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思考与探讨,呼吸道疾病有哪些猪病预防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预防: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思考与探讨,呼吸道疾病有哪些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思考与探讨,呼吸道疾病有哪些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迅速发展,猪病的发生与流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以保育猪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许多规模化猪场迅速蔓延,由于病因复杂,一些专家将其称为复合病因猪呼吸道病。该病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往往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危害断奶后的保育猪及早期生长的育肥猪,病猪的主要特征为咳嗽、呼吸急促、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厌食,猪只体重迅速下降。该病一旦发生,如果仅采取单一的措施防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近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猪呼吸道综合症对养猪业的主要危害1.1 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病期间,常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在诊断和控制上出现混乱,使药物应用和疫苗紧急注射不见明显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对猪呼吸道综合症的控制难度,使发病过程延长,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1.2 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病期间,母猪可能出现流产、产死胎、弱胎等;公猪可能出现跛行和睾丸炎等,进一步对猪场生产造成影响。1.3 康复猪生长明显受阻,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推迟上市10~30天,甚至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4 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均升高。由于猪呼吸道综合症主要侵袭断奶后仔猪,而此时猪群正处于母源抗体保护力下降,自身免疫没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尚未健全,又处于断奶应激和饲料更替时期,所以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病场的猪群发病率高达30%~70%,死淘率高达10%~30%。2 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生的环境因素环境尤其是猪舍小气候环境是造成猪呼吸道综合症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工厂化养猪的发展和一些旧式猪场的改建和扩建,都逐渐形成了限位栏、产房、保育舍、生长发育舍等几个阶段饲养,各阶段又形成小单元生产模式,但是由于设计和建造不合理,促使了猪群发生呼吸道综合症。2.1 猪舍设计 猪舍高度、小单元内饲养密度、猪舍栋间距离、通风换气参数与气流风速设计不合理。通风换气、温湿度控制是舍内设计最重要的部分,舍内水气、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微生物这些有害物质必须及时通过通风换气设备排出舍外,以免对猪群呼吸道造成刺激,引起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引发猪呼吸道综合症;同时,在通风换气中还必须考虑到气流、风速等因素,在高气流风速下会引起猪的感冒、黄白痢、关节炎、传染性呼吸道病等。2.2 舍内猪粪处理 许多工厂化养猪采用小单元舍内人工清粪,并在舍内设有暗沟用于猪粪尿的排出,由于舍内粪污处理设计不合理,再加上人工成本等因素,并不能保证每日将粪沟内的粪尿全部清除,结果暗沟内积有粪尿等排泄物,因此造成舍内空气中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进一步升高,增强了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猪舍内不良的空气损害了猪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清除作用,使呼吸道病原清除率下降,导致猪只咳嗽,日增重下降。2.3 生产区内不能实现真正的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目的是使猪舍内下一批进人的猪群不能接触到上一批猪群所感染或携带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猪群的移出,舍内严格消毒,将下一批猪可能感染同一疾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切断疾病的传染链,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但由于设计和管理的因素,饲养员、兽医、人工授精员等在接触新进猪群的同时,也要接触其他类型的猪群,并且劳动工具也互相交叉使用,结果使各单元的消毒不彻底,因此达不到全进全出的目的。2.4 冬春季节猪舍通风换气不良 有些猪场往往在冬春季节为了保温而把猪舍的门窗紧闭,造成猪舍内有害气体超标和新鲜空气缺乏,引起猪呼吸道正常防御机能受损而诱发病原体感染。另外在外界气温急剧变化时,如连续阴雨后突然晴天或昼夜温差超过5℃,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诱发病原体感染,所以在这些猪场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生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 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3.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 该病于1987年首次在美国暴发后,在许多国家迅速传播,我国于1995年从国外引种时传人该病并迅速在全国流行和暴发,怀孕母猪感染后,流产、产死胎或产弱仔;仔猪感染后出现呼吸道炎症、食欲不振、发热、腹式呼吸、免疫力下降等,此外对其他疫苗的免疫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因而也会导致其他继发性感染。3.2 猪2型圆环病毒(PCV-2)病 该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主要引起5~12周龄的断奶猪多系统衰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呼吸困难、厌食、精神沉郁等,有20%的病猪出现黄疸症状。在通风不良、过于拥挤、空气污浊、混养以及感染其他病原等因素时,病情会明显加重,一般病死率为10%~30%。