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施维智医案、学术观点
    

伤寒杂病:施维智医案、学术观点


一、补肾健腰汤

    方药组成:熟地9g  秦艽4.5g  白芍4.5g  狗脊9g  当归9g  川续断9g  黄芪9g  淮牛膝9g  党参9g  杜仲9g  木香3g  苁蓉9g  陈皮4.5g  千年健6.5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之功效。用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缓解期及腰椎骨折后期(阳虚型)。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加减:骨折加补骨脂4.5g。

二、补肾健脑汤
    方药组成:丹皮4.5g  蔓荆子4.5g  当归9g  钩藤9g  白蒺9g  黑芝麻9g  枸杞子4.5g  泽泻9g  潼蒺藜9g  生地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壮水涵木,安神和中之功效。用以治疗颅脑损伤后期,头晕头痛,久治不愈,精神萎顿,腰部酸楚,失眠健忘等症。

    应用方法:水煎服。

三、养血健步汤

    方药组成:威灵仙4.5g  白芍4.5g  川续断9g  独活4.5g  陈皮4.5g  川芎4.5g  当归9g  桑寄生9g  鸡血藤9g  怀牛膝4.5g  防风4.5g  细辛3g  秦艽4.5g  党参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益气养血,疏风通络之功效。用以治疗下肢宿伤,劳损,风寒湿痹,肥大性、损伤性关节炎等以虚症为主者。

    应用方法:水煎服。

四、育阴健腰汤

    方药组成:川芎4.5g  怀牛膝9g  生谷芽9g  白芍6g  桑寄生9g  陈皮4.5g  当归9g  制首乌4.5g  千年健4.5g  黄芪9g  甘枸杞子4.5g  秦艽4.5g  党参9g  生地9g  川续断9g  熟谷芽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益气养血,育阴补肾之功效。用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缓解期以及腰椎骨折后期(阴虚型)。

    应用方法:水煎服。

五、地龙舒腰汤

    方药组成:赤芍4.5g  制没药4.5g  木瓜4.5g  秦艽4.5g  制乳香4.5g  川牛膝4.5g  独活4.5g  制川乌4.5g  威灵仙4.5g  防己12g  净麻黄3g  川芎4.5g  地龙6g  当归9g  陈皮4.5g  三七末2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疏风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腰部宿伤,劳损,风湿疼痛较剧,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急性发作期之寒性者。

    应用方法:水煎服。

六、安神化痰汤

    方药组成:生石决明(先煎)15g  天竺黄9g  礞石滚痰丸15g(吞服)  竹茹4.5g  陈胆星2g  白菊花9g  远志4.5g  法半夏4.5g  钩藤9g  石菖蒲9g  川芎4.5g  珍珠母(先煎)30g  当归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平肝熄风,开窍化瘀之功效,用以治疗颅脑损伤,久治不愈,头晕头痛,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失眠健忘等。

    应用方法:水煎服。

七、化瘀通络汤

    方药组成:红花4.5g  枳壳4.5g  川芎4.5g  制没药4.5g  赤芍4.5g  制乳香4.5g  当归9g  威灵仙4.5g  川牛膝9g  地龙6g  防己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疏风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腰部宿伤,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因外伤诱发腰腿痛等症。

    应用方法:水煎服。

八、下肢续骨汤

    方药组成:川芎4.5g  松节6g  加皮9g  红花4.5g  牛膝9g  陈皮9g  川续断6g  赤芍6g  当归9g  鸡血藤9g  桑寄生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和营续骨,舒筋通络之功效。用以治疗下肢扭挫损伤,骨折及脱臼中期。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加减:骨折加骨碎补4.5g,接骨木4.5g。

九、和营通络汤

    方药组成:防风4.5g  陈皮4.5g  生姜2片  威灵仙4.5g  老豕希莶草4.5g  羌活4.5g  松节9g  当归9g  川芎4.5g  桑枝15g  桂枝3g  赤芍4.5g  鸡血藤9g  秦艽4.5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祛风化湿,和营通络之功效。用以治疗上肢宿伤,劳损风寒湿痹,颈椎病肩周炎,肩臂酸痛等以实症为主者。

