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人体解剖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解剖学(专科)授课教案:骨骼肌
    

解剖学(专科)-授课教案:骨骼肌

解剖学(专科):授课教案 骨骼肌:◎一概述◎二上肢肌◎三下肢肌◎四躯干肌◎五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概述教学内容:第五章骨骼肌第一节概述一.肌肉的分类和命名二.肌肉物理特性三.肌肉的结构四.肌肉的配布规律五.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六.影响肌肉力大小的解剖因素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肌肉的结构和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教学步骤:第一节概述骨骼的分布:全身有肌肉400~600块,在我们分析
 ◎ 一 概述 上肢肌◎ 三 下肢肌 
◎ 四 躯干肌◎ 五 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概述

教学内容:

第五章  骨骼肌

第一节   概述

  一.肌肉的分类和命名

二.肌肉物理特性

三.肌肉的结构

四.肌肉的配布规律

五.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

六.影响肌肉力大小的解剖因素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肌肉的结构和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概述

骨骼的分布:

全身有肌肉400~600块,在我们分析动作中常用到的约有75对左右,重量占体重的比例1/3

以上。成年男性约占40%,女性约占35%,运动员可达45~50%,8岁左右儿童约占27%,15

岁左右少年约占32%。全身肌肉重量中,下肢约占50%,上肢约占30%,头和躯干约占20%。

一.肌肉的分类和命名

(一)肌肉的分类

1.按肌肉外形可分为:长肌:分布四肢,收缩引起肢体大幅度运动

短肌:分布躯干深部,运动幅度不大,

             扁肌:胸腹壁,除运动外,能保护内脏

             轮匝肌:孔、裂周围,由环行纤维构成

  梭形肌:肌束与肌肉长轴平行,如缝匠肌

2.按肌束排列方向又可分为:羽状肌:如股直肌

半羽状肌:如半腱肌

多羽状肌:如三角肌

3.按肌肉主要功能可分: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前肌、旋后肌、摆肌、降肌、开大肌、括约肌等。

(二)肌肉的命名:骨骼肌的名称往往与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特征相联系。

1.斜方肌、三角肌是按其形状命名;

2.冈上肌、冈下肌是按其位置命名;

3.肱二头肌、小腿三头肌是按其位置形状综合命名;

4.胸大肌、臀小肌是按其位置、大小综合命名;

5.胸锁乳头肌、肱桡肌是按其起止点命名;

6.腹直肌,腹外斜肌是按其位置和肌束方向命名。

※二.肌肉的结构

(一)肌肉的基本结构

每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它以骨骼肌纤维为基础,连同其他结缔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等共同构成。

每块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1.肌腹

   由骨骼肌纤维聚集而成,是肌肉中收缩的部分。

(1)肌内膜:肌纤维表面包被着一层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网的结缔组织薄膜称之。

(2)肌束膜:由100~150条肌纤维聚合成一个肌束,其外被结缔组织薄膜包襄称之。

(3)肌外膜:由许多小的肌束聚集在一起,形成大肌束。由若干大肌束聚合,形成整块肌腹。肌腹表面也

由一层结缔组织薄膜包裹称之。

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作用:对肌纤维和肌束起保护、连结、支持、营养等。神经、血管、淋巴管

均沿肌外膜进入肌腹,又沿肌束膜分布到肌纤维中。

2.肌腱:

   由排列紧密的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肌腱内胶原纤维互相交织成辨子状的腱纤维束,各束平行排列,

在靠骨膜处的腱纤维则呈网状交织(图5一5)。肌腱的一端与肌内膜、束膜和肌外膜相移行;另一端与骨

膜紧密结合。

  特点:无收缩能力,但能承受很大的拉伸载荷。

3.肌肉的血管:

4.肌肉中的神经:每块肌肉都有神经支配。一般包含有3种神经。

(1)躯体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中枢,其轴突末梢与骨骼肌共同构成运动终板,传递来自神经中

枢的运动信息,支配肌肉收缩。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功能单位。

(2)躯体感觉神经:肌肉内的传入神经纤维,除一般传导痛觉和温度的感觉神经外,感受肌梭和腱梭的纤

维,负责肌肉张力变化。

(3)植物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血管,调节肌肉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水平。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

定义:肌肉周围有一些协助和保护肌肉活动的结构。包括筋膜、腱鞘、滑膜囊、籽骨等。

1.筋膜

(1)浅筋膜(皮下筋膜):

位于:皮肤深面。由较多脂肪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肥胖者皮下脂肪更肥厚。

作用:对肌肉有保护作用。

(2)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的深面,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特点:好似一层紧身衣,覆盖全身肌肉表面,在骨突之间增厚形成假韧带。

分布:包绕一块或一群肌肉,形成各块或各层肌肉的肌鞘有的深筋膜穿入肌群,深入至骨膜,形成

肌间隔,分隔各肌群。

作用:减少肌肉或肌群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肌肉收缩时的力量。

2.腱鞘

(1)外面为纤维鞘

(2)内部为滑膜鞘,又分内外两层脏层(紧裹肌腱(外))和壁层(纤维鞘(内))

