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腹泻病防控经验谈猪病体温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体温:猪腹泻病防控经验谈

腹泻病防控经验谈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1 临床表现形式近来猪腹泻的临床表现和以前有所不同,具体有以下3个特点。(1)母猪和肥育猪只临床表现症状轻微。一般是肥育猪先发病,但发病率很低,有的零星发病,有的是部分发病,不像以前暴发;母猪临床发病率很低或根本不发病,而初生仔猪发病严重。但在所调查的发病场发现,哺乳仔猪发生“猪流行性腹泻”前几周或几天,母猪或肥育猪群的猪只,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腹泻。母猪和哺乳仔猪同时发病的很少。(2)哺乳仔猪发病率、病死率高。初生至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几乎100%,病死率也在70%~100%。大部分发病仔猪整齐度、初生重都很好。出生7天以上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一般在30%~70%,呈现随发病日龄的增大而病死率下降,有明显的日龄抵抗现象。(3)季节性发病规律发生了改变。以前所谓的“猪流行性腹泻”或“猪传染性胃肠炎”都是当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暴发,多呈一过性地方性流行。现在是夏天也有发生,5月份天气已很热了还在流行。更有甚者,有的场阶段性反复发病,呈规律性发病,每隔3~4个月就流行1次。2 临床症状母猪主要表现轻微的一过性拉稀,粪便呈草黄色或绿色稀粥状,食欲减少,不愿活动,一般3~7天恢复,体温正常,很少死亡。一般不引起流产。哺乳母猪有的表现泌乳不足或缺乳。保育猪和肥育猪与母猪表现相似。哺乳仔猪在出生后最早8小时开始,突然呕吐,继而拉黄色水样稀粪,有腹疼表现,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而死。3日龄以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几乎100%,5~7日龄以后发病猪死亡率在30%~70%。随着日龄的增加而死亡率下降。3 实验室诊断结果自2009年10月份至2012年5月份,通过对27个规模化养猪场2042个样本(其中棉签927个,仔猪1115头),经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以及山东、河北、南京、天津等有关实验室的检测,主要病原为:①猪流行性腹泻病毒76.8%,②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13.4%,③大肠杆菌38.7%,④轮状病毒(健康猪、发病猪均带毒),⑤9个猪场确定饲料质量有问题,占猪场数的30%。多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或交替发生。只检出“流行性腹泻病毒”病原的只有3个场。4 发病原因根据临床表现形式的改变、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结合实验室鉴定结果分析,对引起当前腹泻病的主要原因归结如下。(1)病毒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等也存在。(2)细菌病主要是大肠杆菌病(黄、白痢)。(3)有的猪场建筑结构不合理、设备简陋,闷热潮湿或寒冷潮湿,通风状况不好,空气质量恶劣。(4)管理模式不合理。如不能真正做到全进全出、防止交叉感染:防疫不严,饲养员每天各栋蹿,虽然有消毒盆,但用具器械、鞋子、衣服、手臂等都不能有效消毒;售猪时饲养人员接触拉猪车而将疫病带入场内。(5)因饲料质量和营养问题引起发病。如有5家饲料发霉变质,其中2家“脱霉素”添加至5~10千克/吨,产后母猪无乳,引起哺乳仔猪拉稀;还有3家因母猪饲料配合不合理,能量和蛋白质过高、粗纤维过低,引起哺乳仔猪营养性拉稀;还有1家是改用全小麦饲粮,由于母猪饲粮配方设计不当而引起哺乳仔猪拉稀。(6)“发酵床”猪舍养猪,一旦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将无法防控。最典型的1个场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2年的时间平均每3个月左右发病1次,发病后就“返饲”。该场母猪舍也为“发酵床”,开始是临产母猪先发病,将病原带入产房、污染环境而引起哺乳仔猪发病。经检测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虽然返饲也不能控制发病,因环境被病毒污染而连续不断发病。无耐,后来被迫将母猪含改造为堆体限位栏,同时加强防疫卫生和消毒,综合控制,而停止发病。2012年再未发病。
-----

新霉素
-----

治疗用土霉素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