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代人问诊:持续低烧,头发突然变黄
    

小春养生室:代人问诊:持续低烧,头发突然变黄

1、请详细填写下列条目——

性别:女
生辰:1974年10月2日

籍贯:北京
婚否:未婚
职业:计算机

身高:167厘米
体重:58公斤
腰围:2尺1寸
肤色:黄偏白

主要症状:
# 近日开始,持续低烧,头发突然变黄
# 5年前查出,脑垂体12mm(正常值8mm以下),原因不明。
# 经常头痛,得服止痛片2片才可缓解
# 常年嗜睡,每日最少10小时
# 长年手心易出汗
# 体重不算太重,但下肢较胖、粗,腰腹上有很多赘肉
# 食欲很好,15年以来,每天只吃一顿晚餐,早上与中午也无饥饿感。
# 长期便秘,长年服用三叶减肥茶(配料:荷叶决明子、山楂桑叶普洱茶)
# 不怕冷,冬天穿羽绒服,内不穿毛衣,只穿单裤过冬
# 不分冬夏,爱吃冷饭、冷饮,爱吃甜食、辣椒

发病经过:
半月前,突然发烧38.5度,一夜间头发由黑色变为棕黄色(以前头发很黑、亮)
发烧第二日开始, 吃了2天罗红霉素, 及一副“小柴胡汤”,后退烧。
5天后头发颜色有所恢复、变黑
之后又反复有低烧,体温 36度9 ~ 37度2,持续半月时间(以前正常体温在36度5度左右),头发又变黄。从发根至发梢越来越黄。



西医病名:脑垂体12mm,原因不明

是否长期用过激素:无

是否大量用过消炎药:无

是否做过内脏手术:无


2、请选择下列部位身体状态——

脉(左):(沉,时快时慢)   尺脉几乎摸不到

脉(右):(沉,时快时慢)   尺脉几乎摸不到

面:(红,黄,白)   白中透红

眼:(有血丝,有瘀斑)   

舌:(瘦,白苔,中有裂纹)   

齿:(龃龉,有斑)   

鼻:吸气时疼

乳:(增生,肿块)   

肋:(痛,右)   

头:(痛)   经常头痛,有时服止痛片

手:(出汗,左,右)   大姆指,小姆指经常抽筋

腿:小腿肚偶尔抽筋

足趾:大姆指经常抽筋


3、请选择与下列项目对应的身体状况(必选)——

饮:(少,喜凉,喜酸,喜辣,喜甜)   

食:(多,喜面)   

睡眠:(多,多睡)   

大便:(干,粘,便秘,色黄,数日一次)   2~3日一次

小便:(色白)   

房事:(无)   

月经:(有,少,有血块,痛经)   

白带:(无)   


4、请回答身体经常有如下哪些症状——

发热,出汗)   


5、七情何者为重——




*注意:
    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品,禁止房事、手yin等损伤元气行为(开方时不再重复,如有毁犯,自己负责)。
    2、服药如出现排病反应不要惊慌,请参阅问诊单下面的相关文章处理。
    3、如换方三次仍无明显效果,请到其他诊室询问,不要耽误病情。
    4、请详细阅读问诊单下面的文章,会对配合治疗大有好处。

*重要说明:
    1.丸药一般分大蜜丸、水丸、浓缩丸三种类型,选用哪种均可。草堂常用丸药各类型用量及用药时间如下:
    附子理中丸:蜜丸一丸或二丸,水丸25粒或50粒,浓缩丸10粒或20粒。早七时、中午十一时服。
    桂附地黄丸:蜜丸一丸或二丸,水丸18粒或36粒,浓缩丸8粒或16粒。晚五时、睡前服。
    补中益气丸:蜜丸一丸,水丸20粒,浓缩丸10粒,服药时间下午二时。
    归脾丸:蜜丸一丸,水丸20粒,浓缩丸10粒,服药时间上午十时。
    天王补心丸:蜜丸一丸,水丸9粒,补心丹一袋,服药时间中午十一时。

    2.汤药用药壶或铝锅水煎服,开方计量单位为克,生切片,大枣掰开。
    3.泡药如沏茶,一日泡一剂,喝完上次,下次加开水再泡再喝。不是一次泡一剂。

    如无特殊说明,用药以此为准。开方时不再做特殊说明。
-----------一方、当归10克 川芎10 羌活10 防风10 大黄10克 栀仁10 龙胆草10 水煎服一日三餐。
二方、杏仁10克 麻黄10克 北细辛10 藁苯10 蔓京子10 羌活10 防风10 川芎10 白芷10 葛根10 生姜一两。水煎服一日三餐。
三方、柴胡15克 黄芩10 法夏10 党参10 甘草10 大黄3 桂枝10 茯苓10 龙骨30 牡蛎30 木槿花10 贯仲炭10 生姜3片 红枣3枚 水煎服一日三餐。
三方各点三付交替服九天。一天服一方,二天服二方,三天服三方,四天服一方-------。下肢多穿点衣裤,减肥茶不要喝了。
-----------该病已入下焦,渐进血分。阴虚内热,而兼气虚血瘀。应滋阴补肾,阳中求阴,凉血化瘀而佐以益气。早治为上。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