作用:壁、脏层间的裂隙中有少量滑液,可减少肌腱与外周组织的摩擦,对肌腱起保护作用。

分布:多见手腕、手指、足踝等处。

3.滑膜囊

   结构:是由结缔组织薄膜形成的囊腔结构。

   位于:肌腱与骨表面之间。有少许滑液,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完全封闭。

   作用:可减少肌腱与骨面之向的摩擦。

4.籽骨

   位于:肌腱附着处的腱与骨之间。由肌腱骨化而成。

   作用:有改变肌腱抵止角度(肌拉力角),加大肌力臂,增大肌拉力矩的作用。有利于肌肉工作。

   分布:手和足有较多籽骨,最大籽骨是膝关节前面髌骨。

三.肌肉的物理特性

(一)   伸展性和弹性

伸展性:肌肉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被拉长的特性;

弹性:当外力解除后,被拉长的肌肉又能恢复原状的性能。

骨骼肌的伸展性在发展力量和柔韧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大动作幅度,增强关节柔韧性,预

防肌肉拉伤很有益处。

(二)   粘滞性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内部分子之间及肌纤维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阻力称之。

四.肌肉的配布规律

全身肌肉大多数分布在关节周围,它们一般都是按相互拮抗的规律与关节运动轴对应配布的,在

关节的每个运动轴相对侧分别配布有两组作用相反的肌肉。(表5—1) 冠状轴前有屈肌,后有伸肌。

※五.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

(一)   起点和止点

起点:肌肉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端的附着处称之。

止点:将肌肉远离正中面或在肢体远端的附着处称之。

(二)   肌肉的工作条件

任何肌肉收缩时,都会通过收缩产生的力而引起肌肉附着端产生一定的运动。在分析肌肉收缩即肌

肉工作的特征时,为了描述上的统一,常用下列术语来表述肌肉的工作条件:

1.定点和动点

定点: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较小的附着端,称之。

动点: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称为动点。

   肌肉的定点和动点是相对的,可相互置换的(图5—9)。例如手持哑铃屈前臂:上臂不动,前臂向上臂靠

拢,上臂是定点,前臂是动点;又如引体向上(图5—9)。

2.近固定和远固定

   在分析人体四肢肌肉工作时,若肌肉以其近侧端为定点,远侧端为动点进行收缩。

   当定点离身体近侧时叫近固定(或近侧支撑);

   当定点离身体运侧时叫远固定(或远侧支撑)。

   例如握哑铃弯举时,屈肘肌的工作条件即为近固定;相反,肌肉以其远侧端为定点,近侧端为动点进

行收缩为远固定。又如单杠引体向上时,屈肘肌的工作条件为远定。

3.上固定和下固定

  定点靠近颅则叫上固定(上支撑);定点靠近尾侧叫下固定。

   例如:仰卧举腿收腹时,腹肌的工作条件是为上固定;仰卧抱头起收腹时,腹肌的工作条件为下固定。

4.无固定和两头固定

(1) 无固定:是指肌肉工作时,它的肌肉两端都不固定叫之(无支撑)。也叫相向运动。例如俯卧两头起

(“腿后振”)时,竖脊肌工作条件是无固定。人体在腾空状态所完成的许多动作,肌肉都是处于无

固定的工作条件。

(2) 两头固定:是指肌肉工作时,肌肉起止点都固定叫之。例如仰卧两头起,空中屈体等动作。

一.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一块肌肉的力量取决于这块肌肉全部肌纤维收缩力量的总和,肌肉内含肌纤维数量越多,肌力就越大。

(二)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即开始收缩时的长度称之。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适当加大,就能

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

返回顶部

※ 上肢肌

教学内容: 第二节 运动上肢的作用肌

一、运动上肢带的作用肌

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肌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上肢带的作作用和主要肌的起止点、位置及作用;运动

肩关节的作用和主耍肌的位置、起止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上肢带六组运动肌群作用,及斜方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等位置;起止点、作用

及发展该肌力量方法。

教学步骤:

  第二节 运动上肢的作用肌

1.按其所在位置分为背肌、胸肌、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2.根据肌肉对关节所产生的主要作用,则分为运动上肢带的作用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肌、运动肘关节的作

用肌和运动手关节的作用肌。

※一.运动上肢带的作用肌

(一)使肩胛骨上提的作用

   包括斜方肌上部肌束、菱形肌、肩胛提肌。近固定收缩时,各肌的拉力线斜方向斜向上,分力可使肩

胛骨上提。

※1.斜方肌(图5—13)

   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皮下,三角形阔肌,两侧相合斜方形。

   结构:肌束呈放射状排列,可分3部分:上部肌束斜向外下部、中部肌束平行向外、下部肌束斜向外上方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部止于锁骨外侧1/3、中部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止于肩胛冈下缘的内侧。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

   上部肌束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收缩,当上肢负重时可防止上肢带下沉;

   中部肌束使肩胛骨后缩;

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后缩。

  远固定时:一侧斜方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头转向对侧;两侧斜方肌同时收缩,使脊柱颈、胸部伸直。

发展力量练习:飞鸟展翅,负重直臂侧上举,提拉铃耸肩,持哑铃扩胸。在儿童时期发展此肌,预防和矫

正驼背。

2.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深面,上部胸椎两侧,呈菱形。

  结构:肌束向外下斜行,分为上部小菱形肌、下部大菱形肌。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机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颈胸伸直。

