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劳伤解四2008813
    

四圣心源: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劳伤解四2008813


能聽見嗎?現在聲音怎么樣?好。前几节课大家讲了阴虚阳虚,这节课我们顺着往下讲。讲到阴虚阳虚,阴脱阳脱也就在其中了。先把原文看一下。“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为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由此坎阳以辟之也。”这条大家好好理解一下。“阴气左升而不陷者,由此坎阳以辟之也”。什么意思?就是阳气卫外而为固也,阳气收藏了以后,下元肾气才能闭固,下元肾气闭藏了以后,一阳之气升腾的话,才能有根底。这就是所谓的“由此坎阳以辟之也”。
我们在临床之中,有很多尿血的,拉痢疾的,亡精,亡阳,就是下焦了,甚至一些肾、尿血、蛋白尿等等,这个都属于下元坎阳不能闭之。“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精血不一定驰走,脾气不升的话,还应该加一点就是肾气不固。脾气不升则陷于下,肾气不固则漏于外。“《二十难》曰脱阴者目,目者阳明所发,阳根于坎。坎水阴也,中抱阳气,坎阳温升,而升肝木。肝藏血而含魂,魂即血中温气之渐灵者,温化而为热,是魂化而为神。阳神发露,上开双窍,而为双目,目乃阳神之所出入而游行也。”
就是说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这是《内经》上讲的。“阳脱者,阳根澌败,精血失常,魂神不能发露,是以目盲。”这里面讲的什么意思啊,你们看这个原文,主要是讲阴脱,阴气要脱亡,是个什么现象呢?就是说就我们人来说,他是有个一元真气运行,而这一元真气,不管是怎么脱,都叫阳脱。因为一元真气,游走于九窍百骸之中,九窍百骸悉为阴物,全靠一团阳气为之主持。这时候,阴气升降失职以后,导致变化的现象又分阴脱和阳脱几种现象。
阳气有从上而脱,也有从下而脱。象他讲的,“阳自右降,降于坎府”,阳不能降,阴盛格之而脱于上,这是阳脱于上。坎中一点元阳生发于水中,是木生于水而长于土。现在这一点阳气不能往上升而脱陷于下,这也叫阳脱。这个时候,由于是阳脱而阴随,阴脱而阳随,这两句话大家体会。由于在下元,下元为重阴之地,显然本来就是阴盛之地,这个时候,阳气走失表现为大量精血的,就是精微和阴血伴随着亡失,这时候呢,就是阳气脱于下。总之脱于上和脱于下,虽然在升降的角度上有所不一,但是总归是元阳亏虚。
这个时候,重症的话都要温阳。所以呢,你看,阴脱阳脱,其方内,附子都是主药。大家看这个方子叫乌肝汤。大家不一定要用他这个方子,用他这个方子有时候也许不一定有效。就是看他这个意思就行了。黄元御先生这个方子的用意还是比较好的。乌肝汤是怎么来的呢?你看,附子黄芽汤,是不是?加上桂枝首乌汤。它就充分体现了什么,这一点阳气是生于水而长于土。首先是脾阳要升,脾阳升用的是天魂汤,你看,天魂汤,由于,由于底下就是说,阳气亡于下,阳气亡于下,肾水不能闭藏,肾水为什么不能闭藏?是因为木气伐之,木气盗泄扰动之,所以他用了这个白芍跟首乌,来柔养风木,来升达,以顺以升达。
病到这种地步,就是说,我们大家来看吧,只是处于一种初步的就是说阳气有脱亡这个预兆了,但是没有出现阳脱,没有出现阴脱,如果出现阴脱的话,可能也不是乌肝汤能治疗的。如果出现阴脱的话,必须大用附子,然后再佐以其他柔肝之品。尤其是在桂枝的使用上,大家尤其要抉择一下。有时候风木盗泄比较厉害的时候,桂枝是可以不用的。因为桂枝其性本来就是走窜的,其性走而不守,容易走窜,而且一般就是说下元肾气不得封固,肝木之气本来就是升动有余,升动有余他还上不去,由于没有肾气在底下封固,没有中土的扶持,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方子。
