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再谈猪瘟的防治猪病发病阶段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发病阶段:再谈猪瘟的防治

再谈猪瘟的防治
-----
再谈猪瘟的防治养猪 巴巴网2011年9月23日消息: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发 病猪 多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皮下或脏腑广泛性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回肠出现“纽扣”样溃疡坏死,病程延长者,常于后期继发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该病在临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隐性和非典型性等病型。近几年由于集约化养殖,采取多次免疫接种,该病在我国较大范围的发生不存在了或者说发生的机会少了,但在一些局部地区或个别猪场仍有发生,而且以慢性型和非典型较多。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作以简要概述,供各养猪场参考。  一、病原及传染  猪瘟的病原体是猪瘟病毒,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约38~44nm,中心为核糖核酸(RNA)所组成的螺旋体,外有包囊,囊上含有脂肪,使病毒对乙醚敏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血液、分泌物(眼哆)及排泄物(粪尿)中。被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器具等都能传播本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直射阳光下1小时仍不死亡,如加热70C,60min才死亡;在低温下可存活数月之久。另外猪舍、牧场的粪便及尿内的病毒如果不经过发酵也很难失去毒力。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但2%火碱热溶液、10%氯制剂,经过30~60min均可将其杀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也不分猪种、年龄、性别。  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猪和带毒猪。病毒由尿、粪和其它分泌物排出,污染环境,散播传染。  二、症状及剖检  1、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多由进入猪体病毒数量多少,毒力大小,猪抵抗力的强弱及其相关因素而定,一般在5~10天,根据病程长短,临诊症状分为以下几个病型。  (1)最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到41°C以上,高热稽留,皮肤和可是黏膜出血和发绀,很快在1~5天内死亡。  (2)急性型 为最常见型,病猪体温上升在40~41°C之间,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完全废绝,寒战、弓背,被毛粗乱,眼半闭,眼角有多量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粘住,鼻孔被分泌物堵塞,发出鼻塞音。病猪的粪便,早期为干结球状,附有灰白色或黄白色黏膜(俗称“猪油状”粪),有时带血丝,较长的病程到中后期出现腹泻。公猪包皮内积有液体,用手挤压流出浑浊与恶臭的尿液。病猪在中后期极度衰弱,喜伏卧猪舍一隅,偶有起立,步态蹒跚,并在耳、颈、胸、腹、腋、股内侧等皮肤可出现紫红色出血点,出血点随着病程发展,逐渐融合成出血斑,指压不褪色;病程一般为1~2周,后期常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以肺炎坏死性肠炎最为常见。  (3)亚急性型 除上述固有症状外,体温不定,结膜炎及鼻卡他,口腔粘膜有一层黄白色膜,并有出血斑或淤血斑,咳嗽,呼吸困难,病程约20~30天。  (4)慢性型 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主要症状表现很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但以腹泻性下痢为主。病猪消瘦、贫血、弓背缩腹,被毛枯燥,走路摇晃,行走无力,病猪多数衰竭死亡,耐过幸存者,往往成为僵猪。  (5)非典型性和隐性感染 非典型性猪瘟主要发生在肥育后期, 仔猪 也有发生,病情较轻,一般都不呈现典型的症状,往往仅见体温在39.5~40.5°C,微热、稽留,食欲不振。剖检也无可见的病理变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只有作血清学检测时才发现。隐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妊娠母猪,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产生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有的胎儿产出后发生先天性颤抖,往往与影响母猪繁殖障碍的病毒病或细菌病并发或继发,只有作血清学检测时才能发现。
-----

做好疫苗接种
-----

做好免疫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