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平秘苑药论辑录]   甘草
    

本草求真:[平秘苑药论辑录] 甘草

甘草   Gancao

本品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常用别名有美草、蜜甘、蜜草、国老灵通粉草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脾气虚证;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等病症,以及调和药性。煎服常用剂量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梁-陶弘景(456~536年)《本草经集注》:“术、干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唐-甄权(541~643年)《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五代-吴越(907~978年)大明《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元-王好古(约1200~1264年)《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芪同功。”
***明-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1578年):“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1624年):“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
***清-黄元御(1705~1758年)《长沙药解-卷一》(1753年):“甘草,前人中满与呕家之忌甘草者非通论也。上行用头,下行用梢,熟用甘温培土而补虚,生用甘凉泄火而消满。凡咽喉疼痛及一切疮疡热肿,并宜生甘草泄其郁火。熟用去皮蜜炙。”
***清- 罗国纲(1721~1794年)《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六-本草》(1789年):“补脾胃,泻心火,益三焦,散表寒,解诸毒,和百药,止泻痢,生肌止痛,除咳嗽、咽痛、肺痿。。。随气药补气,随血药补血,无往不利,故称国老。须宜重用,而今人只用二三分,何也?但其性和缓,若病势急,欲见速效,可不必用。按:甘草味甘,凡中满者、呕逆者,俱忌用。”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