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肛周毛囊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肛周毛囊炎

  
疾病名称(英文) anal folliculitis
拚音 GANGZHOUMAONANGYAN
别名 中医:肿,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肛肠科疾病,皮肤其他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毛囊炎为毛囊部发生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常见的有:①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杆菌)。②霉菌感染(如黄癣菌、念珠菌属等)。③螺旋体(如梅毒)。④寄生虫(如疥疮虱病)。⑤物理性因素(如摩擦、搔抓)等。此外,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糖尿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则容易发生本病。
中医病因
季节 临床以夏季发病率高。
地区
人群 多见于青壮年,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因热毒不泄、下郁肛周表皮,或局部受湿热侵袭,致湿热邪毒结滞于肛周表皮所致;或邪郁日久,热滞经络,气血瘀阻,表皮失养所致。
病理 急性化脓性组织表现出毛囊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反应。慢性毛囊炎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皮脂腺可被破坏,但同一毛囊内的毛发可以完好无损。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当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疗程长短来辨析,新病多邪正俱盛,热毒郁滞,脓疱迅起溃后即愈。久病多邪气滞留,气血瘀阻于局部,常迁延不愈。1.热毒蕴结:证候:肛周表皮毛囊口出现如粟粒样大小的红色小丘疹,迅即形成小脓疱,脓疱中间有毛发穿过,周围有红晕,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期病证,以毛囊口红疹点并迅速成为脓疱,脓疱中间有毛发穿过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热毒蕴结于表皮,经络受阻,气血与邪毒交结,腐而成脓。2.热郁血滞:证候:肛周表皮毛囊口反复出现散在多发性如粟粒样红色小丘疹,疗程长,局部皮肤暗红或暗褐色,皮肤变厚,可兼见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数等。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慢性非化脓性肛周毛囊炎,以肛周表皮毛囊口反复出现红色如粟粒样丘疹,皮肤呈暗红或暗褐色,皮肤变厚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热毒蕴结肛周表皮,久留不除,致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郁滞于局部,故见疗程长,反复发作,局部暗红或暗褐色乃表皮气血营运不畅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1.急性化脓性毛囊炎:肛周表皮出现刺痒疼痛,状如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迅即变成薄壁小脓疱,不相融合,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明显红晕。实验室检查:取脓液涂片和革兰氏染色检查可查获病原体而确诊。2.慢性非化脓性毛囊炎:肛周表皮反复出现如粟粒样大小的红色炎性小丘疹,散在或密集分布,皮损区色素沉着呈暗红色或暗褐色,表皮变厚。实验室检查:需做细菌培养以查明病原体。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卫生条件差以及肛周瘙痒性疾病常常成为其诱因。若患者抵抗力差,可发展为深部感染。炎症波及毛囊周围而形成疖、等。
病史 肛周不洁史、肛周瘙痒性病史以及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临床表现为刺痒、疼痛轻微,少有全身症状。
(二)体征:
1.急性化脓性毛囊炎:小丘疹周围有明显红晕,后迅速变为小脓疱,如粟粒大小,不相融合,疱壁薄,破后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数日后干燥结痂而愈。
2.慢性非化脓性毛囊炎:毛囊部红色小丘疹周围有明显红晕,无化脓性变化,因长期反复发作,肛周病灶区皮色加深呈暗红色或暗褐色,皮肤变厚。
(三)分型:
1.急性化脓性毛囊炎:病程短,数日后即出现小脓疱,溃后短期内痊愈。
2.慢性非化脓性毛囊炎:病程长,毛囊部小丘疹直至消退无化脓性变化,常反复发作,经年不愈。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脓液的直接涂片和革兰氏染色可对致病微生物作出鉴别,有些慢性顽固性的病例中需做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肛周部痈:虽见毛囊口如粟粒样的脓栓与本病相似,但红肿硬痛面积很大,直径可达10cm或更大,患者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不适等。2.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初起即出现豌豆大小的坚实结节,色红,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最后可因脓肿穿破连通形成穿凿性潜行瘘道。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若本病少量单发,一般病程短,数日后即愈合不留瘢痕。若反复多发,常性质顽固,经久不愈或继发新的感染。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若肛周病变广泛且重者,可酌情选用敏感抗菌素内服,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二、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以消炎杀菌为基本原则,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1.局部外涂红霉素新霉素软膏。2.局部外涂2.5%碘酊或1%鱼石脂软膏。3.物理疗法:对于慢性非化脓性毛囊炎可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治疗。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当分新病久病。新病多属热毒蕴结,治当清热解毒;久病多瘀,治当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一、辩证选方:1.热毒蕴结:治则: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12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2克,蒲公英10克。水煎服,日1剂。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若局部红肿甚者,加败草、鱼腥草等。2.热郁血滞:治则:清热活血通络。方药:经验方:当归12克,生地12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败酱草15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大黄12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日1剂。若兼气血亏虚者,可加生黄芪以益气托毒;若肛周潮湿者,可加黄柏以清热燥湿。二、专方验法:1.外涂药:化毒散1.5克,如意金黄散30克,百部酒100毫升,混匀外涂,每日3-5次。2.外敷药:鲜蒲公英,野菊花败酱草,田边菊等选取1-2味,捣烂外敷。
中药 1.金黄膏:外涂患处,能清热解毒消肿。2.四黄膏:外涂患处,能清热解毒,消散肿毒。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思路与方案:
临床对肛周毛囊炎尤其是对肛周慢性非化脓性毛囊炎的治疗,局部单纯使用中药和西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临床上若将中药与西药混合制成外用药剂,这样即可以发挥出对局部病灶同时实施中药与西药治疗的作用,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目前临床出现不少中西药混合外用药剂,对临床表皮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护理 保持清洁卫生,禁饮酒,禁辛辣刺激性食品。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明代张景岳《类经·疾病类五》注:"痤:小疖也;疿:暑疹也。"此即为表皮化脓性炎症的最早记载,当时即认识到表皮潮湿不洁为本病的诱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