宁神疏肝之昧,如枣仁、辰茯苓、五昧子、石菖蒲丹参、石决明郁金八月札、fo手枳壳、代代花等。本证相似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食管返流症等。
  喉痹则有广义、狭义之分。《素问·阴阳别论》日:“一阴~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也。”广义而言。咽喉疾病因内外邪毒内聚,气滞血瘀,经脉痹阻而致咽喉红肿痛伴阻塞感等现象皆称喉痹。包括中医喉痛、乳蛾白喉和风寒、风热喉痹以及虚火喉痹等疾病。而狭义的喉痹(即本文所指)专指咽部燥痛、干咳、咯粘痰,或咽部微红、咽痒不适等为主的虚火喉痹。与慢性咽炎相似。
  病因病机梅陵气:《直指方》云:梅核气乃“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而成。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为情志所伤,肝失条达。则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乘脾犯胃,脾滞胃逆,运化失司,生湿聚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杨氏强调,病机中要紧紧抓住“肝郁气滞犯胃,胃气失于和降”这~病理之根本,因气顺则结消,痰湿白化矣。故要以此作为立法治则之依据。
  喉痹:本文特指慢性咽炎之虚火喉痹。咽喉位于肺胃之上而属肺系。脏腑亏损,肺虚胃热阴虚火旺而致虚火喉痹。其病位在肺胃,阴虚属肺阴虚,火旺为胃热盛。
  辨证论治1.梅核气证候:自觉咽中有异物感,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不疼不痛,不碍饮食和吞咽。随情绪之波动而时重时轻。常伴精神抑郁、多虑多疑、胸肋胀满,或纳呆、困倦、便溏、消瘦。妇女可见月经不调。
  辨证:肝之经脉上行于咽喉,情志抑郁易伤肝,以致肝郁气滞,经络之气随经上逆,结于咽喉,故有梅核之气而无其形,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吞咽。肝喜条达、恶抑郁,症状常随情志之波动而变化,时轻时重。肝失条达可见精神抑郁、多虑多疑。肝郁气滞,脾失健运可有胸胁胀满、纳呆便溏、困倦等症。肝郁气滞,血脉瘀阻,冲任被扰,故妇女月经不调。
  治则: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理气散结。
  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姜半夏6克厚朴6克苏叶3克苏梗6克黄连3克吴苯萸l克枳壳6克郁金9克炒枣仁克川芎6克紫贝齿15克柴胡6克fo手柑6克生石决明1 5克生姜3片。
  杨氏认为,在本病治疗用药上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按辨证分别加以选用:①宽胸解郁:选用郁金、枳壳、八月札、川芎、苏梗、柴胡、fo手柑;②清心宁神:选用黄连、枣仁、合欢花、辰茯苓、紫贝齿龙齿石菖蒲;③调和脾胃:选用姜半夏、厚朴,陈皮山楂神曲甘草小麦红枣等。
  2.喉痹{虚火喉痹证候:咽喉燥痛,梗塞不舒,干咳或咯粘疲,口苦干:
  舌偏红;脉细数等。
  辨证:虚火上炎,阴虚津少故咽喉燥痛;肺气上逆则千咳粘痰;胃热盛故口苦干、舌红,脉细数。
  治则:养阴润燥,清热宣肺。
  方剂:经验方。
  处方:生地12克天冬9克麦冬9克北沙参12克玄参6克知母6克蝉衣6克射千6克桔梗9克生甘草5克野莽麦根30克六月雪15克胖大海9克制白僵蚕9克山海螺30克。
  杨氏认为,慢性咽炎之虚火喉痹在治疗}:廊与急性扁体炎之乳蛾、急性咽喉炎之风热喉痹相区别。前者以养阴为主,辅以清热;后者以清热解毒为主,宣开养阴为辅。可拟下列常用方且随证加减:连翘银花板蓝根、野养麦根、三叶青、大力子、桔梗、生甘草、射干马勃、制白僵蚕、玄参、麦冬、知母。
  附案例1 清泻肝火、行气开郁治疗梅核气(神经官能症江某,女,37岁,温岭人。
  初诊:1992年4月3日。
  主诉:咽中梗塞感及胃中热灼感半年,加重1周。
  病史:自诉近半年来咽部常感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胃脘部有热灼感,曾在当地治疗(具体不详)末效,近1周因饮食不当,诸症状加重。且伴泛酸。遂请杨氏诊治。
  诊查:咽无充血水肿,苔黄,脉细弦辨证:肝胃不和,气机郁结,郁而化火,火气上冲,胃中蕴热,失于和降,故见梅核气且伴胃中热灼、吞酸等证,中医诊断:①梅核气(气机郁结);②吐酸(胃热兼肝气不和)。
  西医诊断:①神经官能症;②慢性胃炎
  治则:清泻肝火,行气开郁,抑酸和胃。
  处方:黄连4克吴茱萸l克姜半夏9克厚朴克辰茯苓12克姜竹茹9克蒲公英30克炒枞壳克浙贝母15克炒陈皮9克乌贼骨20克10剂。
  嘱行食管吞钡试验检查,或胃镜检查。
  上药服后,胃中热灼、咽部梗塞感均有明显好转。来泛酸。
  评析:本例为肝气不和、痰气互结之梅核气,兼有胃热证。属妇人咽中炙脔,咯吐不出,咽吞不下之证。杨氏以左金丸、四七汤、海贝散三方加减组合此方,以清泄开郁抑酸之法,畅达气机,凋和营卫,取效捷而满意。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