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卫生部直属 | 浙江 | 河南 | 广东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山西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 湖北 | 广西
贵州 | 云南 | 四川 | 陕西 | 重庆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新疆兵团 | 辽宁 | 吉林 | 海南 | 西藏 | 黑龙江 |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甘肃卫生人才网 > 兰州 > 正文:兰州医药卫生人才网:兰州市关于2011年社区卫生工作年度绩效考核复核情况的通报
    

兰州市关于2011年社区卫生工作年度绩效考核复核情况的通报

来源:兰州市卫生局 更新:2013-7-11 中国卫生人才网
兰州医药卫生人才网:兰州市有关2011年社区卫生工作年度绩效考评复核情况的通报:兰卫社发〔2012〕94号各县、区卫生局:根据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第三章,第九条,(二)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区(市、县)考核结果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复核或组织统一考核。”的规定和《兰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我局于2011年12月22日至2012年1月6日,抽调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分业务骨干、专家组成考核组,本着客

兰卫社发〔2012〕94号

各县、区卫生局:

根据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第三章,第九条,(二)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区(市、县)考核结果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复核或组织统一考核。”的规定和《兰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我局于2011年12月22日至2012年1月6日,抽调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分业务骨干、专家组成考核组,本着客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2011年度全市各县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了复核。复核方法是,从县区卫生局绩效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分分值最高、最低各抽取1家机构进行复核(城区四区根据机构数按比例抽取),复核结果误差率小于等于5%为优秀、小于等于10%为合格、小于等于15%为基本合格、大于15%为不合格。具体方法是,查阅资料、电话随访、现场测评打分、现场反馈考核结果等方式,共对全市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复核。主要复核内容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及满意度等5大类46项,现将绩效考核复核情况通报如下:

2011年三县五区卫生局年度绩效考核有两种形式。榆中县、 红古、 安宁区卫生局采用百分制考核,城关区、西固区、七里河区、永登县、皋兰县卫生局采用千分制考核。西固区卫生局绩效考核结果复核误差小于等于5%为优秀;安宁区卫生局的分数控制在10%以内为合格;城关区卫生局基本控制在15%内为基本合格;其他县区卫生局虽然能按照考核标准绩效考核,但存在着考核标准掌握尺度过宽,考核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考核中还存在着打人情分等问题。分数基本误差在40%左右为不合格;七里河区卫生局在这次复核中,没有按照《通知》要求考核打分,虽采用量化考核,但与市级绩效标准不符,致使复核工作无法进行。

一、机构管理

一是考核的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机构规划布局、科室设置和服务流程要求,环境整洁、舒适;卫生技术人员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资质条件;实行了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了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工作人员薪酬与开展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挂钩;财务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账目条理清晰,资金使用合理;药品管理规范有序,规章制度较健全;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全科医师团队基本能够覆盖中心、站所辖社区。二是西固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类42项成本核算、打包服务,量化考核。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各县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积极提高居民建档率,居民健康档案收集与整理书写上进一步规范,档案质量、电子档案管理比去年也有明显提高。考核的23所机构辖区总人口数27.46万人,建档数为237611人,建档率为82%,72%机构重点人群健档率达到80%以上,70%以上机构重点人群档案更新率达到90%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81.19%。

(二)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考核的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制定了社区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紧密围绕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重点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市、区健教所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印刷下发了健康教育进万家系列读物手册等多种资料,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健教资料汇编装订成册以便更好的保存和交流,城关区靖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健康快讯、微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七里河区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重健康讲座前后知晓率对照与统计,七里河区墩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教处方采用实名制、针对性较强。西固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放《健康素养66条》、同时针对个体不同发放保健手册读物,各机构制定的健康教育处方均在15种以上,最多达到35余种。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无偿献血、戒烟、远离毒品、卫生法规以及甲流感防控、艾滋病预防等宣传教育,接受教育人次大约10万余人。西固区四季青街道合水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首先推行《社区居民健康手册》和 “健康流动课堂”普及疾病病因及形成原因和疾病造成危害。

(三)预防接种工作。所考核的机构预防接种应建卡10021张,实建卡10021张,建卡率为100%,建证率为100%。“五苗”合格接种数9821、接种率为98%,加强免疫接种数9520、接种率为95%,扩大免疫规划各相关疫苗接种数9520、接种率为95%。各县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专用冷链冷藏设备,覆盖率100%。一类疫苗管理规范,及时上报疫苗使用情况和用苗计划,及时清理过期疫苗,每天及时查看并登记冰箱温度2次,及时登记疫苗出入库和报废、破损情况,每月清理库存1次,每个接种日登记1次疫苗使用记录,从进货渠道、疫苗储存、运输及使用各个过程中均保证疫苗效价的稳定。

