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我中华天人合一之绝学------黄元吉道法指要精华录(内证次序)
    

黄帝内经:我中华天人合一之绝学------黄元吉道法指要精华录(内证次序)

中医书籍目录 更新:2013-12-14 医学论坛
性命双修功夫次序:二合一为本,一分二为用

一       心乱数息,心静听息

【有念有觉】

二       神气相依,渐而合为“一”之秘           【无念有觉】

        (此前须我做后天有为功夫,此

        后只须顺先天自然去造去化)

三       还原为先天一炁,即成玄关一窍           【无念无觉】



先天一炁分真阴真阳,天人合发           【一惊而觉】

与天地同造化。    即玄关一窍开           【元和内运 】

五       先天一炁分真阴真阳,如何应之           【有觉无念】   


六       “虚空”二字犹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体渐纯阳】

第四章小目录


1先天“一觉”,一分为二


2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3周天之说


4玄关几种层次之说

一分为二详解:真性真命——元神真意元炁胎息

一       先天一炁分阴阳之真阳——真命·元炁·胎息

二       先天一炁分阴阳之真阴——真性·元神·真意

三       日常应事接物之玄关 ,真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四       附:睡诀。

各章节均附有《丹经印证》可作参考

实修功夫次序


心乱数息
心静听息

坐下存神入听,始而神不凝,息粗凡,不妨以数息之武火微微的一其志,定其神。如此片晌,神凝息定,然后将心神放开,惟存心于听息。如此久听,自然真阳日生,而玄牝现象。

我凝神以正,抱意以听,此亦阴阳交媾之一端也。我一心以听,到凡息已停,不问他元炁动否,而元炁自在个中矣。

无息之息,真息也。不神之神,真神也。此心此神即与太和元炁相往还,所谓神炁合一而成丹也。我须于混沌中落出先天一点真意,以之翕聚元炁,是元神与元炁相交,而大道可成。

此个听息法,第一修炼良法。                        【2-14】

初下手时,神未凝,息未调,神气二者未交,此当意念略紧,当即数息,此武火。

待神稍凝,气稍调,神气二者略交,但未至于纯熟,意念当略略放松,不似此前之死死执着数息,(当用听息),此文火,有意无意者也。

到凡气息、胎息见、真意生时,自然阴阳扭成一团,神融气畅,药熟火化,不期然而然。                          【1-18】

用数息之法,以收敛心志,平居无阳之时,有此功法,可以把持自己的心不至于乱走。                                  【1-10】

数息(纯熟)而如无数者,方能保固真阳,招摄元炁。【3-3】

不必别寻奥妙,但于行住坐卧,常常调其呼吸(凝神听息),顺其自然。

【1-22】

其功不过些些微微以一点神光觉照之,不使神离气,气离神,即止念矣。不然,念起灭无常,将止不胜止。此似不止,更甚于制念,何也?盖神气一交,浑然在抱,即得本来真面,即是止念之正法。                                                       【3-22】

学人欲归根复命,惟将此心放下,轻轻微微听气息之往来,如听至其气息似有似无,则凡息将停、胎息将现,而本来真心亦可得而现。

如不知听息以收心翕气,则神难凝,息难调,而心息亦终难相依。

此听息一法,真正凝神调息之妙诀也。             【2-11】

学人下手兴工贵凝神调息。欲归根复命以臻神化之境,亦无他修,只是凝神令静,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急不徐,使心神气息皆入于虚极静笃而已。此神息之虚即得感天地清空之炁自然入来,人之所以能参天地、赞化育,变化无穷,神妙莫测。                                                                      【1-5】

以凝神调息为主,心平则神始凝,气和则息始调,到得神气相依,玄关之体已立,此为大道根源,金丹本始。【70】

凝神调息,呼吸绵绵,不急不徐,神与气两两相合,凝于丹田之中,即炉鼎安立。                                    【4-23】

敛而至于气息若无,然后玄牝门开、元息见,此点元息,即人生身之本,能从此采取,庶得真精真炁真神。

凝神于虚,合气于漠,此个虚无窟子,古人谓:不在身中,却又离不得身中,此个玄牝门,不先修炼则不现象。【1-15】

内祛诸缘,外祛诸扰,凝神调息,忘机绝虑,一阳发生,道炁复返,炼丹始基。      丹乃太和一炁练成。             【40】

神之不灵由于心之不清,炁之不壮由于息之不敛。【4-7】

只怕心不静而息不调,上下阴阳不相混合,此精所以日消也。

【2-15】

心无生灭则性可长存,息无出入则命可长保。【1-25】

人能凝神调息,守中抱一,汞相投,子母混合,复还本来,返归太朴,是谓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      【59】

修炼之道,不外一阳。

而阳之始生,生于阴之已极。至阳赫赫在于至阴肃肃,不阴极则阳不生,以物穷则反,道穷则变,天地之理,不穷则不变,不久则不化,诗曰:水穷山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曰:人做功夫,做到四方皆黑,无路可入处,方有入。生机在息机之中,生炁在息气之内,此天地人物不易之道。

切勿于静里修持不见乾元面目,遽尔下榻,不积则不成,日夜息气养神,虽无一点动机、一团生炁,然而其机则自此而萌,其端则自此而肇。静养之时,即是阳生之时,不过初始修炼,不大现象。

果能功无止境,学不中驰,久之而精出矣。又久之而神妙生矣。弥久弥芳者,此也。                             【3-17】

静坐已久,虽不见氤氲蓬勃,天机发动,只要无思无虑、不出不入,亦是我真一之炁蕴蓄其中,只是我后天气弱,不能冲举壮大,亦是我天真常在。

【2-26】

心息相依,口鼻之息混若无出无入,此即凡息停而真息现,坐到息息归元之候矣。学人到此不知向上层做去,往往探得此个真息初动速行下榻,不肯耐心静坐以练炁而归神,虽能保得后天色身,终不能见先天本来人也。

必再加锻炼,久久调和,务要敛尽明觉,一毫不用,如此浑噩久之,自然精化为炁、炁化为神,而先天一点真元现象,即玄关一窍大开。

【2-9】

(调息)略加收敛协调之意足矣,切勿气粗而按之至细,气浮而按之使敛,致令有形凡火烧灼一身精血。【1-11】

——丹经印证——

张三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心静息自调,静久心自定。忽然神息两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李涵虚:陆潜虚曰,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心愈细,而息愈微也。真息动而真炁生,真炁来而命蒂生。复命之根,养命之源,护命之宝,诚在真息而已。


黄元吉文集中没有讲具体的听息法,初学者不知如何心息相依。由陈撄宁前辈原注、田诚阳道长丰富的《庄子心斋注解》,去掉许多招招法法、弯弯绕绕,直指大道,极其高妙。谨录于此。

摘陈撄宁先生注解心斋心息相依大意: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不让他瞒过,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他,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的入于睡乡。

摘自田诚阳道长: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不加任何意念,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庄子·人世间》原文:若一志,勿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勿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此揭示了中华道家心斋的高妙义谛。借用听息,可以进入心斋的最高境界。

听息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不要胡思乱想。等到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用听字法诀。但又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再深一层功夫来讲,也不是用心去听,而是用炁去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心也与炁合而为一,没有后天知觉了。炁的本质是虚的,正因为虚所以才能容纳物体。只有道才能把虚集合在一起。功夫如果能够做到心同太虚,即是心斋的境界了。


若一志。当你开始做功夫的时候,注意力要专一,不要有杂念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扫除干净,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勿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开始做功夫,即是运用听字的口诀。普通人所谓听,本来是用两个耳朵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这里的所谓听,就不是去听什么声音。这样人们就会发生疑问了,既然说是听,必然应当存在去听的对象,如果说不是去听声音,那么要听什么?现在特别指出,起初下手就是听鼻孔的呼吸之气。凡是呼吸系统正常而且不存在障碍的人,鼻孔气息都不应当发出声音,这一点对于修炼来讲尤其应当做到,虽然说是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的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即是双耳失聪的人,也能感觉到。


勿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听息功夫做得时间长久之后,心和炁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此即丹经所谓“心在炁中而不知,炁包心外而不晓”的境界。这时的炁不是呼吸之气,已经不能作为用心去听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去听那个炁。此时心和炁虽然团结在一起,但是还未达到混融的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自然就能做到完全无知无觉了。

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度阶段,与其说是用心听炁,使心和炁互相对立,不如说是以炁中的心,听心中的炁,使心与炁二者之间泯去裂痕、变为融合,即是心和炁同时在听、二者合而不分。此时虽然还是在说听,实际上已经不再着意于听,一切化为自然。成为自然的听,虽听亦是自然,是用无心而听了,因为此时心和炁已经合为一体了。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步下手做功夫,关键在于“一”字诀,即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

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重“听”字诀了。
随着功夫的进展,假如长久的抱着一个听字不放手,反嫌过于执著,所以最后要用“止”字诀。即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心与炁合为一体,心中的知觉已经不起作用,心已合炁,炁无知觉。此时心炁合一的状态,虽无知觉,还有自我,筑基功夫到此完成。


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从一、听、止三字境界,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经历过来,进一步做到忘记自我,皆归于虚,才是真正入静,最后就达到了虚的高层次。进入这一层次,心与炁皆化为虚无,是从无知无觉,进入忘记自我,而后又从无我,进入空洞太虚的高妙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的时候,心里想着要达到虚的层次,反而离虚十万八千里了。

全部“心斋”的义谛,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到此进入最高境界,已为先天。所以最后一步功夫,就要到先天境界之中去体会,虚与道合,是为得道。

《庄子·心斋》的义谛,在于直指大道。这已经超出内丹筑基所要达到的目标了,筑基之功只要达到第四步“心炁合一”的境界,就是筑基的最高层次,已经足够了。

最后一步“心炁入虚”,若无悟道功夫为基础,恐入空亡境地,反为修炼之大碍。

陈撄宁:《庄子心斋说》一段下手重要功夫,自古到今,凡注庄子者,皆未见有象我解释得那样明白。昔贤诗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经千万篇。即指此道而言。若后世所传鼎器栽接之术,麻烦之极,岂是一言半句就能领会?术则繁难,而道则简易,此术与道之所以分。

调息时之呼吸,如平时之听其自然?抑或深呼深吸,直至下丹田?答:听其自然,就是调息最好之法。不可用深呼吸,若常行深呼吸,非但息不能调,恐怕还要弄出毛病。

注:当功夫到一定水平时,在每一次功修中,也都有炼精化气、练炁化神、炼神还虚之全程功夫在内。这一点请十分注意,而非仅仅是这一年是筑基、下一年练精,下一年是练炁,再一年练神。

张三丰《玄机直讲》:静功在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炁、练炁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即一时一日一月一年亦然。

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炁之功。

回光返照,凝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练炁化神之功。

如此真炁朝元,阴阳反复,交媾一番,自然风恬浪静,我于此时将正念止于丹田,即是封固火候。

到此乃是真空真静,打破虚空,与太虚同体,为炼神还虚之功。年月日时,久久行此三步功夫。

李道纯《中和集》:初关身不动,炼精化炁。中关心不动,练炁化神。上关意不动,炼神还虚。心归虚寂,身入无为,动静俱忘,到这里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化虚,与太虚混而为一,是谓返本还原也,长生久视之道,至此尽矣!

陈撄宁《答止火》:炼精化炁,乃以元神练元精。练炁化神,乃以元神练元炁。炼神还虚,乃以元神自练。炼神就是止火(止后天的心火、意念),不见一点火性。若不肯止火,则炼神功夫即无下手处。

上乘功夫,本不分段落,一刻之中如此做法,一日一月一年,亦是如此做法,三年五年十年,亦是如此做法,所以称为直截了当、简易圆融也。

田诚阳静功之三层次:

一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

二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用听息法,做到心炁合一,心中不起念,心无念,此为静功之中层。

三意静,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功夫做到无念,还不彻底,此时心中还知有“我”存在,更进一步,逐渐做到忘记自我,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什么也不知道,似乎跟睡着了一样,并且也不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存在,进入“忘我”的境界。做到忘我才是真正的入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身不动练精,心不动练炁,意不动炼神。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无念”,“念头不动”,只是达到中层次而已。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舍意念。

注:心息相依神气相依,息不用调而自调为真息。

神气相依,无需作为,神自然成先天不神之神。

神炁合一,先天一炁自来。

一箭三雕,身心两利,性命双修。我们中华祖先圣贤真是何等的大智慧!无以复加!!!何须弃自家金玉,捡拿他外家玻璃当宝贝?!!!