大家再把这个方子仔细体会体会。同时呢,我们还讲一个方子就是附子汤。他这里的附子汤,附子汤用于什么?用于底下就是说少阴虚寒,用于少阴虚寒证,小便清长,元阳不守的一种状况。为什么小便清长呢?下焦元火不足,小便颜色清长,显示的是白色,就是我们说的清白的那种颜色。这其实是什么,白色一现了,说明肺气不守,就是说肺卫整个,肺肾之气收敛不及的一种现象。这个时候,就得温阳散寒,健脾温阳散寒,佐以白芍,佐以白芍、白术,养脾精,收摄。
往往是因为,就是说,下元,然后是小便清长,有时候上焦还可能化现点虚热,这是说有点口渴啊这些的。由于上焦口渴,喝水多,所以下焦小便清长更加明显。在这个附子汤中呢,仲景第一没用桂枝,然后呢,他利用真武汤的底子,去掉生,因为这时候没有“振振欲僻地”,没有下焦这种就是说浊阴之气上见,头晕啊,“振振欲僻地”这种,所以去掉生姜。然后由于小便清长,这个就是,中焦脾肾之气,小便应该是什么颜色,应该是淡黄色的,淡黄色是什么?黄为脾,土气用于四时,这个时候淡黄色也是一种中焦土气能够周游的一种现象。
小便清长首先代表的就是脾肾阳气的不足。所以呢,在真武汤的基础上加上人参,然后是倍白术,附子汤白术这个量是真武汤白术量的一倍。然后用白芍,白芍以收敛,收敛肝木之盗泄。元阳不得升于上了以后,就往下盗泄,往下盗泄了以后就是两股力量。第一个人身的两股力量就是说一收一发,肺,肺津不敛,主收,肝木主发,主开达。小便呢?我们司二便,什么司二便?肾司二便。肾司二便背后呢就是肝,肝气主之。所以说呢,大便不利,小便不利,首先要考虑是肝气不得,就是说是肝气不畅。然后再考虑是肺气不收。肺气过收的话就是说,肺气过于收摄的话,他会出现窿闭,然后肝气不发,产生这种郁滞。肝气过发,肺气不收的话就会产生遗溺,然后大便溏泄,种种现象。
而白芍这味药呢?白芍,酸、温、苦、平,酸,白芍就是苦、酸、平,这味药是。苦平是它的本味,而是主要是酸味,它可以酸收。肺气吧,肺气逆上,就是说,食以苦酸以泄之,就是苦能泄而酸能敛,酸主要是可以泄肺气,平呢,平也是可以入肺气,所以说白芍这味药,它在肺经,收敛肺经上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尤其是在于少阳相火上逆,导致的肺气不能敛降这种病机上。
你看,紧跟着看这个髓汤。这个兔髓汤是怎么样,这个兔髓汤就是由地魄汤变化过来的。地魄汤加上什么?人参。地魄汤本身就是说中土无权,补中土的力量不足,所以加人参三两。现在加的是附子,附子、龙骨,而去掉了麦冬、白芍。他讲啊兔髓汤是什么,兔髓汤讲了是阳脱。阳气呢,阳气要右降。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气以收敛以归纳,就是要气沉丹田,我们讲了,以为顺,现在阳气不顺了,自然导致的是什么?下元是阴气啊,阳气不能往下降,阴气就往上顶,所以阴气要上逆,这个时候怎么办?就要降阴气。既要收敛上焦的阳气,又要温散下焦的阴气。所以产生了这个兔髓汤。你看兔髓汤里面没有干姜啊。兔髓汤里为什么不用干姜?兔髓汤要用也是用生姜,不能用干姜。
由浊阴上逆了以后,生姜是下臭气的,下气通神的,除臭气、下气通神的一味药。它就可以治疗这个从腑气,阳明一路上逆的这种浊气。为什么没有用干姜、白芍呢?因为浊气已经犯上了,整个是君相之火不足。黄元御先生一般用龙骨、牡蛎,喜欢用煅,煅龙骨、煅牡蛎,这与现在临床上我们常用的还不一样的。我们临床上都喜欢用生龙骨、生牡蛎,为什么?就是说龙骨、牡蛎啊,尤其是牡蛎,牡蛎是水精之物,牡蛎还是有一定的寒性的,如果在温阳固摄的基础上,你收敛阳气的话,我建议还是用煅的为好。如果是重镇的,如果是为了制约少阳相火上逆,导致的这些心悸啊这些的,大家不妨用上生龙骨、牡蛎。这时候还可以固助一下肾气的封藏。阴脱阳脱就给大家将这些。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一下。
