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肝阳上亢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肝阳上亢

  
疾病名称(英文) excessive rise of liver-yang
拚音 GANYANGSHANGKANG
别名 中医:头痛眩晕,耳疾,西医: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多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其证属本虚(阴虚)标实(阳亢),病位在肝,且与心肾两脏关系尤为密切。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头晕,头胀、头痛,目眩畏光或视物不清,泛泛欲吐,喜静,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鸣失眠多梦,口舌干燥,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平肝潜阳,滋阴清火。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天麻钩藤饮:天麻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益母草20克、黄芩10克、夜交藤2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之证。(2)羊角汤加减:羚羊角3克、钩藤10克、石决明20克、板12克、夏枯草12克、生地20克、黄芩IO克、怀牛膝10克、生白芍20克、丹皮10克。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3)枸菊地黄丸加味:枸杞10克、菊花15克、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钩藤15克、怀牛膝10克。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l—2剂,分2—3次服。
2.加减变化:若定见头痛者,宜基本方(1)加菊花10克、夏枯草15克、苦丁茶10克、珍珠母20克;若眩晕喜静,泛泛欲吐,脉兼细者,加龟板20克,并加服杞菊地黄九,每次10克。每日3次;若见耳聋,耳鸣,腰酸不寐,健忘,加磁石30克、朱茯神10克,并加服知柏地黄九;若见目赤,口苦,大便秘结者,加龙胆草12克、大黄10克、泽泻10克、栀子10克;若心烦失眠者,加夜交藤30克、远志10克;若面部烘热者,加地骨皮12克、白薇15克;若眩晕欲吐,四肢麻木,甚则手足震颤。宜基本方(2)加龟板20克、牡蛎20克、磁石20克;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甚则神昏抽搐者,加生赭石20克、生龙骨20克、玄参15克、天冬10克。
(二)外敷药物
1.吴茱萸研末,用醋或凡士林调成软膏,于晚上敷双涌泉穴,每日1次,连贴10—15日。2.盐附子、生地各等分研末,开水调膏,晚上敷涌泉穴,次日除去,连敷10— 15日。3.胆汁拌制吴茱萸100克、龙胆草5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小蓟根汁适量,调成糊状,连敷7—10天。
(三)油肠疗法:若伴大便秘结者,用大黄20克、芒硝10克(冲)、黄柏15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15—20分钟。
(四)饮食疗法1.忌辛辣、肥甘、炙碑之品,戒烟酒,少饮浓茶。
2.宜食清淡之品,多食海带、水果、绿豆、蔬菜、玉米油等。
3.(1)玉米须西瓜皮堡香蕉(玉米须60克、西瓜皮60克、香蕉S支去皮),加清水煎煮,纳冰糖,每日分2次服完。(2)芹菜根10株、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l剂,连服2周。(3)萝卜汁,每日2次,每次1酒盅,连服1周。(4)菊花泡茶饮用。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本虚标实之候,故治疗时尤应注意病情的轻重缓急,施治中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的原则随证变化。(二)本证的治疗以清滋柔镇之品为主,切忌妄加辛温香窜之品,以免煽动风阳,变生他证。
(三)木证常易出现危急证候,故病缓时宜治中防变,若急候出现则应多种治疗措施联合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
针灸 1.针刺:取风池、肝俞、曲池、足三里、太冲、太溪等,用泻法或乎补平泻法,
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疗法;取肝、心、肾、皮质下等穴,每日1次。
3.放血疗法:取大冲、关冲、中冲等灾,点刺出血,每日1次。
推拿按摩 在肋下,脐旁等区反复探按,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或在左幽门、左章门穴区用污法反复揉按1~2分钟。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调情志,节哀乐,减少诱发因素。
2.起居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环境安静。
3、保持大便通畅。
4.凡卧床不起者,应勤翻身,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