黄元吉文集中其他下手法

吾道教人,必以心光目光了照丹田,是千真万圣返本还源,归根复命,滴滴归源之正宗。                        【3-15】

打坐时,虽不离有形之丹田与眼光心光、口鼻呼吸之息,切不可死死执著丹田,凝目而睹,用心而照。惟虚虚的,似有似无,不急不缓去行。

【4-6】

凝神于脐下,离色身肉皮不远,此即不内不外之说。以意凝照于此,但觉口鼻呼吸之气一停,而丹田之炁滚滚辘辘在于内外两相交接之处纽成一团,直见氤氤氲氲、浑浑沦沦、悠扬活泼之机,一出一入,真与天之元炁两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

凝神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地寻出这个虚无窟子以纳天气于无穷。

【57】

我能于无事之时,无论行住坐卧,总将一个神光下照于丹田之处,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神气恋恋,两不相离,如此聚而不散,融会一团,日积月累,自然真炁冲冲,包固一身内外。                                                                         【5-8】

一守有形之中,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

一守无形之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静中观喜怒哀乐未发气象。

【70】

始也以有形之中,用有为之守,所谓“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作何气象”。

终则以无形之中,用无为之守,所谓“凝神于虚无一窍,实无虚无窍,与太虚同体”者是。                         【5-25】


神气合一之密

神气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神气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

此殆息凡气、生真炁,死凡心、生道心之端倪也。

有此混沌景象,始验我神气之交、而太极之真还也。果到神气大交,自然浑浑沦沦,外不知有人天,内不知有神气,此与天地人物混化而为一炁,无有渣滓间隔。到此境界,才算现出本来面目。即“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者矣。【3-17】

女子著青衣,(火生木)

郎君披素练,(水生金)

见之不可用,(后天水火土)

用之不可见。(先天木金土)

恍惚里相逢,(先天境中自然混合为一)

杳冥中有变。(先天自生造化)

一霎火焰飞,(先天一觉,一判二)

真人自出现。(真人真面目真炁真神真我出矣。)

(张三丰有电光灼处寻真种,与一霎火焰飞当是同意)

后天之水火土,生形者也,后天有形有色之精气神,只可以成形,不可以成道。先天之金木土,成仙者也。能合五气为一炁,混三元为一元,则真元一炁在是,天然主宰亦在是。

此知练精练气练神之功所以不离乎混沌也。若不知始于虚无,生明觉心,作了照想,执着杂妄之神、一身尸秽之炁,我恐藏蓄不深,发皇安畅?学者知此,即知大道之源,修道之要矣。               【14】

神气打散,分而为二,即属凡人。

神气妙合而凝,混成一炁,了却生死。

昔日逢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28】

大道原无他妙,惟神气合一,还于无极太极,父母生前一点虚灵之炁而已。

常人神与气两两分离,水火隔绝,铅走汞飞,(由此而生老病死)

【8】

人之生,神与气合。人之死,神与气离。

凝神调息,神依气,气依神,神气交感,纽结一团,神气融合,三元混合于一鼎,一鼎烹练三元,直至神融气畅,和合为一,精气神混合为一者也,即抱元守一,即归根复命,大道常存,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精气神三者一齐都有,不是一步还一步。初功虽言曰练精,而神气在此。二步虽曰练气,而精神在此。三步虽曰炼神,而精气亦在此。即还虚合道,道合自然,至始至终,俱不离也,离则非道。

要不过以元炁为药物,以元神为火候而已。          【54】

神抱气,气依神,神气合一而不离,为修道之要。【22】

神气未交,必求其交,不许神气偶离。一息不检,或接人而为人所牵,应物而为物所绕,于是神动气迁,神气之归一者而今又分为二矣。气息奄奄、朝不保夕,未尝不自神气分而为二所致也。                                                                【2-1】

只要神气常常扭做一团,毫不分散,时时存心,刻刻养气,随时随处常常觉照,不许一念游移,一息间断,方免疾病之虞,鬼神无从追魂摄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古云:“人能一念不起,片欲不生,天地莫能窥其隐,鬼神不能测其机。”我不惜泄漏之咎,后之学者若不照此修持,则无以对我焉。

【25】

以后天之气返乎天元一炁,由有形以复无形,丹道之一事也。

以后天之神还返乎不二元神,自有觉以还无觉,又修道之一端也。

皆自后天而返先天也。                               修道之要,不外神气二者调之养之,返乎元始之天而已。神返元性,气返元命,不啻天地未兆之前,浑沦无际。【26】

调息要调真息,炼神须炼不神。无息之息方为真息,不神之神方为至神。断没有后天凡息一出一入往来迭运而可以成丹也。

【1-11】

神恋气而凝,命依性而住,神气混合,复还太极,以结成黍米之珠,阳神之体。                                               【27】

必心息相依,神气不违,真阳真药即从此发生出来。如此动而神气一,静而神气一,自然日充月盛,学成金仙。【2-2】

一心一德不使精气神偶离,离则三宝各分其途,不能会归无极以为炼丹之本。

【10】

子思曰:造端乎夫妇。非外面夫妇,乃身中夫妇,乃人身一乾一坤,一坎一离,一水一火,一神一气,一性一命。性命合一,即还太极。由此太极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无在不与天随。要之,皆神气归真,返还我生初一团太和元炁。【4-13】

交媾,即“神入气中,气包神外,两两不分”。

采取,即一意凝注,毫不分散,古谓之“不采之采胜于采”。

【32】

凝神于虚,合气于漠,虚也漠也,即神气混合而为一,返还于先天浑沦一炁时也。即此是真药,即此是灵丹,别无他物可以为药为丹也。

学者只要心无染著,混混沌沌,自然与道合真,此即采取,亦即烹练也。所谓不采之采胜于采,不练之练胜于练者,此也。

天人合一之道,唯此一虚。道一而已,一即虚而已。【3-14】

只以人身真阴真阳团聚一处,久久酝酿,庶得真一之炁,若不知真阴真阳以团为先天元炁,而于凡阴凡阳中求之,一任经年累月,亦不得真一之炁。虽修炼始基不离凡阴凡阳,而要不过借后天之气以团先天一炁。若得先天元炁,那后天凡气殆粪土。

【2-8】

一呼一吸,即阴阳也,阴阳原是一炁,一炁散而为阴阳,此凡阴凡阳。学者打坐,必先调外呼吸,以引起真人元息,凡气化为真阴之炁,蓬蓬勃勃充周一身,此即真阴真阳,与元炁不相远。学者要知元炁本无形无状,惟即我身真阴真阳发生时节,即是元炁来入我身,以擒制我身中之灵汞阴精,自然凝结为丹。

【2-17】

火药二物,只是先天一元真炁,性在此,命亦在此,大道亦无不在此。

药即是火,火即是药。当神气合一,坎离相交,大药生其间,氤氲兀腾,谓之为药。然火即在药中。     及乾坤交会,龙虎金木混合为一,收敛黄庭,无形无象,但以一点真意持守,是即以火温养,故练时谓之火,火中自有药在。动而有形,喻之为药。静而无象,喻之为火。

内药,我身之元炁。外药,即太虚中之元炁。必内药有形,外药可得而采。(内真外应的原则。)

以神驭气气归神,不必他术自长生。元神,虚也。元炁,亦虚也。以元神采元炁,以元神运元息,是以虚合虚,即是以虚合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而丹未有不成。

只怕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停,胎息不动,则难以采天地之灵炁,不能与天为一。                          【3-5】

丹经比名喻象,不外水火二物。到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水火不分,化成一炁,即金丹。                                  【2-29】

学者欲窍中生机活泼,元神灵动,离不得将神气二者混化合而为一,又谓之“立匡廓,立橐龠,立炉鼎。”入于恍惚杳冥,此即窍中生炁入之时。

【4-4】

神气荟萃,化三元为一元,合五气为一炁,而主极以立,一团太和之炁上下往来,仙道可修。

如能虚极静笃,一无所思,一无所有,此即端本澄源之学,而主极立矣。主极一立,以神入气穴,即是以神下水府,又是以性摄情,以龙虎,种种喻名……无非以我一点至灵至圣至清至虚之元神,下与水府之铅配合,犹如以火入水乡,少时火蒸水沸,真阳生矣。我言以神入气,即交媾水火之道,水火一交,那其中氤氲之炁蓬蓬勃勃发生起来,即水中金生,又云铅中银出,又是阴中阳产,总皆喻人之命蒂,实为长生不死之根本也。

主极一立,则阴阳造化自动自静,人原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即天地万物之炁机与之俱动俱静,自与天地万物潜孚矣,实致中致和而已。

【4-6】

欲求一元真炁,水火不交,安有真铅之产?坎离不交,阴阳不合,而先天一炁又从何而来?如此神自神,气自气,神气不相凝聚,怎得无息之息以成先天法身,怎得不神之神以配两大乾坤?

【2-4】

——丹经印证——

吕洞宾:无念方能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自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万有无一臭,地下听雷鸣。

张紫阳: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

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

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天地合时甘露降,坎离交处黄芽生。此句诗颠倒一下读,其意更明。)

既驱二物归黄道,怎得金丹不解生。

其中简要无多语,只是教人练汞铅。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练金液还丹者,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炁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

劳形按引皆非道,服炁餐霞总是狂。

举世漫求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

二物会时性情合,五行全处龙虎蟠。

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

虎越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

四象会时玄体就,五行全处紫金明。

石杏林《还源篇》:

一窍名玄牝,中藏炁与神,有谁知此窍,更莫外寻真。

以神归炁穴,丹道自然成。能知神炁穴,即是得仙人。

神炁难捉摸,化作一团金。惟留神与炁,片晌结玄珠。

铅汞成真体,阴阳结太元。但知行二八,便可练金丹。

谁知铅汞合,正可饮刀圭。铅汞归一鼎,日月要同炉。

蛇自缠绕,化为丹一粒。

李道纯:精炁神曰三元,三元合一,曰丹成。

三五合一,则归太极。身心意合一,则成圣胎。

身心合一,神炁混融,谓之丹成,喻为圣胎。

身心意,曰三家。精气神,曰三元。精神魂魄意,曰五气。三家相见,曰胎圆。三元合一,曰丹成。

张三丰:玄关者,炁穴也。炁穴者,神入炁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炁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道言浅近说》: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心静息自调,静久心自定。忽然神息两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不息之息),炼神要练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不神之神,神乎其神。人心绝则道心见。


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不足道!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五篇灵文》:神不离炁,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著体,不可运用。身心大定无为,而神炁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寂然常照,不可存想,犹天地之静定无为,自然阴降阳升,日往月来,而造万物也。

陈撄宁:

初下手,就用神气合一之法,做到五六年后,初步功夫成功,也不外这个方法,直做到出阳神为止,到底还是这个方法。虽有许多辅助的方法随时应用,然主要的方法唯有神气合一而已。神气合一之法,极其简单,何以能得这样大的效果,凡是最上乘的方法,都是最简单的。若方法愈复杂,则功夫愈难做,而效果亦愈不易得,况且,这个方法是从造化根源上探索而来,幸勿轻视。

倘若你一定要晓得口诀隐藏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指与你看。本篇中有四句最要紧的口诀:第一句,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第三句,混合为一复忘一。第四句,元和内运即成真。功夫到此,大事已毕,以后的口诀不必再问了。

混合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功夫。复忘一,就是功夫做到神气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执著舍不得放松,须要把这个合一的景象忘记方好。

既能合一,复能忘一,那时身中气候,自然与元始造化机关同出同没,自己丝毫不做主张。

精气神本不可分,精气神合成一体,分无可分,大丹始成。

性功是养神,命功是练炁,神炁合一,便是性命双修。

离中汞与坎中铅一交之后,先天一炁即源源而入我身中,自有周流六虚、往来不定、上下无常之象。

老子名为玄牝之门,即后世道家所谓玄关一窍。不过一阴一阳、一神一炁而已。能使阴阳相合,神炁相抟,则玄关之体已立。神气合一,则丹结矣。

合乎太极者,即神气合一,阴阳相纽也。

陈悟玄女士问:女丹书云,女命有三,当指海底、中宫、乳房而言。现在功夫,上座时先守海底,待海底气机发动,即守乳房。究竟女子修炼初下手时,应当守何部位为宜?