  辅助练习方法:爬绳,爬杆,提杠铃耸肩,飞乌展翅。

3.肩胛提肌(图5—15)

  位于:斜方肌上部深层,项部两侧,为带状长肌。

  起点:第1—4颈椎横突,肌来由内上斜向外下方。

  止点:肩胛骨上角。

  机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下回旋。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旋转,两侧同时收缩时使颈伸。

(二)骨下降的作用肌

包括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胸小肌、锁骨下肌。

※1.前锯肌

   位于:胸廓外侧面,为扁阔形肌肉。

   结构:分上下两部分:上部肌束水平向后、下部肌束斜向后内上方,肌纤维较发达。

   起点:以第8—9个肌齿起于上位第8—9助的外侧面。

   止点:上部肌纤维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下部肌纤维止于肩胛骨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推掌、冲拳、推球,其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

   远固定时:上提肋骨助深吸气。

辅助练习方法:俯卧撑、卧推杠铃、推实心球。

2.胸小肌(图5—18)

  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

  起点:肌束排列呈放射状,分散三个肌齿,第3—5肋骨的前面。

  止点:由内下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下回旋。

  远固定时,提肋,助深吸气。

3.锁骨下肌(图5—18)

  位于:锁骨下面,为棱形小肌。

  起点:第一肋;  止于:锁骨下面。

  机能:近固定时:牵引锁骨向内下方,伴随着肩胛骨下降,协助固定胸锁关节。

远固定时:提肋,辅助吸气。

(三)使肩胛骨前伸(外展)的作用肌

包括前锯肌和胸小肌(图5—19)。

近固定时:两肌的拉力向前,使肩胛骨前伸。

辅助练习:仰卧推举可发展肩胛骨前伸肌肉的力量及伸展性。

(四)使肩胛骨后缩(内收)的作用肌

包括斜方肌中部肌束和大小菱肌(图5—21)。

  近固定时:各肌的肌拉力线向内,可使肩胛骨后缩。

  辅助练习:同上、提杠铃耸肩。

(五)使肩胛骨上回旋的作用肌

包括前锯肌下部肌束和斜上肌上、下部肌束(图5—22)。

   近固定时:前锯肌拉力线斜向外,斜方肌上、下部肌束分别向上和向下的肌拉力形成力偶,可使肩胛骨

上回旋。

   辅助练习:负重上举、双臂体后交叉挺胸练习,可发展肩胛骨上回旋作用肌的伸展性。

(六)使肩胛骨下回旋的作用肌

包括菱形肌、肩胛提肌和胸小肌(图5—24)。

  近固定时:前二块肌的肌拉力线向内上,后者向内下,使肩胛骨下回旋运动。

  辅助练习:拉橡皮带练习,发展该肌力量;直臂伸侧压肩,发展该肌伸展性。

※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肌

按位置属于背肌、胸肌和上肢带肌。它们起于躯干或上肢带骨,止于肱骨,能增强肩关节的稳固性,

可使肩关节做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环转以及水平屈伸运动。

(一)使肩关节屈的作用肌

各肌的肌拉力线均从肩关节冠状轴的前方跨越,主要包括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三角肌前部肌束、

肱二头肌等。

※1.胸大肌(图5—26)

  位于:胸廓前壁浅表,为扇形扁肌。

  结构:肌束呈放射状排列,由内向外集中。

起点:锁骨部 (锁骨内侧半)、胸肋部(胸骨前面与第1—6肋软骨)、 腹部(腹直肌鞘前璧上部)

  止点:上、下部肌纤维扭转180°换位交叉,止于肱骨大结节山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内收、旋内、水平屈,协助肩胛骨前伸。

投掷标枪时胸大肌和背阔肌一起参加完成器械出手时的“鞭大动作”。

 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可提肋协助深吸气“引体向上”。

   辅助练习:仰卧推举发展该肌力量,拉力器练习发展伸展性。

2.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

  起点:肩胛骨喙突;止点:肱骨中部内侧。

  机能:近固定时,上臂屈和内收和水平屈。

(二)使肩关节伸的作用肌

   其肌拉力线从肩关节冠转轴的后方跨越。包括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

肱三头肌长头等。

※1.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加遮盖,是人体最阔肌。

   结构:肌束呈放射状排列,由内下斜向外上方集中。

   起点:起自于下位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嵴后部和10—12肋骨外面。

   止点:上下部肌纤维扭转180°肌腱止于肱骨小结嵴。

   机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旋内,可助肩胛骨后缩。 例如自由泳、引体向上“拉”。

   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引体向上“引”。

   辅助练习:引体向上、拉力器练习、拉象皮筋、爬杆等。

   背阔肌和胸大肌的特点:

这两块肌位于躯干背面和前面,并跨越肩关节的两块大扁肌,在体育运动中,它们有时是对抗肌,

如双杠上作肢体前后摆动(屈伸) 动作时是协同肌,如在吊环作十字支撑时,共同形成前后两侧的牵引

力使上臂水平外展,克服躯干下降的重力以支撑着十字姿势。如在双杠上支撑时,它们共同作用使躯

上提,避免躯干在肩关节处下降,即习惯称为塌肩动作。

2.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

位于:肩胛骨的冈下窝内,冈下肌下面是小圆肌,再下大圆肌

起点:冈下窝内,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止于:大圆肌肱骨小结节嵴;

