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论仲景脉法(摘录)
    

脉法精微:论仲景脉法(摘录)

问:仲景分六经,以辨脉与证而论治,在辨脉中与后世之脉法有何不同?

答:后世脉法依脉之形状,区分为27 种脉象,认为即有各种不同之脉象,则应有各种不同之病证与脉相应而出现。从而医者可以据脉之变化以知病。这种据脉测病的方法,其准确性是有限的。因而使医者通过实践的验证,失去了信心。提出了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而望洋兴叹!仲景脉法却与之不同,它是从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实经验,俱有十分可靠的准确性,有临床的实用价值。其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缓脉为平脉,过则为阳,不及为阴,划为10 种,为脉之纲

应当指出的是,仲景所谓的缓脉,与后世脉法中的缓脉不同。而是“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见辨脉法)。其脉形是:寸口之阳脉与尺中之阴脉,前后一样,没有偏盛与偏虚之形,是为人体中阴阳气血和缓而无病,以此为准。如出现太过之脉形,呈现大、浮、数、动、滑五种阳脉,是为三阳经有余之证;如出现不及之脉形,呈现沉、涩、弱、弦、微五种阴脉。是为三阴经不足之证,如果是阴阳之脉互见,则为有余之阳证与不足之阴证相合为病。
例如:太阳篇:“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此条从脉之阴阳不同中,得知其既有阳经之实邪,又兼有阴经之血虚.如不察脉,则只知其阳实,不知其阴虚,发汗必然治逆。

柯韵伯通过对仲景脉法的深入研究,指出了 : " ”脉有十种,阴阳两分,即具五法;浮沉是脉体,大弱是脉势,滑涩是脉气.动弦是脉形,迟数是脉息,总是病脉而非平脉也。”并进一步指出:对看、正看、反看、平看、互看、彻底看之六法。从而对于据脉辨证更有了理论指导依据,是为仲景脉法的发展。

(二)从见证中,可据脉获知证之传变

病的传变是因人而异。其原因,是因人的素体不同,虽同感一病,而病之发展趋势并不一样,其转归皆可以从脉中得知。
如太阳篇:“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 … ”。因证为太阳伤寒,误下后则邪内陷二如陷于胸.则脉促胸满.今只见脉促而胸不满,是邪未入于胸。则促为阳气欲复之脉。其势必将外达于表,使表阳之虚自复而病解;如为脉浮者,则因其本为脉浮紧之表寒,下后脉转浮而紧去.可知非为紧去人安,而是邪已入里,因表邪尚有未尽故脉浮,其证必将成结胸.如脉紧者必叫痛。因下伤里阳,则少阴阴寒内动。咽痛为少阴本证.今脉紧为寒,可知必有咽痛见证。以下据脉知证之句,皆可类推,因其言有理可依。故其据脉测证则准确无误。为仲景从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非后世脉诀中泛泛之谈所能够比拟。

(三)脉证互参

诊脉与见证互参,是仲景脉法与后世脉法最明显的不同处。

后世脉法只讲从脉中论证。每一个脉象皆有其不可改变的病证,随脉而呈现出来。仲景脉法却与之不同,而为脉证互参。
如:太阳表虚证,有脉浮、浮弱、浮缓、浮数之异,是为桂枝汤证所见脉;而太阳表实证,亦有脉但浮、浮紧、浮数之异,而为麻黄汤证所见脉。如果诊得浮脉,依后世脉法,只据脉论病,又当何所适从?
如:阳明病,脉但浮者,必盗汗出,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
如: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又如:厥阴病,脉微浮为欲愈。今阴经与阳经之病,脉皆可以见浮,则又当何所指?

如依后世之脉法,就必然所指有误。由此可见,后世脉法之不当,更可见仲景脉法之高明,而俱有实用价值。

虽然后世脉法有失于准确性,却学之者众。求中医诊病之患者,每不自诉其所苦,而欲以诊脉察医者水平之高低,使医者难以回答。但又确实有的老年中医,只据脉以言病,其准确性,使病人心服口服,而取得其信任。究其原因无它,是因老年中医的阅历较多,体验较深,故达到了这一点。在青年中医中,可以肯定的说,是办不到的。

摘自《六经辨证实用解》贾秀林 贾芳

[ Last edited by wesleybb on 2006/7/14 at 15:48 ]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