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的传染病养猪咨询诊断治疗预防
    

养猪咨询:猪的传染病

猪的传染病
-----
传染病 基本概念与规模化 养猪 场防疫规定  1、病原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一般用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叫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有利,有些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有害,当人和动物抵抗力降低或皮肤、粘膜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它们乘机进入体内,引起发病。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微生物就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人和动物 传染病 的病原体主要有 细菌 、 病毒 、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衣原体和真菌等。  2、感染与传染病概念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 繁殖 ,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3、传染病的流行与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到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这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蔓延。  (1)传染源 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受感染的动物或人体内寄生,并不断排出体外,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和人都是传染源。传染源可以通过粪、尿、乳、唾液、鼻流、眼泪、血液、阴道分泌物、溃疡分泌物、汗液或皮肤垢悄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以及周围的环境。因此,传染源是传染病发生流行的第一必要条件。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研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受感染,这是防制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传播方式上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在外界因素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病的间接传播及有的传染病病原体可经卵巢、子宫内感染或通过初乳而传播到亲代仔畜称为垂直传播。  (3)易感动物 指动物和人对传染性病原体的易感性。其易感性高低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的强弱,但更主要是动物机体的抵抗能力。(包括动物的遗传特征、特异性免疫以及年龄大小等因素)以上三个环节常统称为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防制传染病目的就在于切断这三个环节的某一个环节,从而阻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猪的 病毒 性传染病  1、 猪瘟   猪瘟 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呈败血性病理变化。  病原:猪瘟病毒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变异的中等毒力和低毒力株存在。强毒引起急性感染,死亡率高,中等毒力引起亚临床和慢性感染,低毒力引起慢性缓和性或隐性感染。病毒存在病猪的各个组织器官及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毒量最高是病猪发热时的实质器官,以脾脏含毒量最高,其次是淋巴结、肝、肾等。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含有病毒的材料,在室温下可生存1个月以上,在普通冰箱内放10个月仍有毒力。病毒在冻肉中可生存几个月,甚至数年,并能抵抗盐渍和烟熏。但对直射的阳光5-9小时使病毒失去活力。腐败也能使病毒失去活力。常手消毒药以2-4%热火硷水消毒效果最好,其次是5-10%含氯石灰和30%草木灰。  流行特点:本病只感染猪,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着病猪口、眼、鼻的分泌物和尿、粪排出,污染了环境,易感猪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吸入含毒的飞沫、尘埃等被感染。另外,病死尸体处理不当,执行防疫措施不认真,防疫用的针用不消毒,免疫不确实(打飞针),外购猪只不隔离检疫直接进场,或饲养人员家中及集体食堂吃病 猪肉 扩散了病毒等也是造成猪瘟发生的一些重要因素。 当前猪瘟发生还有些新特点:  (1)免疫猪群呈散发,发病率多在10-25%之间,病死淘汰率100%。  (2)发病年龄以35天断奶前后的 仔猪 多发。有时15日龄以前乳猪就有发病,小 育肥猪 (120斤左右)偶有发生。  (3)种 公猪 发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 繁殖 母猪发病则表现繁殖障碍,以空怀、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独子胎最为常见,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乳猪猪瘟一般1-3天死亡。 仔猪 耐过,则长期带毒排毒,造成猪瘟感染不断。  临床症状:潜伏期5-7天,病猪发烧42℃,呈稽留热,病猪寒战、积堆压落,发生眼结膜炎、眼角有眼眦。肠道感染先便秘腹泻,病猪耳、四肢、胸腹下、臀部及会阴皮肤处有许多小点出血,指压不退色。  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可以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下活仔体质虚弱很难成活。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消瘦、贫血、衰弱、皮肤末稍部位发绀,便秘与胜利泻交替出现,病情缓慢,成年猪发病,病死率很低或不死,常不引起人们重视,但长期带毒排毒。  病理变化:猪瘟病毒主要损伤小血管内皮组织,引起各器官组织出血,外观可见全身皮肤,尤其是胸腹下,臀部、耳尖和四肢皮肤出血。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尤其是颈部颌下和肺门、肝门、肾门、股前、鼠蹊、(月国)及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或周边出血严重。心外膜、心耳部弥漫性出血。心冠脂肪有散在数量不等,针尖大小出血点,肾脏土黄色有圆形小点出血,切开肾脏可见皮质、髓质、肾盂部有出血。脾脏某个部位(边缘部)有呈楔状出血梗死灶。膀胱积尿,内膜有出血点,胃肠粘膜有出血,慢性病例可在、结肠粘膜部位(回盲口)有扣状肿。唇内侧,齿龈有溃疡。  疹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采集病猪扁体或脾、肾脏、淋巴结等部位。做直接荧光抗体检测病毒抗体或采集病猪血液分离血清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猪瘟强毒抗体。
-----

预防为主
-----

做好免疫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