止点:冈下肌 止于肱肯大结节中部;

   小圆肌 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

机能:近固定时,三块肌共同作用,使上臂伸、旋内、内收,

前两块肌还有水平伸。以上三块肌和冈上肌止点部位称之为肩袖肌。如体操、投掷项目最易引起

肩袖炎。

(三)使肩关节外展的作用肌

其拉力线从肩关节矢状轴的外上方跨越。主要包括三角肌中部和冈上肌。

※1.三角肌

位于:肩部,上底下尖呈三角形肌。从前、外、后三个方向包囊肩关节。

  结构:三角肌分前、中、后三部,前、后部的肌束为半羽状肌中部肌束为多羽肌。

  起点:前部起于锁骨外侧段

  中部起于肩胛骨的肩峰 三部肌纤维束向下方逐渐集中后部起于肩胛冈

   止于:肱骨的三肖肌粗隆。

   机能:近固定时:前部肌束可使肩关节屈、旋内、水平屈;

    中部肌束使肩关节外展;

后部肌束使肩关节伸、旋外和水平伸。

三部肌纤维使肩关节外展,如(吊环)十字支撑。

   特点:当手臂外展60°时,三角肌功率较低;在90°--180°时收缩效果最好;当手劈由下垂位

外展20°内,三角肌不起作用。

   辅助练习:负重侧平举、负重侧直臂举发展该肌力量,体前双臂交叉发展该肌伸展性。

2.冈上肌(图5—30)

   位于:斜方肌上部的深层,冈上窝内。

   起于:冈上窝内侧2/3处,肌束经肩峰和喙肩韧带下方,跨过肩关节。

   止于:肱骨大结嵴上部,部分纤维止于肩关节囊。

   机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外展。

当手臂置于体侧,开始外展小于60°位置时,冈上肌的拉角比三角肌优越,此时三角肌外展

效率较低。而90°~180°之间时,三角肌则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率。

(四)使肩关节内收的作用肌

   肌拉力线从肩关节状轴的内下方跨越。主要包括胸大肌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

   位于:肩胛下窝内,三角形扁肌,呈多羽状肌。

   止于:肱骨小结节。

   机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内收和旋内。

(五)使肩关节旋内的作用肌

   肌拉力线从肩关节垂直轴的前内侧跨越,主要包括三角肌前部,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旋内。

(六)使肩关节旋外的作用肌

肌拉力线从肩关节垂直轴的后外侧跨越。主要包括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

   近固定时:使上臂在关节处旋外。

※  三.运动肘关节的作用肌

(一)   使肘关节屈的作用肌

   有拉力线从肘关节冠状轴的前方跨越,主要包括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等。

※1.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呈梭形,有长、短二头,为双关节肌。

起于:长头起自肩胛盂上结节,经肩关节上方穿过结节间沟。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长短二头汇合成肌腹,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机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后。例如拔河动作。

   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例如反握引体向上。

2.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深层的羽状肌。

  起点:肱骨下半部的前面,

  止点:尺骨粗隆。

  机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

  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引体向上。

辅助练习:引体向上、负重亚铃屈伸动作。

3.肱桡肌

  位于:前臂前面桡侧,屈肘时可见外形。

  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肌束跨过肘关节冠状轴前方

  止于:桡骨茎突。

  机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前臂旋内、旋外,保证前臂正中位。

  远固定时,助上臂向前臂靠拢。

(二)使肘关节伸的作用肌

   肌拉力线从肘关节冠状轴的后方跨过。主要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1.肱三头肌(图5-37)

   位于:上臂后面,当用力伸肘时,可见该肌庞大外形。

   结构:分3个头,即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长头为双关节肌,内外头为单关节肌。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

外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上方的骨面

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下方的骨面

  止点: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止于尺骨鹰嘴。

  机能:近固定时,长头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水平伸,三个头共同收缩使肘关节伸。

远固定时,主要使上臂在肘关节伸。在运动中,如自由泳向后划水动作、武术冲拳。

  辅助练习:负重侧上举(力量),毛巾擦背(伸展性)。

2.肘肌

   位于:桡肌近侧端后面皮下,为三角形小肌。

   起于:肱骨外上髁后方,肌束呈放射行向内侧。

   止于:尺骨上部肘关节襄。

   机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

   远固定时,助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三)使肘关节旋前的作用肌

   肌拉力线跨越前臂桡尺近、远侧关节中心连线的前、内侧。主要包括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

1.旋前圆肌

位于:肘关节前面,圆锥状形长肌,肌束从内上斜向外下方平行排列。

起于: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

止于:桡骨外侧面中部。

机能:近固定时,使前臂旋前、屈,如引体向上

远固定时,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引体向上

2.旋前方肌

位于:前臂远端前面深层,肌束平行排列呈方形。

起于:尺骨下1/4处的前面,肌束向下方斜行,

止于:桡骨下1/4处的前面。

机能:近固定时,前臂旋前。

(四)使肘关节旋后的作用肌

   肌拉力线跨越前臂桡尺近、远侧关节中心连线的后外侧。主要包括肱二头肌和旋后肌。

  旋后肌(图5-39)

