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ZT:中医:糊里糊涂的爱
    

中医讨论:ZT:中医:糊里糊涂的爱

中医的模糊理论往往造成诊断治疗的个体化差异,但随着中医从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过渡,这一理论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不确定性也容易给忽悠者提供可乘之机。

  真气运行把中医推到浪尖

  甘肃省卫生厅官方网站一则关于医务人员参加真气运行培训班的消息,引来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根据其官网新闻稿显示,短短9天的时间,就让参加培训的47名医务人员中的41名打通了“任督二脉”。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打通任督二脉”更多地是存在于武侠小说中的事情。传说这会使得修炼者的武功大为精进。当这个听起来神乎其神的事出现在现实中,即刻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争议。

  打通“任督二脉”引发各方质疑

  记者发现,其实,早在今年2月21日,甘肃省卫生厅就已经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省医务工作者学习运用真气运行法。此前已成立的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真气运行研究室,作为培训基地。文件要求各市、州卫生局、厅直单位等,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师资培训,建立真气运行训练室。

  而兰州市几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均称,虽然收到这份红头文件,但尚未在医院推行。目前推广真气运行学的医院也只有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据了解,甘肃培训的学员有中医、西医和藏医,而且习练者的文化程度也都颇高,有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当中不乏博士生导师等。

  在9天的通督过程中,习练者被严格规定了作息。比如上课时要求学员提前5分钟到教室,休息时到室外舒展和放松身心,打开门窗换气,适量饮用清肺茶或开水。要求按时进餐、就寝,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7小时,洗澡或泡温泉不要超过40分钟;饭后散步时要练习“行姿”,中午和晚上就寝时练习“卧姿”。

  饮食同样十分细致,一日三餐以吃主食为主,吃副食为辅;以吃素食为主,吃荤食为辅;以吃粗粮为主,吃细粮为辅。少油、少盐,每餐以不超过八分饱为宜。不得饮酒,不吃生冷食物和零食。

  一位习练者,同时也是三甲医院的负责人在培训的第4天就“通督”。这位年近50岁的学员描述通督感受时说:“我练习到第二天时静功守丹田,但身体还是没什么感觉;到第三天中午时肾区发热,全身舒畅,到了晚上就出现头热、身热、头内响的情况;第四天时脑中出现水开声,这时老师说,我已经通督了。”

  而一位西医博士生导师的通督感受更为强烈,“就是觉得双肾炙热,沿督脉上行,晚上上行到头部,头部像被箍住,感觉非常重、闷。”

  不管学员描述得多么神奇,9天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还是引来了各方专家的“拍砖”。

  著名学者方舟子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打通“任督二脉”更多还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中。作为个人,相信这些东西也无可厚非,这是因为一个人有愚昧的自由,也有迷信的自由。“但是作为国家行政官员,用权力来强迫别人也迷信,并且推行它,就不合适了。一省的卫生部门推广这些未经证实的东西,很难让人信服,

  也同样存在危险。”方舟子强调。

  有专家表示,五禽戏、太极拳都要讲究运气方法,通过修炼这些养生功法,对身体确有益处,但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包治百病的效果。

  “真气运行法”不是气功

  面对诸多的质疑,积极推行此事的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称,从中医上来讲,打通任督二脉只是让气血更加通畅、身体更健康而已,并不是什么武功绝学。刘维忠还在微博中调侃道:如果您认为打通任督二脉就可以飞檐走壁,开碑碎石,天下无敌,恐怕要让您失望了。小说和常识的差别就好比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被活活气死,在历史典籍《三国志》中,周瑜是病死的,诸葛亮是冤枉的。

  据了解,担任培训任务的,是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所长李天晓,她是“真气运行法”创始人李少波的女儿。据李天晓说,真气运行术已经历时3代,是李家祖传秘方。父亲李少波活到了102岁“无疾而终”,但在解放前,他曾身体虚弱,身患肺结核

  李天晓现场试练了“真气运行术”,这位60岁的女人,面色红润,精神健朗,语速很快而富有逻辑。每天,她都用同样的姿势进行真气运行学训练:用自然姿势坐在椅子上,大腿和小腿之间成90度,身体坐正后放松,用舌头顶住上颌,舌下有唾液可自由吞咽,自然呼吸,但是呼气时要注重将气流引导至胃部,这样第一个入门阶段就完成了。第二个阶段仍是一样的办法,只不过将气流延伸至丹田部位,但是整个过程切忌用力。

  李天晓强调,“真气运行法”不是气功,只是通过呼吸吐纳的方法,疏通人体的经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触动人体的生理反应。而气功更像是一种空想,如“海纳百川,为己所用”,所以跟气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原理。

