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卫生部直属 | 浙江 | 河南 | 广东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山西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 湖北 | 广西
贵州 | 云南 | 四川 | 陕西 | 重庆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新疆兵团 | 辽宁 | 吉林 | 海南 | 西藏 | 黑龙江 |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广东卫生人才网 > 河源 > 正文:河源市医学考试网:有关印发2011年度卫生系列工作要点的公告
    

有关印发2011年度卫生系列工作要点的公告

来源:河源市卫生局 更新:2014/5/6 中国卫生人才网
河源市医学考试网:有关印发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河卫〔2011〕20号关于印发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现将《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今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强卫生系统内涵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主要抓好九项工作。一、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

河卫〔2011〕20号

关于印发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

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

今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强卫生系统内涵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主要抓好九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医改任务的落实

(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8%以上,提高筹资水平。2011年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在控制结余比例的前提下,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个人医疗自付比例降到50%以下。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及特殊病种补偿制度,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加强基金监管,开展全面督查,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确保基金安全。

(二)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龙川县、连平县、东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今年3月底前启动在源城区、和平县、紫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使用基本药物(含省增补品种)、统一网上采购、以县为单位统一配送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同时,县级医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品种)占用药总量的40%以上,市属医院达20%以上,努力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

(三)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边试边推”的办法,以强化服务、提高质量为重点,让群众尽快感受到医改的实惠。一是市、县(区)各选择一所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的改革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二是强化公立医院管理,开展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效率、群众满意度、医德医风和岗位责任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绩效考核,逐步推进医院全成本核算与控制。三是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内在利益联系、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四是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试点,推动病种规范化诊治。同时,引导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加强监管,服务扶持,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四)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实施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程,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5元,继续实施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城市居民建档率达到70%,农村居民达到50%,3岁以下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5%、96%、90%以上,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达95%以上,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服用知晓率、服用率达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70%,并逐步实现电子化管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挂钩,确保工作质量和实施效果。

(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继续抓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村卫生站建设,积极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新建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已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强化内涵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按照省制订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配合编制人事部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核编定岗工作。

二、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一)健全市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建执业护士网设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完善市慢性病、职业病防治院建设,做好市儿童医院的规划,填补市区公共卫生空白。

(二)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要把防控关口前移,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使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甲流、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要推进免疫规划工作,确保全面达标。认真组织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以及边远地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保持麻疹发病率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要加强市、县疾控机构建设,强化队伍培训,全面实行绩效考核,提高疾控机构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联防联控机制。启动“120”建设,全面加强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和突发急性传染病救援队伍建设。

(四)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落实一法两纲,依法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妇幼安康工程。做好“降消”项目,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倡导自然分娩,开展儿童营养和健康监测试点。深入开展阻断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疾病的母婴传播工作,努力控制重症地中海贫血、重度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症等疾病的发生。

三、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为中心,强化医院管理

(一)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是完成《河源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二是继续在全市医疗机构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市卫生局将组织对部分二级医院进行督查评价;三是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增加实施病种数量,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覆盖面,以临床路径实施为重要抓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费用;四是严格落实核心制度,狠抓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管理;五是在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切实抓好护理“三个规范”的落实,并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解决治大病、重病问题。市直三所医院要朝三甲标准努力,上等级、上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把着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治大病、重病能力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针对我市疾病发生的特征,加强心脑血管病、肿瘤、血液病、肾病、重症医学等重点专科建设,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各县级医院要按二甲标准推进,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专科建设,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镇、中病不出县区、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三)强化培训,加强科研。要落实医师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三基三严”培训,要培育学习氛围、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科学研究,建设学习型医院,推动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发挥中医药特色,推动中医药发展

(一)完善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市中医院要尽快实现整体搬迁,并以新院建设为契机,在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评价、医院管理、队伍建设、中药饮片质量、中药煎药室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推动名院、名科、名医建设;按照国家《县级中医院基本建设标准》的要求,促进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

(二)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中医机构管理,促进中医特色优势发挥。按照《河源市中医医院(二级)管理评价细则》的内容,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院安全、医院服务、医院绩效等方面,加强科学管理,突出中医专科专病的治疗特色优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使我市中医医院的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积极开展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的创建工作。制订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方案和标准,鼓励各级中医院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和市级重点专科,有条件的要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今年,争取创建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和3个市级重点专科。

(四)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www.med126.com/wszg/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五、强化卫生监督职责,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一)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督查工作,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继续打击使用列入“黑名单”物质和其他化学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组织实施广东省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下达我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着力加强事故报告和通报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大卫生监督工作力度。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开展卫生行政执法稽查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推行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全面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以及职业病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机构能力建设,依法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实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继续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以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为重点的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切实提高放射诊疗许可率和防护水平。全面履行公共场所、学校、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的卫生监督职责。开展打击无证行医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三)加强血液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全面落实《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落实血站质量体系建设,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血液安全。落实《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推动临床合理用血。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无偿献血总量和自愿无偿献血比例,各县区无偿献血量要基本满足本地区临床用血需求。

六、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

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卫生行政能力,加大数字化医院建设和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二要加强城乡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以及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三要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加大疫情监测和预警范围,提高疾病控制、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同时加快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四要完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救治快速响应能力。

七、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一)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选好配强管理班子。选好用好卫生管理人才对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选好带头人,把懂业务、善管理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二)注重引进、培养高级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医院的骨干、医疗技术水平的带头人,要稳定高级人才队伍,发挥高级人才作用。高级人才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不但要积极引进,更要注重留得住、用得好。要珍惜爱护、关心鼓励、兑现政策,要给平台、压担子,要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三)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要抓好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培训,重点培养妇产科、中医、儿科专业人才。继续抓好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今年要完成省下达的82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129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任务。

八、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

(一)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反映好”为主题的行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大力弘扬高尚的医德医风。

(二)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行业监管,推行院务公开,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深入开展收受“红包”、“回扣”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不正之风案件。

(三)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扩面至二级以上医院,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推动行风建设。

九、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一)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大疫情处理、医疗安全、安全生产等工作中因违法违规、疏于管理、失于职守,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单位和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二)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建立以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负责、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共同参与的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机制。指定专门机构受理,完善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规范处理程序。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指导,督促和协助医疗机构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努力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推行绩效考核是实现医疗卫生单位利益合理分配,促进公平、公正,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各个医疗单位要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开展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为抓手,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激发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四)建立处方和检查项目点评机制。各级医院要拿出硬措施,做到临床用药阳光化、检查合理化,卓有成效地解决医药费用高问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着力建立防止过度医疗的有效监管机制,定期组织抽查,对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和检查进行公开点评,并予以通报。

(五)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监管机制。为纠正和防止医药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行为,降低医疗成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的监管,制订相关管理规定,严格审批程序,按照临床实际需要引导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对违反规定、程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行为必须制止,并严肃处理。

(六)建立医院有关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信息公示机制。今年,每季度将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有关医疗服务和医疗收费信息在河源政府网和河源日报公示,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方便患者选择医院就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