   位于:前臂背面上1/3深层,为短而扁的肌肉。

   起于:肱骨外上髁和尺骨上端,肌束由内上斜向下外,

   止于:桡骨上1/3处的前面。

   机能:近固定时,使前臂旋外(旋前)。

四.运动手关节的作用肌

(一)运动桡腕关节的作用肌

   属前臂肌,肌束跨越桡腕关节,可使桡腕关节处作屈、伸、内收、外展四组肌群。

   1.使桡腕关节屈的作用肌:

位于:前臂的前面和桡侧面,称前臂前群肌。

   由桡侧向尺侧依排列:有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指深肌。

   起于:大多数起于肱骨内上髁、桡尺骨前面。

   止于:大多数跨过腕关节和手指关节,分别止于腕骨、掌骨或指骨掌面。

   机能:近固定时,屈腕、屈指作用。例如,抓握器械。

   2.使桡腕关节伸的作用肌:

位于:前臂后面,称前臂肌后群肌。

由桡侧向尺侧依排列: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深层有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等。

   起于:多数起于肱骨外上髁和桡尺骨后面。

   止于:多数跨过腕关节和手指关节,分别止于掌指骨的背面。

   机能:近固定时,伸腕、伸指。例如武术中立掌。

3.使桡腕关节内收的作用肌:

位于:桡腕关节矢状轴的内侧的肌,主要有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

4.使桡腕关节外展的作用肌:

位于:桡腕关节矢状轴的外侧的肌,主要包括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拇长屈肌、

拇长、短伸肌等。

(二)运动手指的作用肌

   1.使指屈的作用肌

   2.使指伸的作用肌

   3.使指外展的作用肌

   4.使指内收的作用肌

   5.形成对掌运动的作用肌

五.手的腱鞘

  为了减少肌腱之间的摩擦,在腕管内有两个滑液鞘(指总屈肌腱鞘和拇长屈肌腱鞘)保护肌腱。

在腕背侧深面有六个滑液鞘(拇长伸肌腱鞘、指伸肌腱鞘、小指伸肌腱鞘、尺侧腕伸肌腱鞘和桡侧长短

伸肌腱鞘),鞘内均通过肌腱,起保护作用。

返回顶部

※ 下肢肌

教学内容:第三节 运动下肢的作用肌

   1.运运髋关节的作用肌

   2.运动膝关节的作用肌

  3.运动足关节的作用肌

教学步骤:

第三节 运动下肢的作用肌

一.运动髋关节的作用肌

1.按位置属下肢带肌。呈扁形肌和羽状肌为主。

  起自:骨盆或椎骨,肌束跨越髋关节。

  止点:股骨或医学全.在线小腿。

近固定时:使髋关节进行各种运动。

远固定时:使骨盆绕髋关节进行运动。

2.按髋关节的运动形式:将髋关节作用肌,分为:屈肌、伸肌、外展肌、内收肌、旋外肌、旋内肌。

※(一)使髋关节屈的作用肌

   主要有髂腰肌、股直肌、耻骨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

各肌的肌拉力线从髋关节冠状轴的前方跨越。

※1.髂腰肌(图5—48)

位于:骨盆内侧面,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

结构:腰大肌为单羽状肌,二肌合并为双羽状肌。

  起点:腰大肌起于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于髂窝内

  止点:两肌向外下方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小转子。

  机能:近固定时:绕髋关节冠状轴使大腿屈,绕垂直轴大腿旋外。

  远固定时:两侧髂腰肌收缩,使脊柱前屈,骨盆前屈,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例如高抬腿、跑步、蹲踞式跳远等。

辅助练习:发展力量:悬垂举腿、仰卧起坐、跪撑后倒等。

发展伸展性:后压腿、前摆腿等(图5~50)。

   2.股直肌:见股四头肌。

   3.耻骨肌:见大腿内侧群。

※4.缝匠肌(图5—51)

    位于:大腿前面内侧皮下,它跨越髋、膝两个关节,是全身最长的一块肌肉,肌纤维自外上方斜向

大腿内下方。

    起于:髂前上棘

    止于:胫骨粗隆内侧。

    机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旋内;跑、铁饼旋转。

       远固定时:两侧缝匠肌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如体前屈。

※5.阔筋膜张肌

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呈梭形肌。

起于:髂前上棘,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在大腿上1/3交界处移行于髂胫束。

止于:胫骨外侧髁。

机能:近固定时:参与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外展、旋内。

      远固定时:两侧阔筋膜张肌同时收缩,助骨盆前倾。站立时,有稳定骨盆在股骨上,如排、

篮球半蹲姿势等。

两块肌辅助练习:

  发展力量性:负重深蹲、负重高抬腿。

  发展伸展性:后耗腿、后压腿、跪撑后倒等。

※(二)使髋关节伸的作用肌

主要有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大收肌、臀中肌、臀小肌的后部(图5—53)。

各肌的拉力线从髋关节冠状轴的后方跨越。

※1.臀大肌(图5—54)