  卫生部鼓励探索未知生命科学

  虽然李天晓极力辩护,但是因“打通任督二脉”而名声大噪的兰州真气运行研究所在5月31日被当地工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原因是兰州真气运行研究所握着注明“学术研究、推广、开发、书刊编撰”经营范围的工商营业执照,却开班授徒。在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官方网站上,暂缓办班的声明也已经挂出。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5月31日,卫生部对甘肃医务人员打通“任督二脉”事件却没有全盘否定。

  卫生部发言人表示,甘肃省卫生厅举办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组织了部分医务人员参加,主要目的是使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和方法。

  同时,发言人也表示,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民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发言人还说,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正在认识、接受中医科学,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政府部门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类对于生命科学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并不断有新的发现,现代研究也在不断为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提供科学证据。在学术层面,国家鼓励开展理论探索、实践创新和学术争鸣。”卫生部发言人如是说。

  但是,卫生部的声明并没有平息人们对于甘肃“真气运行法”的质疑。根据财新网针对卫生部回应所作的网络投票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投票认为,打通“任督二脉”本就荒诞,卫生部此番回应是鼓励是把无知当个性。

  打通『任督二脉』四大疑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针灸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任督二脉”最早的来源是《黄帝内经》。这是中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视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是古代的医家托轩辕黄帝的名所著,内容包括一些疾病机理的阐述、养生的主张等等。人们一般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不过《黄帝内经》针对“任督二脉”,也只是一些零散的记载。比较全面记录了人体经脉的是《奇经八脉考》。这本在很多人听起来都比较生僻的书籍,其实与著名的《本草纲目》有着同一个作者,他就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李时珍把历史上对于人体经脉的种种记载,进行了梳理和汇总,比较完整地以一部书籍呈现出来;其中也包括了“任督二脉”。

  这位针灸专家告诉记者,从历史来看,“任督二脉”极有可能是来源于道家思想。在道家,有一种被称为“丹道”的思想。这一理论体系中,有两条经脉分别汇总了人体的“阴”和“阳”。 “阴”和“阳”是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观念。“阴”汇总于任脉,而“阳”汇总于督脉。换句话来说,“任脉”是人体“阴”的管理系统,而“督脉”是“阳”的管理系统。

  “任督二脉”分布在人体的中轴线上。以嘴唇作为分界线,任脉分布于身体的前面,直至生殖器、肛门。督脉绕过头颅,一样延伸到下体,分布于人体的背部。据说,这是因为当一个人趴着的时候,他的背部是被阳光照耀着的。丹道认为,“任督二脉”的通畅,会使人处于一种阴阳非常协调的状态。

  这就足以显示出“任督二脉”尤其重要了。因此,它们被引入了武学的修炼中,所以众多的武侠小说都会提及“打通任督二脉”。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社会中,每当掀起气功热的时候,就有太多的人被‘任督二脉’洗礼过。”这位针灸专家说,“任督二脉”是很多气功难以回避的问题。

  美国俄亥俄大学医学教授吴云鹏说,没有任何临床证据显示打通任督二脉能够治病。“打通任督二脉”能够治病是个伪问题,没有任何实证研究证明这点。另外,如何证实打通任督二脉,基本上都是个人的体验。西方信仰上帝做祈祷,都有类似的效应。如果个人喜爱要打通任督二脉,那是个人的爱好,没有不可以,就如同西方有朋友生病,除了自己祈祷,大家还帮着一起祈祷。

  疑惑二:经脉是否存在?

  “在中医界,这是一个争论不清的问题。我认为,‘脉’相当于一个分类体系,它是一个代名词。以‘任脉’、‘督脉’为例,它们其实就是具体有所指的、有具体位置的、两大功能体系的集合。”针灸专家说。

  比如,西医的分类中,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一个系统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脉”的概念就与这样的“系统”类似,经脉就是一大系统,它包含了众多的立体结构和器官。这就如同在一个国家的版图上,山脉、河流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点,人们会根据这些特点将它划为一个行政区。人体也是一样,它在发育的过程中,会形成一条条三维结构,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彼此有比较深的联系。传统医学上,就把它划成一类,取一个名字“经脉”。

  “有一些观点会简单地把‘脉’当作一个管道。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脉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涵盖了西医里不同的系统,其实是另外一个分类体系。”针灸专家说。