虽然讲的慢,但是大家要体会,黄芽汤,从黄芽汤讲到地魄汤,讲到天魂汤,然后乌肝汤、兔髓汤,大家要仔细体会它的用法。然后平常临床上遇见病人了以后就好好琢磨琢磨,使用时,不断的学而时习之的话,你就会体会到这种乐趣。然后再反复的看,就会容易,就会有所突破,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再拿出来大家讨论,这样就会,同学和老师之间就会有,互相,教学相长,有所补益。
有什么问题或者平常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
有付中问,说是临床,阳脱的临床表现。首先讲阳脱,就是说阳气根于上,所谓的那个什么,阳气是自上而下,就是讲的“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但是阳气虽然发于上,所谓就是说它根于上,所谓“云出地气,雨出天气,本乎上者亲上,本乎下者亲下。本身我们一身这个阳气呢,三阳之气呢,它都是以下潜为顺,由上而下,由上至下,这也是气化的一个必然的一个规律。就是说气积了以后,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然后神气再收摄,然后产生这个气再归精,精再归化,这种现象。
这里讲的这个阳脱呢,就是阳气,阳气亡脱。像我们临床讲就是说,人要老,先从腿老。慢慢,腿僵硬了,是不是?然后呢?然后阳气慢慢逐渐亡脱。身体好的人,真人呼吸一踵,这是养生家达到的一种非常高深的一种境界。平常人呢,我们慢慢就用腹式呼吸,然后逐渐就用胸式呼吸,气就慢慢浅了,然后呢,危重的病人一般用喉来呼吸,就是喘,犯脱的话,就是真气渐脱于上。所以说在临床上我们会遇见这种,就是说呼吸衰竭啊,重症病人呼吸衰竭,慢慢的,喘促,这种都是下元浊阴之气慢慢盛了以后,元阳不得归潜,往上,上见的一种现象。元阳上脱。或者是久病的这个,慢性哮喘啊,慢支啊这些,到后来都会出现喘脱的这种现象。
这时候真正的用药呢,像黑锡丹,是不是啊,都是以降浊阴为目的的。黑锡丹、兔髓汤,像这个兔髓汤用法、方义还是非常妙的。大家在临床上就是说,把这个方子学好了以后,根据病人的症状去加减,你原方原量套的时候,恐怕有时候效果会不好。黄元御先生用的话肯定会变化。我只给你讲阳脱的道理,由他这个道理,你可以把临床症状、现象都给推出来。
可遇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这也有关系。男子阳气偏于下元,所以呢,男怕穿靴。男子腿一肿呢,就是阳气衰的比较厉害了。男为阳,什么阳?男为阳,阴中之阳。所谓阴中之阳,以升达为顺。所以说男性就适合这种性格比较阔达,比较开阔这种性格。女性吧,女为阴,阳中之阴,所以呢需要收敛,性格温顺,然后是收束为好。所以说女怕戴帽,女子一戴帽,阳气根于上,脸一肿了以后,根气不足,更别说收了。
大海问:“左脉弦与右脉弦的区别在哪里?用药上的注意点。”
这个需要临床上去慢慢体会。这个我以前已经给大家讲过了,左脉弦,弦脉是六残贼脉之首。百分之七十的病人都具备弦脉,这意味着弦脉的普遍性。有时候是兼夹脉,有时候是主脉。弦脉是什么现象?这是大海提的,我就问大海你,你回答一下,什么叫弦脉?弦脉是什么现象?我们讲脉象,每种都有它一个像,所以我以前也说过,脉象体态充,要从四时五脏这个脉象去体会它,什么象?它为什么会产生弦脉?它为什么会弦?你搞清楚以后,再分左脉弦,右脉弦,寸弦尺弦,是不是啊?才能搞清楚这里边的关系。