  位于:臀部皮下,是人体中最粗大有力的肌肉,四方形扁肌。

  结构:肌束平行排列,分为上部肌束和下部肌束。

  起点:髂骨翼外面后部和骶骨背向。

  止点:肌束斜向下外,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机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旋外,如后蹬跑,

  上部肌束使大腿外展。

  下部肌束使大腿内收。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外侧旋转;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直立。

辅助练习:负重后摆腿发展该肌力量,正压腿发展该肌伸展性后蹬,斜坡跑等。

2.股二头肌(图5—57)

  位于:大腿后面外侧,呈棱形。

  结构:有长、短两个头,机束平行排列。

起点: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

止点:两头合成并成肌腱,止于腓骨头。

  机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

   短头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外。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一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如屈腿后空翻动作。

  辅助练习:发展力量:后踢腿跑;

   发展伸展性:正压腿。

3.半腱肌和半膜肌(图5—57)

  位于:大腿后面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面。

  结构:单羽肌。

  起点:坐骨结节,肌束往下走,跨过髋关节、膝关节。

  止点:胫骨内侧髁后面和内侧。

  机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并旋内,如泳动作,铁饼旋转动作。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一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如屈腿后空翻。

   辅助练习:同股二头肌。

4.臀中肌、臀小肌(见髋关节外展肌肉)

5.大收肌,(见髋关节内收肌肉)

※(三)使髋关节外展的作用肌

  主要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阔筋膜张肌和犁状肌等(图5—58)。各肌的肌拉力线

从髋关矢状轴的外上方跨越。

1.臀中肌、臀小肌

位于:臀部外上方,大部分被臀大肌覆盖,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呈扇形。

结构:二肌肌束均呈放射状排列,分前后两部。

起点:两肌均起于髂骨翼外面。两肌汇合成一肌腱。

止点:股骨大转子。

机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如武术中侧铲腿。

 前部: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和旋内,如武术中“里合腿”。

 后部: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和旋外,如武术中“外摆腿”。

远固定时:前部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一侧收缩骨盆同侧旋转。

后部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一侧收缩骨盆同侧旋转。

辅助练习:侧铲腿、负重侧铲腿、侧耗腿、侧压腿等。

   2.犁状肌(图5—62)

※(四)使髋关节内收的作用肌

位于:大腿内侧,合称为内收肌群,分为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上下支和坐骨结节。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下部。

  大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下部和收肌结节。

  股薄肌:止于胫粗隆内侧。

机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大收肌伸),(股薄肌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旋内)。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大收肌,后倾)。

辅助练习:发展力量:负重拉橡皮筋,“里合腿”。

发展伸展性:横劈叉、侧压腿等。

※(五)使髋关节旋外的作用肌

   主要有髂腰肌、臀大肌、臀中、小肌的后部,梨状肌等(图5—65)。各肌的肌拉力线从髋

关节垂直轴的前或外侧跨越。

   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外;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一侧收缩使向对侧旋转。

※(六)使髋关节旋内的作用肌

   主要有臀中、小肌前部(图5—65)梨状肌等。各肌的肌拉力线从髋关节垂直轴的前或内侧跨越。

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内;如脚背外侧踢足球.

远固定时:使骨盆向同侧旋转,如大步走。

二.运动膝关节的作用肌

※(一)使膝关节屈作用肌

  主要有半腱、半膜肌、股二头肌、股薄肌、缝匠肌和腓肠肌等(图5—66)。各肌的肌拉力线从

膝关节冠状轴的后方跨越。

   近固定时: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如跑步中腾空折腿。

   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如踢足球时摆腿。

※(二)使膝关节伸的作用肌

  ※1.股四头肌

  位于:大腿前面,由四块肌肉组成,是人体中体积最大的肌肉之一,四头均为羽状肌,股直肌是双关节肌。

 (1)股直肌:位于在腿前面皮下,起于:髂前下棘,收缩时隆起,

 (2)股中肌:位于股直肌深面, 起于:股骨体前面,

 (3)股外肌:位于大腿前外侧, 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

 (4)股内肌:位于大腿前内侧, 起于: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块肌合并为一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机能:近固定时:使小腿在膝关节处伸,股直肌可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如体操绷足。

  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骨盆前倾,如攻栏动作。

  辅助练习:悬垂直腿举、负重深蹲、后压腿等。

※(三)使膝关节旋内的作用肌

  主要有大腿后面、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腓肠肌内侧头等(图5—70)。

各肌的肌拉力线从膝关节垂直轴的前内侧跨越。

近固定时:使小腿在屈位状态下膝关节旋内。如踢键子

  ※(四)使膝关节旋外的作用肌

  主要有大腿后外侧的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图5—71)。

  各肌的肌拉力线从膝关节垂直轴的后外侧跨越。

  近固定时:使小腿在屈位状态下,膝关节处旋外。如娃泳

三.运动足关节的作用肌

※(一)运动踝关节的作用肌

  运动踝关节的肌肉起自小腿骨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

近固定时:可使踝关节屈、伸、内翻和外翻。

   1.使踝关节执业医师屈的作用肌

主要有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短肌等(图5—72)。

※(1)小腿三头肌(图5—73)