    应用方法:水煎服。

十、坚骨通络汤

    方药组成:秦艽4.5g  桑枝15g  熟地9g  川芎4.5g  伸筋草15g  松节6g  黄芪9g  白术6g  党参9g  白芍6g  陈皮4.5g  木香3g  当归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益气养血,坚骨舒筋之功效。用以治疗上肢肌筋撕裂、脱臼、骨折后期。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加减:骨折加川续断9g,补骨脂9g。

十一、养血疏风汤

    方药组成:川芎4.5g  威灵仙6.5g  鸡血藤9g  秦艽4.5g  白芍4.5g  当归9g  白术4.5g  黄芪9g  桑枝15g  伸筋草4.5g  防风4.5g  党参9g  熟地9g  松节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益气养血,疏风通络之功效。用以治疗上肢宿伤劳损,风寒湿痹,颈椎病,肩周炎,肩背、臂酸痛等以虚症为主者。

    应用方法:水煎服。

十二、坚骨健步汤

    方药组成:桑寄生9g  黄芪9g  枸杞子4.5g  怀牛膝9g  川芎4.5g  陈皮4.5g  当归9g  川续断9g  党参9g  白芍6g  川杜仲9g  千年健4.5g  熟地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益气养血,坚骨壮筋之功效。用以治疗下肢肌肉撕裂、脱臼及骨折后期。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加减:骨折加补骨脂9g。

十三、疏风健步汤

    方药组成:鸡血藤9g  防风4.5g  独活4.5g  五加皮9g  秦艽4.5g  川芎4.5g  威灵仙9g  川牛膝4.5g  当归9g  松节9g  丝瓜络4.5g  赤芍4.5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疏风化湿,和营通络之功效。用以治疗下肢宿伤劳损,风寒湿痹,肥大性、损伤性关节炎等以实症为主者。

    应用方法:水煎服。

十四、行气化瘀汤

    方药组成:杏仁9g  桔梗4.5g  乳香9g  炒延胡索9g  枳壳4.5g  仁9g  川芎4.5g  川郁金9g  生山楂9g  陈皮4.5g  赤芍6g  当归9g  泽兰叶4.5g  青皮4.5g  老苏木9g  没药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胸肋挫伤,肋骨骨折,初期瘀血内阻,疼痛不舒等症。

    应用方法:水煎服。

十五、上肢化瘀汤

    方药组成:红花4.5g  山楂9g  枳壳4.5g  川芎4.5g  留行子9g  赤芍4.5g  没药4.5g  当归9g  乳香4.5g  桃仁4.5g  苏木9g  络石藤4.5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上肢扭挫伤骨折、脱臼初期,瘀血凝结肿胀、疼痛。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加减:骨折加自然铜9g。

十六、和营理气汤

    方药组成:泽兰6g  苏子4.5g  红花4.5g  陈皮4.5g  川芎4.5g  青皮4.5g  赤芍6g  枳壳4.5g  当归9g  郁金6g  降香5g  桔梗4.5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和营活血,行气宣肺之功效。用以治疗胸肋迸挫伤,肋骨骨折中期,气血不和,肺气不宣,胸痛咳嗽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加减:肋骨骨折,加自然铜9g,骨碎补4.5g。

十七、下肢化瘀汤

    方药组成:山楂9g  赤芍4.5g  木通4.5g  没药4.5g  桃仁9g  乳香4.5g  枳壳4.5g  牛膝9g  当归9g  川芎4.5g  红花4.5g  络石藤4.5g  延胡索9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下肢扭伤、挫伤、骨折、脱臼,瘀凝结,肿胀疼痛等症。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加减:骨折加自然铜9g,地鳖虫4.5g。

十八、顺肺和营汤

    方药组成:全瓜蒌9g  前胡4.5g  玫瑰花2.4g  桔梗3g  旋覆花4.5g  降香片2.4g  杏仁9g  郁金9g  陈皮4.5g  青皮4.5g  川芎4.5g  苏子4.5g  当归6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顺肺化痰,和营理气之功效。用以治疗胸部宿伤,胸肋闷痛,咳逆嗽痰等症。

    应用方法:水煎服。

十九、上肢续骨汤

    方药组成:陈皮4.5g  当归9g  鸡血藤9g  川芎4.5g  川续断9g  枳壳4.5g  桑枝15g  松节9g  赤芍6g  伸筋草4.5g  红花4.5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和营续骨,舒筋通络之功效。用以治疗上肢扭伤,骨折及脱臼中期。