就是说,弦脉为木郁,木欲升不得升,就是说弦啊,弦脉属木,首先这一点,要类比五行的话,属木。属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在四时脉中类比它。第一点,弦细而紧,这个时候是沉弦,这个时候我们类比是什么?类比好像是初春的脉象。沉而弦,这个时候初春的脉象,弦细而略带紧,这是什么现象啊?沉弦,这就是好像初春的时候,外寒特别盛,一点阳气,一点阳气欲升达而外在寒气又十分盛,这个时候呢,就是显示出来阳气微弱而外在寒气又比较盛,阴寒之气闭束,一点微阳闭束在内,而初春的脉象。
然后呢,这个脉象逐渐调达,产生了就是说脉象略微有点弦,就是说弦而长这种现象。这就是木气已经能开达了。这时候还是这个脉象,显示出来这个脉象弦而长,就是说木气有余了。木气见有余,如果不是木火当令的时候,显示出来的弦脉统一都是木气有余之象。木气有余为什么?不当王的时候,它木气旺了,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到,就是说,因为木气不得和升,不能升达上去,它产生了这种郁滞。还有一点就是土弱。土弱的话,木气就会盛,所以产生了弦脉。这个时候就叫木郁,就是在气质上叫气郁。
沉弦之脉,它多属寒,这种弦滞之脉,脉象有点弦长而又不能开达,欲开达不能开达这种现象,这要首先考虑肝郁。还有呢,弦大,浮弦,这种现象属于肝气已经旺了,肝气化火了,要治这种脉象呢,必须佐以清热的药。如果是浮弦的话,重按无根的话,就是考虑阴虚现象,就是精血不足,气不能归精,这个时候还要适当进行养阴。
在这里面尤其要讲到一点就是胃为水谷之大海,我们人得的病还是有数的,要懂得理的话,你看《金匮要略》就是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是什么病,然后是,气病多少多少种,血病多少多少种,妇科多少多少种病,他这每种病每种病都是有数的,你把这每种病每种病都研究到了以后,临床就能进行归类,就能很精确的来预测它的变化。
首先呢,讲的是六经的这种,六yin外感,这种所谓的伤寒病,伤寒传化,这种病它都属于就是按我们来说,都属于一气周游,在一种就是说先天变化的基础上,以温阳为主,导致调六经气化,调六经太过不及。在于后天饮食情绪上的诸多化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到,一个是,一个是就是说由于后天饮食所产生的郁滞,第二个是情绪产生的郁结,往往这两种又互相为因,产生很多杂病,就是丹溪先生所谓:“杂病郁证,经常用的是六郁汤。杂病以痰为主,怪病多痰。”后代很多医家这样的论述。在这里论述就是说,我为什么要讲到这个呢?就是说在临床上我们会遇见很多病人是这种中焦有痰湿的,痰湿不化的病人,禁补,这一点是谁先提出来的,是孙思邈先提出来的。
就是说凡虚人,痰盛之人,素有水湿凝聚,凡要服大补之剂的时候,必须先泄。为什么?肠胃之中,腹中,经络之中可能有痰湿之郁阻,偶尔会出现一侧胳膊麻,会出现偶尔局部皮肤的瘀肿,有些病人大家有时候看身上皮下有一块一块的肿,是什么?这就是叫痰核或流注。他这就是由于脾胃里产生这些痰湿水饮,随着胃气的潮汐,然后鼓散到了经络之中,又不能化掉,郁滞在局部。
这时候怎么治?这时候临床上就要考虑多用一些乌梅、牡蛎,厚朴苍术之类的,然后再加上牛膝,沉降胃气,沉降胃气,收敛脾精,这时候不能一律的升脾阳了,要把脾阳遏制住,而这个时候呢,气机鼓动不足而收敛有余的话,逐渐吃了它缓缓的有点拉肚子什么,这些在经络,在胃腑中的浊湿之气慢慢就排下来了,这时候病人就会慢慢排一些恶臭,但是绝对不是苦寒大泄的药,都属于苦涩沉降的东西,慢慢大便就会排出一些秽浊、胶粘的东西,这些东西排出去了以后,你这个时候再用补剂,壅盛之剂,它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不然的话,临床上有几个别的病人,用完大温大补以后,病人出现浑身酸痛,有时候局部肢体的肿胀,这是痰浊之邪已经入于经络了。这样的话,为以后产生流注啊,局部的痰核,甚至偏瘫,都留下根底了。
