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我对【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的理解
    

仲景原文:我对【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的理解


我对【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的理解

首先声明,我是初学,只是将自己的看法讲出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伤寒论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以上条文,大多数注家认为是讲述【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的。
也有部分人(比如书上和网上的文章)认为就是讲解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的。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就是讲的是麻黄汤证,后者:身大寒,反不欲近

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就是讲的桂枝汤证。

我个人认为这肯定不是【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有以下几条理由:

1.如果病人是麻黄汤证的话,病人肯定是“恶寒”,当然随后也会发热,病人恶寒后,就本能的想多穿衣服(虽然多穿衣服也暖和不过来,但是多穿衣服就是病人的本能反应),

这是一种常理,仲景绝对不会用“反欲得近衣”的,关键是仲景用到一个【反】字,这说明张仲景告诉我们,这个病人按常理应该“不想多穿衣服”,但是他却一反常态,想多穿

衣服了,这与麻黄汤证实完全不像符合的呀,任何人着凉后,都是想多穿衣服的,所以如果病人得了麻黄汤证,仲景绝对不会用“反”字的。所以,仲景说的这个病人,一定不是

麻黄汤证。

2.如果病人是桂枝汤证的话,主要症状是【怕风】,正常是想多穿衣服的,可是条文中的描述是“反不欲近衣”,这明显与桂枝汤证不符合呀。

3.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汗,这是关键。桂枝汤证,因为有汗出,是表虚证,需要调和营卫,不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麻黄汤证因为表闭无汗,所以要

用麻黄打开腠理,用桂枝解肌发汗。也不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4.我理解,这里的“身大热”、“身大寒”,都是病人的主管感觉,不是客观上体温的上升。如果将“身大热”理解成病人体温的升高,则根本无法理解原文的含义。你想想,张

仲景会这样说吗:“病人体温升高了,摸着烫手,但是病人一反常态,想多穿衣服”。肯定不会的。因为发烧后,人的本能就是多穿衣服呀(皮肤是干烫的,但是想多穿衣服保暖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常理了)。

下面我将原文,用白话说一遍,大家批评吧:
病人如果感觉到浑身发热,但是一反常态,还想再多穿衣服,这是热在表,寒在里,属于真寒假热。
病人如果感觉到浑身发冷,但是一反常态,还想再脱掉衣服,这是寒在表,热在里,属于真热假寒。

-------------------
这就是客观现象与主观感觉在寒热之辨方面的取舍、选择问题,仲景说的简单明白。简言之“寒热之辨”,把《伤寒论》看的高不可及,反而麻烦。

-------------------
楼主的思维很严密,真的很不错。个人意见:是寒热错杂,即表热里寒,表寒里热,而不是寒热真假。错杂和真假是不一样的。

-------------------
《伤寒论》讲应用桂枝汤原方(不加减)的条文有18条。桂枝证不是所有的症状表现都会一齐出现。如果不知道“身大寒反不欲近衣”是桂枝证的特有症状之一,那么在临床上见到有这个症状表现的病人时,也不会想到应用桂枝汤。

哪有病人感觉浑身发热,嘴里喊着“热死了!快给我多穿几件衣服吧”,或感觉浑身发冷,嘴里喊着“冷死了!快给我脱掉衣服吧。”有这样的病人吗?如果有,那可能是精神有问题。

-------------------
李国栋:《伤寒论》讲应用桂枝汤原方(不加减)的条文有18条。桂枝证不是所有的症状表现都会一齐出现。如果不知道“身大寒反不欲近衣”是桂枝证的特有症状之一,那么在临床上见到有这个症状表现 ..?(2013-02-25 20:31)?700)this.width=700;" >

谢谢,我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我只是讲出我的看法。
您的帖子,我拜读了,很好。
我知道,您是不认可这条原文是讨论真寒加热,和真热假寒的。

-------------------
本质是真寒还是真热  不要被假象迷惑  这才是真相 欲求真章必先去假象才是根本

-------------------
皮肤为表,骨髓为里

-------------------
  “热深者厥亦深”不就是里热而外面寒吗?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不能解释成“我很冷,快给我脱几件衣服吧”,而当解释成“病人的身体摸上去温度较低,但病人却自我感觉热而想脱脱衣服”。

-------------------
“厥深者热亦深”,要明白厥是什么?厥是手足厥寒,而不是身大寒。里热外厥者,只能是手足厥寒,不可能身体大寒。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也不会是摸上去体温较低。体温较低能低到多少度呢?不会低到20℃吧?体温再低,也不能称为身大寒。若体温低到身大寒的程度,那还能活吗?而且果真是体温摸上去全身大寒者,一定是冷得发抖需要得衣者。所以,“身大寒”只能是病人恶寒的感觉,就是“啬啬恶寒”。还要注意是“反不欲近衣”,是身大寒反不欲贴近衣服,而不是身大寒反欲脱去衣服。为什么身大寒反不欲贴近衣服呢?因为贴近衣服就会烦热,就会汗出增多,只有桂枝证才会有这样“身大寒,反不欲近衣”的特异症。