答:守中最宜。这个中,是神气合一之中,不是中宫之中;是内外感应之中,不是执着一身之中。至于海底、中宫、乳房非不可守,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

所能告君者,只有“守中抱一”四个字。所谓抱一,即心息相依、神气合一而不分离。所谓守中,即神气合一之后,浑然大定于中宫(注:此中宫为神气合一之处,浮游守规中),复还未有天地以前之混沌状态。此乃最上乘丹法,有利而无弊。果能做到极玄极妙之处,简直可以脱轮回而超劫运,与圣贤仙神并驾齐肩,俯视天人。

阳火阴符之运用,是有为法,重在一个练字。守中抱一之玄妙,是无为法,重在一个养字。有为法不可以包括无为法,而无为法则可以包括有为法。

我对张女士所言者是中等丹法,对君所言者,乃上乘功夫。切勿生轻视之心而有所不满。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君若是上根利器,必能深信此言。

混沌,坎离交媾时之景象。

“真铅制真汞,”真铅一合真汞,即有恍惚杳冥、混混沌沌、如痴如醉之象。

寝寐神相抱,即行卧时神炁皆要合一。

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凝成一点,如此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身中,一开一合,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合俱终,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

用什么方法可以执管人身之生命权?即是神气合一,大静大定做到鼻不呼吸、脉不跳动,与死人无异,惟身体柔软温和而不僵冷,即是丹经所谓:脉住息停,未死学死。

修炼须从真意下手,而不用识神。元神特点在于静定,识神特点在于分别,真意介于元神与识神之间,非静定亦非分别,(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功夫成熟自能知之。

动功与静功相辅而行,方无流弊,偏于静而不动亦非善法。

田诚阳:上乘修真之功,可谓“抱元守中,神炁合一”八字而已。只要能够悟入先天混沌状态,则练精练炁练神三者密不可分,练精即是练炁,练炁即是炼神,炼神即是练精。打破一身有形之象,天地之炁悉皆归之,而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得永得,我命在我。一切内外景象,皆自然而然出现,全不用后天人为之力,何等自如。


还原为先天一炁即成玄关一窍

古云:“修道之要,不在尘劳不在山,直须求到杳冥端。”杳冥端,即虚极静笃之时。虚之极,静之笃,而真精真炁真神即从此而生。总之——清明之神由混沌而来。

古人曰:“玄窍之开,即如同太极一动,阴阳于此分。”又谓“伏羲一画,两仪于此兆。”其间千变万化,无穷无极,莫不由此混沌一刻立其基。特患人不入于杳冥,无患玄关之不发现也。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心不除,真息不现。      【2-12】

八卦炉中火焰飞,神仙隐隐练玄微。

直向虚无寻密谛,端从元始辨真机。

空明洞达浑忘我,落点根源识者稀。

黄芽遍地群生育,白雪漫空万物归。      【5-28】

太极无动无静,无思无为,无声无臭,浑沦磅礴,太极虽无一物,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根本。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焉者也。

混混沌沌,不识不知,氤氤氲氲,如痴如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际,此正坎离交媾,水火适成一炁。乾坤合体,阴阳仍还太极。纯是太和在抱,天然自然于先天虚无之中。太极在中,即生气在此中,大药大丹亦在其中。炼丹者,即练此太极也。成仙作圣,亦无非此物也。此物在人,即“父母生前一点灵”是也。

修之于身,岂有他妙?

只是混混沌沌中无知无动时,忽焉而有知有动,即有无相入,天人合发,玄牝之门,生死之窍,要不过自无而生有,自死而之生,自阴而及阳。乾坤之合撰,日月之合朔,人物之重生,基于此矣。                             【3-25】

要得道妙,须混混沌沌,寂之又寂,始是父母未生前一团太极之理。此个浑沦,即鸿濛鸿濛未判之祖炁,天地将判之元炁,四大未分,五行未著,一个浑沦完全之元炁。人有此则生,无此则死。此为修道第一妙机。【4-21】

神气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神气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

此殆息凡气、生真炁,死凡心、生道心之端倪也。

有此混沌景象,始验我神气之交、而太极之真还也。果到神气大交,自然浑浑沦沦,外不知有人天,内不知有神气,此与天地人物混化而为一炁,无有渣滓间隔。到此境界,才算现出本来面目。即“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者矣。【3-17】

念有一毫之不止,息不能定。

息有一毫之未定,命不我有。                                【1-16】

有一点散乱之心,则不为纯阳。

稍有一念未除,尚不免有凡尘之累。              【1-17】

一孔玄关大道门,造铅结丹此中存。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

修炼必要恍惚杳冥,而后人欲净尽,天理常存。凡息自停,真息乃见。人心太明,知觉易生。若到杳冥,知觉不起,即元性元命打成一片,此性命返还于无极之天也。

此个恍惚杳冥,大为修士之要。若一生他念,此个元炁即已杂后天而不纯矣。学者必心与气合,息与神交,久之自有无穷趣味生来。

【21】

入定功夫在止念,念头不止亦徒然。必妄念克除,而后真息乃生。真炁既生,则元神自活。久之神归炁伏,自返还太极之天。炁与心是二而一者。药在此,丹在此,神仙之成亦无不在此。                                                                   【2-1】

以先天元炁隐于虚无之中,不在见见闻闻之地,(因此)筑基得药,练己还丹,脱胎得珠九节功夫,要不外虚极静笃,含三抱一,恍惚杳冥为主,自守中以至还丹,皆离不得浑有知于无知,化有为于无为。人能泯其知觉,浑其神知,没其见闻,去其作为,道即在其中,而一元真炁常在。倘起大明觉心,则后天识神应念而起,已非先天元神。故必恍惚中求,杳冥中得。

【10】

人有知识,已破其混沌之真。如能不识不知,乃完其无名之朴。大修行人于不闻不睹之地,返其无思无虑之神,不闭耳目,黜聪明,不能归于静定。如有一毫计较,一念谋为,则太朴不完,混沌之先天丧矣。                          【65】

圣人修身,不外元神元炁,善养虚无,则元神元炁自然来归。心若不虚,己先无道。若起一客念,动一客气,愈修而道愈远。学者慎之戒之!

【49】

真精由杳冥无朕中生,若起一分明觉,则减一分杳冥,真精无以为生育之地。诸子务要于一阳未动之前,杳杳冥冥,浑不知有天地人我,始是藏蓄之深。待至一惊而觉,真阳现象焉,此个阳即天地人物发生之元炁,亦所谓天地之心即此可见。此个阳不易得也,必于阴气凝闭之极,我惟虚极静笃,一无所知,一无所有,而后真阳始得发生。          【3-23】

修性练命,必要混混沌沌,若有若无,不识不知,方能采得天地太和元炁合为一体。殆太极未分、鸿濛未判之元炁有如此(混混沌沌、不识不知)耳。

【3-26】

欲真阳现象,须从静中蕴蓄,切莫徒望真阳之生而不于静中早自调养也。温养未深,性命自初生以来所带渣滓之污垢不曾洗涤得尽,以故发生时不免夹杂凡气,无由练成一粒黍米玄珠,故有得而复失之患。                                       【5-7】

使心若太虚,盖以此(玄关)窍本虚。以(我)虚合(他)虚,是为“同类相亲”。神气合一、神融气畅,入于恍惚杳冥,此即窍中生炁入之时。若于此身窍死死执著,不惟此中神妙不现,而窍早为之锢蔽而不通。真心之见,必从忘其妄心后而乃现。                                                                   【4-4】

打坐必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到得浑浑沦沦,无人无我,无天无地之候,即性也。我若混沌中一觉,即是真正见性也。由此真性发为元神,即真心也,真心即真意。明心见性,有何难?至于忘物忘人忘我,才有此太和一炁。      【3-7】

——丹经印证——

历代仙真隐指“虚无之境”

吕洞宾:人人纸上寻文义,喃喃不住诵者多。持经咒,念法科,排定纸上望超脱。若是这般超生死,满地释子成佛罗。得真经,出红波,不得真经没奈何。若问真经端的处,先天造化别无他。真经原来“无”一字,能度众生出大罗。要真经,度自己,除非同类两相和。生天生地与生人,岂离“阴阳造化窝”,(当思阴阳产于何处,何处才是阴阳窝、造化窝;当思神炁产于何处,何处才是神炁穴)。大道端居太极先,本于父母未生前。静里更有别乾坤。

第一峰,是仙物,惟产金花生恍惚。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杳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

石杏林《还源篇》:(当年,石真人此篇名若多写“一”字,《还源一篇》,则少去后人许多迷失、纷争,无奈古人皆此恍恍惚惚风格。如今许多人皆知“还源、返还”,究竟还源到什么地方?三思!!)

练炁徒施力,存神枉用功。岂知丹诀妙,整日玩真空。

神炁归根处,身心复命时,这般真孔窍,料得少人知。

药取先天炁,火寻太乙精。能知药取火,定里见丹成。

定志求铅汞,灰心觅土金,方知真一窍,谁识此幽深。

造化无根蒂,阴阳有本源,这些真妙处,父子不相传。

药材开(于)混沌,火候练(于)鸿濛。

龟蛇真一炁,所产在先天。不知真造化,何物是真铅。

但要合天机,谁识结丹处。(结丹处即合天机处。)

半夜三更里,金乌入广寒。夜静月明处,一声春乌啼。

(半夜三更里、夜静月明处,阴极而阳、静极而动。)

李道纯: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来俱可应。静定功夫纯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无极之真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悉备于我。

无思无为,易之体。有感有应,易之用。

身不动,精自固。心不动,气自固。意不动,神自灵。


“不将火候着于火、真火本无候”,只这两句子,瞎了多少人眼。若到无抽无添处,正好行火候。心定念息,火候用也。息心养真火。

采药原容易,烹煎亦不难。心头无一事,真火透三关。

所谓“三家相见”,三元五行混而为一也。意大定,则三元混一,此所谓三花聚,五炁朝,圣胎凝。意大定,谓之五行全。

      练精化炁为初关,身不动。练炁化神为中关,心不动。炼神还虚为上关,意不动。作此见者,金丹之能事毕,神仙之大事至是尽矣。

练精化炁,练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关。今之学者多指尾闾、夹脊、玉枕为三关,非至要也。


予所谓呼吸,非口鼻。真息绵绵,往来不息之谓。


予所谓身心,非幻身肉心,乃不可见之身心。身是历劫以来清静身,心是象帝之先灵妙本。


是知虚者,大道之体,天地之始,动静自此出,阴阳由此运,万物自此生,是故虚者,天下之大本。


进火无中练大丹,安炉定里求真土。


极致冲虚守静笃,静中一动阳来复。


诚能一上究根源,返本还源不费力。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


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

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

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面南观北斗。

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

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守空窟。

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

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

一无二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神炁和合生灵质,心息相依结圣胎。

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练不神神。

顿忘物我三花聚,猛弃机缘五炁臻。

丹从不练练中练,道向无为为处为。

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药物只于无里采,大丹全在定中烧。

七返九还大丹头,学者须当定中求。

空不空中烹至宝,无为无处练真如。

恍惚中间情合性,虚无谷里奇投偶。

每日只徒心有见,何时得悟命归根。

一切形名声色象,到头都是弄精魂。

父母未生前,是金丹之基。

些儿真造化,恍惚杳冥中。

为君明说破,太极未分前。

中间一窍子,无人摸得着。

摸得着,为君吹出无声乐。

达虚知妙本,静极见天心。

张三丰: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

息不用调而自调,炁不用练而自练。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神息、真橐龠、真炉鼎,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神炁凝结,胎息自定。每日如外夫妇交情,美快无比,切不可著他。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不息之息),炼神要练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不神之神,神乎其神。人心绝则道心见。


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不足道!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真铅生于天地先,何用金石与木草。练之九九功若成,杳冥之内生金宝。腾腾猛火烧虚空。=道要歌,效用多,不知道要必遭魔。看玄关,调真息,知此二要修行毕。看玄关,无他诀,先从窍内调真息。一息去,一息来,心息相依更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炁冲和八脉开。照此行持得妙窍,玄关何必费猜疑。

直到真空地位,大用现前,一得永得。亥子之交,剥复之间,手探月窟,足蹑天根。不知虚空法度···谁知虚空消息···去太极真人前,(虚空一无所有之处),请一点真一不二法门来,与我为混合之大道也。···余皆旁门小法。

那一点真阳动静,在虚无内修根养蒂,虚无内立命安基。又何必指东猜西!

