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王燛薪堂记
    

岐黄密室:王燛薪堂记




王永达近照
资料图片由其本人提供
历史渊源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氏祖先在瑞安西北部的金狮山麓上(即现枫岭乡境内)搭建草寮,落地繁衍。这是一处与文成、青田毗邻,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俗称“西寮”,后来逐渐演变成“西龙”,即今天的西龙村。这里就是王燛(音jiong,意“日光”)薪堂创始地之所在。据有关资料显示,现该村包括6个自然村,230户1000余人,山地3800余亩,耕地不过700亩,产番薯、稻谷、柳松、松、茶等。

  王宗茂(1759年~1795年)少年时代即赴北少林习武,后转福建泉州南少林任教习,据说门下弟子三千。拥有“铜人法宝”,精通十二经络脉走向,擅长接骨疗伤。清朝乾隆五十六年(即1791年),王宗茂独创接骨疗伤法,并取“燛薪”为堂名,意在薪尽火传,教导后人沿着习武、行医、修德之路求索,以期光耀千秋,这就是“王燛薪堂”的来历。

  王永达还展示了一幅关于“王燛薪堂”匾额的照片,这块写于乾隆五十六年九月的匾额,字迹苍劲有力。由于时间有些历久,所能看清的只是撰写者的头衔——敕授文林郎知浙江处州府青田县知县事加五级纪录五次□□□。据王永达的说法,撰写匾额的这位青田县知事,与王宗茂的私人关系相当不错,王家先人可能是他保镖之类的关系。

  “王燛薪堂”接骨疗伤法,从王宗茂创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240多年。共已嫡传九代,第二代积玺、第三代日斌、第四代立真,第五代启芝,第六代德书。到了王德书这一代,王氏的接骨疗伤名气已传播开来了。生于1899年的王德书,在1964年被当时的瑞安县人民医院聘为骨伤科医生。

  独特疗法

  在武打类影视作品中,时常出现一些武艺高超的江湖人士帮人家进行疗伤的镜头,这种情景想必我们不会陌生。其实,这也透露出一种信息,兵家与医家的关系,在接骨疗伤方面表现得特别充分。在这个具备武艺的特定人群中,二者似乎有着相伴相生的关系,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普及。

  王燛薪堂接骨疗法创始人王宗茂,曾分别在南北少林有过习武与教授的经历,具备武学底子。据王永达称,先人王宗茂结合了南北少林正骨术及本地实际独创新法,弘扬了传统医药文化,因此,他认为该法具有历史渊源与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价值。

  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岁月里,王家也被抄了,有关铜人医药书籍、药械几乎全都付之一炬。如今只有一些残存的抄本。

  王永达说,王燛薪堂接骨疗法有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八法,结合牵引固定;运用的医疗器具也可谓就地取材:毛竹片、杉树皮、刀、锯、锄、锅、罐、桶、臼、磨、粉筛等。

  对于一般性的四肢骨折、脊椎骨折,只用拨伸拿正,竹片固定加牵引,草药外敷内服;对于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单用手法结合托板固定。此法颇受独生子女家属的认可;对于中老年人股骨骨折,不用手术置换,单用手法牵引,皮外穿针,草药外敷内服能治好;对于颈、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小孩脊椎结核、股骨头坏死等症,都可用草药外敷内服均可治愈。以上几类症状,王永达称“王燛薪堂”接骨疗伤法的治愈率达到九成以上。

  在革命战争年代,王永达的老家曾是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个缺医少药且白色恐怖的年代,“王燛薪堂”的传人曾利用当地丰富草药资源为不少游击队员疗伤治病。

  矢志传承

  来自接骨世家的王永达从小随父习艺学医,大学毕业以后在瑞安高楼等地卫生院伤骨科工作近20年。1979年曾进修过西医骨科。1980年赴香港一家医院骨科学习,此后出国,先后在荷兰一家医院及法国十三区医院骨科半工半读4年,之后自己开了一家中医骨伤门诊部。由于当地华侨的带动,渐渐地也受到了老外们的注意。