    应用方法:水煎服。

    加减:骨折加接骨木9g,骨碎补4.5g。

二十、吊筋膏

    方药组成:甘松100g  生山栀400g  制没药200g  生大黄200g  香白芷100g  樟脑粉100g  生川乌200g  全当归200g  制乳香200g  生草乌200g  留行子200g  散红花100g  山柰100g  血竭100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初期,瘀血凝结,肿胀疼痛。

    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樟脑粉另包;其余药物混合研碎,100目筛筛成细末;先将乳香末、没药末和其他药末和匀,再取药末400g置于磨钵内,将樟脑粉拼入磨至极细,再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30%,高粱酒70%调成原糊状,置瓷缸内,临用时量肿胀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贴患处。或用药末80%,面粉20%和匀,用高粱酒调敷患处。

二十一、伤筋药水

    方药组成:全当归120g  地鳖虫60g  伸筋草60g  生山栀60g  散红花120g  香白芷60g  桂枝60g  樟脑粉30g  生草乌120g  留行子120g  桑枝120g  细辛60g  山柰60g  羌活120g  生川乌120g  大川芎60g  生南星60g  透骨草60g  川续断120g  鸡血藤120g  络石藤60g  甘松60g  60度烧酒30L、米醋7.5L。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新旧软组织损伤,适用于骨折后期。

    应用方法:上药用60度烧酒30L、米醋7.5L浸泡1个月,滤渣装瓶,每瓶30ml备用。熏洗后将药水置手心内擦患处,每次10-15分钟。

二十二、截血膏

    方药组成:片姜黄100g  天花粉300g  京赤芍100g  干生地200g  香白芷100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凉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初期气血离经,进行性肿胀等症。

    应用方法:上药共研,100目筛筛成细末,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30%、高粱酒70%调成厚糊状,置瓷缸内,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敷患处。

二十三、接骨膏

    方药组成:甘松100g  香白芷50g  山柰2100g  上肉桂130g  西月石150g 自然铜300g  生大黄100g  生川乌150g  散红花150g  生草乌150g  制乳香150g  顶血竭300g  制没药150g  全当归100g  生山栀200g  樟脑粉50g  广木香140g  生香附50g  母丁香100g  牙皂50g  檀香150g  飞朱砂300g  公丁香150g  麝香30g  飞雄黄150g  冰片60g  骨碎补150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接骨续筋之功效。用于治疗骨折后期。

    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用120目筛筛成细末;朱砂、雄黄另研水飞;西月石、冰片另研,磨至极细末;自然铜醋煨,另研水飞;其余药物混合研碎,100目筛筛成细末;将飞雄黄、飞朱砂、西月石末、冰片末、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其余药末和匀,再取药末200g置磨钵内,将樟脑粉和麝香掺入,磨至极细末,再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将摊好万应膏烘热,置药末2-3g(量膏药大小增减)予膏药中心,贴痛处。

二十四、祛伤续骨膏

    方药组成:广木香50g  血竭40g  全当归50g  川续断50g  刘寄奴50g  生大黄50  落得打50g  老苏木50g  大川芎50g  地鳖虫50g  土狗50g  毛姜50g  羌活50g  独活50g  制没药50g  生枳实50g  制乳香50g  威灵仙50g 自然铜50g  无名异50g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伸筋续骨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中期。

    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自然铜醋煅研末,80目筛筛成细末,然后磨钵内水磨至极细晒干,再磨成细末;将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70%、高粱酒30%调成厚糊状,瓷缸收藏。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盖杭白纸一层敷于患处。

二十三、接骨膏

    方药组成:甘松100克  香白芷50克  山奈2100克  上肉桂130克  西月石150克 自然铜300克  生大黄100克  生川乌150克  散红花150克  生草乌150克  制乳香150克  顶血竭300克  制没药150克  全当归100克  生山栀200克  樟脑粉50克  广木香140克  生香附50克  母丁香100克  牙皂50克  檀香150克  飞朱砂300克  公丁香150克  麝香30克  飞雄黄150克  冰片60克  骨碎补150克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接骨续筋之功效。用于治疗骨折后期。

