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
三级
四级
服务
浙江|河南|广东|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山东|山西|湖南|安徽|江西|福建|黑龙江|湖北
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重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辽宁|吉林|海南|内蒙古|全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营养师 > 复习资料 > 正文:公共营养师专业论文:青少年营养失衡问题浅析
    

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专业论文:青少年营养失衡问题浅析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5/11/16 营养师考试论坛

  2、错误的饮食生活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江苏省对l 5所中学初一至高三的5089名学生的调查显示,该省学生对洋快餐、洋零食的偏好较为普遍。吃汉堡和炸鸡腿等洋快餐的频率在每周4次以上的学生为12%,在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中,24%的男生和14%的女生有这一习惯;11%的男生和8%的女生夏季每周吃冰淇淋频率在4次以上;每周吃薯片和薯条等食品在4次以上的学生占14%,在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中,22%的男生和18%的女生有这一习惯;每周喝饮料4次以上的学生比例为31%,经济状况好的男生这一比例达50%。

  笔者所在学校曾出现这样一个既典型又很有普遍性的例子:4月底,因为即将初中毕业的儿子“备战”中期考试,家长巢女士专门来了一趟学校,给儿子的饭卡上打了200元,叮嘱儿子备考期间多打几份荤菜,补充营养。平同,巢女士和丈夫工作都很忙碌,因此儿子的中晚两餐,一般都是交给食堂解决。巢女士对儿子每顿有炸鸡腿佐饭加餐很是满意,并颇为“专业”地说:“毕业班了,脑力劳动强度大,消耗量也大,只有增加营养,才顶得住。”

  其实,就巢女士这一疑似科学的营养方法,代表了当下不少人的饮食观念。事实上,单纯地强调动物性食物、动植物油、高能量食物摄入,并不能达到营养健康的效果。

  3、滥用滋补品

  目前滥用滋补品、常吃含有激素的食物而导致肥胖的病例越来越多,在青少年中间尤为明显。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断地给正在发育期的孩子服用各类滋补品,让孩子狂吃花粉蜂蜜等含有激素的食物,结果孩子不但出现了肥胖,而且还出现了性早熟的症状。

  4、缺乏体育锻炼

  社会升学压力较重,孩子除了在学校上课,家长在休息同也帮孩子安排了辅导班的学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方式的改变,在难得休息在家的时间里,孩子也是沉迷于游戏、影视、网络,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减少。这也是造成近年来“小胖墩”猛增的另一个原因。有调查数据显示,每天多看1小时电视,少儿肥胖率就会增加1.5%。

  三、营养失衡将危及民族素质

  很难想象,一个健康情况普遍不正常的民族会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现在,举国上下正在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我们国家的实力和威望也日渐在国际事务中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积习和外来因素,一些青少年健康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的存在着。其中,由于营养失衡导致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有:

  1、青少年内分泌疾病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但不少因营养失衡引发的内分泌疾病却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正常成长,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本文前面所列举的数据证明,目前,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青少年内分泌疾病正呈上升趋势。就少儿性早熟问题来说,儿童性早熟,肯定会影响身高。孩子提早发育,性激素分泌过多,在其刺激下骨骼加速生长,使骨龄提前,骨骼提前闭合,这些孩子暂时可能比同龄人长的高、长得快,但由于缩短了小儿发育前的一段宝贵的生长时间,随着发育的完成,生长也逐渐停止,因此成人终高往往是偏矮的,形成典型的“高儿童、低成人”的发育曲线。有资料表明,提前发育一年,终身高会比遗传身高矮5—6厘米。性早熟会产生心理问题,男孩会因为早熟个子比同学矮小、女孩因自己过早来月经、胸部丰满而产生莫名的自卑心理,学习时思想不集中,对读书失去兴趣,不想上学。在一些青壮年中,过早“发福”现象也较为普遍,原来老年人才有的“将军肚” 、心血管疾病也逐渐青年化了。

  2、内分泌疾病影响青少年正常生长,带有远期危害性。

  仍以少儿提前发育为例。俗话说,早开的花儿早谢,早发育也就意味着早衰退。医学资料证明,妇女的一生中,卵细胞储备在胎儿期已成定局,出生后不再增多。一般,妇女一生中约排出400个成熟卵子,性早熟儿章由于月经初潮提前出现,也就提前排卵了。全部排完后,其绝经期也可能提前到来,性腺功能与机体全身的生理代谢也将提前走向衰退,过早进入更年期,这是性早熟的远期危害。至于饮食中“三高”(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带来的“三高”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严重危害性更是有目共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某些内分泌疾病甚至影响未来人口质量。据2005年12月7同卫生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妇幼卫生检测结果显示,1996年至2004年,我国医院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均有下降,但出生缺陷率则呈上升趋势。2004年出生缺陷率为128.38万,其中,城市127.4万,农村133.7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