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丹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猪病发病阶段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发病阶段:猪丹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丹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12月龄猪,病程2-4天,大猪病死率40%-90%,往往损失严重,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有发生。一、病原简介猪丹毒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S型(多是急性型)、R型(慢性或老龄培养物)和I型(中间型)。本菌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一般的消毒药就能杀死。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进入肠道,引起发病。二、主要症状1、急性型: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个别猪只不表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病猪主要表现有:高烧不退,精神不振、不食或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且附有粘液,有的后期腹泻。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2、亚急性型: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疹块。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41℃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界线分明的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压之褪色,逐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壳样,俗称“鬼打印”或“火打印”。3、慢性型:以慢性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全身衰弱、生长发育不良。其特征是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三、防控措施(一)预防1、疫苗接种:在高发区域及高发季节时,在肉猪断奶后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灭活苗,间隔一个月再接种一次。2、加强饮水消毒和管理,防止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自然水和浅表水的养殖户,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区域也要注意水源的消毒,包括冲栏用水。3、注意饲料的清洁和卫生,确保饲料无丹毒污染,平时尽量不用湿料。4、加强舍内卫生的清理,减少冲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出现高温高湿。5、加强猪舍周边杂草及杂物的清理以及消毒,做好灭蝇灭蚊工作,减少吸血昆虫的传播。6、注意病猪和病死猪的处理,防止传播病原。7、高危地区适当增加青霉素类药物的保健。8、提高警惕,平时仔细巡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9、对猪场的种猪或养户中大猪突然出现发烧、减料等症状的,可直接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头做治疗性诊断。(二)治疗本病首选治疗药物为青霉素,药效快。如果发病猪为急性型,应采用短效青霉素大剂量注射,400-600万单位/头(即3-4支/头),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如非急性发病,可采用注射长效青霉素,两天一次,连续三次,猪群可全群用0.1%-0.12%阿莫西林饮水或拌料。四环素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0.05%的剂量拌料可用于预防保健。
-----

打苗,做好卫生,青霉素治疗
-----

肌注青霉素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