所以说我们人吧,一方面六经气化,一方面后天水谷之海,它的腑气这一路,每天受摄饮食。小孩不一样,小孩没这些东西,小孩只要胃腑经络中有一点凝滞,他马上发烧,他马上产生种种反应,一般人难。这种痰浊,在胃腑中可以温化掉,一旦到了经络中就温化不掉,就跟我们治理国家一样,有的敌人必须得除掉,有的人必须得杀,有的人可以感化,可以转化。当然了,你去慢慢的转化,有些东西转化太慢,等你还没有转化过来他的时候,你的温燥之气已经过了,已经造成很大的这种矫枉过正的影响。
所以古代就是说有汗、吐、下种种方法,吐、下临床之中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决之,是吧。这种呢,往往有可能是虚寒体质,阳气弱,但这个时候,你用药的时候要注意到,降胃气,用半夏陈皮,用炒麦芽,可以用这些。用牛膝、牡蛎,收涩的。不要用枳实、厚朴、槟榔大黄这些。这一部分人,临床上还可能导致很多久治不愈的各种杂病,所以在临床上一定要注意到这个胃腑的,首先这个涤荡,这一环要仔细考虑到。
当然牛膝这味药也是苦寒的,如果是脾阳已陷的这个病吧,这个病就可以考虑到在这个基础上先加一些干姜,是不是,先加一些干姜、茯苓,然后再佐以利下。总之,叫它阳明气沉降为顺,不要这边一温脾阳,那边胃气也不降了。整个一鼓荡,浊阴不下潜,反而随着经络鼓胀到全身,少升务要降,所以说两者权衡要把握好,不能为了升脾阳,这边导致胃逆。
更因为痰湿水饮的凝聚已经产生了,祛宛陈莝,这个手段必不可缺。如果没有这个手段的话,而大用温阳药,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相应的危害。在民国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一个学派,大泄大补,不管来了什么病人,枳实、厚朴、芩、连什么什么一趟,先泄,但是这种人泄的他有那个什么,给大家说下,就是说这种药不是不能用,也能用,如果要用的话,建议大家在煮的时候,要煮一个小时左右,这个时候,药不会太苦寒,泄下力量也不会太大。因为久煎后药气就平和了,全是味。所以在临床之中,我们要存有这一法利用。胡万林?跟胡万林没关系。胡万林他是四象的方法吧,他把任何病都分为四类,然后这四类病人用不同的方子,不用脉诊,只用望诊。
刚才大海问起了就是说阴阳二十五种人在临床上的运用和体会。我的体会就是说阴阳二十五人我到没有运用得这么细,但是对临床上的人,就是说他对于五行的属性,我们过去这个,就是说象数这门学问,对每个人面相啊,形体啊,属于金木水火土,那上面分的比《内经》上还要细一些,就是说性格呀,面相呀,眉毛呀,各种的气象(相)啊,他都有一番讲述。而且根据每个人的生辰,断出每个人的禀赋,气象(相)。《内经》上讲的是一个大象。
总之,我们每个人的禀赋,有有余的一方面,就有不足的一方面,我们看到他这个性格和举动,偏于开达,偏于往外放的这面吧,都是木气有余,我们常常会叫木火性格的人。性格比较内向,比较沉静,比较谨慎的这种人就是金水性格的人。根于木火、金水之间,我们进行取类比象,进行调和,然后在临床上指导用药的偏颇,就是侧重。并不是说具体到哪味药,具体的什么。由于就是说,看,像这个啊讲的,有人有痰啊,有人义气,有人少信,什么什么什么,然后有人喜欢思维啊。而我们临床之中呢,我们遇见人,往往是不去问他,就是说,凡眼一看完他以后,一搭脉象,然后这个病人诉说一下主证,然后这个时候就开方了。
而并不是问,这个人平常日常生活,然后再仔细揣摩揣摩他的思维的变化,这个有时候没有那么细。我是说分清二十五种,就是说,五行之人,各有偏颇,然后呢,因为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说天赋以性情,地赋以形体。我们这个形躯,这个躯壳是阴精,是象地的,而精神是象天的,法象于天。所以呢,我们在这种长相啊,躯体、禀赋的五行就有所偏重。所以《内经》就归属为五种人,由于形体有所偏重,所以精神上也就有所偏重,这是同气相求的。