剖检病死猪,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异常肿大,外观为灰白色或深浅不一的暗红色,切面为灰白色,如发生继发感染,则切面可见到出血、化脓病变;肺部有灰褐色炎症变化;肝、脾、肾、胰、小肠和结肠也常有肿大及坏死病变。对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对有临床表现的猪,可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采用抗病毒制剂如黄芪多糖、新感清等治疗,可提高疗效。3.3 猪流感 该病竹发生于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及冬季,气温的突然变化是该病的诱因,发病突然、传播快。病猪高热、流泪、鼻液增多,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呼吸困难。猪流感病毒能在鼻黏膜、扁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肺脏中繁殖,其中肺脏是主要靶器官,现在分离的猪流感病毒有H4N6、H3N2、H1N2与H1N1等毒株,其中H3N2与H1N1的协同流行,加重发病,在死亡病例中还常分离到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单纯的猪流感,应用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再结合抗继发感染的抗菌药治疗,疗效很好。此外由于猪流感和人、禽流感有密切的关系,流感病毒在猪体内发生变异后,可产生感染人、禽、猪的新毒株,因此,对猪流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意义。3.4 猪伪狂犬病 该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Y)引起的,该病毒能损伤猪肺的防御体系,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猪只感染该病毒后呼吸困难、发热,有肺炎病变,并发猪流感时,病变更加严重,若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或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合并感染后,猪只发生死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出现高发后,由于猪伪狂犬病疫苗在母猪群的广泛应用,早期出观的流产和仔猪发热、腹泻、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于生长育肥猪,常出现呼吸道症状。4 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4.1 副猪嗜血杆菌病 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由于国内生产工艺的改变,饲养技术的调整不多,引种频繁及猪场综合防疫制度实施不力,使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该病菌可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感染2周至4月龄的猪,临床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甚至拒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腹膜、心包膜和胸膜等可见浆液性、出血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急性感染后,可出现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等。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常伴发其他细菌与病毒的感染,口服给药或注射抗生素防治可能无效,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但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株之间缺乏交叉保护性,所以使用相同血清型菌株的疫苗对保护本地区猪群,控制该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可能分离到的本地、本场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有计划的使用敏感药物,对控制该病和继发感染都是至关重要的。4.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外界环境因素对该病的发生影响很大,在气温骤变、潮湿、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等多种不良条件下,都可诱发该病,主要经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分泌物通过呼吸道感染。从猪肺、扁桃体、鼻腔分泌物可分离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我国常见的血清型有1、5、7。急性和亚急性病例通常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慢性病例多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接种地方流行的血清型疫苗和敏感药物防治。4.3 猪肺炎支原体病 该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肺炎支原体为黏膜病原,粘附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的纤毛,损害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从而引起免疫抑制。单纯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只是造成轻度肺炎,肺呈肉样变,无痰干咳,呼吸急促等,死亡率较低,应用敏感药物易缓解气喘症状,但从最近几年的发病情况来看,支原体肺炎很少单一发生,特别是和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相互影响共同感染是猪呼吸道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原因。4.4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该病通常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临床上出现化脓性鼻腔分泌物,鼻甲骨萎缩、扭曲等,生长发育缓慢,常协同发生猪呼吸道综合症。从健康猪的肺中也能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虽然健康猪能有效地消除或抑制经鼻内或气管内接种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但应激(如气候、饲养条件剧变等)及一些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或呼吸道组织损伤,易继发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

支原体,圆环病毒,放线杆菌
-----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接种,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