《五篇灵文》恍惚杳冥者,指先天发生之所也。寂然不动之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生于恍惚之中。

陈撄宁:

道家中黄直透,即是一窍通时窍窍通,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所谓仙家顿法。功夫到虚极静笃时,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始终如此做法,不必再分小周天大周天、小还丹大还丹许多名目。

人能能入大定,自然就能看见本来面目。认识真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与其再要用各种旁门小法功夫,倒不如一切放下,专修大定的功夫为妙。

道是什么?道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炁。神炁合一,就是修道。


顺其自然而无为者,先天之道。由于人力而有为者,后天之功。


丹道不外静定。小静之后,必有小动。大静之后,必有大动。静定之力愈深,则震动之效愈大。常人所以无此效验,因未能静定之故。


存无守有,恍惚杳冥,念念规中,使真人潜深渊,自然优游而舒适。念念规中,自有神妙不测之变化,不必去注意功夫的效验而效验自来。

先天一炁若有心求之,则必不能得,必须以无心求之,以无制有。清静功夫,若不能虚极静笃,则一阳不生。阴阳功夫,若离器不空,则坎宫之炁,安能默运过来?空与炁本不相离,无论清静、阴阳皆如此。

上德者,不识不知,混沌未破,毫无奢欲,纯乎先天,先天者,无为,故不以察求。(见庄子混沌凿窍一文)。

李涵虚: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此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对,(独一无二,即阴阳亦无,有二即错。)故曰一窍。以神凝炁聚,现出此中,就是活的。以活的论,乃算作玄关一窍。故曰:自虚无中生。真机直露,得者秘之。


玄关,神炁交媾之灵光。玄关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测,离此不能躲无常,混混沌沌,兀兀腾腾。此中玄妙,变化万端,不可名状。识者秘之。

收心调息,静之又静,一切放下,全体皆忘,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到此,万物芸芸,各返其根。此无知无识时也。谁晓得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复。慕地“一惊”,如梦初醒,初醒之时,名曰“先天阳生活子时”。故曰“子时进阳火”。

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谓之“钻杳冥”。忽然心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而阳生。

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昔日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才稍有把柄。但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虚无。要能一切放下,钻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才有真效验。

人能钻入杳冥,方能成得交媾。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练,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从至阴中生出至阳。

交媾之法,后天与先天不同。后天交媾,以神合气。先天交媾,以性立命。

定心不固,每为识神所迁,心与气离,不能见本来面目。法在心息相依之时,把知觉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神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若能直造杳冥,自当透出玄关一窍。

神气交加入杳冥,忽闻“空处”诵真经。

有知有识皆是假,“无知无识”始生真。

除了“虚空”不造丹。

真灵之体,实从“虚无”里胚胎。

西派海印子:《性命圭旨》一书,皆以色身立说,存想山根,操心夹脊,玉液练形法,安神祖窍,法轮自转,蛰藏气穴,吸舔撮闭,目视顶门,守虚危穴,冲开顶门,误人不浅,与钟祖“未生身处下功夫”,吕祖“穷取生身受炁初”,大相背离。采药归壶以阳物勃举为神奇,号之为药产,尽是认贼作子而不觉。

恍惚杳冥,即是采取。

小还之时,身内是坎离。功夫到虚极静笃,外感先天纯阳真炁入我色身,补足我破体后之损耗。是以我纯阴,感彼纯阳,纯阳真炁到时,浑身俱感酥软麻木跳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真炁熏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此渐采渐集,炁足止火,复成童体,此时离宫填满,身内已成乾象,纯是先天。

再以我乾阳,感彼虚空中乾阳,身内先天与身外先天,彼此凝结,是合内外两重真阳而成大还。功夫到此,定力已达二三小时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乾阳,与我身内乾阳相会合,即为行一次大周天,直至大丹告成。

小周天,从后天返先天时之名。大周天,从先天返先天之先天时之名。故丹法初以后天感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小药,所结之丹谓之小还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小周天。复以我先天纯阳,合内外两重先天,所得之药谓之大药,所结之丹谓之大还丹,所行之周天谓之大周天。虽名有大小之分,功夫原不外心息相依,做到大定真空,小周天在定中行,大周天亦在定中行,因定有深浅不同,故所得亦不同。

其实功夫一到大定,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媾,小周天大周天,同时进行,所谓“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不标大小周天之名,而实际大小周天,均已包括在内,最为简当。

功夫不外心息相依,一到大定真空之境,内外二药俱通。内则七返,五行四象自合,三家自然相见,水火自然既济。外则九还,先天一炁自来。一切法验,不招自来,不求自至,有水到渠成之妙。

真空乃外呼吸断绝,神炁同定,息念双消,性命合一,至静极而动,一阳来复,则妙有显现。无呼吸之定,身心寂然不动,内外混忘。功夫到此,内则己土现前,五行四象自合,坎离自交,而成七返之妙。外则戊土成立,先天一炁,不召而自来。外返内还,同时进行,沐浴封固,不待安排。

一到真空,则妙窍同玄,有无一体。

一到真空,则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一到真空,则三家自然相见,四象自然会合,五行自然攒簇。

一到真空,则真性自然透露,妄惑自然消融。

一到真空,以寂而感,先天真阳,不招自来。

真空为丹法之玄枢,返还之妙键,成真之轨躅,了道之南针。未到此境,则内药外药皆不能通,戊土己土皆不能现,而水火金木四象五行,亦无从攒簇。

田诚阳

如果进入静的境界,就没有思考,思考是人为的东西,你越往深处静,心念是不动的,动本身是不对的。

丹道大患,在于用念。若非完全止念,不能入于先天。

一切修为,都是在静中自然印证。能静自合于天地之道。

除去一切思虑念想,返还于先天境界,方可涵养先天一炁。欲入此境,必须忘去所谓“意守”,一切大静,直入坐忘境界。进入先天虚无之境界,方知动静之本源。

入于先天虚无妙境,返归生身之本源。修炼入于无为之境,何须再追求后天有为之法,作茧自缚呢?我自入道,坚持做功多年,而今明白种种法门尽属后天,道法自然,不在人为。

归于虚无先天,静极而动,则一阳之炁,便会发生。既归先天,不落后天,犹如太极图之阴阳鱼,流转不息,冲和互化,总在太极圈内。得丹之后,体内景象万千,此时已到自然无为之大化境界,一切变化,纯任自然,自己惟须顺其自然而已。

从最初的心息相依,迈入神炁合一,再由神炁合一,进入性命合一,性命合一之后,到达天人合一。

直悟先天,乃由中道入手,舍弃阴阳动静之执着,其法以“先天地生”为体,自然而然为用,存神养性,与道合真。


先天一炁分阴阳天人合发
即玄关一窍开



一分为二
【一惊而觉】



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元和内运】

以上二节实为一意,并非二个阶段。



周天之说
【一二循环】




玄关几种层次说法

先天一炁即玄关一窍,几关键点:


神气合一
无知无觉


1先天一惊一觉
2一分为二
3元神元炁出
4天人合发
5元和内运
6一息之瞬
7真意主持
8不可夹杂

此一刻又名先天活子时,太极开基,混沌初开,一划开天地,静极而动,无中生有,阴极而阳,天人合发,天人合一,先天一觉,玄关一窍,先天一炁,心死神活,天理来复,时至神知,一阳生,一阳来复,地雷复,神炁穴,天地根,有无窍,造化炉,众妙门,阴阳窍,阴阳鼎,玄牝门,真炉鼎,生死门,生死窍,生杀舍,念头不起谓之中,念头起处为玄牝,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钻杳冥等等名目,不胜枚举。实为不同的人编造出不同的名词对同一个事物进行描画而已!!一个一个的分析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大约读到玄关一窍的特征、来历、作用等等含义。

必是由神气合一,进而还原为先天一炁,即等同于宇宙万物未生前之一无所有、鸿鸿濛濛、混混沌沌、杳杳冥冥、无形无象之元始先天一炁,这是最最最本质的一点,为最最最核心之核心。其表现为“无知无觉、一无所有”。


一分为二

混沌一觉有真亦有假。如今之人,昏迷一下即以为混沌,知识忽起即以为一觉,此皆认贼作子,断难有成。切勿以恍惚二字蒙混过可也。


【5-11】

玄关一窍是学者第一要务。然不得太极无极之真,焉得玄牝现象?如曰有,亦是幻而不实。
【2-1】

玄关一窍,是先天混元一炁之玄关,了无声臭可扪,色相可见,此为最上上乘练虚一著天机,从古仙子鲜有下手之时即得悟入此际者。

【4-3】

圣门一贯之道,何道也?即玄关一窍。若离此一窍,即是旁门。以人之生,生于此一炁,人之死,死于此一炁。了悟此个玄关,始知我之生而入世,非此窍无由来。我之化而出世,非此窍无由往。跳出生死之法岂有他,只在此一窍而已。凝神即性,调息即命。无动无觉,即性即神。有动有觉,即命即炁。此个玄关,不在动静,而在动静之间,方是真正玄关,随时皆有,特患人不细心探讨耳。

诸子诸子,著意著意,于此切勿忽略。             【5-20】

太极无动无静,无思无为,无声无臭,浑沦磅礴,太极虽无一物,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根本。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焉者也。

混混沌沌,不识不知,氤氤氲氲,如痴如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际,此正坎离交媾,水火适成一炁。乾坤合体,阴阳仍还太极。纯是太和在抱,天然自然于先天虚无之中。太极在中,即生气在此中,大药大丹亦在其中。炼丹者,即练此太极也。成仙作圣,亦无非此物也。此物在人,即“父母生前一点灵”是也。

修之于身,岂有他妙?                                                                只是混混沌沌中无知无动时,忽焉而有知有动,即有无相入,天人合发,玄牝之门,生死之窍,要不过自无而生有,自死而之生,自阴而及阳。乾坤之合撰,日月之合朔,人物之重生,基于此矣。

但此阳生,惟此一息之间,其妙不过一阴一阳之动静而已,动时固非,静时亦非,惟在静极动初、阴纯阳始。倘猝不及防,即动后天念虑,迥非太极完成之物,不可以为丹。

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者也。     【3-25】

古云:“修道之要,不在尘劳不在山,直须求到杳冥端。”杳冥端,即虚极静笃之时。虚之极,静之笃,真精真炁真神即从此而生。务令无知识、无念虑,混混沌沌中,落出一点真意,即是先天之意。从此有觉,即是先天之觉。从此有动,即是先天之动。总之——清明之神由混沌而来。

古人曰:“玄窍一开,即如同太极一动,阴阳于此分。”又谓“伏羲一画,两仪于此兆。”其间千变万化,无穷无极,莫不由此混沌一刻立其基。特患人不入于杳冥,无患玄关之不发现也。

须从动极而静,真意一到为之造化,才能入于杳冥。及静极而动,此时阴阳交媾,将判未判、未判欲判,恍恍惚惚中,忽觉真铅发生,此即玄关现象,全赖元神为之主持。至于其炁机之消长,且听其盛衰,此即真正妙诀。

久之炁机大有力量,一任其所至,我不加一意,参一见,惟了照之而主持之,得矣。到得炁机壮旺,一静即天机发动,虽一切喧哗之地,其机亦不能禁止。玄关一窍随时都在,只须一觉心了照之、主宰之,则玄关常在,而太极常凝。(此与35章相似)                                                             【2-12】

玄牝之门,乃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而用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生门。人欲炼丹以成长生久视之道,舍此玄牝之门,别无他径。

学者垂帘观照,混沌无知之时,死凡心也。忽而“一觉”而动,生道心也。

此玄牝之门,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动静交关处,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光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窟也。

由虚极静笃中生出法象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总要精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门。否则为凡窍,而无先天一元真炁存乎其中

真阴真阳形而为真一之炁。                                       【6】

玄关一动,其间才有本来人、仙家种。除此一点动机,就是虚室生白亦是幻境。其他如二候阳生,四候采取,一概都是阴阳水火,只可言为生物之具,不可言为生物之本。

离太极则无生生之本,离阴阳则无生生之具。人生根本是无极而太极,一点鸿濛初判元炁。

无知无觉之际,忽然而有知觉,见天地之心。一觉之后,又觉及他事,只因霎时变幻,即成后天物事,不可用矣!故曰“太极本无二。”同一修炼、同一采取,而有幻丹真丹之分,盖由此一息偶动之能乘机与不能乘机之故。

果能乘玄关一窍不失其机,须知先天元炁必要先天阴阳水火调养,始能同类相亲,古人喻“抱鸡当用卵,补锅必用金”是也。


【3-24】

玄关一窍,是修道人之根本,学者之先务,不比中下二乘说窍,有形可指,有名可立。

须从混沌又混沌,方有丹药底本、神仙根基。到得凝神调息忽然恍恍惚惚入于混沌之际,此即虚极静笃时也。于此忽然一觉,现出我未生以前一点真面目来,完完全全一个太极本体,天地人物与我同根共蒂者。                         【4-2】

