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鸡 > 养鸡问答 > 正文:鸡孵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养鸡发病用药情况诊断治疗预防
    

养鸡发病用药情况:鸡孵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兽医兽药网繁殖系统疾病 更新时间:2016/5/8 执业兽医考试论坛
鸡孵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
一、绪论:  1、孵化的问题,通常可分为三类:孵化场的问题,种蛋处理的问题或者种鸡的问题。如果是由种鸡引起的问题,很可能发生在至少4星期以前:其中包括3个星期的孵化时间和1个星期的存蛋时间。确定问题原因的这种延迟代价是很大的,当问题持续时间较短时,甚至使我们不能确定其原因。为了尽快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经常在孵化的第一周进行照蛋,对检出的白蛋和死胚进行监控,以尽可能缩短这种延迟是必要的。分析孵化中这些零散的信息不能做出权威的结论,虽然如此,为进一步的研究并找出最可能的原因,这仍然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2、对于孵化场来讲,为了生产最优质的雏鸡,并且当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发现,种蛋的处理,以及种鸡场的全体员工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种鸡群完整而准确的记录(包括产蛋率、死亡率、发病率、蛋重、蛋壳质量、孵化率、饲料消耗,以及抗体监测数据)、种蛋从产出到孵化场的全面记录能够为绝大多数孵化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3、下列各要点要说明的是:当孵化率下降并观察到其中某些现象时,提出的可能的原因及适当纠正措施。  二、概要注释: 偏离推荐的孵化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翻蛋频率、通风及种蛋放置的方向(大头向上或小头向上—译者注))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与偏离的严重程度、时间长短以及偏离发生时的胚龄有关。由于营养因素而发生畸形和死亡,其畸形和死亡高峰出现的胚龄通常取决于营养缺乏的程度、持续的时间或者营养缺乏后重又饲以适当日粮的时间长短。所以,营养的消耗率、吸收率及在蛋中沉积的效率,受到某些抑制因子及卵黄形成时间的干扰,这已被证明是造成胚胎畸形和死亡主要因素的一部分。  三、常见问题及解答: 现象:照蛋为白蛋,剖检可见白色的小圆点状胚盘;无血环、未受精。原因:  (1)公鸡尚未达性成熟,公鸡应该比母鸡早两周进行光照刺激; 公鸡的精子形态异常;母鸡的卵泡(胚盘)异常;常发生于过于年轻或过于年老的鸡群; 公鸡太少,导致交配频率不够;公鸡太多,导致公鸡互相争斗和干扰;建议公母比例如下:轻型鸡1:12-15,重型鸡1:10-12; 极端的天气条件; 老龄鸡群。如果是公鸡的原因,公鸡育成期穿鼻签可能有帮助; 鸡群患病。这常可通过粗糙、变形的鸡蛋或薄壳蛋表现出来; 体重超标,尤其肉用种公鸡(>4,800 克, 10.6 磅); 营养缺乏或过剩;过度限饲; 腿脚疾病,尤其重型公鸡; 某些药物:如杀虫剂、化学药品、毒素、霉菌毒素等; 寄生虫,如某些原虫; 饲养密度过大; 交配频率下降或不交配,在上面所列各种情况下常常见到,这可能是受精率下降的直接原因; 光照不充足(光照强度或时间); 人工授精程序不合适(如果采用人工授精的话)。  