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卫生部直属 | 浙江 | 河南 | 广东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山西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 湖北 | 广西
贵州 | 云南 | 四川 | 陕西 | 重庆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新疆兵团 | 辽宁 | 吉林 | 海南 | 西藏 | 黑龙江 |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陕西卫生人才网 > 延安 > 正文:志丹县卫生网:志丹县卫生事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志丹县卫生事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来源:志丹县卫生局 更新:2013-7-19 中国卫生人才网
志丹县卫生网:志丹县卫生事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县卫生事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目标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 二、发展规划 (一)主要指标

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县卫生事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目标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

二、发展规划

(一)主要指标

1、婴儿死亡率降到22‰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2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到53/十万以下;

2、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95%;农村住院分娩率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5%,提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覆盖率。

3、各类卫生法规监督覆盖率达98%,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4、卫生监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率100%,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投诉处理率100%。

5、到201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比2010年下降3%,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达100%,涂阳结核病人的治愈率达85%。

6、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达98%,计划免疫合格接种率控制在95%以上。

7、全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0岁以上。

8、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市级统筹。

(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县设置县级综合性医院1家、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地方病防治办公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处、医疗废物处置站、药品配送中心各1家;旦八镇、永宁镇、杏河镇、顺宁镇、金丁镇政府所在地各设立1个中心卫生院,义正乡、吴堡乡、纸坊乡、双河乡、张渠乡政府和侯市管区所在地各设置1家乡卫生院;按要求建好村卫生室,全县达到80%村有村卫生室;厂矿医务室4家。县城区内设立民营医院1家、门诊部1家、各类诊所8家。

1、县级医疗机构建设

(1)县医院人民医院:在原址上新建8800平方米医疗综合楼一栋,预算30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投资。到2012年完成建设任务,2013年投入使用。

(2)县中医院:按照二级中医医院建设规划和标准,对县中医院进行改扩建。改建手术室500平方米,预算90万元;新建医疗污水处理系统,预算100万元;扩建病房600平方米,预算90万元, 2011年10月底投入使用。

(3)县妇幼保健院:按照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实施完成改建后勤供应科室300平方米,预算100万元。

2、乡镇卫生院建设

乡镇卫生院严格控制规模,积极推进运行机制改革,设立公共卫生管理科,实现向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服务模式转变。综合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受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和委托,承担相关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负责其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

(1)永宁中心卫生院:按一级甲等医疗机构标准,结合永宁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紧张的现实,规划新建永宁中心卫生院。由县政府、永宁镇政府划拨建设用地6亩;新建2100平方米业务楼一栋,预算378万元;新建1800平方米职工住宿楼一栋,预算270万元;建设医疗污水处理系统,预算100万元;旧建筑拆除预算10万元。项目共预算758万元,申请中央预算投资。2010年完成规划设计,2011年主体完工,2012年6月投用。

(2)杏河中心卫生院:按一级甲级医疗机构标准扩建杏河中心卫生院。新建2100平方米业务综合楼一栋,预算378万元;新建1100平方米职工宿舍楼一栋,预算165万元;新建医疗污水处理系统,预算100万元;旧建筑拆除预算25万元。项目总预算668万元,申请中央预算投资。2011年底投用。

(3)金丁卫生院:金丁卫生院改为中心卫生院后,按机构类别对其进行改扩建。新建2100平方米业务综合楼一栋,预算378万元;新建医疗污水处理系统,预算100万元;旧建筑拆除25万元;新建1100平方米职工宿舍楼一栋,预算165万元。项目总预算668万元,申请中央预算投资。2010完成规划设计,2011年主体完工,2012年6月投用。

(4)旦八镇、顺宁镇中心卫生院及义正乡、吴堡乡、纸坊乡、双河乡、张渠乡和侯市卫生院原则上不再进行大规模的重建或扩建,可根据需要对原有业务用房、职工宿舍房屋及其附属工程进行维修。

3、村卫生室建设

13个乡镇(管区、街道办)驻地和县城3公里以内不建村卫生室,人口在100人以下的实行联村建村卫生室外,每个行政村建设一所政府支持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作为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行政村卫生室应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医务人员、基本设备和药品,为农民群众提供规范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村卫生室人员应具有法定执业(从业)资格或医学类中专以上学历。业务用房面积根据服务人口原则上控制在80-120平方米。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各项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由所在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4、民营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疗机构

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对志丹县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较大补充作用的民营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按有序开放的原则设置个体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规划依法审批个体医疗机构执业。

