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维吾尔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药 >> 正文:薄荷 -维药亚力普孜药物说明书
    

薄荷

  
汉语拼音
Bo he
维药名
亚力普孜
别名
纳亦纳亦《回回药方三十六卷》,乃那,艾扎日帕《药物之园》。
考证
《注医典》载:“薄荷分三种,河薄荷、山薄荷、野薄荷,山薄荷的大小和叶子与神香草相似,药力比河薄荷强。”《白色宫殿》载:“薄荷是众所周知的菜类之一,它分为三种即长在河边的,陆地的和山里的。”《拜地依药书》载:“薄荷长在山中的,气味芳香的,新鲜的,叶小而色绿者为上品。”《药物之园》载:“薄荷分为野薄荷、山薄荷、河薄荷三种,野薄荷全草具有较强的芳香性,叶小,微圆,较脆,虽然味和气与河荷薄荷相似,但其味不强,气不浓;种子与罗勒子相似。山薄荷味强,气浓,叶子比野薄荷的叶稍大,有白色绒毛。河薄荷又分为二种,一种的叶与山薄荷的叶子相似,但比野薄荷的叶稍宽,较粗,花为紫色,多生长在河边和果园;另一种的叶稍长,味强,气香,颜色淡黄,茎较强,多生在果园中。这两种薄荷,新鲜和芳香者为上品。”根据上述记载,维吾尔医古代本草所述的薄荷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薄荷一致。
中药材基原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薄荷 Mentha canadaensis 1.[M.haPlocalyxBriq.;M.arυensis 1.var.haplocalyx Briq.;M. arvensis auct.non 1.] 多年生芳香草本,茎直立,高30~80cm。具匍匐的根茎,深入土壤可至13cm,质脆,容易折断。茎锐四棱形,多分枝,四侧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著。单叶对生,叶柄长2~15mm;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l~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以下面分布较密。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时径约18mm,愈向茎顶,则节间、叶及花序递渐变小;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线状披针形,长2mm以下,具缘毛;花柄纤细,长2.5mm,略被柔毛或近无毛;花萼管状钟形,长2~3mm,外被柔毛及腺鳞,具10脉,萼齿5,狭三角状钻形,长约0.7mm,缘有纤毛;花冠淡紫色至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顶端2裂,较大,其余3片近等大,花冠喉内部被微柔毛;雄蕊4,前对较长,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简内,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药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光端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小坚果长卵球形,长0.9mm,宽0.6mm,黄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窝。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于溪沟旁、路边及山野湿地,海拔可高达3500m。我国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及新疆。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大洋洲等地。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薄荷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海拔2100m以下地区都可以生长。而以低海拔栽培,其精油和薄荷脑含量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根茎在5~6℃可萌发出苗,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根茎具有较强的耐寒力,如土壤保持一定湿度,冬季在-30℃-20℃的地区仍可越冬。喜阳光,不宜在荫蔽处栽培,薄荷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尖沙土或油沙土较好。土壤PH5.5~6. 5为宜,微碱性的土壤也能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扦插、分枝和根茎繁殖。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在秋季收获后,使根茎留在土里,栽种前挖出,选节间短、色白、粗壮、无病虫害的根茎,切成6~10cm长的小段作为繁殖材料,播种期自11月至第2年3月初均可,因地而异。栽种地应多施底肥深翻,整平后,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6~8cm。将种用根茎撒入沟内,随即覆土,耙平压实,每1hm2需用根茎1125~1500kg,生长期中除进行中耕除草、疏通沟道、防止雨后积水、及时灌溉外,最重要的是追肥,一般为4次,即4月齐苗后;5~6月生长盛期;7月头刀薄荷收割后和8月下旬二刀薄荷苗高15cm左右时,所施肥料以氮肥为主,同时辅以磷钾肥。薄荷易退化,要注意选种留种。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锈病,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00O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交替喷治,在收获前20 d停止喷药。虫害有地老虎、造桥虫、蚜虫和红蜘蛛为害。
采收加工
在江浙每年可收2次,华北采收1~2次,四川可收2~4次。一般头刀收割在7月,二刀在10月,选晴天采割,摊晒2d,稍干后扎成小把,再晒干或阴干。薄荷茎叶晒至半干,即可蒸馏,得薄荷油。