2、现象:照蛋为白蛋,剖检可见扩大的胚盘;无血环,受精。有的处于“胚前期”。原因: 种蛋存放时间过长。种蛋存放时间应<7天; 种蛋存放条件恶劣:温度过高、过低或频繁变动。种蛋存放的温度应在60 -- 65°F 即15.6 -- 18.3°C;(当存蛋时间达7天以上时, 50--55°F即10—12.8°C贮存的种蛋孵化率会显著高于15.6—18.3°C贮存者----译者注); 熏蒸消毒不当—熏蒸过度或在孵化的12—96小时熏蒸;种蛋喷雾消毒不当或消毒液泡沫布满种蛋; 种蛋处理或转运中由于震动或温度冲击(升温或降温太过迅速)而受损,等等; 蛋壳被糊住—呼吸作用被限制; 孵化早期温度过高; 过于年轻或年老的鸡群; 遗传因素,近亲繁殖,染色体异常或者畸形; 种鸡群患病; 基本器官系统发育失常; 洗蛋液温度过高; 蛋产出前感染(例如:沙门氏菌); 药物,毒素,杀虫剂等等; 集蛋次数过少或集蛋不完全。  3、现象:照蛋为白蛋;剖检可见血环或死于孵化3天以内的小胚胎;看不见黑色的眼睛。原因: 种蛋贮存时间过长或温度不合适; 熏蒸消毒不当—熏蒸过度或在孵化的12—96小时熏蒸; 孵化早期温度过高; 孵化早期温度过低; 种蛋转运中由于震动而受损,等等; 鸡群患病; 老龄鸡群; 胚胎生理发育的意外; 近亲繁殖,染色体异常; 严重的营养缺乏,如生物素, VA,VE,铜,硼,泛酸等; 通常伴随着受精率下降问题; 药物,毒素,杀虫剂等等; 污染; 胚胎处于蛋产出前的发育阶段,也就是内胚层还没有形成或刚刚形成;  4、现象:胚胎死于孵化的第3—6天;卵黄囊循环系统形成,胚胎在左侧,无卵齿。原因: 见3.(1)—3.(14); 通风不足,或蛋壳被糊住,二氧化碳含量>1%; 翻蛋不正确—每小时少于1次或多于6次,或翻蛋角度不合适;(实践证明每小时翻蛋一次或每两小时翻蛋一次,均可取得满意的孵化率,但原文如此----译者注); 维生素缺乏—VE,核黄素,生物素,泛酸,亚油酸等。  5、现象;胚胎死于孵化的第7—17天;每枚胚胎都长出卵齿,趾爪成型,毛囊清晰(8天),羽毛长出(11天)。原因: 孵化的温度、湿度、翻蛋、通风不合适。低湿增加了主动脉弓的畸形(13天);  污染;  营养缺乏—核黄素、生物素、尼亚新(烟酸的商品名----译者注)、泛酸、VB6、VB12、硼、磷、亚油酸等;  致死基因(已经有超过30种被人们发现和报道)。  6、现象:胚胎死于孵化18天以后。原因:  不正确的孵化温度、湿度、翻蛋、通风;  出雏器温度、湿度、通风不正确;  污染,尤其是通过蛋盘污染(曲霉菌等);  熏蒸消毒浓度过大或时间过长;  转蛋落盘过程中种蛋受凉,或转蛋落盘过晚;  蛋壳破裂—入孵前、孵化中或转蛋过程中破裂;  营养缺乏—VA、VD、VE、VK、VB12、硫胺素、核黄素、生物素 、叶酸、泛酸、亚油酸、钙、锰、磷、硒等;  胎位不正,胚胎转向失败;  胚胎生理发育意外,包括转为肺呼吸,胚内循环建立和/或肠管、卵黄囊收缩的失败;这一阶段的这些变化(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化)都是很危险的;  遗传因素—致死基因,染色体畸形;  双黄蛋;  啄壳和出雏期间,孵化器频繁开门;  蛋壳质量太差;  鸡群患病。  四、特殊问题及解答:  1、现象:未啄壳,胚胎完全成型,卵黄囊巨大;有的卵黄未完全吸收进入腹腔;有的残留蛋白。原因:  翻蛋不充分,导致胎膜发育和营养吸收受阻;  孵化期或转蛋后湿度过高;  孵化器温度过低;  出雏器温度过高;  种蛋受凉(例如转蛋时);  营养缺乏;  遗传因素;  胚胎生理发育意外;  鸡群患病;  通风不足;  种蛋存放时间过长。  