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安胎法述要
    

妇幼课堂:安胎法述要

作者:王业龙


妇人妊娠,堕胎者有之;下血而致小产者多矣。故言治妊娠病,以安胎为要。古今皆明如此,著书立说者,不乏其人。何以安胎,今遵古训,而验临床,略述其要。
              一 安胎溯源

安胎之法,渊源流长,首推《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指出:“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说开安胎法之先河,为历代医家所安胎准绳。其后言胎动病机也,有如《诸病源候论》所述:“阳施阴化,故得有胎,荣卫调和,则经养周足,故胎得安而成长。若气血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气血不足,故不能养胎。所以致胎数堕,候其妊娠而恒腰痛病者,喜堕胎也。”言胎动之脉者,有如《脉经》所言:“妇人怀妊,三月而渴其脉反迟者,欲为水分,复腹病者,必堕胎”。言察胎之证者,有如《女科证治》所断:“妊娠心腹痛而下血者为胎动,不痛而下血者为胎漏。”言治胎之药者,有如《丹溪心法》所述:“妇人有孕碍脾,运化迟而生湿,湿而生热古人用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盖白术补脾燥湿,黄芩清热故也,”言之形者,辨胎动有如《医宗金鉴》所载:“五月成形名小产,未能形象堕胎言。”

然近人认为,胎漏、胎动不安,进而发展右有堕胎之虞,一般怀孕三月之内,胎儿沿未成形而坠者,称为堕胎,在三月以后,胎儿以成形而堕者称为小产,或半产。
          
二  安胎述要

安胎之法,其要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益其五脏,和其气血,顺其胎气,安其冲任,抚其情志,祛其寒热,治法有五。

1 清心安胎。     心者,君主之官,居中央而动气于四旁。孕久则血聚于下,蕴养元而令营阴暗亏,心失所养,神明浮动,不安其舍。临证可见,心胸烦闷,夜不成寐,精神恍惚,口舌生疮,伴有胎动下血,治宜清导心火,滋补营阴,令阴阳平治,其胎当宁。

2 宣肺安胎。肺者,相傅之官,居胸膺而宣无形之气,孕后阴浊凝重,碍气机之肃降,气机失常,浊气凝清虚之地。临证则见,胸膈胀满,咳逆吐涎,喘促倚息,伴胎动下血者,治宜宣抚肺气,和畅气机,令清浊升降有序其胎自安。

3 理脾安胎。     脾者,仓廪之官,居中州而化精微于周身,为阳明之主。孕久胎形渐半,阻于冲任反碍阳明。临证则见,脘腹痞闷, 胀不舒,呕逆食少,胖胎动下血者,治宜理脾调气,安中降逆,令阳明气畅,下和冲任,其胎则平。

4 泻肝安胎。 肝者,将军之官,居季胁而藏阴血,为女子之先天。孕久胎元蓄热,阴血内燥,肝阴受损,肝火内升,甚至动风。临证则见,面红目赤,烦躁多怒,搐搦震颤,伴胎动下血者,治宜平泻肝火,熄风定痉,兼养阴血,以助肝阴,其胎不燥。
    
5 益肾安胎。肾者,作强之官,居下焦而为胞脉根抵之所系者。孕久则胎元盈满,渐耗肾气,肾亏则胞系无力。临证则见,腰脊酸楚下肢乏力,举步行艰辛,伴胎动下血者,治宜补益肾气,添精因本,肾充形旺,胞脉亦有所寄,其胎自稳。
胎动之因,无论是外感内伤,饮食起居、或因气、因血、因瘀、因痰,每易导致五胜地之气偏盛或偏衰而令胎动不安。女子胞虽为奇恒之腑,亦受养于五脏精气,故安胎之要,尽在调理五脏之盈亏。施一腔之春雨,化无限生机,方能阴血潮潮,阳气煦煦,去寒热、消瘀滞于无形,使胎元茂盛,如期临盆。此安胎保胎之要也。
-----------妊娠后阴道不时下血,或时下时止,量少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若妊娠期见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胎漏、胎动不安是先兆流产的先兆,若不及时治疗,或久下不止,则可导致堕胎。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则属习惯性流产