  在采访中,王永达说:在国外行医时,荷兰当地有一位骨质增生的女患者,经过了医院的手术,但还是无法直立行走。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王永达的诊所求医。经过三个来月的针灸及推拿,奇迹般地告别了“爬行”的日子。

  对此,当地的医院感到非常神奇,几次邀请王永达去作客。后来,曾为该患者做手术的这家医院特地买了王永达用于针灸的三根银针,剪断后进行研究,探试此针是否具有输液或是其他功能。

  王永达说,他算是最早一批出国的中医之一。那时国家刚刚实行开放政策,外国人对中国也不是很了解。看到外国对中医骨伤的治疗技术非常感兴趣,就更坚定了在当地行医的信心。他说,在国内,接骨疗伤只不过是民间的一种谋生手段,在国外,他才知道“中医骨伤是瑰宝”。

  王燛薪堂的接骨疗伤法,在历经240余年的医疗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凭借口耳相传不断传承发展。作为“王燛薪堂”接骨疗伤法代表性传承人,王永达在20余年前放弃了国外优厚生活待遇,回国召集全家族子弟30多人,集中力量创办全国第一家民营医院——温州华侨伤骨科医院。

  他们继承祖传骨伤嫡传经验,经过拼搏奋斗,现已发展到拥有4个医院4个门诊部,2个研究所,总共占地面积19.5亩,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职工200多人,床位200多张(国外2个门诊部不计在内)的规模。



  艰难处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永达面临的情况,却远非他当初所设想的那样顺利,这家全国最早创办的民营医院,因为受着体制上的约束,从诞生的那一天就注定着它的多舛命运。当然,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受西医全球化、现代化的冲击,传统中医面临日益趋恶的生存环境,骨伤科也不例外。王永达算了这样一笔账:同一个骨折病例,用中医疗法,手续费一次仅在百元之内,用西医开刀,手术费用在1500元至6000元。相比之下,这微薄的收入会使中医骨科发展异常艰难。他说:“虽然我办医院的初衷是造福广大患者,更好地继承祖传医术。如果为了赚钱,当年我就不回国了。但如果医院运转发生困难的话,不但人才留不住,更可怕的是传统医术难以传承下去。”

  王永达介绍说,中医骨科的好处在于不用动手术,可以减少病人的苦痛,“王燛薪堂”接骨疗伤法自然也不例外。再者,随地行医取药带给患者诸多方便。不仅能使伤员得到快速救治,痛苦小,经济节省;伤愈好,损伤部位不留疤痕。采用本地草药资源方便又省钱。这些优点对于解决“老、少、边”贫困地区普遍缺医少药,降低医药费等问题提供了可借鉴思路,并有值得推广的现实意义。

  2005年,由浙江省体育局武术协会批复,在温州华侨骨伤医院内设立武术伤科研究所,对现有364名会员进行义务传授该接骨疗伤法。但也仅能从抓武术基本功着手,循序渐进地口传一些基本知识。由于其传承活动纯属民间自发,自筹经费有着一定的困难,继承发展难以持之以恒。

  可喜的是,瑞安市有关方面已考虑将“王燛薪堂接骨疗伤法”列为重要的文化品牌来抓,考虑从税收等方面予以关照,并将《王燛薪堂接骨疗伤法》的书籍出版和对传统的培养列入当地文化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以5年培养100名合格学员为目标,招收一些来自贫困山区的人员来发展传承这面临窘境的传统医术。

  温州非遗普查

  系列报道8

  前不久,瑞安市政府下文公布了当地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瑞安老酒汗酿造技艺”等在内的23个民族民间艺术项目榜上有名。列入本批非遗名录中有传统医药类3个,分别为瑞安的铜钟功、孙阿黑骨伤疗法及“王燛薪堂中医正骨疗法(接骨疗伤)。”

  王永达是“王燛薪堂”的第七代传承人。

  他将祖传的接骨疗伤技术带到国外,引起了老外们的注意,知道中医骨伤是瑰宝;

  尽管已有九代传人,但他还是对未来表示担忧;

  他创办国内第一家民营医院,20余年的惨淡经营,如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的局面。

  

作者:蔡榆 文/图   来源:温州都市报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