    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用120目筛筛成细末;朱砂、雄黄另研水飞;西月石、冰片另研,磨至极细末;自然铜醋煨,另研水飞;其余药物混合研碎,100目筛筛成细末;将飞雄黄、飞朱砂、西月石末、冰片末、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其余药末和匀,再取药末200克置磨钵内,将樟脑粉和麝香掺入,磨至极细末,再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将摊好万应膏烘热,置药末2-3克(量膏药大小增减)予膏药中心,贴痛处。

二十四、祛伤续骨膏

    方药组成:广木香50克  血竭40克  全当归50克  川续断50克  刘寄奴50克  生大黄50  落得打50克  老苏木50克  大川芎50克  地鳖虫50克  土狗50克  毛姜50克  羌活50克  独活50克  制没药50克  生枳实50克  制乳香50克  威灵仙50克 自然铜50克  无名异50克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伸筋续骨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中期。

    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自然铜醋煅研末,80目筛筛成细末,然后磨钵内水磨至极细晒干,再磨成细末;将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70%、高粱酒30%调成厚糊状,瓷缸收藏。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盖杭白纸一层敷于患处。




腰腿痛治疗经验

    一、明辨病因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云:“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痛。”施氏认为本病的发生起因于劳伤,导致肾气虚损,外邪乘虚袭入,有风、寒、湿、瘀、痰之邪,然风寒之邪首当其冲,积于肾经与真气相争,正不胜邪,阻塞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发为风寒痹症。本病近似于现代医学的关节炎,由于炎性改变,刺激腰背部的感觉神经末梢,也可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和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是相一致的。因此,施氏认为风寒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风寒为标属实,肾虚为本属虚,是为正虚邪实证,因而对本病的治疗,辨明虚实,“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是极其重要的。

    二、重在诊断

    施氏认为腰腿痛患者多数有外伤史,或慢性腰痛史,腰部疼痛伴下肢酸肿麻木或仅为臀腿部酸胀麻木疼痛,劳累后加重,天气变化时加剧,晨间起床时尤甚,稍稍活动后缓解,劳累则重,如伴下肢放射痛,弯腰活动受限,应考虑腰椎间盘突出,反之,腰部背伸受限,伴间歇性跛行,主观症状多于客观征象应考虑腰椎管狭窄症。大多数病人腰椎部有压痛,有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腰椎侧弯后突改变。必要时行CT、MRI检查,明确诊断,有利治疗。

    三、分型辨治

    施氏将本病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前者应区别是风胜,还是寒胜,后者应辨明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按虚实而施补泻,主要以内服汤剂治疗。

    寒痹型:腰部剧痛,不能转侧,行走困难,遇寒则剧,得热则缓,脉沉,苔白。拟散寒止痛,活血通络,地龙舒腰汤为主。方用:麻黄3g,当归9g,赤芍4.5g,制川乌4.5g,制乳香没药(各) 4.5g,广地龙6g,防己12g,威灵仙4.5g,川牛膝4.5g,木瓜4.5g,三七粉4g(吞)。

    风痹型:腰痛或腰腿酸痛,酸胀不舒,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弯腰欠利,下肢麻木,行走乏力,脉浮,苔白。拟疏风通络,和营活血,疏风活血汤为主。方用:防风4.5g,独活4.5g,秦艽4.5g,当归9g,赤芍4.5g,川芎4.5g,威灵仙4.5g,五加皮4.5g,川牛膝9g,防己12g,桑寄生9g,川续断9g。

    肾阳虚型:腰腿酸软无力,隐隐作痛,劳累后尤甚,神疲气短,面色无华,小便清利,苔白质淡,脉微无力。此乃劳伤肾,肾气不足,气营二亏,筋脉失养。拟益火之源,补肾健腰汤为主。方用:党参9g,黄芪9g,当归9g,白芍9g,川芎4.5g,杜仲9g,甜苁蓉9g,淮牛膝9g,川续断9g,狗脊9g,秦艽4.5g,千年健4.5g,独活4.5g。

    肾阴虚型: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疲劳尤甚,面色潮红,眼圈微黯,小便黄赤,舌尖红,脉洪而数。虚火上炎,拟育阴壮水,育阴健腰汤为主。方用:党参9g,黄芪9g,生地9g,当归9g,白芍9g,川芎4.5g,枸杞子9g,川续断9g,狗脊9g,淮牛膝9g,杜仲9g,威灵仙4.5g,鸡血藤9g,秦艽4.5g。