  引起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胎元方面是夫妇之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萌胎,但胎元不固,或胎元有缺损,胎多不能成实。母体方面多因气血虚弱,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耗损肾精,或因邪热动胎,或孕后跌仆闪挫,或手术和药物及有毒物质影响,干扰胎气。

  一、分型论治

  1.肾虚胎元不固  临床表现为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或暗,质清稀,腰酸腹坠痛,或曾屡次堕胎。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治宜固肾安胎,佐以益气。药如:菟丝子、桑寄生党参各15g,续断阿胶、白术各12g。加减:阴道流血量多,加仙鹤草旱莲草;腰腹坠痛加黄芪升麻,以益气升阳;小便频数失禁加益智仁桑螵蛸。水煎服,每日1剂。

  2.气血虚弱  表现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胀痛或坠痛,神疲肢倦,面色无华或萎黄,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气养血安胎。药如:人参熟地杜仲陈皮各10g,白术、当归白芍各12g、炙甘草8g。加减:若阴道出血量多加地榆炭、仙鹤草、苎麻根炭;腹痛者,加白芍、甘草;腰酸者,加桑寄生、杜仲、菟丝子。水煎服,每日1剂。

  3.血热动胎  妊娠后阴道流血、色鲜红,腹痛下坠,心中烦闷,溲赤便结,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滋阴安胎。药如:太子参20g,黄芪、苎麻根各15g,阿胶12g,生地炭、炒白芍各9g,川柏炭4.5g,黄芩炭6g,节炭10g、乌梅5g。加减:热偏盛者,加银花山栀黄连;偏阴虚者,加麦冬石斛五味子;大便干者,加杏仁栝楼仁、火麻仁。水煎服,每日1剂。

  4.扭挫伤胎  有妊娠外伤史,表现为腰酸,腹胀坠,或阴道下血,舌质正常或稍暗,脉滑无力。治宜益肾和冲,和血安胎。药如:桑寄生15g、当归12g、川芎10g、阿胶12g、续断12g、艾叶6g。加减:若阴道流血量多,去当归、川芎,加茜根炭、乌贼骨;腰酸痛不适加菟丝子、杜仲。水煎服,每日1剂。

  二、经验方药

  1.固肾安胎饮  药用桑寄生、当归、白芍、川断、杜仲、阿胶、菟丝子各9g,生地、黄芪、党参、苎麻根各12g,炒艾叶3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如阴虚血热者去艾叶,加旱莲草9g;如有外伤诱因加砂仁3g。此方能补肾益气,固摄冲任而安胎。适宜于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或胚胎缺陷、不能成形,故而屡孕屡堕者。一般服10~30剂就能达到保胎目的。

  2.保胎汤  基本方含菟丝子、桑寄生、川断各15g,阿胶珠12g。气虚加党参、黄芪各15g;血虚加熟地15g、何首乌12g;脾虚加白术12g、山药15g;肾虚加杜仲、补骨脂各12g;血热加黄芩9g、旱莲草12g;有出血加仙鹤草12g、艾叶炭6g。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能补肾固冲任,安胎。为治习惯性流产之良方。

  三、外治疗法

  1.敷脐法  药用阿胶、艾叶各10g。先将阿胶烊化,再把艾叶焙干研末,然后将艾叶末倒入阿胶液中调和均匀,制成糊状备用。取药糊直接涂敷于孕妇脐中神阙穴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以热水袋置脐上熨之,每日1~2次。此法有温经养血安胎作用,可用于气血虚弱型胎漏、胎动不安。

  2.膏贴法  B超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可自制膏药贴于关元穴,14日换1次新膏,直到临产。膏药制法:酒洗当归、炒黄芩、粉甘草各50g,炙黄芪、炒白术、杭白芍、苁蓉各15g,生地黄20g,置于1000g麻油中,7日后将油煎枯去渣,再熬沸,离火片刻,加米醋50g,用桑枝搅拌均匀,使白烟褪尽,再熬到滴水成珠时,加飞黄丹400g,熬成软膏;趁热时加入龙骨粉50g,搅匀,用缎布剪成盏口大,制膏备用。