在这五行之人中呢,他又是在五行之中复五行,然后就变出了阴阳二十五人。你不必要搞这阴阳二十五人,数不胜数,你要搞得细致的话,可以无限可分的。脑袋中就是说时时刻刻,我觉得我临床中一句话,独守阴阳无与众谋。这个阴阳都不用独守,明知一气之往来就行了。就明这一气往来,这一气之顺逆,千古往来,你就是再看历史,看人,然后对待事情,逐渐的体会这一气往来,这就是郑钦安先生所以能产生温阳学派这一大派的根源所在。
千古以来,只有郑钦安先生能把这一元盈缩表达的这么透彻,是因为别人都没到达他这个境界,所以我们在临床当中不断要领会,如果不能领会的话,以后学医的道路会越来越坎坷,越来越曲折。为什么?为学日益,越学东西越多,越学东西越杂,实际你在这个时候走的是西方这种不断探寻这个道路了。就是说学识越来越杂,名象越来越繁复,不光是文化上,内性也好,为道日益。时时刻刻都归结为一气之往来,一气之动静。你对这个问题有理解,马上就产生一个概念,是不是。然后就反思,什么东西都归结为一阴一阳上,什么东西都是。一反一复,就产生了万变,万种变化的产生。达到这种状态,可以不被天下人所骗,你要达到这种状态,任何医书都骗不了你。
什么是正路,什么是歧途,你一眼就能看清楚了。他诸fo菩萨降临,也哄骗不了你,因为你脑子里没有那种名象,那种名象对你来说不产生障碍,你心胸开阔就无所谓障碍。现在主要是就是说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五音的排法,根据太少阴阳的排法掺杂进去,你就要把太少阴阳怎么回事,这个也是阴阳变化,五音的变化,也是阴阳顺逆产生的,你把它整个透彻的贯穿起来,然后心里就没什么疑惑了。要不然你现在要分阴阳二十五人,有人说了,临床上要分二十七脉,每个人是什么脉,哪个是什么脉,这样分下来,这样即使分下来了,临床上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收益。
当然了,你这个搞清楚了以后,你再想仔细把阴阳二十五人搞一搞,那也可以。就是仔细再把它研究研究,临床之中再产生你独特的这种具体到特定病的变化,这种也是行的。对于这方面,我是研究的比较少。
最后一点还要归结到“学医之道,虚静为宝”。我们学医,学的是医道,这里只有医道,没有其他东西,如果大家要学各种医术的话,不用在我这里学,当然了,有时候可能我,有时候讲解之中也有一些着有痕迹的方法,但是归结到最后,是让大家明白,讲了这么多,其实是要阐述阴阳的变化,阴阳的变化其实就是一气的盈缩,一气的盈缩又只有你心中无一物的时候才能够去映现,你才能是一面明镜。如果你现在这个镜子里面横七竖八的,映现出很多东西,你还能反映出来事物清晰的本来面目吗?在这里边,就是说,fo经里面,释迦牟尼fo讲经四十九年,七七四十九年,然后临涅磐的时候对大家说,“我一个字都没有讲过。”其实意思就是说,不叫大家着象。中医也是一样,一着象就流下了。
讲到这里呢,还是要和大家讲,当年,这个故事就是说已经是一个很老的故事了。六祖,六祖里面讲的,六祖做了首什么诗呢?首先是他师兄作了一首:“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大家知道,这个诗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往往一说就说到后面这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是后来的。大家先做到“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刻刻关照的功夫是要有的,你没有练习有来以后,你如何空的下来呢?