5、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善机构内部科室设置,根据业务需要适当增加科室,配齐专业人员;地方病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健康防病知识普及率城市达95%以上,农村达90%以上。

6、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配齐常用设备,完成设备更新;对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量化率在“十二五”末仍保持在100%;实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2012年前争取上级资金完善新农合电子信息网络建设,使新农合信息网络实现县乡村全覆盖;2015年农民参合率97%以上;实现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计算机管理,新农合网上及时结算;积极与省外大医院签订定点协议,信息化平台逐步延伸到省外,全面实行IC卡结算管理。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考核和准入把关工作,加快乡镇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结构调整,积极吸引医学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机构从业,乡镇卫生院医生全部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县级医疗机构通过外出学习和对口支援,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

 8、爱国卫生和地方病防治工作

县爱卫办负责全县爱国卫生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履行所承担的爱国卫生职责和任务,对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组织全社会成员参加爱国卫生活动和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协调有关部门制订重大疫情、中毒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指导农村开展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改造厕所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组织创建卫生城镇、卫生单位活动。

医疗废物处置站负责全县医疗垃圾的集中处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废物回收力度,增强集中处理能力。

县地病办宣传贯彻有关地方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拟订全县地方病防治规划,确定年度防治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地方病重大病(疫)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履行地方病防治职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地方病病因和防治药品、防治方法、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宣传普及地方病防治科学知识,组织开展地方病防治的合作与交流。

9、医疗床位、人力资源和设备配置规划

(1)医疗床位:到2015年,全县医疗机构设置床位470张,其中县级医院将增加至约280张,乡镇卫生院保持在190张左右,每千人床位数3.28张,村卫生室配观察床2张。

(2)卫生人力:全县每千人医生数(在岗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9人以上,在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00人左右;每千人护士数(注册护士)260人。

(3)设备配置:根据业务发展需求,为县人民医院购置核磁共振、全自动X光机、胃镜等医疗设备,预算投资1500万元。采购中心发电机组一套,预算80万元;为县中医院配备医疗设备10台件,预算150万元;为县妇幼保健院增加孕产妇管理系统和儿童管理系统各种设备15台件,预算250万元,采购母婴救护车一辆,预算20万元;为11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更新)设备60台件,预算380万元;为全县村卫生室、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合疗办等配齐必备设备,预算800万元。“十二五”期间全县卫生系统共配备设备预算投资3180万元。

10、卫生人才培养

到2015年,县级综合医院,本科以上学历医生应占总医生数30%以上,中医医院本科以上学历医生数占到总医生数的20%以上;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应占护理人员总数25%以上;乡镇卫生院配置的医生中,大专以上学历应占20%以上,护理人员应有中专以上学历;主要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中,医生经过转型培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全科医生比例达到20%以上;新进入村级医疗机构的卫技人员必须具有医学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

 (三)公共卫生服务建设

  1、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两个“纲要”,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服务。改革完善全县妇幼卫生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乡村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巩固爱婴医院质量,增强服务功能,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防治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做好婚前保健、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2、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标准进行预算安排县级公共卫生经费,按要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要为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全县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二是要在农村、社区、机关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落实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措施,开展重性精神病普查。三是要继续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以及农村改水改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服务项目。四是要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开展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五是要强化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措施,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实施临床用药指导,实行跟踪管理。六是要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落实乡镇卫生院对村医的管理职责,明确村医公共卫生职责,将村医补助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严格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兑现。七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重大传染病控制工作,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新发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快速反应和处理等综合能力。八是要积极探索和推行疾病防治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对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等的综合防治能力。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营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将公立医院由差额预算改为全额预算,乡镇卫生院运转经费由财政定额补贴,医院历史债务经审计后由县财政偿还,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取消15%的药品加成 ,实行零差价销售,减收部分由财政补贴。二是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将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在省上统一招标限价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竞价,选定报价低的企业,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县城乡所有公立医院使用的基本用药实行同质同价。三是深化公立医院内部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执行联网收费、一日清单、收费项目公示和查询制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推行全员聘用制、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内部分配绩效工资制;改革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四是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行“五轮驱动”,把公立医院改革与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等制度相衔接,发挥医疗卫生体系的综合效益。医疗机构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基础上,强化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实行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厉行节约,有效投入,合理核算,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基础上,在全县医疗为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实行院长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院长聘期实行责任制管理。全面推行绩效工资改革,将职工工资总额中绩效工资的30%作为考核工资,根据工作质量和数量考核发放。

二0一0年八月二十四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