炼丹之道,皆以一阳肇端。究竟阳在何处寻?在生身受炁之初。又何时采?在息息归元之候。混沌中一觉,即人生身之始,所谓“一阳来复见天心也”。

此时一知不起,一念不动。忽然“一觉”而动、“一惊”而醒,丹经所谓“亥末子初交半夜”是。学者于此须凝神入炁穴,此个炁穴,不在有形有象肉身上,而是神炁合一之炁穴,神炁聚则有形,神炁散则机息。

金鼎非真有鼎,玉炉非真有炉,无非神炁合一凝聚于人身气海之旁,即男子媾精之所,女子系胞之地。然亦不可死死执著此处烹练,不过以人身元炁自一阳来复,神炁交会于此,归根复命于此,烹练神丹,采取归来亦离不得此,除此而外,别无修炼之处。若执着此处,不可以成神胎也。

须知,神炁团聚一区,恍惚若在此,又若不在此,方与虚无之丹相合。

【2-24】

凝神于虚无一窍,实无虚无窍,与太虚同体。【5-25】

何谓天人合发?从无知无觉时,是纯乎(先)天不杂以人。忽然有知有觉处,是纯乎人亦不离乎(先)天。故曰:天人合发。如此天人合一,始是真阳,可以为丹母者

地雷震动山头雨。

静中阳动金离矿,地下雷鸣火逼金。              【3-12】

(一)下手之初,万念悉捐,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

(二)不顷刻间,神炁打成一片,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

(三)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不知神之入炁,炁之归神,浑然一无人无我、无天无地景象。

(四)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道家谓之玄关妙窍。

——大道根源实属无形无象。——

天地未开之初,混混沌沌,无可端倪,即如同人致养于静时也。学者欲得玄道,必静之又静、定之又定,其中浑无物事。

天地忽辟之际,静极而动。即(如同)人侦炁于动,一觉而醒。及炁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存一动想,有一心无二念,为炼丹之始基。第此倏忽之间,非有智珠慧剑,不能得也。

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

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归根复命。

要之,皆一太极所判之阴阳。无非阴静阳动,一炁判为二炁,二炁仍归一炁而已。一动一静,两者互为其根,两者名虽有异,而实同出一源,故同出而异名

如此妙窍,无而有,无而有,实无可以方所名状。

要之,念头起处为玄牝。实为开天辟地,生人育物之端。须知,此一觉中,才是我本来真觉,人欲修成正觉,唯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一个本来人在。

故曰: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有此“一觉”而结金丹

但此一觉犹如电光火石,当前即是,转眼即非,所争只毫厘之间。至人于玄关一窍开时,一眼窥定,一手拿定,不使须臾或离,所以直造无上根源,而成大觉金仙。

自古神仙无不由此“一觉”而动之机造成。

足见修道之要,除此一个玄关窍,余无可进步也。【1】

打坐之始,万缘放下,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如此久之,神炁并成一团,顷刻间自入于杳冥之地,此为无。

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为有。

我于此一念从规中起,兀兀腾腾,神依炁立,炁依神行,无知有知,无觉有觉,即玄牝之门立矣。恪守规中,凝神象外,炁炁归玄窍,息息任天然,即天地人物之根,圣贤仙道之本。此最为道家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

大道根源,端本于此。

学者由对待之阴阳返乎真一之炁,又从有无相入之处,寻出玄关一窍,为炼丹之根本。须从虚极静笃中养出无善无美之真出来,才算修炼有本。其道惟何?玄关一窍也,舍此则无生矣。

修道者舍此玄关一窍,别无所谓道矣。                  【2】

人欲修大道,成金仙,下手之初,不可不得其根本。根本为何?即玄关一窍。

天之根何在?在将开未开之处。人物之本何在?亦在将生未生之时。

太上示人养道求玄之法,曰:“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此明学者要得玄关,唯有凝神于虚,养炁于静,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自然万象咸空,一真在抱,故《易经》曰:“复,见天地之心乎”?又邵康节云:“冬至子之半,天根理极微,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又曰“一阳初发,杳冥冲醒。”此时即天理来复,古喻为活子时。此正万物返本,天地来复之机,先天元始一炁于此大可观矣!

但其机甚微,其炁甚速,当前即是,转念即非,不啻电光火石,俄顷间事!

学人会得此旨,恪守规中,绵绵不息,从无而有,自有而无,虽一息之瞬,大道之根本具焉,即终食之间,大道之元始存焉。从此一线微机采之练之,渐渐至于蓬勃不可遏抑,皆此一阳所积累而成。纵浩气塞天地,阳神贯斗牛,莫非此一点真炁所积累而至。                                                       【16】

凡息停而真息现,凡心死而真心生。

于无知无觉时,忽然有知有觉,即是太极开基,玄关现象。丹经云:“时至神知,活子时。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于无知无觉时,寻有知有觉处。”若稍迟半刻,又起后天知觉之私,不堪为金丹之药。后天识神不来夹杂,即先天至阳之精、真一之炁,久久熏蒸积累,自有大药发生,可以返老还童。不怕一,只怕积。

【28】

某某人行功多年,而不见筑固基址,只因下手之初未见本来面目,是以妄采妄练,夹有渣滓在内。大凡打坐,必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到得浑浑沦沦,无人无我,何天何地之时,即性也。我若有一觉,即是真正见性。见性之后,一灵炯炯,万象皆空。于是以我身蓬蓬勃勃、氤氤氲氲先天至真元炁运行于一身内外,上下往来,即是以元神练大药。

须心空无物,性空如水,至于忘物忘人忘我,才有此太和一炁。

【3-7】

我见学人不知入混沌之境以求阳炁发生,所以空采空练,不见长益。“采药于无,恍惚之中,阳炁生焉,玄关火发,杳冥冲醒,”即无为中生出真消息来,始有药可采。口鼻之息绝无动机,自有真正神息发现,此大药将生时也。故曰:“结丹于无。”杳冥之内,灵丹成焉。丹既成,养胎于无,自然胎婴长成。又患阳既生,不知是清清净净一个物事,反生一意,加一心,因之夹杂后天,即使送归炉鼎,封固温养,亦不成胎。

炁即神,神即炁,混合无分。                          【3-6】

“问我子在何时?不过药生时节。”坎离一交,偃月炉中玉蕊生,此为真药发生,我于此寻得太初元始之炁。

“问我午在何时?不过药朝金阙。”所谓阳极生阴。【3-11】

先天阴阳生于虚无之际,不可区区在色身上寻讨者。活子时、活午时,是先天阴阳现象,不是太极之体。

      无知之学者,偶然朕兆当前,心神欢悦,即存一了照之心,或欲其长存不去,如此先天虽本无物,因此一心去了照他、留恋他,又添一重障蔽,先天顿为后天所蒙,天心顿为人心所没。学者于此天然真宰现前,唯有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得矣。

【1-24】

水火相交,玄关窍开,即是外药生。若有一毫念起,即落后天知识,元炁又被打散。此时切忌念动意驰。人能静定半时,了照炁机,自然药归炉鼎,而上升下降,为内药矣。虽名为内药,其实皆先天一炁也。不过在外时纯是天然一炁,以外药来归,无非欲化内之精气神皆成先天一炁。【2-18】

欲盗天地之元炁,须先识天地之玄关,天地之玄关安在?鸿濛未判之先,所谓清空一炁,天地人物公共生生之本,天地初开之始,混混沌沌中,忽然真机自动,此正元炁所在。

欲修金丹,舍此道何由入哉?必万缘齐放,片念不存,空空洞洞,凝神于虚,合气于漠,虚无之际,一元真炁出焉,此即道之生也。要之,不过返乎未形之初,复乎不二之真而已。

其生也,虚无一炁之自运,原来自有,而不可执以为有,我又何生之有而敢以为有乎?即用升降之术,进退之功,未免有为,要皆顺炁机之自然,而无一毫矫强,矜心作意,而文武抽添,沐浴封固,无不以元神主宰其间。   【51】

修炼之道,最重玄关一窍,是为天地人物生生之始炁。

人能盗此虚无元始之炁,则先天生生之本已得,而位证天仙不难。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无非先天元炁为之丹成而仙就。

寻得此炁,始不空烧空练,枉劳精神。             【76】

我道下手先死人心,必死此后天知觉杂妄之心,然后浑然莹然一真在抱,可得先天无极太极之真,故曰:由有而无,由无而有。此殆玄关一窍开时,及时采取,始是水源至清,真正药物,真正火候。必要混混沌沌,若有若无,不识不知,方能采得先天元炁合为一体。古来大觉金仙莫不由玄关一窍下手,由炁机微动积累而成。
【3-26】

玄关一窍是学者第一要务。然不得太极无极之真,焉得玄牝现象?如曰有,亦是幻而不实。

玄牝乃真阴真阳混合而为太极者。但未动时则浑沦无迹,故曰无极。由无极而忽然偶动,即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阴阳炁机之动静,即万物生成之兆也。

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而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其曰:坎离交二生药,乾坤交而结丹。亦无非此真阴真阳之动静为之,亦无非此太极圆成之物致之。虽曰药曰丹,亦非二也

【2-1】

万有无一臭,地下听雷声。

从无知无觉时,寻有知有觉处。

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邵康节)

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灼处寻真种。(张三丰)
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张紫阳)

耳无所闻,目无所见,万缘放下,一丝不染,从此跃出,非大道而何?玄关一窍,正阳生活子时。

神与气交,直到真空地位,入定之时,“一惊”而醒,此即是天地之根,人物之祖,我人投胎夺舍,即此倏忽杳冥、忽而惊醒之一念也。学者果于入定时凭空一觉,即是我本来真面,急忙以真意护持,切勿稍纵,不可延迟。故曰:以前不是,以后不是,露处只在一息,一息之后不复见。【3-4】

要之,从无知无觉时,炁机自动,动而忽觉,此乃真动真觉。但其机甚微,为时最速,稍转一念、易一息,即属后天,不可为人物生生之本,亦不可为炼丹之根。人受炁成形,为人为物,都从此一念分胎。修道之邪正真伪,岂不自此一息发源也。
【22】

      古云:“混沌一觉,即成仙种子。”此一觉不是有心去寻,是混混沌沌中涵养久之,蕴蓄得深,灵机一触,天籁自动,所谓“前后即断”是。是即性光,亦即本来人。一觉之后只有一段灵光独运空中,并无有半点念虑知觉夹入其中。

不先将神气二者交会于虚无,积习既久,神融气畅,打成一片,两不分开,安有突然而醒之一觉。此为时至神知,知几其神,前后际断。于此混沌忽然有觉,立地把持,不许他放荡,切勿谓此一觉非我仙家根本而别求一妙术也。

凡人一觉之后,千思万想,一念去,一念来,即一刻中亦有无穷之生死轮回,安问死后不受阴阳之陶溶?【5-11】

玄关一窍,是虚而灵者之一物,才能了生死,脱轮回,为亿万年不朽之法身,从此体会出来,务令干干净净,晶莹如玉,不使纤芥微尘染而坏之,即是仙家。从此加功,而我命由我,不由神与天也。否则,难矣,就说阴鸷可以延年,然亦主之在天。

      惟养以虚无之炁,宰以虚无之神,此虚与虚合,而大丹可成。

【1-8】

      ——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

——亦即玄关一窍从无生有。

一念不生,自能到混混沌沌之时,有杳冥恍惚之机,与我生身受炁之初一般无二。何也?投胎夺舍,从恍惚中一念而来。今不顺而逆,乃合阴阳坎离团聚一区,以寻我先天真意真炁,有真意真炁,得与天地清空之炁混合为一,久则化形而仙道成。

      真意即我投生之主宰,即我得天之理以成性者。

      真炁即我投生之庐舍,即我得天之命以成形者。【2-4】

修炼功夫,直到真空妙有,才算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

玄关一窍,学者必明这个消息,然后才有把柄,盖所谓本来人是,即人受炁成形之初一点灵阳之炁。人欲修成法身,岂外此灵阳之炁。此本来人,乃是无极之极,太极一动,而有此一点灵阳正炁,若得此个本来人,大道自然有成。【2-16】

人能于虚无中寻出真实色相,所谓长生不老之药在此,神仙不死之丹亦在此。人能虚极静笃,始能会得本源,而后知形形色色皆后天有生有死之尸气,虚虚无无乃先天不生不灭之元神。可见先天大道,殆一虚而灵,无而妙,岂区区在后天之精气神

