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涎腺淋巴上皮病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涎腺淋巴上皮病

  
疾病名称(英文) lympho-epithelial lesion of salivary gland
拚音 XIANXIANLINBASHANGPIBING
别名 Mikulicz病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口腔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涎腺淋巴上皮病为涎腺内淋巴组织的增生性病变。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过去曾认为是属于炎症的性质,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多数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有时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存在,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本病与淋巴性甲状腺肿的组织学改变相类似,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半数患者有特异性抗涎腺腺管抗体存在。以上均说明其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主要表现为腺体的弥漫性肿大,有的可呈局限性的结节性肿块,切面呈灰白色,腺小叶界限清楚,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腺泡萎缩或消失,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内导管上皮增生,并形成肌上皮岛。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逐渐向周缘发展。早期在腺泡间有淋巴细胞浸润,使腺泡分开,病变的发展,可使腺泡破坏消失,代以大量淋巴细胞,甚至可形成淋巴滤泡,淋巴细胞仅侵犯腺小叶,小叶的外形轮廓仍可保留,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或形成实质性的上皮团块,即为上皮岛,散在于浸润区,在上皮岛中或周围可见嗜酸性玻璃样变物质,可能为肌上皮的产物。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可发生恶变,特别是表现为肿瘤样结节者,其淋巴成分可恶变为恶性淋巴瘤,上皮成的恶变即为鳞状细胞癌,并可转移到颈部淋巴结。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除其具有特点的涎腺及泪腺肿大外,尚应详细查问病史,进行唾液流量、生化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查。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涎腺淋巴上皮病多见于女性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或颌下腺肿大,或几个涎腺同时肿大,腮腺的肿大最多见,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肿大少见,口腔粘膜下的小涎腺也可有肿大,但很少见。涎腺多呈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也可在腺体内形成肿瘤样结节,有的可同时有泪腺的肿大。有轻度不适感,偶有口干及疼痛,部分病例涎腺的肿大可有时大时小的病史。上述症状如同时伴有明显的口、眼、咽、鼻的干燥,唾液分泌显著减少,并有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为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则称为sjogren综合征,或称干燥综合征。口舌干燥可影响吞咽和说话,泪腺分泌受累可出现无泪、眼干、异物感及畏光等,并可有全身衰弱、倦怠、体重减轻等症状。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轻度贫血、血沉增快、血浆球蛋白中y球蛋白增多,白、球蛋白比值相等或倒置等。涎腺造影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放射性核素99mTc扫描检查可发现涎腮腺泡及导管核素积聚明显减少。由于常有唇腺的累及,其病理变化与腮腺、颌下腺基本相似。因此,目前多取唇腺作病理检查。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涎腺淋巴上皮病须与良性腮腺肥大、慢性涎腺炎等相鉴别,肿瘤样结节型淋巴上皮病须与涎腺肿瘤相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防治要点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眼干燥用1%-2%甲基纤维素眼药水滴眼,口干可多饮水及使用含漱剂。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并发龋齿
和涎腺的逆行性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与激素可见到涎腺缩小。对于肿瘤样结节型淋巴上皮病可行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并注意其有无恶变。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1888年Mikulicz首先对此病的临床和病理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后称为Mikulicz病。1952午Goduin提出良性淋巴上皮病的命名,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此名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