(四)儿童保健服务情况。考核的23所机构社区6岁以下儿童建册(卡)利用率为84.53%;系统管理率为82.19%。系统管理按4:2:2程序对0至6岁儿童进行保健服务。从整体工作来看中心好于站,五区好于三县,期中城关、七里河、西固相对比较好。一是新生儿家访率指标大部完成(除个别站),儿童保健管理率指标基本完成,儿童系统管理率指标城关、七里河、西固基本完成;二是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加大督查、指导、培训力度,规范统一了有关表、卡、册,支持保证了儿保工作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营;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保室、基本诊疗、保健设备不断完善;四是各机构重视儿保人员配备,为不断提高儿保服务能力提供保障;五是当年出生数、死亡数、0-2岁基数登记与统计较往年明显完整准确,0-2岁婴幼儿服务对象做到心中有数。 

(五)孕产妇保健情况及计生指导工作。考核的23所机构保健手册建册率为86.67%,产后家庭访视率为85.69%。主要开展为指导孕期妇女进行5次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提供3次产后家庭访视和产后保健。产后访视工作较上年规范。西固区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较规范,能够按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思路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对辖区内孕产妇及时掌握孕情,提高早孕建卡率。

从整体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管理开展较好,能免费提供发放避孕药具,建立了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册,有计生宣传栏,有的机构开展了对更年期妇女生理及心理卫生的咨询指导。

(六)老年人保健工作。考核的机构65岁以上老人数量约为3.63万人,2011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体检1.59万人,体检率为44%,较去年下降13%。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与普瑞医院双向签订进行了眼科等免费检查;一年1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实行专案管理,其中38%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在80%以上、体检表完整率在90%以上,对已建档的老年人实行了动态管理,采取上门家庭访视或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指导。城关区靖远路街道金城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老年人建档最好,西固区先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健康管理比较好,七里河敦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区西路街道水挂庄社区卫生服务站、红古区窑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登县南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皋兰石洞镇及榆中城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工作今年较去年上了一个大台阶。

(七)慢性病管理情况。考核23所社区卫生机构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8161名,健康管理率为22%,离示范社区标准30%差8个点;高血压规范管理6635名,规范化管理率为81%,较去年上升4个点;得到有效控制4464名,血压控制率为54.7%,较去年下降10个点。已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3755名,健康管理率为18%,离示范社区标准30%差12个点;进行糖尿病规范管理2966名,规范化管理率为79%,较去年上升2个点;得到有效控制2013名,血糖控制率为53.6%,较去年下降1个点。大多数机构能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管理规范要求,实行分级分层管理,按时询问病情、监测血压、观察指导用药和饮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大多数机构能组织动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进行1次眼底、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并将随访检查结果和治疗干预措施记录到随访表。95%以上机构能半年和全年汇总统计、评价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和控制情况,其中能科学评价分析的有10所社区机构,达到了40%以上。23%以上的机构能够根据健康档案所筛查出的慢阻肺、脑卒中、冠心病及肿瘤等重点慢病,定期进行健康指导和家庭访视。城关区在量大任务重的情况下,效果比较好,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进一步完善、做好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中医示范区优势,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中医防治培训与患者管理工作;七里河区慢病工作起步早,国家项目支持多,标准掌握好,尤其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血压、糖尿病分级分层动态管理方面较新颖;西固区各机构慢病工作发展比较平衡,四季青街道合水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慢病“健康小屋”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安宁区西路街道水挂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红古区窑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比较健全,各项资料比较完善;永登县南街、皋兰县石洞镇及榆中县城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工作进步快。

(八)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工作。考核的23所社区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有新的提高。全市23所社区卫生机构已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280名,健康管理率为12%,离示范社区标准30%差18个点;进行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244名,规范化管理率为87%,高于示范标准7个点;重性精神病患者稳定数269名,稳定率为96%,高于示范标准46个点。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各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管理工作整体运行良好,大部分机构资料收集齐全,能按要求填写并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能够按年度归类存档;疫情管理班子、制度、工作计划健全,网络直报畅通,操作技术熟练;定期自查,及时报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极参与配合疾控部门开展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和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监测、疫情调查和传染病漏报调查等工作。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七里河区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固区先锋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季青街道合水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安宁区西路街道水挂庄社区卫生服务站、红古区窑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料收集齐全,管理规范,填写整齐。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比去年有所加大,并有详细记录和图片记载。

在协助上级专业机构开展了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对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登记并及时转诊治疗,其报告率为100%、转诊率为100%、转诊到位率在90%以上,83%以上机构在开展结核病的随访、追踪、管理工作上方法得当,追踪到位率在8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质量考核情况:本次共调查23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1年1-11月内、儿、急诊等科室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薄,所查就诊人次0.96万余人次,结合传染病网络专报系统,共查出甲类传染病0种,乙类传染病7种,丙类传染病5种,非法定传染病1种(水痘),共计441例,无传染病漏报,报告率为100%,及时报告数437例,及时率为99%,登记完整数441例,登记完整率为100% 。

