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医学考研考研院校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
卫生资格医学图谱医学下载医学英语临床技能理论教学
医学论坛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更新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图谱 >> 手术图谱 >> 普通外科学 >> 腹部手术 >> 图片正文
  脐疝修复术   【字体:

脐疝修治疗复术,婴儿脐疝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10-22 医学论坛

  脐疝分为3型,即脐膨出(婴儿型或胚胎性脐疝)、小儿型和成人型[图1]。

1-1 婴儿型
1-2 小儿型
1-3 成人型
图1 脐疝类型及切口

  脐膨出最少见,发生率为1/5000,是一种先天性缺损,突出到脐带内的腹内脏器仅被覆一层羊膜和腹膜,无皮肤遮盖。如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会很快干燥并发生坏死,以致内脏从缺损处膨出体外。

  小儿型脐疝较多见,发生率为1%,多发生在2岁以内,常由于先天脐部腹壁缺损和腹内压力增高所致。疝囊外被覆着皮肤和腹膜。

  成人型脐疝较少见,多发生在中年以上。发病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脐部有缺损,另一方面是由于腹内压力增高。

  [适应证]

  1.脐膨出应在出生后稍事准备即行手术。

  2.小儿型脐疝,如在2岁以内,直径在2cm以下,可试用胶布内翻固定,如直径大于2cm,或2岁以后仍不自愈,应手术修复。

  3.成人型脐疝,虽嵌顿发生率不高,但因其不易自愈,均应手术治疗。

  4.各种嵌顿性脐疝应紧急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如有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等),应在术前消除。

  2.其他术前准备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麻醉]

  一般可用局麻;较大的脐疝可以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小儿脐疝可以用骶管麻醉或用全麻。

  [手术步骤]

2-1 切开疝囊基部 2-2 检查疝环附近粘连

  以小儿型脐疝为例。沿脐疝下方边缘做一弧形切口,切口长度以能上翻皮瓣、显露疝囊为度[见图1]。皮肤切开后,继续向下切开皮下浅筋膜,显露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出脐疝疝囊,在其基部作椭圆形切口,切开腹中线筋膜和部分腹直肌前鞘。分离疝囊周围的粘连组织并切开疝囊,切开时需注意避免损伤疝内容物[图2-1]。分离出疝环四周的腹膜后,用止血钳提起、张开,再用小指探入疝环,检查附近有无重要脏器和粘连[图2-2]。将疝囊清理完毕后,剪去多余的疝囊腹膜,将腹膜作间断外翻褥式缝合,闭合腹腔[图2-3]。重叠腹中线的筋膜切缘和两侧腹直肌前鞘(上瓣重叠于下瓣之上约2~3cm),用4-0或7-0号丝线将下瓣间断褥式缝合于上瓣之下,然后将上瓣覆于下瓣外面作间断缝合[图2-4、5]。缝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腹腔内脏器。

2-3 缝合腹膜 2-4 重叠缝合筋膜和腹直肠前鞘
2-5 筋膜缝合完毕 2-6 松解脐孔皮下粘连

  

[1] [2] 下一页

...
图片录入:凌林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张图片:

  • 下一张图片: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请遵守相关法律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论坛交流·
    Email: QQ号: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基础知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文]胆系疾病的CT诊断
    [文]肝脏疾病的CT诊断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文]肝脏疾病的CT诊断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及影像鉴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基础知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文]胆系疾病的CT诊断
    正常脊柱X线解剖
    正常消化道造影X线解剖
    正常上肢X线解剖
    肾钙质沉着症
    肝外胆管损伤及狭窄修复术
    血管修复术
    外伤性动脉瘤修复性手术
    外伤性动静脉瘘修复性手术
    腹壁切口疝修复术
    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滑疝修复术
    腹股沟直疝修复术
    绞窄性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提供意见和建议!医学考研网,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