所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这医理啊时刻顺畅,没有一点名象存在,有一点名象全都是在脑子里立刻,不是把名象硬给他,硬给他抛弃掉,把这个名象给他吃透,要消化掉,给他融汇掉,使他不存在任何的这种概念了。这时候才行呢。这个“时时勤拂拭”是观象的过程,不断的观,观也是不断的用你的心去感应。你去感应是指,怎么样?就跟我们,就是说欣赏画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不是聚精会神的去看这个画某一个部位,某一个部位,尤其是看油画的时候,要离的比较远,要眼神收回来,将这个画映射到自己的眼帘之中,心目之中,这个时候来感应来体会这个画。这叫观。
我们在大街上,看见每个人,一看,这个人长得比较凶,那个人长的比较笨拙,怎么怎么样,其实这已经是观了,但是这个时候,第一个,你被他外在形象那个什么,产生了障碍,你一看到他你就跟他 下定义,你就跟他外在形象,形体,简单的一些特征,就是把思维形成固定化了。而没有达到,就是说无思无想,就直接叫他映射心里,然后去  ,这个时候,我们看一个人不但能够看出来他的外表的长相,和动作的缓慢什么的,而且能够感应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根据他的外在各种动作动作,就能感觉出来他的内心呢缓急,就是说收散,凝聚收敛,这种性格的状态变化我们就能体会到。
当然了,还是要从神秀的这个偈子中入手,“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就是说,我们还是要一点一点记,还是要一点一点看,完了,看完《伤寒论》,再把它一点一点贯穿,一点一点领会。为什么?我们开始可能感觉自己心里挺空灵了,挺静啊,能感到一些事情了,你这个境界太狭小了,太局促了,必须得要不断的融会贯通,融汇完了以后你才知道,以前那个境界是自己造出来的,是一个太局促的境界。不断的融会,然后《内经》、《伤寒》,诸子百家,然后孙思邈的东西慢慢逐渐溶汇过来,那个时候,你在能融汇一炉了以后,你还能波澜不惊,如清澈见底的话,那个时候才能叫出来。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你能把自己固有的观念不断的反省,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在贯穿融化掉,要不然自己空静静的,有时候不会发现,这一束光总打在那个点上,看不见其他地。
关于顿悟跟渐修,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也是南先生以前举的一个例子。没有顿悟,没有所谓的渐悟,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不管它有多粗,我们去锯它,累生累劫的去修行,累生累劫不断的去锯,这锯啊就是渐悟,等到哪一天了,把这个大树,锯到那个点上了,你过去拿指头轻轻一碰,一棵苍天大树倒了。这时候你觉得是顿悟,但是你前面做的那些功夫都是在积累,经过那么多年累劫的积累以后,你才达到那个点,才达到因缘际会的,就是说这个契合点,然后才产生了变化。
医学也一样,我们现在需要不断的去领会,不断的去观,揣摩,不断的进入这种思维,就像古人说的,我们既做学问,就需要良师益友,然后是各种方面,远行必而近中正,种种,把自己周围,自己有自己的朋友圈,都聚在一块,谈这么个事情,这是塑造氛围。不断的自己熏陶自己,由外在的,由内在的,在这种环境之下,自己全身心是种转化,这种熏习,这种速度就会更快。
这个《四圣心源》章目还是比较多的,大家回去了以后,把《四圣心源》还是好好看一看,我从下节课开始给大家讲的速度就要快一些了。因为开始为什么讲这么慢呢,关于中气劳伤,阴虚阳虚这种思路需要反复的去贯穿,反复的去给大家脑子里建起来这个观念,一旦建立起来,后面就很顺畅了。
就像我们学太极拳一样,总是开始几招难打,开始几招一旦学规范了,一旦掌握到形的变化,三结三合,手脚的配合,掌握好了以后,后面就是招数的问题,学得非常快。以后还是每周三讲课,不隔周讲了。