药材鉴别
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柔毛,背面在扩大镜下可见凹点状腺鳞。茎上部常有腋生的轮伞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萼齿狭三角状钻形,微被柔毛;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香气,味辛凉。 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时具毛。四角有棱脊,向内有10余列厚角细胞,内为数列薄壁细胞,细胞间隙大。内皮层细胞1列,凯氏点清晰可见。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大,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等组成;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中央常有空洞。茎的各部细胞内有时含有针簇状或扇形橙皮苷结晶。 粉末特征:淡黄绿色。腺鳞头部项面观呈圆形,侧面观呈扁球形,8个细胞,直径61~99μm,常皱缩,内含淡黄色分泌物;柄单细胞,极短,基部四周表皮细胞10余个,放射状排列。小腺毛头部椭圆形,单细胞直径15~26μm,内含淡黄色分泌物;柄部1~2个细胞。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1~8个细胞,稍弯曲,壁厚2~7μm,疣状突起较细密。橙皮着结晶存在于茎、叶表皮细胞及薄壁细胞中,淡黄色,略呈扇形或不规则形。叶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形,壁略弯曲;下表皮细胞壁弯曲,细胞含淡黄色橙皮苷结晶。气孔较多,为直轴式。 理化鉴别 (1)取叶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所得油状升华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检查薄荷脑) (2)薄层色谱 取全草粉末0. 5 g,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摇数分钟,放置30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配成每1ml含2mg的石油醚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畦胶G薄板上,以苯一醋酸乙酯(19:1)展开约15cm,取出,晾干后,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2:8)的混合溶液,于100℃烘5~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化学成分
薄荷鲜叶含油1%~1.46%,油中主成分为左旋薄荷醇(menthol),含量62.3%~87.2%;在旋薄荷酮(menthone)等[1]。又含黄酮类成分:异瑞福灵(isoraifolin)、薄荷异黄酮苷(mentho side);有机酸成分: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2];基酸成分: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3]。还含二羧基-1,2-二氢荼二羧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1-(3,4二羟基苯基)-6,7-二羟基-二1,2-二氢荼-2,3-二羧酸〔1-(3,4-dihydroxyp henyl)-6,7-dihydroxy-l,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ylic acid〕等[4]。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薄荷醇、薄荷酮有抑制肠管运动和解痉作用。薄荷油对离体小肠管有抗乙酸胆碱的作用,对在体肠管可使其蠕动亢进[4]。薄荷丙酮干浸膏和甲醇浸膏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大鼠有显著的利胆作用[2]。薄荷注射液皮下注射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1]。
2.抗早孕及对子宫的作用  薄荷油对小鼠有抗早孕作用,可能加强子宫收缩和直接损伤蜕膜组织而产生抗着床及抗早孕作用。对怀孕第6d小鼠有终止妊娠作用[3]。薄荷热水提取物体外实验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1]。
3.祛痰作用  给麻醉吸入薄荷醇蒸汽能增加呼吸道黏液的分泌,减少支气管的泡沫痰,使通气增加,使黏液稀释而呈现祛痰作用[1]。
4.局部作用  薄荷醇、薄荷酮对皮肤、黏膜有冷刺激作用。透入皮肤后,可通过长时间的充血反射引起深部组织的血管变化,调整血管功能产生止痛、止痒、消炎的作用[4]。
5.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以裸鼠皮肤制作透皮吸收实验模型,结果表明薄荷醇能显著促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其助渗作用在给药后2h有显著增加[5]。在志愿者前臂内侧皮肤进行苍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薄荷醇对曲安缩松有显著促进吸收作用[6]。
6.抗炎作用  薄荷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大鼠角又莱胶性足肿的抑制率为60%~100%,主要有效成分为薄荷醇[7]。薄荷叶中提取的多种成分具有抗炎作用[8,9]。
7.抗病毒、抑菌作用  薄荷煎剂能抑制单纯疱疹和孤儿病毒感染[10];对表皮葡萄球菌、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支气管包特菌、黄细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1]。