2、现象:啄壳、胚胎完全成型,死于壳内。原因:  转蛋后湿度过低或温度没有及时降低;  出壳期湿度过低;  出壳期温度过高;  营养缺乏;  鸡群患病;  通风不足;  孵化的前12天翻蛋不充分;  转蛋时受损;  存蛋时间过长。  3、现象:蛋壳部分啄破,胚胎存活或死亡。原因:  (1)出壳期熏蒸消毒过度;  (2)小头向上孵化。  4、现象:出壳过早,雏鸡过小,叫声嘈杂。原因:  种蛋过小;  不同品种的差异;  孵化器的温度过高;  孵化器的湿度过低。  5、出壳过迟。原因:  种蛋过大;  老龄鸡群;  种蛋存放时间太长(存蛋时间每延长1天,孵化期增加40分钟,孵化率下降0.5—1.2%);  孵化器温度过低;  胚胎活力弱;  近亲繁殖;  孵化器湿度过高。  6、现象:发育慢,出雏拖沓。原因:  存蛋时间长的和短的混合孵化(若同时入孵,存蛋时间每延长一天孵化率下降1.2%;如果将存蛋时间较长的蛋提前入孵,以适当延长其孵化期,则孵化率只下降0.5%);  年轻鸡群和老龄鸡群所产的蛋混合孵化;  大蛋和小蛋混合孵化;  种蛋处理不正确;  孵化器或出雏器内有冷热点;  孵化器或出雏器温度过高或过低;  孵化厅通风系不合适;正压过高或负压过低;这样的压力可能改变孵化器或出雏器的通风;  7、各出雏盘出壳雏鸡的数量或质量不均匀。原因:  (1)大蛋和小蛋混合孵化;  (2)年轻鸡群和老龄鸡群所产的蛋混合孵化;  (3)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种蛋混合孵化;  (4)有些种蛋存放时间过长;  (5)孵化器或出雏器通风不够均衡;  (6)一个或更多鸡群患病或应激;  (7)不同鸡群的种蛋保存程序差异。  8、雏鸡发粘,身上粘有蛋白。原因:  孵化温度偏低;  孵化湿度偏高;  翻蛋不合适,导致胎膜发育和营养吸收受阻;  老龄鸡产蛋;  种蛋过大。  9、现象:雏鸡干燥,粘附于蛋壳内;翅膀上粘有碎蛋壳。原因:  种蛋保存、孵化和/或出雏期湿度过低;  翻蛋不正确;  蛋破损或蛋壳质量差。  10、现象:出壳过早,脐部带血。原因:  (1)孵化器和/或出雏器的温度过高。  11、现象:雏鸡过小。原因:  种蛋过小;  蛋保存期和/或孵化期湿度偏低;  孵化的温度偏高;  海拔高度过高。高海拔地区(>1,500米或 4,920英尺)的孵化场必须适应低湿度、二氧化碳和缺氧。大气压<600 mmHg (~1,830 米或 6,004 英尺),降低了胚胎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加了蛋中水分的散失;  蛋壳粗糙、过薄。  12、现象:脐孔愈合不良;羽毛、绒毛干燥、粗糙;原因:  孵化器的温度偏高或变动范围过大;  出雏器的温度偏低;  出雏器湿度过高或出雏结束后未及时降低;  种鸡营养缺乏。  13、脐孔愈合不良;雏鸡潮湿、有异味;身体发粘,体型大而软弱,呈昏睡状。原因:  脐带炎(脐部感染),通过脏的出雏盘、脏蛋、不卫生的机械设备或孵化厅污染;或种蛋消毒不严所致;  孵化器温度偏低;  孵化器或出雏器湿度偏高;  通风不足。  14、现象:雏鸡虚弱;原因:  出雏器温度偏高;  出雏器通风不足;  熏蒸消毒过度;  污染。  15、现象:胎位不正。孵化19天后的正常胎位是:胚胎的长轴与蛋的长轴一致;头位于蛋的大头;头位于右侧翅膀下,喙朝向气室;脚朝向头部。