-------------------
郝万山老师讲的宋孝志先生的医案,供参考:
  男,青年,再障晚期,全血细胞减少,出血倾向明显,不敢刷牙但牙龈常布满血痂,面色苍白,爪甲不华,畏寒蜷卧,盛夏仍盖棉被,大衣等。因合并感染而高热,予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石膏知母等苦寒、甘寒之品,不效。请宋老会诊。令放两杯水,一冷一热。患者先欲取冷水,但触之即缩手。后取热水,饮一口而徐徐咽下。宋老予四逆加人参汤:炮附子 10克 干 10克 红参 10克 炙甘草 6克。因思之大热之品,下短期医嘱,日一付,以观后效。服之,体温渐降。一周后体温恢复正常。

-------------------
这个医案,病人所表现的症状,是四逆汤证的发热恶寒踡卧,“盛夏仍盖棉被,大衣”,也不是“不欲近衣”,说是“不欲去衣”更贴近这种表现。四逆汤证在《伤寒论》里有“发热恶寒”的明确论述,这个医案所表现的症状不就是四逆汤证的发热恶寒吗?四逆汤证并没有“不欲近衣”的表现。

-------------------
李国栋:这个医案,病人所表现的症状,是四逆汤证的发热恶寒踡卧,“盛夏仍盖棉被,大衣”,也不是“不欲近衣”,说是“不欲去衣”更贴近这种表现。四逆汤证在《伤寒论》里有“发热恶寒”的明确 ..?(2013-02-26 20:58)?700)this.width=700;" >

不是的,楼上郝万山的案例,我想【王成果】讲的是“身大热,反欲得近衣”的情况吧。首先发高烧,就是【身大热】,盖棉被就是【反欲得近衣】。

我也认可这种解释。

-------------------
那怎么鉴别太阳证(以麻黄汤证为例)的发热恶寒和少阴证(以四逆汤证为例)的发热恶寒呢?两者都是发热恶寒,都是欲得衣被,哪个是身大热呢?总不能说两者都是吧?
何况9楼说的是真寒假热,而真寒假热却是少阴通脉四逆汤证的“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

-------------------
四逆汤证是:发热,恶寒,想多穿衣被。属于外热内寒,是寒热错杂的情况。
通脉四逆汤证是:发热,但是不恶寒,不想多穿衣被。属于阴盛格阳,阳气浮越了,所以不恶寒了,这是症状更重的表现。是真寒假热的情况。

所以,我认为,伤寒论11条,论证的根本不是真寒加热,真热假寒,而是寒热错杂的情况。

身大热,反欲得近衣,是四逆汤证。是外热内寒。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是指病人没有发烧,而且身体摸起来比较凉,但是病人自感燥热的情况。这是有内热(有可能是阴虚导致的内热)

-------------------
李国栋:“厥深者热亦深”,要明白厥是什么?厥是手足厥寒,而不是身大寒。里热外厥者,只能是手足厥寒,不可能身体大寒。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也不会是摸上去体温较低。体温较低能低到多少度 ..?(2013-02-26 16:27)?700)this.width=700;" >

但是,症状是不是桂枝汤证咱先不论,就说病机吧:桂枝汤证,不可能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呀?如果热在骨髓,就不能用辛温性的药了,就要用苦寒的药了呀。

-------------------
11条前半段是真寒假热,通脉四逆汤证;后半段是热厥白虎汤证。
121条: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主要指四肢厥冷。由于热邪郁遏 ,阳气不达所致。

-------------------
今再来:11条前半段是真寒假热,通脉四逆汤证;后半段是热厥,白虎汤证。
121条: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主要指四肢厥冷。 ..?(2013-02-27 15:11)?700)this.width=700;" >

吐完以后,津液阳气丢失,这烦应该是虚烦吧?如何与栀子甘草豆豉汤相鉴别?

-------------------
Zero:吐完以后,津液阳气丢失,这烦应该是虚烦吧?如何与栀子甘草豆豉汤相鉴别? (2013-02-27 16:32) 700)this.width=700;" >

121条是阳明里热,故而叫“内烦”。适用169条的白虎加人参汤
76条栀子豉汤的虚烦,是375条的“心下濡”,即胃中空虚。又“懊憹”也是胃中嘈杂引起的。
所以这两个烦虽然都是胃热,但121条吐后转为实证,76条却是欲吐不得吐的虚证。

-------------------
伤寒论所描述的症状,只是该方子对应症状中的一种,可能还指的是一种体质的人的一种症状,而己.

-------------------
zghzzy:但是,症状是不是桂枝汤证咱先不论,就说病机吧:桂枝汤证,不可能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呀?如果热在骨髓,就不能用辛温性的药了,就要用苦寒的药了呀。?(2013-02-27 12:49)?700)this.width=700;" >

芍药苦凉,泄骨髓之热,桂枝辛温,散皮肤之寒。桂枝证的热,是营虚郁热,不是内实火热,所以不用大苦大寒之药。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