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丹毒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猪病问诊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问诊:猪丹毒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

丹毒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与细菌的毒力,猪的抵抗力,免疫状态和自然感染的方式以及应激因素有关,通常可分特急性(闪电型或最急性型)、急性败血性、亚急性(疹块)和慢性四型。一、特急性型 据我们人工感染实验证实,静脉注射100-600亿菌/头,注射后24-48h,开始发病,体温高达42℃以上,发病12h后精神沉郁(图2.3.6-4),食欲减少至废绝,颈下、胸腹、背侧出现丹毒性红斑,体温升高时,心音增强,心律140 -160次/min,濒死期高达240次/min以上,病初呼吸浅表,增数不明显,后期可达80次/min,一般持续1-2h,躺卧不起,抽搐呈游泳状,鼻孔流出白色泡沫状液体,不久倒毙。自然感染多为流行初期第一批发病突然死亡的猪,病前无任何症状,前日晚吃食良好,而翌日晨发现猪只死亡,全身皮肤发绀,若群养猪,其他猪相继发病,并有数头死亡。二、急性败血型 病程4-9d,暴发之日起第3-4d即可出现此型,病猪精神高度沉郁,不食不饮,病猪体温42-43℃,高热不退,可稽留3-5d。此时病猪虚弱,不愿走动,躺卧地上,有时恶心、呕吐结膜充血,眼睛清亮,粪便干硬附有黏液,随病程的进展,病猪出现腹泻,有时稀粪带血液,尤以小猪更为明显。病猪表现严重的跛行,或后肢麻痹,眼结膜发绀和水肿。三、亚急性型(疹块型) 是轻型的猪丹毒,病程1-2周,病初体温可达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渴、便秘,时有恶心、呕吐,发病后2-3d在身体许多部位的皮肤,特别是在颈部胸侧、背部、腹侧、四肢等处出现方块形、菱形或圆形疹块,稍凸起于皮肤表面(图2.3.6-6),大小不一,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初期疹块局温升高,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颜色变为一致的紫黑色。黑皮肤猪生前疹块不易观察,只有用力触皮肤才可感觉到有疹块存在,一些病例疹块不隆起于皮肤表面,只有急宰后刮毛才被发现。疹块出现l-2d后体温下降,病情好转,经1-2周自行康复,如治疗护理不当,则有些病例症状恶化,转为败血型而死亡;严重的病例许多小疹块融合成较大的皮肤坏死块,久之变成革样痂皮,呈盔甲样。若妊娠母猪发病时可发生流产。四、慢性型 通常由急性或亚急性型转变为本型,但也有原发性。一般有慢性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慢性状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前二者往往在同一病猪身上同时存在,皮肤坏死多单独发生。病猪食欲无明显改变,体温正常,但病猪逐日消瘦,机体衰弱,增重缓慢,发育不良。慢性关节炎型,初期表现四肢关节的炎性肿胀,患肢僵硬,疼痛,急性炎症消失后,则出现关节变形,表现为一肢或两肢的跛行或卧地不起,临床表现的差异与受害关节部位和损害的程度有关,病程数周至数月。慢性疣状内膜炎,其症状为消瘦、贫血、身体虚弱,常卧伏,厌走动,呼吸困难,听诊时有心杂音、节律不齐、心动加速、亢进,如强行激烈走动时,可突然因心衰致死,有的生前未发现任何症状,死后剖检时发现菜花样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常发现在肩、背、尾和蹄部,坏死部皮肤变黑、干硬如皮革样,随病程的进展,坏死皮肤逐渐与外围组织分离,最后脱落,残留一片无毛而色淡的疤痕而愈,若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恶化而病程延长。人:屠宰工人等为易感者,患者表现发热、感染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痒感,非化脓性局部坏死,炎灶可向周围扩散,甚至涉及全身,致手臂淋巴管肿胀发红、腋下淋巴结发炎
-----

学习了。。
-----

学习,,
-----

学习,,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