必断交感之精,而后元精溶溶而来。

必除呼吸之气,而后元炁融融,浩气流行,与太虚无二。

必灭思虑之神,而后元神跃跃,保合太和,一炁充塞虚空界矣。

三者之中,元神为最。必要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庶几有真神,斯有真精、真炁。

若无真神,则药为凡药,火为凡火,不惟不能成丹,且反为之害也。

诸子欲闻道妙,此即是道妙,自古神仙不肯轻泄于人者

【2-27】

于无知无觉时,忽然有知有觉,即本来人。

有此一觉,急忙用我真意,此意只一心无二,犹是本来之意,去道不远。以此交媾水火,会合金木,久久烹养,后天心肝脾肺肾所藏之精神魂魄意打并一团,浑是先天真阴真阳,所谓返于太初,仍是当初未生时浑然一团元炁,如此则近道矣。                                                                         【3-10】

玄牝之门,古人谓不在身中,却又离不得身中。不先修炼则不现象。必要呼吸息断,元息始行,久久温养,则玄牝出入,外接天根,内接地轴,绵绵密密于脐腹之间,一窍开时而周身毛窍无处不开,此即所谓胎息。敛而至于气息若有若无,然后玄牝门开,元息见矣。此点元息,即人生身之本,能从此采取,庶得真精真炁真神。                         【1-15】

念有一毫之不止,息不能定。

息有一毫之不定,命不我有。

是知玄牝者,从有息练至无息,至于大静大定之时,然后见其真也。虽气息能调,而未归于虚极静笃,则玄牝之门犹不能现象,待至气息纯返于神,全无气息可见,此时方为大静大定,炼丹则有药可采。此可悟玄牝之门,此可见生身受炁之初,是即真正玄牝之消息。以之修炼,可以得药成丹。不然,有一息之未止,则神动气迁,有何玄牝之可言?

      不知静神定息,徒于有息有虑之神气上用功,莫说丹不能成,即药也不可得,莫说命不我立,即病亦难除。此玄牝所以为炼丹之本。知此,道不远矣。

【1-16】

玄关一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且不闻不睹之际,此中有无善无恶之真。唯此时初动,水源至清,古云“: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是也。但一阳初动,其机甚微,其势甚速,至于二阳三阳,要皆自微而著,由小而大。至于进火退符,河车搬运,药熟丹圆,更有六根震动,六通俱足之盛,皆自玄关一动始也。

【64】

      

古云:“奇哉怪哉!玄关顿变了,似妇人受胎,呼吸偶然断,身心乐容腮,神炁真混合,万窍千脉开。”杳冥之极,有如此光景。               只怕心不静而息不调,上下不相混合,此精所以日消也。                                                         【2-15】


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天人本一炁,彼此感而通,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以天地灵阳合一己真炁结成圣胎。不得天地外来灵阳之炁,必不能结而成丹、长生不死。

【59】

内真外应,外感内灵,我身之炁与太虚元炁合为一体,所谓真药者此也,又谓人盗天地之炁以成丹者此也。诸子果有真药发生,流通一身内外,一切浊垢之污消融净尽,我身气质变化自渐近圣贤矣。                                              【3-8】

      坎离一交,凡息一停,此炁即与天地相通,渐渐周流一身,一如天地炁机运行不息。                                           【3-9】

主极一立,则阴阳造化自动自静,人原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即天地万物之炁机与之俱动俱静,自与天地万物潜孚矣,实致中致和而已。

【4-6】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寂然不动之中具感而遂通之妙。

感而遂通之际寓寂然不动之神。

其不过此虚无一点真炁为之感而遂通耳。(此句摘自2-30)

玄关一窍,实在神冥气合,恍惚入于无何有之乡,惟其不知有神,不知有气,不知有空,所以与太空之空同。功修至此,动静同于造化,呼吸本于炁机,皆由我身真阴真阳合而为之一炁,所以与先天灵阳之炁,一出一入,往来不停,彼此混合成一团,空而不有,实而不著,诸子必须神凝气中,气包神外,两者混融,了无分合,忽而混混沌沌,入于杳冥之地,其呼也,我之炁通于天之炁,其吸也,天之炁入于我之炁,此正静合地体之凝,动合天行之健,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岂有他妙?                                                           【1-9】

——丹经印证——

吕洞宾:

《百字碑》: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地雷复,先天活子时,)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通明造化机。

恍恍并惚惚,杳杳与冥冥。此中有真信,信到君必惊。

斋戒等候一阳生,便进周天参同理。参同理,练金丹,水火熏蒸出百关。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观复作,凿开混沌鸿濛窍。太极自然生造化。

张三丰: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二八数了一周天,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也无弦望与晦朔,也无沐浴共长篇。异名尽除比喻扫,只斯两句是真诠。

半夜三更现红莲,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仙乐齐鸣非等闲。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打破玄关妙通玄。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

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真、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内有真神外有应,满目空花降白雪。一阳来复亥子交,当中现出团圆月。

《五篇灵文》内真外应,先天之炁,自然感通,归于我身。虽然外来,实由内孕。内真外应,先天之炁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二炁感通,如影之随形,如谷之应声。金丹在内,药从外来。实由内孕何也?静寂之时,神抱于炁,炁结神凝,结成一粒金丹。先天炁生,即一阳动时,更生天地,别立乾坤,回阳换骨之时。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以外来,非假存想。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炁发生,自乾宫而来。先天玄关为乾,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是也,实为造化之源,生身受炁之初。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注:坤,一解为身中黄庭。又一解:坤卦之相为六阴、阴极、虚极静笃之意。)

张紫阳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

练药须寻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候。

恍惚之中见真铅,杳冥之内有真汞。

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若还缺一不芳菲。

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女子著青衣,(火生木)

郎君披素练,(水生金)

见之不可用,(后天水火土)

用之不可见。(先天木金土)

恍惚里相逢,(先天境中自然混合为一)

杳冥中有变。(先天自生造化)

一霎火焰飞,(先天一觉,一判二)

真人自出现。(真人真面目真炁真神真我出矣。)

一阳才动作丹时,受炁之初容易识。

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

不可执于无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著于持守,不可枯坐灰心,不可修瞎炼。

药材出处、火候法度,要须知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丹田非泥丸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胱,人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药物、火候、沐浴、结胎、脱体亦在此矣。此一窍,亦无边旁,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金丹于无中生有,无中不无,乃真虚无。即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

李道纯:寂然不动,即玄关之体,感而遂通,即玄关之用。自见得玄关,一得永得,药物、火候、三元、八卦,皆在其中。若身心静定,真机妙应处,自然见之。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

玄关至玄至妙之机关,初无定位,今人多指脐轮,顶门,两肾中间,肾前脐后,以上皆是旁门。玄关一窍不在四维上下,不在内外偏旁,亦不在当中,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

玄关一窍无定位,今人多指脐轮,顶门,印堂,二肾中间,肾前脐后,以上皆是旁门。

玄关一窍不在四维、上下、内外、偏旁,亦不在当中,在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

(注:玄关一窍不在脐外径寸之地,也不在鼻子边旁径寸,说有方位,三维四维,在某某内、某某外、某某边、某某旁即错。惟有先天一炁不在阴阳四大五行之中,跳出阴阳之外,无在而无处不在,说小无可小,说大包乾坤宇宙亦绰绰有余。玄关一窍即是先天一炁之意明矣!欲跳出阴阳外,不在五行中,岂有他途!)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经》:复其见天地之心。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静极生动,只这动处,便是玄关。见得玄关,药物火候、运用抽添、乃至脱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窍。

惟静惟虚,仙胎可冀。虚极静笃,观化知复。

至静之极,则自然真机妙应,非常之动也。只这动之机关,是天心也。天心既见,玄关透也。玄关既透,药物在此,炉鼎在此,火候在此,三元四象五行八卦种种运用,悉具其中。功夫至此,身心混合,动静相须,天地阖辟之机尽在我也。至于心归虚寂,身入无为,动静俱忘,到这里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化虚,与太虚混而为一,是谓返本还原也,长生久视之道,至此尽矣!

下静定功夫,至于至虚之极,守静之笃,静极而动,天心见矣。到这里方知道,月月日日都是冬至,时时刻刻都是冬至。玄关欲透做功夫,妙在一阳来复。静里施工,定中翰运,寂然不动,应感潜通。静极中一动,便通玄牝。

密密致虚守静,便见无中妙有,九窍一齐通。直下承当去,个是主人翁。

为孚庵指玄牝

会得二仪推荡理,便知一炁往来时。

乾坤阖辟无休息,坎离升沉有合离。

我为孚庵明指出,念头复处立丹基。

复见天心

群阴剥尽一阳生,牢闭玄关莫妄开。

静极极中观一动,天心莹彻悟原来。

陈撄宁

玄关一窍,既不是印堂眉间,亦不是心下肾上,更不是脐下一寸三分,执著这个身体在里面搜求,固然不对。撇开这个身体在外面摸索,又等于捕风捉影,水月镜花。著象著空,皆非道器。学者当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此是实语,不是喻言。

然先天一炁虽自虚无中而来,若非身中之精气神调和团结,开阖自然,则虚无中之炁,亦未由致之。所谓“内真外应,寂然不动,则感而遂通”、“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均是此理。恍惚杳冥中,一阳爻动之时,恍惚中有精,杳冥中有信,即静极而动,虚中之“一觉”也。《百字歌》云:“此中真有信,信至君必惊。”纯粹先天为吉,夹杂后天为凶。一转念间,即为神鬼生死之关,吉凶变化之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真人,元神正念。深渊即气穴,又谓元海,无论是阴阳清静,均是指坎宫,坎中之炁,绵绵密密,无有枯竭穷尽之时。此即是指做得好时,则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虚无中之先天一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规中二字,或谓坎宫,或谓离宫,或谓中丹田,或谓下丹田,其实所谓规中,乃规圆之中道,即玄关一窍。张三丰“黄庭一路皆玄关。”玄关宜活用,则规中亦宜活用,不当指定一处。规中玄关皆是随至妙之处,而不能执著死守,故曰浮游守规中。顺鸿濛,顺元炁自然之升降也。委其志以归于虚无之境,绝无一毫念虑,以此为恒常之功。

得药之后,上下往来,洞达无穷,百脉冲融,和气充足,满怀都是春,而状如微醉。


丹道有风必有火,炁动神必应,阳炁发生,阴神必同时而应。阳炁发动时,则元神亦随之而动,炁到人身某处,神亦同到某处。此时炁与神已不可分离,言神而炁在其中,言炁而神在其中。人身精气神,原本不可分,道家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混合为一,神在是,精在是,气在是,分之无可分。

金水互相含蓄,遍历诸辰,循环卦节,莫非真气之妙用。

含元,属先天寂然不动、杳杳冥冥、太极未判之时,日月合璧虚危度是也。播精,属后天感而遂通、恍恍惚惚、太极已判之时,雪山一味好醍醐是也。子时,一阳初动之处。先天惟有一炁,后天始化为真精。

阴阳得配,虽有种种景象,而不可着象生心,若一着象,便落在后天,故只能淡泊相守,则自有神妙不可测之变化。

《最上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


问渠何处用功夫,只在不闻与不睹。


闻于不闻好温存,见于不见休惊怕。

尤贵勿忘勿助间,优而游之使自化。


杳冥才觉露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

中间主宰这些儿,便是世界真种子。

十一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十二
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

若谓无心便无事,水中何故却生金。

十三
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

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先天一炁,谓之天心,即北辰、斗枢、斗柄。人身之斗柄端居不动,守雌不雄,专其炁而致柔,则火候之升降自然合度。

以清净而论,自身中的先天一炁发动,则吉凶即应之而起。当此之时,能至诚专密,精心不二,毫无妄念,则其自能转折上行,所谓炁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又云:炁之至而伸者为神,此则吉。若活子时在内发动,自己心中不清,夹杂后天,或生淫念,则其炁变而为后天浊气,所谓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又云:气之返而归者为鬼,此则凶也。盖当此子爻发动之时,一转念间,即为神鬼生死之关,吉凶变化之地。

有炁无形,恍惚杳冥,此为壬水。炁已化液,落于后天,即为癸水。

运汞迎铅,凝神入炁穴之法。

运汞迎铅,须先将汞练好,练汞即练己之神。乘其爻动之期,运一点真汞以迎之。则火蒸水沸,其金丹随水而上。其贯尾闾,上泥丸,下重楼,入紫庭。

混沌鸿濛之炁,乃人身活子时,难以窥测,虽天地鬼神亦不能以智谋,何况于人。故丹士只能静以密俟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阴阳两性之交会,在人身,则有神气合一。在时日,则亥子之半。天地于此开辟,人身之阴阳于此交会,乃天地人之至妙,神仙于此时盗其机而作丹,则内真外应,若合符节。

