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袁遇秋:千年“经方”今世致用(zhuan)
    

中医理论:袁遇秋:千年“经方”今世致用(zhuan)

“经方”,指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传下来的方子,以“六经辨治”理论体系贯穿。

华佗评经方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此书可以活人。

自东汉《伤寒杂病论》成书以来,其注释医家近2000家,形成了后世所谓的“经方学派”,乃至后来传到日本、韩国、欧美各国。中医学界有此共识—“中医是国粹,而经方更是国粹中的精华。”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的重视日渐增加。对此,崇正经方创始人袁遇秋振臂大呼,中医界应重视经方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振兴中医。袁遇秋,虽居住在偏远小镇,但热心于经方的宣传推广,创立了崇正经方,吸引了一大批学用经方的人,其中不乏专业的医生,同时也在网上公益诊疗,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

袁遇秋有十来年的临床经验,对经方的运用已经非常纯熟,特别是在治疗内科杂症上,对药量的加减更是精益求精、百治百效。他为患者组方一般按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方用药,药味不多却能妙手回春、手到病除。经方组成简单,但非常严谨,一般不可乱加乱减,否则会影响效果,甚至其中药量的比例,也不能变动。袁遇秋,擅长治疗妇科、鼻炎、脾胃病、心血管.html" target="_blank" >脑血管疾病及胃炎、胃溃疡、胆囊炎、风湿等疾病,有非常多的外地患者找他看病。这位袁大夫看病挺奇怪,跟其他中医不一样,每位患者都要全面问诊,不像普通的中医,问几个问题就开方了。开的方子也很小,经常只有几味药,但用药准而精,几味药下去就立竿见影。不是内行的,看起来独树一帜的诊病方法,其实就是典型的“经方学派”缩影。在研究应用伤寒论方面,袁遇秋的研究独辟蹊径,从方证药证入手剖析经方的适应证。很多难以理解的经方,在袁遇秋的研究下有了清晰的脉络。同时,他的这种应用思路,也使得经方的学习有了规律,应用有了效果的保证。

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来治病,针对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开出的方子基本上是一样的,不会像时医那样,同一病人,不同的人来诊断,会开完全不同的方,这也是中医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地方。一、不尚玄理,回归简朴“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宋代以来,中医学思辨盛行,徐灵胎针对当时医界诡辩盛行深有感慨,“今则以古圣之法为卑鄙不足道,又不能指出病名,惟以阳虚、阴虚、肝气、肾弱等套语概之”。袁遇秋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临床不尚玄理,不尚空谈,不尚浮夸,反对以虚无飘忽的理论解释仲景学说。通过文献考证发现,《伤寒论》与《内经》并非同一传承体系,若以《内经》理论解释仲景学说则大失圣人之意,所以袁遇秋反复告诫学生,“须知仲景用药,皆以证为依据”。如麻黄汤中桂枝为桂枝证而设,不仅能主治恶寒发热头痛,更能定悸,减轻麻黄发汗太过而出现“心下悸欲得按”之弊;芍药甘草汤并非“酸甘化阴”所能解;血府逐瘀汤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只是基于良好主观愿望的一厢情愿,桔梗去之也无妨等。

袁遇秋倡回归仲景原意,主张在临床中诠释经典,反对以虚玄的理论敷衍解释伤寒,他主张,不要把五行生克、脏腑等理论拿来解释伤寒论,至于易经、佛道等理念,更是不要掺杂,应该重视仲景原文,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方证”上,柯韵伯曾说,“夫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而使之茅塞如此,令学人如夜行歧路,莫之指归,不深可悯耶?”中医学大道至简,而方证则是中医学的核心所在,是执简驭繁的关键。

二、忠实仲景原文一千多年以来,注解伤寒论的医家有几百家,对于初学者来说,通常陷于自相矛盾的注解而迷惑不解乃至放弃。如果能换一种思维,直接去读仲景原文,反而觉得容易。袁遇秋认为,以仲景书为法,探索经方的辨治体系和用药规律是学习捷径所在。

而学习、掌握、运用经方的基础与关键则在于忠实仲景经典原文。

临证时,只有熟练掌握方证条文,才可以辨别方证进而据证用方。

三、经方即可治重症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古方不能治今病。而经方的应用,更是堙没多年。现在有些医生会使用经方,也是喜欢加减到面目全非,这对于经方的传承和应用是非常不利的。

对此,袁遇秋表示,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是使用经方原方治病,不用加减,也屡起沉疴。经方本身组方严谨,不用加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二百多个经方,也足以治好常见病了。而在危重症的治疗方面,经方更是不能缺少,一些看似非常难治的危重症,在经方的治疗下,也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总之,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派。俗话说经方不过三,就是使用张仲景创立的经方,如果对症,那么三服药以后,患者一定会感到效果。

自清代之后的中医大多以时方派为主,较少见纯经方派的中医。时方派用药温和,较为安全,也因此一般人对于中医都有好得慢的刻板印象。而经方的药力多来自伤寒论,药力既快又猛,对于急症的效果更是显著,但是使用经方的中医必须具备相当的功力,才能完整发挥经方的效力。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