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口蹄疫防治技术之防不胜防猪病免费咨询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免费咨询:口蹄疫防治技术之防不胜防

口蹄疫防治技术之防不胜防
-----
口蹄疫是牛、羊、猪等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人也可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属于国家一类疫病。 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是在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部分病猪口腔粘膜和鼻盘也有同样变化。有一种单纯性猪口蹄疫,只引起猪发病,牛、羊极少感染发病,其症状和一般口蹄疫相同。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主型,即甲型(A型)、乙型(O型)、丙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其中以甲型和乙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单纯性猪口蹄疫是由乙型病毒所引起,以各型病毒接种动物,只对本型产生免疫力,没有交叉保护作用。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但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易被碱性或酸性消毒药杀死。下面就围绕该病的几个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1、病毒的多态性,分子变异与抗原漂移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疮病毒属(Aphthovirus),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在病毒的中心为一条单链的正链RNA,由大约8000个碱基组成,是感染和遗传的基础;周围包裹着蛋白质决定了病毒的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病毒外壳为对称的20面体。FMD病毒具有准种(quasispecies)特性,表现为RNA复制时的高突变率,产生不同的变异株,呈现种群多态性。 2、易感动物种类广泛,自然疫源与传播链。自然感染的野生动物——不在人类监视中的传染源,保毒和自然变异的温床:野水牛、野牦牛、大额牛、野猪、野鹿、长颈鹿、野骆驼、黄羊、岩羊、驼羊、獐、黑斑羚羊、捻角羚羊、大角斑羚、大象、貘、犰狳、灰色大熊、刺猬、海里鼠、大鼠、灰松鼠、黄鼬、褐家鼠、野灰等;人工可感染的动物(或胚胎)——实验室传毒与人工诱变:家兔、豚鼠、仓鼠、小白鼠和鸡胚等。可传播病毒的动物——不在人类监视中的传递病毒者:鸟类、啮齿类、昆虫、以及、狗、吸血蝙蝠蚯蚓等均可携带病毒并传递到易感动物中。这里面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黄羊、麝、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低。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例如分泌物、排泄物、畜产品、污染的空气、饲料等)传给易感动物。3、感染发病动物排毒量大FMDV在病畜的水泡皮内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发热期间血液内含毒量最多,奶、尿、口涎、泪和粪便中都含有FMDV。不过,FMDV也有较大的弱点:耐热性差,所以夏季很少爆发,而病兽的肉只要加热超过 100℃也可将病毒全部杀死。4、传播迅速,接触传染与空气传播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完整皮肤(如乳房皮肤)、黏膜(眼结膜)。另外还可通过空气,也可以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传播。传播方式:直接、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持续传播能力决定于病毒的存活条件和形成气溶胶的条件。感染途径:动物以吸入、摄入和体表创口接触病毒感染FMD。5、有限免疫,FMD免疫原性弱与一些传统烈性传染病如牛瘟、马传贫、猪水泡病和猪瘟不同的是,FMD免疫原性要弱得多,从而导致只能形成有限免疫的现实,具体表现在效力和持续期方面。6、动物及其产品的移动问题  感染动物及其产品的移动显然是引起新疫情的主要原因,对该环节的控制是防治FMD的关键点之一。7、地区间、国家间防治水平的不平衡由于国际畜产品的向额利润,我国要实现农业的再发展,消灭国际贸易禁止的动物疫病成为关键制约因素。根本问题就是地区间、国家间FMD防治水平的不平衡。 以上七点决定了该病的防不胜防!
-----

做好疫苗接种消毒
-----

做好免疫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