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牛 > 疾病防治 > 正文:牛风湿痹症及闪跌扭伤
    

牛病如何治疗:牛风湿痹症及闪跌扭伤

兽医兽药 更新时间:2016/6/12 执业兽医考试论坛

因气候、劳役的不同,风湿痹症多在深秋、冬季和初春发生,而闪跌扭伤牛多见于开春犁田打耙之时,马主要用来拉车,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水针注射治疗这两个病效果确实不错。


以下是牛风湿痹症及闪跌扭伤相关的牛养殖技术

本病病变多在运动部位(前、后肢,腰部)造成不同程度跛行,影响使役,重者失去劳役能力;防治较为麻烦,特别是慢性患畜的治疗花费多,见效慢。笔者及同事自1985年以来,采用水针疗法治疗该病,先后治愈79例闪跌扭伤及68例风湿痹症,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与同行探讨。

   1 穴位的选取

   采取“循经取穴”的方法,根据患病性质、部位选取主要位于患病部或附近的经络属穴。(1)肩、肘关节部闪扭伤。主穴:抢风、冲天;配穴:肘部配肘俞、前三里,肩胛部配膊中、天宗、肺攀。(2)腕关节部闪扭伤。主穴:抢风;配穴:膝眼、阿是穴。(3)指关节部闪扭伤。主穴:缠腕;配穴:前肢配抢风,后肢配阳陵泉。(4)荐髂关节部闪扭伤。主穴:肾俞;配穴:肾角、肾棚、巴山。(5)髋关节部闪扭伤。主穴:大胯、环后;配穴:小胯、汗沟。(6)膝、跗关节部闪扭伤。主穴:阳陵泉、后通膊;配穴:膝部配掠草、丰隆,跗部配阿是穴。(7)前肢风湿。主穴:抢风、冲天;配穴:膊中、天宗、肘俞。(8)后肢风湿。主穴:大跨、环跳;配穴:小胯、环后、阳陵泉、汗沟。(9)腰、背部风湿。主穴:肾俞、腰中;配穴:肾角、肾棚。(10)颈、肩部风湿。主穴:阿是穴;配穴:肩井、膊栏。

   2 药物的选用及配伍

   根据消炎、镇痛、抗风湿的原则选取药物。

   2.1 闪跌扭伤配方1:青霉素40~80万u,1%~2%奴夫卡因20~40ml,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50~125mg(也可用强的松龙50~125mg)混合溶解后供1次注射1~3穴。混合时先用少量灭菌注射用水将青霉素稀释后再加入他药。配方2:复方草珊瑚注射液(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草珊瑚、虎杖等,贵州省铜仁地区民族兽药厂生产,具有消炎止痛,舒筋活血等功效。)10~30nd,供1~3穴注射。

   2.2 风湿痹症 配方1:青霉素80~120万u,30%安乃近注射液10~30ml,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或强的松龙)125~250mg,注射用水5~10ml,混合溶解后供1次注射1~3穴。配方2:复方草珊瑚注射液10~30ml,供1~3穴注射。

   3 操作方法

   取穴:每次取一个主穴,根椐病变范围大小不同取1~2个配穴,或单用主穴。以在病变部位内或周围或稍上方取穴为好,每次每穴注射10~20m1。在取缠腕、膝眼穴时,可先针刺放出鸡蛋清样滑液后再将药物注入关节腔内。各穴进针方向和深度与白针相同,进针后可来回缓慢提插几次让其产生针感后再注入药物,隔1~2天用药1次,注射时常规消毒。在用复方草珊瑚注射液时不能作关节腔内注射。

   4 疗效观察

  某农校门诊和出诊外地治疗的82例闪跌扭伤和70例风湿痹症病例,包括水牛、黄牛、马属动物。经过问诊和详细检查,症状均较为明显。闪跌扭伤均为急性、亚急性病例,均有犁田打耙、山坡放牧时奔跑跌倒、拉车行走过急、上下坡时滑行、滑倒或翻车、踏空等而突然发生跛行的病史。而将无明显的致伤史或受伤后时间较长超过1年以上,病情随气候、使役情况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以及有对称性、肌肉僵硬等判为风湿痹症。在82例闪跌扭伤病畜中治愈79例,有26例用复方草珊瑚注射液治疗,其中4例同时肌注青霉素。70例风湿痹症治愈68例,有47例为复方草珊瑚注射液治疗,其中3例同时肌注青霉素。