  3.保胎膏:党参、当归、生地、杜仲、续断、桑寄生、生地、地榆、砂仁、阿胶各32g,熟地64g,炒蚕砂48g。上药加入麻油750g,黄丹388g,黄腊64g收膏,再下煅紫石英、煅赤石脂、煅龙骨粉各15g搅匀。第1个月贴腰眼,7日1换,过3个月后,半月1换,10月满为止。贴于腰眼、丹田、命门穴,可以固肾安胎,防止流产。

  四、安胎食疗方

  民间有不少食疗方对预防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很有效果,选介如下:

  1.莲子桂圆肉各50g,文火煲汤,加山药粉100g煮粥。怀孕后即开始食用,每日1次。此方适宜于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腿酸软、苔白舌淡、有习惯性流产史者。

  2.苎麻根15g,鲜鲤鱼1条(约400g)、糯米100g、精盐2g。将苎麻根洗净煎煮后去渣取汁;鲤鱼去鳞,内脏及鳃,洗净,煎汤,去滓骨;糯米淘洗净后与苎麻根药汁、鱼汤,同煮成粥。粥成后放入精盐。每日分2次,温热服食。3~5天为1疗程。功效:止血安胎、消肿利尿。

  3.党参30g、杜仲30g、糯米100g,将党参、杜仲用纱布包好,同糯米一齐下锅,加水适量,共煮成粥,每日顿服。功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

  4.黑豆50g,菟丝子30g,糯米100g,将菟丝子用纱布包好,与淘洗净的黑豆、糯米一齐下锅,加水适量、共煮成粥,顿服或分次服食。功效:补肾安胎。

  5.生艾叶15g,鸡蛋1枚。将生艾叶浓煎取汁,打入鸡蛋煮汤,空腹服,每日1次,连服一月。功效:养血、安胎。

  6.绿豆衣、穞豆衣、赤小豆各12g,银花9g,生甘草4.5g。水煎取汁,当茶饮,每日1剂。功能清热养阴安胎,适用于偏阴虚血热者怀孕后服。

  7.南瓜蒂3个,莲蓬蒂6个,共焙黄为末,分3次米汤送服,1日服完。此方适宜于妊娠数月后胎动腹痛、阴道出血、面赤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的血热型先兆性流产者。

  饮食适宜胎自安。孕妇要注意选食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易于消化的食品,如各种蔬菜、水果、豆类、蛋类、肉类等。胃肠虚寒者,慎服性味寒凉的食品,如绿豆、白木耳、莲子等;体质阴虚火旺者,慎服雄鸡、牛肉狗肉、辛辣炙煿等易使人上火的食品。
-----------清热安胎用黄芩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张仲景的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与砂仁  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疗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  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母体元气充沛,胎气自然牢固。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补气安胎是常用大法,黄芪、党(人)能是常用的补气首物。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补气安胎,故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气上升;对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甚为合适。

  养血地、胶、芍、归身  母体的血液是维持胎儿生长的重要物质。如果孕妇血虚,最为影响胎儿,或见漏红之象,多为流产先兆。养血安胎法为临床最常用。主要药物有地黄、芍药、当归身、阿胶等。成方胶艾四物汤即以四药为主,既可养血安胎,又能止血止漏,故为临床所常用。十全大补汤能温补气血,孕妇气血两虚者,每多选用之。

  补肾仲、断、菟、寄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妊娠亟须肾气充足,胎儿易生长成熟。又谓“腰为肾之府”,孕妇肾虚,会出现腰酸,每当孕妇流产之际,必然腰酸、腹痛、出血三症并见。因此,补肾安胎一法是不可缺少的。常用药有菟丝子、杜仲、续断、桑寄生、山茱萸等。张锡纯的寿胎丸就是用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等药组成的,既可补肾安胎,又能强腰、止血,确为一首良方。

  瓜蒂和苎麻根,配合六法胎安宁  上述民间验方苎麻根糯米粥中,有的再加南瓜蒂同煮吃,收效更佳。临床医家常服用南瓜蒂和苎麻根与以上六法配合应用。成方泰山磐石饮为治疗屡屡滑胎即习惯性流产的安胎名方。综观全方用法,以上各法齐备,用的及时,其胎自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名符其实矣。
-----------..需要中医辩证后方能食用吧?

-----------对于孕妇贫血、便秘、睡眠不好等等疾患,是何原因,如何调理呢?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