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药化学成分 > 正文:麻黄碱来源/药化作用/理化性质/药物名称
    

麻黄碱

  
化学名
Benzenemethanol,α- (1-(methylamino)ethyl)-, (R-(R,S)]-
药物名称
Ephedrine
异名(中)
麻黄
异名(英)
分子量
165.23
理化性质
蜡状固体、结晶或颗粒,熔点34°,沸点225°,暴光分解。吸水后熔点升高到40°。1g溶于约20ml水和0.2ml乙醇,溶于氯仿、乙醚及油。盐酸盐:斜方针状结晶,熔点216~220°,[α]25/D-(33°~35.5°)(C=5)。1g溶于3ml水、14ml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及氯仿。UV λMeOHmax nm:263,257,252;MSm/e(%):58(100),77(6),30(5),56(4),105(3),42(3),51(2),165(1)。13CNMR。
构效关系
药化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麻黄碱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使精神振奋;可缩短巴比妥类催眠时间,亦能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故用药过量时易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震颤等症状。一定量的麻黄碱能对抗麻黄挥发油乳剂引起小鼠镇静作用。麻黄增加小鼠自发活动和作用可能被派唑嗪拮抗。此种作用不引起啮齿类动物产生刻板行为,不对抗氟呱啶醇所致的小鼠僵住症,不诱发犬的呕吐反应。Iv麻黄碱可解除呱唑嗪所致的小鼠眼睑下垂,iv阿扑吗啡无此效应,提示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是激动中枢α1受体所致。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
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麻黄碱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地兴奋迷走神经,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故心率变化不大;如果迷走神经反射被阻断则心率将加快。麻黄碱引起心律紊乱较肾上腺素少,但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也可引起意外的心律紊乱。大剂量抑制心脏。
(2)对血管的作用
麻黄碱使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流量增加;使肾、脾等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麻黄碱用于粘膜,能满意地消除血管充血,且不伴有后扩张。麻黄碱对鼻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比伪麻黄碱强,维持时间亦较长。麻黄碱能引起离体肺动脉条浓度依赖性收缩。在肺动脉条上,麻黄碱兼有对效应器细胞的直接作用和通过解放NE的间接作用,其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大体相当。通过研究麻黄碱对肺血管阻力影响的结果证明:麻黄碱提高肺血管阻力的最小有效剂量为0.1mg/kg;肺血管阻力增加是麻黄碱收缩肺血管的结果;0.3mg/kg以上各剂量可显著拮抗Ach的作用,表明麻黄碱平喘作用的最小有效量为0.3mg/kg,高于使脉血阻力增加的最小有效量。
(3)对血压的影响
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其升压作用缓慢而持久。大小剂量(0.01~0.2mg/kg)静注,血压上升可维持10~15min。大剂量(6~10mg/kg)静注,由于抑制心脏而引起血压下降。在应用硬膜外阻滞引起收缩压降低25%的病人中,分别由麻黄碱甙甲氧胺静滴,使收缩压上升到阻滞前水平。硬膜外阻滞致收缩压降低25%时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减慢,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和总外周血管阻力均降低,下肢血管容积波增大。滴注麻黄碱和甲氧胺后,两药均使搏出量和总外周血管阻力升高,但麻黄碱对心率影响不明显,且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均高,下肢血管容积波明显缩小;而甲氧胺致心率减慢,使心输出量和心指数不能恢复到阻滞前水平,这对心功能不全或心脑血流灌注量已处于临界状态的病人可能有害。在局麻药中添0.1%麻黄碱进行硬膜外阻滞162例,对其麻醉性能和血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硬膜外腔应用麻黄碱不影响硬膜外阻滞性能;阻滞后各时期患者血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阻滞后低血压发生率7.4%;硬膜外腔麻黄碱一次用量13±2mg,显著小于安全剂量(1次不大于30mg);全组病例未发生并发症。为了预防中位硬外麻引起的血压下降,将120例选择性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麻醉开始同时肌注或不肌注麻黄素,比较两组结果,发现在硬膜外麻醉开始的同时肌注麻黄碱能有效地防止血压下降。采用无创连续心血管监测仪NCCOM3,监测和比较硬膜外腔应用肾上腺素和麻黄碱两组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其中肾上腺素阻滞后各时期的MAP、室射血时间、CT和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T)、心输出量与对照值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麻黄碱阻滞后,仅SI于麻醉后20min与对照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证明硬膜外腔应用麻黄碱对防止硬膜引阻滞后血压下降卓有成效。