三、基本医疗服务

考核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合理用药、医疗费用、康复服务等方面,均能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病历书写和处方书写基本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和病案管理符合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具备职业资质,各种培训、学习记录比较完整。社区医护人员能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医疗垃圾处理较规范。各机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占总药物85%以上,处方书写规范,能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抗生素用量明显减少,能按要求开展药品零差率、低差率销售。无重大院内感染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各机构通过“八减免”措施,将门诊次均费用控制在15—45元,次均门诊费用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8.3%和19.5%。诊疗费用与去年比较明显下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率不断提高,门诊人次较2010年上升了约20%。社区发病率不断降低,居民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四、中医药服务 

通过对全市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进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医馆,制定了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人员和设备配置也将逐步完善。 各机构认真落实《兰州市中医适宜技术手册》,开展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功能锻炼等九种中医适宜技术,25种常见病防治,中医药处方量占总处方量达35%以上,门诊中医治疗率达到70%,针对残疾人、慢性病人,开展中医康复理疗与训练指导,为社区居民建立中医健康档案,运用中医保健方案,开展了富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讲座。引导群众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生殖健康服务、妇儿保健和老年保健服务等。

五、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区县230多名社区居民的调查,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分值(百分制)均在95.8分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服务态度、中心(站)距离自家的距离、诊区环境设施等满意度较高。其中西固区陈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最高,被调查的居民打出了99.7分,七里河区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关区靖远路街道金城关社区卫生服务站则分列第二和第三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辖区居民医患关系良好,知晓率,满意度也不断提高。从而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复核情况来看,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和中医药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但也发现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值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是“三缺”:一是机构缺编。政府办机构由于没有核定编制,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人渠道不畅。需要的人员进不来,聘用人员更换频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不稳定,难以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二是建设缺钱。建房成本较高,自主用房和租借用房各占50%,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成本高,建房难度大与投入少、建设慢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发展缺人。在调查中居民最迫切的希望是尽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而现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学历、职称较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全科医师、社区护士持证的少,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二)配套经费安排使用存在问题。主要是“四不”:一是个别区县配套经费落实不到位。二是配套经费下拨不及时。在补助标准低、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少数区县还有部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没有及时下拨或临时挪为他用;三是配套经费使用不规范。部分区县没有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列入专项经费管理,财务帐款不一,没有进行专门下达,还把经费用于其他支出、购买设备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外的项目。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问题

1.健康档案质量低,档案更新不及时。个别社区机构健康档案和电子档案质量不高,主要是档案资料填写不全、内容空洞,对已建成的档案跟踪管理不到位,档案更新不及时,有的甚至直接将档案信息日期篡改,少数机构存在重复录入和空档案,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全市28%机构重点人群健档率在80%以下,35%机构重点人群健康档案更新率在80%以下。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平台联网和信息数据录入工作滞后,直接影响慢病管理和社区卫生诊断报告的质量,不能完整的反映辖区居民健康状况。 

2.健康教育方面。一是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总结内容较空洞或不具体,使得健教活动的目地性不强或流于形式,不能充分说明主题及反映工作效果;二是未按标准设置健教宣传专栏或更新内容,不符合健教多种形式宣传的要求;三是发放的各种健教印刷材料、播放的健教音像资料种类、次数和时间记录的不规范;四是健教讲座内容缺乏科普性或针对居民不良健康理念及行为。形式单一、互动较少。五是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评价不规范。主观意断,尤其知晓率、覆盖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关注不够,对健教效果心中无数;六是健教工作资料的收集、记录、归类、管理不规范,仅以完成宣传而宣传或完成讲座而讲座,不能图文并貌的全面有效反应工作成绩及现状。

3.扩大免疫服务工作不完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之后,部分机构扩大疫苗接种率低,仍存在冷链设施简陋、供苗不足等问题,尚须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管理仍然是难点,暂住儿童流动性大,致使城郊结合部及房屋拆迁地的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困难重重。

4.传染病及应急管理仍存在漏洞。一是个别机构对传染病及应急报告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无总结,资料收集零乱;二是个别机构社区医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门诊日志病名诊断不规范,如“腹泻、结核、肝炎、痢疾等”。三是个别机构未开展传染病及应急报告自查工作。还有传染病迟报、误报等问题,个别机构还出现全年无传染病报告案例。没有严格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时限及时进行网络录卡,个别机构专报网络系统还没有开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培训及疫情分析工作不到位,与疾控部门缺少配合。