  位于:小腿后面,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

  结构:有三个头,分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为单关节肌。

  起点:腓肠肌:分别起于股骨的内、外侧髁后面;

     比目鱼肌:起于胫骨、腓骨上部后面。

  止点:三头合并一个肌腹,在小腿上部形成膨隆,向下移行为跟腱,止于跟结节。

  机能:近固定时:使足在踝关节处屈,腓肠肌也能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

  远固定时:小腿使膝关节伸,站立时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人体向前倾倒,以维持人体直立

姿势。当膝关节屈至90度以上时,该肌仅有比目鱼肌屈踝关节。

辅助练习:发展力量:如负重提踵、足尖站立、后蹬跑(图5—74)。

发展伸展性:如勾足尖压腿。(图5—75)武术中正踢腿。

(2)胫骨后肌(图5—76)

  位于:小腿三头深层,为羽状肌。

  起于:胫、腓骨后面和小腿骨间膜,肌腱经内踝后方转至足底;

  止于:足舟骨、全部楔骨。

  机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屈及内翻,维持足弓。

(3)姆长屈肌(5—76)

  位于:胫骨后肌外侧,为羽肌。

  起于:腓骨体后面,长肌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

  止于:姆趾远节底。

  机能:使足在踝关节处屈,内翻,屈姆趾,维持足尖站立。

(4)趾长屈肌(5—76)

  位于:胫骨后肌内侧,为羽肌。

  起于:胫骨后面中部,肌腱经内踝后方转至足底4条肌腱。

  止于:第2—5趾的远节底。

  机能:使足在踝关节处屈,屈第2—5趾,维持足尖站立。

(5)腓骨长短肌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长肌在浅、短肌在深层。

  起点:腓骨体的外侧面,肌腱经外踝后面转至足底。

  止于:内侧楔骨及第1跖骨底和第5跖骨粗隆。

  机能:踝关节屈、外翻,维持横弓和外侧纵弓的作用。

※2.使踝关节伸的作用肌

  主要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姆长伸肌和第3腓骨肌。

各肌的肌拉力线从踝关节冠状轴的前方跨越。

  近固定时:使踝关节伸;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

(1)胫骨前肌(图5—79)

  位于:胫骨前面外侧,为三角形的长肌。

  起于:胫骨前外侧,肌腱向下经小腿横韧带和交叉韧带深面跨过踝关节前方,斜行转至足的内侧缘。

  止于:第1楔骨及第1跖骨底。

  机能:足背屈、内翻,维持足弓。

(2)趾长伸肌(图5—79)

  位于:胫骨前肌外侧,为羽肌。

  起于:腓骨前面,肌腱通过踝关节前外侧转至足背4条肌腱。

  止于:第2—5足趾中节和运节底。

  机能:足背屈,维持足弓,足背过多屈伸易引起骨间膜疼痛。

(3)姆长伸肌(图5—79)

  位于:前两肌之间。

  起于:腓骨体内侧前面和骨间膜,肌腱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

  止于:姆趾远节趾骨底。

  机能:足背屈,内翻,伸姆趾。

 辅助练习:发展力量:负重钩脚练习,正踢腿,如武术中正踢腿。

  发展伸展性:体操中绷足尖练习。

※3.使足内翻的作用肌

主要有姆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等。各肌的肌拉力线从踝关节斜向矢状轴后

内侧方跨越。

   近固定时:使足内翻,如内侧踢足球。

※4.使足外翻的作用肌

主要有腓骨长、短肌和第三腓骨肌(图5—81)。各肌的肌拉力线通过踝关节斜轴的前外侧。

  近固定时:使足外翻,如足背外侧踢足球。

(二)运动足趾的作用肌

   1.使趾屈的作用肌

   2.使趾伸的作用肌

(三)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辅助练习。

返回顶部

※ 躯干肌

教学内容:第四节  运动脊柱和胸廓的作用肌

   1.运动脊柱的作用肌

   2.运动胸廓的作用肌

   3.头肌、腹压肌及腹壁的某些结构

   4.体育运动对骨髂肌的影响

教学重点:运动脊柱的作用肌和技术动作分析中应用,其中腹直肌、竖脊肌、膈肌等的位置、起止点及机能。

教学步骤:

第四节  运动脊柱和胸廓的作用肌

一.运动脊柱的作用肌

※(一)使脊柱屈的作用肌

  主要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大肌(图5—85)。

  各肌的拉力线从脊柱冠状轴的前方跨越。

  1.胸锁乳突肌

  位于:颈部两侧皮下,左右两侧胸锁乳突肌成“V”字形。

  结构:有两个头,两头向后上方汇合为一个肌腹。

  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

  止于:颞骨乳突。

  机能:主要维持头的正常姿势。

  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屈,对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头伸。

  上固定时:上提胸骨协助吸气。

  2.斜角肌

※3.腹直肌(图5—87)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被包于腹直肌鞘内。

  结构:有3~4个横行的腱划介于肌腹之间;腱划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前壁紧密相连。