另有采用冠脉冠状窦引流、电磁血流仪测量血流量的方法,研究了硬膜外阻滞低血压时应用麻黄碱、间羟胺对犬体循环功能及心肌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碱增加心肌氧耗的程度明显弱于间羟胺,提示硬膜外阻滞低血压用麻黄碱升压更为有利。麻黄碱三种异构体的升压作用,以左旋麻黄碱最强;右旋伪麻黄碱最弱,约为左旋体的一半;人工合成的消旋麻黄碱居其中。麻黄碱对兔主动脉和心房兼具效应器细胞的直接作用,也具有通过释放末梢中去甲肾上腺素的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在主动脉占优势,间接作用在心房占优势。采用离体实验,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研究麻黄碱对兔主动脉和兔心房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兔主动脉,直接作用占优势,而在兔心房,间接作用占优势。高钙主要增强麻黄碱对血管的直接作用。
3.对平滑肌的影响
(1)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影响
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离体兔肺气管灌注,低浓度麻黄碱引起支气管扩张。左旋麻黄碱和右旋伪麻黄碱能组解由组织胺或乙酰胆碱所致犬呼吸道阻力增加。
(2)对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影响
麻黄碱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增加。可使排尿次数减少,足够量产生尿潴留,用于儿童遗尿症有效。
4.对代谢的影响
麻黄碱有增加代谢的作用。对6个正常成人注射硫酸麻黄碱50mg后,代谢率较注射前增加14.2%。
5.解热、抗病毒作用
麻黄碱对人能诱发出汗。当人暴露于高温1.5~2h后,给予麻黄碱50~60mg,出汗量比未暴露于高温者快而多,提示对人有中等度发汗作用。有报道麻黄碱能引起并增强离体小鼠输精管自发性收缩,其收缩作用需要有钙离子的参与,并能被酚妥拉明所拮抗。
6.其他作用
麻黄碱对骨胳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麻黄碱还有升高血糖、收缩脾脏、增加红细胞等作用,用胍乙啶高血压病人对麻黄碱反应敏感。麻黄碱对胃肠道分泌通常表现抑制。还可使疲劳的骨胳肌紧张度显著且持久地升高。还可对抗麻黄挥发油乳剂所致兔全身肌肉瘫痪现象。在离体大鼠膈神经-膈肌制备中,麻黄碱在低浓度(80μmol/L)时可拮抗高K+去极化所致神经肌肉麻痹;1mmol/L 时对刺激膈神经所致膈肌收缩有短暂兴奋;3~10mmol/L时则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抑制。麻黄碱不明显影响静息膜电位。麻黄碱(0.1~1.6mmol/L)在离体豚鼠回肠(MPLM)制备可抑制电场刺激所致收缩以及回肠纵肌的自发收缩,也能减弱Ach和5-HT的收缩效应。但标本经TTX处理后,麻黄碱能激发收缩效应,提示麻黄碱对豚鼠回肠纵肌具有直接作用,引起抑制或兴奋效应。此外,对胆碱能神经-肠平滑肌接头前α2受体也有一定激动作用。
麻黄碱作用原理如下:
(1)拟交感作用
麻黄碱属于混合作用类型,有拟交感胺作用:①麻黄碱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能直接与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结合,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兔主动脉条实验亦证实麻黄碱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②麻黄碱亦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促使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麻黄碱能抑制神经原及非神经原组织摄取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在体外有抑制单胺氯化酶的作用。此外,麻黄碱还能作用于5一羟色胺受体与组织胺受体。
(2)具有快速耐受性
麻黄碱短期内反复用药,作用逐渐减弱,停药数小时后可恢复。有人认为快速耐受性形成的原因为:①麻黄碱直接作用的快速耐受性是由于受体饱和。②麻黄碱间接作用的快速耐受性是由于介质的耗竭。
Herxheimer报告,病人每次用60mg,一日3次,3~4d内其血管扩张作用即呈耐受现象,并谓病人对麻黄碱的敏感性因人而异。Costello 称麻黄碱的血浆水平有较大差别,  认为耐受性的发生是因为排泄快,而血浆浓度过低的缘故。Taylor等对儿童用硫酸麻黄碱1mg/kg(总量12.5或25mg),一日3次,连续用6天,未发生快速耐受。Pickup等人认麻黄碱11mg,一日3次口服治疗哮喘病两周,麻黄碱的药代动力学方面并无改变, May等在用麻黄碱11mg,一日3次或复方麻黄片每次1片,一日3次,连用两周,前后各一次单用麻黄碱22mg或复方片2片,其血管扩张作用并无改变。国内临床经验认为麻黄碱存在快速耐受性。另有报道,在猫实验中保存延脑一四叠体的动物较切断者容易达到完全耐受。因而认为急性耐受性的形成也可能与中枢调节有关。但破坏中脑外侧网状核对去氧麻黄碱的快速耐受性没有影响。
毒性
麻黄碱对多种动物的最小致死量50-540MLD(MG/KG)
临床
用于低血压状态、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不良反应
麻黄碱用于患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有时可引起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
成分分类
用途分类
来源
锦葵科植物心叶黄花稔 Sida cordifolia L.全草 麻黄科植物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茎 木贼麻黄 E.equisetina Bge.茎 中麻黄 E.intermedia Schteaket C.A.Mey.茎。
化学号
299-42-3
参考文献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分子式
C10H15NO
熔点
旋光度
沸点
来源拉丁学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