原因:  蛋小头向上或水平放置孵化;  翻蛋次数不够或翻蛋角度不合适;  孵化器温度偏低或偏高;  湿度偏高;  老龄鸡群;  种蛋接近圆形或过大;  营养缺乏,尤其VA和VB12;  种蛋处理或保存不当;  发育迟缓;  孵化18天以内的胚胎其胎位与出雏期不同,但有一种是正常的(例如:头位于两大腿之间);脚位于头部上方的胎位是很难辨认的,但可能也是正常的;喙位于翅膀上方的胎位大概是常见的一种变异类型;有些胎位不正的情况可能是致命的,其它的则不是。  16、现象:畸形。原因:  种蛋保存不当;  种蛋受到震动或大头向下转运;  遗传因素;  营养缺乏,例如:生物素、核黄素、或锰;  翻蛋不充分;  种蛋放置的方向不合适,例如:小头向上;  孵化器的温度偏低或偏高;  鸡群患病;  通风不足,蛋壳过厚或气孔数量少。  17、现象:脚趾弯曲,两腿外撇。原因:  孵化器温度偏高或偏低;  营养缺乏;  出雏盘底部太光滑。  18、现象:绒毛短、呈细丝状。原因:  营养缺乏,尤其核黄素;  霉菌毒素和其它毒素或营养抑制因子,导致营养缺乏;  孵化的第1—14天温度偏高。  19、 现象:雏鸡闭眼,眼中沾有绒毛。原因:  出雏器的温度过高;  出雏器的湿度过低;  绒毛收集器失灵;  雏鸡出壳后在出雏器停留时间过长;  出雏器内通风过度。  20、炸蛋。原因:  产蛋箱脏导致种蛋脏污;  床蛋;  洗蛋不正确;用污染的布擦蛋或用污染的缓冲液洗蛋;  鸡舍的灰尘、空调器或传送带污染等等;  水分在蛋壳凝聚(“出汗”);  水喷、溅湿种蛋,种蛋浸入污染的液体中;  被早先爆炸的蛋、破蛋或漏出的蛋黄、蛋清等污染;  用脏的器械或手照蛋时污染;  孵化蛋车、空气过滤器、加湿系统污染。  21、现象:侏儒胚:生长发育受阻。原因:  种蛋污染;  孵化厅污染,尤其出雏期;  种鸡患病;  遗传因素;  营养缺乏;  甲状腺发育异常。  22、交叉喙,喙扭曲。原因:  (1)遗传因素。  23、现象:无眼或眼睛畸形。原因:  (1)孵化的第1—6天温度偏高;  (2)孵化的第1—6.3天缺氧。  24、现象:脑外露。原因:  (1)孵化的第1—3天温度过高;  (2)孵化的第1—3 天缺氧。  25、现象:出壳雏鸡或啄壳而未出壳的雏鸡跗部红肿。原因:  啄壳出壳期间  维生素缺乏;  蛋壳过厚,常见于1年内的小母鸡(实际上只有初产母鸡才常见这种情形,但原文如此----译者注);  孵化器的湿度偏高和/或温度偏低。  26、现象:气室过小,壳膜未完全啄破,跗关节红肿,雏鸡水肿,残留蛋白,卵黄收缩不良,蛋的失重<10%;原因:  孵化器湿度偏高;  蛋壳过厚,多见于青年母鸡;  孵化器温度偏低。  27、现象:长骨变短,鹦鹉喙,骨骼弯曲;软骨营养失调。原因:  遗传因素,致死基因;  营养缺乏(生物素或锰)。  28、现象:喙短小或缺失,颜面畸形。原因:  孵化的第1—5天温度过高;  遗传因素,致死基因;  发育意外;  营养缺乏(尼亚新)。  29、现象:内脏异位(外露)。原因:  孵化器温度过高;  遗传因素,致死基因。  30、现象:出血。原因:  皮肤红色—孵化器或出雏器温度过高;  尿囊绒毛膜出血—转蛋时粗暴操作;  营养缺乏(VK或VE);  胚胎死于11—15天,胚体小、呈暗红色—通常是蛋盘或其它污染所致。  31、现象:头部及颈后水肿。原因:  (1)营养缺乏—VE或硒。  五、营养缺乏症和毒性反应:  1、VA缺乏:循环系统发育异常;骨骼畸形,尤其头骨和脊柱;大脑、脊髓和神经退化 ;胚胎早期死亡(第2—3天);可使孵化中的雏鸡眼睛发干,眼睑粘连;VA过剩也可使骨骼畸形。  2、VD3缺乏:胚胎晚期死亡(17天后);发育迟缓;骨骼生长受阻;佝偻病。  3、VE缺乏:可导致循环系统问题,出血,发育迟缓,脑软化,眼睛畸形(晶状体浑浊或出血),颈部和脚水肿,胚胎死亡高峰在2--5天,出壳雏软弱。  4、VK缺乏:可导致胚胎和胎膜出血,尤其在出壳或接近出壳时。  