   5 病例介绍

   病例1:一匹马拉砖时因下雨路滑跌倒而跛行,于翌日前来我校就诊。检查:该马7岁多,性情较猛,跛行严重。行走时点头,右前肢不敢落地,拘挛小心,球节肿大,触诊发热,有痛感。诊断:右前肢系关节部闪扭伤。治疗:缠腕穴针刺流出鸡蛋清样液后取闪跌扭伤配方1用20ml一次注入,一次即愈。

   病例2:一匹公马拉车时,上坡奔跑过急而滑致跛,前来我校就诊。检查;右后肢行走拖拉,膝部触诊时有痛疼反应,其他正常。诊断:膝部扭伤。治疗:闪跌扭http://www.med126.com/shouyi/pig/zhubing/伤配方1用30ml一次注入主穴阳陵泉20ml,配穴掠草10ml一次即愈。

   病例3:一拉车马,主诉:马近几月来,后肢行走无力,特别在拉车时严重,在当地治疗不见好转,特前来求诊。检查:马体形高大,两后肢提举困难,迈步僵硬,膝、跗关节轻度肿胀,触压腰荐部板硬,反应迟钝。诊断:腰荐部及两后肢风湿症。治疗:风湿配方2用30ml,第一次于两肾俞穴各注入10ml,两阳陵泉穴各注入5ml;隔日于两大胯穴各注入10ml,两环后穴各注入5ml。如此交替进行,隔日1次,共4次痊愈。

   病例4:一成年黄牛,走路跛行,不愿行走站立,强迫行走时两前肢迈步伸展困难,触诊两肩臂部时表现敏感疼痛。主诉:天气寒冷阴雨潮湿季节病情重,天气暖和后逐渐好转,每天下午病轻。诊断:两肩臂部风湿痹症。治疗:风湿配方2,第1次于两抢风穴各注入10ml,两肩井穴各注入5ml;隔日于两冲天穴各注入10m1,左右阿是穴各注入5ml,如此交替进行,隔日1次,共3次痊愈。

   6 讨论分析

   水针疗法又称“穴位注射”,是以中兽医学中“经络”、“穴位”的治病作用和现代兽医学的治疗方法相结合,把通常供肌注、静注治疗本病的消炎镇痛、舒筋活血的药物注射到一定的“穴位”中,以发挥“经穴”和药物作用的双重治疗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穴注”的治病作用是以经络体系为理论基础的,在中兽医学中认为经络是畜体内脏与内脏、内脏与体表、体表与体表之间的联系通道,营卫气血要通过经络才能运行周身。只有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无阻,畜体才能免于疾病。而牛、马风湿痹症、闪跌扭伤多为患部经络受损,使其气血运行受阻,致使患部血瘀气滞而为痛、为跛,即现代兽医学的局部组织病变产生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机能障碍而造成跛行。“穴注”治疗作用之一就是“针以开导之”,“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而达到“通则不痛”,“不痛则不跛”的目的。药物穴注后滞留于穴中所产生的“针感”比白针刺激强大和持久,作用相应增强,同时还能起到药物的治疗作用,能对抗致痛、致炎介质的形成和作用,改善患区神经的兴奋状态,改善患区血液循环、组织代谢和消除炎症等。所以穴注发挥了中西兽医的各自之所长。

   本疗法对各种风湿痹症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慢性风湿的的治疗次数较多。对风湿同时伴有其他病变时,则不能单靠此法,须配用其它措施。对个别严重的病畜也可配合中药、输液等。所治的闪跌扭伤均为急性、亚急性患畜,因考虑到慢性闪跌扭伤患畜时间长后可能转入其他性质的病变如风湿、骨关节病等而未收入本文病例中。


总结:以上是牛风湿痹症及闪跌扭伤相关牛的疾病防治, 本疗法是一种见效快,用途广,疗程短,效果确切,使用方便,适用于门诊、出诊的中西兽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畜牧导航: 养牛资讯   养牛技术   牛价格行情   疾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牛问答
  • 上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