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饲料防霉剂在饲料中的应用猪病问诊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问诊:饲料防霉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饲料防霉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饲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因微生物的繁殖而发生腐败霉变,产生毒素,进而降低饲料的品质,影响动物的适口性,甚至可引起畜禽中毒死亡。防止饲料霉变有多种方法,如辐射灭菌、使用防霉包装袋、化学消毒和控制真菌遗传密码等,其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防霉剂。  1 防霉剂的特点及品种简介  对饲料防霉剂的要求是既能抑制霉菌生长,又要无毒,同时不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因此,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二是pH值低,能在低水分的饲料中释放出来;三是使用时操作方便安全,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  目前,常用的防霉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为有机酸。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脱氢醋酸和富马酸等;第二类为有机酸盐及其酯,如丙酸盐、山梨酸钠(钾)、苯甲酸钠和富马酸二甲酯等;第三类为复合防霉剂。有机酸防霉效果较好,但腐蚀性较大;有机酸盐防霉效果较有机酸差,且必须在有一定的水分与合适的pH值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腐蚀性小;复合防霉剂防霉效果作用强、腐蚀性小,是饲用防霉剂的发展趋势。  2 饲料防霉剂的作用机理及抑菌方式  饲料霉变是霉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破坏营养的结果。饲料防霉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以未电离分子的形式破坏微生物细胞及细胞膜或细胞内的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而不能参与催化,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和毒素的产生,从而保护饲料的品质。  防霉剂抑菌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靠缓释熏蒸作用。这类产品的制成是采用载体吸附技术,工艺设备复杂,靠熏蒸作用抑菌,对饲料产品包装密封要求严格;二是靠触杀灭菌。其挥发性不强,对产品包装密封要求不严。  3 使用防霉剂应注意的问题  饲料防霉剂的防霉效果并非一成不变,即使使用同一品种、同一剂量的防霉剂,在不同类型的饲料中使用也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在使用防霉剂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饲料的pH值  不同的防霉剂抑菌作用的最适pH值范围不同,如苯甲酸的最适pH值为2.5~4.0,在5.5以上对很多霉菌无作用;山梨酸可在5~6以内使用;丙酸的最适pH值在4.0以下;富马酸二甲酯为3~8。可见,选择防霉剂应注意饲料的pH值。  3.2饲料的含水量  水分是决定饲料中霉菌能否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饲料中的水分超过13%~14%时,霉菌易于生长;当饲料中的水分超过15%时,霉菌生长速度加快,毒素的产生也相应增加。因而要提高饲料防霉剂的使用效果,应将饲料水分控制在14%以下。  3.3 温湿度  危害谷物的霉菌在温度为70℃、湿度为75%时就可生长,当温度为20~30℃、湿度为80%以上时,生长繁殖最快。其中曲霉菌属的最适生长湿度为30℃,青霉菌属为25℃,镰刀菌属一般为20℃。因此,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防霉剂的添加剂量有着不同的要求,气温高、湿度大,添加的量就应增加。  3.4 饲料的成分  有机酸防霉剂的抑菌效果取决于未电离分子比例,因而也就取决于影响电离分子的诸多因素。如在饲料加入碳酸钙对有机酸的抑菌作用产生最不利的影响;饲料中的蛋白质会不同程度地使有机酸的抑菌性能下降,其原因在于蛋白质的缓冲作用使酸性被中和;脂肪能提高有机酸的穿透性,进而增进抑菌作用。所以,含高水平的碳酸钙、高铜或高水平蛋白质的日粮需要添加更多的防霉剂。  3.5 饲料剂型  饲料制粒过程中可杀灭部分饲料微生物而减少霉菌数,因而通常比粉料推迟发生霉变。但制粒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杀灭真菌,反而会使某些霉菌增强抵抗性能,一旦饲料再度受潮就会加速霉菌繁殖,并导致饲料霉变的速度比粉料更快。另应格外注意:若高温制粒后,干燥冷却不完全,再加上包装袋散热透气性能不佳,即使添加了防霉剂,饲料也易发霉。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在颗粒料中加入防霉剂更为重要。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