行,我今天就讲了乌肝汤和兔髓汤,这个方药大家要对应天魂汤和地魄汤来看,来领会他这里面的意思,然后在临床上再对应起来。比如乌肝汤,对应乌肝汤的时候,你可以考虑考虑像附子汤、附子理中汤,这些都是升达脾肾阳气的。看兔髓汤,你就可以考虑考虑真武,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肉桂啊这些时方,来对比对比。
这些方子跟黄元御先生的方子还是差太远,你看像,简单举个例子。张锡纯的书大家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吧,张锡纯在治疗元阳离脱的时候喜欢用的药是什么药啊?喜欢用的药是代赭石,重镇阳明一路,还一个就是山萸肉,重用山萸肉,这一点呢,在李可的破格救心汤变化中,就是说能够有很深的体现。但是这种用法有很大的质疑之处,我认为在某些病来说,就根本不需要,反而会产生很坏效果。
首先,代赭石,代赭石这味药是重镇阳明,是治胃气的。在《伤寒论》中,旋覆代赭石汤,代赭石的用量是多少,是一两。按我们现在常规用量呢,是多少?我们常规用量,小剂量的话是三克,大剂量用的话,桂枝汤,桂枝、白芍各三十克的话,那个时候代赭石也只是十克。代赭石这味药是非常沉重的,类似于铁矿石一类的,它的十克也只有一点。而过去仲景用这么少的量,就是取它能治上焦之气,轻浮之气,浮动,治上焦若羽,非轻莫举。用那么大量干吗,他用大量一下子就把脾胃之气全部降下去了。而且会导致脾阳的下陷,这个药用量大了。
所以在临床之中,就是说你看仲景用那么小的量,所以在临床中,大家对代赭石这味药不要片面的追求疗效,学某些大夫,现在很多大夫都是这样,治疗经验,三十克不行六十克,感觉就是给两块石头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代赭石这味药在治疗胃脘的这些虚逆之气,脾胃的虚逆之气的时候,用量大的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还有一个,山茱萸,山茱萸往往是用什么?我们久咳的病人有时候真气喘脱的时候,真气亡脱。真气亡脱了以后就是肺肾之气不收,病人出现喘促,气高这种现象,这个时候呢,他用山茱萸来进行温固封摄,在这一点上呢,山茱萸这味药固然可以用,山茱萸这味药酸温,虽属阴药,但是不是那么太寒的。但是,如果是由于虚损引起来的,你用山茱萸可以;如果是邪气有余,光精气夺一点,不可以用。虚则精气夺,实则邪气盛,如果有下焦浊阴之邪上犯的话,你用山茱萸,更增加下焦浊阴之气的逆满。
所以在临床之中,用药的时候,你要把握阴阳的这种顺逆,而不是像张锡纯那样,见了就用,更不能像李可那样,治疗心衰的病人,直接就上,根本不管他气机的升降。李可这方法浮躁。
代赭石这个药味,大家要看的话还是要看古医书对它的评价。现在很多人吧,对它有时候的评价都不太正确。代赭石,这个可能引用的是《长沙药解》的吧?它重用有重用的效果,轻用有轻用的效果。仲景来重镇逆气的的话,也就是用的小量的。你要是平常平肝熄风,镇肝气之逆乱,可暂时用大量。
所以就是说在乌肝汤、兔髓汤两方的基础上,这两方,看似两方,其实一方。因为为什么?因为人体的气机呀,就是说升降往往是互用的,由不升导致不降,由不降导致不升,由元阳不能潜降,而导致下焦气机更加郁迫在下,就是说中气一逆乱了以后,上下的问题往往是相互关联的。这个时候呢,乌肝汤跟兔髓汤两方是可以掺和起来,来运用的。不要说有的病人就用乌肝汤,有的病人就用兔髓汤,那样的话治疗起来比较片面。行,我这个意思大家听懂了吧?
行,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下周三咱们再见吧。
-----------本帖由网友明素析灵整理完成初稿,这个录音质量很好,整理也很好,辛苦了!
-----------谢谢行者老师讲解,也谢谢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网友。
这真是难得的学习资料!
-----------谢谢行者老师讲解!
也谢谢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网友!
您们辛苦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