    随证加味:下肢麻木:老鹳草9g,威灵仙4.5g,秦艽4.5g;腰痛胀满,连及胸肋:香附4.5g,fo手9g,郁金9g,茴香2.4g;痛有定处,兼有痰饮:半夏4.5g,白芥子4.5g;脾胃困乏:陈皮4.5g,谷芽麦芽各9g,藿香佩兰各9g;肾阳虚衰:鹿角胶9g,仙灵脾9g,补骨脂9g,仙茅9g,苁蓉9g,锁阳9g;肾阴亏损:首乌9g,鳖甲9g,版9g。顽痹,痛如针刺,舌质暗红,脉涩;甲片9g,刘寄奴9g,全蝎4.5g,蜈蚣一条。湿困痹阻:米仁9g,宣木瓜6g,苍术白术各9g。

    外治法:外敷万应膏加宿伤散(处方略)。用法:将万应膏烘热,加宿伤散2g于膏药中心贴于痛处。3-4天更换一次。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卧硬板床休息。

    典型病例

    王××,男,35岁。

    患者于1994年12月10日就诊,腰腿痛伴左下肢麻木一月,加剧2天,腰部剧痛,不能弯腰,俯仰欠利,行走困难,查:直腿抬高左10°,右85°,拉氏征(+),左拇背伸肌力Ⅲ,左足背感觉减退,X片示:腰椎生理弧度消失,L2-L5骨质增生,L5-S1间隙狭。腰部活动受限,L5-S1棘突旁压痛(++)。CT检查示:L4-L5,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硬膜囊。舌苔淡白,脉沉细.症属劳伤于肾,风寒入络,阻滞气血。拟祛风通络,活血散寒,地龙舒腰汤,7剂,外贴万应膏。药后疼痛大减,可以弯腰。再处原方14剂,疼痛基本消失,行走有力,时有酸胀麻木。复用原方14剂,经治1月余痊愈,后改用补肾健腰汤调养,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颅脑损伤后遗症治疗经验

    一、败血所致,治肝为本

    施氏根据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颅脑损伤后遗症属头部内伤范畴,乃败血所致,当从肝而论,治以疏肝柔肝为本。头部内伤,经脉受损,气血离经,离经之血即为败血。依东垣先生所言,败血必归于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败血归肝,由肝入胃,表现为肝阳上扰,胃失和降,而见头晕目眩,呕吐恶心等症。故尤在泾曰:“大抵眩晕多从肝出”。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肝藏血,肾主精,精血同源,情同母子。因此败血归肝,既可木贼侮土,也可子病及母。肝火亢盛,消灼肾水,水不涵木,风阳上煽。所以无论是肝气犯胃,还是肝肾同病,其源仍在于木失条达,气机不畅。施氏处方,多以柴胡为引药之君,佐以当归、川芎诸药调和气血而各有所归。

    二、血瘀风痰,证因所在

    施氏提出:从病因病机分析,颅脑损伤后遗症的辨证重点可归纳为血、瘀、风、痰四字。人有气血而生,病有气滞血瘀,瘀血乃病理之产物,但其作为病邪又可继续损害机体的健康,瘀血流注则为肿为痛,脉络闭阻则气血凝滞,脑失所养。败血归肝则阴血不足,风阳妄动。木气横逆则中土不健,痰湿内生。风痰相搏则扰乱神明,清空失宁。脑为元神之府,清净之地,岂可任血瘀风痰作崇。故《黄帝内经》提出:“人有所堕,恶血留内,当先饮利药。”《普济方》更明确指出:“从高堕下,当导瘀血……若损伤恶血不散,宜除去恶瘀,使所血流通。”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当首拟行气活血,祛瘀生新的,然后平肝潜阳,豁痰开窍治之。诚如古人所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痰先调气,气顺痰自化。施氏以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温胆汤加减随症应用,屡收奇效。