田诚阳:瞑目安心卧,卧中有一觉,一觉常相照,照见我真我。此睡中真境界。扫尽后天识神,尽化先天一觉,是为真道之主宰。

真炁发动之时,元神(非识神)随之而动,且在一炁之先,方为炁之真动。神气合一而不分,性命合一而不离。

天人合一见玄关,玄关显象造化生,造化生处识妙有,妙有万象与心通。

清静无为,待到天人合发之机,时至神知,玄关兆象,先天活子时发生,我身自与天地氤氲之机相合,而与天地同参造化。采取黄芽,顺天行事,自然而然,功夫只在顷刻之间,水到渠成,不必追求,道自归身。从此不必拘泥形式,行立坐卧皆可,亦无须有心作为,大道何其简易!而今明白,种种法门都是后天,道法自然。而未入此层次,不可废弃有为之功夫。

人能时刻保持不灭元神,退去识神,返归先天,则随时随地皆在道中。不修自修,方为妙境。


周天之说

黄元吉:凡气略尽,真炁初生,始有药物可采可练,若无此前温养,即有阳生,亦是凡夫俗子夹杂邪私之气,概不可以入药。返之于无,无之至极,而后有生,谓之:一阳来复,月出庚方。

学人由一阳、二阳,而至三阳,即由震、兑、而至乾,则升之已极,复还而至于一阴、二阴、三阴,即巽、艮、坤,坤卦纯阴,在人身中神归炁伏,仍还于虚静之地,复还于太虚之天,方是一年气候,了一次功夫,此为一周天。(仅摘大意,请详细读原著并参4-25章。                  【5-25】

      邵康节诗曰: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此二句即子进阳火,午退阴符之大要。

      地逢雷,坤中孕含震卦,纯阴之下忽有一阳生出,即阳生活子时。谓之天根者,以其混混沌沌忽而一判,而阴阳动静迭为升降,万物生生不息,此即天之根也。学者须从地下雷动采练,可为仙圣阶梯。

      到阳炁已极,重阳之下忽有一阴生,此即乾遇巽时,即真正活午时。

【2-22】

——丹经印证——

张紫阳

冬至一阳来复,望罢乾终姤兆。

阳生复起中宵,午后姤罢一阴朝。

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姤自此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

李道纯:火候图(参看陈虚白攒簇火候图)

进阳火:静极生动
退阴符:动极生静

复,临,泰,壮,夬,乾,
姤,遁,否,观,剥,

子,丑,寅,卯,辰,巳,

,未,申,酉,戌,亥

顷刻通虚实,须臾有入无。一刹那间周天数足。(注:此句真境界,切勿为十二卦象、日、月、时、刻、朔望、冬至等等文字比喻迷惑。顷刻之间即一周天,自然而然,不是人为,乃先天一炁自然造化。)

阴极阳生谓之复,阳极阴生谓之姤。

阴极阳来复,阳生姤又侵。

学人明此趣,一定见天心。

身中癸生,便是一阳时也。(进阳火六卦)且如冬至一阳生,复卦,之后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至纯阳乾卦。

此后阳极阴生,(退阴符六卦)五阳下一阴生,姤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而至纯阴坤卦。顷刻之间一周天。

此后又阴极阳生,周而复始,此火符进退之机。汝但依而行之,久久功夫,渐渐凝结,无质生质,结成圣胎,谓之丹成。奈何学者执文泥象,以冬至日下手进火,夏至退符,徒而劳心。

陈撄宁:修丹之道,与天运循环、阴阳往复之例是相同的,所以它的气数在律正合十二管,在历正合十二月。


一复
朔为一月之始,旦为一日之始。朔旦为复,阴极生阳,则阳气始通。在人身则为静极而动,一阳来复之时,含光默默,真息绵绵,出入以踵,人身之中得此柔暖之炁播施于营卫,自然融和顺适,而得其常道。子时,阴极一阳生。

二临
由复卦一阳,进为二阳,故曰光耀渐进。

三泰
于是阴阳交接,小往大来,即凝神入炁穴,运一点真汞以迎之。

四大壮
四阳二阴,生中已含杀气。

五夬
五阳一阴,阴气渐以退位,以比丹士阳炁充足,快达纯阳之位,而所有身中尘浊之阴邪污垢,可以一概驱除消灭。

六乾

六爻皆阳,其象至健,光耀盛明。午时,阳极一阴生。

七姤
阳炁既已盛极,不能再盛,则一阴始纪,阳火退而阴符进。

八遁
二阴四阳,阴进阳退,收敛精神,深藏密处。

九否
三阴三阳,阴申阳屈。

十观
四阴二阳。

十一剥
五阴一阳。

十二坤
六爻纯阴。阳道既已穷尽,则返而归于纯阴无阳之坤,于是恒顺大地至静之理,寂然不动,以俟天机之至。及感而遂通,静极生动之际,谓之一阳来复,又曰天地之心。亥子之交,实为阴阳之本原。《道德经》: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者,阴阳之象。无者,阴阳之原。坤为至阴,实无象可见,能滋生万物,故曰阴阳之原。丹道所谓先天一炁,杳冥恍惚中之真种子。主君,指阴中之阳,即复震卦之类。

易道终于坤阴即始于复阳,循环往复,川流不息,无有穷期。丹家而识火候之循环,能法此以乘时御天,则立命在我。

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即日与月交,阴与阳交,晦复之朔,坤中之震,以六爻之剥极,则谓之复。此中有先天一炁,谓之天心,生人生物生仙,莫不由之。

由复而剥,由剥而复,阴极而阳,阳极而阴,六阴六阳,循环周流,周而复始。此循环之道无端。乃是自然经过的历程,只要顺时听天,依法行功,则身中的阴阳变化,营卫升降,自然会暗合六十个卦气。顺阴阳之自然,不可妄用心机,则丹道之运用,自合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之升降。不必一定要去细细推求。

震为一阳,象震雷出于地,一阳起于重阴之下。兑则二阳,应乾之九二,龙德正中。乾为三阳,十五望月,乃成乾体,此时阳升已极,屈折当降。象乾方阳火已足,采药已毕,则动而直者,自转为静而屈。“依时采取定浮沉”。

十六则盛极当衰,阳亏阴长,于象为巽卦继统,一阴为巽。此则言以神合气,神炁相依。阳火于坤鼎中求之,阴符只须安静虚无,内以养己。

艮卦,为一阳止于二阴之上。坤继在艮之后,三阴为坤。此时大功已罢,神气归根,寂然不动。

盖阳不生于阳,而生于阴。少时则晦去朔来,在人体则静极而动,复生庚月,在人体则药苗又萌,虚室生白,又为药火更始之端。终则阴复起,而承之阴进阳退,阴极则阳复进,辗转而相与循环。

注:注意注意,“顷刻通虚实,须臾有入无。一刹那间周天数足。”此周天之说颇不同于时下教授专家一般所谓三关任督周天,李道纯以为其“只是功法,非至要也”,海印子之周天说亦然,陈撄宁认为“把大道说成小术”。很值得精思其主次差别。


玄关几种说法

玄关窍开时,太极一动,阴阳分张。

一  玄关窍初开,只见离宫元性,所以谓之“性阳生”,此是神之偶动,非炁动。

二  到水见火自然化为一炁,氤氤氲氲,兀兀腾腾,此方是水底金生,古人云:阳生活子时,又曰:命阳生。【4-12】

玄关火发,杳冥冲醒,我观诸子气机不同,姿禀各异,(炁)有动者,亦有不动者,即无动亦精生也,精生即阳生,要皆始念清明,此为真实把握。

【3-9】

混混沌沌中,一触而动,此是命阳生。

孟子乍见孺子入井,恻隐之端发动,此是性阳生。

玄液玄关,要凡息停真息见,方得现象。若到胎息停,六脉俱尽,则玄关一窍开更有不同。并非玄关有二也,只是气质之性净与不净之分。

【5-20】

玄关无定处,到大开之时,一身之内无处不是玄关,一日之内无事不是玄关。此非(功夫)粗浅之人所能识也。【5-9】

精生玄关,炁动玄关之说。                            见于【4-3】

肾玄关,心玄关之说。                                    见于【5-9】

田诚阳


瞑目安心卧,卧中有“一觉”。“一觉”常相照,照见我真我。此睡中真境界。扫尽后天识神,尽化先天“一觉”,是为真道之主宰。


真炁发动之时,元神(非识神)随之而动,且在一炁之先,方为炁之真动。神气合一而不分,性命合一而不离。

注:功夫在玄关一窍开的一时期,并非每次玄关开都有神炁二者出现,大约二种情况。
一、
玄关一窍开,只觉神动,不见炁动。比如平时或睡中我“一觉”,只见神而无炁,田诚阳所说乃睡中真实内景。

玄关一窍开,时至神知,神炁皆动,元和之炁内运。


玄关一窍开,如何应之

浑沦忘象倒也不难,惟一觉之后,立地护持,毫无别念,此为难也。

【4-6】

倘不知虚而无朕即是大而能容,或加一意,参一见,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可掺杂作为于其间。

心果清净,真阳自生,一切升降运行顺其自然为要。【24】

道本无物,修原无为。忽见真炁冲冲,元神跃跃,不知此是炁机自然运动,却死死执著这个消息长存不放,因之惹动后天凡息不能平静,扰乱先天元神无以主持。【1-12】

炁机蓬勃上载,油然下降,是皆天道之自然,非人力所可致也。

【29】

人身中原有阴阳坎离,乾坤辟合,日月水火,升降进退之机,犹天之运行皆自然而然,无须人为之推迁。但只一正元神,使之不知不觉,无思无虑,那清空一炁浩浩荡荡,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来,如乾坤之辟合,日月之往来,水火之升降,阴阳之否泰进退,如此而已。要之,动静升降皆属自然之道,惟顺其自然之运用可矣。                         【80】

人能清静无为,纯是先天一炁,道何难成?

若搬运有为,全是后天用事,便堕旁门。学者曰:采药炼丹,进火退符,安得无为?

——须知,因其升而升之,非先有心于升也。随其降而降之,非先有心于降也。即至采取不穷,烹练多端,亦是纯任自然,并无半点造作,虽有为也,而仍属无为矣。彼徒咽津服气者,乌足以得丹而成道哉!

———德惟一,二三则昏。                                       【48】

人能以无极立其体,元神端其用,即是古云“采大药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自此一得永得。  【54】

浑诸于穆,还于太空,无知无觉,入于混忘之天。忽然一觉而动,从无知而有知,自无觉而有觉,此即无中生有、鸿濛一判、太极开基。从此,阳升阴降,而人物之生于此始。

学者悟得此旨,于混沌时,一切混化。于开辟时,以入(混)化之元神发为一点真意,主宰此往来升降、阴阳开辟之机,自然身心内外如天地之清升于上、浊降于下,而天清地宁,人物发育无疆。若明觉心一起,先天元炁即为后天阴识所遮,又隐而不见。

此可见,恍惚而得之,即当恍惚而待之,方不将神炁打成两段。神炁既已混合,河车运动上下往来,庶无处不是太和元炁。有此元炁,即是真阳。

真阳者何?即神依气而凝,气恋神而住,两两(混合)而不分者也。

若行功时不知深入混沌,“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而惟喜清静光明之至,则神气不交,中无玄黄至宝。若后天先天不并为一,即水火不交,金木不并,安有四象会中宫而结为完完全全之真身耶?

学者务从混沌中,和合四象,荟萃五行,常存混沌之机,但有了照之神足矣。

【5-24】

学者总要于阳之未生,恍惚以待之。于阳之既产,恍惚以迎之。于阳之归炉入鼎,恍惚以保之养之,绝不起大明觉心,则无时无处而不得大道归源,有知若无知,有觉若无觉,纯任自然。况下手之初,可不恍恍惚惚,死人心以生道心乎?

