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痘养猪疾病预防诊断治疗预防
    

养猪疾病预防: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痘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痘
-----
猪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和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殊的红斑、丘疹、脓疱和结痂。猪痘最早报道于欧洲,现已呈世界性分布。其发生与猪的饲养卫生条件欠佳有关,引起的经济损失不大。 病原 本病病原是一种猪痘病毒,属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是一种较大型的DNA型病毒。对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在易感动物的皮肤上皮和睾丸细胞上生长,也能在鸡胚上生长,在细胞浆内繁殖,形成包涵体。对干燥和寒冷抵抗力很强,能存活3个月以上,对常用的消毒药都敏感。详细内容:流行病学:猪痘病毒只感染猪。以4~6周龄的仔猪多发,成年猪有抵抗力。本病的传播方式一般认为不能由猪直接传染给猪,而主要由猪血虱、蚊、蝇等体外寄生虫及损伤的皮肤传染。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春秋天气阴雨寒冷、猪舍潮湿污秽以及卫生差、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流行比较严重,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不很高。 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到41.3~41.8℃,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喜卧、寒战,行动呆滞,鼻粘膜和眼结膜潮红、肿胀,并有分泌物,分泌物为粘液性。在躯干的下腹部和四肢内侧、鼻镜、眼睑、面部皱褶等无毛或少毛部位,出现痘疹,也有发生于身体两侧和背部的。典型的猪痘病灶,初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突出于皮肤的表面,擦破痘疤后形成痂壳,导致皮肤增厚,呈皮革状。在强行剥落后,痂皮下呈现暗红色溃疡,表面附有微量黄白色脓汁。在病的后期,痂皮会裂开、脱落,露出新生肉芽组织,不久又长出新的黑色痂皮,经2~3次的褪皮之后才长出新皮。本病多为良性经过,死亡率不高,所以易被忽视,以致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但在饲养管理不善或继发感染时,常使病死率增高,特别是幼龄猪。注意事项:患本病时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畜舍条件,加强猪本身抵抗力,一般不会引起损失。动物康复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由于本病的经济意义不大,而且使用活疫苗又会把病毒引入环境中来,所以一般不提倡使用活疫苗。
-----

加强管理
-----

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