    三、分清别浊、辛开苦降

    古人曰:头为诸阳之会,巅顶之疾,惟风可到。对此施氏认为:颅脑损伤后遗症无论是肝强脾弱,胃气上逆,还是肝阳上亢,肾阴虚亏,皆属病邪上犯巅顶,上盛下虚之证。当以辛散之,以苦降之,分别清浊,调节升降。血瘀风痰为浊,气血津液为清。通过分别清浊,调节升和将瘀血风痰等病理产物清泄于外,气血津液人身之精微留存于内,上逆之肝阳胃气归摄还原,潜伏之肾精脾气上输于脑。所谓阴平阳秘,升降有常,即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最佳状态。施氏提出:脑虽为诸阳之会,但赖阴血所养,调阴阳、和气血才是选方用药取胜之道。切不可偏盛偏衰,影响阴阳、气血、脏腑的平衡和协调。根据这一思想,在临诊中以清浊为界,升降为枢,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虚泻实。如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疏肝和胃;藿香配胆星寒热并用,豁痰开窍;陈皮配熟地补虚泻实,健脾益肾。辛以散阳,苦以坚阴,清阳宜升,浊阴当降,阴阳调和,脑有所养,神明可安。

    四、内外兼施,殊途同归

    祖国医学认为:外在的皮肉筋骨与内在的脏腑气血互为表里,彼此影响。在伤损之症中,肢损体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在外瘀血流注停滞于肌肤腠理之间,为肿为痛。在内瘀血不除,气血难以上达,神明失于安宁,五脏六腑皆受其累。施氏强调治伤需内外兼顾,不仅要善于治内,而且要重视治外。他首创应用膏药外敷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的先例。经曰:“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颅脑损伤不论其新伤宿疾,凡损伤局部有压痛点者,皆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吊伤膏外敷,运药于患处,除瘀为尽。清·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然外治之药能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疗效更为速捷有效。经外敷膏药后头部压痛减轻或消失时,患者病症多趋于缓解或痊愈。内外治法各有千秋,理应取长补短,内外同治可谓相得益彰。

    案例:周××,女,48岁,工人。患者6月前被人头部砍伤20余刀,当即昏迷4天,醒后留有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纳食呆滞,恶心呕吐等症,经治不愈。1978年10月请施氏会诊。检查:脉弦滑,苔白腻,头部偏右处有明显压痛。证系败血归肝,肝风上扰,木贼侮土,胃失和降,痰湿内生,扰乱神明。治宜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熄风化痰。处方:北柴胡4.5g,北细辛3g,全当归9g,大川芎9g,香白芷4.5g,嫩钩藤9g,白菊花9g,明天麻1.5g(研吞),法半夏4.5g,广藿香9g,蔓荆子9g,远志肉4.5g,白蒺藜4.5g,紫贝齿12g,石决明15g。

    前方加减连服月余,头晕头痛减轻,局部压痛有减。但心悸不宁,夜寝欠安,嗳气频繁。瘀血渐化,肝阳未平,木乘土位。再拟平肝熄风,活血安神,佐以降逆。原方去石决明、香白芷、广藿香、明天麻,加fo手片9g,灵磁石30g,柏子仁4.5g,朱茯神9g,代赭石9g,旋覆花9g(包)。

    服上方加减20余剂后,头痛泛恶之平,心悸夜寝亦安,头部压痛消失。余有体倦健忘之症。瘀血已化,心营不足,肾水虚亏,木失涵养。再拟滋水涵木,养血安神佐拟熄风。处方;大生地9g,枸杞子9g,白菊花9g,明天麻1.5g(研吞),全当归9g,大川芎4.5g,朱茯神9g,夜交藤9g,远志4.5g,法半夏4.5g,fo手片9g,桑椹子9g,广陈皮4.5g。

    患者经施氏诊治四月后恢复半天工作,唯有气候变化时常感头晕,续拟前方加减调理至81年初恢复工作,痊愈停药。

    附:施氏在诊治过程中以吊伤膏敷于头部压痛点处,并嘱患者用薄荷3g,煎汤代茶,送服十宝丹3g(吞)。

    十宝丹:冰片、雄黄、血竭、麝香、当归、制香附、制没药、硇砂、炒儿茶、红花(研细末和匀)。

    吊伤膏:生川乌草乌、生大黄、甘松、红花、白芷、当归、生山栀、山奈、留行子、樟脑、花粉、姜黄、赤芍、制香附、制没药、血竭(研细末用蜜糖和酒调成糊状)。






  • [url=" style=]赞[/url]
  • [url=" class=]
    [/url]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