5、硫胺缺乏:可致多发性神经炎;死亡高峰从早期到后期直到19天;出雏盘中有许多死雏。  6、核黄素缺乏:发育迟缓;腿短小;循环系统破坏;水肿;棒状绒毛;脚趾卷曲;软骨异常;贫血;肝脏为褐色或深绿色;死亡高峰在3—5天、10—15天、以及21—22天;  7、烟酸缺乏:骨骼肌增生(生长发育变慢);水肿;上喙短小;神经、血管系统畸形。死亡高峰在8—14天;  8、VB6缺乏:胚胎早期发育受阻,死亡高峰在8—14天;  9、泛酸缺乏:皮下出血,水肿,脑积水,羽毛发育不良,腿弯曲,脂肪肝,眼睛白内障,心肌苍白、心脏肥大,死亡高峰 在2—4天和11—15天;  10、生物素缺乏:软骨营养失调、骨骼畸形,长骨变短,鹦鹉喙;并趾(脚趾间有蹼状物);胚体和尿囊绒毛膜出血;胚胎死亡高峰从3—4天直到17天;生物素严重缺乏时,胚胎早期即大量死亡;轻度缺乏时,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  11、叶酸:胫骨弯曲,并趾;头部变平;眼小;内脏外露;鹦鹉喙或其它缺陷;发育迟缓,死亡高峰在17天以后;  12、VB12缺乏:水肿(尤其在眼睛周围);出血;脚趾蜷曲;喙短;腿部肌肉发育不良;侏儒;脂肪肝;甲状腺肿大;心脏肥大,不规则;胎位不正--头在两大腿之间;胚胎死亡高峰在8—14天(小高峰)和16—18天;  13、锰缺乏:软骨营养失调;骨骼畸形,长骨变短;鹦鹉喙;;水肿;绒毛、羽毛异常;死亡高峰在18天以后;雏鸡发育不整齐;  14、锌缺乏:骨骼缺陷,尤其脊柱后段(最常见的缺陷是出现皱褶);眼小;内脏外露;喙和头畸形;水肿;雏鸡软弱,不能站立、采食和饮水;死亡率可能非常高;  15、钙缺乏:缺钙的影响大多通过较差的蛋壳质量间接反映出来;较差的蛋壳质量会增加种蛋失重率、污染率;生长受阻;降低骨骼发育指标;增加死亡率但死亡的阶段趋向于较晚;钙大量过剩也可导致胚胎畸形;  16、镁缺乏:雏鸡震颤、喘气、抽搐;  17、磷缺乏:骨的构成异常;发育迟缓;死亡高峰在14—16天;  18、铜缺乏:血液及循环系统缺陷;发育迟缓;死亡高峰在3天以内;  19、碘缺乏:影响甲状腺活性;缺乏或过剩均可延长孵化期;降低生长率;增加死亡率;甲状腺可能肿大;  20、硒缺乏:缺硒将增加VE的消耗;过高水平的硒是有毒的;缺硒可导致头和颈部水肿;腿弯曲;脑和脊髓坏死;上喙短小;眼睛缺失或眼球突出;胎位不正的比例增加;  21、钼的毒性:蛋中钼的含量超过17 ppm,鸡胚在12天100%死亡;  22、锂的毒性:过量的锂导致高死亡率;眼睛缺陷;大动脉扩张;神经管异常;  23、硼的毒性:蛋中过量的硼(44ppm),导致胚胎在发育早期和13天死亡;畸形的症状与核黄素缺乏相似;颜面部、喙、骨骼及附属器官畸形;  24、蛋白质、氨基酸:缺乏、过剩或不平衡可导致胚胎畸形或死亡;这些畸形包括:上喙和/或下喙短小或异常;脑外突或畸形;内脏外露;翅短小、扭曲;脊柱扭曲;身体短小;眼睛异常;  25、脂肪、脂肪酸:亚油酸缺乏:发育迟缓;75%的胚胎胎位不正—头部在右翅上方;死亡高峰在1—4天、8—14天和21天以后;年轻母鸡产的头几枚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质 从卵黄向胚胎转运减少,这似乎增加了死胚率;  26、其它物质:  四环素:抑制骨骼矿化;侵蚀长骨的软骨部分;骨骼畸形;  磺胺:生长缓慢;长骨变短;;鹦鹉喙;;  青霉素:腿、翅和头水肿、出血;  黄曲霉毒素B1 :发育迟缓(从第12天开始);肝脏小;死亡率高;  氨水(孵化器内):神经管闭合不全;死亡率高。  