8.其他作用  薄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促进汗腺分泌而增加散布热[1]。薄荷有抗化活性[2]
炮制方法
性味
干热。 1.《白色宫殿》:“二级干热。” 2.《拜地依药书》:“三级干热。” 3.《药物之园》:“野薄荷药性三级初干热;山薄荷三级末热,中干;河薄荷二级未干热。”
功效
生干生热,通经利尿,散气除胀,温中止痛,燥湿补虚,驱除肠虫。
主治
主治寒湿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闭经,小便不利,腹胀腹痛,湿性体虚,肠内生虫。 1.《注医典》:“以自身的烈性和辛味,具有能稀化和软化浓性体液的特殊作用,野薄荷的这种功能更为突出;薄荷能使皮肤发红,发汗,发热,吸引人体深处的异常体液,使它分解,并具有燥湿的功能。” 2.《白色宫殿》:“具有挥发,散发,杀虫,驱虫,解毒,退黄疸的功能。” 3.《拜地依药书》:“具有软化,润化,发汗,去斑,止痒,燥湿,降逆,温,通经,固牙,退黄,解毒的功能。” 4.《药物之园》:“野薄荷具有软化和稀化浓性体液,降逆,止恶心,退水肿,消退黄疸,利尿通经,止黑胆质性腹泻,清除胸部和胃中多余体液,散气,催胎盘,发汗,杀胎,解毒虫之毒,固牙,补心等功能,并能治精神力闭塞于心脏而引起的昏倒等;山薄荷能清除胸、和子宫之浓性体液,开胃消食,利尿通经,杀胎堕胎,苏复昏倒,爽神除郁,开通肠阻;河薄荷因由本身含有挥发物,能解毒虫之毒,能治黏液质性或黑胆质性麻风病;能利尿发汗,消除霍乱,降逆止吐,能止恶心,消退黄疸,杀虫驱虫,通经去斑等。”
用法用量
内服:3~6g。外用:适量。可入消食膏、蜜膏剂、糖浆剂、蒸露剂、敷剂、阴道灌剂、洗剂、熏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本品对肛门有害,矫正药为阿拉伯胶、葡萄醋。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野孜然代。
附方
1.治黑斑,阳白瘀血 取适量新鲜薄荷与适量酒煮熟后捣研敷于患处。 2.促进骨折愈合,消除疝气 取薄荷适量研细,过罗,与适量开水调成敷剂外用。 3.治皮肤瘙痒,各种癣症 取薄荷适量煎汤外洗。 4.治坐骨神经痛 取适量新鲜薄荷研成糊状外敷。 5.治下肢静脉曲张 取适量薄荷煎服。 6.治筋肌抽搐 取薄荷适量煎汤内服。 7.治类风湿关节炎 取适量新鲜薄荷研成糊状外敷。 8.治牙龈炎肿 取薄荷适量煎汤漱口。 9.治麻风病 取薄荷适量煎汤内服。 10.治口腔溃疡,清除鼻腔异常体液 取薄荷适量煎汤内服并漱口。 11.清除呼吸道黏性体液,通畅呼吸 取薄荷适量研细,与无花果同食。 12.治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取薄荷适量浸泡在适量葡萄醋中闻其药味。 13.治黄疸病,稀化过浓黑胆质和胆液质,开通阻滞,清除器官中的黏性体液 取适量薄荷煎汤内服,或热浴发汗。 14.治胃纳不佳,恶心,呕吐 取薄荷适量研细。放在食物中食用。 15.治小便不通,腹痛,血痢 取薄荷适量煎汤服用。 16.治月经不通 取薄荷适量研细,与蜂蜜同服。 17.解毒虫之毒 取适量新鲜薄荷研成糊状外敷。 18.预防中毒 取薄荷适量研细,与酒同服。 19.治肠道寄生虫 取薄荷适量煎场眼用。(1~19方出自《注医典》) 20.清除胃中余液 取薄荷适量研细,与蜂蜜和食盐同服。 21.治热性炎肿,黄疸,水肿 取适量新鲜薄荷,研成糊状与适量大麦粉调配外敷。 22.治牙周炎肿 取干薄荷适量炒焦研粉外敷。(20~22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23.治肠梗阻 薄荷0.5g,司卡摩尼亚脂0. 5g,西黄芪胶3.5g。研细,与比乃福谢糖浆制成蜜膏热开水内服。 24.治食欲不振 薄荷0.5g,甜瓜子12g,研细与羊乳35g和蜂蜜7Og调配内服。(23、24方出自《药物之园》)。
制剂
1.买朱尼 乃那 蜜膏 薄荷、欧芹菜、芫荽子、洋甘菊、麝香草、欧当归、黑胡椒各等量。研成细粉,过罗,放入全药2倍量的炼蜜中搅拌制成蜜膏即可。功能散气除胀,消食开胃等。主治胃脘气胀,食滞纳差等。内服,每次6g,每日2次。(《医学之目的》) 2.艾热克 乃那 蒸露 薄荷1000g,水6000ml。将薄荷去杂质,洗净,放人维吾尔医蒸露锅内,用温火煮沸取其药露即可。功能滋补胃脘,双补心脑,巩固牙齿,软坚散结,利咽止痛,驱除肠虫等。主治胃脘虚弱,心脑两虚,牙齿松动,颈淋巴结核,咽喉疼痛,肠道寄生虫等。内服,每次20~3O ml,小儿酌情减少。(《治疗法则精华》)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轻工业部香料工业研究所.香料与香精;1981,(2):1
[2]pulotova T P.C A,1974,80:1304981
[3] Arora S K,et a1.C A,1969,70:12410k
[4]Matano Y,et a1. C A,1993,118:198179m
药理
[1]王裕生,等.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1244
[2]桑树荣,译.中医药信息,1986(2):39
[3]吕怡芳,等.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9,15(5):455
[4]戴云华,等.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10(1):39
[5]吴,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3):104
[6]王宗锐,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6):375
[7]横田正实.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12(2):83
[8] Matano Y,et a1.CA,1993, 118:198179m
[9]Matano Y,et a1.CA,1993,118:240926e
[10]陈祖基,等.中医杂志,1980.21(2);153
[11]Chen C P,et a1.生药学杂志(日),1987,41(3):215
[12]吴生,译.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6,13(3):183
维药名出处
《拜地依药书》
参考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