  在学术界,一些研究人员也试图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找到经脉。

  有观点认为,经脉可以通过针刺产生的“循经感传现象”证明。这一现象就是在针刺穴位时,人体会有一种酸、麻、热、沉的感觉沿着经脉路线移动,而且当手指压住经脉路线时,就会感觉这股酸麻“走不动”了,同时这股感觉会往两边流动。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长滨善夫报道了第一例循经感传现象。此后,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这也是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关于经络的现象。不过,这种感觉只有经络敏感的人群才能感觉到,解放军309医院曾做过调查,发现1000例被试者中,只有13例有这种现象。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张维波也测定过经络的存在,他对经脉也有着自己的认识。

  他认为,经络就是人体组织间隙中组织液流动的通路。因为细胞与细胞之间,并非紧密地连接;人体的组织和组织之间也存在缝隙。组织液填充了这些间隙。“我们通过一些间接的方法测验,比如,测量组织间隙中组织液流动的阻力。我们发现,在经络的路线上,组织对液体流动的阻力比其他地方要小。我们通过同位素示踪的方法,也间接证明在经脉上存在着体液的流动。”张维波说。

  通过对小型猪和白鼠的实验,张维波发现,越接近经络,组织对液体流动的阻力越小,而将这些连续的低流阻组织连接起来,基本上就是脉络的走向。经脉是较长较宽的低流阻通道,而络脉是较窄较短的低流阻通道。

  吴云鹏认为,经脉真的存在至今没有实证基础。气功作为一种锻炼的形式,就如同跑步、有氧舞蹈等,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而所谓的“气”的存在,只是一种个人体验。“如果觉得神清气爽,自我感觉比较好的,每天坚持锻炼吧。”

  疑惑三:“打通与否”如何衡量?

  不过,道家并不太追求“打通”这种现象。在“打通任督二脉”上,不同的领域也有着不同层面的认识。

  在医学层面上,其实并不存在“打通与否”的问题。这位医师告诉记者,因为针灸学上认为,对每个健康的人来说,“任督二脉”都是通的。如果“不通”,人体就会生病。比如,如果“督脉”不通,脑、脊髓、脊柱就容易出现问题;“任脉”不通畅,女性容易出现妇科疾病,男性也会因为“阴气不足”,而出现燥热。

  第二个层次的认识,是观念上的“通”。这种认识主要是存在于气功的传统文化中,认为“意念上感觉到一种通畅”。第三个层面上的“通”,则是习练者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有一股“气”在流动,这被很多的经典记载其中,也有很多人声称有过这样“通”的体会。很多人认为,有这种现象的时候,身体会比较好;于是,就用意念来引导,想有意识地出现这种状态。

  “现在说的‘真气运行法’,是哪一个层面的‘通’,很难说。可能是介于第二和第三种之间。”这位针灸专家说。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何为“通”?何为“不通”?“通”与“不通”之间,应该如何衡量?“所谓的‘打通’,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主观的感受。这种观念上的认知,旁人无法体会。这就让人很难针对‘打通’做出评价。医学层面的‘打通’是来源于一个反证,它设定了一个前提——每个人的‘任督二脉’都是通的,不通则痛。所以,‘打通任督二脉’本身就不是一个医学命题。‘真气运行法’也不是医学体系的概念。”这位针灸专家认为,甘肃的“任督二脉”一事严格来说,不是中医的事件。

  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建立在经脉的理论基础上的,是针灸;而非中医药。中医很少会提到任脉、督脉,这是因为它的理论落脚点不是经脉,而是“脏腑”。中医将整个人体分成了五部分,对应人体的五脏。一旦人体出现了疾病,中医可能将病因归结到不同的脏腑,而针灸才会从经络的角度上找问题。

  张维波认为,对经脉而言,“疏通”是一个更确切的用词。疏通经络的方式非常多样,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都可以通过锻炼肌肉的牵拉,使经络变得通畅。“疏通经脉的练习,是持之以恒的,并且要持续练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看出成效。”

  吴云鹏认为,中医理论没有实证基础,这是其发展的最大局限。中医的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哲学辩证,没有现代科学基础。中国投入巨资做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政治文化因素。这里并不排斥有些中医的疗法的有效性。

  在西方,医学主流是兼容各种有效的疗法,不仅仅是中医,但必须要有实证研究。现代医学并不排斥任何一种医学和疗法,美国的FDA有许多对于中医疗法的研究,如果确实有效,能搞清楚有效性和毒性,临床应用会有推荐。瑜伽和太极在美国都有实证研究,而且都有一定的有效性。太极拳对增强下肢的力量、稳定关节等,是具有作用的。在镇痛治疗上,西方对中医的一些疗法——如针灸、推拿,都有研究和推荐。

  疑惑四:真气运行还是自我暗示?

