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心安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医患杂谈:心安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为邪毒侵心,注重清心解毒、祛邪外出,特别是“清利咽喉”之品的使用;后期以气阴两虚为主,着重补心气,益心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者勿忘活血通心脉。同时配合使用“心安颗粒”。该药是专科学术带头人根据本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以“益气养阴、清解余毒、化瘀行滞法”组方的院内纯中药制剂(药物:黄芪板蓝根苦参赤芍等),能明显缓解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症,临床运用效果好,主要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慢性期,且价格便宜,易于患者携带、服用。
  我是医学院的学生,在大三上学期上诊断课时老师替我听诊时怀疑有早搏,后经心电图证实为室性三联律,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上中医基础课时找老师开方,老师让我吃“心安颗粒”,又叫麦黄养阴颗粒,再结合辅酶Q10,一年前吃了心悸症状减轻很多,近来感觉微微有点心悸,又叫老师开了10盒。在临床上患者对这药反应挺好的。可惜的是该药为院内制剂,无法外销。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   lal Myocard   t   s)是由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或间质性炎症。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由于本病具有温病的特点,刘老认为本病亦应属“温病”的范畴。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突出“从肺论治”,研制的“调肺养心冲剂”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外因为感受风热邪毒,其次为感受湿热邪毒,内因正气不足所致。感受风热邪毒则发为风温,多见于冬春季节。风热邪毒或从皮毛而人,或从口鼻上受,肺首当其冲,即“温邪土受,首先犯肺”。先犯上焦肺卫,表现为发热、微恶寒、咳嗽、口微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风热邪毒具有变化迅速的特点:一是可人里化热,炼津为痰,痰热壅阻,上扰心神,则心神不安,故表现为胸闷、咳嗽、心悸等。二是“逆传心包”,即损伤心脏。

  这与温病常说的“逆传心包”不同,后者主要指表现为神志异常如神昏、谵语等症。《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强调心脏的重要性,心脏不可受邪侵。他认为当邪气过盛,正气不支,则邪气可深陷,可直接损害心脏,导致心气不足,心阳虚衰,心阳暴脱,则表现面色咣白、心悸气短、汗出肢冷、脉微欲决等,甚至可导致阴阳离决,出现猝死。三是易耗气伤阴,日久则可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行无力,再加之阴虚则脉道涩滞,故可出现气滞血瘀。风热邪毒致病,若及时治疗,病邪祛除亦快,病程相对较短。

  感受湿热邪毒则发为湿温,多见于夏秋季节。湿热邪毒多从口鼻而入,由于同气相求,故湿热邪毒虽外受,但好犯中焦脾胃,湿热上扰心神,表现为胸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湿热邪毒,一方面易阻遏气机,影响血液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心脉失养则心悸、胸痛;另一方面易困脾阳,日久则心阳不振,胸闷、心悸乃作。湿热致病病势缠绵,传变较慢,这是因为湿性粘腻缠绵,所以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且愈后易于复发。

  刘弼臣教授对于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了长期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从心论治、从脾论治、从肺论治的探索过程,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并从整体观念出发,大胆地提出了“治心不止于心,调理它脏以治心”新观点,兹介绍如下。

  从心论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御外邪的能力较弱,易为外邪所伤。外感邪毒,侵犯心脉,气血阴阳受损,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脏听诊可有第一心音低钝,或者有早搏,轻者无自觉症状,仅做心电图和化验心肌酶时发现。临床表现:或发热,有明显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不适,手足凉,肌痛或腹痛等症状(至少2项),小婴儿可有拒食、发绀、四肢凉等等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以邪毒侵心为主要特征。邪毒侵犯人体,可由鼻咽或皮毛而人,袭肺损心;或从口而入,损伤脾胃,蕴湿郁热,上犯于心;或因外邪袭表,导致营卫不和,侵及血脉,先伤心体,继损心用。故刘老主张从心论治,直达病所,提出“清热解毒护心”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大法之一。

  (1)风热袭肺侵心:常见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同时可兼见面色苍白、多汗。较大患儿可自诉乏力、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证属风热邪毒袭于肺卫,郁而不解,内侵于心。治疗宜以疏风清热,解毒护心为法,方选银翘散加减。药如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竹叶薄荷桔梗玄参、板蓝根、丹参、苦参、芦根甘草等,随症加减。

  (2)湿热上扰心神:多见于夏秋季节,常见寒热起伏、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倦怠乏力、腹痛腹泻、脘闷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结。治疗宜以清热利湿,宁心安神为法,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药如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藿佩梗、苏梗、丹参、苦参、半夏泽泻木香厚朴等,随证加减。

  (3)痰热内蕴扰心:常见发热咳嗽、痰多色黄、心烦失眠、胸闷心悸、乏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促。或有外感余热未净,低热起伏。治疗宜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为法,方选柴芩温胆汤加减。药如柴胡、黄芩、黄连、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郁金、瓜萎、丹参、甘草等,随症加减。

  (4)气滞血瘀阻脉:多见于病程日久,以胸痛为主的患儿。常见心悸气短、胸痛如针刺、或胸胁胀痛、舌质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结。治疗宜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法,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药如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枳壳、郁金、柴胡等,随症加减。

  (5)气阴两虚:常见心悸、胸闷气短、心烦失眠、盗汗自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治疗宜以益气养阴,养心复脉,方选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药如炙甘草、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阿胶桂枝白芍、炒枣仁、丹参等,随症加减。

  (6)心阳不振: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后期,心动过缓的患儿。临症常见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倦怠乏力、畏寒肢冷、或肢体浮肿、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脉沉缓无力。治疗宜以温振心阳为法,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药如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丹参等,随症加减。

  (7)心阳虚脱: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的患儿。临症常见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冷汗淋漓、心悸气短、四肢不温、脉微欲绝或促代。由于邪盛正虚,正气不支,心阳暴脱,故治疗急以温振心阳,救逆固脱为法,方选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药如红参、炮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等,随症加减。需要注意的是,人参一定要选择上等好的红参,药味不宜太多,用文火煎,时间最好长一些,可采用鼻饲的方法用药,这样效果才会好。


-----------有时候分型太多,临床上不太好掌握,心安颗粒是我们学校附属医院自己研制的中成药,效果很好。如果是服用炙甘草汤或桂枝龙牡汤有是效果并不理想。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