防止腹肌收缩时移位。两侧腹直肌内侧缘以白线相隔。

起点:第5~7肋软骨及胸骨剑突。

止点:耻骨上缘和耻骨联合面的前面。

机能: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如仰卧举腿。

  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如背向推铅球。

  上下固定时,两头起坐,跳水中屈体动作。

  无固定时,展体动作,下桥、挺身式跳远。

辅助练习:发展力量:仰卧起坐、仰卧屈腿起坐、举腿等。

发展伸展性:体操下桥、伸展练习。

4.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皮下,面积较大,遮盖胸廓下部及腹内斜肌,左右两侧腹外斜肌呈“V”字形。

结构:上部肌束与前锯肌的齿交叉;下部肌束与背阔肌的肌齿相交叉。前部移行肌膜,肌膜大部贴

于腹直肌正中线形成腹白线。腱膜的下缘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附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起点:以锯齿状起自5~12对肋骨的外面。

止点:后部:肌束止于髂嵴;

前部:移行腹直肌外侧缘为腱膜,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与对侧纤维叉,形成腹白线;

下部:形成腹股沟韧带,止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机能: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协助呼气;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如投

标枪转体动作。

   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一侧收缩使骨盆绕脊柱垂直轴向同侧回旋。如标枪中交叉步。

5.腹内斜肌(图5~93)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呈扁形,左右两侧呈“A”字形。

   结构:与腹外斜肌方向相交叉。中后部肌束斜向前上方,中部肌束水平向内,下部肌束斜向内下方移行

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壁和后壁,腱膜参与形成腹白线。

   起点: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2处。

止点:下3个肋骨下缘,腹白线。

机能: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 协助呼气;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同侧旋转。

   上固定时:一侧收缩,牵拉骨盆绕垂直轴向对侧回旋。

辅助练习:发展力量:负重体侧屈、负重转体。

发展伸展性:体侧屈。如投掷项目中转体动作,主要同侧腹内斜肌,对侧腹外斜肌共同协作

完成“转体”动作。

6.髂腰肌:(见下肢肌)

※(二)使脊柱伸的作用肌

  主要斜方肌、竖脊肌等。肌拉力线跨越脊柱冠状轴的后方。

下固定或无固定时:使脊柱伸,如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时。

 ※1.竖脊肌(图5~95)

   位于:躯干背部脊柱两侧深层,是背部最长,最大的肌肉。

   结构:肌束向上分为3列 ① 外侧例称髂肋肌 ;② 中间例称最长肌,;③ 内侧例称棘肌。

   起点: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

   止点:髂肋肌:外侧列止于肋骨。

   最长肌:中间列止于椎骨横突,上到达颞骨乳突。

   棘肌:内侧列止于椎骨棘突。

  机能: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伸,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如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展体后空翻等。

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挺身式跳远动作。

两头固定时:相向运动,如俯卧位两头翅起、下桥动作。

两头无定时:前滚翻。

  辅助练习:发展力量:提拉杠铃、俯卧振腿、俯卧抬上体等。

   发展伸展性:站、坐体前屈。

2.斜方肌(见上肢肌)

※(三)使脊柱侧屈的作用

  主要同侧的胸锁乳突肌、竖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斜角肌、腰方肌等。

   各肌的肌拉力线从脊柱矢状轴侧方跨越。

下固定时:可使脊柱侧屈(图5~98)。

※(四)使脊柱回旋的作用肌

主要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两肌拉力线跨脊柱绕垂直轴转动。

   上固定时:同侧腹外斜肌与对侧的腹内斜肌共同收缩,使脊柱产生回旋转向同侧;如交叉步

下固定时: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共同收缩,使脊柱回旋转向同侧(图5~99)。如转体动作

投掷标枪时“转体动作”,左侧腹内斜肌上固定,右侧腹外斜肌下固定同时收缩完成转体送髋动作。

二.运动胸廓的作用肌

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

  ※1.膈肌(图5~101)

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腹腔的顶。

形状:呈穹窿状,肌纤维位于穹窿四周,中央形成腱膜。

结构:膈的周围为性部分,中央为腱膜称为中心腱。肌束由周向中央移行。

膈肌上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下腔静脉裂孔

起点:胸廓下口的周围前部:胸骨剑突;

两侧部:肋骨和肋软骨;

后部:腰椎前面和横突(1~3个);

止点:中心腱。

机能:主要呼吸运动。

(1)膈肌收缩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腹压升高,引起吸气;顶下降1~3cm。

(2)膈肌舒张时,回升,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深吸气时可达7~12cm,加大吸气容量。

(3)膈肌收缩时,对胃、肝起按摩作用。

  (4)膈肌在站立和倒立时,有承托胸腹腔器官的作用。

2.肋间肌(图5~103)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共有12对,位于肋间隙内。

3.胸横肌

4.腰方肌

附:头肌、腹压肌及腹壁的某些结构

返回顶部

※ 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第五节  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一.改变骨骼肌形态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2.适宜的体育锻炼迹可使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

3.不同素质练习对肌纤维类型影响不同。

 二.优化骨骼肌结构

  1.使骨骼肌亚细胞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

  2.使肌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3.肌肉中毛细血管数量及分支吻合增多。

  4.肌肉中运动终板增多,增大

三.增强骨骼肌功能

返回顶部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