5.慢病管理需进一步规范。部分机构还存在着慢病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对体检中发现血压、血糖偏高患者未进行后续追踪和进一步确诊,对诊断明确的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不够,没有定期随访和指导用药;有的在对慢病患者进行随访后,未及时记录随访情况或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缺乏慢病工作专业知识,大部分县区存在慢病工作人员数量、专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问题,急需加强和调整。个别机构没有开展慢病管理工作或无服务人群现象;多数机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低、控制率低。

6.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率低。个别机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率为12%,离示范社区30%的标准相差较大,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稳定率等各项指标方面较低。由于社区随访医生精神卫生专业知识缺乏,常常会遇到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服务和对自身构成危险等问题。个别机构重性精神疾病随访少或未开展。

7.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率低,体检人数少。近62%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在80%以下,一年1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少。大部分机构的老年人体检率低,体检表格登记不全也不规范,体检的化验单、B超单没有粘贴到体检表上,体检结果反馈不到位,不利于慢病随访,没有达到免费体检的预期效果和目的。

8.儿童保健方面。一是工作中仍存在“重医疗轻儿童保健”的问题,服务模式未完全转变,缺乏主动走进社区服务意识;二是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差异较大,未严格按服务内容、流程、要求进行,儿童保健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运作。服务对象的掌握欠准确,尤其3-6岁散居和集居儿童基数登记统计不清,造成服务率不准或下降;访视服务内容不规范,记录不规范,使新生儿期不能得到良好保健服务;儿童系统管理不规范,通过抽查保健卡记录均不程度存在不真实、不规范,服务内容单一等,只是简单的体重、身高测量,对贫血、佝偻病等缺乏常规筛查与检测,缺乏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的评估,有关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不全面,不能及时有效提供干预服务;健康问题管理不规范,未及时筛查或识别进行专案管理,不能及时做好双向转诊工作,造成早期预防与干预措施的不到位; 三是部分机构硬件建设不到位,缺访视包,从而使儿保工作不能开展。主要红古区矿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石湾镇海石第四社区卫生服务站,永登县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四是儿保管理不规范,在督查指导、培训、例会、信息收集等方面均不到位,各种登记记录不建全:相应的表卡册不按有关要求配备或不按规范登记记录,造成各种指标无法统计计算或记算不准确,不能及时反应儿童健康状况。

9.孕产妇保健、计生指导工作方面。在孕产妇保健中,各机构目前主要工作仍是产后访视以及部分产后42天健康检查。多数机构未能按照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对辖区孕产妇不能及时掌握,多数机构未开展孕产妇的第一次健康体检,不能进行早孕建卡,相应的对孕早期的保健及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宣传告知不能很好进行。缺乏对辖区孕产妇进行督导,使其定期到分娩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由于对孕产妇情况不掌握,孕期高危妊娠管理及孕期贫血管理问题,只能依赖于产后保健卡做一简单登记。对孕中期、孕晚期的健康管理问题同样突出。多数机构未能按规范要求开展孕晚期自我监护、促进自然分娩、促进母乳喂养、孕期并发症、孕期合并症的防治指导,目前各机构依托现有的妇幼保健站转卡工作,社区对产后访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但部分机构仍然存在通过打电话了解情况现象。

(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一是基本医疗质量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规范服务意识淡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核心制度不健全,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门诊处方、日志书写不规范,内容书写不完整;二是基本医疗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护理质量监管不到位、查对制度不严格,医疗技术操作不规范,护理记录填写不及时,无输液卡,无巡视卡等现象;三是药品管理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中心、站药房人员护士兼职,不能有效提供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四是医疗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四室分设不严格,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混置情况突出,医疗安全难以保障。有的中心、站有口腔诊疗设施,消毒、洗手设备不规范。

(五)中医药服务方面。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工作硬件设施薄弱。多数站开展中医药服务没有业务用房,缺乏基本设备;二是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学历层次过低。缺乏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三是一些机构未及时开展向居民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特色优势,中医健康教育宣传、中医康复保健、中医预防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宣传力度还不到位;四是有的中心、站虽然有中药、中药饮片,但没有中医师,中医诊疗没有开展,中药饮片长时间不用造成变质。

(六)满意度方面。一是社区卫生机构认知度低,调查暴露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度偏低。了解途径以亲友介绍比例最高占到了60.9%;二是对社区医生业务技术水平评价较低。很多社区居民对机构缺乏了解误以为收费贵、技术水平差、看病不放心;三是药品种类少,尤其是医保报销范围药品种类。

以上为2011年度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复核情况的通报。请各县区卫生局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对照,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完善各项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为推动全市社区卫生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全市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社区卫生服务努力工作。

附件:2011年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度绩效考核复核总表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卫生  社区卫生  考核  通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兰州市卫生局办公室  2012年3月29日印发 

 共印17份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