  为什么意念上的“打通”会引发如此明显的感觉?无论是中医学者还是心理学家,都将这种现象指向了同一个词汇——自我暗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尹文刚介绍说,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我体内的细微感觉往往是体会不到的,因为平时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当静下心来,就会感觉到身体里的细微之处。因此,当人们用意念去想一些事情的时候,过多的关注就会使得关注点被放大。这是自我暗示的一种形式。

  另有一种暗示会达到一个很深的层次,进入某一个状态,例如催眠。催眠通常是由他人来引导,不过,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实现自我催眠。当催眠者通过自我暗示,达到某一种状态的时候,会产生幻觉、看到一些景象。美国一个在情报机构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者,研究了了很多互不相识、能够自我催眠的人,在“进入状态”后看到的画面。结果让人惊讶,他们看到的内容几乎相同,而且与远在法国、南非的岩洞或壁画上的图案极其相似。这些图案是数万数千年前的古人留下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体具有潜意识,不过这是一种“个人的潜意识”,无法解释这一类的现象。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或许可以为这些神奇的相似性找到答案,这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具备的;这些相似性也许是在人类的进化、物种的形成中,在潜意识中打上的印记。

  “用意念引导‘气’在体内流动,还达不到自我催眠的程度。”尹文刚说,人们经过一定训练,可以感觉到蚂蚁在爬、身体在动,并不太难;但还算不上“自我催眠”。“进入到某种状态、看到一些幻象”的自我催眠,是不是与“任督二脉”打通是一回事情,难下结论。但意念的引导过程无疑就是“自我暗示”。

  不过,从事针灸的中医认为,“自我暗示”对身体的作用也不可排除。中国人讲究身心一体,当心理发生了变化,身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争议背后的中医理论滞后

  模糊理论导致中医开药标准各异

  看过中医的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治疗某个病症时,医生反复开出过多种不同成分的中药材,但是吃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却并不见有所好转;或者在看同一种病的时候,在不同的医生那里,也会开出内容迥异的两种药方。这样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中医师开药似乎全凭经验,如果吃好了,万事大吉。如果疗效不明显,则可以将问题推给中药起效慢。

  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还固守着旧观念。是否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呢?

  “从中医的起源不难看出,中医理论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孕育而生的。中医讲究阴阳五行、讲究气。但是从科学的层面上看,这些哲学层面的东西并不具象。”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皋永利认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属自然科学。鉴于此,中医想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就应该摆脱哲学的笼统。比如传统中医认为,“人身分阴阳,脏腑分阴阳”,而这阴阳究竟是什么却说不清楚。所以中医要想作为具体的科学,必须摒弃这种含混不清的概念,发展出一套精确的表述。用“意象”去解读医学,只是古代医学受时代所限的权宜之策。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的中医理论也应该有进一步的发展,从“意象”走向“具象”。

  而从另一方面,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看来,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其说是滞后,不如说是超前。某种角度来看,中医理论的超前性,将时代背景远远抛在了身后,所以反而显得中医理论不合时宜,不如西方。

  田金洲说,比如中医讲究“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法,就是根据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药方。而这种方法用西医来解读,就是“个体化治疗方案”。这种方法也是目前西医比较推崇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因都不相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但不论是“一人一方”还是“个体化医疗”,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医生的技术和医德要十分过硬。这样制定出的治疗方案才能手到病除。但是目前中医师的素质千差万别,有些经验不足、治疗能力不高的医生也敢自称名医。他们开出的方子,虽然也可以算作是个体化治疗方案,但是功效就很难保证了。所以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个体化治疗方案反而会显得作用不强,有时还会贻误治疗。

  “中药无毒副作用”不科学

  中药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是一种秉性温良的治疗手段,不但药性温和副作用小,还是一种能彻底消除病灶的方法。这与西医给人的治标不治本的观念完全不同。但实际上,中医也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温和无害、治病除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周平安认为,所谓“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由于体质不相对应、用药量过大、疗程过长,近10年来有关服用中药导致中毒及严重毒副作用的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事件,有的是因为觉得中药无副作用而长期服用某种中药引起的。比如,龙胆泻肝丸具有清泻肝胆湿热的作用,临床效果非常显著。许多患者,特别是女性,常常由于肝火旺,或肝胆湿热,或肝胃不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目赤、胁痛、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就医时被告知宜服用龙胆泻肝丸。结果一服便起效,症状很快就能消除。很多患者根据自身体验把龙胆泻肝丸当作家庭常备药,上述症状一出现,便服用龙胆泻肝丸,于是就形成了长期地、间断性地、小剂量地服用龙胆泻肝丸的情况。有的患者断断续续服用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长期小量累积的结果,最终导致马兜铃酸中毒性肾损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是药三分毒。目前,预防非典常用的两类中药——清热解毒方药和扶正补益方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清热解毒药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药性味苦寒,特别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寒者用药后会造成胃寒腹泻、神疲、乏力,反而使人体抗病机能下降。而扶正补益药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一般人气血阴阳是平衡的,一补反而打乱了平衡。尤其是青壮年体质好,乱用补药容易上火,造成口干咽燥,尿黄便秘。所以,中成药跟西药都是靠化学成分作用于机体来治病的,只不过大部分药性相对比较缓和而已,绝非没有副作用。