【14】

真阳自不识不知、无思无虑而来,我将何以养之?不必他求,前以杳冥而得之,仍以杳冥而守之,以还我不识不知、无思无虑之天而已。

【3-23】

惟能虚之极,阳乃从中而生。我即以真意采取之、烹练之,沐浴温养之。

【1-7】

学者于五行混合为一炁之时,必以元神为之主宰,则道炁常凝而金丹可练。只怕不肯静定。只要一个元神常常了照,以保其固有之天,即修道,即炼丹矣。

【4-21】

修道成真,只是此一,无有二也。须有一心,无二念,方是守一之道,到得自然,人我皆忘,即得一矣。【39】

真药发生,必要真一元神以为之招,即前示玄关一窍开,元神发象,可为大药之主宰。故古云:以灵觉为炼丹之主,以冲和为大药之用。

【2-26】

学者修养之要,始也自无而有,从静笃中练出微阳来。继也从有而无,从蓬勃复归于恬淡。其卒也,又自无而有,混混沌沌,人我俱忘。久之,自练出阳神。

——可见,有有无无,原回环不已,迭运不穷

——人第知一阳来复乃道之动机,而不知返本还源,有象者仍归无象。盖有象者道之迹,无象者道之真也

知此,则修炼不患无基矣。                                  【40】

进火退符,搬运河车,有做有为,总贵谦和柔顺,以整以暇,勿忘勿助,有要归无,无又生有,至有无不立,方合天然道体,此即得其一而万事毕,吾道一以贯之之旨。【70】

古云:“虚之极,无之极,忽然洞见本原,而仍以虚无养之。”不起一念,不参一见,浑如无知愚人,打不知疼,骂不知恨,才算有道高人。一归混沌之天,全空人我之见,才算无极之体。及其一感而动,无物不了了目前,尽在我包涵之内,才见无极而太极之用。切不可以为乐,须一切放下,八识浑忘,才完成得一个太极之理。苟于此有分别心,爱憎相,不惟于道添一魔障。须一得之时毫不动念,与太虚同体,天然自然。                                                                         【3-16】

总之,丹道千言万语,不过神气二字。始而神与气离,我即以神调气,以气凝神,终则神气融化于虚空,结成一团大如黍米之珠,悬于四大五行不著之处,一片虚无景象,是即“打破太虚空,独立法王身”是也。而其功总不外性情二字,始而以性合情,继则以情归性,到性情合一,现出本来法身,即返本还源,复我生身受炁之初是。

然还未到无上上乘之妙境。

人未生之初,一点灵光浑然藏于太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时又有何性,又有何情?以此思之,连性情二字都是有形有质,只算得后天中之先天,以其犹有依傍也。

(后天为情,子气也。先天为性,母炁也。此句摘自【20】)

到此绝顶一步,不著于有性,亦不著于无情,连性情之有无亦且不立,此即跳出性情,独练一点虚无元炁,所谓空空忘忘。其实忘无所忘,空无所空,还于太虚。连天地都不为我作用,是即可以化子生孙,现出百千亿万法身,变化无穷矣。

若只不离一个虚无,还是二乘,连此虚无亦无,所以神妙莫测也。

此金丹始终之功法,诸子体之慎之。              【1-21】

——丹经印证——

李涵虚:来复之心,前此氤氤氲氲,打成一片,重阴之下,一阳来复,是名“天地之心”,即是玄关一窍。

此刻精炁神都在先天,鸿濛初判,并不分真精真炁真神,即此是真精真炁真神。若能一心不动,便可当下采取运行。无奈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美景现前,手足无措。心一动而落在后天,遂分为后天精、气、神矣。

陈撄宁:在无意中下元忽浑然氤氲,是欲入混沌之象。当随其混沌而混沌之,使其浑浑默默而入于无知无觉之境。久之,静中萌动,自有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一阳来复之兆。此时,既不必用心着意,亦不必固令无意,妙在有意无意之间,听其自然,顺风以行即可。不必急急求其直透上达。

又海印子《玄谈集》中主张在做功夫时,若遇身体有何变化,或有不舒适感觉发生,可急心息相依在外面虚空之中,余亦认为此法甚妥善,盖即古人“真空练形法”之遗意。

田诚阳: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如夹杂后天意想,谓之练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

静功做到相当的程度,身体内有炁冲动,此时身体应当仍然静坐不动,让内炁自己发动,只要用微微的意思观照之,注意不为所动,不可全忘,“勿忘勿助,”切记不要用意念去帮助之、引导之,听候真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回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坐二三十分钟,然后收功即可。

真炁发动,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时候,切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识做主,停止其运行。

睡卧炁动,真炁之发生,乃自先天混沌而来,不识不知,静极生动,乃在不动状态之下产生,睡卧炁动,亦应当保持原有姿势不动,千万不可起身打坐。倘若改变姿势,其炁必散,再无动机,无处可觅。此乃经验之谈,亦非深入此境界而不可知,关系甚大。有人妄谈睡中炁动,应当马上起身打坐,乃是未经真修实证,仅凭想当然而言,犹如痴人说梦,误导于人,怎能轻信!(可怜害了无数学人!)

阳炁发动,一意清纯,自会上升。此时以“勿忘勿助,若存若亡”之诀,顺应此炁自然动静,则真炁自回,而无须搬弄后天有为采取功夫。若然一念转浊,其炁骤变,讯即下行。清浊之判,就在一念之间,成毁立见,如影随形。所谓“一念之间,天堂地狱。”阳炁发生,化清化浊,全系一念。人心动处,道心斯灭。

问:修炼清静功夫,先天一炁发动之时,能不能加上意念引导之法,以便推动先天一炁?

先天和后天,清静和意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概念。

先天是一念不生,万虑皆空的境界。后天是有心有念的境界。

道家修炼主于清静,反对运用意念。先天一炁发动之时,是在无形无象,不识不知的清静境界,有出神入化、了脱生死的大造化。意念引导运气,这个气是后天之气或意念假想之气,均属后天,只能帮助疏通血脉,强身祛病。做得不好,还能添病。

如果先天一炁发动之时,以意念去引导推动之,则无异于纯净之水投以脏物,不惟变污,而且有害。先天一炁发生,本属自然而然,不可夹杂丝毫后天浊念,否则破坏先天,大道难成。

有些学道之人,以为练精就是练后天男子精液,在精液产生欲射精而未射出之时,将其死拉活拽,硬扯回体内,加以所谓意念,试图练成真炁。岂不知此精液乃是后天有形之物,无论你用什么火力妙诀,已不可能“练精化炁。”

不去修炼先天元神,用意念,求有形,仅仅搬弄后天精气,做有作有为的功夫。

心中无念曰静,静极必动,动极复静。动后之静曰定。故静与定有层次之差别。入静之后,心中忽生一觉,此动也。随后万籁俱寂,又入静地,此定也。再如静极之时,真炁发动,炁动之后,归入混沌,此又为定。静者有可动之机,定则无动静之分。静定互变,定中亦有层次递进之深化。

窍原无形,炁机发动之时,方显其形。炁动之时,识神全泯,身心皆定,方为真动。全赖平时对境无心之功,方能做到。

先天真炁发动,必到达先天境界而后可。才是元神主事,身心无主炁是主,“神”行而非我“心”行。“他为主我为宾”一念之差,天堂地狱。

观察天地变化,乃悟我身氤氲之时,正是天地相合之机,方才领悟何为“天人合一”。天地相合之机,乃是天地之炁相交之时,亦为人身氤氲之时,这便是“天人合一”之内景,《阴符经》谓之“天人合发”。

每当天人合一之景出现,皆是天地之阳炁发生之时,亦是人身之阳炁发生之时,即我“活子时”出现之时。天地之活子时与我身之活子时同步发生,故云“天人合发”。天地阳生之活子时,与我人身阳生之活子时,二者“阴符,”天人合一之道得矣。其往来不定,不在人为,自然而然。

此天人合发之活子时,非彼阳物阴茎立举之活子时。由此可以分为“先天活子时”“后天活子时”。 先天活子时,在天人合一之时,无形无象,合乎先天,所采者炁也。后天活子时,在外肾立举之时,有形有象,搬弄后天,所采者精也。先天活子时,采取先天清阳之炁,和合自身阳炁,点化自身阴质,以成就纯阳之体,符合天道,可以成丹。后天活子时,采取后天阴浊之精,至多补益自身,自身仍属阴质,仍然是一团孤阴,不合天道,何以成丹?二者相比,一无为而一有为,一先天而一后天,一无形而一有形,一自然而一勉强,实有天地之差,岂可错认!倘若执著后天活子时,摸索肉体里面一团阴气,终究有坏,落入空亡。

此天人合发之活子时,张三丰祖师又称为“一身内外阴阳之真消息”,内阴阳者心肾也,外阴阳者天地也,旁门左道诬指外阴阳为男女,借以大行男女交媾之事,较之后天活子时,又下而下之,何其谬也!

惟此天人合一之道机,历代祖师秘而不宣。陈翠虚云:“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藏诸丹经,隐喻颇多。或曰:玄关一窍,先天一炁,玄牝之门,真橐龠,真炉鼎,氤氲,阖辟,无中生有,灵药,怀胎,外天机,夫妇配合,大药,·····种种不一,迷者自迷,悟者自悟。

体内炁动之时,唯有顺其自然,外面保持原有姿势不可改变,即使躺着亦不可坐起,静以应之,乃为真应。倘若形体一动,其心必动,破坏先天,其景已失。再求进功,已落后天。

阳炁发动,一意清纯,自会上升。若生一念,其炁转浊骤变,迅即下行。清浊之判,即在一念之间,成毁立见,如影随形。一念之差,天堂地狱。

窍原无形,炁机发动之时,方显其形。

先天“一觉”,是为真道之主宰。扫尽后天识神。

炁动之时,识神全泯,身心皆定,方为真动。全赖平时对境无心之功,方能做到。

阳炁发生,化清化浊,全系一念。

修道要求对境无心,心如止水。入于先天妙境,倘若练意不净,功夫出现内景之时,念头即起,念起扰心,落入后天,其景自失,则必失道。故平时须注意止念定心。

人心动处,道心斯灭。


一无所有

古人谓:“打破虚空为了当。”学者思之,“虚空”二字犹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                                               1-22

修道,总以虚无为宗,功至于忘,进矣。至于忘忘,已归化境。故学之进与不进,惟视心之忘与不忘。          45

      惟随练随忘,随忘随练,始不为道障。故曰:“德惟一,二三则昏。

48

随觉随修,随修随忘,自有奇效。                     2-25

一动即觉,一觉即灭,前无所来,后无所去,仍一杳冥光景,还于无极耳。

1-13

何谓练虚?即如混沌之际,懵懵懂懂,如愚如痴,无知无觉,即虚也。坐到无人无我,何天何地,即练虚也。学道之要,始而忘人,继而忘我,终而忘法,以至于忘忘之极,乃为究竟。                                                                    【65】

不著有象,不著无象,元神才得超脱。不然,神有依傍则不脱,神有方所则不超,安能跳出天地阴阳之外,而不为天地阴阳鼓铸?此练虚一著,无思无虑,无作无为,纯乎天然自然之极。                                                                         【1-26】

真空不空,妙有不有。始也从无到有,继而从有归无,终则有无不立。此所以由太极而复归浑朴,返本还源之道得矣。

【28】

学大道亦无他,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尽矣。

【54】


-----------性命双修功夫次序:二合一为本,一分二为用       

一        心乱数息,心静听息                        【有念有觉】
二        神气相依,渐而合为“一”之秘                【无念有觉】
        (此前须我做后天有为功夫,此                【一念不起】
        后只须顺先天自然去造去化)
三        还原为先天一炁,即成玄关一窍        【无念无觉】
四        先天一炁分真阴真阳,天人合发        【一惊而觉】
                与天地同造化。即玄关一窍开                【元和内运】
五        先天一炁分真阴真阳,如何应之        【一念不起】       
六        “虚空”二字犹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    【体渐纯阳】
第四章小目录
        1先天“一觉”,一分为二
        2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3周天之说
        4玄关几种层次之说
复制帖子格式字体变形了,目录如上,再发来一下。
-----------概念、术语太多,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是否是因为对古文的理解太差劲。希望有此方面知识的人士能够专门就内经和道家的专用术语做出简单而真实的解释,更有利于初学者的进步和提高学习修行的信心。
-----------概念、术语太多,古书之所以难读就在于此,每一个人写的书都要别出心裁的编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名词”,呵呵,道家几乎是世界间谍密码的“鼻祖”,你看看南派张紫阳五祖,本是一脉相传,但看其著作,名词叠出,“乌、二八、龟蛇、交梨、火枣”步步荆棘。伤寒论与黄帝内经也是词同意不同,没办法。


-----------概念、术语太多悟不透但定是好东西
-----------一言而终:有为入无为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