27、微生物:  传支:胚体矮小;心脏狭小;肺发育迟缓;脾脏扩张;蛋壳薄而粗糙,孵化中失水过多导致雏鸡过小;  新城疫:生长减慢;羊膜囊狭小;胚胎发育的早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畸形;  肉毒梭菌中毒:肌肉萎缩;脂肪堆积;关节异常;上喙短小 ;  葡萄球菌:广泛的组织出血和坏死;  链球菌:损坏关节滑膜;  大肠杆菌:腐败;  曲霉菌:黑色或暗绿色腐败蛋;胚胎红色或发暗,矮小;  鸡白痢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经种蛋垂直传播;胚胎败血症;死胚率高;雏鸡死亡率也高。  六、打蛋监测  1、为了评估种鸡群受精率、孵化率的进展情况,必须打蛋进行监测。这也是确定孵化问题产生原因的权威性诊断工具。有三种打蛋监测方法可以对孵化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它 们是:  (1) 未孵化的新鲜种蛋剖检;  (2) 孵化5—12天后照蛋检出的白蛋和死胚蛋剖检,注意小头向上孵化的种蛋要记录清楚;  (3) 不能出壳的毛蛋剖检。  2、解剖新鲜种蛋通常用来为种鸡群的受精率提供直接的评估数据,并且以此对毛蛋、白蛋和死胚蛋剖检获得的受精率数据进行确认。照蛋检出的蛋中包括未受精的白蛋、早期死胚蛋及破蛋;毛蛋中包含了所有不能出壳的部分。毛蛋、白蛋和死胚蛋的剖检应该每星期或至少三星期进行一次。经常的、定期的对这些打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种鸡群记录的一部分,这些记录常常可以用来对孵化的难题进行诊断、把损失降到最低、并可用于不同的品系、鸡群、鸡场、孵化场及其他变动因素进行比较。  3、为了从打蛋监测中找到正确的原因,样本的选择和样本容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样本中应该包括:每个鸡群在每次采样时都应从孵化器和出雏器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集种蛋。推荐的最小样本容量按下述比例确定:  每5个出雏盘取10枚毛蛋(或白蛋和死胚蛋);  每台孵化器或出雏器选取4个孵化盘或出雏盘,选中所有的毛蛋(或白蛋和死胚蛋);  1000枚入孵蛋中的所有毛蛋(或白蛋和死胚蛋);或与此相当的数量。  4、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的项目:鸡群、品系、鸡场、入孵日期、使用的孵化器、种蛋在孵化器中的位置、入孵蛋的数量、受精蛋的数量、早期死亡的数量(1—7天)、中期死亡的数量(8—14天)、后期死亡的数量(15天以后死亡)、每枚蛋的胚龄、胎位不正的情况(19天以后死亡的)、啄壳的数量、畸形胚的数量、污染(腐败)蛋的数量、破损蛋的数量(转运中或其它原因破损)、特殊蛋的数量(大小、形状、蛋壳质量、清洁状况特殊)、死雏的数量、存活雏的数量。为获得有用的打蛋分析数据,清楚、精确的记录是基本的要求。  5、将采集的样品蛋从孵化盘或出雏盘中取出,放在蛋托上,按鸡群、在孵化器中的位置等标记清楚。首先从外观上检查鸡蛋的特点,是否啄壳、气室的位置等。从蛋的大头、气室上方打开蛋壳,掀去壳膜后观察鸡蛋内部的情况。如果种蛋看起来没有受精,或者胚胎死亡很早,就必须把胚盘定位以最后确定是否受精。如果胚胎相当小,可以把蛋打在碟子中做进一步检查。那些后期胚蛋会看到雏鸡啄壳并进入气室,我们可以用镊子或剪刀把鸡蛋整个打开,注意不要改变胚胎的位置。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
  • 上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