  “同时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说法也并不确切。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一套治疗方法,不存在谁治本,谁治标的关系。比如,如果是病菌引起的疾病,西医采用的抗菌药物就能将它治好,这就是找到了疾病的根源,肯定是一种治本的疗法。”田金洲说。

  中医药走出国门遇到尴尬

  目前在世界上,中医药在很多国家遇到了尴尬的境地:中药不被允许进入主流的医疗市场,只能够以食品、保健品出售。在去年4月,中国的中药企业就撞在了欧盟的“注册门”上。因为欧盟在2004年出台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要求所有国家的植物药生产企业必须在 2011年 4月 30日前完成注册,否则就得在欧盟禁售。

  有观点认为,中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之所以遇到了众多的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理论滞后了。

  此前接受采访的针灸专家告诉记者,中国的传统医学,体系复杂,又往往与文化交织在一起。虽然往往被人们统称为“中医”,但实际上,有很多差别迥异的理论体系。

  有的外国人对经络延续了“管道”的思想,吻合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但也有人产生了一种基于西医的认知,他们看到一些经脉与神经的走向很像,就认为经络实际上是在说神经。

  此外,中医药的标准问题也亟待完善。比如同为附子,药典规定常用量为3-15克,但有的地方却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症,用到30克。而且各地对于附子的炮制方法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规范。但是,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普遍要求中医药学也要像现代医学一样,对任何问题的解释都要有客观依据,所以中医药标准制定的难度也影响了中医药走出国门。

  不确定的事政府推动要谨慎

  “任督二脉”的打通,不是一个能被证实,或者能被证伪的命题。无论支持者与反对者,都会从各自的角度与逻辑体系来主张,但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支持者可能会说,“真气运行法”的创始人活了102岁,这其实不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因为人的长寿是很多因素的。反对者一样能举出没有练习“真气运行法”也活了110多岁的例子。

  “知道他很力挺中医,出发点很好,但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当一个人说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别人无法判断,没有人可以知道别人的感受。对这样的事情,最好是采取一种不讨论、不宣扬的态度,不主张大范围去宣传推广。” 针灸专家认为,这次从政府的层面上来推动“真气运行法”,是有一些问题的。

  政府推动的,应该是已经被证实的内容。如果做严格的科学研究,就要弄清“真气运行法”的练与不练,有多大差别。这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观察,要很长的周期,而不是自己练习半个月、主观上感觉很好就能证明。“自己感觉好,可以自己练,但不能是政府来推动。行政力量来推动,就一定要拿出证据来,确定对老百姓有好处。现在没有这个证据,就用行政力量来推动,如果这个模式复制下去,就会有很多其他也无法证实的东西得到推广。”

  面对中医的命题,针灸专家主张,采取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更多地是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理论上的推导。

  当不能够判断是真、是伪的时候,不要轻易地否定它,也不能“一窝蜂”地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在一个虚无飘渺的事情上。其中,政府应该发挥的,是监管的作用;也就是,在不会损伤身体的前提下,让民间去发展,不推波助澜,也不扼杀新生事物。最终,让事实来说话。通过长时间的考察,如果是好的强身健体之方,自然会脱颖而出。

  “现在的中医,处在一个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过渡阶段。中医讲求的是辨证,不同的医生对中医理论都会有着自己的理解,很难形成共识。也正因为如此,围绕中医的争论无休无止,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实自己或者反驳对方。”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位教授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就曾表示,中医“科学”、“不科学”、“伪科学”之争,已持续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再争论100年也未必有统一的看法。中医能否治病救人是关键,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提高治病救人水平是当务之急,比争论科学不科学更有意义。

  正是由于中医理论的模糊性,才导致业界的争论不休,也为张悟本、马悦凌、李一等“忽悠大师”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我们对待中医既要宽容又要警惕。


记者:王夕

来源:科技生活
-----------那个龙胆泻肝丸明明是无良药商惹的祸  文章只字未提  竟然归因于是中药的副作用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